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一、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里去了》3、表演《牧童》4、表演《放牛歌》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三、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到里去了》《牧童到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其次两首歌的情绪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表现两首不同情绪的歌曲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牧童里去了》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二、新课学习:1.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3、欣赏歌曲《牧童里去了》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2)谈谈感想:牧童到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场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欢快流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集体放牧的乐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牧》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歌曲《放牧》的词曲学习与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与音准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放牧》,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跟唱。
3. 节奏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准练习:教师教授歌曲中的音准,采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5.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6.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放牧》。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含义,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眷恋。
3. 学生能够在集体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放牧》。
2. 乐器:钢琴。
3. 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4. 场地:音乐教室。
七、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3. 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歌曲《放牧》。
着手教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编写指南
着手教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放牧》教案编写指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牧》这首音乐的基本信息,包括乐曲背景、风格特点等方面的介绍。
2.学习乐曲的基本旋律,了解其时间和速度。
3.听懂并能正确演唱乐曲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技巧。
4.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步骤1.音乐欣赏(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是张贴一些乐曲的图片,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风格特点,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歌词学习(15分钟)教师可以逐句介绍歌词,并让学生跟随节拍进行模拟演唱。
在学生理解内容和把握音乐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唱法和发音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集体合唱(2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让整个班级一起唱歌,教师注意加强唱词的对应性,以便学生们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4.个人展示(20分钟)在学生完成集体合唱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个人表演,或者在原曲上加上自己的创作。
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5.小结(5分钟)整节课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顾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导学生们练习乐曲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加入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一些指导性建议,以便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落实,我们可以期望对学生有以下的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放牧》这首音乐的基本信息和乐曲特色。
2.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的主旋律,并且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感受。
3.学生能够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从而培养更好的审美素养。
4.学生能够在创作和表演中增强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细致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的使命。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年级段: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唱《放牧》,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放牧》是一首描绘牧童在大自然中放牧的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诗意。
2. 歌曲结构:单二部曲式,分为两个乐段。
3.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放牧。
2. 歌曲欣赏:播放《放牧》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学习歌曲的两个乐段。
(2)跟唱练习: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合唱练习:两组学生合并,进行合唱练习。
5. 歌曲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歌曲表演,展现放牧的场景。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1. 熟唱《放牧》歌曲,加强音乐记忆。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唱出《放牧》歌曲,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珍惜。
七、教学资源1.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放牧》歌曲音频文件。
2.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弹奏。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歌曲歌词和教学内容。
4. 小组活动所需道具,如小牛、小羊等模型,用于歌曲表演。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人音版《放牧》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牧》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放牧》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3. 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放牧》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歌曲的情感把握和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乐谱、歌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音响。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放牧》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三、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练习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发学生对《放牧》歌曲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特殊节奏和音准。
3. 演唱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第二单元《放牧》大单元(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放牧》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
内容简介
《放牧》选自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精选了四首放牧田园、民族风格的作品,有歌曲《牧童谣》、《放牛歌》、欣赏曲目《牧童短笛》、牧童》。
作品联系
四首作品在创作上体现了民族音乐的典型特点: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节奏规整。
节拍上都为偶数拍子,《牧童短笛》与《牧童》多采用附点及切分节奏,情绪欢快,使歌曲增添了生气。
除了《牧童》是带有明亮的色彩的D大调,其他三首乐曲都采用中国民族调式。
教学价值
从形式上看《牧童》《牧童谣》《放牛歌》都是民歌体裁,《牧童短笛》是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
从题材上看,都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景画,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从素养和大概念角度上看,学习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族歌曲是丰富多彩的,有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但也具有创作上的共性,歌曲难度小,富有趣味,易于传唱。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与民族歌曲的联系,以及民歌在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二、
审美感知:感知民歌以及中国风味的器乐曲不同的音乐要素、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能够用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用正确的方法演奏双响筒等乐器,表现不同作品的音乐形象。
创意实践: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营造大自然的美好氛围,激发灵感,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创造性表演。
《放牧》优秀教案_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doc
《放牧》优秀教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二课放牧一、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3、扮演《牧童》4、扮演《放牛歌》二、教学总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同学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镣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局部组成。
这首歌以普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示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小朋友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小朋友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
4/4拍。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 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沛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同学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同学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放牧》教案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放牧》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技巧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放牧》。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实践和创造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放牧》的乐谱和音频资料。
