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扯“棱镜”丑闻 谷歌求除“封口令”
棱镜事件
棱镜事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情报机构长期以来,尤其是“9·11”事件以来,采取技术上大规模升级,制度上大规模改革,资源上大规模重组的方式,动用大量人力,发展大批先进技术,对国内外实施大范围监控,以预防、制止对美国进行恐怖主义威胁的国际犯罪活动。
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但实际上美国的监控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反恐的正当需求。
比如,偷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打了什么电话,有哪个恐怖分子会给潘基文打电话说要一起搞美国?这显然说不过去。
比如窃听巴西女总统罗塞尔的电话,她跟家里小孩发个邮件发个短消息,你都要看。
如果反过来,人家也去看米歇尔和奥巴马每天说点什么,你美国人也不会舒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开展网络渗透的对象十分广泛,从朝鲜、巴基斯坦到德国和诸多欧洲盟国无所不包,亲疏不分,远近平等。
美国不仅监视远在其他大陆的国家,对自己家门口的美洲大陆更是不放过,就连巴西和墨西哥总统的通讯也在其情报机构的严密监视之下,这使后者的国家机密在美国政府面前几乎“裸露”。
根据目前透露的情况,美国在“9·11”事件后大力整合情报部门,16个情报局的预算在十年内翻了一番,目前已达526亿美元。
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
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棱镜事件的介绍及影响分析作者:傅戈作者简介:拥有CISSP、CISA证书认证。
曾任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办事处技术经理,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办事处高级安全咨询顾问,现任云电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保障部安全咨询顾问。
1棱镜项目的情况1.1棱镜项目的背景PRISM(以下简称“棱镜”)项目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007年开始的一个高度机密的国家安全电子监控计划。
“棱镜”是该项目的编号,其官方SIGAD编号(该编号将在随后章节给予介绍)为US-984XN,项目主要是通过收集数据的方式获取情报信息。
2007年9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签署了“保护美国法案2007”允许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开展大规模的国内监控项目。
该项目的运行依照《外国情报监控法(FISA)》并处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委员会(FISC)的监管之下。
该项目一直保持秘密运行但在2013年6月6日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服务商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两家媒体。
1.2棱镜项目PPT介绍图1这张幻灯片清楚的表明了美国政府采取两种主要的信息收集方式,一种直接从光纤线路和设备上对经过的数据流进行收集;另一种则是通过棱镜项目直接从提供服务的美国公司的服务器上进行收集。
图2这张幻灯片表明了棱镜计划的工作流程,下面章节将对该工作流程的进行具体描述。
图3这张幻灯片显示了棱镜项目的数据处理的流程。
从雅虎,微软等公司提供数据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窃听终端单元(DITU)送至美国国家安全局。
国家安全局通过多次的数据精简以及数据的协议分析将数据分解为语音、视频、元数据等分项数据并送完不同的系统进行处理。
例如“核子”系统负责语音数据,而“码头和主干道”则负责元数据图4这张幻灯片表明了棱镜计划的情报记录格式,最左边的两位字符表明了该记录来源的提供者,即现在的9家美国公司;左边第三个字符表明了该记录所包含的数据内容;左边第四,五、六个字符是一个混合的三字符组合,表明了棱镜的收集源;左边第七,八表明了监控项目建立的时间;最后面的七位则是这个记录的序列号。
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丑闻
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丑闻(PRISM GATE)图文资料:互联网编辑制作:ljh929 2013年6月16日名词——光学棱镜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抛光与平坦的表面折射光线。
传统的几何形状是以三角型为基础长方形为边的三棱柱子。
我们说的棱镜,通常是指这种类型,但许多光学棱镜都不是这种形状,只要是对波长透明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制造棱镜,一般都是玻璃制成的。
棱镜可以将光线分裂成原来的成分,也就是光谱(在彩虹中的颜色),也可以用来反射或分裂成不同的偏极光。
然而本片所说的“棱镜”并非是这种棱镜。
名词—美国“棱镜”(PRISM)项目早在2007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了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自此,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
2013年6月9日,爱德华·斯诺顿主动联系媒体,接受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视频采访,自此,美国情报机构的棱镜项目,被公开曝光,一系列不间断、有节奏的媒体曝光显示这是一起有准备的、可预知的舆论重磅炸弹。
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棱镜门”的舆论震级不小于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之一的“维基百科泄密事件”。
