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热”能否带动中国新诗复兴

合集下载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诗歌创作和发展迎来了一片新的春天。

随着文学市场的繁荣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诗作,让诗歌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本文将对我国诗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古风诗歌仍然是很多诗人创作的首选题材,这种传承古典文化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此同时,新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个人体验也成为许多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们以生活为素材,以真实、直观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观察社会的洞察力。

这种包容并蓄的态势使得我国诗歌的创作领域更加广阔,为诗人们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诗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迅速传播。

不少诗人通过个人博客或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扩大了诗歌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创新和传承。

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分享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更容易地欣赏到其他诗人的作品,这种互动对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诗歌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的压力。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业化的出版机构更倾向于推出商业利益较高的畅销书籍,而对于诗歌创作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诗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是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力集中度下降,对于高度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诗歌作品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因此,诗歌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人们的思考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

展望未来,我国诗歌发展的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在制度环境的支持下,对于优秀诗人的扶持和鼓励将更加有力度。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于文化创作的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扶持机制,为诗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

汪国真诗热对当代诗歌发展的启示_曾方荣

汪国真诗热对当代诗歌发展的启示_曾方荣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曾方荣(!&%’—),男,湖南邵阳人,硕士,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3-045647,018/9-:;.<=60>?6.:7,116@6A,1B "*C,B *"##"年%月(D?41,:,E?<0/9F,>401F>46/>6:)+-/6G "##"!百年新诗!!汪国真诗热对当代诗歌发展的启示曾方荣(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邵阳$""###)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汪国真诗热应该说是中国新诗的一次巨大成功,是沉寂的九十年代诗坛一道抹不去的亮点,它同样对当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读者的接受和认同应是诗歌永恒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关怀应是当代诗歌表现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创造出切合读者审美需求的诗歌形式是当代诗人应努力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汪国真;诗歌;启示;发展中图分类号:8"#HB "’文献标识码:I文章编号:!##*—"!*$("##")#*—##!"—#*在我们刚刚跨入二十一世纪大门的时候,回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诗坛,我们多少会带有些沉重和失望。

正如老诗人曾卓所说:“新诗已经形成一种安静,甚至是平淡的局面,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情景,所以说是沉寂的。

”J !K确实,当海子和戈麦相继自杀在九十年代的帷幕即将拉开的瞬间和刚开始的时候,似乎它已经给世纪末的中国诗坛一种痛切的警示和不祥的预感:九十年代将是一个缺少诗意、没有崇高的沉闷呆板年代,诗歌的翅膀不再飞扬。

然而,就在这诗光黯淡,诗思不断消失的年代里,九十年代初的“汪国真诗热”,似乎成了诗坛一道抹不掉的亮丽的风景。

文学新现象: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

文学新现象: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

小编语:虽然如今天气已经进入了冬季,但对于文学诗歌来说,这一寒冬并没有抑制住它蓬勃发展的潜力,反而如奔流之势无法阻挡。

近年来诗歌与新媒体的互动昭示着它的“回暖”与“升温”,更展现了复兴与再度辉煌的希望。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

笔者认为,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着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

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多向性和丰富性得到空前呈现我们看到,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

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

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当身有残疾的余秀华的系列诗歌刺激读者神经,引发社会兴奋时,今天的读者能够迅即感受到余秀华诗歌的优长,感动着她的感动;同时,读者中的大量有识之士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余秀华诗歌的不足和欠缺。

余秀华的底层女性身份、弱势群体形象和极具刺痛感的表达方式,与之前的梨花体、羊羔体等写作风格之间,也自然形成一种客观意义上的对峙姿势。

余秀华的写作不过是当今诗歌的一种倾向和路径罢了,在她之外可能还有张秀华王秀华之类,当今诗坛的多向性和丰富性得到了空前的呈现,这恐怕也是今后很长时期内诗歌发展的一种常态。

诗歌与新媒体关系愈加亲密政府重视加快诗歌回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

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

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1)

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1)

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琵琶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文学之一,也是许多现代歌曲的创作灵感来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对《琵琶行》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析和重新设计,将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流行文化的新颖性完美融合,使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更加贴近当代,进一步活跃了中国诗词文化。

