致敬非遗
歌颂非遗传承人的诗
1. 传承不忘礼乐,民俗如此可爱。
非遗传承人,国宝荟萃他。
2. 历史长河漫漫,文化久已鲜花。
非遗传承人,开启了传统舞蹈的华章。
3. 用心传承传统,发扬非遗之魂。
非遗传承人,逐渐走进了人们心中。
4.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人应被叹赞。
舞蹈歌谣艺术,带动风俗与文化融合。
5. 传承艺术我为荣,素描木版泥塑皮影全不少。
非遗传承人护佑文物,传扬中华文化上升。
6. 念念艺术零落句,传承人恰似翡翠。
琉璃灯、蚂蚁洞,留下世间最美丽文化宝藏。
7. 传承风俗也传琼浆,非遗传承在心上。
村庄鼓乐舞狮,非遗传承人做最好的维护人。
8. 茶香年年味不变,非遗传承人扮美丽的茶壶。
传统服饰,汲取了中国文化的源泉。
9. 环保星空万里长,非遗传承人夜观龙山月。
传承非遗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文化之顶。
10. 因SAR的交流,辣椒剪纸过咸肉。
非遗传承人,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篇章。
非遗十大保护传承人典型案例
非遗十大保护传承人典型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人奋起站出来,成为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典型代表。
以下是非遗保护传承人的十个典型案例。
1. 传统剪纸艺术传承人 - 李明李明先生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之一。
他潜心研究中国剪纸的历史和技艺,并开设了剪纸工作坊,培养了一批年轻人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李明先生还在全国各地举办剪纸展览,将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带给更多人。
2. 古琴制作传承人 - 王志才王志才先生是中国传统古琴制作的传承人。
他深入研究古琴的制作工艺和音色特点,并将这些技艺传授给他的学徒。
他的制琴技艺精湛,手工制作的古琴不仅音质出色,外观也极具艺术性。
3. 苗绣艺术传承人 - 吴红吴红女士是中国苗绣艺术的热心传承人。
她带领苗族妇女进行苗绣的教学和创作,推广苗绣艺术。
她还深入苗族村寨进行田野调研,记录苗绣的历史和发展。
4. 足球蜡染技艺传承人 - 长明长明先生是印度尼西亚足球蜡染技艺的传承人。
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染色艺术。
长明先生还开办了蜡染工坊,教授年轻人这项技艺。
5. 日本木版年画艺术传承人 - 伊藤和子伊藤和子女士是日本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人。
她努力传承和推广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并举办木版年画的展览和工作坊,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6. 印度手工织物传承人 - 萨里塔萨里塔女士是印度手工织物技艺的传承人。
她热衷于保护和推广印度传统手工织物的艺术,致力于在当地社区开办培训班,传授手工织物的技巧和文化意义。
7. 巴西舞蹈表演传承人 - 卡洛斯卡洛斯先生是巴西舞蹈表演的传承人之一,他致力于传承并推广巴西的传统舞蹈,以及音乐、鼓乐和艺术。
他通过组建表演团队和举办舞蹈培训班,将巴西文化带到了全世界。
致敬身边的非遗传承人作文800字
致敬身边的非遗传承人作文800字英文回答:In my opinion, paying tribute to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s around u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se inheritors are the guardian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y play a vital role in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our cultural heritage. They possess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ey are dedicated to ensuring that these cultural traditions are not forgotte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fers to the practices, expressi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ithin a community. It includes various forms such as performing arts, rituals,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oral traditions. These cultural practice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or our identity and sense of belonging, but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the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our society.The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 often individuals who have spen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se traditional practices. They have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y deserve our utmost respect and admiration. Without their efforts, many of these cultural practices would be at risk of being lost forever.中文回答:在我看来,向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致敬具有重要意义。
致敬非遗传承人的作文
致敬非遗传承人的作文
《向非遗传承人致敬》
嘿,大家知道吗?非遗传承人那可真是一群了不起的人呀!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民俗文化展览,在那里呀,我遇到了一位做糖人的老爷爷。
那场景,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呢!展会里人来人往的,挺热闹,我就这么逛着逛着,忽然看到一个小摊位前围了好多人,我这人就好奇心重呀,也凑过去瞅了瞅。
哟呵,只见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老爷爷正坐在那,手就跟有魔法似的,拿着一小勺糖浆那么一倒、一拉、一转,嘿,没一会儿功夫,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就出现在眼前啦!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发出“哇”的惊叹声。
我就盯着老爷爷看呀,他就那么气定神闲,脸上还带着点微笑,继续做着各种造型的糖人。
小兔子呀、小蝴蝶呀、还有大老虎,每一个都做得那么逼真,感觉它们随时都能蹦起来、飞起来。
我站在那看了好久好久,都舍不得走,真的是被老爷爷的手艺给折服了。
看着老爷爷在那用心地传承着这门手艺,我心里真的特别感动。
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非遗传承人呀,我们这些后辈才能看到这么多精彩的传统技艺,才能感受到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和魅力呀!他们默默地坚守着、传承着,真的太值得我们敬佩和致敬啦!
