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协作式机器人Baxter目标识别算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就目前机器视觉领域中的目标识别方法进行探讨,并对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传统目标识别方法传统的目标识别方法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目标分类等步骤。
其中,特征提取是目标识别的基础,而特征匹配则是为了将提取到的特征与目标进行匹配,最后通过目标分类来确定目标的类别。
1. 特征提取在传统的目标识别方法中,特征提取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的算法。
其中,颜色特征可以通过颜色直方图、颜色矩和颜色梯度等方法来提取;纹理特征可以通过局部二值模式(LBP)、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和图像金字塔等方法来提取;形状特征可以通过边缘检测、SIFT和SURF等算法来提取。
2.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提取到的特征与目标进行匹配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匹配算法有最邻近算法(NN)、最近邻算法(K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
其中,最邻近算法是最简单的匹配方法,通过计算两个特征之间的欧式距离来确定它们是否匹配;最近邻算法进一步改进了最邻近算法,通过计算多个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来提高匹配的准确性;SVM则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分类算法,可以通过训练样本数据来建立分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特征匹配。
3. 目标分类目标分类是将匹配到的目标进行分类的过程。
常用的目标分类算法有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逻辑回归等。
其中,SVM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算法,通过构建一个超平面来对不同类别的目标进行划分;CNN则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特征表示,并实现目标的分类;逻辑回归是一种简单的分类算法,适用于二分类和多分类任务。
二、深度学习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目标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深度学习可以自动提取目标的特征,并实现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机器视觉目标检测算法
机器视觉目标检测算法随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目标检测算法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标检测算法能够识别并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特定目标,为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持,如智能监控、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机器视觉目标检测算法及其特点。
一、传统目标检测算法1. Haar特征分类器算法Haar特征分类器算法是一种基于AdaBoost算法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用于人脸检测。
该算法通过训练一系列的弱分类器,并将它们组合成强分类器来实现目标检测的功能。
Haar特征分类器算法简单高效,但检测性能相对较弱。
2. HOG算法HOG(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梯度方向的特征描述算法,主要用于行人检测。
该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梯度方向直方图,并将这些直方图作为目标的特征向量。
HOG算法在人脸和行人检测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小尺寸目标的检测效果较差。
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1. R-CNN算法R-CNN(Region-CNN)算法是一种基于区域建议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先提取图像中的候选区域,再对这些区域进行卷积神经网络(CNN)特征提取和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目标检测和定位。
R-CNN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由于需要对大量候选区域进行分类,算法速度相对较慢。
2. Fast R-CNN算法Fast R-CNN算法是对R-CNN算法的改进,通过引入RoI池化层来实现对任意大小的候选区域进行特征提取。
相比于R-CNN算法,FastR-CNN算法在提高检测速度的同时,准确性也有所提升。
3. Faster R-CNN算法Faster R-CNN算法是在Fast R-CNN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引入了区域建议网络(RPN)来自动生成候选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速度。
该算法以RPN网络结合Fast R-CNN网络的形式,实现了端到端的目标检测。
基于视觉伺服的Baxter机器人手臂跟随系统研究
河 北 水 利 电 力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 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Engineering 2021 年6 月第31卷第2期Jun 2021Vol31 No2文章编号:2096 — 5680(2021)02 — 0061 — 06基于视觉伺服的 Baxter 机器人手臂跟随系统研究王政博12,唐 勇12,刘海波1,孙东来12,栗梦媛1(1.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自动化与通信工程学院,河北省沧州市重庆路1号061001;2.河北省高校水利自动化与信息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沧州市重庆路1号061001)摘要:文中介绍了 Baxter 机器人控制方式和一种基于势函数的视觉伺服控制机器人手臂跟随运动的方法,为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首先通过基于OpenCV 的颜色检测方法从摄像机获取跟随物体的相对方位信息,然后通过ROS 系统对机械臂进行运动控制,最后利用视觉与机器人配合完成机器人手臂跟随系统设计。
通过对跟随轨迹精度分析 表明,眼内视觉传感器的布置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精度,避免视觉碰撞,从而实现准确的跟随运动。
利用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Baxter ;OpenCV;视觉伺服;运动控制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识码:ADOI : 10. 16046/j. cnki. issn2096-5680. 2021. 02. 011随着德国政府在2011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 览会上正式提出“工业4. 0”[1〕战略,中国于2015年5月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并成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制造已经成 为现在工业制造的热门发展方向。
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领域应用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价格不断降低,使用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机器 人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需要完成更多智能化操作,这对机器人的 操作精度、柔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识别与位置定位研究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识别与位置定位研究简介: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识别与位置定位是目前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对于机器人具备准确高效的目标识别与位置定位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目标识别和位置定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目标识别目标识别是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指机器人通过对输入图像或视频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物体。
