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从电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悲情角色解析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悲情角色解析1. 引言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悲剧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悲剧通常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角,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命运的无情以及无法逃离命运的悲惨结局。
本文将着重解析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几个典型悲情角色,探索他们的形象、内心矛盾以及造成他们悲剧结局的原因。
2.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角色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复杂性的悲情角色之一。
他面临着父亲被谋杀、母亲与叔父通奸结婚等种种困境。
哈姆雷特内心矛盾重重,他被负有道义责任却又不敢行动,在追寻真相与复仇之间挣扎。
最终,他对自己过度思考和犹豫不决付出了惨痛代价。
3. 麦克白(《麦克白》)麦克白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悲情角色。
他面对野心的引诱和自身的内在矛盾,逐渐走向堕落和疯狂。
麦克白被妻子和预言驱使,在达到权力之后,却陷入了愧疚和恐惧之中。
他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最终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4. 奥赛罗(《奥赛罗》)奥赛罗是一个仁爱善良却易受别人影响的角色。
他被谣言故意操纵,导致对妻子信任丧失并误以为被背叛。
奥赛罗内心深处孤独、铸就了对自身状态的不满,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自己以及所爱之人的死亡。
5. 结论莎士比亚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复杂而真实的悲情角色,通过展示他们扑朔迷离、内心挣扎、命运无情等特点,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生命的无常。
他们悲剧性的结局不仅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是内心矛盾与错误选择所致。
这些角色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遭受悲剧命运时应该如何应对。
通过本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几个经典角色的解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作品,并对其中揭示的人性、命运和道德等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能够启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与抉择时的思考,增加内心力量与智慧。
漫谈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
漫谈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没想到网络播放莎士比亚之名剧、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演出团体是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
舞台上的几位主角演技超棒,尤其是麦克白夫妇,更尤其是麦克白夫人。
这么小的戏剧制作规模,极简主义式的舞台设计,却能将莎剧演得活色生香,张力十足,真令人开了眼界。
现在是中场休息,我趁机说几句。
全剧看完,该说说总体印象了。
这台莎剧《梦克白》,最精彩的段落是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几场连台大戏,尤其精彩的,是弑君后,麦克白夫妻俩的极度亢奋与惊恐,心理层次之演绎极富锐度。
以及,突然传来的敲门声,而这场戏,估计也是人类话剧史上最经典的桥段之一了,莎翁的这个设计之想象力可以说是绝对天才;在此一剧情单元中,诸多的心理层次之繁富,以及至为复杂到分裂与崩溃程度的心理内容,亦在这一单元戏中一步步走向了它的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分别饰演麦克白和他夫人的演员皆出色地完成了他们各自的角色扮演,这等力透纸背的表演功夫绝非一日之寒方可练成。
下半夜场的戏多少有些懈了,或许是上半场的戏绷得太紧,戏剧张力且达到了顶峰,再往下,就必然让观者在感觉上觉得戏松了,再加上作为此剧之戏眼的麦克白夫人以自杀的名义"离场",剧情从此亦进入了仅仅是为剧情而剧情的节奏,人物塑造与性格推进在此已然宣告中止,剩下的,也只照着直奔最后的向暴君麦克白复仇。
"暴君的时代结束了!"伴随着剧情的延伸,暴君麦克白与他的统治灰飞烟灭,复仇者杀死了他,于是以上这句台词便像雷霆一般令人振奋。
这才是下半场最为辉煌的剧情瞬间,但也仅为这一句堪称永恒的台词。
是的,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场相当精彩的莎翁悲剧之演。
但奇怪的是,截止到尾声之时,悲剧的震撼力量并没有适时出现,而我当年读剧本时,那种如海啸一般的悲剧气氛在最后一幕中曾彻底地将我淹没,且令我深深地沉醉,并自动地进入沉重的追问与思考。
但这一台《麦克白》我却没有被震撼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它没有及时出现,就像我事先所欲期的那样,这让我感到了遗憾!2022年6月23日晚于手记。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电影改编的东西方差异性比较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电影改编的东西方差异性比较作者:赵善煜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9期【摘要】作为莎士比亚最经典的“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许多世界级著名导演均将之搬上大银幕。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则属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改编版的《蜘蛛巢城》,本文将以《蜘蛛巢城》和美国著名导演奥逊·威尔斯于1948年拍摄的《麦克白》进行比较,阐述两部作品的东西方视角的差异性,并对两部影片的部分镜头、情节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麦克白;蜘蛛巢城;欲望;能剧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48-03《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亦是被经常改编成电影版本的戏剧题材之一,较为著名的便是1948年奥逊·威尔斯改编的同名电影,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同名改编电影和1976年威尔第改编拍摄的同名歌剧电影,1997年英国导演杰瑞米·弗里斯顿执导的极具英伦特色和现代主义阐释的同名电影以及1957年由日本著名导演、“电影天皇”黑泽明根据《麦克白》故事改编的日本影片《蜘蛛巢城》。
在众多的版本中,奥逊·威尔斯版本和黑泽明版本颇为重要,前者是将《麦克白》首次搬上了大银幕,后者则开创了莎士比亚悲剧在东方国家“本土化”改编的先河,两位导演在当时的好莱坞均属于极具风格化的导演,先后以《公民凯恩》和《罗生门》留名影史。
通过电影《麦克白》与《蜘蛛巢城》的影像比较,可以窥析出东西方电影改编的风格差异。
在彩色电影拍摄非常昂贵、技术不成熟且不普及的时代,黑白电影的直观表现全凭电影语言中的镜头与光影技术——那些令人震撼且载入电影史册,让今天的观众观看起来依然极具吸引力的黑白电影,可谓在镜头和光影艺术的探索上达到了极致,而奥逊·威尔斯和黑泽明均是非常出色的用镜头语言做电影叙事的电影大师。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英勇的将军麦克白在欲望的驱使下走向毁灭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对欲望与人性的挣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麦克白是一个充满野心的英雄,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为国家的和平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却始终困扰着他。