棱镜项目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名词—爱德华·斯诺登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1983年6月21日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后搬到马里兰州。
他曾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但最终没获得高中文凭。
棱镜门事件分析
“棱镜”折射的危机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开始了解这个事件,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隐私?人人都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下惶惶不可终日。
公民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
美国对于自己的种种行为不仅为没有主动承担责任,反而诬陷其他国家,转移公众注意力,他所取得的效果讲师更加让世界人民感到失望与愤怒。
如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国也应该从中获得警示,借此次事件思考重视网络通讯的隐私保护,对公民负责。
同时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可让他国威胁自身安全。
当从该事件的始端来分析。
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对反恐的呼吁之声越来越强烈,他给美国扩大监视行动提供了及时的借口。
美国相关情报部门通过“棱镜”(PRISM)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用户行为。
这些互联网企业主要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雅虎等,而这些科技巨头则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
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他在全球互联网有绝对的话语权,使美国有能力去监视任何他想监视的对象,使人们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网络监控计划
[编者按]自2013年6月6日起,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陆续披露了一系列美国国家安全局绝密级文件,涉及美国网络监控政策及项目。
据悉,泄密者是美国家安全局合同商雇员、前中央情报局技术助理爱德华斯诺登。
在这些文件中,由于“棱镜(PRISM )”计划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故本次事件又被称为“棱镜门”事件。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对国外有关媒体披露的美国网络监控计划涉密文件及美国情报监听相关法律进行了翻译整理,以期对读者了解美国网络监控系统有所帮助。
|保密科学技术|3年6月“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网络10201事件进展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1983年6月,2007年任美中央情报局(CIA )技术助理,2009年离开中央情报局,先后就职于戴尔(Dell )及博思艾伦(Booz Allan )公司。
这两家公司皆为国家安全局合同商。
事发前,他在国家安全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地点从事系统管理员工作。
2013年5月20日,他携带一批国家安全局涉密文件,前往香港。
随后,通过英国《卫报》及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了部分文件内容。
在事件曝光后,斯诺登公开其身份并接受了《卫报》《南华早报》等媒体专访。
目前,美国已对其展开调查。
截至6月3日,披露的文件共涉及3类内容。
一是网络安全政策,主要是2012年10月发布的绝密级总统政策指令“美国网络行动策略”;二是网络监控项目,包括“棱镜”计划、“上行(Upstream )”计划、“无界线人(Boundl ess Informant )”系统;三是网络监控事件,包括以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密令形式要求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国家安全局每日提供用户通信记录、英美联手在2009年20国峰会期间对国外政要实施网络监控和电话监听,以及美国对法国、意大利等国设在纽约、华盛顿的使领馆,共38处目标实施监听。
事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美国政府通过“棱镜”计划侵犯个人隐私表示质疑和强烈不满。
消息称谷歌Facebook正与美政府就
消息称谷歌Facebook正与美政府就“棱镜门”展开谈判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Facebook正与美国政府谈判,以公开更多有关国家安全数据请求的信息。
此次谈判,是继谷歌致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德尔(Eric Holder)和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公开信后最新举措。
谷歌在这封公开信中要求公布有关调查用户数据的请求信息。
目前,微软和Facebook也已加入谷歌行列,要求披露相关信息,以安抚用户当局并未肆无忌惮的基础他们私人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尽管这些公司表示并未向政府机构直接提供访问自家系统权限,但上千家科技、金融、制造业公司都与美国情报机构交换了数据。
截至目前,谷歌以及司法部均拒绝对此置评,Facebook 方面则暂未予以答复。
上周,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以及联邦调查局(FBI)收集民众信息的报道引起公众哗然。
