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1.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2009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2.8%,中国增长了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2009年10月回升至80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9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2010年全球GDP的增长将达到2.7%。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潜在损失高达3.6万亿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来。
这些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
2009年迪拜世界宣布推迟支付三十几亿美元的债务,马上就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
还有希腊政府的信誉被降级,它的国债被降级,也一下子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都说明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
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
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
各国的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后的最高记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自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孕育诞生以来,从萌芽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期间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的时代背景,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于中国而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机遇挑战自19世纪社会主义诞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历经了波折,逐渐从萌芽发展走向成熟。
它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了诸多的挫折和磨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如同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股新鲜的血液,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眼下的世界“风平浪静”,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和各大战略集团之间的竞争、合作乃至无声的较量,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我们还无从得知。
也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成为世界的主流,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复兴,当然也有可能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会遇到新的更大的困难。
如果是这样的话,世界社会主义将会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
不管是新的复兴还是更大的困难,世界都会出现一种较大的动荡,这是世界各种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现在,世界主要大国、各大战略集团都在研究未来几十年中长期世界发展大势和战略态势,这也说明,我国加强对中长期战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新的时代背景1.1 全球化趋势加剧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平与发展日趋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以及产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工业文明的框架,人类社会活动和观念加速跨越国家和地区,迈向全球社会以及更具活力的区域,其内涵和外延几乎覆盖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1]。
1.2 世界经济增速放缓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的经济,世界经济也出现了空前的负增长。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院大二一班刘松潇中国经济外交历经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清醒认识全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国际分工、金融开放、经济治理、对外贸易、大国合作和非传统领域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一) 金融风险与日俱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既增强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放大了我国国际经济作用,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与挑战。
中国作为国际收支盈余最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进程中正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大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最大的受害者。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超过30,000亿美元,其中大量投资美国国债与机构债。
此次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提供国(经济体)金融当局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政策,导致我国及相关亚洲国家的上述金融资产严重缩水。
受国际经济与金融失衡大趋势影响,我国继续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刻意将内外经济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进而联手逼迫人民币升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金融格局,亟待改革。
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上述改革进程中如何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议程,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权益,无疑将考验我国经济安全外交的智慧和能力。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影响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关系健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经济颓势正透过货物链影响到亚洲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欧美发达市场需求疲软,对亚洲各国经济的牵引力在下降。
日本已历经20年之久的低迷增长,韩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
上述国家受国内政治和经济利益驱使,纷纷构建隐形贸易壁垒,实施“经济爱国主义政策”,人为干扰域内贸易正常发展,因而构成区域各国经济与贸易新的安全隐患。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吕长森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
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
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这些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并给各国发展和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自此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和阐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
在此时代大变局中,中国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顺应当今全球大势,在危和机并存的国际局势下,抓住机遇、化解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一、大变局“变”在何处大变局的本质在于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的伟大创新。
具体表现包括国家间联系更加紧密,新兴国家崛起,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改变,科技飞速进步等。
1、各国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日益紧密。
气候变化、文明冲突、全球治理、贸易规则、恐怖主义等全球性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使得任何国家都没有办法单独应对,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
2、新兴国家崛起。
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占全球经济比重显著提升。
据调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总贡献率已经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约40%。
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开始从欧洲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种变化将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体系规则重新调整带来根本性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这些机遇和挑战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环境和政治等多个层面。
下面将详细阐述我国面临的一些重要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全球市场扩大: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为中国出口企业提供了巨大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
2.创新和科技发展: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大创新和科技投资,中国也正在创新和科技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科研人才,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挑战:1.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保护主义抬头。