女巫的预言,让他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
他谋杀国王,篡夺王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代价铲除异己。
在麦克白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的行为虽然残忍无情,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他的欲望驱使他走向深渊,但他始终无法割舍人性的良善与愧疚。
这种内心的挣扎,让我深感同情与理解。
除了麦克白之外,作品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
麦克白的夫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背叛丈夫与国家。
她的冷酷与残忍,与麦克白的内心挣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国王邓肯则是一个仁慈而软弱的君主,他的无能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与灾难。
这些角色之间的纠葛与冲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选择。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通过悲剧的手法,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
麦克白的命运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他的欲望最终毁灭了自己。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反思了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欲望可以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却会让我们失去理智与良知。
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内心的良善与道德底线。
同时,《麦克白》也让我明白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权力可以带来荣耀与富贵,但也会让人失去自我。
麦克白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本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对权力的追求和执着,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权力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珍惜权力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将其视为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深刻揭示人性与欲望的悲剧。
《麦克白》读书心得
《麦克白》读书心得
在阅读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时,我被其深刻的人性描绘和复杂的情节所深深吸引。
这部戏剧以苏格兰国王麦克白的野心和背叛为主题,展现了权力的腐蚀和罪恶的后果。
通过麦克白这个角色,莎士比亚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但当他听信了预言,开始追求权力时,他的内心变得扭曲而黑暗。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杀戮无辜,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危险性。
此外,剧中的女性角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克白的妻子莱迪·麦克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变得冷酷无情,最终导致了她的疯狂和死亡。
她的悲剧让我反思了权力对人性的影响,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
整部戏剧充满了悲剧的氛围,让我深深陷入其中。
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罪恶的描绘让我深思不已。
通过这部作品,我不仅对莎士比亚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麦克白》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剖析,让我受益匪浅。
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特征
对称·重复·主导·同类——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特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刘红梅摘要:文学以象显意,意象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负载着作家主体之意。
莎士比亚戏剧的意象由他火热的创作激情熔铸而出。
在他的代表作«麦克白»中,意象运用尤其突出,通过这些意象,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受,强烈情感与精邃见解。
这些意象绝非他牵强附会的刻意制作,而是其创作灵感的自然流露,是其思想火花的天才闪烁。
关键词:«麦克白» 意象自然对称连续重复主导作用同类意象群正文:文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便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滔尽了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每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都会在其中掀起一波浪花,而其中的一波巨澜始终在轰响着一个“巨人”的名字——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之一。
他的创作思想及不朽作品成为世界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作为一名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之所以成为人类艺术的一座高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意象手法的运用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此,我以莎士比亚闻名世界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为例,以一斑窥全豹,分析一下这位戏剧大师是如何成功运用意象去创作的?他笔下的意象具有什么样的魅力?一、自然对称的意象组合«麦克白»中意象多以对立组合形式成双成对的出现,这也是莎士比亚戏剧意象运用的突出特征。
如母亲与婴儿、孩子、疾病、伤痛与医生、医药,黑暗与光明,血与水,暴风雨与音乐,天堂与地狱等意象的对立组合都是明显确切,意味深长的,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麦克白夫人在怂勇犹豫惶恐的丈夫时,说过一段令人颤栗,毛骨悚然的话:“我曾经哺乳过婴儿;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他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他的脑袋砸碎。
试析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和艺术之美
试析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和艺术之美作者:张媛李宏娇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之中,成功塑造了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其人物的内心复杂,莎士比亚借此揭示了野心与诠释对人性的吞噬。