一位名叫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揭发向公众披露了此事。
根据斯诺登公开的机密文档,美政府这项监视工作代号为PRISM,可令其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苹果在内的这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
谷歌首席法律官员大卫•德鲁蒙德(David Drummond)表示:“谷歌公布的数据可以清楚显示我们在遵从这类要求的数量上,远比发起的量低。
谷歌没什么可隐藏的。
”
其他科技公司也表示,只有在法律要求下,才会向政府提交相关数据。
而AOL、苹果以及Paltalk则声明称从未听过“PRSIM”项目,也未在没
有法庭命令下提供数据访
问权限。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
谈谈你对美国棱镜们事件及斯诺登的看法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展以棱镜为名的绝密级电子监听项目,过去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等9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等秘密资料。
该事件因为前中情局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褒贬不一。
对斯诺登的评价也一样,很难有绝对的标准。
我想说说个人的观点。
1、美国官方主张以叛国者来认定斯诺登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相当的美国民众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对于他的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他评价:(1)斯诺登属于高薪阶层,不会为钱出卖个人前程,之所以会曝出“棱镜门”事件,是因为其难以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
(2)斯诺登公布了个人信息,要知道导致国家秘密的外泄,是要冒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危险。
可以看出他既不是一个爱国者,也不是一个间谍,只是一个真实的美国人,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网自由,说出了真相而已。
正如曼宁曾经讲的,他之所以把大量情报交给阿桑奇,是因为作为一个情报分析官,每天面对大量血腥的资料,并且资料与美国政府所声称的不同,他的内心难以承受。
斯诺登不幸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异端”,徘徊于公民自由与国家利益之间,最终选择了自由。
在合法性上,犯罪是不二选择;然而,无论其行为对美国当局造成多大损害,却符合美国自由、平等、独立、进取精神,故而有可宥之处。
2、对于棱镜门事件:3、(1)对于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自由、人权至上,更是喜欢用这样的旗号干涉中国事务,然后此次事件的披露,再次将美国的高姿态推上了风口浪尖。
自由和人权似乎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极富讽刺意义了。
因此我们国内民众更是该看清美国这虚伪的一面,客观而清醒的认识美国,认识自由、人权这四个字的含义。
(2)棱镜门”事件对于美国政府宣称的网络安全、网络自由和一贯标榜的形象是明确的揭露。
从这九大互联网遍及全球的影响力来说,这对于全球大部分公民无疑是最大的隐私侵犯。
对“棱镜门”事件和斯诺登的看法
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传统的安防监控随处可见,人们也习以为常,但由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而起的“棱镜门”事件及背后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安全和监控问题还是让人们大吃一惊。
“棱镜门”事件本身就像一个冷静,折射出现代社会大至国家安全,小至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
6月初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
美国利用黑客手段在互联网空间窃取他国信息,是“海盗”行为,这种做法与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一直宣称维护个人自由的美国却在私底下收集别人的隐私,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观的虚伪性,同时也暴露出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的阴暗心理,体现出其担忧西方资本主义没落和仇视共产主义的冷战思维。
而在美国历史上,像斯诺登一样的“泄密者”还有曼宁、艾尔斯伯格,身为美国人,他们为何要揭露自己国家的丑闻?面对人们的疑问,英国《卫报》的评论也许是一个合适的解释“他们在美国‘自由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又经历了被召唤去监控或行使美国力量的现实。
而随着时光流逝,平衡这两者的冲突,让他们的世界观混乱。
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战争,伤害其他国家的人民,侵犯本国公民的隐私。
对斯诺登们来说,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另一方面是忠于旗帜和制服所曾象征的理想,他们被迫作出选择。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选择忠于美国所宣称的理想。
他们并非叛徒,而是美国新一代爱国者。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斯诺登是一个民族英雄,为了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似锦的前程,选择揭露美国政府监听真相,选择独自承受内心道德的压力,这是没有几人能做得到的。
