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__重在理解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高考最新最全地理知识结构图(图片版)

一轮复习高考最新最全地理知识结构图(图片版)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必修1 第二章大气环境
必修1 第三章地球水
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及其影响
区位原理框架
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总框架
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思路案例
地理学科知识大框架。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1、下列地质现象中,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看,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A、火山喷发B、石林溶洞C、东非裂谷D、温泉2、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侵蚀作用3、下列地理现象由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是( )A、安第斯山B、北美五大湖C、大西洋D、台湾海峡二、综合题4、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2)可见乙图中地貌景观的是( )A、大连海滨B、云贵高原C、阿尔卑斯山D、长江入海口5、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构成图中①处地貌景观的岩石受高温变质作用会形成(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岩浆岩(2)上述地貌形成过程与流水、风力作用联系密切的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与图中④处地貌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泰山B、台湾岛C、夏威夷群岛D、喜马拉雅山6、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问题。

(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 )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必修1)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必修1)

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核心
考点突破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 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动
垂直 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_褶__皱__山__脉__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海__陆__变__迁____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__喷__出__地__表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 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因素 湿度、水、 _生__物__
水、 冰川 、 空气等
作用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 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 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 成 侵蚀 地貌
③ ④
原物质
地质作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变质 岩和已生成的 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 结成岩)
岩浆岩、沉积 岩和已生成的 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 度、压力)
变质岩、沉积 岩、岩浆岩
重熔再生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 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用途:
搬 运 作 用
风、 流水 、冰 川等
①移动 风化或侵蚀 的产 物;②为堆积地貌 的发
育输送大量物质

积 作
外力减弱或遇 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主要的岩石类型: A为 侵入型岩浆岩,B为 喷出型 岩浆岩,C为沉积 岩, D为 变质 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锁定高考•一轮总复习新课标版地理考情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近几年高考中,有关本章的题目主要以热点地区的地质、地貌或地质灾害为背景,以区域图、地貌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数据统计图、地质剖面图等为背景,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外力作用与地貌等知识,强调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测今后高考将会有以下趋势:1・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 以某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和景观图、岩石景观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地理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

3. 以热点地区地形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相结合的形式z考查地质构造、地貌、人类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z尤其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方法指导本章概念多,理解性强,是多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运用比较法区别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

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比较、褶皱和断层的区别等。

2. 利用示意图掌握地壳物质循环原理和板块的分布规律。

3. 提高对地质构造图的读图、析图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解释一些地理事物、现象及成因z能做到学以致用z同时注意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多关注时事报道,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纲解读考点链接能力要求1.地壳物质循环1 •运用示蕭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脩环过理2.地表形态变熾内、外力因素2.绪合实例汾析械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举例说明地麹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辦□□知识导图梳理•基础知识—. 内力作用1•需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口1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C 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动运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叨断裂带和巨大的印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岀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口5高低不平梳理•基础知识二夕卜力作用匸、能量来源:主要是口1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形的影响特别提醒:风化作用不等于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z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醒]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流水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①冷却凝固、②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一、区域认知——正误判断1.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 2.日本的富士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 3.长江三峡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 4.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乙丙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图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三、综合思维——趣味思考1.有人说,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你能说出其理论依据吗?[提示]从板块运动的角度看,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为消亡边界,因此其未来的面积会逐渐缩小。

2.黄山上的“怪石”是其四绝之一,其山中形态各异的怪石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主要经历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及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上下不平。

板块构造理论(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划分为许多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3)板块之间的张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或褶皱山系。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②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内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震动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2.板块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断裂带板块边界类型所经过的著名山脉、海沟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中大西洋海岭●考向1主要内力作用形式及影响分析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件: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
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Βιβλιοθήκη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 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 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 B、D。结合图示, 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
答案:A
2.该地常年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风
D.西风
解析: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根据 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 对。A、C、D 错。
答案:B
3.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 )
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答案:C
3.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解析: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层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 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表层沉积形成,故为沉积岩,选项中只有 A 全为 沉积岩。
答案:A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1)该题从静态角度考查同一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贝壳堤 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 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时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精练:第四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版高考地理导航大一轮复习精练:第四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9、10、11、1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5、6、7、8、12、1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4一、选择题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佳木河下游的乌尔禾雅丹,被誉为我国最瑰丽的岩石雅丹,又被称为“魔鬼城”。

据此回答1~2题:1.塑造乌尔禾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2.构成乌尔禾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B 2.C第1题,乌尔禾雅丹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B对。

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A、C错。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沙丘、沙垄地貌,D错。

