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麦克白》的悲剧意义
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麦克白》的悲剧意义
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 麦克白 》 的悲剧意义
圃徐 丽
内容 摘要 : 《 麦克 白》 作 为莎士 比亚 的重要 作 品, 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 作 品 自问世 以来就被赋 予不 同角度 的 阐释 。 《 麦克 白》 构架的鲜明男性世界 以及女性 因素对于“ 悲剧性” 的参与成为相 当典 型的分析对 象。 本 文以女性 意识 的觉醒入 手, 试 图在命运 悲剧 、 性格悲剧之外, 将 以“ 性别悲剧” 来分析《 麦克 自》 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 : 《 麦克 白》 男性原则 女性意识 性别僭越
论, 2 0 0 9 , (1 1) .
到 的那严寒 中 的沼泽地 ,就是一 个 极好 的象 征 :神 秘莫测 又危 机 四伏 , 但 同时也孕育生 命 的胚 芽 。
在 斯 图 尔 特 笔 下 , 阳光 下 的 玉 米 地, 艰 苦劳作 的父子 , 维 持生计 的
[ 4 3沈 东平 .叙 事 策略 对 主题 的 映
正 是 通 过 男 性 暴 力 来 塑 造 的 。在
《 麦克 白》 的悲剧性成 为莎评家 们
研 究 的 焦 点 。 有 人 强 调 麦 克 白 的
悲 剧在于 真正伟大美 好的人 的死
《 麦 克 白》 一剧 的开 场 , 我们 就 被
那么 , 在何种 情况下 , 人 性 中 的“ 原始 人” 的一 面会 正确” 与“ 错 误” 几乎 是分不清 的 , 而且是 比生 存 本身远为 次要 的。大 多数人 则 把 麦克 白归结为一个 罪恶 的 “ 不
悲剧 ,其短 小精 悍的篇 幅加 以惊
悚 紧凑 的情 节 ,如疾 风骤 雨般猛
玛 利林 ・ 弗 兰奇 把 莎剧 分 成
式。 在《 麦克 白》 一剧 中 , 父权特 征
《麦克白》悲剧意味探析
《麦克白》悲剧意味探析麦克白具有独特的悲剧特质。
在美学原理中,一个可恶的人走向毁灭是不会引发观众的一丝同情的,相反只会引起我们的快乐。
只有一个足以激起观众悲伤感情的角色,才使悲剧成为悲剧。
在《麦克白》中,激起观众悲伤情感的特质集中表现麦克白内心的矛盾。
麦克白首先是以一个受人喜爱的角色进入人们的视角的,他既有德行又有勇气,力挽狂澜地打败了叛贼麦克唐华德和挪威国王的不义之师。
而且他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刚听了女巫力量的预言,弑君的恶念刚起。
他就感到了震悚不安。
“为什么那句话会在我脑中引起恐怖的印象,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态,卜卜地跳个不住呢?想象中地恐怖远过于实际上地恐怖;我的思想中不过偶然浮起了杀人的妄念,就已经使我全身震撼。
”相较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哈姆雷特可以说是在全然无意识的状态下犯下了弑父娶母的罪行。
而麦克白不是,麦克白一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背叛以及相关的代价,这是他的性格的悲剧所在,也是他一直饱受折磨的原因。
他在杀害邓肯之后说不出“阿门”。
他还在想象中听到有一个声音在说:“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
”并且自问“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从这时开始,麦克白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悲剧的不可避免性。
一旦弑君夺位成功,弑君的后果随之而来,为了保全自己的来之不易的王位和性命,麦克白就被迫不断实施邪恶,最后他彻底陷入污泥之中。
所以,麦克白的悲剧首先是他个人性格的悲剧。
麦克白兼具强道德感和贪欲的性格是他悲剧命运的起点,也是他的弑君夺位的经历能具备悲剧特质的重要原因。
在超自然氛围的烘托下,观众已经知道:在麦克白犯下骇人的弑君罪行之后,厄运最终会降临到麦克白身上。
由此,当麦克白心中的善在恶的巨大诱惑前面一步步让步的时候,当麦克白在被自己的道德感折磨时而不敢向上帝祈求保佑时,当他在班戈的鬼魂下的出丑时,当他被猜忌心折磨得失去理智时,尤其是他被意料之外的厄运捕获时,观众的悲剧情感油然而生,麦克白因此赢得了我们的悲伤之情。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麦克白夫人的悲剧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麦克白夫人的悲剧作者:张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摘要:对莎翁的作品中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形象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从麦克白夫人的善良本性及她的悲剧性结局予以重新解读,重温莎翁经典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女性主义;牺牲品作者简介:张靖:女,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033-021、引言作品《麦克白》的伟大之处已被众多不同时代的批评家从情节人物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中外批评家们用马克思主义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等方法对《麦克白》这部作品的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但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麦克白》剧中的社会背景以及男主人公麦克白的悲剧形象,其中一些评论也涉及书中的女主人公麦克白夫人,但不多,而且多是以批评的角度看待她,所以她的形象基本是负面的。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对麦克白夫人进行重新解读。
“女性主义”是指随着时代发展,人类认识的进步,许多批评家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不平等的, 通常都是男性占支配统治地位,女性长期处于一种被压制的地位。
为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女性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很多批评家也对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例如对《简·爱》中梅森的重新定位就很大的改变过去人们对她的误解。
女性主义自19世纪70年代自产生以来,很快地发展成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研究潮流, 并逐渐转变成中心话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批评家的青睐。