我呀,从那之后,每次想到那位做糖人的老爷爷,就越发觉得非遗传承人真的是一群超棒的人。
咱可得好好谢谢他们,让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呀!
哎呀,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也能知道非遗传承人有多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吧!嘻嘻!。
致敬非遗传承人作文
致敬非遗传承人作文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特别厉害的人,他们就
像是守护着古老宝藏的神秘卫士,他们就是非遗传承人。
非遗传承人啊,那可真是了不起!他们手中掌握着的,可不是一般的技艺,那是经过了岁月沉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贝。
比如说,那精美的剪纸,
一张纸,一把剪刀,在他们的巧手下,就能变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什
么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简直神了!还有那神奇的木雕,一块木头,经过他们
的雕琢,仿佛有了生命,能跟你讲述古老的传说。
这些非遗传承人,他们可不是为了出名或者赚钱才去做这些事儿的。
他们
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先智慧的敬仰,才把这一门门手艺扛在肩上,
努力传承下去。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吃了不少苦,受了不
少累。
可能别人在玩耍的时候,他们在埋头苦练;别人在睡大觉的时候,他们
还在琢磨着怎么能把手艺做得更精。
而且啊,传承这些非遗手艺可不容易。
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很多老手艺
都没人关注了,年轻人也不愿意学。
但是这些传承人不放弃,他们想尽办法,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这些非遗。
有的去学校讲课,有的开直播展示,真的
是拼了!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给这些非遗传承人一个大大的赞!他们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道路。
要是没有他们,那些精美的手艺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得多可惜呀!
所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可爱又执着的非遗传承人致敬!希望他们的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这些美丽的文化瑰宝。
致敬非遗传承人作文800字
致敬非遗传承人作文800字英文回答:Honoring the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in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a society. 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practices, knowledge, and expressions that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se traditions are deeplyrooted in the history and identity of a community,reflecting its values, beliefs, and way of life. As such,it is crucial to pay tribute to the inheritors of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o have dedicated theirlives to preserving these invaluable treasures.The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 the custodians of our cultural legacy. They possess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have been honed over centuries. Through their expertise, they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tradi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performing arts, craftsmanship, rituals, and oral traditions. For example, in my hometown, there is a master potter who has been practicing the art of pottery for over 50 years. His intricate designs and techniques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he is now teachi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carry on this ancient craft.These inheritors not only possess technical skills but also hold deep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nsights. They are the living embodiments of their culture and its values. By actively engaging with their communities, they transmit not only the tangible aspects of their heritage but also the intangible qualities that make it truly unique. They share stories, anecdote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s that breathe life into their traditions. For instance, I once had the privilege of meeting a traditional medicine practitioner who shared fascinating stories about the healing properties of various herbs and plants. His knowledge was not only informative but also captivating, as he recounted the ancient wisdom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Moreover, the inheri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e essential in fostering intergenerational dialogue and social cohesion. They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connecting different generations through shared experiences and traditions. By involving young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learning and practi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y ensure its relevance and continuity. This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not only strengthens social bond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well-being and sense of identity within a community. For example, a group of young musicians in my city has been learning traditional folk songs from an elderly singer. Through this interaction, they not only learn the melodies and lyrics but als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中文回答:致敬非遗传承人。
