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德育工作总结:弘扬爱国爱校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德育工作总结:弘扬爱国爱校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德育工作总结:弘扬爱国爱校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回首2023年,我校德育工作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在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弘扬爱国爱校精神我们深深地明白,弘扬爱国爱校精神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2023年,我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寒风漫卷的1123号胡同,孟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革命先辈精神”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孟老师请来了一位老党员,让学生们亲自走访革命先辈的故居,并亲自向老党员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和东北虎的故事相比,孩子们更为震撼的是革命先辈去世时,父母没有见到后,因此一个班的学生在这次团体活动中都哭了。

从此孩子们知道了英雄,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11月的学校开放日中,我校各班级和各年级都展现了自己的特色,还有互联网科技特色的多媒体课堂为学校点赞。

特别是一年级的“爱心作文大展”,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出了自己对国家、家庭、学校的感恩之情,将爱心融入到了每一个字里,让老师们、家长们和来宾们为之动容。

在重大节日前期,全校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元旦前,我校开展《我的祖国我爱你》活动,让每个孩子从自身经历出发,从周围的景象出发,去表达对祖国的爱,说出自己最深沉的心声。

教师准备好了“头痛药”,帮助孩子们写好了第一个段落的话,主题讨论引入才能走向深入,最终,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发声方式。

二、传承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我校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也是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抓好的方向。

2023年,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现代,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寒假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次“春节文化之旅”活动,让学生们走进了当地民间民俗,在和民工的交流中,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

每个孩子都参加了一到两场现场制作民间舞蹈《青蛙和蝴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历史悠久、内涵深厚、价值卓著等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大学德育工作必将逐步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加以融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汇总,分析其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研究现有的大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第三部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加以融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素养;第四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综合分析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为大学德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通过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预期研究成果如下:1.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当前大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4. 调研和分析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实施效果。

5.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四、研究进度与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一个月)第二阶段:问题分析和思路探讨(一个月)第三阶段:方案设计和实施(两个月)第四阶段:调研分析和结果总结(一个月)第五阶段:撰写报告和论文(一个月)五、参考文献1.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 《古代中华文明》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4. 《大学德育工作实践与研究》5.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 《大学教育》。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无数可以传承的优秀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建国的根基,是重要思想的源泉。

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在许多方面,比方说: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传统美德,历史建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丰富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策略前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掌舵人,作为青少年,有责任与义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被当代的文化冲击,泯灭,而是更加有活力,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作为青年教师,肩负着培育未来接班人的职责,更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传承。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教学的方向,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标杆,打造立德树人的课堂。

学生想要成才地第一步,首先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前提是做一个人,而人要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理念,思想修养,行为准则,才能够更好的约束以及,适应社会的规则。

打造立德树人的教学课堂也是在践行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中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进步,让学生实现现代社会人才的全面成长,以更好质量的教学服务更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增加内在动力,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促建设,这是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针。

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所需,社会需要人才,但是更加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的素质非常重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如果能够做到尊老爱幼,善良友爱,诚实守信,那么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我国青少年的风采,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重塑正确的思想观与行为观。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德育教育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活动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等措施。

未来,应致力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德育教育、价值观、传承方式、实践、问题、作用、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大家庭中的独特表述。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心,对于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之一。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高校校园文化涵育“立德树人”的三重维度

高校校园文化涵育“立德树人”的三重维度

Jan. ,2021Vol. 40 No. 12021年1月 第40卷第1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高校校园文化涵育“立德树人”的三重维度孟雪静(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文化育人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渗透功能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照物化于校园物质文化与人文景观的构建之中。

创设“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须以阐扬优秀 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创新课程教学与制度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胳径,从历史、现实与价值三 重维度探索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

同时,也应避免德育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形式化、缺乏创新驱动的制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功能障碍等问题对“立德树人”校园文化创设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立德树人;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4970(2021)01 -0075 - 0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 争。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问题。

2019年3月18 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要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 秀人才,再一次强调了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基本价值遵循。

高校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功能性文化机构,其 校园文化在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化育作用。

一、校园文化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

在助推高校“立德树人” 的建设进程中,校园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熏陶作用。

作为一种功能性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有其特殊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模式。

与教学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 知识不同,校园文化以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国家、社会倡导的价值理念渗透于学生的认知体 系。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民族、宗教、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固定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文化的内容形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传统社会的经典和灵魂。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于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更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基石。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在于传承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诚实、谦逊、恒心等。

