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修辞专项指导之比拟
2020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修辞(含解析)
修辞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引用、反语、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一)比喻含义:比喻就是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
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比拟含义: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作用:作者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赋予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
分类:比拟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2修辞之比拟
三、指明手法,分析构成和表达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的溪河,湍急险恶却又不失玲珑秀丽,既温顺又刚烈,由南向北
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河流两岸的山岩陡峭耸峙、绵延不断 ,狭窄处如险峻关隘,崖壁上钟 乳密布,怪石嶙峋。
神农溪一路收纳十几条缠绵的山间小溪,好几处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各具“险、秀、雄” 的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河水迂回曲折,形成一道道长短各异、急缓不同的险滩,峡中既 有深潭碧水,也有水深几尺的浅滩,船儿行走于此,船底必与河底的卵石摩擦,船工纤夫得跳 下河去,肩扛船帮。若是落差高达几米的急滩,船儿好似迫不及待,只一跳就到了很远的地方。
(2)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 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 A.以人拟物: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②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③在群众的呼喝声 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B.以物拟物: ①火山发出一声咆哮。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③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 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注意:拟物更强调物的动作情态,往往不出现所拟之物,而是出现所拟之物的动作情态,如 上面例子中的“涌”“夹着尾巴”“咆哮”“长在”。
过故人庄Biblioteka 彭彪我在外面流浪,回来时 故乡瘦了一圈——
墩子叔走了,门前的池水 干了一半。
屋后驼背的柳树 头发散落了一地, 老房子蹲在坟边,屋顶的白云
仍在风中奔跑。
明确:
①将故乡与故乡之物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正是故乡如亲人。
②精心选择与流浪、思乡相关的意象,营造伤感氛围,渲染惆怅情绪。
③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和韵律美。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一、比拟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
“她的声音像天籁般悦耳”,通过将声音和天籁进行比拟,使得读者对声音的美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烘托情感比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来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心情如同被放飞的气球一般自由”,通过将心情与被放飞的气球进行比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愉悦的情感。
3.增加作品的艺术性比拟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更愿意细细品味。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过,温暖而舒适”,这样的比拟使得描述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夸张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能够更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醒目。
“他跑得飞快,就像一道闪电一样”,通过夸张来描述他的快速奔跑,使得读者对他的快速有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2.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
“这个人真是个饭桶,一顿饭吃得比牛都多”,通过夸张对吃饭的描述,让读者对这个人的吃货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增加趣味性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增加了作品的娱乐性和吸引力,使读者更愿意阅读。
“他的智商简直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通过夸张来形容某人的聪明,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比拟和夸张是中文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们在文章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拟和夸张,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了解和掌握比拟和夸张的用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同学们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比拟和夸张,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在中考语文的考试中,比拟和夸张是常见的修辞方法,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比拟的用法
比拟的用法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比拟的用法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比拟的一些常见用法。
比拟可以突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用“如同”、“好像”、“似乎”等词汇来比拟两个事物,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的声音像夏天的雷声一样,让人感到震撼。
”
比拟还可以突出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用“虽然...但是...”、“尽管...但是...”、“虽然...但是...”等词汇来比拟两个事物,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比如,我们可以说“虽然他现在很忙,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抽出时间来拜访他。
”
比拟还可以突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用“与其...不如...”、“与其...不如...”等词汇来比拟两个事物,从而
突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说“与其在图书馆里读书,不如在户外运动身体。
”
比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深刻地表达文章思想。
比拟的用法非常广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比拟的修辞方法
比拟的修辞方法
以下是 7 条满足要求的内容:
1. 比拟这个修辞方法啊,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好比说,“小鸟在枝头唱歌”,你瞧,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说它唱歌,多生动有趣呀!这样一写,那小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欢快地歌唱,让我们的心都跟着愉悦起来了。
2. 哎呀呀,比拟真是妙不可言!看看“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这句话,把风儿比作会抚摸人的存在,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就好像有一双温柔的手在触碰我们,让人倍感亲切呢!
3. 比拟啊,简直太有意思了!像“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高粱和稻子都有了人的表情和动作,这画面一下就鲜活起来了。
这不是跟我们人高兴的时候差不多嘛,难道你不觉得很有意思?