目标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无人驾驶汽车、医疗辅助等。
目前,目标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两种。
1. 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主要利用图像的颜色、纹理、边缘等特征进行目标识别。
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并利用分类算法进行识别,如SVM、Boosting等。
然而,这种方法在复杂背景、遮挡等情况下容易受到影响,对于目标物体的变形、光照变化等也较为敏感。
2.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目标识别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它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端到端的学习和特征提取,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问题。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借助于大规模标注的数据集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深度学习方法在大多数视觉任务中都达到了甚至超过人类的识别性能。
二、位置定位位置定位是机器人导航和路径规划的基础,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行动的关键。
它是指机器人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并准确定位自身位置的过程。
目前,机器人位置定位主要分为基于传感器的定位和基于地图的定位两种方法。
1. 基于传感器的定位基于传感器的定位主要利用机器人安装的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传感器数据进行自我定位。
例如,通过摄像头获取环境图像,利用视觉里程计或SLAM算法进行机器人的位姿估计。
但该方法容易受到环境光照变化、传感器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基于机器人视觉的目标识别与追踪研究
基于机器人视觉的目标识别与追踪研究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应用,使得机器人视觉系统成为机器人感知和交互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标识别与追踪是机器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为机器人提供了对环境中目标物体的感知和跟踪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机器人视觉的目标识别与追踪研究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一、目标识别技术目标识别是指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环境中的目标物体进行自动检测和识别。
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1.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目标识别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通过对目标物体周围的像素进行处理,提取出具有区分能力的特征用于目标分类。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例如,颜色特征可以通过在RGB或HSV颜色空间中计算目标物体区域的颜色直方图来表示。
2.目标分类目标分类是指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先定义的目标类别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目标物体的类别。
传统的目标分类方法主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而深度学习的发展,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兴起,使得目标分类的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目标追踪技术目标追踪是指在连续的图像序列中跟踪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目标追踪技术的发展旨在解决目标在复杂环境下的姿态变化、遮挡、光照变化等问题,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目标跟踪。
1.基于特征点的追踪基于特征点的追踪是一种传统的目标追踪方法,它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利用特征点的运动信息进行目标追踪。
典型的算法包括Lucas-Kanade光流法、SURF特征等。
这些方法在一些简单场景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对于复杂场景和遮挡情况下的目标追踪效果有限。
2.基于模型的追踪基于模型的目标追踪方法通过对目标物体进行建模,并利用目标模型与当前帧图像的匹配程度来进行追踪。
常见的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等。
这些方法在对目标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研究
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研究1.引言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工具,能够执行一些繁重或危险的任务。
机器人视觉是机器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
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和识别算法研究,是探索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和识别算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并探讨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机器人视觉特征提取算法2.1 机器视觉特征提取的定义机器视觉特征提取是一种从数字图像中提取有代表性的信息,以便于后续操作的技术。
该技术是机器视觉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边缘提取、角点检测、纹理分析、运动估计、图像分割等。
2.2 基于几何的特征提取算法几何特征是描述物体的关键性质,如大小、形状、方向等。
基于几何的特征提取算法是通过识别物体的整体形状或形状的某些局部特征来进行特征提取的。
这样的算法常用于识别简单的物体,如平面图形或直线。
2.3 基于颜色的特征提取算法基于颜色的特征提取算法是通过提取图像中物体的颜色信息来进行特征提取的。
该算法通常采用颜色直方图或颜色分布图的方法,以描述物体的颜色特征。
2.4 基于纹理的特征提取算法基于纹理的特征提取算法是通过识别物体的纹理信息来进行特征提取的。
该算法通常采用纹理特征描述符来描述物体的纹理信息,如局部二值模式(LBP)、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等。
3.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3.1 机器视觉识别的定义机器视觉识别是一种将数字图像与先前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图像进行比较,以确定图像中物体的身份的技术。
该技术是机器视觉的核心任务,包括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行人检测等。
3.2 基于分类器的识别算法基于分类器的识别算法是通过训练分类器对各个物体进行分类,以实现识别的。
基于分类器的识别算法通常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
3.3 基于模板匹配的识别算法基于模板匹配的识别算法是通过将数字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比对,以实现识别的。