2、麦克白夫人善良本性麦克白夫人看似阴险狠毒,其实她的本性是善良的。
像任何普通女人一样,她对丈夫有着纯真的爱情,为丈夫的勇武过人、英雄盖世而骄傲,并且甘愿为丈夫付出一切而她也正是这样做的。
为了帮助丈夫登上王位, 她迫使自己改变自己的天性, 脱掉自己美丽温婉的外衣,用残忍取代怜悯。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
浅析《麦克白》人物的悲剧性11汉师一班 1120301101 蒋勤效《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与《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而《麦克白》在同类作品中更侧重于对人性与人物心理的批判性揭露,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且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阴暗的一面。
该剧因其独特而令人压抑的角色悲剧性,既强化了人们对《麦克白》的审美体验,也塑造了极其鲜明的角色,可谓是整个剧本的点睛之笔。
所谓“悲剧”,即是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
而《麦克白》所描写的,就是麦克白人性与良知的崩溃的故事。
莎士比亚通过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
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英勇的苏格兰大将,他超越常人的的性格以及在此性格驱使下所作出的残忍行径不仅使他身边所有的人感到恐怖,也使阅读此剧的读者生出一种震惊和恐惧的情绪,惊愕于他的野心之强烈、手段之残忍、罪恶之恐怖,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
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也使全剧始终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
从他性格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利欲、野心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
这两方面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
麦克白像《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弗罗洛那样如恶魔般的追求自己渴望的事物,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但麦克白又不能像如《哈姆雷特》里克劳狄斯那类恶人一样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犯下的种种罪行。
第一幕通过军曹和洛斯爵士对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面的描述,首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杀死叛徒的勇敢的将军形象,从而塑造一个美好的事物。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夫人》在高中时,有一部热播的剧叫《欢乐颂》,在剧中安迪、奇点、赵启平、曲筱绡四人打扑克,但是没想到安迪的一句“亲爱的麦克白夫人,你的双手也不干净”引起了一系列误会,曲筱绡认为安迪在说奇点是“夫人”,认为奇点在两人的亲密关系中是个“小受”,却并不知道“麦克白夫人”是帮凶的意思。
当时看剧我也像曲筱绡一样并不懂得“麦克白夫人”的含义,在完整的阅读了《麦克白》之后才理解了“麦克白夫人”为什么是“帮凶”,以及对“麦克白夫人”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思考。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的坏女人中,相比于《哈姆雷特》中乔特鲁德王后追求一个安定生活、一个王后的地位,不顾及儿子、臣民的感受,“使婚姻的盟誓像赌徒的罚咒一样的虚伪”。
麦克白夫人对于权力的渴望和追求显得更加肆无忌惮。
其阴谋的高明和残忍程度都令人战栗。
首先,我赞同歌德对麦克白夫人的看法,是“超级女巫”,是阴谋者中的“佼佼者”。
在知道了女巫的预言后,她疯狂地欲望立即被激发起来。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使了浑身解数。
她深知麦克白的天性,于是她用爱情为工具刺激麦克白,崽儿用男性的尊严激将麦克白:“你宁愿像一头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在麦克白收到激将之后她感觉到麦克白信念有所动摇,又用必胜的信念去鼓励麦克白“只要你集中你的全服勇气,我们决不会失败。
”除了权欲熏心之外,不得不承认麦克白夫人是个优秀的心理学家,对于麦克白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软硬兼施。
麦克白都感叹“愿你生育的全是男孩子,你无谓的精神,只应该铸造一些刚强的男性”,麦克白夫人所展现出的冷静、果断都要远超麦克白。
她对于麦克白的控制展现出她“超级女巫”的特性。
她是阴谋论中的“佼佼者”,在说服麦克白之后,她便想出了杀害国王嫁祸护卫的计划。
她有一双洗不净鲜血的手,她甚至在行凶之后能够泰然的说出“我的双手跟你同样颜色了,可是我的心却羞于像你这样的惨白。
《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启示
J o u na r l o f E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麦克 白》 中的人性悲剧及启示
杨 冬 梅
( 信 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应 用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摘 要 : 《 麦 克 白》 是 莎士 比 亚 四部 悲剧 作 品 之 一 。 作 品 通过 对超 自然 因素 以及 多种 意 象 的描 写 、 对 麦 克 白这 一 矛 盾 而且
复 杂 的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来表 现 权 力与 野 心 对人 性 的摧 残 与 吞 噬 。文 章 针 对 麦克 白人 性 悲 剧 的 始 末进 行 分析 并 阐述 麦 克 白的
悲剧 给 人 们 的 启 示 。
关 键 词 :《 麦克 白》 ; 人性 ; 悲剧 ; 启 示
中 图分 类 号 :1 1 0 6 .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9 0 0 4 ( 2 0 1 5 ) 0 5 — 0 0 4 8 — 0 2
《 麦 克 白 》 是 莎 士 比亚 四部 悲剧 作 品 中 最 短 的 一 部 作 品。 也 是 最 震 撼 人 心 的 一 部 作 品 。< 麦 克 白》 这 部 作 品给 人 们带来很多思考 , 中 外 读 者 对 作 品 中 麦 克 白的 悲 剧 分 析 也
众 口不 一 , 有 的人说是因为命运 。 有 的人 认 为 是 性 格 所 致 。 笔 者 试 图从 人性 这一 角度 揭 示 麦 克 白悲 剧 的 主要 归 因 。