《麦克白》的悲剧性同样也是小说具有艺术性之美的关键,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莎士比亚;《麦克白》;人性悲剧;艺术之美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许多人物栩栩如生,社会图景五光十色,透过故事,我们能够得知生命的真理。
《麦克白》这部小说就诠释了人的悲剧性是由人自身形成的。
在这部故事中,麦克白作为11世纪苏格兰的贵族,他追求着至关无上的权利,为了权利甚至不惜众叛亲离,然而结局依旧是失败的。
这部小说揭示了人性的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每一个读者品读《麦克白》的故事时都会有着不同的感受,任随时光不断流逝,《麦克白》的故事仍然具有艺术魅力。
一、《麦克白》的故事梗概《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一共分成五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故事,相对于莎士比亚其他的作品而言,这部作品的规模是最小的。
故事发生在11世纪,麦克白作为苏格兰的贵族英雄,和其他的贵族英雄一样,对至高无上的权利极度渴望,并在追求权利的过程中逐渐丧失理智,最终众叛亲离,追求权利的幻想也随之落空了。
这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利而丧失理智的故事。
莎士比亚在续写《麦克白》时,不仅描绘了蛮荒时期的自然美景,而且又描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权利的野心。
故事亦虚亦实,古老的时代与现实的社会相互交融,共同构造了该部小说的背景,让人感觉到虚幻荒诞,然而就是这样的故事背景,却让读者的内心为之震感。
对于《麦克白》的故事情节,莎士比亚是这样安排的:当麦克白与班珂共同平定了国家的战乱以后,他们在返程的途中,碰巧遇到了三个女巫。
女巫告知麦克白她的预言,说麦克白将会成为未来的统治者,而且在成为统治者之前,麦克白会得到国王赐予的两个封号。
不久后,女巫预言麦克买将获得两个封号成为了现实,麦克白更加相信女巫的预言,追求权利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并对国王的宝位虎视眈眈。
莎士比亚悲剧特征
莎士比亚的悲剧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 人物塑造: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通常是贵族或统治者,他们通常有着高尚的情操、卓越的能力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这些人物因为自身的弱点或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走向毁灭。
2. 冲突与对抗: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些冲突不仅包括个人内心的挣扎,也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
3. 命运与偶然性:莎士比亚常常探讨命运的主题,他的人物经常面临无法逃避的命运,而偶然性的事件往往加剧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4. 人文主义色彩:莎士比亚的悲剧展现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5. 语言艺术:莎士比亚的悲剧以其丰富的象征、比喻和高度的艺术化语言著称,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6. 现实批判:莎士比亚的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弊端,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7. 悲剧效果:莎士比亚善于通过复杂的剧情设置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来营造强烈的悲剧气氛,使观众深感震撼。
8. 主题广泛:莎士比亚的悲剧涉及爱情、权力、野心、背叛、复仇等多个主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9. 结构严谨:莎士比亚的悲剧通常遵循古典戏剧的三幕结构,以确保剧情的紧凑和连贯。
10. 舞台技巧:莎士比亚在他的悲剧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舞台技巧,如独白、旁白、幻觉等,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
这些特征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成为了西方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莎士比亚在当今世界,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中,几乎是妇孺皆知的。
他的影响,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莎学研究是当代文艺研究中一支最庞大的队伍。
莎剧演出在所有国家的舞台上久盛不衰,莎士比亚的剧本更是被亿万人翻阅着,阅读着。
悲剧是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如此。
莎士比亚的悲剧既有着他那个时代的共同特色,又有着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悲剧特别能震憾每一个人的心弦,具有无穷的艺术力量。
著名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即《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我结合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浅谈了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从艺术上看,莎士比亚悲剧具有特别悲壮的色彩。
他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可悲的毁灭。
英雄的高贵性,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出身上,他们都属于帝王将相等统治阶级人物,而且体现在他们的品性上,他们大都具有正面的特质、伟大的性格,是社会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舞台上,他们却从显赫的高位上跌落下来,甚至毁灭了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比如《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最后的惨死;《奥瑟罗》中的奥瑟罗错杀自己的妻子,最后自杀的悲惨。
他们的痛苦和灾难,异乎寻常;他们的悲剧,既是个人的,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普遍性,属于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因而特别动人心魄,发人深省。
在形象塑造上,莎士比亚不仅将人物放在外部冲突中去描绘,而且写出了人物的内心冲突,这就体现出了形象塑造的深刻性和精致性。
奥瑟罗在信任与怀疑之间,在爱与恨之间,进行了剧烈的斗争,灵魂里掀起了巨大的风暴。
麦克白由于野心和权势的诱惑,走上了弑君犯罪的邪途,因而在谋杀邓肯之前,充满了痛苦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事后又充满了无穷的悔恨。
在艺术风格上,莎士比亚悲剧一般不把悲喜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在情节发展的进程上,让庄严中有轻松,从而达到以喜衬悲、以喜促悲的效果,并使主题蕴意得以升华。
《麦克白》中“看门人”一场,还有《哈姆莱特》中“墓园”一场,便是最鲜明的例证。
《麦克白》读后感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它所展现的权力欲望、背叛与良知的冲突,都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麦克白是一个英勇的将军,为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他屡建奇勋。
然而,在遇到三个女巫的预言后,他被权力的诱惑所驱使,与好友班柯合谋背叛了国王邓肯,并一步步走上了王权的宝座。
但在权力的斗争中,他逐渐失去了良知,变得越来越冷酷和残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精湛地描绘了人性的阴暗面。