以《琵琶行》为例,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大都是将原作中简洁抒情的叙事曲调转换成节奏感明快、旋律富有变化的流行音乐,再加上歌者演唱的柔美嗓音,使原作中的抒情情节更加清晰,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的词句也常常会添加现代文字,从而使古典文学文化的传播更加领先。

因此,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弘扬作用下,诗词文化不仅更加流行,而且也更加接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诗词文化更容易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从20世纪末开始,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日益显著。

一方面,新的流行音乐形式给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古典文化的精华重新演绎出来,更好地传播给现代人;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也把古典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智慧带给了更多的人。

此外,流行音乐也有助于拓宽中国诗词文化的影响范围,将其传播到海外市场。

许多流行音乐作品从中国古典文化中获得灵感,并将中国诗词文化的精髓传播到全球。

综上所述,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十分显著。

它既把古典文化的精华重新演绎出来,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拓宽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影响范围,对推动中国文化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流行音乐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弘扬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现代流行音乐,诗词文化传播至更多的人,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很多现代流行歌曲都是改编自古典诗词,这些歌曲的歌词中都蕴含着古典文化的精神,把古典文化的精髓进行了深度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诗词文化。

此外,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还有一些歌曲是直接翻唱自古诗词,其中许多歌曲也都很受欢迎,这些歌曲中也可以看到古典文化的影子,这也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典文化,从而提高古典文化的知名度。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语境的转变,我国新诗在传承古典诗歌的也进行了艺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继承1.传统题材的延续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中的传统题材进行延续。

对山水、花鸟、田园等题材的表现,我国新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进行了深化和提升,使传统的题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诗歌形式的传承我国新诗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诗歌的特点,如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同时也开展了对格律的重新诠释和创新。

这种传承保留了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又符合了现代诗歌的表现需求。

3.文化传统的继承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也继承了我国文化的传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积淀进行了传承和承担。

在我国新诗中,可以看到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新诗具有了浓厚的我国文化气息。

二、发展1.现代意识的融入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也不断地融入现代意识,表现了对当代社会生活、人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关注。

这种现代意识的融入使我国新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更贴近当代的生活和文化。

2.感情表达的多样化相比古典诗歌的典雅含蓄,我国新诗在感情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新诗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进行了深刻的表达,使我国新诗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3.形式语言的创新我国新诗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格律体裁。

比如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的出现,为我国新诗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三、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古典诗歌为我国新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歌技艺,而我国新诗则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中国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首先,中国新诗运动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观念。

在这一运动中,一批年轻的文人积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主题,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观念,创造出与时代相契合的诗歌作品。

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以自由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新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国新诗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在这一运动中,一些诗人大胆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如自由诗、象征主义等。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

这种创新使得中国现代诗歌摆脱了古典传统的束缚,具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此外,中国新诗运动还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社会功能的拓展。

在这一运动中,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命运。

他们用诗歌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

这种社会关怀的表达使得中国现代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另外,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运动中的一些优秀诗人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传承者和创新者。

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

他们的创作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最后,中国新诗运动还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运动中的一些诗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交流,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国际交流使得中国现代诗歌与世界文学接轨,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观念,促进了诗歌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拓展了诗歌的社会功能,推动了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诗歌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诗词创作很热 能否带来佳作

诗词创作很热 能否带来佳作

诗词创作很热能否带来佳作赵仁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王立平,作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9月7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挂牌。

当前社会的诗词创作很热,许多县级单位都设有诗词学会,全国每年诗词作品数以万计,如果结集出版,一年就是一部《全唐诗》。

但这些诗词作品,旧体诗往往不合格律,似是而非;新体诗常常刻意标新,晦涩难懂。

诗词创作的热度能否带来优秀作品,来浸润我们的心灵?在当代社会,谈起文学,小说成为主流。

不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是因为自己的小说作品获奖,将中国的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也往往首选小说。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被视为“街谈巷议”的小说相比,诗词往往更被看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赵仁珪: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常以经、史、子、集四部归类。

我觉得在这四部中,诗词所在的集部当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集大成者。

毋庸臵疑,经部中也有很多精华,如《孟子》中的民本思想,但经部中的很多思想观点都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专制思想相联系,存在根本性的局限和错误。

史部是传统文化的重镇,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保留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使后人能看到历史发展的轨迹,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但这些精华往往被大量的统治权谋所淹没,所以糟粕也不少。