性 解 放 的宣 扬 。可是 , 由于 资 本 主 义社 会 的 发 展 , 激 烈 的社 会 矛盾 暴 露 无 遗 。 对 权 力 的 尊 崇 、 对 物 质 的渴 望 以 及 极 端
《麦克白》:野心与背叛的悲剧
麦克白:野心与背叛的悲剧简介《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戏剧,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该剧描绘了主人公麦克白在野心和背叛的诱惑下堕落成为一个暴君,并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人性中黑暗与复杂的一面,也呈现了权力与欲望背后的毁灭力量。
故事情节《麦克白》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被杀害后,麦克白得到预言称他将成为新国王。
此时,在妻子女王依恩斯特极力怂恿下,他开始一系列血腥行动来实现这个预言。
麦克白和其妻子用欺骗、背叛和谋杀来摒除对手,但这也导致他们信任的依托逐渐消失。
在权利坐稳后,麦克白感到罪恶和不安,而夜见幽灵的幻觉也开始困扰他。
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暴虐和孤独。
在最后一幕中,他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但却发现已经失去了人们的尊重和支持。
最终,在麦克白与敌人玛尔柯德交战时,他遭遇了毁灭性的失败,被认为是一种命运对野心和背叛的惩罚。
主题分析《麦克白》揭示了人性中的野心与背叛这两个主题。
麦克白最初是一个英勇无畏的将军,但由于妻子女王依恩斯特无休止地怂恿和诱导,他投入了权力和欲望漩涡之中。
正是这种贪婪和自私使得他堕落成一个暴君。
此外,《麦克白》还展现了权力与欲望背后的毁灭性力量。
麦克白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惜牺牲友谊、忠诚和道德准则。
最终,这些行为导致他失去自己纯真善良的一面,并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影响与意义《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受欢迎和经典的作品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
这部戏剧引发了关于权力、野心、背叛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并对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该剧通过对人性黑暗面的揭示,提醒人们关于道德、伦理和权力运行背后可能存在的危险。
它以其复杂精彩的剧情、丰满独立的角色塑造和深度探索主题而被广泛研究和赞赏。
总结起来,《麦克白》是一部有关野心与背叛、权力与欲望的悲剧,通过展示一个堕落到底、被毁灭至极的主角形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回忆。
女性主义视角下麦克白夫人形象重读
女性主义视角下麦克白夫人形象重读作者:莫双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4期内容摘要: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问世以来,麦克白夫人就一直被大家评价成一个恶毒、心狠手辣的女人,但笔者通过仔细阅读《麦克白》全剧后发现,实际上她恶毒行为是出自她内心深处的尊卑意识,她邪恶形象的背后也有普通女子一样脆弱的一面。
在那个男权当道的社会之中,她只不过充当了男性权欲背后的替罪羊。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女性主义男权替罪羊近年来,关于作品《麦克白》的研究颇多,麦克白夫人作为此剧的女主角,一直受到批驳:她被认为是一个恶毒的女人,甚至有学者认为其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恶毒的女性。
虽然也有人为其发出辩驳之声,但毕竟只是少数。
相反,此剧的男主角麦克白却因其只是受到夫人唆使的“被动弑君者”,不仅未被读者大加批判,反而得到大众同情。
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入剖析麦克白夫人的形象,试图发现其恶毒形象背后的另一面。
一.男尊女卑的身份意识作为一名女性,究竟要下怎样的狠心,才能够唆使自己的丈夫弑君篡位?多数人认为是麦克白夫人自身的野心,使她痛下杀心,但实际上导致其“恶魔化”的因素非常复杂,倘若将所有过错归于她的野心则有失偏颇。
在笔者看来,她的恶毒大部分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男尊女卑的身份意识以及对丈夫深深的爱。
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依旧是传统社会。
由于性别的差异,女子处于“第二性”的地位,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的。
在此时代背景之下,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也必然是一位传统的妇女,作为将军的妻子,她必定清楚自己的身份要求自己怎么做。
她之所以会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都是为了帮助丈夫实现其雄心壮志。
作为妻子,她深谙麦克白心中所想,但同时她也知道丈夫缺少的是“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
就是这样的了解加之对内心从属于丈夫的尊卑之感,使得一个原本依附于自己丈夫的女子,为帮助丈夫实现理想,拥有了巨大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
她甚至不惜借助魔鬼的力量,让“注视着人类恶念的魔鬼们”能够解除她“女性的柔弱”这些都足以表现,麦克白夫人实际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般狠毒,作为一个女人,她自身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逆天而行,而需要借助魔鬼的力量来压抑她作为女性的柔弱和胆怯。
《麦克白》悲剧性论文
《麦克白》悲剧性论文摘要:通过对于《麦克白》的悲剧性分析,我们对于麦克白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细致深刻的形象认知。
通过对他双重性格的分析,能够把握住其整体的思想脉络。
我们在认定它为一部性格悲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时代原因。
《麦克白》作为一部经典悲剧,它又是如何体现悲剧性的呢?就我而言,它的悲剧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由正义到邪恶的性格转变以及麦克白的“原罪”意识《麦克白》一开始就从正面或者侧面(邓肯国王的夸赞以及前线军官对于麦克白的褒奖)或多或少得为我们塑造了麦克白的形象:骁勇善战、顽强拼搏、“他置命运于不顾,挥着血迹斑斓的钢刀,像是勇气的宠人一般,直杀开一条血路,杀到那叛徒的前面”。
而就在麦克白与班柯战后回城途中,他们遇到了三个女巫并预言麦克白将成为考特爵士和苏格兰国王,也预言班柯的子孙将来也当上苏格兰国王,这让两位将军不解。
回城之后,麦克白接到讯息:将考特伯爵的荣衔授予麦克白。
女巫的一个预言实现了,麦克白的不解与欲望开始泛起。