但从美国公民来说,比较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后,也许更多人会认为他是美国的“叛徒”。
但是,对于我们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棱镜”计划只是美国庞大的信息劫掠系统的冰山一角,其实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都通过路由器监控着中国网络和电脑,这给中国维护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谷歌为证清白挑战封口令 诉请公布美国政府索取用户数据信息
谷歌为证清白挑战封口令诉请公布美国政府索取用户数据信息美国IT巨头谷歌为辩白自身牵扯的美国“棱镜”项目监视丑闻,18日在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发起司法动议,要求解除禁令,公布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向谷歌索要用户信息的具体数量。
发动议公布数据媒体日前曝光谷歌、微软、雅虎、苹果、“脸谱”等9家美国IT企业参与“棱镜”项目,允许国家安全局了解客户信息。
谷歌18日在设立于美国华盛顿的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发起司法动议,要求解除“封口令”,以获准公布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向谷歌索取用户数据信息的数量。
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是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设立的特别法庭,负责监督和审查政府情报监视活动。
谷歌要求法庭确认,谷歌依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享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
“谷歌的声誉和业务受到媒体不实或误导报道的伤害,谷歌用户对这些说法感到担忧……谷歌必须对这些说法作出超过一般的回应,”谷歌说。
要透明分开披露谷歌先前定期发布《透明度报告》,披露公司所收到的来自执法部门和联邦调查局索取信息的数据。
“脸谱”、微软等企业14日公布了去年下半年从政府部门收到的索取信息请求数据。
但这些企业不被允许公布区分于普通刑事调查、传票的涉及国家安全及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的索取信息请求数据。
谷歌一名发言人说,“需要更高透明度”,因此谷歌申请分开披露国家安全请求的数据。
谷歌18日在声明中说:“把国家安全请求与刑事调查混在一起……对我们的用户来说是一种倒退。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律师亚历克斯阿布多说,所有IT企业都应获准公布尽可能多的细节,政府应该揭示其监视项目的合法理由。
质疑“棱镜门”愈演愈烈,国际舆论对于美国的质疑声浪也愈加高涨。
香港《大公报》:斯诺登泄露美国机密,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但作为当中的主角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正面回应网络窃密行为,反而不断采取所谓的“危机管理”手段,意图通过抹黑斯诺登为中国间谍的“乌贼战术”,来转移公众对“美国有没有违法行为”、“美国网络窃密必须受限”议题的关注。
美国“棱镜”事件带给我们的保密启示
3 . 1 对政府的启示
首 先 ,加快 信 息 安全 立 法 。美 国对信 息 安全 立法 非 常重视 已 出台 多个相 关 法案 ; 特 别是 著 名的塞 班
发与 应 用 。
■ ∞ ■ ■ ■ ■ l ■ ● ● 学 ● ● ■
e
P J R
圭
动办 公 室 ”通过 网络 攻 击行 动 获得 包括 有 关 中国情 报
在 内的 多项 重要 情报 ,在 美 国情报 界 赢得 声誉 。
T
■■■●■■●
3保 密 启 示 ¨术 棱镜 门事件 给政 府 、企 业 及个 人 上 了一 堂现 实版
国 国家 安全 局旗 下设 有 一个 部 门 ,名为 定 制 入 口行 动办 公 室 ” ( T AO) ,过 去 近 1 5年 中一 直 从 事侵 入 中
其 次 ,提 速信 息 安全 保 护工作 ,当前 ,有必 要加
快 《 关 于推 动信 息安 全等 级保 护 测评 体 系建设 和 开展 等级 测评 工作 的通知 》 的实施 步 伐 ,并且 根据 信 息安
作。 再 则 ,此次 事件 再 次暴 露 出我 国 国家信 息 安全 领
3 0
秘 密侵 入 外 国 目标 电脑和 通讯 系统 破 解密 码和 安全
防火墙 ,获取 和 复制 目标 信息 。鉴 于行 动 的绝 密性 质 这 个部 门办公 区域 与 国 安局其 他 下设 部 门 隔离 ,就连 国家安全 局 内部 也 只有 少数 人 了解这 个部 门。 不愿 公 开 姓 名 的 消 息 人 士说 , 定 制入 口行 动 办
“棱镜门”事件反映的信息安全风险
“棱镜门”事件反映的信息安全风险所谓“棱镜门”事件,就是美国中情局(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监听公众通信的“棱镜”计划。
据了解,“棱镜”窃听计划始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据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安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经由代号为“棱镜”(PRISM)的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从九大互联网企业获取用户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斯诺登在采访中披露,至少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就开始发动黑客行动侵入中国网络,其攻击的目标达到上百个,其中包括大学、商业机构以及著名的政界人士。
据海外权威媒体报道,随着“棱镜门”的事件的曝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并重新审视美国主导的互联网保密计划,怀疑本国保存在美国服务器上的资料是否安全。