遇见非遗作文
遇见非遗作文
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参观非遗展览时,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些非遗项目,受益匪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剪纸艺术。
看着剪纸师娴熟的手法,在洁白的宣纸上翩翩飞舞,栩栩如生的图案很快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剪纸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民间艺人不懈努力的礼赞。
接着,我们欣赏了皮影戏表演。
在幽暗的台前,皮影戏演员娴熟地操纵着皮影,配合着曲艺演绎出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剧目。
皮影戏将人物的形象化简而不失神韵,实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杰作。
最让我难忘的是编织艺术的示范。
编织师手把手教我们编织竹篓,在她的引导下,一根根细长的竹条逐渐编织成型。
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让我亲身体会到祖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这次难得的体验,我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心血。
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重任,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最好的缅怀和致敬。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走近非遗传承人(三)
传承42EDUCATOR张玉生,泥人张第五代传人。
1978年考入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师从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等学习传统彩塑,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创作研究部主任,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教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专家,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外聘专家、兼职教授。
《道士》等作品被收藏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作品《自在翁》《遛鸟》被江苏无锡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
彩塑作品《磨刀人》《进城》《遛鸟》《金刚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8年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塑像,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普京。
先后撰写并发表《泥人张彩塑技法谈》《泥人张与钟馗嫁妹》《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近几年的发展》等文章。
张晓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贡扎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川省理工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自贡扎染工艺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主理2017年文化部艺术基金“自贡扎染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从艺50余年,深得其父扎染技艺之精髓,扎染技艺精湛。
1984年和1991年获自贡市政府颁发的技术开发和开发新产品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继承其父扎染技艺和四川传统“绞缬”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染色、扎缬方法和操作规程。
将蜀缬严密细致的特点与现代粗犷活泼的抽象效果巧妙结合,以针代笔,以色代墨,作品线条流畅,古朴大方,凝重素雅,韵味别致。
多次在全国、部省级及专业展览评比中获金、银奖。
数件作品被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和重庆博物馆。
宋君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戳脚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衡水市政协委员、桃城区政协常委,桃城区燕杰健身站点总指导,中国武术七段,衡水学院客座教授,衡水市戳脚武术协会主席、市武协副主席、武术一级裁判,衡水市公安消防支队、驻衡部队武术总指导,中国武术段位制中段位考评员,衡水燕杰武术学校校长。
赞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美句子简短”
赞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美句子简短”
1.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座宝藏,散发着源远流长的优美光芒。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之花,绽放出无尽的魅力和智慧。
3.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道瑰丽的风景线,让人们心驰神往。
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永远令人倾心。
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涵盖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6.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的充满智慧的珍品,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社会情感。
8.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首佳作,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9.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文化魅力。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道彩虹,桥接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传承非遗文化,致敬工匠精神作文
传承非遗文化,致敬工匠精神作文
阳光洒在老织布机上,那“咔哒咔哒”的声音,听得人心里都
踏实了。
你看那工匠,手都磨出茧子了,可还是在细心地织着土布。
他的眼睛啊,像看宝贝一样盯着布匹,感觉像是在跟过去的老祖宗
们聊天。
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精雕细琢出来的,那种对质量的
追求,真是让人佩服。