2.准备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准备乐器,如吉他、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然后,播放歌曲《放牧》,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跟随乐谱演唱歌曲。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他们正确地演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段歌词进行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姿势,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全体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适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动物?它们在草原上是如何生活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丰富对歌曲主题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尝试用歌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人音小学音乐一下《2第二课放牧》教学设计
人音小学音乐一下《2第二课放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第二课放牧》是人音小学音乐一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牧场放牧的情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孩子们在牧场玩耍的场景;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描绘了孩子们观看牛羊吃草的情景。
歌曲的歌词简单易懂,便于学生学唱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2第二课放牧》。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4.能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牧童的生活情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以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和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伴奏。
3.教学道具:准备牧童帽、牛羊模型等道具,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牧童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歌曲《2第二课放牧》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 牧》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放牧》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课时课题:学唱《牧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聆听歌曲《牧童》学唱《牧童》3、通过欣赏《牧童到哪里去啦》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感受《牧童到哪里去啦》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一、发声练习: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课中:一、导入1、完整的聆听钢琴曲《牧童》,再次感受钢琴音色。
想象牛背上的牧童吹出的悠扬笛声,感受音乐中的牧童生活和童年情景。
2、在老师指导下聆听和分辨乐曲三个比分与音乐中的相同于不同。
反复多变的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岁钢琴模唱A段主体的旋律,也可用DA或LU等词唱。
背唱几句主旋律。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分别练唱。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
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
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
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课后:听音乐下课。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第一章:认识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调、节奏、旋律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音调:介绍音调的高低、长短、强弱等特征。
2. 节奏:讲解节奏的快慢、停顿、重音等概念。
3. 旋律:讲解旋律的起伏、转折、节奏等特点。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学生听讲并理解。
2. 示范法:教师演奏乐器或演唱歌曲,学生模仿和学习。
第二章:学习乐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键盘乐器:介绍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2. 弓弦乐器:介绍小提琴、大提琴等弓弦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3. 弹拨乐器:介绍吉他、琵琶等弹拨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乐器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方法,学生听讲并理解。
2. 示范法:教师演奏乐器,学生模仿和学习。
第三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作品,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名家的作品。
2. 流行音乐:欣赏流行音乐作品,如周杰伦、林俊杰等当代歌手的歌曲。
3. 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作品,如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等特点,学生听讲并理解。
2. 示范法: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学生欣赏和学习。
第四章:音乐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尝试音乐创作,培养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信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创作旋律: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培养音乐创造力。
2. 创作歌词:学生尝试创作歌词,表达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
3. 合作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创作完整的歌曲或乐曲。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学生听讲并理解。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放牧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通过学习放牧音乐,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通过参与放牧音乐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放牧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放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通过放牧音乐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放牧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放牧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采用示范法,向学生展示放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放牧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放牧音乐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准备放牧音乐的教学音响设备。
3. 准备放牧音乐的游戏和活动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放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放牧音乐的游戏和活动,表现出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表达对放牧音乐的喜爱和欣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放牧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放牧音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放牧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 示范:教师展示放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4. 学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放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放牧音乐的游戏和活动,体验放牧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活动1. 放牧音乐演唱:学生集体演唱放牧音乐,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
2. 放牧音乐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放牧音乐接龙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放牧音乐舞蹈: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放牧舞蹈,感受放牧音乐的热情。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放牧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学会放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放牧音乐的游戏和活动。
九、教学延伸1. 邀请放牧音乐的艺术家进行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放牧音乐的魅力。
一年级音乐放牧教案
一年级音乐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放牧活动,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 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阶、节奏、音符等。
2. 音乐欣赏: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3. 音乐实践:分组进行音乐放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实践的参与。
2. 教学难点:音乐技巧的掌握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所。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乐器等。
3. 教学材料:音乐教材、乐谱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 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介绍音阶、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并进行示范。
4. 音乐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音乐放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音乐放牧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反馈,了解其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需求。
3. 通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互动,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知识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其舞台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3. 开展音乐主题的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音乐手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让学生能够专注于音乐学习。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在音乐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学设计.doc
