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完整版-2

合集下载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22页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22页PPT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控制系统概述【课后自测】1-1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

解: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

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

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

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

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

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如下表1-2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有哪些环节组成?各个环节分别的作用是什么?解: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对象、给定元件、检测反馈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

各个基本单元的功能如下:(1)被控对象—又称受控对象或对象,指在控制过程中受到操纵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过程。

(2)给定元件—可以设置系统控制指令的装置,可用于给出与期望输出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3)检测反馈元件—测量被控量的实际值并将其转换为与输入信号同类的物理量,再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作比较,一般为各类传感器。

(4)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并产生反应两者差值的偏差信号。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5)放大元件—当比较元件产生的偏差信号比较微弱不足以驱动执行元件动作时,可通过放大元件将微弱信号作线性放大。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uc
= R1RL2C ur
2-3 证明图 2-34 (a) 所示的力学系统和图 2-34 (b) 所示的电路系统是相似系统(即 有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
图 2-34 系统原理图

(a) 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解2-3(a)所示。对A点有
k2 (x − y) + f 2 (x − y) = f1 ( y − y1 )
9
- 17 -
(3)
X (s) =
1
s(s + 2)3 (s + 3)
(4) X (s) =
s +1
s(s 2 + 2s + 2)

(1) x(t) = et−1
(2)
原式
=
2 3

s
2
3 + 32
x(t) = 2 sin 3t 3
(3)
原式 = −1 + 1 − 3 + 1 + 1 2(s + 2)3 4(s + 2)2 8(s + 2) 24s 3(s + 3)
+
1 C2R2
uc
=
du
2 r
dt 2
+
2 CR
dur dt
+
1 C2R2
ur
(c) 由图解 2-2(c)可写出
Ur (= s) R1 [I1(s) + I2 (s)] + (Ls + R2 )I2 (s) (6)
1 Cs
I1
(s)
=
(Ls
+
R2
)I2
(s)
(7)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自动控制原理五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五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 一 章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 u (表征液位的希望值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r u )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r 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 c。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 c。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r c。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1)222)()(5)(dt t r d tt r t c ++=;(2))()(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3)dt t dr t r t c dt t dc t )(3)()()(+=+; (4)5cos )()(+=t t r t c ω;(5)⎰∞-++=t d r dt t dr t r t c ττ)(5)(6)(3)(;(6))()(2t r t c =;(7)⎪⎩⎪⎨⎧≥<=.6),(6,0)(t t r t t c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自控(第五版)习题答案

自控(第五版)习题答案

2-1 (b)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A点有
dx1 dy k1 ( x x1 ) f ( ) (1) dt dt
对B点有
dx1 dy f( ) k2 y dt dt
(2)
联立式(1)、(2)可得: k1k 2 k1 dx dy y dt f (k1 k 2 ) k1 k 2 dt
图(b)系统,当 u 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 K 后,直接使发电机激磁电流增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 使发电机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 i 零,因为当偏差电压为 0时,f 0 发电机就不能工作 即图(b)所示系统的稳态电压会低于110伏。
2-1(a)应用复数阻抗概念可写出
2-10 (c)图中有4条前向通路,5个回路
P1 G1, P2 G1G 2, P3 G 2, P4 G 2 G1 ,
L1 G1, L2 G1G2, L3 G2, L4 G2G1, L5 G1G2 ,
1 2 3 4 1 1 (L1 L 2 L3 L 4 ), ,
2-2 (a)取A、B两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如图解所示。对A点有 (1) k 2 ( x y) f 2 ( x y) f1 ( y y1 ) 对B点有
f1 ( y y1 ) k1 y1
(2)
对式(1)(2)分别取拉氏变换, 消去中间变量 y1 整理后得 f1 f 2 2 f1 f 2 s ( )s 1 Y ( s) k1k2 k1 k2 = X ( s) f1 f 2 2 f1 f 2 f 2 s ( )s 1 k1k2 k1 k2 k1
R2C 2 ) s 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课后答案2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课后答案2

① 0=ν② )1)(12()12()(32222211221+++++=s T s T s T s T s T K s G k ξξ③32.0116.340lg 10lg 201111==⇒=⇒=-ωωωT032.016.314010lg lg 202222==⇒=⇒=-ωωωT025.040013==T 2.0821lg 2011≈⇒=ζζ 1621lg2022≈⇒-=ζζ④ 1.020lg 20=⇒-=K K)10025.0)(1064.0001.0()113.01.0(1.0)(22+++++=∴s s s s s s G k【解】:(1)504.12lg 2021===ωνK 其伯德图如解图(1)所示。

剪切频率204.121lg40≈⇒=c cωω相角裕量︒-≈⨯-︒⨯-︒=-8.2122.0tg 9021801γ 系统不稳定(特征方程漏项),相角裕量为负数。

(2)系统传递函数为)12.0()1(4)(2++=s s s s G其伯德图如解图(2)所示。

剪切频率(1)(2) 题2-5-12解图404.121lg20≈⇒=c cωω相角裕量︒≈⨯-=-︒⨯-+︒=----3.3742.0tg 4tg 2.0tg 902tg 1801111c c ωωγ系统稳定。