这些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古代先贤们对人生道德追求的高度。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使学生们接受并内化这些高尚的品质,从而形成自己的良好道德品格。

孔子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思想,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观念,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凝聚全体国民的精神纽带,是塑造国民性格和风貌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更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对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孔子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这些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这些优秀的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京剧、黄梅戏、越剧等,这些戏曲艺术不仅在表演形式上具有独特魅力,更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德育工作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文化传承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创新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

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它涉及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根脉和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继承。

同时,文化传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2. 文化传承的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承文化,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学、诗词、传统音乐等,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乐器演奏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者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3. 创新的意义与方法创新是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创新教育或者开设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业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

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而创新又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内涵。

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下面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

某中学团队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研究冯娅楠(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酒泉73500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成果,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对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关键作用,需要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和弘扬。

但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下降,甚至有些人在网络中为求知名度而肆意编改和曲解,而导致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改变。

中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要适时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融入教育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德才兼备是正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1]道德是人之基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要切实注重学生德行的培养和品德修养的塑造。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科学引导,从日常的德育教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高尚的自我素养。

同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德育教学的可行性,积极引导学生将所接受的德育自觉转化为“生活话语”,成为日常习惯,成为生活常态。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蕴含的宝贵资源是教学素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饱满,更彰显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需求。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剖析,其说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包含哲学、人文、价值观等,如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便是“和”,“和”文化亦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其哲学基础是“中庸”思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其丰富的育人作用,体现为:(1)凝聚力。

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优势,主要呈现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团结精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都有所反映,也是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充分表现,如《战狼》《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热映,人们被其传递的爱国情感深深感染。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通常指的是国家或民族所传承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化习俗等。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往往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下面将从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在传统文化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将人的德育看作是实现个人自身的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教诲,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周而不比”等等。

这些教导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以及个体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意识。

因此,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佛家文化也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的是个体的心性修养和超越纷扰的追求。

佛教教导人们要明白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去除私欲和执念,培养慈悲心和正念。

这些教导能够引导人们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包容心。

佛教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和自己,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传统文化中,佛教的教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最后,道家文化也对德育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道家强调重视自然和谐,强调人的本性、自由和自由。

道家的思想主张追求无为而治和守拙无为。

在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引导人们要懂得适应自然规律,遵循自己的本性,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通过修炼心性和改善自己的行为,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和谐。

道家的这些思想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持和价值指导。

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很多,并且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教导和意义。

儒家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文化强调慈悲心和正念,道家文化强调自然和谐和追求无为而治。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充分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公民。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4)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和人们的道德品质缺失,这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如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学生一方面通过学习各门学科知识,获取各种技能,另一方面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民族的一份子所应承担的责任,更能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在这里,正直、忠诚、友爱、感恩、诚实、守纪、尊重等道德观念是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学校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通过课程设置和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和谐校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从而减少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具体事例分析如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1. 加强教师德育建设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良好的教师德育建设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要通过设立德育专岗、改善其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措施,实现教师德育建设的目标,从而使教师充满斗志和信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德育作用。

2.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每个学期都应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借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增强其道德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比如,学校开展的《弟子规》德育读本活动,旨在让学生用心体会中华传统美德中道精神,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而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积累,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凝聚民族精神的基础。

这里就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是以道德为基础。

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基础,通过良好的道德教化,培养和熏陶人们的道德情感和品质,从而在传承和发展中体现出其极端重要的价值。

其次,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注重人性的尊重。

德育教育中的个体观念和人性尊重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德育思想相互贯通,在共同的根基上传递出一个面向道德和自我完善的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时刻关注人性的价值,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完善,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三,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强调敬畏之心的培养。

德育教育始终以培养人的敬畏之心,崇敬之心,和关爱之心为基本要求。

传统文化也倡导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神灵,注重家国情怀,从而培养人们的敬畏之心。

只有培养了敬畏之心,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和心灵高度。

最后,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鼓励学生去追求真、良、美。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从而强化道德对学生的引导和感召,真实地体现出学生内心的美好和高尚。

传统文化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个人修养的道德思想,注重情操和艺术等美的方面的修炼,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不断强化个体的自我塑造。