4. 哇塞,比拟可太好用了!“太阳公公笑得格外灿烂”,把太阳拟人化成公公,还笑得灿烂,这让那天空都变得充满温情了呢。
这不是一下子就让我们感觉太阳很和蔼可亲嘛!
5. 比拟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比如说“花儿向我们点头微笑”,这花儿就像个有礼貌的人一样,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这种写法让整个场景都变得那么和谐美好,难道不吸引人?
6. 嘿,比拟真绝了!“小树在风中跳舞”,哇,小树都能跳舞了,这多有趣呀!而且让我们一看就好像看到了小树扭动的身姿,这可比直接说小树在摇晃生动多了吧!
7. 比拟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呀!“月亮姐姐害羞地躲进了云里”,把月亮说成姐姐就算了,还害羞呢,这让月亮一下子就有了可爱的感觉。
就好像我们身边会害羞的人一样,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下,是不是啊?
我的观点结论:比拟能够让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富有情感和生命力,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字词、语句,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思维方式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八大修辞手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2021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 来了。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 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 环境的恶劣。(与中心相关联)
二、修辞手法 —— 借代
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部分代整体)
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
外走去……
(特征代事物)
3、南国烽烟正十年。
(具体代抽象)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
来!
(专名代泛称)
借代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去……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圆规”代替 杨二嫂,突出中年杨二扫细脚伶仃的特点,从而更 好地表现她尖酸刻薄的小市民形象。
设问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 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引起
注意,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修辞手法 —— 反问
定义:反问也叫反诘、诘问。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 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 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 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四、练习3
四、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已经融化了。 (比喻,将梦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梦的空灵和短暂易逝。) B.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 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拟人,赋予溪水以孩子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奔腾跳跃 的特点。) C.我们来自辽阔的山河,对面又是无边的大海及蓝天。 (对偶,句式整齐,有韵律美,阐述了我们面前的美景。) D.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 喝他一条河。 (夸张,突出强调了“我”渴到极致的状态。)
比拟修辞手法课件L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物
例1(人拟为动物 )
01
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说 明甲事物(本体),喻体一定出现,甲乙两 事物有主有从;二者有相似点 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 事物来写,拟体一定不出现,甲乙两事物不 分主从,浑然一体。二者不一定有相似点 生活像车轮一般隆隆地前进。 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如: 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如: 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如: 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如: 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
比拟要注意语体。
比拟与比喻
比喻和比拟
比拟答题格式
比拟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学习运用比拟的技巧
学习运用比拟的技巧比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艺术表达的目的。
它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下面,本文将介绍比拟的定义、分类,以及运用比拟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比拟的定义和分类比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主要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拟有多种形式,如直接比喻、明喻、象征性比喻等。
1.直接比喻直接比喻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它明确地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直接点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清晨的鸟鸣”。
2.明喻明喻是通过明确说明某个事物属于另一个事物的类别来进行比喻。
例如,“他是一只勇敢的狮子”。
3.象征性比喻象征性比喻是通过将一个具体的事物用以象征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来进行比拟。
例如,“他的爱心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二、运用比拟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比喻对象在运用比拟的时候,要选择与所表达的意思相符的比喻对象。
比喻对象应该与被比较对象在某种特征或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以便更好地突出表达的主题。
2.注意比喻的强度和恰当性比喻应该适度,既要有足够的力度使表达有说服力,又不能过于夸张,以免破坏整体的逻辑和平衡。
3.注意比喻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比喻的语言要尽可能地清晰明了,避免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
同时,还要确保比喻所传达的意思与原意相符合,不产生歧义或误解。
4.运用生动的形象语言比拟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在运用比喻时,可以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和句子,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比拟的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比拟比拟是一种有力的修辞手法,但过度使用会使得表达过于繁琐和复杂,丧失了表达的力度和新鲜感。
因此,在运用比喻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2.注意比拟的真实性比喻所使用的对象应该是有真实性的,即不能虚构或离开实际。
否则,比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误导。
3.注重语境的环境比拟的效果也与语境环境息息相关。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拟注意问题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拟注意问题【—之比拟注意问题】,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以,拟体要尽量符合本体的特点。
否则就会不伦不类。
注意力问题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
类比是一种修辞手段,通过联想将事物a描述为事物B,这必然会融入表现主义者的真实感受。