通过麦克白的转变,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权力欲望的可怕,以及良知如何在欲望面前逐渐沦丧。
同时,作品中也展现了忠诚与背叛的主题,班柯虽然一开始与麦克白共同背叛,但他在后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选择了忠诚于国家。
除此之外,《麦克白》中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都堪称完美。
例如,戏剧中“戏中戏”的设计,使得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同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他们的行动和决策都与自己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为观众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
在阅读《麦克白》后,我深感震撼。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人性和权力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良知,不被权力和欲望所蒙蔽。
同时,通过麦克白的悲剧,我也认识到了在追求个人目标时,我们应该坚守道义,不因一时的诱惑而做出违背良心的决策。
试析《麦克白》中莎士比亚的权贵思想
试析《麦克白》中莎士比亚的权贵思想[摘要]悲剧往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更深刻的认识。
莎士比亚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被公认为“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则是莎士比亚思想集大成者的代表作之一。
而在它所折射的灿烂文学光芒的阴影下,则是体现出来的作者依附于权贵,取悦于王权,为王室服务的权贵思想倾向。
对这一现象及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了解莎士比亚的思想和创作特点。
[关键词]《麦克白》权贵思想现象成因一、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特点和《麦克白》的地位莎士比亚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而《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已经被公认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这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中心作品以至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中心或转折点和高峰”。
一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前期以喜剧、历史剧为主,后期以悲剧加阴暗喜剧(或悲喜剧)为主,最后是以传奇般的《暴风雨》结尾。
而《麦克白》,恰好写在这个中心时期,作者随着阅历的丰富和艺术的更加成熟,对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做为皇室的剧作家,这一切想法,他都全部默默的写进了自己的心血当中。
包括《麦克白》在内的四大悲剧就据此为基点,发展,深化,达到了莎士比亚悲剧以至全部剧作所表现的阴沉思想的最低点同时也是卓越艺术的最高点。
而《麦克白》中点点滴滴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也因此较具代表性,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权贵思想在《麦克白》的体现长期以来,中外文学界都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高尚风格,但凡文学大家更往往是才高八斗,自视清高,不畏权贵。
诸如马克?吐温,约翰?弥尔顿,欧?亨利:并且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本?琼生早年即是这样的典范。
反其道而行之者则往往受尽后世甚至同时代人的责难和鄙视,尽管不乏泰斗,但其文学成就也是遭人质疑。
显然在三百年里莎士比亚并没有受到过这种“待遇”,多数人都把他幸运地定位为资产阶人文主义者。
但是我们可以在《麦克白》中清晰地看到,莎士比亚的目的就是希望出现强有力的君主统一并壮大国家,而封建权贵必须服从君主,叛乱者皆没有好下场。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范本
莎士比亚麦克白读后感范本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麦克白》迷人地描绘了权力的腐蚀和个人野心的毁灭性后果。
这部戏的情节紧凑,角色性格丰富,实际上探讨了一系列深层次的主题和道德问题。
读完《麦克白》之后,我被它的戏剧魅力所深深吸引。
《麦克白》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其充满了矛盾和复杂的角色。
主角麦克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角色,他开始作为一个勇敢而忠诚的将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堕落为一个冷血的暴君。
这种角色变化的描写方式非常细腻,让人深思。
麦克白的野心是他走向毁灭的原因,而他的妻子莱迪·麦克白则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的煽动和支持使得麦克白走上了谋杀国王的道路,而莱迪·麦克白的心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受到侵蚀。
这种角色的发展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让人深思不已。
除了角色描写外,《麦克白》还探讨了权力的腐败和道德选择。
一方面,该剧表明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影响。
麦克白在追求王位的过程中变得冷酷无情,他们无法忍受反抗的声音,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只能成为他们追求权力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麦克白》还探讨了个人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麦克白和莱迪·麦克白都做出了极不道德的决定,导致他们的灵魂受到折磨。
这引发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例如人类对道德的约束力以及在权力面前个人道德何去何从等等。
此外,《麦克白》还通过其戏剧性的对癫狂与妖术的描写,为整个剧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女巫们的预言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为剧情注入了一种超自然的元素。
这种超自然主题在剧中的呈现,不仅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更表达了人性中隐藏的黑暗面和恶魔的诱惑力。
总的来说,读完《麦克白》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
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这个角色迅速成为经典之一。
通过《麦克白》,我们看到了贪婪、野心和权力的可怕破坏力。
这部戏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入探讨,给人们带来了无数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创作特点探析》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及其创作特点探析一、引言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以其独特而精彩的悲剧作品而闻名世界。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及他在创作中所展现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1.《哈姆雷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2.《李尔王》:探讨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冲突,以及背叛与复仇。
3.《麦克白》:描绘对欲望和权力渴望导致堕落的恶果。