子部能较全面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智慧,尤其是先秦诸说开启了后代学术思想和哲学的体系,但它的问题是越到后来越变得缺乏创造力,变得越庞杂、越玄虚以致荒诞。

而集部有几个优点:一是编排体例的系统清晰;二是时间跨度大,能反映出学术、思想、文学创作不断发展变化的脉络,诚如王国维先生所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三是内容全面广博,举凡哲学、社会、历史、学术见解和各类骈散文章、诗词歌赋无不收录其中。

其中的诗集,尤其值得我们格外重视与探讨。

王立平: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话真不是溢美之词。

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已经体现出中国人对诗的崇尚,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人们都通过诗来表情达意,正所谓“诗言志”。

诗词热背景下新诗的传播问题探讨

诗词热背景下新诗的传播问题探讨

但其势磅礴,影响巨大。中国作家协会这种官方 诗——词,音乐性也一 以贯之。古代诗歌的创作
体制 ,在今年已经重新把 旧体诗列入鲁迅文学奖 和传播都离不开吟诵 ,吟诵就是一种特殊 的唱,所
的评奖范畴。这对 百年来 的新诗 ,是一个严重 的 以,必须具备音乐性 ,从这个角度说 ,中国古代诗
考验。”¨ 从时空距离上看 ,古代诗词离现代生活 歌首先是一种 听觉艺术 ,其次才是视觉艺术 。纵
第 4o卷第 1期 2018年 1月
泰 山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1Y
Vo1.40 N0.1 Jan. 2D】8
诗 词 热 背 景 下新 诗 的传 播 问题 探讨
徐 鲲
(江苏旅 游职 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 ,江苏 扬 州 225127)
最近的新诗(现代诗),其传播状况却远不及旧体 歌谣,或是经过文人加工而成 ,都具有较强的音乐
诗词 ,这种情况颇为尴尬 。有人甚至忧虑 :“当下 , 性——鲜 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 ,后来的乐府诗、
旧体诗大有东山再起之势 ,这种假设虽然不可能, 古体诗(古风)、近体诗 (绝句、律诗)以及另一种
家地方卫视也相继跟进制作 了此类节 目。如河北 意中给 自身建立了一座封闭的围城。比较一下二
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第五季 )、东方卫视的《诗 者形式上的基本差异就能窥见一斑 。
书中华》、浙卫视 《向上吧 !诗词》等。大众媒
(一)古代诗歌 的基本特性及传播特点
体的助推加速了诗词热潮的传播。
[收稿 日期 ]2017—10—20 [作者简介 ]徐 鲲 (1967一 ),男 ,湖北 黄冈人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 ,学报编辑 。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1. 引言1.1 中国新诗的产生背景中国新诗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们开始对现实和传统进行反思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积极向上的文人学士开始尝试通过新的形式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试图摒弃旧有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探索出适合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体验的表达方式。

这种探索导致了中国新诗的诞生,它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格律和格式,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富有个性和自由。

中国新诗的产生背景可以看作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为后来的现代诗歌写作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中国新诗的主要特点1. 形式多样性:中国新诗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律体制,开创了自由诗、现代诗、象征主义诗等多种形式。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表达,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方式。

2. 内容多元化:中国新诗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同时也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

诗人在作品中探讨自然、人文、历史、情感等多方面的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3. 语言更新颖:中国新诗摒弃了旧有的古典修辞和华丽辞藻,注重简明、精炼、现代的语言表达。

诗人常常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融入诗歌,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亲近感。

4. 表现方式新颖:中国新诗倡导诗歌的实验性和创新性,鼓励诗人打破传统观念,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

中国新诗蕴含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给予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2. 正文2.1 中国新诗对现代诗歌形式的影响在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新诗对诗歌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新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诗歌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新诗提倡自由诗体,突破了传统格律诗的束缚,使诗歌形式更为开放和自由。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随意选择诗歌的形式和节奏,展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创作特点。