该算法在识别精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常用于识别相对简单的物体,如字母、数字等。
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目标识别与追踪算法设计
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目标识别与追踪算法设计目标识别与追踪是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能够帮助机器人在环境中自主地感知、识别和跟踪特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目标识别与追踪算法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目标识别算法设计目标识别是指机器人能够从图像或视频中确定特定目标的位置和属性。
常用的目标识别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决策树等。
1.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其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功。
CNN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等组成,能够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表征性的特征,从而实现目标的识别。
在目标识别中,可以使用基于CNN的预训练模型,如AlexNet、VGGNet和ResNet等,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
2.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二分类模型,通过找到一个最优超平面来划分具有不同标签的数据点。
在目标识别中,可以将图像的像素作为特征,将目标的类别作为标签。
通过训练一组有标签的样本,SVM可以学习到一个分类器,并用于识别新的目标。
3.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基于特征值逐一判断的分类方法,其以树状结构表示分类规则。
在目标识别中,决策树可以根据图像的特征值逐级判断目标的属性,例如形状、颜色、纹理等,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
以上算法都可以用于目标识别,选择合适的算法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计算资源和准确率等因素。
二、目标追踪算法设计目标追踪是指机器人能够在连续的图像或视频序列中持续追踪一个已知的目标。
常用的目标追踪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和相关滤波(Correlation Filter)等。
1. 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卡尔曼滤波是一种用于将包含噪声的测量结果与系统状态进行融合的算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综述1.引言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其中,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通过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机器视觉技术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
本文旨在对机器视觉在智能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2.机器视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1 图像获取与处理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的首要任务是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数据。
目前,常用的图像获取设备包括相机、激光扫描仪和深度摄像头等。
同时,图像处理技术也是机器视觉的核心之一,包括图像增强、分割、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等。
2.2 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目标检测和跟踪是机器视觉中的重要任务。
目标检测技术通过分析图像中的特征,确定感兴趣区域并进一步进行目标的定位和识别。
目标跟踪技术则是通过连续帧之间的相关性,实现目标在时间上的稳定追踪。
2.3 姿态估计与运动规划技术姿态估计和运动规划是机器视觉与机器人操作的重要连接点。
姿态估计技术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感知目标的姿态信息,进而指导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常用的姿态估计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点匹配和基于深度传感器的方法。
3.智能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领域3.1 工业自动化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自动检测和分类,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机器视觉技术在无人驾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感知道路、交通标志和其他车辆等信息,实现智能驾驶和避免碰撞。
3.3 医疗服务在医疗领域,机器视觉技术有助于实现医疗设备的优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4.挑战与未来发展4.1 复杂环境下的感知与理解当前,机器视觉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和理解仍然存在挑战。
机器人感知技术中的目标识别算法
机器人感知技术中的目标识别算法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还是日常生活中,机器人都能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而机器人能够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中的目标物体,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一步。
在机器人感知技术中,目标识别算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标识别算法是指通过对图像、视频或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这些目标物体可能是人、动物、车辆、物品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在机器人感知技术中常用的目标识别算法。
1. 图像处理算法由于机器人通常使用摄像头来观测周围环境,图像处理算法是最常用的目标识别算法之一。
其中,最基础的算法是颜色识别。
通过对图像中像素的颜色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物体的颜色信息,进而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
此外,还有边缘检测算法,通过寻找图像中明暗变化较大的边缘,来检测目标物体的轮廓。
2. 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除了颜色和边缘信息,目标物体通常还具有一些特征,如纹理、形状、大小等。
特征提取算法能够从图像中提取出这些特征信息,并将其表示为一组特征向量。
然后,通过计算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实现目标物体的匹配。
常用的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包括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URF(加速稳健特征)、ORB(旋转不变的二进制描述符)等。
3. 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的热门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
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目标物体的特征表示。