竹编啊,这手艺可真是古老。
在村子里,那些老人家,手指灵
活得跟啥似的,竹篾在他们手里就跟活的一样,跳来跳去,编出各
种花样。
看得人眼花缭乱,真心佩服他们的巧手。
说真的,这些工匠们的手艺,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
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技艺的热爱和执着。
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传承非遗文化金句标语
传承非遗文化金句标语传承非遗文化金句标语1.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 爱我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3. 守住我们的根,留下我们的情。
4. 保护古迹,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5. 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7. 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8. 红土壮锦映左江,骆越古韵耀花山。
9. 走近花山岩画,甜蜜骆越历史。
10.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花山岩画举世无双。
11. 支持花山申遗,助推崇左发展。
12. 申遗始于心,保护践于行。
13. 品味无字天书花山画壁,感受远古神韵左江文化。
14. 你给力,我给力,全名给力助申遗;你添彩,我添彩,花山岩画更精彩。
15. 你出谋,我献计,岩画申遗要给力。
16. 陆路东盟看崇左,世界遗产品花山。
17. 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子孙万代。
18. 珍藏历史,延续文明。
19. 华夏五千年,文化永流传。
20. 文化熏陶心灵,遗产影响世界。
21. 妥善保护,和谐传承。
22. 保护文化遗产,尊重人类创造。
23. 保护文化遗产,振兴中华之源。
24. 品千年文化,留万世遗产。
25. 关注参与,保护共享。
26. 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动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7. 积极参与岩画宣传保护,为申遗献出绵薄之力。
28. 画出文明进程路,录入世界遗产园。
29. 花山岩画图腾世界,骆越儿女彩绘神州。
30. 花山岩画盛邀八方客,世界申遗名扬四海宾。
31. 花山神画,神话花山。
32.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33. 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34. 时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
35. 文化传承历史,遗产延续未来。
36. 留住中国记忆,传承文化薪火。
37. 共同的家园,共有的财产。
38. 请珍惜祖先留下的财富。
39. 传承历史遗产,弘扬华夏文明。
40. 文化相连,薪火相传。
传承非遗文化金句标语简短1、青瓷故里,魅力非遗。
描写劳动教育非遗劳动的现代诗句
描写劳动教育非遗劳动的现代诗句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劳动教育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
以下诗句,尝试将劳动教育的精神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表达对非遗劳动的敬意。
一、晨曦中的传承
晨光破晓照犁铧,汗水滴落土成花。
非遗技艺手中传,劳动教育心发芽。
钢筋水泥筑梦想,农耕文明映朝霞。
二、手艺人的歌
锤击火炼成绝技,木纹手下舞乾坤。
编织细密如人生,一针一线见真纯。
非遗劳动唱新曲,时代工匠精神存。
三、智慧的结晶
泥与火的艺术,瓷都故事千年传。
指尖流转智慧光,劳动教育谱新篇。
现代科技与传统,交融并进创新天。
四、播种未来
手持种子播希望,田野间教育无声。
培养勤劳与诚信,非遗劳动铸灵魂。
今日汗水洒土地,明日果实香满园。
五、时代新篇
劳动教育非遗魂,现代诗句咏流传。
培育新人承古志,砥砺前行谱华章。
携手共筑中国梦,劳动最光荣放光。
这些诗句是对非遗劳动教育现代传承的赞美,也是对勤劳智慧人民的致敬。
非遗演讲稿3分钟
非遗演讲稿3分钟《非遗演讲稿 3 分钟》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非遗”这个充满魅力和价值的话题。
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们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可能是一段动人的歌谣,可能是一种精湛的技艺,可能是一场独特的民俗活动。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传递着我们的民族情感,展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就拿我们熟悉的京剧来说吧。
京剧那精美的脸谱、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无一不让人为之着迷。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经过了长年累月的苦练。
他们用自己的表演,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着善恶美丑的价值观。
可是,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愿意静下心来欣赏一场京剧演出的人越来越少,京剧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再比如民间的剪纸艺术。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就能变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从花鸟鱼虫到人物故事,无不栩栩如生。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器剪纸大量涌现,传统的手工剪纸逐渐被人们遗忘。
那些剪纸艺人的精湛技艺,如果得不到传承和发扬,也许有一天就会永远消失。
还有很多像京剧、剪纸这样的非遗项目,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大家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非遗知识。
媒体也要发挥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非遗,让非遗走进大众的视野。
其次,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帮助他们开展传承活动。
同时,建立健全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让非遗保护有法可依。
再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我们可以去学习一门非遗技艺,或者购买非遗产品,用实际行动支持非遗的发展。
朋友们,非遗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文化的魂。
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非遗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非遗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非遗传统文化,璀璨闪耀的宝藏》
嘿,咱来聊聊非遗传统文化吧!你知道那精美的剪纸吗?就好像一把神奇的剪刀,能在纸上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每次看到那些剪纸作品,我都忍不住惊叹:“哇塞,这也太厉害了吧!”这就像是用纸张创造的魔法!
还有那民间的戏曲呀,演员们一颦一笑、一腔一调,哎呀,真是绝了!就拿京剧来说,那华丽的戏服,那婉转的唱腔,听着就让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了另一个时空。
你不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场听觉和视觉的盛宴吗?