(3)一阶微分环节的介入,增加了剪切频率附近的相位,即增加了相位裕量,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4)希望中频段折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程,且该斜线的频宽越大越好。

【解】:方法一[])1()1()1()1()1)(1()1)(1(1)1)(1()1(1)(31231212321311+++-+=-+-++-++=+=s T K s T s T s T K K s T s T s T s T K s T s T s T K K GH G K s G k二阶系统,有一个右半平面的开环极点,0,1==v p 。

由开环幅相曲线可知21,1==b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章 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u(表征液位的希望值rc);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ru)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rc,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c。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

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c。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

升高到给定高度rc。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

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

(1)222)()(5)(dttrdttrtc; (2))()(8)(6)(3)(2233trtcdttdcdttcddttcd; (3)dttdrtrtcdttdct)(3)()()(; (4)5cos)()(ttrtc;

(5)tdrdttdrtrtc)(5)(6)(3)(; (6))()(2trtc;

(7).6),(6,0)(ttrttc 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t,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2)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3)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所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第一项()dctt

dt的系数为t,是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因此该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

(4)因为c(t)的表达式中r(t)的系数为非线性函数cost,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5)因为该微分方程不含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且各项系数均为常数,所以该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6)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t,表示二次曲线关系,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7)因为c(t)的表达式可写为()()ctart,其中0(6)1(6)tat,所以该系统可看作是线性时变系统。 第 二 章 2-3试证明图2-5(a)的电网络与(b)的机械系统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分析 首先需要对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求解各自的微分表达式,然后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系数的对应关系。对于电网络,在求微分方程时,关键就是将元件利用复阻抗表示,然后利用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变换成微分方程的形式,对于机械系统,关键就是系统的力学分析,然后利用牛顿定律列出系统的方程,最后联立求微分方程。 证明:(a)根据复阻抗概念可得:

22

21212112212211212112212122111()1()111oi

RuCsRRCCsRCRCRCsRuRRCCsRCRCRCCsRCsRCs





即220012121122121212112222()()iioi

dudududuRRCCRCRCRCuRRCCRCRCudtdtdtdt

取A、B两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o112()()()ioio

dxdxdxdx

fKxxfdtdtdtdt

o22()dxdxfKxdtdt

整理可得: 2212111221121212211222()()ooiioidxdxdxdx

fffKfKfKKKxfffKfKKKxdtdtdtdt

经比较可以看出,电网络(a)和机械系统(b)两者参数的相似关系为 11122212

11,,,KfRKfR

CC

2-5 设初始条件均为零,试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式,并概略绘制x(t)曲线,指出各方程式的模态。

(1) ;)()(2ttxtx (2))。ttxtxtx()()(2)( 2-7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控制系统模拟电路如图2-6所示,试求闭环传递函数Uc(s)/Ur(s)。 图2-6 控制系统模拟电路 解:由图可得

111

11

()1ioooRUUCsURRRCs

220o

UR

UR

2102

1U

URCs

联立上式消去中间变量U1和U2,可得: 12323112212()()oioo

UsRRUsRRCCsRCsRR





2-8 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方块图如图2-7所示。已知电位器最大工作角度o330max,功率放大级放大系数为K3,要求: (1) 分别求出电位器传递系数K0、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比例系数K1和K2;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简化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0ssi。

图2-7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分析:利用机械原理和放大器原理求解放大系数,然后求解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从而画出系统结构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1)00030180/11330180mEKVrad 313

301031010K

323

201021010K

(2)假设电动机时间常数为Tm,忽略电枢电感的影响,可得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 ()()1mamKsUsT

式中Km为电动机的传递系数,单位为1()/radsV。 又设测速发电机的斜率为1(/)tKVrads,则其传递函数为 ()()ttUsKs

由此可画出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3)简化后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2301230123()11()1ommt

i

mm

sTKKKKsssKKKKKKKKKK

2-9 若某系统在阶跃输入r(t)=1(t)时,零初始条件下的输出 响应tteetc21)(,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和脉冲响应。 分析: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将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域表示变成频域表示,进而求解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对传递函数进行反变换求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解:(1)1()Rss,则系统的传递函数 211142()21(1)(2)ssCsssssss





2()42()()(1)(2)CsssGsRsss





(2)系统的脉冲响应

()kt211124212L[G(s)]L[]L[1]()2(1)(2)12ttssteessss





2-10 试简化图2-9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 )和C(s)/N(s)。

oK 1K 2K 3K 1mmKTs

1

s

tK

()is 1U 2U

a

U

()s

- - ()tUs 图2-9 题2-10系统结构图 分析:分别假定R(s)=0和N(s)=0,画出各自的结构图,然后对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将其化成最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a)令N(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可求出:12112()()1(1)GGCsRsHGG 令R(s)=0,简化结构图如图所示:

3G 2G

1H 1G

1G

()Ns ()Cs 所以:3212112121(1)()()1GGGGHCsNsGGGGH (b)令N(s)=0,简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2GG 23GG 4G

R C

3G 2

1211GGGH

1G

()Ns ()Cs

21211GGGH

3G 2

1211GGGH

1G

()Ns ()Cs

3G 2

1211GGGH

1G

()Ns ()Cs

1G 2G 2G 3G 4G

R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