面对信息安全威胁,很多国家开始进行互联网“自主化”计划。
在很多国人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笑看美国政府的信任危机之余,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国内重要行业的信息堪忧,信信息安全隐患比较严重。
“棱镜门”事件持续发酵根据斯诺登的爆料,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I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等IT公司均参与到美国“棱镜”项目中,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这几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相关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窃取网络信息,全球网民的一举一动都在其监视之下,毫无隐私可言。
同时这些公司涉嫌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开放其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上亿网民的邮件、即时通信及存取的数据。
这起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背后透露出的安全危机让我们不寒而栗,让我们深感不安。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中,美国拔得头筹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到英特尔的处理器,从微软的操作系统到谷歌的搜索引擎等,美国拥有了一批IT巨头企业和主导产品,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组织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口号下,进入了国际垄断市场。
“棱镜事件”启示录——棱镜事件告诫我们决不能再开门揖盗
四是 国家 已有的各种 自主创新 的安全技术 必须及 时 用起 来 ,并在 使用过 程中改进 完善 。当前我 国三个运 营 商所建 5 0 0 多万个无线局 域网热点 ,多数都具 备国家 安全 标准WA P I 功能 。由于运营商对公共 无线 网络安全重视程 度 不高 ,对 推广应 用 自主 创新安全技 术 的重大意 义认 识 不够等 原因 ,以 致运营 的无线 网络 中所 具备 的WAP I 安
我 国信 息 通信 网络干 疮 百孔 危机
四伏 !棱镜 靠 什 么 “ 偷窥 ”人们 的隐 私 ?主 要 靠 个人 智 能手 机和 电脑 。也就 是 一靠 电信 网 ;二靠
互联 网。
“ 棱 镜 门 ”事 件让 人 触 目惊 心 ,给 我 国敲 响了 警 钟 !我 国政 府 和所 有运营 商 、服 务提供 商早 该 反思 了 ,我 国的 电信 网与互联 网 的安全防 范为何 如此 脆弱 ,可 以任 由美国这
很 难全面 清理整顿 ,彻 底清除 隐患 。往者 已矣 ,来者可
是 国家主 管部 门要采取 有 力措 施 ,全面规 划建 设
国家 自主创新 的安 全网络 ;必须深刻 理解 网络安 全 、信
秒 2 0 1 3 年 第 1 篡 5 期 I 3 1 1
; i i 热点 争 鸣 i i
是 靠国外 设备厂 商建 造起来 的 。他 们销 售给 我国 的网络
民服 务 ,我们 既不 能因 为安全隐患 而 因噎废食 ,全部 废
弃不 用 ;也 不能为 了清查 而停顿运 营 。因此 需要国家 主 管部 门组织并 责成建 设 电信 网 、互 联 网的运营 商 ,有规 划有 步骤地全 面彻底 清查 网络安全 隐患 ,首先要 对机要 关键 部分采取防患措施 ,甚至 更换 一些关键 设备。 三是 当前我 国2 G有GS M 、C DMA 和P HS 等3 种全 国
棱镜门事件
国际社会对于“棱镜门”反应
棱镜计划曝光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美国的行为表示震惊,强烈反对该项计划, 谴责美国的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出面澄清。但是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 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而俄罗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则表示会考虑 给予斯诺登政治庇护,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人阿桑奇现就在厄瓜多尔的英国大 使馆避难,中国外交部表示美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做必要解释,认为美国的行为是无益 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简要介绍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棱镜计划揭秘者 棱镜门事件概要 美国的反应 国际社会的反应 棱镜门事件的影响 我对棱镜门事件的看法
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6月21日出生在美国北 卡罗来纳州,后来搬到马里兰州。他高中没毕业,曾 到当地的社区学校学习计算机来获得必要的学分,最 终没获得高中文凭。200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特种部 队,但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当技术助理。2007年,作 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工作,曾 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 情局,开始为NSA承包商工作。随后,他作为博斯公 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 的机密材料。 他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斯诺登向国安 局主管请假,他称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当他收 拾行囊时,他告诉女友要离开几个星期,但对离开的 原因却含糊其辞。2013年5月20日,斯诺顿放弃年薪 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在夏威夷的同居女友和父母, 只身前往香港。 斯诺登在揭秘棱镜计划后随即遭到美国的全球通 缉,因为他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政府,让美国政府陷入 一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遭到通缉是必然的,还可能面 临叛国罪或者间谍罪等罪名的起诉目前斯诺登正身处 俄罗斯。