说到这,我想起上次去看皮影戏的经历。
那幕后的艺人操纵着皮影,让它们在幕布上活灵活现地演绎着故事。
旁边的小孩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嘿,这可真有意思啊!”一个小朋友忍不住说。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的非遗传统文化呢,像木雕、刺绣、陶瓷等等。
它们不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吗?它们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的文化天空吗?
非遗传统文化是那么独特,那么有魅力!我们可不能让它们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呀,我们得好好传承和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些非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和价值!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吗?。
传统文化,现代传承:国旗下的非遗之光
标题:国旗下的非遗之光——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在这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聚集在这里,不仅是为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盛宴,更是为了一次心灵的触碰。
你们是否曾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对着那弯弯的月亮,许下过心愿?又是否在晨曦初照时,对着那升起的太阳,感受过希望的力量?今天,我要讲述的,正是那些在国旗下闪耀着光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星辰与日月,见证了民族的过往,照亮了文化的未来。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追逐新鲜事物,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传统文化。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遥远的非遗,却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让我们以一段古老的旋律开始今天的旅程。
在中国西南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种声音,它悠扬、纯净,能够穿透云雾,触及灵魂。
这就是苗族的芦笙音乐。
每当节日来临,苗族人民便会吹响芦笙,跳起舞蹈,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与祖先对话,与自然和谐共生。
芦笙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苗族人民精神的象征,是对生命和自然的颂歌。
而在遥远的北方,有一种艺术,它以红、黄、蓝为主色调,以大胆的线条和简洁的形状,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哲学。
这就是蒙古族的唐卡艺术。
唐卡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是信仰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每一笔、每一线,都蕴含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非遗项目,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我们的文化遗产天空中。
但星星并非永恒不变,它们也需要我们的呵护与传承。
幸运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方式去保护和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将古老的戏曲、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记录下来,让它们在互联网上“活”起来。
在疫情期间,许多非遗传承人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教授技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这不仅让非遗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当然,传承并不意味着僵化不变。
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守望
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守望
作者:韩韫超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12期
“新春战袍”马面裙火爆,大漆与掐丝珐琅等非遗工艺以及故宫和三星堆文物的纹样纷纷被“90后”“00后”复现到美甲上,还有小时候观看的皮影变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头饰和耳环等,其背后是“新中式”風格装扮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审美偏好。
舞狮与英歌舞等表演的爆火背后,则是相关民俗项目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们寄托着百姓的乡情乡愁,有的项目经历了从喜庆欢乐的传统民俗变成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项目,甚至成为现代竞技比赛的发展历程。
“国潮奔涌的春节”,源自国人内心不断增强的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触摸传统文脉、感知历史底蕴、探寻文化基因等精神追求,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滋长,那些精美绝伦的古风配饰、丰富有趣的民俗活动、满溢着传统年味的庙会市集等,与百姓的这份追求一拍即合,让人一眼千年、一见倾心,在接触、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温情,在新时代守护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摘编自《工人日报》2024年2月20日)。
非遗守艺文案
非遗守艺文案1."传承非遗,坚守匠心,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的世界,感受手艺的温度,品味文化的厚重。
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守护。
每个手艺人都是非遗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手艺,守护着非遗的火种,让非遗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我们致敬每一个非遗守艺人,因为是他们,让我们在繁华的现代社会中,仍能感受到那份源自古老文化的温度和力量。
"2."传承非遗,坚守匠心"——每一次手艺的实践,都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守护。
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的世界,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的技艺,它们或许古老,或许独特,但都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因为这些非遗技艺,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匠人们智慧的结晶。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每个非遗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技艺。
无论是剪纸、刺绣、泥塑还是其他各种手艺,都是我们与祖先的连接,是历史的印记。