古典诗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复兴

古典诗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复兴
(作者系知名历史写作者、 《寻路四大名 著》 作者)
责编 鄂 璠 efan@源自《中国诗词大会》 , 伴随2017年的春
节, 火爆荧屏。 一位年仅16岁的上海女高 中生武亦姝的夺冠, 更是引爆了人们关 于古典诗词的种种话题。 很多人甚至夸 赞她是 “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 想象” 。 更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古典诗词 的一场复兴。 当然, 《中国诗词大会》 之所以能够 在这个春节火爆荧屏, 原因就在于这档 以古典诗词为内容的节目唤起了绝大多 数中国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从而产生 出了强烈的共鸣。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五千年的 华夏文明里, 上至庙堂, 下至坊间, 诗歌 无处不在。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 舜帝就开 始命人创制典乐。 《尚书 · 舜典》 里记载了 舜帝对于诗的理解: “诗言志, 歌永言, 声 依永, 律和声。 ” 而在后来的夏、 商、 周时 代, 上流社会的人们在开口说话之前, 必 以 “诗云” 来作为自己志向的表达。 由孔 子所整理的 《诗经》 三百篇, 不仅是中国 诗歌的鼻祖, 还是后世人们必学的经典。 当诗歌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之后, 到了唐朝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伟大的诗人 层出不穷, 整个社会也几乎人人颂诗, 人 人写诗。 继而由诗发展出了词, 由词发展 出了曲, 把无数个曲编排在一起, 便成为 了戏, 成了中国人对于人间万象的演绎。 与所有的文化符号不同的是, 中国
COMMENTS
评论
古典诗词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复兴
以古典诗词为内容的一档节目唤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诗词的复兴, 正如中国文化厚积而薄发的特性,更需要在积累之后,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章
文|傅斯鸿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
的古典诗词既是语言的, 又是艺术的, 同 时还是哲学的, 美学的, 历史的……中国 的诗人词人们, 往往是通过对某种意境 的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于诗 词之中。 因而, 作为一种有着多重意向的 文化符号, 诗词又有着其极为复杂的含 义。 对于诗词的理解、 对于诗人词人的情 怀表达、 对于诗词背后的故事, 进而对于 诗词的创作, 都是人们在学习中国古典 诗词时需要掌握的技艺。 中国的文人们很早就开始了以诗词 为内容的游戏。 一方面是因为唐宋的科举 考试中有着关于诗的内容, 玩游戏便也有 着温习功课的效果; 另一方面, 则是在考 察文人们的积累。 千百年来的文化大咖们 无一不是对前人先贤的诗文倒背如流的。 这便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因 素, 厚积而薄发。 只有在深厚的积累之上, 才有可能喷薄而发, 脱口成章。 千百年来的中国家庭, 无不以诗礼 传家。 背诗几乎成为了中国孩子的共同 记忆。 很多时候, 往往是孩子刚一学会说 话, 便开始了对于诗歌的背诵。 那些朗朗 上口的诗句, 可谓是汉语言的入门, 在无 关文字的情况下, 已经开始了对音韵与 词藻的启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中国人 对于诗词的记忆并不陌生, 尽管是有口 无心的背诵, 但在语言与心灵的成长过 程中, 诗词早已植根在心里了, 成为了传 世的烙印。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泰戈尔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始于20世纪初。

泰戈尔的诗歌作品
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赏,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文学界。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格和主题:泰戈尔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他的诗歌展现了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热爱,强调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这些特点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中国诗人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心体验,并倾向于探索自然、人性和宇宙的奥秘。

2. 影响诗歌创作技巧:泰戈尔的诗歌运用了富有节奏感的诗句和简洁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在诗歌中探索生命和爱的深意。

这些技巧对中国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借鉴和影响,促使中国诗人更加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形象表达。

3. 人道主义精神:泰戈尔的诗歌关注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共融。

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的新诗思潮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诗人在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层面,表达对和平、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在中国,泰戈尔被大量翻译和引进,他的诗歌作品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泰戈尔的影响使中国诗人的写作有了新的风格和主题,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模式和思想的启迪。

从20世纪初到现在,泰戈尔的诗歌一直是中
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仍然持续存在。

你如何看待诗歌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诗歌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诗歌与时代变迁的关系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与时代变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不断冲击着诗歌的海岸,塑造着它的形态和内涵;而诗歌,也宛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灵世界。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诗歌往往与劳动、祭祀、宗教等活动紧密相连。

那时的诗歌,是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生活的朴素表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例如,古老的《诗经》,其中描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它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诗歌的主题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在封建社会,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个人情感、表达政治抱负的重要工具。