为什么谷歌在中国会被禁
为什么谷歌在中国会被禁为什么谷歌在中国会被禁背景:中美网络对抗加剧这次长时间屏蔽并不是一个偶发事件,而是在一个中美对抗加剧的大背景下出现的,2014年5月19日,美国以商业间谍罪 ... 通缉五名中国军方黑客,打破了两国默认的不公开谈论争端的共识,这一争端使得中美关系进入“紧张时期”,最令中国感到愤怒的是,美国居然能够在网络监听问题上实施双重标准如此坦然,做的如此干脆彻底,如此理直气壮,在斯诺登事件后,美国在网络问题上已经失去了道德制高点,而中国并没有乘人之危,在“棱镜门”中刻意为难美国,给美国留足了面子,但时间过了还不到一年,美国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这不得不让中国做出难以抑制的愤怒反应。
5月26日,中国 ... 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的报告,这也是“棱镜门”事件爆发近一年来,中国官方首次对涉及中国的监听窃密问题进行官方确认和表态。
这份报告称,美国 ... 对华窃密工作中,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都有配合。
5月份,中央 ... 采购网发布《中央国家机关 ... 采购中心重要通知》,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
6月4日,中国官方电视台在午间新闻节目中对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提出批评,质疑该操作系统安全性,节目中的专家指出,微软Windows 8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可获取包括用户 ... 号码、银行账号在内的信息。
而谷歌搜索引擎,则在5月31日开始被“完全屏蔽”,所有谷歌服务均无法从中国访问。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屏蔽谷歌很有可能是对美国的多项报复政策之一。
人家数据库是全世界的,中国不让上外网,本国还有中文搜索竞争为什么脸书在中国会被禁?中国有自己的社交软件,如果用国外的可能牵扯到隐私外露为什么嘻哈,在中国会被禁虽然是受到突发的不良事件的影响,但是所谓的嘻哈文化根本不适合中国,与当前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相悖,被禁止是早晚的事情,不良事件是一个导火索。
“棱镜门”曝光一周年美国自打嘴巴又丢了市场
“棱镜门”曝光一周年美国自打嘴巴又丢了市场2013年6月5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德华•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美国政府部门监视公民隐私的‚棱镜‛项目。
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在此后的时间里,一连串的新闻报道更加印证了许多隐私倡导者担心很久的一个问题:全球的网络、电子通讯,正处在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监控之下。
一向标榜‚坚决捍卫公民隐私和人权‛的美国政府,陷入到巨大的舆论旋窝之中。
一年后,我们看到,美国及其最亲密的盟友仍然在进行罔顾公民基本自由的行动。
我们已经发现,美国政府有一些保密制度允许NSA从美国互联网公司那里获取公民个人数据。
我们也已经了解到,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CHQ)也实施了窃听计划,其范围比NSA的监控计划有过之而无不及。
斯诺登事件周年纪念:世界各地都在干什么?2014年6月5日是斯诺登事件一周年纪念日。
下面是世界各国在斯诺登事件一周年纪念日将要发生的事件。
加拿大:人权网站OpenMedia.ca和隐私保护联盟将采取行动,推动有效的法律措施出台,保护加拿大每个居民免于政府监控的自由。
OpenMedia.ca将支持公民的‚重建网络‛活动,并鼓励互联网用户使用加密的方式避免被政府监视。
他们还将敦促加拿大国会议员和总理斯蒂芬•哈珀为政府的行为负责,捍卫公民的网络隐私。
哥伦比亚:数字权利组织将组织一次研讨会,将新闻工作者和安全专家汇集在一起,讨论如何造就新一代技术娴熟互联网用户,使他们能够使用新一代安全工具来保护网络隐私。
墨西哥:公民正在再次为维护网络中立性、隐私权和言论自由而斗争。
人们激烈反对墨西哥总统恩里克•佩尼亚•涅托制定的电信法案,因为该法案将会让墨西哥的互联网成为政府的监控工具。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进步通讯协会正在举行‚收回互联网‛运动。
人权活动家和技术供应商联分享互联网隐私安全知识,并告诉人们如何使用最新的安全工具。
人们可以在网上参加这一活动,也可以在线下参与,还可以在住宅附近举办一个‚加密派对‛。
美国棱镜折射你的隐私
龙源期刊网 美国棱镜折射你的隐私作者:姚晓天来源:《海外星云》2013年第13期棱镜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秘密电子监听计划,其前身为9·11事件后小布什在未经FISA(境外情报监督法)批准的情况下实行的恐怖分子监听计划。
棱镜则是FISA批准的“合法”计划,意在监听任何美国地区以外人士,或任何与外国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斯诺登曝光的机密数据为供NSA雇员使用的幻灯片。
参与这项计划的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以及2012年最新加入的苹果,可监听的范围涵盖邮件、语音和视频聊天、视频、照片、存储数据、网络语音电话、传输文件、视讯会议、目标活动通知、社交网络详细信息及其他特殊要求,以上信息可“直接”从上述参与计划的公司收集。