4.《奥赛罗》:以嫉妒和猜忌为主题,反映了人性中黑暗面。
5.《罗密欧与朱丽叶》:描述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中不幸结局。
三、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共同特点1.磅礴宏大的叙事结构: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常采用五幕式结构,精心安排剧情发展和高潮迭起。
2.深刻的人物塑造:莎士比亚创造了一系列充满鲜活性、复杂性和内在矛盾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3.讲究对白与语言运用:莎士比亚以他独特的诗意表达方式,使对话丰富多样,并运用音韵、押韵等手法增强戏剧张力。
4.人性的探索与道德困境呈现:莎士比亚通过复杂多层次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探讨人类内心黑暗面、欲望与冲动之间的斗争。
四、莎士比亚对后世影响1.文学历史地位:莎士比亚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的悲剧作品至今仍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2.影响其他艺术形式: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影响了戏剧界,还对电影、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人性与社会议题的永恒价值:莎士比亚作品中揭示的人性弱点和道德困境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普遍意义。
五、结论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深入探索人性及道德议题而闻名。
他塑造出鲜活复杂的角色,并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使每个作品都成为经典。
莎士比亚对后世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持久而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演绎,展示着其不朽魅力。
《麦克白》(Macbeth)800字观后感
《麦克白》(Macbeth)800字观后感《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探讨了权力、野心和罪恶等主题。
观后感如下:《麦克白》是一部深沉、充满戏剧性和哲学思考的悲剧,通过对主人公麦克白及其妻子的心灵变化、权力的腐化和个体命运的探讨,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首先,麦克白的心灵变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一开始,他是一位英勇的将军,但在女巫的预言激发下,他的野心被唤醒,逐渐沉溺于杀戮之中。
麦克白的心灵挣扎和对罪恶的认知构成了故事的高潮,他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性灭亡。
其次,夫人的角色是对权力和欲望的另一种诠释。
她是一个雄心勃勃、激进而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但她对丈夫的影响也助长了麦克白的腐化。
夫人的角色不仅突显了权力对个体和关系的腐蚀作用,还展现了女性在权力游戏中的复杂地位和作用。
此外,女巫是戏剧中神秘的元素,她们的预言成为麦克白行动的触发器。
女巫象征着命运的力量和超自然的存在,她们的预言既是对主人公的引导,又是对未来命运的揭示。
女巫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戏剧性。
戏剧中的场景设计也对情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麦克白城堡内的夜晚、风暴和血腥的场面,都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黑暗的氛围,凸显了故事中的恐怖和不安。
这种氛围的营造使得观众更能够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混乱。
此外,戏剧中对于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探讨是该作品的一大亮点。
麦克白在杀戮中逐渐失去了道德底线,而他内心的挣扎和最终的堕落成为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通过这一过程,莎士比亚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使观众在探讨善恶、罪恶和救赎等主题时深陷于思考之中。
总的来说,《麦克白》通过深刻描绘主人公的心灵变化、权力的腐化和道德的沦丧,引导观众深思权力对人性的影响以及个体在道德选择面前的困境。
这部悲剧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永远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
解析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其中悲剧是他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之一。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进行解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影响。
首先,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而著称。
他塑造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引发了一系列悲剧事件。
莎士比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他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具有复杂的情节结构。
他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使故事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
在《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的野心和罪恶逐渐膨胀,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莎士比亚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破坏力,使读者陷入对道德和命运的思考。
此外,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以其丰富的语言表达而备受赞誉。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使作品充满了艺术感和感染力。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运用了押韵和对偶等手法,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语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情节,更是为了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出和研究。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权力和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他的作品也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许多著名的戏剧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总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复杂的情节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命运的无常。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欣赏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美学概论-莎士比亚之重现麦克白-麦克白的悲剧根源分析
课程:美学概论专业年级:艺术101《莎士比亚之重现麦克白》——麦克白的悲剧根源分析摘要:倘若一个人撒了一个小谎,他势必会制造更多的谎言来让这个小谎看上去是真实的。