直到后来邓肯国王授予马尔康为肯伯兰亲王,立其为将来的国王。
麦克白内心的不满油然而生,其欲望与野心不断地膨胀,“肯伯兰亲王,那是一个阶梯,我一定要摔倒在上面,否则便需要跳过去,因为他拦着我的路”。
在其妻子了解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后,内心充满了邪恶的念头,她决心鼓动丈夫弑君篡位。
诚然,她是了解麦克白的,“你的品性是太富有普通人的弱点,怕不见得敢于抄取捷径;你是愿意尊荣的,也不是没有野心,但是你缺乏那和野心连带着的狠毒”。
麦克白此时的内心仍旧处于激烈的矛盾之中,这是自己的良心与邪念的斗争,尽管其痛苦不堪,但是最后,邪念还是战胜了正义,麦克白在妻子的教唆下亲手杀死了在自己城堡作客的国王,并制造假像嫁祸于国王的两个侍卫。
虽然麦克白不是天生的坏人,但是他的本我中却潜伏着“原罪”的欲望,这些因素一旦被刺激复活,就导致他的疯狂行为一发不可收拾。
而后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随着自己手掌沾染的血迹越来越多,麦克白再也未能停止下自己暴虐的步伐。
《麦克白》的悲剧性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依据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悲剧的定义,其与其他三大悲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笔者试从多方面角度,解读《麦克白》作为个人、精神和社会悲剧的独特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独特一、野心膨胀的个人悲剧在文本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麦克白是作为民族的英雄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他英勇善战,为国家击退叛乱的敌人,成为民族的骄傲与功臣。
就是这样一个民族的英雄,在见到三个女巫之后,开始有了转变。
在他的内心中他不是没有野心想坐上王位,想取而代之,只是这种野心一直是隐含着的,女巫可以说是他内在野心的外化。
这正如法国的尚福尔所言: “比起伟大的灵魂, 野心更容易侵扰卑琐的灵魂, 就像比起宫殿, 火更容易在草房点燃一样。
”[1]154麦克白的野心就这样即将点燃欲望之火。
在野心的驱使下,麦克白杀掉了邓肯并取而代之。
在取得王位后,因为女巫的预言,害怕班柯的子孙会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所以杀掉了好朋友班柯。
大臣麦克德夫因怀疑麦克白所以逃往他国,麦克白杀死了他的全家,连小孩子也不放过。
可以说,从麦克白三次谋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越来越残忍。
从最开始谋杀邓肯时他的犹豫不决,到谋杀后他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尤其是那经典的敲门声,敲打着他的内心。
极度的紧张恐惧使麦克白视觉错乱,幻听不断,,他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喊:“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
”“麦克白再也得不到睡眠!”[2]72这时的麦克白充满着恐惧与后悔。
到在宴会上他看见班柯的灵魂时,他慌乱的神情,他还流露出害怕与痛苦。
这两次谋杀过后,麦克白还是一个战战兢兢的人的形象,那么在第三次谋杀过后,麦克白已经不再充满恐惧,而是手起刀落,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时的麦克白已经倾向于兽,在野心的驱使下,麦克白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形象了。
他从一个民族英雄沦落到嗜杀成性的魔鬼,淋漓尽致的体现了野心导致的个人悲剧。
二、异教与基督教冲突的精神悲剧在剧作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英勇的麦克白作为异教英雄呈现出来的勇敢与对荣誉的追求。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从女性主义视角试析麦克白夫人为什么疯了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从女性主义视角试析麦克白夫人为什么疯了张雪燕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除了主人公麦克白之外的另一重要且值得探究的角色,她的发疯和自杀一直令众多读者困惑。
通过深入细读文本,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发展走向,认为她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又覆灭的悲剧性人物,因无力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而发疯自杀。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发疯;女性自我意识;理想与现实作者简介:张雪燕(1990-),女,汉族,山东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153-031.引言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一部关于野心导致人毁灭的悲剧,故事的主人公麦克白篡权谋杀了国王邓肯,最后又被推翻暴政,走向了死亡。
历来人们在研读这部伟大的戏剧时不停地追问,到底是不是他那位被人称为“第四个女巫”的夫人引诱着麦克白走向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还是因为人本身的强烈欲望最终摧毁了他?在浩瀚的莎剧评论或研究中,有许多人始终对麦克白夫人十分着迷,她身上有诸多令人生疑的地方,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她在谋杀前后表现得如此不一致,她最后又为什么疯了呢?笔者借助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深入细读文本,探索莎翁笔下的蛛丝马迹,对麦克白夫人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麦克白夫人女性自我意识的变化相信每个阅读此剧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麦克白夫妇行动前后的不同变化,简单来讲,麦克白是由弱及强,麦克白夫人则是由强及弱。
开始的时候,麦克白犹疑不决,压制着自己的野心;麦克白夫人则用她非凡的气魄干脆利落地挖苦、嘲弄了他一番,使得他下定决心干一件壮举。
谋杀国王之后,有一段时间麦克白因为受到“睡不了啦”的声音影响,精神受到折磨,陷入失眠;麦克白夫人还是即冷静又实际,“一点清水就能把你我洗刷干净”。
《麦克白》的女性主义解读
n a t i o n a n d p r e j u d i c e t O f e ma l e i n t h e ma l e p o we r - c e n t e r e d s o c i e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e s t e r n t r a d i t i o n .