这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2.地缘政治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需密切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变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环境和资源压力: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需要加强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4.内外部经济结构矛盾: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包括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问题,这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构成了挑战,需要通过和创新来解决。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继续推进开放:加快推进市场化,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2.加强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既面临了机遇,也面临了挑战。
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关键字:风险经济发展机遇挑战中国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
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技术升级和各种政策的积极推动,中国经济正在向更加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可以看到许多机遇。
一方面,中国正在推动双创、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领域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充裕,并且拥有广泛的市场,这给出口和国内消费带来了不少机会。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还能够大力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同时吸引国际投资和技术转移。
然而,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需要面对挑战。
首先,中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比如劳动力和资本的不充分配置,这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瓶颈。
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和人口老龄化也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重要挑战。
其次,中国还需要应对全球性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飞速进步,保持灵活应变和稳定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呢?首先,中国可以通过改变经济结构来缓解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瓶颈,包括向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转型、加强人力资本的发展、促进创新等。
其次,中国还需要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引进和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文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的政府还应当推动多边主义,合理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同时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中国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需要应对挑战,而应对的关键在于继续推进结构改革,提高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除此之外,坚持绿色发展和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在未来,中国经济能够按照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实现者。
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六大挑战
1、对以美国主导的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关系,导致我国国民储蓄不断流失,我国国民财富积累能力被削弱。
2、对以美国为霸主的市场体系的不对称依赖关系加速了我国资源耗竭及自然资源的对外流失,我国自然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已开始超出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3、科技人才流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被削弱,对国际高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4、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5、庞大本土热钱无序流动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6、“过度依赖出口导向”与“未富先老”两大问题叠加将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也有挑战。
一、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1、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级;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
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改革30多年以来,各方面实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趋利避害,赶上发达国家。
中国国内并没有完成市场化进程,经济却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这正是因为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
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和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
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
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
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七大中国经济危机隐患
七大中国经济危机隐患一、标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分析: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
其中,制造业转型、环保限制、楼市调控、人口老龄化、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都使得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标题:金融风险迅速积聚分析:由于多年的债务扩张和高杠杆率,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在不断积聚。
尤其是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和信贷压力加大,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升高。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缓解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
三、标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分析: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浪潮的蔓延,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特别是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显现出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稳定全局带来的影响效应,需要寻求持续、有效的治理之道。
四、标题:产业结构失衡加剧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围绕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而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推动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形,政府应当提高经济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发扬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
五、标题:就业压力加大分析: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也在增大。
这不仅挑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实现国家目标的影响也将愈加严重。
政府应当加强就业服务质量,扩大就业渠道,从而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
六、案例: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分析:在过去几年中,钢铁产能过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国家扶持和规范发展政策,以及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钢铁行业的产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调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七、案例: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分析:在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如今的工业革命中,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政府应当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一份子也不能独善其身,面临着出口锐减、失业增加和经济放缓的严重挑战以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更加严重的不利外部环境,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这也为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提高服务产业水平、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机遇。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