在应用中要注意情感与景物的协调,即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本体的特点。
3.避免不当的表扬和批评。
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4.注意风格。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
首先,本体事物和目的事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它具有拟像性,符合事物的特点,并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例如,歌唱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与鸟类可以飞翔的特点相似。
因此,可以说“歌唱就是飞翔”,说“歌唱就是飞翔”是不恰当的。
另一个例子是“五大洲向我们歌唱,四海向我们挥舞”,“五大洲”与“歌唱”,“四海”与“挥舞”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比较不符合事物的特点第二,要注意言语环境.比拟修辞在文艺性作品中用得较多,如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便较多地运用,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第三,我们应该注意情感色彩类比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所以类比的情感色彩必须是明亮的,据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他的情感是基于他对侵略者的仇恨;说“人民用牛奶喂我”是基于对人民的尊重比拟确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用得不当,还不如不用.比如,我们在叶圣陶的《前途》一文中看到原句运用了拟人格,当再版时,作者将拟人手法舍弃了:一些婚礼的衣服。
稍微体面一点。
把它们藏在一个不合适的盒子里。
当天气好,太阳老了的时候,把它们拿出来晾干。
这是一段温暖的友谊。
等一下,请他们回到盒子里《叶圣陶集》一些婚礼的衣服。
稍微体面一点。
把它们藏在一个空盒子里。
当天气好,太阳老了,把它们拿出来晾干。
比拟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比拟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修辞手法之二:比拟1、什么是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或物)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比拟的两种类型:(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苇眉子”在跳跃着,这就是将物拟作人来写。
)例2: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春风”具有感情与动作了,这也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又分三种情况:①、把人当物来写:(A)、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B)、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他们上来吧。
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跳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党人。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C)、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杨绛《老王》)(D)、吴天宝好比一丛大路径上的马兰草,自打发芽那天起,从来没人怜爱他,浇他一滴水,他却有股野生的力量,任凭脚踩,车轱轳轧,一直泼辣辣地长着。
有一天,他得到阳光,得到雨水,开了花了,用整个生命开朵花,蓬蓬勃勃地朝向着生活。
(杨朔《三千里江山》)②把甲物当乙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A)、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高尔基《海燕》)(把不能游的物写成能游的物)(B)、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他们的嘴上。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把“口号”写成能“飞”、能“钻”、能“流”的东西。
)(C)、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把诗篇写能够生根发芽的植物)(D)、有时候起了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老舍《骆驼祥子》)(把风写成能打人的东西)(E)、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蜷伏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
xx语文常有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中考在即,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修辞妙用,供大家参照阅读 !1.看法: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色、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减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减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比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减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比方:一个全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眼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减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早一步的夸张形式。
比方:家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3.夸张的作用①揭露实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氛围,加强传染力;③ 加强联想,创建氛围。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夸张不是夸诞,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张,因此不可以失掉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依据。
下边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可以和事实距离过近,不然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色,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极少用甚至不用夸张,省得扭曲事实。
1.看法:比较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含反物看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看作物来写 (拟物 )和把此物看作彼物来写 (拟物 )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比方:女人坐在小院中间,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比方: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较的作用①色彩鲜亮 ; ②描绘形象 ; ③表意丰富。
4.运用比较应注意:应注意事物自己的特色。
5.比喻和比较的不一样点(1)比较是模拟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 )的特色摹写本休,要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要点在喻。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修辞手法之比拟手法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拟手法专项练习题__________1.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
B. “雄伟”“精神”“那里”“佩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代词和动词。
C. “赐教”“家父”“愚见”“斧正”“寒舍”都是谦辞类。
D.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如“桑树”“地球”“自然”“热烈”。