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他们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起伏,也折射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诗歌在这个时期,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成为了时代的良心和声音。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列强的侵略、民族的觉醒、社会的动荡,这一切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从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到秋瑾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诗人以笔为剑,以诗为歌,呼唤着民族的觉醒和社会的变革。

而在现代社会,诗歌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歌也随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挖掘,强调对自我、对人性的探索。

同时,诗歌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如音乐、绘画、电影等,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时代的变迁不仅影响着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诗歌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

在古代,诗歌主要通过口口相传、书籍抄录等方式传播,受众大多是文人雅士和统治阶层。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诗歌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摘要】中国新诗作为现代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启发现代诗歌创作、塑造诗歌形式和风格、影响诗歌主题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新诗不仅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语言表达,还为新时代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空间。

新诗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诗歌的创新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新诗在当代诗歌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为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中国新诗都为现代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使其在世界诗坛上焕发光彩。

【关键词】中国新诗、现代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特点、启发、影响、形式、创作风格、主题、表达方式、地位、作用、深远影响、创新、发展、重要作用、新诗运动、影响、现代文学。

1. 引言1.1 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新诗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土壤。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具有先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诗人,如胡适、郁达夫、郭沫若等,他们开辟了现代诗歌的新天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新诗呈现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突破和革新,主题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语言风格也更加通俗和生活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新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朱自清、徐志摩等为代表的不同流派和风格。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诗人们积极探索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致力于打破旧有的文学规范和传统观念,为现代诗歌的诞生和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现代中国诗歌的特点现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新诗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现代中国诗歌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心体验,与传统诗歌相比更加注重诗人个体的感受和思考。

现代中国诗歌在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和自由化,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与形式,更注重语言的流畅和韵律的变化。

现代中国诗歌还更加注重抒发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展现出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写实风格。

新诗运动与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与影响

新诗运动与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与影响

新诗运动与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与影响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运动被认为是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革命。

这场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其目标是推动中国传统诗歌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新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诗运动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新诗运动的背景在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变革。

中国人民对旧体制的不满和对现代化的渴望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尝试。

新诗运动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诗歌文化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在中国文化中,诗歌被视为高尚的表达方式,几乎每个人都学习和欣赏诗歌。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诗歌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诗运动的目标与理念新诗运动的目标是推动中国传统诗歌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新诗运动提倡用现代化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对现实的反思。

与传统的诗歌形式相比,新诗运动提倡使用自由的诗体和激进的思想表达方式。

新诗运动的影响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新诗运动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上。

在新诗运动之前,传统的诗歌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限制了文学表达的多样性。

而新诗运动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鼓励人们尝试不同的诗歌形式和风格。

许多著名的现代诗人通过新诗运动找到了他们个人的创作方式,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语言的创新与变革新诗运动的第二个重要影响是对语言的创新与变革。

传统的诗歌语言是相对固定和古典的,而新诗运动鼓励使用口语化、现代化的语言表达。

新诗运动倡导用容易理解和亲近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思想。

这种语言的创新与变革不仅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资源,而且更好地与当代读者产生了共鸣。

格律的突破与扩展传统的诗词格律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格律的限制也开始限制诗歌表达的多样性。

2023年唐诗复兴:传承与创新

2023年唐诗复兴:传承与创新

2023年唐诗复兴: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导言: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被称颂为文化瑰宝。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唐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在2023年,唐诗却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复兴。

这次复兴不仅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创新思维和技术,使得唐诗焕发出新的魅力。

一、诗人的复兴2023年的唐诗复兴,首先得益于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众多年轻的诗人崛起,他们继承了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气韵,同时又注入了现代人的思考和观念。

他们以新的视角、新的诗歌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创作唐诗,将唐诗带入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们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赛事,他们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人士的交流和合作,将唐诗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他们的唐诗作品广泛传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同时,诗人们还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将唐诗推广给更多的人群,激发了大众对于唐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2023年的唐诗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技术的应用,唐诗的创作过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创作系统可以分析大量唐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特点,并生成符合唐诗规律的创作灵感,帮助诗人们更好地创作出传承唐诗精髓的诗作。