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
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首先,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提出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并使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急需出台组合性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我国就业的总体特点是“四大一突出”,即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同时,还面临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造成企业岗位大量流失,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或处于工作岗位不稳定、薪酬降低的状态,而且使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渠道部分堵塞,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困难,使本已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暴露出技能型劳动者短缺、劳动者教育培训不足等深层次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严峻而错综复杂的就业局面,在常态下解决就业、失业的政策措施已显不足,急需采取宏观与微观、应急与长效、直接与间接等多种组合性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处理好保增长与保就业、临时性措施与长效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诸多关系。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全文)说明:本文是我2010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所作学术讲座的整理稿,由《中国房地信息》记者王锐整理,并刊登于该刊2010年第6期。
本文代表我在2010年初对中国经济的观点,现将全文发表,以接受各方批评。
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救市,中国实施了令世界震惊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与之相适应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力扶植房地产业,放任地方政府以地生财,形成了当今全球最大的资产泡沫,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一、失去民生意义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世界银行测度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有三个:人均GDP、寿命和受教育情况,其中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GDP原来是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很好的指标,但目前中国的GDP并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因为它失去了民生意义。
目前中国GDP核算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表现为“挖坑经济”,无关社会净财富的增加。
凯恩斯在1936年所写的《通论》中曾经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他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时食品消费也都有了。
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把铁锹,还得发工资。
凯恩斯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肇始,这只“看得见的手”使西方国家从经济低谷中走了出来,走向繁荣。
中国的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绝不亚于这种挖坑经济的拉动。
房地产能带动60多个行业,可以把经济从冷变热。
如果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就能达到拉动经济的目的,可以说它是有必要的,但若是挖坑的规模太大,为此投入了相当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投入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了,这就没有必要了。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GDP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行土地财政。
GDP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为挖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国家以及全世界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除了中国大陆经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以外,我们还有一个香港。香港1997年7月1号回归中国,亚洲金融危机从1998年春天开始,所以香港经济同时也受到很大冲击,楼市也跌,股市也跌。有人要把这盆脏水泼到我们头上,说是中国的管理不利,香港刚刚回归中国经济就跨掉了。因此当时我们除了要解决自身受危机冲击的影响之外,还要帮助香港。
日本人是十年倍增,我们是二十年翻两番。江泽民任总书记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实现邓小平提出来的翻两番。到了“十六大”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出任总书记,翻两番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了。当时提出来人均GDP翻番和翻两番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不过要求增长的更快一些。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有一个人口增长的因素,所以要想实现人均GDP翻番,使年均增长速度要比7.2%多一点。到了“十八大”,新的十年提出了两个翻番,第一个翻番是GDP翻番,这个和邓小平同志讲的以及“十六大”提的人均GDP翻番是一样,是纯经济总量的翻番。但是“十八大”还提出来第二个,就是居民平均收入的翻番,它的含义不仅仅限于单纯的经济总量问题,要想研究人均收入翻番,必须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1、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成熟,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经济将需要更多创新。
在建设创新型经济方面主要的挑战是什么?挑战一:中国产业结构正遭受“高端挤压”和“低端挤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类型经济:第一,美欧消费型;第二,中印生产型经济;第三,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是资源型经济。
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欧这些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这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需求是一个严重抑制。
因为我国生产了太多的发达国家正在减少甚至停止购买的产品,这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
另外,还有两个变化需要高度关注:一方面,美国正在采取战略,培育战略产业,支持增加高技术产品出口。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洪都拉斯、孟加拉、越南、斯里拉卡、印度、甚至印尼等国家,他们利用比中国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目前,在美欧的商店里,不再到处是“made in china ”,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正在打入美国市场。
这些国家替代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替代亚洲四小龙一样。
这种变化,对中国是一个严峻挑战,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了来自美欧国家的高端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出效应。
挑战二:现阶段消费超过投资比较难从制度因素看,我国收入政策有两方面不利于消费。
一方面,在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之间,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大蛋糕”里,收入增长快,所占比重上升快,而老百姓收入增长慢于前两者,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在居民群体中,收入分配政策也不利于消费。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与消费向相反方向变化,就是收入分配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但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低收入群体。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主要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1. 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更为创新和服务驱动的经济转型过程。
然而,这一转型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经济仍然依赖于传统产业和出口。
同时,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2.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应将减少,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老龄化还将增加养老和医疗等社会福利支出的压力。
3. 不平衡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平衡问题。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贫困问题。
4. 环境污染: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
这种环境破坏对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5. 金融风险: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许多风险,包括高杠杆、不良贷款和金融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正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鼓励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其次,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鼓励生育和提高老年人的福利。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以解决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不平衡问题。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