总之,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则需要教育的支持和强化,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取得成功的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大学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大学德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 出 : “ 提 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 挥 文 化 引领风 尚、 教育人民 、 服务社会 、 推 动发展 的作 用” , 必须“ 建 母, 惟 人万物之灵 。 ” 后来孔子也说 : “ 天地之性人为贵 。 ” 这 是 代 表 中 国古 代 文化 对 人 的 价 值 高 度 肯 定 的 经 典 名 言 。儒 家 以孔 、 盂为代表提 出了著名 的“ 仁者 爱人” 的思 想 。《 论语 ・
主 。《 贞观政要 ・ 务农 》 篇 中记 载 : “ 太宗谓侍 臣日 : 凡 事 皆 须
也, 民恃 衣 食 , 犹鱼之须水 , 国 之恃 民 , 如人之恃足 ; 鱼 无 水 不
V o1 .3 4 No. 1
Ma r .2 O1 3
・ 高 校 学 生工 作 与德 育 工作 研 究・
中华 优 秀 传 统 文化 传 承 与 当代 大 学德 育
粟 献 忠
( 山东政 法学 院 政治 与行 政管 理 系 ,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 摘 要 ] 在 当代 大 学德 育 受到 市场 化 冲击 、 全球 化 激 荡 、 网络 化 效 应 、 转 型期 负面影 响 扩 大 化 的 严峻挑 战 下 , 中华优 秀传 统 文化 以其 丰 富的人 文 思想 资 源 、 独特 的人 文精 神 底 蕴 , 为 立德 树 人

中国传 统文 化 的当代 德 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 富、 博 大精 深 , 是 中华 民 族 生 命 机 体 中不可分割 的组成 部分 , 是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的 宝 贵 精 神 财 富, 同 时 也 为 我 们 当代 德 育 建 设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思 想 资 源 。

乡党 》 记载 , 马厩 失 火 , 孔 子问人 不问马 , 体现 了孑 L 子 重 视 和

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理路

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创新的实践理路
贴 近 学 生 需 求 , 贴 近 校 园生 活 。 2 文 化 育 人 目标 下 高 校 德 育 理 念 的 创 新 理 路
多 种 文 化 和 道 德 价 值 观 差 异 都 是 合 理 存 在 的 ,不 断 增 强 的 个 体 选 择 性 强 化 了 学 生 的 自 我 认 知 、 自 我 评 价 的 意 识 , 一 来 使 得 他 们 容 易 对 来 自外 界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产 生 怀 疑 和 批 判 的 态 度 , 从 而 必 然 削 弱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者 的权 威 性 和 主 导性 。二 来 使 学 生 价值 取 向 的选 择 空 间非 常 广 阔 ,个 体 思 想 道
1 多元 文化 的时代 背 景亟需 高校德 育创 新
差 异 性 , 坚 持 选 择 与 批 判 的 态 度 ,一 方 面 要 正 视 其 给 大 学 生 思 想 所 带 来 的 价 值 冲 突 、 文 化 渗 透 和
网 络 污染 的挑 战 ;另一 方 面也 要 超 越 原 有 的 文 化
上 海 管 理科 学S h a n ge n c e
文章 编号 :1 0 0 5 — 9 6 7 9 ( 2 0 1 3 ) 0 1 — 0 1 0 2 — 0 3
第 3 5 卷 第 1 期l 2 0 1 3 年2 月 I V o 1 . 3 5 l N o . 1 l F e b r u a  ̄ . 2 0 1 3
德 状 况 呈 现 出前 所 未 有 的参 差 不 齐 ,相 互 差 别 不 断扩 大 , 认 识 问 题 的 起 点 、视 角 和 标 准 也 多 种 多 样 ,
高 校 德 育 的 创 新 首 先 离 不 开 理 念 的 转 变 与 革 新 ,尤 其 在 多 元 文 化 背 景 下 ,面 I 临 日益 复 杂 的 德 育 环 境 和 日渐 多 元 的 德 育 对 象 , 树 立 个 人 本 位 与 社 会 本 位 相 统一 的学 生 发 展 理 念 ,树 立 思 想 育 人 与 文 化 育 人 相结 合 的德 育 创 新 理 念 ,是 文 化 育 人 目标 下 , 如 何 与 时 俱 进 地 创 新 高 校 德 育 理 念 所 要