计划花费为每年两千万美元。
棱镜计划使得情报机构能够对实时通讯和存储在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深入监控。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James Clapper发表声明承认棱镜计划的存在,但称外界对该计划有误解。
声明表示,政府不会“单方面”从服务商获取信息,所有获得的信息均经由FISA法庭批准,以获取外国情报为目的,在服务商知情的情况下依法获取,整个过程在立法、司法、行政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且该计划不可“有意”锁定美国公民或在美人士为监听目标。
谷歌、苹果、Facebook等卷入风波的公司明确否认他们在知情下参与棱镜计划,“直接”将客户资料泄露给国家安全局,他们表示在媒体曝光前并不知道该计划的存在。
谷歌称,公司的确会遵守国家安全的法规,在收到政府具体请求时,经过严格的审核,将符合条件的少量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但公司从未参与如棱镜的大范围的信息收集计划,给予情报部门进入公司服务器的权限或允许政府在公司系统中安装任何信息搜集设备。
“棱镜”让世界恐惧
“棱镜”让世界恐惧作者:信海光来源:《数字商业时代》2013年第07期前中情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叛逃使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的秘密计划“棱镜”意外曝光,更牵扯到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九大互联网公司,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可以直接进入这九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以搜集情报。
互联网上把斯诺登当做揭黑英雄的为数众多,但支持美国政府的也不少。
很多人认为,美国政府施行的“棱镜”计划其实并不过分,每个人的数据在互联网上早就不是绝对的秘密,只要这些数据不落到坏人手里,被政府利用起来对付国家的敌人或者互联网犯罪者,也无可厚非。
在美国本土关于此事的媒体调查中,就有56%的美国人认为可以接受政府为了国家利益监控自己的电话记录。
那么“棱镜”计划的存在到底是否合理呢?从法律层面看,它是“爱国者法案”的产物,法律规定,为了防止恐怖主义,警察机关有权搜索公民的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医疗、财务和其他种类的记录,从这个角度讲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爱国者法案”诞生于2001年,当时的互联网与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大大不同,如果说当时网民只把5%的个人信息放在网上的话,那么今天这个比例估计扩大了10倍不止,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10年之后,通过互联网对公民的监控能力至少深入了10倍。
无论合法与否,对这种权力边界的大幅扩大都值得警惕。
“棱镜”计划的执行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但“国家利益”这个筐往往什么都能往里装,中情局在“棱镜”计划中拥有这么大的权力,谁又能保证它不被拿来作恶?2006年德国公映过一部反映前东德利用国家力量监控那些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之人的电影,叫《窃听风暴》,无数拆信员用蒸汽把嫌疑者的信件熏开,秘密检查其通信内容,这部电影立意是反映“老大哥”之恶。
但从本质上讲,与“棱镜”计划没有区别。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任何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查封”,但政府要执行“棱镜”计划总是能找到想要的理由。
棱镜门事件分析
“棱镜”折射的危机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
按照设定的计划,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开始了解这个事件,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隐私?人人都有隐私,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下惶惶不可终日。
公民享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受法律所保护。
美国对于自己的种种行为不仅为没有主动承担责任,反而诬陷其他国家,转移公众注意力,他所取得的效果讲师更加让世界人民感到失望与愤怒。
如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国也应该从中获得警示,借此次事件思考重视网络通讯的隐私保护,对公民负责。
同时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不可让他国威胁自身安全。
当从该事件的始端来分析。
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内对反恐的呼吁之声越来越强烈,他给美国扩大监视行动提供了及时的借口。
美国相关情报部门通过“棱镜”(PRISM)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用户行为。
这些互联网企业主要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雅虎等,而这些科技巨头则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监控全球。
强大的技术支持,让他在全球互联网有绝对的话语权,使美国有能力去监视任何他想监视的对象,使人们几乎毫无隐私可言。
什么是棱镜计划棱镜计划的起因