最后,政府还在努力加强金融监管,以减少金融风险。
总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然而,这些挑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政策推进。
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中国⾯临的机遇与挑战(XX⼤学 XX学院 XXX)内容提要:2012年,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了巨⼤的变化,我国依然是⾯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
台湾问题尚不明朗;南海问题亟待解决;美国依靠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充当世界警察的⾓⾊;2008年世界⾦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了重⼤变化;西⽅⼤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机遇。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勇于⾯对正⽂:⼀、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先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所⾯临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盾有所缓和,虽然双⽅之间深层次的⽭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临新的考验,但双⽅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政治关系虽因⽇政界对⼆战态度、双⽅领⼟争端等问题⽽受到较⼤⼲扰,但双⽅经贸合作、⽂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潮迭起,⾜见中⽇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
相对稳定的⼤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2、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预密切相关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争形势严峻。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挑战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重⼤挑战2019-08-30从1949年新中国成⽴以来,到2009年建国60年,中国初步完成了从⼀个农业⼤国向中等收⼊国家和⼩康社会的转变。
按现有增长趋势,中国未来10年只要不出现⼤的意外,⼈均GDP可达到8000―10000美元,接近⾼收⼊国家的下限(2008年世⾏标准)。
随着中国向中⾼收⼊阶段奋进,在⼈⼝红利与资本积累、⼯业化与国际化等因素交互作⽤下,以东部沿海为重⼼的外延式扩张的空间规模收益递增将逐年衰减;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新⽭盾将挑战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宏观管理能⼒,影响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在全球⾦融危机的“创造性破坏”下,全球经济处于⼤调整之中,外部需求和全球增长的不稳定性、新能源⾰命和低碳经济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重⼤影响。
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10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和结构调整的敏感期。
在经济增长惯性及政府⼲预下,中国仍能维持⼀定时期的较⾼增长态势,但如果在此期间仍是“有量⽆质”的简单重复,经济发展⽅式不能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并未实现成功调整,将不断加剧⽭盾和风险的累积,最终使得经济增长难以维系,不仅可持续性出现困难,甚⾄会受到“停滞”性的挑战。
因此,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的⾓度看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012年中国迈向中⾼收⼊阶段世界银⾏从1987年开始进⾏国家分类标准的计算,依据动态的⼈均国民总收⼊,将全球各国或地区划分为低收⼊、中等收⼊(⼜可细分为中低收⼊和中⾼收⼊)和⾼收⼊经济体。
按2009年的最新标准,2008年⼈均国民收⼊≤975美元为低收⼊,⼈均国民收⼊在976―3855美元区间为中低收⼊,⼈均国民收⼊在3856―11905美元区间为中⾼收⼊,⼈均国民收⼊>11906美元为⾼收⼊经济体。
我国在1998年⼈均国民收⼊为790美元,⾸次超过了世界银⾏低收⼊国家761美元的标准,进⼊了中等收⼊国家的下限。
10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较快,根据世界银⾏计算,我国2008年⼈均国民总收⼊为2940美元,接近了中⾼收⼊国家的下限(见表1)。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1001班学号:201046900410姓名:陆鑫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世界经济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革;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保持增长。
近年,美国经济增长4.1%,欧盟经济增长2.1%,增速均有加快。
据联合国统计,近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6%;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
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
面对世界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我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等一下将为您分析。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机遇;挑战;正文: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敌方,可以主动快速地适应世界、发展自己。
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必要前提。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和宽松货币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但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向好,但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增长形势,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例如,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外部挑战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变化、低碳潮流化、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美元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常态化、国际热钱进出等多种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将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纵横交错,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外部挑战。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从预警的角度对这些外部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参考建议。
挑战之一:国际分工体系面临巨变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全球技术与产业的大变革,全球利益的大重组,可能形成国际分工体系的大“换血”,从而最终再造全球经济分工体系。
综合来看,目前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或将要发生的巨变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经济再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出现新的格局。
危机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的讨论中缺乏话语权,八国集团(G8)一度以工业国代表的名义对国际重大事务指手划脚。
但在本轮危机中,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国际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
其二,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力量寻求新的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面临重新洗牌。
金融体系是本轮危机的爆破口,其受损程度也最为严重,尽管目前恢复速度很快,但却让仰仗虚拟经济聚拢资金的西方国家心有余悸。
因此,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战略转型,重振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根基。
无论这些努力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都将面临重新调整,产业中心和全球布局都将出现新的变化。
其三,科技革命将进一步再造国际分工体系的基础,使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格局性巨变。
新能源革命或许将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基础、重构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
目前欧美日纷纷抢占新能源革命的制高点,其更深的意图在于建设更为先进、更具竞争力、面对未来的基础设施,以再次开启经济增长引擎,并再次主导全球经济发展,重塑全球国际分工体系。
其四,经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正试图从当前的美元本位向使用纸币通货与“能量通货”的“双本位”时代发展,以再造国际分工体系的体制核心。
所谓“能量通货”实际上是一种有管理的能量制度。
能量也将成为与纸币并列的通货。
国际分工体系巨变势必给我国带来巨大挑战,我国应未雨绸缪做好国际分工体系巨变的准备。
首先,我国应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继续奉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对外政策。
其次,应努力实现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主动地确立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其三,加快发展新能源,再造能源利用方式,在国际危机重建中以科技创新在国际分工中争取有利地位。
其四,针对美欧等国家试图建立能量通货制度并借此重建全球国际分工的意图,我国一方面应顺应时代趋势,加快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宜从实际出发团结发展中国家,争取在国际谈判中谋求更大的谈判空间,尽量推迟实施能量通货的时间。