正是这些独特的非遗技艺,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种与过去和未来的连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这些非遗技艺的价值。
让我们用一颗敬畏的心,去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些技艺。
因为每一种非遗技艺,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只有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才能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让我们一起加入非遗守艺的行列,用行动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无论你是手工艺人,还是文化爱好者,都可以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为这些古老的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非遗守艺,不仅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未来的世界留下一个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3.文化耀千古,遗产传万年!4.薪火相传,文明不灭,爱我遗产,共建和谐!5.化传于世,非遗零距离。
一段对陕西非遗的赞美
一段对陕西非遗的赞美
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瑰宝。
赞美陕西非遗,就是赞美那些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智慧和情感。
陕西的非遗,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华夏文明的夜空。
无论是华阴老腔那高亢激昂的音调,还是秦腔那细腻婉转的唱腔;无论是富平竹编巧夺天工的技艺,还是耀州瓷那晶莹剔透的质感,都让人为之倾倒。
这些非遗,是陕西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陕西非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其蕴含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在陕西,你可以看到老一辈艺人们用心传承着这些技艺,年轻一代则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和创新。
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正是陕西非遗生生不息的源泉。
赞美陕西非遗,更要赞美那些为非遗传承付出辛勤努力
的人们。
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今天领略到陕西非遗的无穷魅力。
让我们共同为陕西非遗喝彩,为那些默默奉献的传承者们点赞。
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为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关于非遗的唯美句子
1.非遗,是一道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永流传。
2.非遗,如一颗珍珠般闪耀着历史的光芒,它是我们文化瑰宝的真实写照。
3.在非遗的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人们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4.非遗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手艺传承着民族记忆和智慧。
5.每一件非遗作品都是一次心灵与技艺的交融,展现出人类无穷创造力。
6.传统技艺如同一曲古老而动听的乐章,在时间长河中回响不息。
7.非遗是文化的根基,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身处于一个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之中。
8.在非遗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民族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
9.非遗作为文化传承之源泉,在现代社会仍然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10.非遗作品是艺术家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透过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与灵魂。
11.非遗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与审美追求。
12.在非遗之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13.非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14.非遗作为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魅力。
15.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
16.非遗是民族记忆的载体,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17.在非遗之中,我们感受到时间静止的美妙,仿佛回到了岁月静好的时光里。
18.非遗作为一种无形财富,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而稀有。
19.通过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20.非遗是一扇窗口,让我们透过时间的长河,看到了古人智慧与艺术的闪光点。
写给非遗传承人的歌
写给非遗传承人的歌站在时间的长河边,追寻着一缕缕的记忆,那是属于我们的非遗,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今天,我站在这里,谱写一曲歌谣,为那些非遗传承人献上我心中的敬意。
(歌词)啊……在岁月的长河里旧时的歌谣依然传承不息一曲又一曲把我们拉回了远古的时光山川河流如诗如画手艺流传了千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守望者传承着祖辈们的智慧和梦想稻谷沉甸甸繁衍着人们的希望老农在田地里耕耘坚守着文化的种子剪纸在手每一折都是艺术的传承那些精巧的形状诉说着我们的情感传统的戏曲跳动着欢快的舞步小丑和白发公公唱着故事,从古到今都不会停传统的手艺织就了我们的梦想线线相扣串起了一幅幅传世之作啊……非遗传承人啊你们就是文化的守护神你们的努力和坚守让我们重拾那些逝去的岁月非遗传承的路上众多的绝活将延续我们肩负着责任将文化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人不要让它们在时光的洪流里消失让非遗永远传承下去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明白和感受文化的美妙啊……非遗传承人啊你们是岁月里的守望者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让我们一起为文化鼓掌为文化点赞(结束)这是我创作的一首歌谣,向非遗传承人们致敬。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非遗传承人是将这些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的守护者,他们的努力和坚守让这些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歌中描述了一幅幅具体的场景,如稻谷沉甸甸、剪纸在手、传统戏曲等,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各种手艺和技能。
通过这些具体的描写,表达出了对非遗传承人的敬意和赞美。
歌词中还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让非遗得以永久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美妙。