第2题,图片中构成乌尔禾雅丹地貌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C对。

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没有层理构造特征,A、B、D错。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冷却凝固作用B.②—变质作用C.③—重熔再生作用D.④—外力作用4.在图2中广泛分布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1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3.B 4.A第3题,读图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关系,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冷却凝固,④为重熔再生。

故选B 。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沉积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沉积岩。

故选A。

(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我国南方花岗岩区分布着许多“崩岗”地貌(下图),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基础。

下表示意福建省不同高程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与崩岗面积。

据此回答5~6题:高程/m 土地面积所占比例% 崩岗面积/hm25.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劲B.气候暖湿C.太阳辐射强D.昼夜温差大6.形成崩岗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断裂下陷D.地壳上升解析:5.B 6.A第5题,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是因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水、光照以及生物等因素,和风力关系不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粒黄沙的前世今生 我是黄河三角洲的一粒黄沙,很久很久以前我生活在一个异常炎 热滚烫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向上,虽然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样子但是 我知道那里凉快一岩些浆冷!却终于我实现了我的愿望,变成了沉睡在地下的一块 大石头。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了刺地目壳的抬阳升光,从此我的世界里有了黑夜白天 ,四季轮回。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 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2~4题。 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 归类总结:人类对外力作用规律的应用
。不知过了多久我流终水于堆在积一片广袤的土地停了下来。据说我现在的户籍是
2
归类总结
③外力作用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主要形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
*
2
归类总结
外力作用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主要形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地外在势力高高 作 处低用以对对侵外地蚀力貌为作的主用影,有响低何是处影削以响 高 堆? 填 积低 为, 主
知识小结
三大类 岩石
岩浆 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 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新 老关系
风 冰川 流水 海浪
作用力
外力地貌: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透过现象抓本质
2
归类总结:河(陆)海的相互作用
由于径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在河口区形成的泥沙堆积体( 沙坎)叫拦门沙。下图示意黄河口的拦门沙,T1、T2为两个 不同时期的拦门沙位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T2时期黄河
A. 处于枯水期 B. 含沙量大 C. 河口盐度低 D. 水土流失最严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考点一、地壳物质循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地质作用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3、地质作用能量来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第 1 页共 6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第 2 页共 6 页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1.图中山脉的成因主要是 (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 C.地震活动频繁 D.大规模火山喷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 ①地壳厚度很薄 ④地壳运动活跃 A.①③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②地壳张裂地带
) ③地壳碰撞挤压
解析
本题组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 1
题,图中山脉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与地壳水平运动有关。 第 2 题,图示地区位于地壳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 火山地 貌、五大 连池 汶川地震 塞湖
地震 断裂、 错动引起 和错动,引起海陆 后形成堰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①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 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②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 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侵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形谷,使 侵 流 蚀 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蚀 水 溶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和峰林等 作 用 蚀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冰川 侵蚀 海浪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 “U”形谷、冰蚀平原和冰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等 形成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柱、海蚀崖 等
1 .只有地壳垂直运动才能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吗? 地壳的水平运动也会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 山脉,表现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2.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一回事吗? 不是。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在温度、水以及生 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 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 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 运、堆积等作用,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四章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四章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8-
(3)影响河口地区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径流强于潮流,河口以淤积为主,陆地扩大;径流比潮流 弱,河口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 2.外力沉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 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3.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
作用形 式
板块张裂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边界类 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形成地 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马里
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4.内力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能量来源: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作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水、冰川、空气等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9·全国Ⅱ卷,9~10)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
此回答(1)~(2)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新]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

[新]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

[新]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小中高精品教案试卷第一部分第四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河南两市联考)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2.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黑白妖石”含有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解析:1.D 2.B [第1题,由地质剖面图可知,沉积岩Ⅱ的岩层形成后先发生了褶皱,顶部岩层被侵蚀,后沉积岩Ⅰ形成,还受到流纹岩的侵入,因此其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是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D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知,“天眼石”是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属于喷出岩;“黑白妖石”中的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泥岩是沉积岩,是岩浆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B正确。

](导学号66636041)(2021・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联考)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

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

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

读图,完成3~4题。

制作不易推荐下载 1小中高精品教案试卷3.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石风化 C.流水侵蚀4.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条件为(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 D.大气稀薄,光照强解析:3.C 4.C [第3题,土林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特训课件新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特训课件新

第十四页,共33页。
第十五页,共33页。
第十六页,共33页。
第十七页,共33页。
第十八页,共33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第二十页,共33页。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板块(bǎn kuài)四 限时 规范 特训
第一页,共33页。
第二页,共33页。
第三页,共33页。
第四页,共33页。
第五页,共33页。
第六页,共33页。
第七页,共33页。
第八页,共33页。
第九页,共33页。
第十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3页。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第三十页,共33页。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5、10、11、1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6、7、8、9、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读图1与图2,回答1~3题:1.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A。