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相比,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图像,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目前,许多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在目标识别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激光雷达数据处理算法除了图像处理算法,激光雷达也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目标物体。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的信号,可以得到物体的距离、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识别与感知方法介绍
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识别与感知方法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识别与感知方法是实现机器人与人类协调合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识别与感知方法,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以及传感器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协作机器人识别与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机器人能够获取环境中的图像信息,进而识别和感知目标物体或人类行为。
常用的计算机视觉方法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图像分割等。
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或视频序列中检测出特定目标的位置和边界框。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如YOLO、Faster R-CNN)和传统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如Haar特征与级联分类器)。
目标检测能够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识别出各种物体,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目标跟踪是指在视频序列中追踪目标随时间的变化。
机器人利用目标跟踪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物体的位置、运动轨迹等信息,从而做出适时的行为。
常见的目标跟踪算法包括基于相关滤波器的方法(如DCF、SAMF)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Siamese网络)。
图像分割是指将图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像中的对象。
图像分割可以分割出目标物体的边界,提取出局部特征,进一步帮助机器人实现更精确的感知。
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基于像素的方法(如k-means、MeanShift)和基于边缘的方法(如Canny边缘检测)。
二、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协作机器人感知方法中的重要技术支撑。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归纳,机器能够从中抽取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做出判断和决策。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监督学习是指通过输入样本和对应输出的标签,训练机器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回归。
在协作机器人中,监督学习可以用来识别和感知人类行为,例如动作识别、姿态估计等。
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机器视觉中的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算法
机器视觉中的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算法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使机器具备类似于人类的视觉能力。
在机器视觉应用中,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征提取是将图像中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特征向量的过程,而目标识别算法则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机器视觉中常用的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算法。
一、特征提取算法1.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SIFT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特征提取算法,它能够在不同尺度、旋转和亮度下提取出鲁棒性较高的特征点。
SIFT算法首先使用高斯滤波器进行尺度空间构建,然后对每个尺度的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和描述子生成。
最后,通过特征匹配和筛选来实现目标的识别。
2. 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HOG)HOG算法是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的特征提取算法,它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小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来表示图像的特征。
HOG算法在目标识别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人体检测和行人识别。
它能够较好地捕捉目标的形状和边缘信息。
3.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CNN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CNN通过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来逐步提取图像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将特征映射到目标的类别。
由于CNN能够通过学习得到更复杂、高级的特征表示,它在许多视觉任务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性能。
二、目标识别算法1.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SVM是一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在目标识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SVM通过构建一个现行或非线性的分类超平面来实现目标的二分类或多分类。
对于图像分类任务,可以通过提取好的特征向量作为输入,然后使用SVM来训练分类模型,实现目标的识别。
协作机器人技术中的模型识别与目标跟踪策略
协作机器人技术中的模型识别与目标跟踪策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协作机器人技术成为了现代工业与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员工实现高效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而其中的模型识别与目标跟踪策略则是协作机器人实现精确动作和准确判断的关键技术。
模型识别是指机器人通过视觉或其他传感器获取到的图像或数据,准确地识别并识别物体的过程。
对于协作机器人来说,准确的模型识别是实现与人类合作的前提。
机器人需要能够识别其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样,机器人才能知道如何与不同物体进行交互,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实现准确的模型识别,协作机器人通常会使用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实现机器对数据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协作机器人会使用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处理和识别过程中进行模式匹配和特征提取,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属性。
通过优化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协作机器人可以提高模型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目标跟踪策略是协作机器人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能够使机器人在处理运动物体时保持追踪和定位的能力。