麦克白大抵就是这样的,他通过谋杀邓肯与嫁祸骗酒店的所有权,却又不得不杀更多的人来维护这个地位。
麦克白的悲剧结局是由他自己的野心和占有欲导致的,是由麦克白自身的性格缺陷导致的。
关键词:悲剧,性格,欲望,谋杀有人说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大概在青年时期就会定型,除非以后发生了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否则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从电影的叙事中,我们却看到了麦克白性格的三次重大的转变。
影片展现的是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大概从这一方面我们就能看到这部影片中所蕴含的悲情。
电影巧妙地向我们展现了命运、志向、野心、人性及迷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麦克白》一向被认为是以反面人物为主角的悲剧。
作为悲剧主人公,麦克白的性格又是极其矛盾,极其复杂的,麦克白曾经有生活阳光的一面,在厨房作为大厨的他有着光彩照人的工作,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敬仰。
在酒店升为三星之后,他从一个热爱生活的大厨变成了一个杀人犯,使用了暴力的手段谋取了酒店的所有权,为此他先后杀害了他的好友及他们的家人,最终使他走向灭亡。
首先生活、人性、人情决定了麦克白的悲剧,他也有着普通人生活的一面,当听到邓肯拿着自己的菜上电视为其增光添彩时也留露出了不服和怨恨。
说话行动事先考虑,事后后悔。
其动机与内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个人主义发展成野心而犯罪的过程,他犯罪的过程及犯罪后的良心不安到神经质的程度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犯罪前和其妻子对峙的场景和到后来无端的发火与一系列莫名的幻觉得到验证。
麦克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应该是正直、宽容、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哪怕是听信捡垃圾工的预言和其妻子的蛊惑也没有想出杀掉邓肯取得酒店的方式。
然而他却是轻浮的、轻信的,在垃圾工说的酒店将成为三星级酒店的的预言得到验证后,他便开始相信垃圾工了。
麦克白的毁灭——运用悲剧理论分析电影《莎士比亚重现之麦克白》
一 、 麦 克 白走 向毁 灭 的 三个 阶段 片 头 所 出现 的堆 积 如 山 的垃 圾 与 蒙 上 一 层 迷 雾 的 天 空 ,仿 佛 已为 故 事 结 尾 奠定 了灰 暗 的色 调 。故 事 主 人 公 一 位 星 级 餐 厅 大 厨 麦 克 白 。他 热 情 而 爽 朗 地跃 人 人 们 的 眼 帘 ,初始 的欢快语调 与歌 唱 ,使 观影者仿 佛也感受到生活 所给予他那 么多的姿彩与 阳光 ,这些都在那一刻真实 的 照耀在这片属于他 的原野上。生而在世 ,每个人都会时常 面 临 一 道 旋 转 门 ,如 脑 海 中念 头 的 转 瞬 即逝 ,非 正 义 ,即 罪 恶 ,进 退 翻 覆 ,悲 剧 的诞 生往 往 产 生 于此 。 麦 克 白走 向毁 灭 的三 个 阶段 可 以按 照 时 间 的 先 后 划 分 :过 去 的 麦 克 白是 为 餐 厅 带 来 荣 光 、受 到众 人 以 及 老 板 邓 肯厚爱的大厨 ;当前 的麦克 白是 听信 清洁工对于他 的
从电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
从电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摘要】电影《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经典特点。
悲剧冲突、角色命运不可逆转、悲剧性结局和道德困境等元素贯穿始终。
通过对角色的情感冲突和命运的抉择,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
结尾处,作品呈现出悲剧性结局,揭示了莎士比亚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麦克白》不仅展示了莎士比亚独特的创作魅力,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探讨,使作品具有永恒而深刻的意义。
通过该电影,观众可以深入感受莎士比亚悲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电影《麦克白》,莎士比亚,悲剧特点,悲剧冲突,角色命运,结局,道德困境,人性,创作魅力,永恒深刻。
1. 引言1.1 电影《麦克白》的背景简介电影《麦克白》是一部由著名导演奥森·威尔斯执导于1948年上映的经典悲剧片。
这部电影是根据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麦克白》改编而成,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麦克白因野心勃勃而走上了杀戮之路,最终导致自己和身边人的悲剧命运的故事。
奥森·威尔斯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角诠释了这部经典作品,使得电影《麦克白》成为了备受赞誉的艺术之作。
这部电影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被誉为艺术电影的经典之作,并在后世被视为悲剧电影的代表之一。
通过对《麦克白》这部电影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悲剧的独特魅力,以及奥森·威尔斯在其呈现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视角。
2. 正文2.1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独具一格,广受人们喜爱和钦佩。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往往探讨人性的复杂和深邃。
他描绘了人类的欲望、野心、懦弱、嫉妒以及其他复杂情感,使得他的角色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
莎士比亚深刻地剖析了人类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入思考人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通常以悲剧性冲突为主线,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对抗展现人性的弱点和悲剧命运。
《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
《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作者:王柏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王柏力(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00)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所著的悲剧《麦克白》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通过对麦克白弑君夺权到最后身败名裂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莎士比亚的忧患意识。
在这种道德缺失的年代,莎士比亚通过这样一部悲剧作品表达着自身的忧患,希望能够以基督教中上帝的道德标准来唤醒人类的良知,进而化解社会矛盾。
关键词:《麦克白》;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193-03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以自己的独特描述与见解,将自身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进而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出自身的内心情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这一作品创作于英国社会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莎士比亚在这种王朝更替阶段,自身的理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加剧,进而使其展开了更为谨慎的人性思考。
在这种道德缺失的年代,莎士比亚通过这样一部悲剧作品表达着自身的忧患,希望能够以基督教中上帝的道德标准来唤醒人类的良知,进而化解社会矛盾。