非遗传承人们是文化的守护神,他们肩负着保护和传递非遗的重要责任。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坚守,保护着这些非遗技艺不被遗忘。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的努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总之,非遗传承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非遗技艺能够得以保留和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敬非遗作者:付冰冰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13期在人类历史长河里,诞生过无数民族,有的已日渐壮大,有的则淡出文明。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决定一个民族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不在于身体发肤强壮与否,而在于文化的骨骼有多坚硬,灵魂的重量有多深沉。
中共中央總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指出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人传承,现在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我们既要实施抢救工程,把老工匠、老艺人的技艺记录下来,也要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的情况。
”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死于庙堂”,一定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才有强大生命力。
为了坚持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两措并举,自2015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统筹部署下,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一切在探索中循序前进。
一项分秒必争的工程这是一项分秒必争的工程。
据统计,我国306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当中,已经有400多位离开了人世。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国之瑰宝。
“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与教学能力,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来源。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负责人、抢救性记录验收工作组组长田苗对本刊记者表示。
历时近四年时间,以高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工作对象,对每一位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史、非遗实践和传承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同时对已有的资料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为每一位传承人建立专题资源库,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路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者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你得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起来。
老祖宗没有视频,也没有录音,全凭我们领会老祖宗说的那些东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技表演艺术家牛玉亮的一席话,讲出了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专家们的心声。
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庆善发现,尽管曾面对经验不足、设备不够、技术条件有限、经费匮乏的局面,但过去十几年仍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由于缺少既了解非遗又精通文献建设的专家,很多工作没能做到位。
过去社会各界对保护非遗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大了当下的保护及抢救非遗工作的难度。
有些口号虽然提了十几年,但落实起来不容易。
“问题就出在认识不足上,希望未来的非遗保护工作能够常态化,同时做好文献建设和人才培训工作。
”张庆善表示。
“我们保护和抢救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截至今年5月,抢救性记录工作验收专家委员会的34位专家先后对238个抢救性记录成果进行验收,其中合格项目202个,优秀项目25个。
7月6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学津堂,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云集于此,参加抢救性记录工作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
与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作为记录对象的几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耄耋老人沈少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撂石锁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推介会现场,他口授机宜,为两位少年爱徒指点要诀,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古代武状元必考科目撂石锁的独特魅力。
65年前的冬天,24岁的他曾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表演。
“石锁,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刻制成的一个老锁。
现在的哑铃与它近似,但是哑铃、壶铃是现在引进来的新器件,而我们的石锁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健身器材,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
”沈少三说。
在日常传承中,沈少三用做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去走近这一传统体育项目。
“同学们,你们如果用完石锁,就把它往旁边一扔,不去保护、尊重它,那石锁也不会尊重你。
”“武术讲的是品德。
”在沈少三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渐渐悟出这些道理的真谛。
在年过七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渔雁民间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心中,关于创新传承方式的心路同样走得曲折。
三十年前的一封读者来信,他至今记忆犹新。
“二界沟有位小朋友,生病了不要吃穿,写信给我,只想要古渔雁渔家传说读本,那时候小学生和青年人都争相抢阅我这些故事读本,可是后来有段时期,你主动给他他都不看。
”危机往往蕴含着转机。
刘则亭想了一个办法。
他将多年搜集来的与古渔雁有关的实物放在博物馆里,看着实物讲故事,讲着故事看实物,用这种创新方式重新点燃了年轻人听故事的热情。
据刘则亭介绍,自2006年辽河口古渔雁文化遗产博物馆落成之后,每年有三四千人前来参观,至今年,累计参观人次已近四万。
插上时代的翅膀事实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影像记录这一世界性难题,一直困扰着各国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