一
白却惴惴不安 , 以致 暴政 虐杀 , 而麦 克 白夫人 由于精神 分 裂悲惨而死 。笔者 试 图从 “ 双 性 同 体身 份 ” 的视 角 , 对 麦克 白、 麦 克 白夫 人及 女巫 的双 性 “ 性别 操 演” 进行 分析, 并结合 荣格 的“ 人 格原 型 ” 理 论 的相 关 阐释 对莎 翁 经典悲剧《 麦克 白》 作 女性主义解读 。
e a c h o f t h e m s h o u l d h a v 己 E a c h o f t h e i r g e n d e r i d e n t i t y i s n o t d e c i d e d b y t h e s u b j e c t o f wi l l p o we r b u t i s f o r me d b y t h e a c —
关键词 : 《 麦克 白》 ; 女性主义; 双性 同体 ; 性 别操 演
中图 分 类 号 : I 1 0 6 . 3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9 2 4 7 ( 2 0 1 6 ) 0 2 — 0 0 2 8 — 0 3
I n t e r p r e t at i o n t o t h e Fe mi n i s m i n t h e Dr a ma Ma c b e t h
四大悲剧读后感
四大悲剧读后感四大悲剧(一)《麦克白》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麦克白》,《麦克白》是四大悲剧之一,是人性与欲望的演绎,是一部揭露和鞭挞野心的悲剧。
主要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
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
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
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
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
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
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麦克白》的之处有三:其一,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心理描写真实而细腻。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麦克白由一个高贵前途无量的英雄人物,在野心与权力的诱惑下变成了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展现出了麦克白形象的特殊悲剧性。
女巫的预言、妻子的怂恿、野心的驱使使麦克白走上了弑君的邪途,坐上王位后,权势的贪恋使其人性彻底泯灭,不仅杀害了侍卫,就连班柯和麦克德夫的家人也惨遭毒手。
可见麦克白的悲剧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造成的。
剧本中作者通过大胆而文艺的言语表达深刻的展现了人物的心理。
四大悲剧读后感(二)《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奥赛罗》是多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与嫉妒的主题、轻信与背信的主题、异族通婚的主题等等。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麦
克白的野心和堕落。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
首先,这部作品展现了权力的腐化和野心的毁灭。
麦克白为了
成为国王,不惜杀人,背叛朋友,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
这让我深
刻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欲望往往会让人走上不归路,失去自我和
尊严。
其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麦克白的妻
子莱迪·麦克白在丈夫野心勃勃时支持他,但最终内疚和绝望导致
了她的自杀。
这让我思考到,女性在男性世界中往往会成为牺牲品,她们需要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最后,作品中的宿命论也让我深思。
麦克白在巫师的预言中得
知自己会成为国王,但最终却走上了毁灭之路。
这让我明白到,命
运并非完全可以预测,人们仍然需要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命运。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考的作品,它让我
对人性、命运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对我今后的人生和思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读后感《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是他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苏格兰国王麦克白的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野心勃勃、杀人夺位,最终导致自己和他的妻子的悲剧结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精彩的对白和悲剧的结构而著称,被誉为莎士比亚的杰作之一。
《麦克白》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欲望的诱惑。
作品中的主人公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将军,但在遇到三位女巫的预言后,他的内心被欲望和野心侵蚀,最终走上了杀人夺位的不归路。
他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导致了自己和他的妻子的悲剧结局。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野心,以及这些负面情感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除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魅力所在。
麦克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着高尚的品质,又有着邪恶的一面。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使他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角色,也使读者对他的命运产生了共鸣。
另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栩栩如生,他们的行为和对白都展现了莎士比亚高超的戏剧技巧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此外,作品中的语言也是其独特之处。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富有诗意,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对白精彩绝伦,充满了智慧和深刻的哲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被这些精彩的对白所吸引,产生共鸣,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刻思考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欲望的诱惑。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行为和对白充满了智慧和深刻的哲理,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被这些精彩的对白所吸引,产生共鸣,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因此,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它会一直被人们传颂下去。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在阅读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时,我被其深刻的人性描绘和复杂的情节所深深吸引。