德育教育对大学的意义

德育教育对大学的意义

PART-3
提升综合素质
提升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能促进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 例如,德育教育中的文化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德育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PART-4
促进个人成长
促进个人成长
x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德育教育对大学的意义
PART-1
塑造健全的人格
塑造健全的人格
PART-2
增强社会责任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不仅关注个人的道德成长,还注重培 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 道德要求和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积极参
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2 0 XX
德育教育对大 学的意义
-
1 塑造健全的人格 3 提升综合素质 5 适应社会发展 7 传承文化价值观 9 培养全球视野
2 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促进个人成长 6 培养领导力 8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教育对大学的意义
德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 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德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 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能 够引导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 出正确的决策,增强他们的自
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同时,德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 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
的挑战
PART-5
适应社会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 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的公民

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

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

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德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品德、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德育的定义与目标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素质、有能力的综合人才,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学生文化传承的背景和意义学生文化传承是指将传统的文化智慧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因此,学生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文化传承,学生可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的关系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德育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常常与文化传承有关。

通过传承中的文化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同时,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文化传承的意义,增强对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

四、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德育和学生文化传承在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准则。

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都至关重要。

其次,学生文化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文化的传承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有利于形成与文化遗产的深层次联系。

最后,德育和学生文化传承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与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德育与学生文化传承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实施德育和学生文化传承,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通过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融入文化元素,使德育与文化传承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其次,教育者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3)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探析 (3)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探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AA1288核心素养视域出发,探讨文化传承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第一部分】文化传承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关系1.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指将某一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遗产,从一代人传递给另一代人的过程。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文化传承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和感悟自己的历史文化,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1.2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扇门。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德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一个德育全面、修养高尚的学生,不仅具备了学科知识的扎实水平,而且能够做到自律、道德与礼仪都到位。

1.3 文化传承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联系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底蕴,进而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认同和传承。

其次,文化传承可以让人们了解传统美德,如忠诚、诚信、传统节日等,这对于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教育内容。

【第二部分】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案例2.1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作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墙、文化节、书法、舞蹈、诗歌朗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让他们在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爱国、尊老、尊师、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系统,是一个民族群体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既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分析研究目标和内容。

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孝道、仁爱、忠诚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重要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典故中,记载了许多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例。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化经典,可以感知到优秀品格的重要性,激发自身追求卓越、崇尚真善美的动力。

传统文化是塑造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根基,是民族精神的独特体现。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和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基于以上的重要性,研究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目标方面,首先是明确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揭示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作用,为德育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是探索传统文化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

研究内容方面,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传统文化庞大而复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品格养成的经验。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和整理,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其次,是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的融合方式。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德育教育中,使之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德育课程教学融合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德育课程教学融合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德育课程教学融合探究发布时间:2022-02-17T14:17:09.496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2月作者:梁廷栋[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趋向于成熟,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不慎重视,这不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想要在高中阶段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将文化教育与德育课程相结合。

本文就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进行探究与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梁廷栋五大连池市沾河高级中学校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133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趋向于成熟,现阶段很多高中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不慎重视,这不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想要在高中阶段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将文化教育与德育课程相结合。

本文就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德育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进行探究与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课程;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2-179-01引言:随着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理念的不断冲击,我国党和政府加强了对青少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视,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不甚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而现阶段我国高中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高中德育课程成为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发展相互融合历史长河中孕育着文化,高中阶段学生会更系统详尽地学习我国的历史发展,在历史课程教育教学过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有利于高中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价值。

在引导高中生学习我国古代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战争场景或谈判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我国古代人民所迸发出的智慧与勇气,从而告诫高中生要不断吸引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此为基础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求更长远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发展的基石,德育理应渗透在文化的发展之中,因而研究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德育的融合途径,促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演变,在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并设置为基础课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才能使得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自立自强,提高自己的君子修养,从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关键词:高校德育;文化传承;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49-02
引言
伴随着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国人的道德素质水平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其丰富的内容为高校德育的发展与创新储备了理论支撑。

大学生失信失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良的道德现象出现的原因离不开家庭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实施不力。

传统文化是历经历史的洗礼与积淀后凝结而成的文明瑰宝,重视并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的内涵来丰富高校的德育建设,才能更快地实现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他的价值观、利益观、诚信观,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传承与高校德育的相互关系
文化传承从文意上理解,是指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在世界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其中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