目标跟踪可以是视觉跟踪,通过分析连续的图像序列来追踪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以是传感器跟踪,通过使用雷达或其他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位置信息。
无论是哪种方法,目标跟踪策略都可以帮助机器人在处理动态环境中的物体时保持准确的追踪和掌握物体的位置信息。
在协作机器人中,模型识别与目标跟踪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与互补。
模型识别为目标跟踪提供了物体的初始识别信息,而目标跟踪则进一步与模型识别相结合,使机器人能够持续追踪目标并更新其位置和属性。
通过综合利用这两种技术,协作机器人可以精确识别和跟踪动态环境中的物体,并根据物体的状态和位置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协作机器人技术中的模型识别与目标跟踪策略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医疗服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通过模型识别和目标跟踪,精确地识别和操控不同部件,实现精细操作和自动化生产。
机器人视觉识别的算法和应用案例
机器人视觉识别的算法和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愈发成熟。
机器人可以通过摆脱人类的束缚以及巨大的计算能力,获得比人类更高效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使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进行相关任务。
视觉识别是实现机器人自主感知的重要基础技术,这里我们将讨论机器人视觉识别的算法和应用案例。
一. 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视觉识别技术是机器人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借助相应的视觉识别算法。
常见的视觉识别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 特征匹配算法特征匹配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视觉识别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提取图像中的几何特征来实现目标物体的识别。
该算法通过提取物体的特征,生成特征描述符,再通过比对目标图像和查询图像来确定是否匹配,可用于物体检测、目标跟踪和姿态估计等领域。
2. 模板匹配算法模板匹配算法是一种基于全局图像特征的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目标物体的静态图像作为特征模板,在待检测图像上寻找最佳匹配。
模板匹配算法具有准确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模板的预处理和匹配计算。
3. 相机姿态估计算法相机姿态估计算法是一种通过计算相机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旋转角度,实现对目标物体姿态检测的算法。
该算法可以应用于机器人视觉导航、物体识别等领域。
4. 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算法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视觉识别算法,主要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自编码神经网络等。
该算法可借助神经网络,从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具有高准确度、较强的鲁棒性等优点,可以实现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
以上是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中常用的四种算法,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互相结合,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 机器人视觉识别应用案例视觉识别技术在机器人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识别、机器人导航、智能家居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器人视觉识别应用案例。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目标跟踪技术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目标跟踪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中,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目标跟踪技术更是备受关注,它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提供了关键支持。
想象一下,一个机器人在繁忙的工厂车间里,能够精准地跟踪一个移动的零部件,并进行精确的操作;或者在安防领域,机器人能够实时跟踪可疑人员的行动。
这些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技术。
那么,什么是机器视觉的机器人目标跟踪技术呢?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通过“眼睛”(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信息,然后利用算法和计算能力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和持续跟踪。
要实现这一技术,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视觉传感器来采集图像。
这些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眼睛”,能够捕捉到丰富的细节和色彩。
然而,仅仅采集到图像还不够,还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噪、增强对比度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让后续的目标识别和跟踪更加准确。
在目标识别方面,需要运用各种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
例如,通过特征提取,从图像中找出能够代表目标的独特特征,如形状、颜色、纹理等。
然后,利用分类算法将这些特征与已知的目标特征进行匹配,从而确定目标的类别。
而目标跟踪则是在识别出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地在后续的图像序列中找到目标的位置。
这需要解决很多挑战,比如目标的形态变化、遮挡、光照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跟踪算法,如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算法、基于粒子滤波的跟踪算法等。
以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算法为例,它通过建立目标的运动模型和观测模型,来预测目标在下一帧图像中的位置,并根据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修正。
这种算法在目标运动规律较为明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较为准确的跟踪。
基于粒子滤波的跟踪算法则是通过随机采样大量的粒子来表示目标的可能位置,然后根据观测结果对粒子的权重进行更新,最终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种算法对于非线性、非高斯的运动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方法
协作机器人技术的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方法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在同一工作空间中协同工作。
在这一技术进步的背后,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是关键的技术支撑。
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还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和场景分析,确保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协作环境中准确地执行任务。
一、视觉感知技术视觉感知技术是指机器人使用摄像头或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