这部戏剧以苏格兰国王麦克白的野心和背叛为主题,展现了权力的腐蚀和罪恶的后果。
通过麦克白这个角色,莎士比亚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但当他听信了预言,开始追求权力时,他的内心变得扭曲而黑暗。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杀戮无辜,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危险性。
此外,剧中的女性角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变得冷酷无情,最终导致了她的疯狂和死亡。
她的悲剧让我反思了权力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
整部戏剧充满了悲剧的氛围,让我深深陷入其中。
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罪恶的描绘让我深思不已。
通过这部作品,我不仅对莎士比亚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麦克白》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让我受益匪浅。
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麦克白》的悲剧意义
徐丽内容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重要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自问世以来就被赋予不同角度的阐释。
《麦克白》构架的鲜明男性世界以及女性因素对于“悲剧性”的参与成为相当典型的分析对象。
本文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入手,试图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之外,将以“性别悲剧”来分析《麦克白》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麦克白》男性原则女性意识性别僭越《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作为一出描写弑君篡权的充满暴力和流血的悲剧,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加以惊悚紧凑的情节,如疾风骤雨般猛烈震撼人心。
同时,阴郁诡谲的氛围和无时不在的心理挣扎,又给该剧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刺激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女性主义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麦克白》一剧中,父权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权力、暴力、杀戮、血腥、斗争,无一不是男性世界的产物,体现菲勒斯中心,渗透父权制的价值观。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女性角色是如何参与这场男性原则主导下的悲剧的,以及“性别”模糊和僭越与全剧“悲剧性”所在之间的关系。
一.男性原则的悲剧玛利林·弗兰奇把莎剧分成两种类型,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的喜剧,展现的是女性的世界,它注重情感、内在体验、交流和融合;而悲剧体现的是男性原则,它强调英雄行为,追求权力和正义,表现了在一个人物统治下森严的等级秩序。
《麦克白》一剧中,国家权力和流血的暴力使其笼罩了鲜明而浓重的男性色彩。
由于颠覆了历来的正面悲剧英雄塑造,而以一位非正义人物为主人公,《麦克白》的悲剧性成为莎评家们研究的焦点。
有人强调麦克白的悲剧在于真正伟大美好的人的死亡,也有人认为,莎士比亚是把麦克白提到了一种“高度”,在那种“崇高的水平上”,“正确”与“错误”几乎是分不清的,而且是比生存本身远为次要的。
大多数人则把麦克白归结为一个罪恶的“不幸者”。
无论是从其“人格价值”入手,还是推其为“崇高水平”或者“不平凡的沉沦”,评述的前提就是这依然不失为一部“英雄”的悲剧,剧中的主人公事先享有一定“高度”,“强度”,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由于某些因素的介入,引发矛盾和挣扎,最终导致精神和肉体的全面崩溃。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论《麦克白》的悲剧性卢博文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中外众多戏剧家都对其有着不一样的思考与认知。
时至今日,这部话剧已经被无数次的以各种艺术风格搬上舞台,而能做到经久不衰就是依靠其中的悲剧魅力。
这种悲剧的魅力能给人以深思与警醒,感悟与感受。
我将要以《麦克白》部分剧情与一些戏剧家的理解,来分析这部悲剧中的悲剧性以及造成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迄今为止被人们排演次数最多的经典剧作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剧作风格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位忠臣—麦克白,因极力追求权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走向毁灭道路的故事。
其实我国著名戏剧家徐晓钟先生也曾导演过《麦克白》,他对于麦克白这一角色拥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他认为麦克白是英雄式的人物,因为利欲熏心,最终被权欲的血河所吞没。
戏剧史上,悲剧往往为了给人们精神上巨大的冲击,故事一般都发生在英雄人物上。
所以在該剧的一开场我们就可以知道麦克白是平定叛乱的大英雄,被苏格兰的人民所敬仰。
而国王邓肯也是一位明君,为了表彰麦克白英勇战绩,并且出于对麦克白的信任选择住在了麦克白的城堡。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过,在得胜归来的路上麦克白碰见了三个勾起他心中权欲的女巫。
这三个女巫就像我们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的贪、嗔、痴一样。
三个心魔一但在心中扎根,就很难去除。
而全剧最重要的女主角麦克白夫人恰恰就是滋养这个三个心魔的肥料。
也就在当天夜里,麦克白的刺杀行动就堂而皇之地展开了。
他的内心是犹豫的,麦克白夫人的作用就是把他推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权力之路。
麦克白这一人物的内心从始至终都是复杂矛盾的。
包括权欲与忠诚、信任与猜忌、自信与不自信等等都在他的身上暴露无遗。
而麦克白的人物性格又不同于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因为其行动的犹豫造成了一切的惨剧,因为其性格而形成的性格悲剧。
但麦克白却是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为了权力做了错误的决定最终被权力吞没,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深度解读:欲望、权力与悲剧的交织《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入探讨人性阴暗面的戏剧。
通过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首先,从人物角度来看,麦克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角色。
他既有英勇、果决的一面,又有被欲望和野心驱使而走上不归路的软弱。
麦克白的夫人,虽然并非故事的主角,但她对麦克白的影响不可小觑。
她代表了那种更直接、更无所顾忌的欲望和野心,推动了麦克白从英雄到暴君的转变。
而邓肯和班柯则代表了正义和忠诚,他们的命运与麦克白的野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观点上,《麦克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欲望是无尽的,而权力更是具有腐蚀性的。
当麦克白被女巫的预言所吸引,他的内心欲望被点燃,开始了一段不归路。
这告诉我们,尽管欲望可以成为人们追求目标和梦想的动力,但如果不能正确地控制和引导,最终只会导致毁灭。