① B.②C。

③D。

④2.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A。

海沟B。

海岭C。

褶皱山D.裂谷3。

A、B两个海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

A海域扩大,B海域缩小B。

都扩大C。

A海域缩小,B海域扩大D。

都缩小解析:1。

B 2.D 3.C 第1题,图2中所示的地壳运动为水平张裂和断层;图1中②处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形成断裂带;①③④均位于板块碰撞边界.第2题,岩层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海沟、褶皱山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海岭是由地幔物质(岩浆)喷出海底堆积而成,图2所示区域位于大陆最有可能形成裂谷。

第3题,A为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面积将会缩小;B为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面积将会扩大。

(2014·重庆卷,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提升三步曲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提升三步曲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提升三步曲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地貌景观图或区域等高线图等形式为载体,考查地貌类型及成因,在回答时首先要判断出地貌类型,其次要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再次要描述地貌的形成过程。

1.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要点] 板块交界处、挤压、张裂、隆起、凹陷、背斜山、向斜谷、火山、断块山、裂谷等。

[答题模板] ①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褶皱山)。

②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张裂作用,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位移,形成裂谷或海洋;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成断层谷或谷地。

③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要点] 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侵蚀、堆积。

地貌积地貌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xx·临沂模拟)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处的物质位于莫霍界面以上B.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C.a、e环节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D.跨流域调水解决e环节季节分配不均问题(2)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d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解析:(1)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岩浆发源于地幔的上部,位于莫霍面以下;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加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a、c环节代表蒸发和降水,使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跨流域调水主要解决的是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础全面梳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01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02农副产品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03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一首著名的唐诗。

该诗描写的河流地貌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示:河谷(峡谷)。

地壳抬升,河水下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古文明遗址。

这里孕育古文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示:地形平坦开阔;受洪水影响小;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从而孕育了古文明。

点深度研析点1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如下图所示:.河流堆积地貌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别提醒1)河流“凹凸”岸的判别据图示,可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2)认识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分选性。

但是,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自上游到下游,堆积物的颗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细。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思维探究]答案] (1)C (2)B (3)B向1 河流侵蚀地貌2019·湖北宜昌元月调研)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1)~(2)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案 C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项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

2)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与深度无关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案 B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项正确。

向2 河流堆积地貌2019·湖北四地七校2月联考)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

读天然堤示意图,回答(1)~(3)题。

1)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 ).黄河中游 B.黄河下游.长江上游 D.长江三角洲案 B析据材料可知,天然堤分布在地势平坦,河水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

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

2)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更易发育天然堤( ).凸岸 B.凹岸 C.出山口 D.入海口案 B析据材料可知,天然堤是因河水溢出河道而形成。

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附近泥沙大量沉积,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B项正确。

3)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案 A析天然堤沉积物的外侧受河床摩擦力和颗粒重力作用影响,越靠近河床流速慢,颗粒物大的先沉积,A项符合题意;距河床越近河流流速越快,因此朝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B项不符合题意;在天然堤水平方向上受河流流速影响,越往下游,河流流速越慢,颗粒物越来越细,因此同层沉积物具有分选性,C项不符合题意;天然堤垂直方向上沉积物主要受重力分选,从而使得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

向3 河流阶地的发育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案 D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影响地貌,故排除A、B、C三项;组成三地地貌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和砂岩岩性相对坚硬,不易被侵蚀。

石灰岩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案 A析读图可知,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古河床沉积物,这说明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两处堆积物不是连续性的,故排除B、D两项;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两处河床沉积物裸露,故A项正确,C项错误。

河流流向的判断.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点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地形区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表2017·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维探究]答案] (1)A (2)B (3)C向1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2020·九师联盟质量检测)南宋都城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城而过,南宫北市,南北狭长,形似“腰鼓”,其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临安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气候较适宜,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易守难攻,减少防御建设.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案 B析临安城为古城,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战略位置优越,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自卫。

2)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 ).沿河分布 B.沿城区界分布.沿湖分布 D.沿山麓分布案 A析商业网点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河流是临安城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临安城的商业网点最可能沿河分布。

3)临安城形成“南宫”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形 B.水源 C.人口 D.交通案 A析临安城南部多山地,地势较高,山麓之上远离密集的水网和潮湿的空气,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宜居条件优越。

向2 地形与聚落变迁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案 A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

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避免水灾高地.避免水灾远离河流案 C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根据地形判断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根据水源判断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根据交通判断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根据灾害判断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能专项突破焦核心素养14 河流地貌与古文明的形成和发展017年12月2日,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