在协作机器人系统中,为了实现高效的任务执行,机器人需要准确地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地图、物体、人体等。
为了实现视觉感知,机器人需要进行模式识别、目标检测和跟踪、视觉三维重建等任务。
在模式识别中,机器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识别环境中的模式,并根据模式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目标检测和跟踪中,机器人能够识别和跟踪特定物体,实现目标定位和路径规划。
而在视觉三维重建中,机器人可以通过图像或激光扫描的方式获取环境的三维模型,为机器人提供更加准确的感知信息。
二、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方法是指对机器人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图像处理,机器人能够提取出图像中的特征信息,进而实现对环境和物体的理解和分析。
在图像处理方法中,常见的技术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匹配和特征提取等。
图像增强技术可以通过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和色彩等特征,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分析。
图像分割技术可以将图像中的目标与背景进行分离,进而实现对物体的定位和识别。
图像匹配技术可以将机器人获取的图像与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比对,从而找到与之匹配的物体或场景。
而特征提取技术则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出关键的特征点或特征向量,用于进行物体识别和场景分析。
三、协作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方法在协作机器人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和定位,从而实现自动装配、拆卸和包装等任务。
其次,在医疗领域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手术区域的准确定位和精确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识别算法
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识别算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从物流仓储到家庭服务。
而机器人视觉系统作为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图像识别算法更是关键所在。
图像识别,简单来说,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识别图像中的内容。
对于机器人而言,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想象一下,一个在工厂中负责质检的机器人,如果无法准确识别产品的缺陷,那将会导致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或者一个在家庭中服务的机器人,如果不能识别家具的位置和形状,就很难完成清洁和整理的任务。
那么,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识别算法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图像的获取是第一步。
这通常通过摄像头或其他图像传感器来完成。
获取到的图像是由大量的像素点组成的,每个像素点都包含了颜色、亮度等信息。
但这些原始的图像数据对于计算机来说还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字,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变得有意义。
在处理图像的过程中,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包括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对比度、调整亮度等操作。
去噪可以去除图像中由于传感器噪声或其他因素产生的干扰,让图像更加清晰;增强对比度则能够突出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使得后续的识别更加容易。
接下来就是特征提取。
这就好比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时,会关注他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计算机在识别图像时也需要提取出一些关键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是图像的边缘、形状、纹理等。
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基于边缘检测的算法、基于纹理分析的算法等等。
不同的算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像和识别任务。
提取到特征后,就需要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通常使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方法。
机器学习中的一些经典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等,可以根据提取到的特征来判断图像所属的类别。
而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则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的卷积和池化操作,能够自动学习到图像中的高级特征。
基于机器视觉的空地协同机器人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空地协同机器人研究机器视觉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实现对图像和视频的理解、识别和分析的技术。
随着机器视觉的迅速发展,空地协同机器人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空地协同机器人是指能够在空中和地面上进行协同工作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视觉技术在空地协同机器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器视觉可以用于环境感知。
通过搭载摄像头和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实时获取场景的图像和视频,并通过机器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样,机器人可以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包括地面的状况、障碍物的位置等,为机器人的导航和路径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机器视觉可以用于目标识别和跟踪。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可以学习和识别不同类别的目标,例如行人、车辆等。
在空地协同机器人中,机器视觉可以识别和跟踪地面上的目标,例如行人、车辆等,并通过识别和跟踪算法实现对目标的追踪和监测。
机器视觉还可以用于姿态估计和动作识别。
通过分析图像和视频的变化,可以估计出目标的姿态和动作状态。
在空地协同机器人研究中,机器视觉可以用于姿态估计,例如判断地面上的物体是倾斜还是水平。
机器视觉还可以识别和分析人类的动作状态,例如行走、举手等,为机器人的动作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基于机器视觉的空地协同机器人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广阔应用前景的领域。
通过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识别和跟踪目标,估计姿态和动作状态,从而实现对空地协同工作的支持和增强。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空地协同机器人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研究
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在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与人类的交互不断增加,机器人所需的视觉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是机器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将从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定义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对机器人所看到的景象进行理解和识别的算法。