情节上,《麦克白》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
从麦克白夫妇的密谋,到邓肯的被害,再到麦克白对权力的维护和稳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
特别是在麦克白杀死班柯和麦克德夫妻儿后,剧情更是推向了高潮。
这种情节的设计,不仅使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关注,也进一步凸显了欲望和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从写作手法来看,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戏剧性的冲突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节的张力。
他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将麦克白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如“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等经典台词,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综上所述,《麦克白》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和欲望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道德和选择的深刻探讨。
通过对人物、观点、情节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欲望和权力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才能避免走上不归路。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英勇的将军麦克白在欲望的驱使下走向毁灭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对欲望与人性的挣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麦克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为国家的和平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却始终困扰着他。
女巫的预言,让他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
他谋杀国王,篡夺王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异己。
在麦克白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的行为虽然残忍无情,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他的欲望驱使他走向深渊,但他始终无法割舍人性的良善与愧疚。
这种内心的挣扎,让我深感同情与理解。
除了麦克白之外,作品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麦克白的夫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背叛丈夫与国家。
她的冷酷与残忍,与麦克白的内心挣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国王邓肯则是一个仁慈而软弱的君主,他的无能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与灾难。
这些角色之间的纠葛与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选择。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通过悲剧的手法,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
麦克白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他的欲望最终毁灭了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反思了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欲望可以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却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与良知。
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内心的良善与道德底线。
同时,《麦克白》也让我明白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权力可以带来荣耀与富贵,但也会让人失去自我。
麦克白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本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对权力的追求和执着,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权力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珍惜权力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将其视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与欲望的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麦克白》的悲剧意义作者:徐丽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02期内容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重要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自问世以来就被赋予不同角度的阐释。
《麦克白》构架的鲜明男性世界以及女性因素对于“悲剧性”的参与成为相当典型的分析对象。
本文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入手,试图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之外,将以“性别悲剧”来分析《麦克白》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麦克白》男性原则女性意识性别僭越《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作为一出描写弑君篡权的充满暴力和流血的悲剧,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加以惊悚紧凑的情节,如疾风骤雨般猛烈震撼人心。
同时,阴郁诡谲的氛围和无时不在的心理挣扎,又给该剧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刺激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女性主义成为不可避免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麦克白》一剧中,父权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权力、暴力、杀戮、血腥、斗争,无一不是男性世界的产物,体现菲勒斯中心,渗透父权制的价值观。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女性角色是如何参与这场男性原则主导下的悲剧的,以及“性别”模糊和僭越与全剧“悲剧性”所在之间的关系。
一.男性原则的悲剧玛利林·弗兰奇把莎剧分成两种类型,以讲述爱情故事为主的喜剧,展现的是女性的世界,它注重情感、内在体验、交流和融合;而悲剧体现的是男性原则,它强调英雄行为,追求权力和正义,表现了在一个人物统治下森严的等级秩序。
《麦克白》一剧中,国家权力和流血的暴力使其笼罩了鲜明而浓重的男性色彩。
由于颠覆了历来的正面悲剧英雄塑造,而以一位非正义人物为主人公,《麦克白》的悲剧性成为莎评家们研究的焦点。
有人强调麦克白的悲剧在于真正伟大美好的人的死亡,也有人认为,莎士比亚是把麦克白提到了一种“高度”,在那种“崇高的水平上”,“正确”与“错误”几乎是分不清的,而且是比生存本身远为次要的。