同时,技术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建议和推荐,使得唐诗的传播更加精准和有效。

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多种方式接触到唐诗,随时随地享受唐诗的魅力。

此外,云平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唐诗创作和交流更加便捷,诗人们可以在云端平台上相互借鉴和讨论,帮助彼此提高和成长。

三、唐诗的创新与跨界2023年唐诗复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诗人们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元的内容和风格。

他们不拘一格,尝试将唐诗与当代社会、科技和环境问题相结合,表达出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这种创新使得唐诗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生活感染力,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同时,唐诗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了跨界合作。

传统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之影响 “白屋诗体”对杜诗的接受

传统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之影响  “白屋诗体”对杜诗的接受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三年第一期 总第115期传统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之影响———“白屋诗体”对杜诗的接受彭 超〔摘 要〕 文章以吴芳吉与杜甫的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创新、诗歌之忧患意识、二人主体人格等的比较论述,认为吴芳吉诗歌创作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时代思潮的影响,在传统与现代之契合中产生了独树一帜的“白屋诗体”。

“白屋诗体”见证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脉相承与创造力。

〔关键词〕 杜甫诗歌 白屋诗体 传承创新作者:彭超,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610064。

吴芳吉于1896年生于重庆。

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

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白屋诗体”。

“白屋”一词源于吴芳吉重庆江津老宅名。

其父鉴于当时江津民风、民俗混浊不堪,将所居住之宅刷为白色,并取名“白屋”,取其出污泥而不染之意。

吴芳吉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取名为“白屋诗体”,一方面表达自己人格高洁之意,另一方面表示自己诗体探索的独树一帜。

“白屋诗体”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拘格套,律诗、自由诗、歌谣体皆可自由用之;在语言形态上,呈现为不拘泥于文言与白话,而是根据诗歌表达需要而选用之,并不为所谓的新体诗、旧体诗所限制。

“白屋诗体”的创作宗旨是“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①在内容上多是关注底层大众在战乱之中的颠沛流离。

“白屋诗体”的诞生既缘于中国新诗运动,也得力于传统诗歌的影响。

前者体现在“白屋诗体”对于中国新诗诞生之际“新”、“旧”两派的批判接受,后者体现在对杜诗的传承创新。

二十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化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歌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变革。

“诗界革命”、“白话运动”分别从内容与形式上对诗歌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诗坛上,新旧两派之争使得中国诗歌发展面临一条非“新”即“旧”的二元选择。

在此时代潮流之下,吴芳吉并没有随波逐流卷入其中,而是坚持独立创作。

吴芳吉坚持诗歌独立创作的精神依托很大程度在于他对杜诗艺术的传承。

吴芳吉一生最爱杜甫:“幼读少陵诗,深识少陵志。

关于新时代诗词复兴的反思与前瞻

关于新时代诗词复兴的反思与前瞻

关于新时代诗词复兴的反思与前瞻王悦笛中国诗歌在历经两三千年的发展演化,极尽了各种变数之后,我们这一代对诗词创作仍抱有热忱的人,在新时代的路口应当何去何从?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说:“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

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

就诗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不必提了。

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都是无谓的挣扎。

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一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

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

”这当然不无新文化健将对旧诗傲慢与偏见的成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宋以后诗歌新变乏力、因循多于开创的事实。

落实到今天,“五四”以来主流文学话语的冷落和忽视、新诗界和大众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固然是诗词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当代旧体诗词写作的现状也确实乱象丛生,病得不轻。

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之前,先怨不得别人。

有的作者旧学功底不足,不顾诗词本有的艺术规律,粗暴地填入新词汇,描写新场景,以为这就是反映生活和社会,以为这样就能赋予诗歌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那其实是对文学本质的误解。

有的作者倒是旧学功底十足,但却把诗词当作文物,当作传统手艺,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模仿着,甚至将创新求变看作背叛而视若寇仇。

这样做根本上没有把诗词当成鲜活的当代文学之一种,诗词大概仅能免于不死,谈不上什么生命力和影响力,更没有进入文学史的价值,也没有与主流文学对话的资格。

在旧体诗词界经历了近百年破有余而立不足的局面后,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立”。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如何立出一个新的范式,用多元复杂的艺术手段,构建旧体诗词对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呼应能力,推进旧体诗词的“现代化”,值得我们思考。