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图像采集:机器人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图像。
2.图像预处理: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去噪、滤波、配准等预处理操作,以使后续的分析更加准确。
3.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如边缘、轮廓、颜色等。
4.模式匹配:将提取的特征进行比对,寻找最佳匹配的物体或场景。
5.识别和分类:根据模式匹配的结果,对物体或场景进行识别和分类。
由于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不同的应用场景所需的算法和阈值也不尽相同。
二、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发展历程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能够识别简单的数字和字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在1980年代,多个实验室开始研究机器人视觉系统,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到了1990年代,由于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好。
近年来,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深度学习与机器人视觉识别的结合,已经在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
三、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应用场景机器人视觉识别算法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典型场景:1.工业制造:机器视觉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如自动化生产线、质量检测等。
Baxter协作机器人助力缝纫系统实现全自动化
Baxter协作机器人助力缝纫系统实现全自动化•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零部件及配件供应商Henderson Sewing 将Baxter集成到其缝纫机生产系统,并向客户推介配有Baxter协作机器人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部署Baxter协作机器人,Henderson Sewing受益匪浅:可以销售完整的自动化缝纫系统,帮助客户克服招工难题;缩短响应定制订单的时间;一年即可获得投资回报。
十年前,缝纫机制造业仍是主要的大规模生产行业,业界都在全球寻找低廉劳动力。
随着自动化的引进,行业格局开始改变。
Henderson Sewing总裁Frank Henderson纵观市场竞争,洞悉自动化对纺织和缝纫行业的重要性,着力部署自动化系统,以提升公司竞争力。
协作机器人助力解决招工难题即使全球劳动力薪酬上涨,Henderson Sewing已经在行业竞争先行一步,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现在,Henderson Sewing有70多种产品的生产是由自动化解决方案完成。
2015年,Henderson Sewing已经有多样化的缝纫系统,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自动化,但仍然需要人工装载和卸载零部件、在机器间传送物料。
这类型低技能、重复的工作似乎不可能进行自动化。
在一次行业展会上遇到Baxter协作机器人后,Frank Henderson 知道Baxter可以帮助实现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设想。
Frank Henderson介绍道:“我们这个行业招工难。
Baxter使得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成为可能。
自动化缝纫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招工难题,还可以维持甚至提升生产力。
我们客户需要处理各种面料。
Baxter适应各种工作环节和环境,极大推动了自动化进程。
”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全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核心Henderson Sewing是一家拥有近5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
现在,Henderson Sewing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工业缝纫机及定制缝纫机行业的最大分销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光与控制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第26卷第4期2019年4月Vol. 26 No. 4Apr. 2019引用格式:刘胜书,顾国华,匸俊舟,等.基于机器视觉的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目标识别算法[J]•电光与控制,2019,26(4) :95-99,105. UU S S, GUG 11, WANG J Z, et al. An object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of collaborative robot Baxter [ J ]. 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2019, 26(4): 95-99. 105.基于机器视觉的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目标识别算法刘胜书',顾国华「,王俊舟-曹行健彳(1.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94; 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0;3.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摘要:为了提升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在工作应用中识别抓取目标物体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所涉及到的一些图像处 理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HSV 颜色模型和形态学处理的工作区域轮廓检测算法,改进了传统识别圆的Hough 变换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和改进的算法能够提升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对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关键词:机器视觉;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目标识别中图分类号:0213.2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 issn. 1671 -637X. 2019. 04. 019An Object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achineVision of Collaborative Robot BaxterLIU Sheng-shu', GU Guo-hua 1, WANG Jun-zhou 2, CAO Xing-jian 3(1.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 2. Luoyang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al Equipment, AVIC, Liioyang 471000. China ; 3.