挑战之二:全球低碳经济潮流涌动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
可以说,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经在全球打响。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宣布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总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
就近期而言,以下问题值得我国重视和警惕: 其一,高碳产品成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西方国家通过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对我国高碳产品征收关税将呈增加之势。
其二,我国将为低碳技术买单。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正在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布局,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利用碳减排道德的制高点,通过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尽可能打压对手的竞争力。
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购买美国、西方的技术设备和产品。
其三,标准制定将是我国的掣肘。
美国是一个很擅长建立新标准的国家,低碳经济大势已定,若由美国来制定标准,不接受不符合节能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我国将再次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考量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
建议:一、我国要顺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和经济低碳化的国际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二、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抓手,重点扶持低碳经济产业链中的新兴行业。
三、发展低碳经济要与我国大力推进的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挑战之三:外部市场经济复苏波动与反复 外部市场疲软使我国就业和出口遇到了较大的冲击,随着危机的高潮已经过去,预计外部环境会有所好转,但欧、美、日和新兴经济体复苏道路并不平坦。
其一,美国债务驱动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消费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我国对美出口难以迅速恢复。
很多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呈现出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点,在消费、住房市场以及银行业等关键性经济指标上,美国经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消费也难以在短期内明显好转。
其二,欧盟经济萎缩导致消费需求减弱,其进口增速也随之放缓,对中欧经贸发展造成极大压力。
一方面,欧盟失业率高企,内部消费不振,对海外产品需求的恢复有限。
另一方面,经济日益复苏过程中,欧盟的保护主义倾向也不断增强。
鉴于未来欧盟经济的复苏力度较弱,2010年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其三,日本通货紧缩导致需求难有起色。
日本经济正从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逐渐复苏,但是过程非常缓慢,其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确定性。
通货紧缩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这一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能力全面过剩、供给大于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足。
其四,东盟与我国出口结构类似导致竞争加剧。
我国与东盟在自然禀赋、生产传统、技术水平、市场辐射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双方在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出口市场结构方面都十分相似。
随着全球和东盟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的出口市场必然面临着东盟越来越强劲的竞争。
挑战之四: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难以把握 后危机时代,如何有序地退出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这也已经成为市场最关注的政府行为之一。
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采取了货币政策的退出行动,各国的货币政策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迹象。
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澳大利亚、挪威能够率先采取加息政策,首先得益于经济复苏的步伐较快。
此前,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多次宣布,鉴于经济复苏依然比较脆弱且通胀压力都依然存在可控范围之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保持利率水平不变。
经济复苏前景不够稳定是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敢轻易改变利率政策的主要原因,但危机应对过程中注入的大量的流动性导致了通胀压力日趋增大,又迫使这些发达经济体不得不有所考虑。
如果不出意外,中东、拉美等一些资源出口国以及经济复苏增长明显好转的新兴经济体将先于发达经济体而进行加息。
但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业务逐步收回市场流动性将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
近一年来,我国得益于国内投资和需求强劲拉动,经济增长形势喜人,引领亚太经济增长。
但应该清楚认识到,未来国内投资和需求增长是否可持续、通胀预期是否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值得关注。
从目前的形势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挑战之五: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 我国外贸行业从危机中恢复并实现产业升级预计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出口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担当推动我经济发展的主力。
因此,应谨防贸易摩擦潮来袭,扰乱我外贸产业发展。
近来出现贸易摩擦常态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世贸规则不公平的外部原因,也有我国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因。
但在后危机时代,企图打压我国外贸出口、遏制我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政治因素不可小觑。
从政府层面看,我们认为,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应包括战术应对和战略取向两个部分。
战术应对是为了及时消除或减轻贸易摩擦,而战略取向则是要长期防范或减少贸易摩擦。
首先从战略思想上,我们不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抱有任何幻想,要全盘掌控其政治及经济企图,充分准备贸易反制措施,掌握主动权。
其次在战术上,要审时度势,做到“快、准、稳”:既要果断出击,又要击中其要害,同时也要把握好力度。
长期而言,我国仍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畅通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交往渠道,降低未来遭受贸易摩擦的风险。
对外而言,要利用一切国际机制和外交场合,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积极推动修订世贸规则;对内而言,则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外贸结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协调作用,加大对世贸组织规则的宣传。
从企业层面来看,成功应对贸易摩擦有助其提高国际知名度;即使败诉,也可成为推动其成长并与国际化接轨的动力。
挑战之六:美元或现短期反弹长期贬值波动 近期,美元避险情绪走高。
2009年12月1日美元指数触及年内最低点74.44点后止跌回升,22日一度上摸至78.45,反弹幅度接近5%,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的单月反弹幅度。
预计,这一反弹态势将在短期内继续维持。
长期来看,美元可能仍将出现贬值趋势。
其一,美国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加大,但实体领域对美元的需求不高。
此外,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降低经常项目逆差也是美国未来经济政策的一大方向,决定了美国的主要政策手段是美元贬值。
另一方面,弱势美元只是美国在特定时期利用美元霸权来服务美国经济的战略选择。
货币的根基在于经济,美元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强大。
美国不会放任美元无序、快速下跌,世界上一些持有较多美元资产的国家也不希望美元出现剧烈下跌。
美元的短期反弹与长期贬值带来波动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也受到冲击。
首先,美元的持续贬值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其次,美元贬值对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我国影响较大,将直接导致这些资产实际价值缩水。
其三,美元贬值还将对全球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
为应对美元长期贬值和短期升值波动给我国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从短期来看,维护外汇储备安全的重点在于适度进行期限、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管理。
在不减少美元储备资产总量的前提下,可调整美元储备资产结构,增加短期国债的比重,同时考虑购买通胀指数化债券等。
第二,可以借助美元波动,采取适度和适时的投资应对短期价格波动。
应有效管理资本流入,刺激内需,减少“双顺差”,使资源尽可能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
在我国仍有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把顺差变为资本项目逆差。
通过增加国际战略储备,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等方式直接投资。
第三,扩大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外汇贷款。
向各产业骨干龙头企业提供外汇贷款,鼓励设备进口、技术引进与人才引进,推进其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向“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外汇贷款,鼓励扩大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