什么是棱镜计划棱镜计划的起因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对网络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对这个比较了解。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棱镜计划,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棱镜计划的介绍棱镜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棱镜计划的事件背景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
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
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接触到大量个人聊天日志、存储的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个人社交网络数据。
美国政府证实,它确实要求美国公司威瑞森(Verizon)提供数百万私人电话记录,其中包括个人电话的时长、通话地点、通话双方的电话号码。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Verizon)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现的。
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
他原本在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工作,在2013年5月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将文件公开。
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2007年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扯“棱镜”丑闻谷歌求除“封口令”
18日,在德国柏林,示威者手持海报抗议美国情报监视项目。
美国IT巨头谷歌为辩白自身牵扯的美国“棱镜”项目监视丑闻,18日在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发起司法动议,要求解除禁令,公布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向谷歌索要用户信息的具体数量。
发动议
媒体日前曝光谷歌、微软、雅虎、苹果、“脸谱”等9家美国IT企业参与“棱镜”项目,允许国家安全局了解客户信息。
谷歌18日在设立于美国华盛顿的外国情报监视法庭发起司法动议,要求解除“封口令”,以获准公布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向谷歌索取用户数据信息的数量。
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是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设立的特别法庭,负责监督和审查政府情报监视活动。
谷歌要求法庭确认,谷歌依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享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
“谷歌的声誉和业务受到媒体不实或误导报道的伤害,谷歌用户对这些说法感到担忧……谷歌必须对这些说法作出超过一般的回应,”谷歌说。
不混合
谷歌先前定期发布《透明度报告》,披露公司所收到的来自执法部门和联邦调查局索取信息的数据。
“脸谱”、微软等企业14日公布了去
年下半年从政府部门收到的索取信息请求数据。
但这些企业不被允许公布区分于普通刑事调查、传票的涉及国家安全及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的索取信息请求数据。
谷歌一名发言人说,“需要更高透明度”,因此谷歌申请分开披露国家安全请求的数据。
谷歌18日在声明中说:“把国家安全请求与刑事调查混在一起……对我们的用户来说是一种倒退。
”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律师亚历克斯·阿布多说,所有IT企业都应获准公布尽可能多的细节,政府应该揭示其监视项目的合法理由。
新华社特稿
声音
美高官:监视项目挫败50多起阴谋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18日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替陷入丑闻的“棱镜”项目辩护,声称自2001年起借助监视项目挫败超过50起潜在恐怖袭击阴谋,包括一次爆炸袭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阴谋。
按他的说法,这些阴谋的袭击目标位于超过20个国家,至少10起涉及对美国本土的威胁。
亚历山大说,4起事件的细节正在公开,其中包括针对爆炸袭击纽交所和纽约地铁的阴谋。
他说,这些监视项目拥有良好法律基础,受到法院和国会监督。
就纽交所案例,联邦调查局副局长肖恩·乔伊斯说,国家安全局监
控了一个“在也门的已知极端主义者”,此人与一名美国堪萨斯市二手车配件商哈立德·瓦扎尼联络。
依据这一信息,联邦调查局获取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批准的针对性监视令,由此破获正在形成的爆炸袭击纽交所阴谋。
两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执法部门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这一信息导致纽交所会计师萨博汗·哈萨诺夫2010年被捕。
哈萨诺夫后来认罪,承认向“基地”组织提供关于纽交所阴谋的物质支持。
检方称,被告与一名美国人和两名在也门的同谋合作,他于2008年对纽交所监视,当做潜在袭击场所。
但哈萨诺夫的律师乔舒亚·德拉特尔对这种说法提出批评。
“如果他们(国家安全局)想这样证明窃听正当,这真太过分了,”他说。
德拉特尔说,在他看来,哈萨诺夫的案子里没有袭击纽交所的阴谋。
他说,哈萨诺夫只不过向海外人员传递一些从谷歌等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而那些海外人员回复称这些信息“毫无价值”而且“愚蠢”。
新华社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