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
正方体是孩子们初中化学和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五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对正方体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图示、实物演示等方式教授孩子们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正方体是一种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两个相对的面相同。
在这里,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把同一食品盒的六个面全部展开,帮助孩子们了解正方体的基本面体积和结构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加减法运算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为:V=a³,其中,a代表正方体的边长。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标尺或单位立方体自己测量正方体的边长,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计算公式。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6a²,并且帮助孩子们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在讲解完这个公式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纸模、原材料等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理解。
老师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孩子们体会正方体的应用价值。
例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模拟正方体造型玩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图示、实物演示、计算公式引导、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互动,鼓励孩子们发问和探究,营造积极、开放的教学氛围。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掌握好正方体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形状、面、棱、顶点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认识正方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辨别正方体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提高对正方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纸模型等。
2.学具:学生正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个立体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和纸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1)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2)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3)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案设计
注:本文为内容,可能存在文法、用词等问题,请仔细审阅。
概述《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下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正方体作为一种基本图形,是许多数学和物理问题中的重要工具。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正方体的定义和特性入手,深入理解正方体的本质和应用。
通过对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正方体的相关概念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正方体的各种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学习正方体的应用,包括几何变换、几何平面解析等。
教学重点1.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正方体的应用,包括几何变换、几何平面解析等。
教学难点1.正方体的各种变换和平面解析的应用。
2.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
3.学习正方体的各种变换,如旋转、翻转、倾斜等。
4.探究正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和应用。
第二部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了解正方体的各种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就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一些基本的应用。
第三部分正方体的应用1.学习正方体的几何平面解析,如证明等距变换不改变正方体的体积。
2.探讨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和测量等。
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2.课堂演示、板书、反复练习。
3.小组合作和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基本的示范教学,引入学生对正方体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几组例子,学生可以根据正方体的特点确定正方体在三维几何空间中的几何图形。
教师强调正方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价值,以便今后的基础课程。
2.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教师通过展示活动图片或简单模型等方式,引入学生对正方体的内部结构和边界的概念。
教师强调正方体的无限边界,也就是说,正方体中的所有面都是平行的,且彼此相等。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优质3篇)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优质3篇)1.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二)课堂设计1.谈话导入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生自由发言。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教案的关键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做出调整,教案可以包括教育研究和最佳实践的参考,以提高教学质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认识正方体的六个面,三组相对的面能够一一配对,根据组合方式不同,分出不同的组。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图形展示,观察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理解正方体的构造,培养学生对立体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六个面的配对。
2.难点建立正方体的空间意识,正确配对三组相对的面。
四、教学方法1. 图像展示法,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形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配对方式。
2. 复述-理解-运用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更好地运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将几个同桌排成一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他们,引导学生思考同桌各个面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图形展示正方体的构造,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六个面的配对关系。
3.理解(15分钟)1.以实物为例,对正方体进行逐步分解,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理解正方体构造。
2.让学生分组,通过试错法配对每组三对相对的面,检查配对是否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配对方式。
4.巩固(15分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手制一份正方体模型,并通过试错法将六个面配对。
若枚配对错误,需重新拆卸。
在巩固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做事态度。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正方体的特征、配对方式,初步掌握正方体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教学图像、实体正方体、学生手工制作的正方体模型。
七、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学生能否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回答问题等。
2.知识理解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配对方式,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综合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空间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是否能够认真完成手工制作作业,并能够准确配对正方体的六个面。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通过编写教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认真写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和有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正方体的认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与掌握
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与掌握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它不仅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在数学课程中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正方体的认识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正方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正方体是一种六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如下:1.所有的面都是等面积的2.所有的面都是等边长的3.所有的角度都是直角4.所有的棱长都相等这些特点是正方体的关键属性,对正方体进行分类和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这些基本概念是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正方体的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是面积和体积。
这两个概念是基本的几何概念,涉及到了数学的测量和计算。
1.面积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因此可以用边长的平方计算它的面积。
具体地,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底面积。
2.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是通过将边长叠加起来计算得出的。
具体来说,正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任意一条棱的立方。
三、正方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并帮助他们建立图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在教学中应用正方体的常见方法:1.观察实物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像意识,让他们观察实物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通过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各种不同的正方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常见形状的实际应用。
2.数学运算正方体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概念。
3.制作模型通过制作正方体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方体的各项特征,如面积和体积,并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
四、总结正方体在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如面积和体积,并能够掌握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应用这些概念。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正方体的各项特性,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的数学问题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发现,正方体的特征完全符合长方体的特征,它是一种长、宽、高都
的特殊长方体。可以用以下这个图形来表备栏及学生笔记)
【自主反思】
【学习流程】
备 注
■自主学习:
见《一课一案》28页自主学习部分
■合作探究:
1.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形体
面
点
棱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正方体
长方体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3、看你行不行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是20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泡?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正方体有的什么样的特征;
2、能说出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能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这节课中,要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的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的正方体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各种正方体图形。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画出正方体三视图。
3. 学会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正方体模型、练习题、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物体,如魔方、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正方体的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相等,每个角都是90度。
(2)正方体的性质:正方体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表面积公式:S = 6a²(a为正方体的棱长)体积公式:V = a³(a为正方体的棱长)3. 例题讲解:以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表面积:S = 6 × 2² = 24平方厘米体积:V = 2³ = 8立方厘米4.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判断一个长方体是否为正方体,并说明理由。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正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1. 定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相等,每个角都是90度。
2. 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棱长都相等。
3. 表面积:S = 6a²4. 体积:V = a³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数学人教五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体的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铅笔、课件、投影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谁愿意来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教学课本第20页的正方体特征(1)多媒体演示:一个长方体的长和高渐渐缩短,变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
让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过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
它有长方体的什么特征?请大家认真观察正方体纸盒,想一想: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②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③正方体有多少个顶点?④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都相等)师: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我们就把正方体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完成课本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2、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和区别。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正方体纸盒和长方体纸盒,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课件出示(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完成表格的汇报。
(3)提问: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小结: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所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第二课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一个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
上课前学生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2、填好表后请回答:(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
(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正方体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并回答: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
(投影出示)(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 ]个[ ]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
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
正方体也有[ ]个顶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教师板书:正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1)长正方体异同点:(2)长正方体的关系.三、反馈练习.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3、操作练习.(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五、课后作业.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六、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探究活动小画家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形式每次选择4名同学在前面表演,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结果做出判断.活动过程每次挑选的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水壶、茶杯等),先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交给教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猜一猜某幅画是谁画的,他坐在哪个位置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64~66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体。
2、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厘米。
当a=6厘米时,这个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把12条棱分成()组,每组
有()条。
(二)法官我来当。
1、把正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同时看到6个面。
()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棱长是3厘米。
()
(三)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2、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
3、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
4、现在有一根150厘米长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接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还
剩铁丝6厘米。
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教
学
反
思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4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教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用具①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的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
②学生准备: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
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
(1)什么叫做棱?
(2)什么叫做顶点?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
(2)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
(投影出示)
(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
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4)做第22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
\ (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用图表示。
(投影显示)
长方体
正方体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五的第5题。
2.练习五的第6题。
3.练习五的第7题。
先让学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的长和宽,再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五的第8题。
2.练习五的第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