大多数人则把麦克白归结为一个罪恶的“不幸者”。
无论是从其“人格价值”入手,还是推其为“崇高水平”或者“不平凡的沉沦”,评述的前提就是这依然不失为一部“英雄”的悲剧,剧中的主人公事先享有一定“高度”,“强度”,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由于某些因素的介入,引发矛盾和挣扎,最终导致精神和肉体的全面崩溃。
而麦克白最初的“英雄”形象正是通过男性暴力来塑造的。
在《麦克白》一剧的开场,我们就被带入了阴森邪恶的氛围中,鲜血成为英勇的功勋的标识。
报告战况的军曹先是描述“残暴的麦克唐华德”如何奸恶,继而赞颂麦克白的英勇,之后又以“怒鹰”“雄狮”“巨炮”作比,用浴血的刀剑刻画出了麦克白“英雄”的形象,即男性加上无畏的合法暴力等于英雄人物。
在剧终,麦克白仍为男性统制的家族以合法暴力的形式所制服,暗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统治对暴力的控制,国家权力在不同的男性手中发生转移,刀剑开辟出的“英雄”仍毁于刀剑之下,无疑,这是一个充斥了鲜明男性特征的悲剧,剧情严格遵守男性世界原则来构架。
如果说“麦克白”这个不平凡的男性的肉体崩溃是血腥暴力来完成的,那么其精神上的崩溃却在于女性因素的介入。
戏中,麦克白对国王施行罪恶的暴力,先是受“非自然”的女巫预言的诱发,随后又受到麦克白夫人的怂恿,然而这只是外在女性因素的参与,真正使悲剧主人公陷入痛苦挣扎的是主人公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女性”气质。
在讨论该剧“悲剧性”时,诸多评论家都将之归于“人性”的挣扎,却忽略了男主人公身上的女性柔弱实际上才是令其陷入“悲剧性”的重要因素。
因为权力和女性本身就是矛盾冲突的,而麦克白却恰好集权力野心与女性优柔于一身。
麦克白夫人收到信后的一段独白点出了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致命伤,成为悲剧结局隐含的真正预言:“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那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干!‟你也不是晃肯这样干,而是怕干。
”[1]“太多的人情的乳臭”实际上是相当鲜明的女性气质,而这种对于暴力的懦弱和怯惧在剧中始终都要用对于“男子汉”(man)的强调来加以抵制和抗拒。
在麦克白对于暗杀邓肯仍存在迟疑时,麦克白夫人的一番激将之言立即使麦克白胸中的男性意识得到复苏:“只要是男子汉做的事,我都敢做;没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胆量。
”麦克白夫人又再次激化了这种意识:“是男子汉就应当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
”[2]“比你更伟大的人物”显然是让麦克白战胜自身的某些柔弱和怯懦,那是“女性”的气质,要成就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就必须抛弃这些东西。
因此,在班柯被刺杀后,麦克白在席间看见班柯的鬼魂,惊惶不堪,言语癫狂,女性柔弱复萌之时,麦克白夫人言语的刺激就是:“你是一个男子吗?”“把你的男子气都失掉了吗?”[3]企图使他恢复诱人的勇毅。
而麦克白则承认,他的失态在于差点把自己成了“一个少女怀抱中的婴孩。
”这实际上是再一次把怯懦与女人联系在了一起。
而当鬼魂隐去时,他则宣称“我的勇气又恢复了。
”(I am a man again.)。
男人的勇气的起起落落成为剧情紧张发民的推动力。
《麦克白》一剧的独到之处正在于它更侧重于一颗不平凡心灵的矛盾挣扎,在实际能力和已有地位之间发生矛盾,在欲望野心和实际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挣扎。
而这种心理冲突实际上是一种性别冲突,是男性权力和女性特征的冲突,在男性原则的悲剧中,女性气质对于悲剧人公的介入本身就意味了一种不和谐。
二.性别的僭越麦克白在将膨胀的欲望和野心付诸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怯懦”的女性特质的干扰,而另外一方面,邪恶的催生者和激化者——无论是女巫还是麦克白夫人,在悲剧参与过程中,原有的性别都产生了模糊,或者是竭力排斥天性的女性成分,召唤男性气质强加于自己。
西方父系文化下社会秩序、家庭的和谐都是建立在明确的性别规定性之上的。
而性别的相似性、两性的混淆、差异的消失,标志了“自然常理”的改变,因而冲突,继而失衡,最终导致崩溃。
麦克白那蛰伏的野心和星火般的谋杀隐念是由苏格兰荒原上的三个女巫点燃和外化的。
这是三个什么样的女巫呢?“你们应当是女人,可是你们的胡须却使我不敢相信你们是女人。
”[4]剧中,女巫被表现为“不真实的”,“不育的半存在物”,“爱好破坏”,“引发人性中压抑的恶”。
“她们长胡须,而且多重(三位一体)。
复又置身荒野,不受文化束缚,形成姐妹团体,参加恐怖欢会,能用她们的预言导致稳定的社会或个人崩溃,可以说象征了女性的革命力量——世界在她们的舞蹈之中变得昏天黑地。
”[5]性别上的模糊更加强化了女巫的非自然和反常性,美丑陷入颠倒,黑昼交界模糊,自然秩序的混乱也是社会状况的写照,性别上的含糊除了更加显现邪恶的超自然因素之外,本身就意味了一种颠覆和致命的威胁性。
在麦克白夫人身上,性别的僭越更加显而易见。
她决意不惜一切代价促成丈夫的辉煌事业。
深知丈夫身上过多的“人情的乳臭”,于是企图以竭力摒弃自己的女性特质给丈夫以精神力量鼓舞加以弥补。
磨砺意志时,她着力要抛弃的就是既定的“女性”特质:“来,注视着人类恶念的魔鬼们!解除我的女性的柔弱,用最凶恶的残忍自顶至踵贯注在我的全身;凝结我的血液,不要让怜悯钻进我的心头,不要让天性中的恻隐摇动我的狠毒的决意!来,你们这些杀人的助手,你们无形的躯体散满在空间,到处找寻为非作歹的机会进入我的妇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汁当作胆汁吧!”[6]对于自我的性别,她努力实现跨越和逆转,召唤男性般的顽强意志和坚定性格,以心狠手毒来成就丈夫和自己的勃勃野心。
“她一经形成作恶的打算就不会因软弱的女人气的懊悔而改变”,“她是一个伟大的坏女人,我们恨她,但我们怕她甚于恨她。
”[7]她的可怕正在于她的性别的僭越对一切“自然”秩序的破坏。
她“只该养男孩子”,因为她那无所畏惧的气质,只应造成男人。
她毅然摒弃了“女人”的通常涵义,呼唤男性特征并注入已身,将权力欲望化作罪恶和可怕的毁灭力量,加速男性英雄的堕落和国家秩序的混乱。
女性一旦失去原有的性别气质就意味了对男性领地的侵犯以及对男性生命的威胁,甚至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混乱与颠覆。
因此,不论是在文学中还是在现实中,产生了性别僭越的女性往往都被视作异端而加以消除。
在巫术诉讼中,“那些表现出男人们认为的通常为男性所独有如自主和侵略行为的特征的妇女是危险的;没有发行适合妇女所做的如侍侯男人和抚养儿女的功能思想的妇女更容易遭到指控。
女性的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妇女极少参与男人们的群体。
”[8]被否定的女性代表的正是一个特定社会的规范价值之反面形式,或者说,男性将社会规范的反面价值化为女性的邪恶本质和形象,然后再加以否定,或使之死亡。
女性性别的遗失引起男性的焦虑,地于某种男性特质的掌控更是引发父权的恐慌。
灭亡成为必然。
所以,麦克白夫人在因男性意志完成血腥行为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在最后,她的精神失常在于天生的女性特质终于抬头,或许可以被视作她向自然的回归,向自我性别意识的皈依。
先前的野心和暴虐只是一咱短期的心理反常,随着马乐康、麦克德夫等男性完成了社会秩序的重新恢复,麦克白夫人也完成了自身对女性角色的回归。
由此可见,对于既定性别的颠覆不可否认地在完成《麦克白》一剧的“悲剧性”中发挥了作用,至少是“悲剧性”的根源之一。
三.结语将《麦克白》一剧放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就不难发现,莎士比亚对自然秩序和既定法则依然是维护与肯定的,如合法王位的继承,君臣手足的关系,以及性别角色的本份定位。
在他所建构的这个充满血腥、暴力、残杀、毁灭和死亡的黑暗世界中,女性依然承担了悲剧中的不和谐因素。
从另个一个角度说,女性角色只有在具备了某些男性特质后,才可能在男性原则的悲剧中“出席和发言”。
注释[1]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第一幕第五场(以下剧本引文皆出自此版本)[2]第一幕第七场[3]第三幕第四场[4]第一幕第三场[5]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66页[6]第一幕第五场[7]莎士比亚评论汇编[C],中国社会出版社,1979,198页[8]克里斯蒂娜·拉娜:巫术与宗教[M],今日中国出版社,1991,198页(作者介绍:徐丽,文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