一、人性欲望深渊是堕落的根源(一)主人公麦克白未受欲望催使之前的人生状态麦克白拥有着苏格兰贵族的背景,他不仅仅是苏格兰的一军之将领,同时他也是苏格兰皇帝最为信任的亲人。
当麦克唐瓦尔德率兵造反之时,由于皇帝邓肯已经接近迟暮之年,加上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无法为其上阵杀敌、平定天下,所以派了将军麦克白上阵杀敌,麦克白本身就骁勇善战,加上大将班柯的协助以及士兵们的奋不顾身,促使其大败挪威,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光辉事迹,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与崇拜,这对于麦克白来讲是无限的光荣与责任。
(二)堕落欲望深渊的开始在麦克白大败敌国凯旋而归的途中,他们遇到了3个女巫,女巫们将自己的预言告诉了麦克白和班柯,她们预知未来麦克白必将成为苏格兰的帝王,而班柯的后代同样是帝王之命。
《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
《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作者:王柏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9期摘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所著的悲剧《麦克白》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通过对麦克白弑君夺权到最后身败名裂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莎士比亚的忧患意识。
在这种道德缺失的年代,莎士比亚通过这样一部悲剧作品表达着自身的忧患,希望能够以基督教中上帝的道德标准来唤醒人类的良知,进而化解社会矛盾。
关键词:《麦克白》;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193-03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以自己的独特描述与见解,将自身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进而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达出自身的内心情感。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这一作品创作于英国社会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莎士比亚在这种王朝更替阶段,自身的理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加剧,进而使其展开了更为谨慎的人性思考。
在这种道德缺失的年代,莎士比亚通过这样一部悲剧作品表达着自身的忧患,希望能够以基督教中上帝的道德标准来唤醒人类的良知,进而化解社会矛盾。
一、人性欲望深渊是堕落的根源(一)主人公麦克白未受欲望催使之前的人生状态麦克白拥有着苏格兰贵族的背景,他不仅仅是苏格兰的一军之将领,同时他也是苏格兰皇帝最为信任的亲人。
当麦克唐瓦尔德率兵造反之时,由于皇帝邓肯已经接近迟暮之年,加上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无法为其上阵杀敌、平定天下,所以派了将军麦克白上阵杀敌,麦克白本身就骁勇善战,加上大将班柯的协助以及士兵们的奋不顾身,促使其大败挪威,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光辉事迹,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与崇拜,这对于麦克白来讲是无限的光荣与责任。
(二)堕落欲望深渊的开始在麦克白大败敌国凯旋而归的途中,他们遇到了3个女巫,女巫们将自己的预言告诉了麦克白和班柯,她们预知未来麦克白必将成为苏格兰的帝王,而班柯的后代同样是帝王之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文学DIA NY ING WE NX U E第7期/2016年/总第652期从电影《麦克白》看莎士比亚的悲剧特点肖少华王立宾(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摘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形象地刻画了麦克白的悲剧人生。
而1971年由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麦克白》,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矛盾性的人物心理刻画和血腥暴力场景重新演绎了这一经典悲剧,将莎士比亚作品的悲剧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里品味着故事的内涵。
本文从电影《麦克白》及其悲剧主题入手,探讨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旨在为研究莎士比亚及其悲剧作品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麦克白》;电影;悲剧;莎士比亚1971年,由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电影《麦克白》将莎士比亚戏剧的悲剧主题及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虽然波兰斯基版《麦克白》由于坚持对原著暴力残忍场景的直接刻画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是却勾勒出一个更加阴沉、孤独、压抑的麦克白形象。
波兰斯基在电影《麦克白》中将自己的愤怒和痛苦融入电影人物的刻画中,充分展示了其对于莎士比亚悲剧的个性化见解,也让该电影成为名著改编电影的精品之作。
一、电影《麦克白》及其悲剧主题电影《麦克白》中,导演波兰斯基充分尊重原著的悲剧性内容,对其悲剧性主题予以深度展示。
电影中讲述了主人公麦克白的一生,以血腥、暴力、超自然现象等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堕落,在压抑和黑暗的意境中暗喻着对丑恶人性的批判。
电影中主人公麦克白作为杀敌无数、战功赫赫的苏格兰将军,备受百姓爱戴和敬仰。
他在卫国战争胜利后,被苏格兰国王邓肯敕封为爵士。
然而他在战后凯旋归国途中,和其助手班柯偶遇三位女巫。
这三个长胡子的神秘女巫预言主人公麦克白必定成为苏格兰未来的君主。
在女巫的预言和夫人的诱惑下,麦克白逐渐膨胀并最终抵挡不住对权力的渴望而刺杀了国王邓肯,并陷害王子马尔康,人性随之完全泯灭。
麦克白也从一个卫国杀敌的英雄摇身一变成为谋权篡位的奸佞。
电影中主人公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先后杀死班柯、麦克德夫全家,也让整个国家陷入黑暗恐怖的气氛中。
随着影片的发展,麦克白夫人和麦克白也先后陷入恐惧和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最终在麦克德夫的反抗下,众叛亲离而死无全尸。
电影《麦克白》不仅将主人公麦克白从英雄堕落为叛国贼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观众,而且也将人性的堕落及后果完整地演绎出来。
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延续了对人性主题的讨论,引人深省。
二、电影《麦克白》对悲剧主题的个性化阐述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导演对莎士比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波兰斯基在电影《麦克白》的改编中,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使麦克白的悲剧更具有个性化的意味。
(一)以人性的挣扎凸显悲剧《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最恐怖和激烈的悲剧作品,以戏剧性语言和宏大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但是电影《麦克白》则是通过人性善与恶的矛盾挣扎,从心理的角度刻画出了矛盾性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是欲望和野心让善良的人性最终堕落。
影片主要通过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内心纠结揭示了人性的挣扎,首先,影片主人公麦克白原来忠君爱国,骁勇善战,他的本性并不是丑恶的。
只是在女巫及夫人不断地怂恿和诱惑下,逐渐迷失在欲望和野心中,为权力一步步走向疯狂和灭亡。
但是在他诸多恶行中,电影没有回避106风格与特色F E NG G E Y U T E S E总第652期/2016年/第7期他内心的挣扎,时刻提醒着观众麦克白其实一直徘徊在善与恶之间。