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齐放,历史走过五千年的岁月,作为华夏民族之魂的传统文化始终如一。

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的舞台上一直担当着精神之魂、文化之根的重任,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的德育亟待加强的重要时期,急切地需要向传统文化借力,在构建高校德育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点燃大学生内心对真诚、正义、善良、自信的渴望与坚持。

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与潜在的价值对于唤醒人们内心的理性与仁爱具有强大的力量。

而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是教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崇高的民族精神,使其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以仁爱与正直的心态,以君子的德行来建设祖国,构筑中国梦。

高校德育建设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德育以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为主要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为目的,德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中便包含了仁爱、诚信、自立、责任等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完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大学生德育的过程中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发挥了应有的价值,使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以延续、发展,使之获得新生。

德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历史使命,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与价值
高校德育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保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校德育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形式化的课程,其中渗透与体现的是各种人生观念与道德理念,隐含的是价值观念的养成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培养,这其中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也必然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面对国内外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与冲击,高校在传授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极其重视对大学生积极的心态与健康的社会观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也发展了潜意识层面的文化。

文化传承是高校德育的迫切任务,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灵魂将扎根于每一个重视个人修养的大学生心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的延续与创新。

高校德育所传承的文化,是对大学生的社会性的启蒙。

以文化理论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底蕴,使其具有冷静的头脑与科学的自我发展观,这是高校德育的任务之一,更重要的是在以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与自我修养。

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要以文化理论的积累为基点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君子品行,促使其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高校德育的最终归宿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感染大学生,使其成为有能力、有信念、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仁爱之人。

当然,高校德育的职能也是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作为祖国未来的每个大学生,保证优秀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传承,文化的功能得以更完整的体现,让大学生用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实现民族更大的发现与振兴。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高校德育在运用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其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其成因,客观地对待不良影响,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不良影响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三、高校德育对文化传承具有消极作用的原因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观念也逐渐变得多元,呈现出大众与精英、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多元文化相互并存的局面。

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在这个人被工具化的社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也难以避免地迎合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责任,过度地强调大学生的工具性价值的塑造,渐渐地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内心的关注与疏导,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在德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处于一个接受者的客体角色,成为文化知识的接受机器。

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进入接受知识、形成概念、记忆规范、反复练习的机械性怪圈。

第二,高校德育工作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程度还有待加强。

任何时候文化的渗透与掠夺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在文化信息高速流动的当今世界,任何不良的文化思潮的涌入都将影响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建立。

部分大学生所具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民族历史不了解的现象都是德育工作的缺失,是德育工作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德育工作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力度还不够的表现。

另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素质不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从而使得高校德育工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四、解决高校德育在文化传承中的消极作用的对策
高校德育要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地应对世界文化的互动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吸收各国文化融合后的精华,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德育工作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正确引导学生接受外来文化,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作为理想信念之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选择观,学会科学分析和利用各种文化,合理地扬弃和吸收不同的文化;教育大学生以本民族优秀文化为主导,在学习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建设本民族文化。

第二,高校德育的工作者要具有宏观的眼光和发散的思维,把吸收与借鉴不同的现代文明中进步与理性的内容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与时俱进,引入科学的思想观念与全新的教育理念、德育方式,让中华文化实现自我超越。

高校的德育工作要立足于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与文化成果,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融与良性互动。

第三,重视并强化校园文化的构建。

用校园文化来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在强化大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其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培养。

将具有激励作用的校训的宣传与践行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一部分,积极开展符合多元文化时代要求的、反映校园精神需求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融入到具有鼓舞性的校园文化中,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君子风范。

第四,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高校德育的开展需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使之形成合力,为高校德育提供更强大的力量、更充足的资源。

国家要加大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人才供给与资金投入,重视专业人才的引入,发挥专业人才的带动作用。

设立专项资金,为高校德育提供物质支撑,与此同时,用法律政策积极引导高校德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高校德育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家庭是大学生的归宿与心灵港湾,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德育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只有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在高校德育中的关系,充分利用三方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的教育目标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结论
作为华夏民族之魂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高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德育工作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五千年的历史轨迹中,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容忘却与忽视,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路径的发展与创新都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向传统文化借力。

只有将高校德育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不流于形式,实现预期的目标,才能使传统文化吸收时代的营养――发展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