反映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利用多元的艺术经验求变创新,这无疑是新时代诗词复兴的艰巨任务。

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时代精神的结晶,大都或多或少反映了时代面貌。

历代最优秀的诗人,也都是一定程度上为诗国开疆扩土、贡献新变的开创者。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

浅谈中国新诗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中国新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它在中国诗坛上的崛起和发展,不仅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同时也为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追求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多样的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新诗的崛起和发展、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谈。

中国新诗的崛起和发展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大事件。

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其诗人不仅吸收了西方近代诗歌的创作技法和思想观念,同时也积极融合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新诗所呈现出来的清新、朴素、自然以及崭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与当时的传统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条条框框,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篇章。

在对现代中国诗歌的影响方面,中国新诗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为中国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中国新诗所呈现出来的写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为中国诗歌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生机勃勃的创作力量,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动力。

中国新诗为现代诗歌创作追求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多样的形式。

中国新诗在诗歌题材、表现手法、创作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为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和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诗为现代中国诗歌的国际化和现代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新诗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性审美,为中国诗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平台。

展望未来,中国新诗仍将继续对现代中国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日益丰富,中国新诗将会在诗歌创作上继续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断吸收和融合新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为现代中国诗歌的创作注入更为多样化的元素和更为活力十足的力量。

中国新诗也将继续在国际化和现代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中国诗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和对话提供更为广阔的机遇和更为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热”能否带动中国新诗复兴
作者:饶翔《光明日报》(2016年09月03日09版)
孔子有云:“不学诗,无以言”。

在中国这个诗歌大国,诗歌堪称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近年来出现的“诗歌热”,令一度有些冷寂的诗歌重回公众视线。

在中国新诗诞生百年的这个大背景下,“诗歌热”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历经百年浮沉的中国新诗,是否能够就此迎来复兴?
校园:没有诗歌,怎么可能
“当时我们对诗歌的狂热,大概只有崔健的音乐会和女排比赛可以比拟。

”诗人西渡在《燕园学诗琐忆》中写道。

时光荏苒,20世纪活跃在燕园的大小诗社,如今只有五四文学社一家幸存下来。

作为北大现存唯一一家以现代诗创作、交流为宗旨的社团,五四文学社的活跃成员维持在30人上下,比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社的规模、活动、影响力都有了相当大的缩减。

在北大中文系任教的诗人姜涛这样阐释诗歌在校园的边缘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诗歌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政治、经济、哲学等多股思潮扭结在一起,参与到当时学生的群体表达之中的;而随着社会结构和时代心态的转变,诗歌的社会功能日渐削弱,诗歌曾经一呼百应的情景,在今天的校园里很难再现了。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诗人、评论家杨庆祥认为,现在的校园诗歌呈现分散化的现象,那种以社团为纽带的校园诗歌活动不像20世纪80年代那么热闹,大多数写作者以个人化的方式存在。

复旦诗社指导老师、诗人肖水则认为,目前校园诗歌的活力是空前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的青年诗人都在高校里。

高校诗歌的进展某种程度上就是青年人诗歌写作的进展。

”肖水介绍,北大“未名诗歌奖”、复旦“光华诗歌奖”、武大“樱花诗歌奖”以及由《星星》诗刊举办的“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是当前高校青年诗人最主要的出场方式和成名方式。

而作品的发表方式,则由纸媒、网站、诗歌论坛,向微信朋友圈和诗歌微信公众号发展。

对于今天仍坚守在校园一隅的诗人来说,边缘与中心,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

“没有诗歌的北大,怎么可能?”五四文学社迎新海报上的话或许已道出了诗人们某种义无反顾地坚持。

草根诗人:超越身份的努力
相对于校园诗人的平静,“草根诗人”在近年吸引了较多的关注。

在《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看来,这个时代“诗歌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底层草根诗人的崛起。

被称为“草根诗人”的杨键、江非等人最早引起诗坛注意,而“打工诗人”郑小琼、谢湘南、许立志等人也被归于这一诗人群体。

2014年年底,余秀华的横空出世,使“草根诗人”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象,达到一个高潮。

身在基层却写出动人的诗篇,余秀华并不是孤例,其他活跃着的“草根诗人”还有河南的做过快递员的秦兴威,山东的在私营企业打工的小西,河北的理发师红莲,山西的地质队工人张二棍,安徽的煤矿工人老井……
多位“草根诗人”已经获得了主流诗歌界的认可和嘉奖。