例如,当麦克白刺杀国王邓肯时,他曾犹豫害怕;当他杀死麦克德夫家人时,他也在内心咒骂自己。
在道德和欲望的冲突下,麦克白深感痛苦,以至于最终丧失了判断力和理性,以杀戮给自己以安全感。
可以说麦克白是矛盾的,最终在这种人性的压力下,变得疯癫。
所以电影通过这种矛盾性的人格分裂,揭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不仅表现在死亡上,而更多的还是善良的人性在纠结中不断地堕落,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同时电影也从侧面揭示出,欲望和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才是悲剧的根源。
其次,麦克白夫人也曾是善良的贤内助,但是在欲望的诱惑下,她不断怂恿麦克白,并最终策划了丈夫篡国谋权的阴谋。
但是电影没有回避她内心的善良,她最终在道德的谴责下自杀而亡。
她身上可以说既有残暴凶狠的丑恶一面,同时也具有柔弱温情的一面,可以说是善恶的统一体。
例如,邓肯死后,她总想用水洗掉血迹,并变得异常敏感和疯癫。
可见,电影将麦克白夫人内心的善和恶结合在一起,让她承受了道德和欲望的双重压力,最后在良心的折磨之下,崩溃自杀。
电影用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这两个典型的人性矛盾结合体,凸显了电影的悲剧主题,而且将悲剧更多地体现在人性的挣扎和迷茫上,电影将小说的悲剧深度予以了一定的深化。
(二)以血腥暴力凸显死亡的悲剧色彩波兰斯基对原著《麦克白》戏剧化的台词及场景进行了个性化的改编,以血腥和暴力的形式直观地表现着故事的悲剧色彩。
不同于莎士比亚略显人文主义的悲剧描写,波兰斯基电影《麦克白》直接将各种死亡画面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减少了戏剧独白和内心矛盾刻画,以暴力和死亡的血腥恐怖氛围凸显悲剧主题。
电影从一开始的战场厮杀,到后来麦克白刺杀国王以及为维护统治杀害忠臣,波兰斯基没有回避暴力和血腥,而是将整个画面详细地展示出来。
电影中各个主要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一个个死亡,让死亡变得毫无悬念,而且毫无怜悯之心。
例如麦克白在女巫和夫人的怂恿下,潜入皇宫对着熟睡的国王一阵猛刺。
影片将麦克白杀人的过程描述得异常详细,鲜血和麦克白狰狞的面孔没有丝毫遮掩。
导演波兰斯基在血腥和屠杀中将麦克白内心的邪恶和凶残充分地释放出来,让观众明白此时麦克白的人性已经堕落了。
沾满鲜血的刀在影片中被导演多次予以特写,因为刀被导演个性化地赋予象征含义,象征着麦克白的阴毒。
随着刀、血的不断出现,主人公麦克白原本善良的性格逐渐被邪恶和欲望征服,人性逐渐走向最阴暗的一面,其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其死亡结局也就合情合理。
当然,波兰斯基在电影中极力渲染血腥和死亡,与其身怀六甲的妻子1969年身中16刀被邪教组织残忍杀害存在某些联系,让该影片对血腥暴力的描写异常直接。
总之,导演波兰斯基在《麦克白》中,以人性的挣扎和血腥暴力场景为影片的悲剧色彩定下了基调。
电影让观众在血腥暴力的恐怖氛围中理解人性堕落的可怕,也让观众能更加深入地思考莎士比亚悲剧。
三、电影《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悲剧特点(一)强调内部心理冲突通过波兰斯基电影《麦克白》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在悲剧性冲突的设定上不同于常见的多方利益的矛盾冲突,他的悲剧强调主人公内心自我的冲突,是思想、人性或者意志在主人公心里的挣扎。
这种矛盾冲突,造成人物命运的多变,导致灾难性或者悲剧性的故事结局。
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麦克白》中并没有直接的外部冲突,故事中通过内部心理表现出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内心的道德和欲望一直纠缠在一起,最终欲望占据了上风。
如在《麦克白》中,主人公知道国王邓肯即将在城堡过夜时,麦克白难以抑制内心杀死国王的渴望和冲动,但同时又非常恐惧。
在经过了内心的挣扎后,他最终决定杀死国王,但是成功后,莎士比亚和波兰斯基都对麦克白内心的恐惧和后悔予以了充分的描写。
莎士比亚将主人公的悲剧立足于其内心双重心理的分裂冲突,他的灭亡不是外部矛盾引导的必然结果,而是他内心无法调和的心理矛盾的必然结局。
所以莎士比亚悲剧特点的核心是人物心理变化导致的,在强调内心冲突时,莎士比亚弱化了激烈的外部矛盾。
莎士比亚作品创造性地把悲剧的冲突由外部演变为人物内心的分裂和冲突,也就创造出某种“矛盾内化”导致的悲剧形式。
这种独特的悲剧艺术源于其对于人性及人类心理的挖掘和关注,这与其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电影《麦克白》及导演波兰斯基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将悲剧的创作重点放在人物内心悲剧心理的刻画上,是人物的“悲剧性107电影文学DIA NY ING WE NX U E第7期/2016年/总第652期格”导致了最终的结局。
(二)强调目的与结果的相悖电影《麦克白》的主人公尽管费尽心机谋权篡国,但最终身首异处,麦克白的动机和最终结果呈现出完全的相悖。
同样,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物也常常陷入这种悲剧性形式中,表现出初衷与结果的完全相悖。
如同麦克白一样,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大都具有远超常人的主体特性。
他们的行为或动机是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无论是情欲还是权力欲望,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主观动机。
但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在这种个人动机驱动下的种种行为结果却与其动机完全相悖,甚至其行动的结果往往与其幻想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人物常常陷于灾难性、毁灭性的结局。
例如,电影和小说《麦克白》中,主人公麦克白最初的动机是取代国王邓肯,成为苏格兰备受敬仰的新国王。
但是当他篡国后,因为民众及大臣的反对而最终身首异处。
之所以在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动机总是会得到悲剧性结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人公的意识和欲望完全超越了自身能力及道德许可的范围,并且这些人物在欲望的诱惑下一意孤行,完全不对自身进行理性的分析或考虑物质条件。
其次,麦克白或者其他人物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过分相信自我的主观独立性和随意性,导致过多的损耗或者伤害。
最后,麦克白和其他悲剧性人物迷信他人或者外在预示,例如,电影《麦克白》中女巫的预言导致了麦克白的覆灭,莎士比亚笔下的诸多人物常以外在影响作为自己恣意行为的借口,无视规则也必然导致悲剧性结局。
(三)哥特式因素的运用莎士比亚作品中大量运用西方叙事中常见的“哥特式”叙事内容和手法,采用鬼魂、梦魇、恐怖、血腥等特定事件为故事设定了某种神秘的气氛,尤其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更是以荒凉、阴郁、神秘的哥特叙事让整个故事发人深省而又直指人心。
电影《麦克白》和莎士比亚其他悲剧作品一样,充满了哥特风格的元素,尤其是其狂放式的想象贯穿了整个故事,让麦克白的一生与恐怖和血腥难以分离。
电影《麦克白》不像传统意义的宫廷争斗影片,它一定程度上是莎士比亚对人心理世界的剖析,而这种剖析正是以哥特式的恐怖现象为基础。
《麦克白》故事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荒凉恐怖的景象,伴随着暴风雨,三个容貌焦干,长着胡须,嘴唇干瘪,极具哥特式形象的女巫悄然出现。
丑陋、恐怖的女巫利用她们的邪恶能力将麦克白本来纯洁的心灵彻底改变,并最终导致麦克白悲惨的结局。
除了女巫等元素,莎士比亚还经常在悲剧中借助超自然现象,如《麦克白》中主人公在弑君时黑夜与白昼的错乱,这些离经叛道似的哥特式元素的运用也暗示了主人公违反常理的行为难以维续,也注定必然失败,即使有女巫的预言,如果不顾家国利益,必将受到社会及道德的制裁。
莎士比亚在其悲剧中大量运用与真实相悖的哥特式幻想,将真实与离奇、神秘、恐怖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冲击读者感官的同时也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之随着离奇的景象逐渐走进故事中,并在哥特式氛围中重新审视对主人公的理解和判断,让读者对人物的悲剧命产生更加充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