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在世界上不是启动最早的,但却是动员最广泛,工作成果最显著的。
“在抢救性记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对传承人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把散落的出版物及其他文献收集起来,进行数字化和有序化的处理,形成和这位传承人相关文献的目录和数字版本集成;同时,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保存非遗传承人记忆和技艺,也就是对传承人本人和他的徒弟、家人等相关人员进行口述史访问,并拍摄传承人非遗实践的全过程和他的作品;另外,由于非遗的独特魅力在于传承人长期积累的对分寸和火候的把握,而这些需要通过带徒弟和教学的过程外化出来,因此还需要对传承教学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影像记录。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协调部署下,抢救性记录工作创新性地引入了历史学、影像人类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非遗的影像记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基础。
但这种从记录到纪录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数据信息部负责人吴安宇就在工作中遭遇了“信任危机”。
伴随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出于工作需要,一些商业化广告拍摄团队及自媒體也出现在了贵州的深山中。
起初当地的老人们都很乐于配合远道而来的拍摄者,但“客人”们往往只是借助非遗人这个文化符号来宣传推广自己,这种过度的非公益性宣传对非遗文化的推广保护收效并不大,既伤害老人们的感情,也耽误了当地百姓的主业。
久而久之,当地人对拍摄工作产生了抵触与抗拒心理。
“当传承人了解到是国家派我们来做保护记录抢救工作,了解到这次抢救工作的紧迫感与重要性之后,信任建立了,问题解决了。
”一帧一帧地记录、创作近千部符合公众审美习惯的综述片,来自抢救一线的记录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它们既是教科书,也是资料库。
“我们把四年来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固化在书籍和音像里,希望在未来能够代代传承,通过非遗书籍和音像带给人们的震撼活化在人们的生活里。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表示,希望这些投入了大量心血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充分发挥文献价值、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
尽管文化在每个时代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是公理性的、不言自明的。
用时代的方式去表现永恒的价值,保护文化和人的关系,保护文化心理素质和文化行为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是抢救非遗工作者的心声。
“非遗的永恒魅力一旦插上时代的翅膀,将越飞越高”。
记者获悉,围绕非遗主题,7月20号,国家图书馆即将举办第二届“老北京非遗趴”——燕京有八绝,为读者和网络观众介绍北京人身边的非遗。
通过“不讲课,只对话,不展示,只体验”这种互动方式和呈现方法,让人们零距离感受玉雕、景泰蓝等非遗项目的魅力。
让非遗工作活起来,首先要让人民群众能够零门槛、无障碍地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唯有通过触觉的表达,让百姓亲手感受材质的魅力,才能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君子守身如玉’,什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活动还设置了年轻人与前沿艺术家对话的单元,在探索可以让下一代更好地认可、接受非遗传承的方法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线下活动的成功开展会带动线上直播点击率,线上直播的点赞与好评反过来也会升级线下活动的质量与规模,良性循环日渐形成。
一份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反馈给本刊记者的数据显示,2018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通过直播平台观看非遗演出与展览的总人数达2亿人次。
光明网、快手等10余家直播平台和新浪、腾讯等网络媒体,对全国非遗曲艺周的30余场社区演出、5场驻场演出、1场展览(全国非遗曲艺保护成果图文展)进行了直播。
一组组数据背后,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正在被唤醒。
其中,快手平台对全国非遗曲艺周共直播4天7场,累计观看人次达1896万,累计获得点赞3607万次。
“良辰美景——古琴昆曲非遗展演”昆曲两日演出的网络观看人次超过58万,不少粉丝在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留言:“能看到画面如此清晰的直播,没去现场也很值!”通过直播,拉近了传统曲艺特别是部分偏小众、鲜有人了解的曲艺项目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感受到非遗独特的曲艺魅力。
观看直播的网友们对非遗曲艺传承人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保护传承十分赞赏,希望多一些此类直播活动,不少年轻网友还表示出对曲艺求知学艺的兴趣。
助力乡村脱贫各省市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不仅收获多方点“赞”,在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看来,非遗中的传统工艺项目,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
自2016年起,在非遗司的支持下,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机构,先后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青海果洛、山西忻州等地区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恢复和弘扬优秀工艺和元素,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培养传统工艺队伍、增强发展后劲,带动就业增收,助力精准扶贫,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累计培训绣娘5508人次,已有1200位绣娘参与到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振兴计划中,工作站为绣娘提供订单总数5.8万份,目前绣娘通过订单收入最高能达3500—4000元。
湖南省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依托,启动“让妈妈回家”计划,先后在湘西设立了20多个苗绣培训基地,举办了50余期技能培训,培训绣娘6000余人次,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直接带动相关人员年增收5000元以上。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8岁的苗族姑娘杨昌芹,是贵州省非遗项目“赤水竹编”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在传承赤水竹编非遗项目的同时,带动村里300多个贫困家庭的妇女通过竹编技艺,拓宽了增收渠道,实现了脱贫致富。
青海省同仁县近年来通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了热贡艺术,进一步扩大了传承队伍,唐卡、堆绣、泥塑产品销售也已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