2015年4月,余秀华获《诗刊》2014年度诗人奖。

2016年3月,张二棍获《诗刊》2015年度青年诗歌奖。

“他们在工作之余,在平凡中发现并拾取诗意。

正是这种诗意,让这些普通的人变得独一无二,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如此惊心动魄而又异彩纷呈。

”《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

身份是“草根诗人”最鲜明的标识。

“草根”的身份和经历往往赋予诗人们一种接地气的、生机勃勃的文学力量。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余秀华、许立志等“草根诗人”在传播中反复被强调的恰恰是他们的社会身份,诗人特殊的身份和经历,撩动了公众和媒体的同情心、好奇心。

对此,余秀华曾表示,希望摆脱贴在她身上的特殊标签,重回诗人本色。

“一些人问我,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好好过日子,好好写诗歌。

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认为,草根诗人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和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很多:“如何维护诗歌和诗人的尊严,如何引导其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而不是沦为娱乐、狂欢和消费的事件,是当下中国文学新生态中亟待解决和正确引导的话题。


互联网:为诗歌插上传播翅膀
“草根诗人”的走红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兴起相关联。

以余秀华为例,2014年11月10日,余秀华诗歌及随笔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发布在诗刊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短短几天内,阅读量飙升至5万。

11月23日,著名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推送余秀华诗歌《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阅读量达7万。

诗人西川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阅读方式的改变。

”国家级诗歌刊物《诗刊》的微信公众号创办3年来积累了近30万订阅用户,是目前《诗刊》纸质期刊订阅量的7倍之多。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订阅量更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公众号推送的作品,每天都有数百万的阅读量。

由中国作协创办的中国诗歌网上线一年多时间里,已经有十万注册用户,每天将近有两千首诗歌投稿。

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用户每天在微信上创作的诗歌数量远远超过《全唐诗》。

中国诗歌网主编金石开认为,互联网是最适合诗歌传播的载体,同时,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与诗歌的精神内核相契合。

“尤其是微博、微信兴起之后,诗歌的创作和传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金石开说,“总的来说,现在是诗歌的互联网红利时代,其红利还有待释放。


“微信适合诗歌阅读和传播,快捷,容量小,并可随时阅读,日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而另一方面,从网络诗歌开始就有的‘口语化’趋势,也使诗歌更容易被读懂和广泛接受。

”李少君说,“微信不受地域限制,汉语诗歌微信群遍布世界各地,人在海外,心在汉语。

其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不过,对于互联网催生的“诗歌热”,霍俊明提醒诗人们警惕将这种“热”变成一种“热病”——狂热、内心膨胀与自恋。

“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发表自己的诗,评价别人的诗,但是平台、媒介只是客观中介物,并不意味着在此空间产生的诗就比以前更好、更重要、更伟大。

”霍俊明说。

百年新诗:新的阶段正在开启
明年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这个时间确定,是从1917年胡适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开始发表新诗算起的。

前不久举办的上海书展,设立了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同时就中国新诗百年举办了“世界诗歌论坛”。

而此前,全国各地也已经陆续举办过各种纪念新诗诞生百年的研讨会、论坛及诗歌活动。

“百年新诗”无可争议地成为2016年最火的热词之一。

如今凭借新一轮的“诗歌热”,中国新诗能否迎来复兴?
杨庆祥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的强大冲击下,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重要,对精神的交流也越来越渴求,所以整个文学艺术都会有复兴的趋势。

而因为诗歌是一种参与形式最强、最容易大众化的体裁,所以走到了复兴的前列。

在肖水看来,中国新诗经过百年的发展,其佼佼者已有能力抵达诗艺的尖端,摘取语言的皇冠,成就文学艺术的高峰。

而微信是诗歌大众化的一个推手,能起到普及的基础作用,“量多才能质好。

读者的阅读水平和新诗人的创作水平,都会在不断接触和积累中慢慢提高”。

“分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诗歌发展方式——我们既需要普通读者‘读不懂’的诗歌,也需要跟普通读者很亲近的诗歌。

这样的分布,是中国诗歌值得期待的前景。

”肖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