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Abstract :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cooperative robot Baxter when identifying andgrasping target objects, the relevant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s are studied. An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thecontour of the workspace is proposed based on HSV color model and morphological treatment, and thetraditional Hough transform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circles i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iit, the proposed and improved algorithm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cooperative robot Baxter when it is identifying and grasping target objects.Key words : machine vision ; collaborative robot Baxter ; target recognitiono 引言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和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对机器视觉的定义如下:“机器视觉是通过光学的装置和非接触的传感器自动地接收和处理一个真实物体的图 像,以获得所需信息或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的装置”。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从零配件的尺寸检查到元器件表 面各种字符的识别,机器视觉被广泛用于各类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机器视觉识别是以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的,每个图像都有其特征:研究表明,人眼的视线总是集中在图像的主要特征上,也就是集中在图像轮廓曲度最大或轮廓方向突然改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信息量最大,收稿日期:2019-02-28修回日期:2019-03-13作者简介:刘胜书(1994 一).男,河南洛阳人.硕*生,研究方向为光 电探测与图像处理技术而且眼睛的扫描路线也总是依次从一个特征转到另一 个特征上。
由此可见,在图像识别过程中,机器视觉识别机制必须排除输入的多余信息,抽出关键的信息。
同时把分阶段获得的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觉映 象。
当工作区域内有多种物体,而且部分物体的图像 特征有一定的相似度时,机器人能否准确识别岀目标物体、降低误判率,是该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
算法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去完成一个在工作区域中识别目标物体然后将其抓取并放置在指定位置的任务,同时在工作区域内放入其 他物体,用改进的算法验证机器人识别目标物体的准确率。
该任务可以分为5个阶段。
阶段1:控制Baxter 使其将机械爪移动到预先设定好的(X,『,Z )坐标;阶段2:结合相机,使用OpenCV 识别出放置在工作区域内 的目标物体的形状和形心;阶段3 :手动将在阶段2过程中所获得的坐标值输入机器人,结合阶段1的程序,96电光与控制第26卷使机器人能够在这些坐标所对应位置将目标物体抓起;阶段4:综合阶段丨和阶段2,控制机器人使其能够在无人为干预下自动识别并抓取物体;阶段5:当完成前4个阶段后,控制机器人使其不断地抓起放置在工作区域内的目标物体并将它们移动到指定的纸盒中,直至工作区域内没有物体。
针对阶段2中使用的目标识别算法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从而提升机器人识别目标的速度,可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本文算法研究所用的实验平台是Baxter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一款触地式双臂机器人',其周身装有3部相机以及多个传感器,主要利用Baxter机器人双臂末端的2个相机进行目标识别,所用的图像处理工具是0penCV o在此项目中,OpenCV被用来识别工作区域的边界以及放置在工作区域内目标物体的边界和形心。
1Baxter机器人目标识别工作原理传统的Baxter机器人目标识别的工作流程共包含图像灰度化、低通滤波、工作区域轮廓检测、目标物体识别4个步骤,1.1图像灰度化图像灰度化用于将包含红(R)、绿(G)、蓝(3)3个颜色通道的彩色图像转化为只含I个颜色通道的灰度图,其目的是减少与目标物体轮廓检测无关的颜色变量,从而降低计算量。
常用的图像灰度化方法有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和加权平均法。
1)分量法。
将每个彩色像素的红、绿、蓝3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中的某一个重新赋给该像素,使其变为单通道灰度像素,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其算式为=R(iJ)["]G(iJ)[or]B(iJ)(1)式中:R(i J),G(i J),B(i J)分别代表彩色图像中(i, j)位置像素的红、绿、蓝3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or]表示将三者进行或运算。
该方法是将3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中的某一个重新赋给该像素,至于使用哪一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是由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场景情况选择决定的。
2)最大值法。
将每个彩色像素的红、绿、蓝3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中最大的一个重新赋给该像素,使其变为单通道灰度像素,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其算式为/(i,j)=max[/?(i J) ,G(i J),B(i,j)](2)式中代表3个色光分量强度值中的最大值。
3)平均值法。
将每个彩色像素中红、绿、蓝3个色光分量强度值的平均值重新赋给该像素,使其变为单通道灰度像素.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其算式为—+G(i,j)+B(i,j)式中,/(i,j)代表3个色光分量强度值的平均值。
4)加权平均法。
将每个彩色像素中红、绿、蓝3个色光分量的强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并将此加权平均值重新赋给该像素,使其变为单通道灰度像素,从而得到灰度图像。
其算式为[/(i J)=4*R(i,j)+B*G(i,j)+C*B(i,j)1.4+B+C=\(4)式中:A,B,C分别代表3个色光分量强度值的权值; /(i J)代表3个色光分量强度值的加权平均值。
由于工作区域轮廓为红色,目标物体为黄色小球,故本文使用加权平均法,将/1和B分别设为0.5,C设为0,从而达到凸显工作区域轮廓和目标物体的效果: 1.2低通滤波低通滤波用于滤除图像中的噪点,使其变得平滑,从而减少噪声对后续边缘检测工作的干扰.低通滤波主要分为频域低通滤波和空域低通滤波。
从滤波效果来看,空域滤波的算法相对简单.处理速度较快,在锐化方面效杲明显;频域滤波的算法相对复杂,计算速度慢,有微量振铃效果旧。
算法研究使用尺寸为3x3的空域高斯低通滤波模板对图像进行处理即可满足要求,该模板如图1所示。
图1尺〒为3x3的高斯平滑滤波模板Fig.13x3Gaussian smoot h i n g filter template1.3工作区域轮廓检测使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来检测工作区域的轮廓。
检测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步5。
1)寻找梯度强度极值。
Canny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灰度图中寻找灰度等级变化最剧烈的位置并将其标记为边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anny算法使用Sobel算子分别算出横向和纵向的梯度,结果分别用G、和G,表示。
由这两个参数可计算出总梯度的模为G=+G;(5)经过高斯滤波后的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用梯度值G来代替。
处亍边缘的像素因为有更大的G值所第4期刘胜书等:基于机器视觉的协作式机器人Baxter g标识别算法97以被标记为白色,其余区域均标记为黑色,这样一来,图像中的边缘就高亮显示了出来。
然而,边界的实际位置有时会因边缘过宽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梯度的方向角也应一并计算岀,为0=arctan(G,,G s)o(6)2)非极大值抑制。
这一步处理的作用是将过宽的白色边界细化。
得到图像的大致边界后,为了得到位置更准确的边界,逐个比较每个像素和周围相邻像素的梯度值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