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音乐《放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表演《牧童谣》《放牛歌》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双响筒、三角铁单元目标:一、情感目标:在演唱《牧童谣》《放牛歌》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几首歌曲中,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认知目标: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三、技能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2.掌握三角铁、双响筒的演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为歌曲伴奏。
课时安排:共三课时1.表演《牧童谣》,认识三角铁;2.聆听《牧童》《牧童短笛》,认识双响筒;3.表演《放牛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在歌曲中感受牧童的悠闲和愉快。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背唱。
3.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用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4.能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演唱歌曲旋律。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铁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识谱游戏用抢卡片、贴卡片的游戏完成识谱,第三乐句学生可以选择学唱。
三、歌曲表演1.讨论什么是“牧童” ?2.用柯尔文手势学唱旋律3、歌曲学唱聆听范唱,学生看书,学会阅读图谱歌词一一听老师范唱击拍一一师生对唱填唱歌词一一随琴练习,强调歌曲情绪(轻快、活泼)4.分组对唱,比一比:谁的歌声美?四、认识三角铁听音辨乐器材质一一看乐器为乐器取名一一敲一敲,试一试,怎样才能敲出最动人的音色一一试为歌曲伴奏,什么节奏型最适合?一一出示伴奏图谱,按学生设计的节奏型出示——部分学生伴奏,其余同学演唱歌曲。
五、板书设计牧童谣第二课时5课时目标:1.学会聆听音乐,在音乐中理解歌曲含义;2.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热爱今天的生活;3.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双响筒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牧童》三、聆听《牧童短笛》1.老师弹奏乐曲第一乐段,学生在音乐中想像音乐画面;2.打开课本,分析画面,了解音乐描绘的景象;3.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一段音乐展现的画面;4.分析音乐的段落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5.复听音乐,最后一段是重复的乐段还是新的乐段?6.板书音乐结构。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放牧》说课稿
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放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牧》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歌词简洁易懂,旋律欢快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采用了简单的节奏和音程,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善于模仿,对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反应积极。
然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放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程,能够熟练地演唱《放牧》,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放牧》,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钢琴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草原的图片和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草原放牧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放牧》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4.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5.音乐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如编排歌曲舞蹈、创作歌曲等,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一年级下册《放牧》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下册《放牧》优秀教学设计3篇一年级下册《放牧》优秀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精心的一年级下册《放牧》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聆听《牧童》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3、表演《牧童》4、表演《放牛歌》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参加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参加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
全曲由两部分组成。
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开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构造。
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承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
4/4拍。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
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的第三段至完毕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一段体构造。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饱满。
《放牧》音乐教案设计
赛优教育教师资格证培训音乐教案设计第二课《放牧》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2.教学难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律动: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
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
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
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
一年级放牧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放牧的场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放牧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放牧音乐的特点。
2. 学习放牧音乐的基本技巧,如吹奏、弹奏等。
3. 通过音乐活动,体验放牧的氛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放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放牧场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放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示范法,展示放牧音乐的演奏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放牧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放牧音乐相关的教学材料,如乐谱、音响设备等。
2. 准备放牧音乐相关的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3. 准备放牧场景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放牧的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放牧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放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节奏、旋律等。
3. 示范演奏: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奏放牧音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方法。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5. 音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放牧音乐创作或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奏放牧音乐,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3. 学生对放牧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牧场,实地体验放牧的生活。
2. 邀请牧民或音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放牧音乐。
3. 开展放牧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欣赏和演奏放牧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放牧
教学内容:《牧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开始了,我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以后,告诉老师,这幅画的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课件一)
2.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幅画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还有大树,这是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的画面。
3.现在你们再来听一听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点击二,出现各种叫声,学生猜出后,再点三:1.2.3(小羊点击一次))
4.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有谁能不喜欢呢?那么羊为什么喜欢这里?
生:羊爱吃草。
5.对,那让我们到这草地上来放羊吧!
(反复点击,出现羊群)
6.你们听,小牧童非常悠闲地,唱着歌儿牧羊来了!
(点击四)
7.同学们这位牧童唱的歌好听吗?我们今天就来学唱这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牧童(也可让学生起名字)
三、学唱新歌
1.老师弹奏钢琴,学生随琴默唱两遍,第二遍可用随唱
2.点击课件四,学生小声随唱
3.同学们,谁能来把歌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4.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增加学生对歌词的印象)
5.老师弹琴,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学生用手拍腿打节奏)
6.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哼唱,轻声随唱
7.全体随课件伴奏唱《牧童》,老师指挥并带唱
四、欣赏斯洛伐克民歌《牧童》
1.同学们,再请你们欣赏一首外国的《牧童》,这是合唱曲,是斯洛伐克民歌,它欢快、活泼,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
(放音乐,听音乐时培养学生用手点腿敲击节奏或头随音乐摆动,参与到音乐中来)
2.音乐好听吗?这首歌真像一幅美丽的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爱,所以大家都喜欢!
五、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我们那首,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的《牧童》
学生可即兴表演
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
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
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方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师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
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
(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
(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的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
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鼓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前两处用
最后一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