2.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B.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比喻)C.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排比)D.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B.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D. 咆哮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吞没了整个村庄。
4.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 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5.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C.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拟比喻区别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比拟比喻区别【—之比拟比喻区别】,郑业健《修辞学》"盖必在观念上有联络处,想象上有变通处,始可以互相比拟.故比拟亦可谓为比喻之一种.但比喻为就其相似处着笔,比拟乃就其可变处着笔."两位专家都认为,在本质上,类比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隐喻。
因此,类比和隐喻之间的界限有时很难区分,这是因为当事物a和B被建模为事物B时,它们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青山绿水笑”不能改为“青山绿水笑”,因为这里暗含着一个隐喻但比喻还是不同于比拟,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类比是把拟像直接写成本体。
本体可以是人或物。
拟像可以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也就是说,人可以被视为庄稼,或者事物可以被写成人。
本体与拟像之间的关系是重合、兼容和混合的,因此,当一个事物被模仿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被模仿为另一个事物时,我们很难确切地说“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个事物”是什么样的事物,《青山舞水笑》中的“山”和“河”,我们只能笼统地说它们是模仿的。
至于他们是天真无邪的女孩还是活泼活泼的男孩,我们无法在《海上的阳光》中回答“阳光”,我们只能笼统地说是为了洒什么,也无法回答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是闪闪发光的珍珠——隐喻是通过比喻的身体来表达或解释本体。
无论是明喻、隐喻,还是转喻、转喻,隐喻的本体都是相对确定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不能相互混淆第二,两者的性质和表达效果不同.比喻通过事物的相似点使本体也喻体联系起来,重在"喻",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具体形象地感知事物.而比拟则是借助事物的不同特征,重在"拟",用模拟的方法刻画人或事物的情状,使一个事物具有它本来不具有的另一种事物的特征.即拿甲物特征描写乙物,从而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第三,无论是哪种隐喻,在句法结构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它都可以成为主谓宾类型。
这种主语和宾语都比较完整的句子是由象、时等词连接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之比拟
【引子】
一次,大明奇才解缙陪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不料一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深感失望,即命解缙“以诗记之”。
处于两难境地的解缙,略加思索,便吟出了一首小诗:“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明太祖听了开怀大笑。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遵旨而行”的实写,后两句则是巧妙的劝慰——钓不到鱼,那是因为皇上至尊至贵,“凡鱼”不敢上钩。
“凡鱼不敢朝天子”就是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赋予“凡鱼”人的思想动态“不敢”,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基本概念】
比拟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的修辞格。
其作用是使所写的“人”或“物”感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基本分类】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一、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仿拟人的言语、感情、行为、动作、思想变化等。
拟人常有三种情况:
1.把植物拟人化。
例如: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豌豆笑得鼓鼓圆。
这里将“沙果”“西瓜”“豌豆”等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2.把动物拟人化。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用“低唱”“弹琴”来形容油蛉和蟋蟀的叫声。
同样写动物叫声,但用词不同,因为油蛉是用口腔发声,所以是低唱;而蟋蟀是靠摩擦双翅而发声,所以像弹琴。
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教条主义”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将其拟人化,形象直观。
二、拟物
拟物,则是将人当作动物、植物或非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的某些特征,或将此物仿拟做彼物或将生物仿拟做非生物写等。
拟物可分为四种情况:
1.人拟为动物。
例如: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
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形象生动。
2.人拟为植物。
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这里将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清新,美丽,可爱。
3.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
例如: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失败一次,前进一步。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由失败堆垒而成。
这里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比拟为可以“堆垒”的东西,实实在在,如在眼前。
【注意事项】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方法,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1.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比拟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给甲事物。
2.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句型为“主—谓—宾”式,主宾之间是靠比喻词“仿佛”“像”“是”“似”等词连接的。
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比拟句型一般为“主—谓”式。
【跟踪训练】
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意象写一首小诗,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字数、句式不限。
示例:风/欢呼着/飞奔在田埂上/一不小心/跌倒了/惹得稻穗低下头/偷偷地笑
2.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使用比拟的修辞方法的是(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母爱如山,父爱似海。
D.蛐蛐哼着宁静的古曲,溪流唱着险些失传的民间小调,有些伤感,但情调很美。
E.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蹚大河。
F.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G.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每天早上,太阳都从千里之外赶到你的窗前,等着你醒来。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人生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有山的阻塞,有旋涡的回旋,但始终要奔涌向前。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阅读训练一:
1.B(是陈旧的,而不是真诚,意义指向不对)
2.以小见大,从小点切入,通过“一天”而且是最后一天,表现力更强。
“并蒂莲”比喻两颗相爱的“心”。
“爱的青梗”,在意象设置上,也是虚实并置,使意象间充满张力,“秀挺”“欢欣”“鲜妍”三个动词(或动词化的形容词)则生气满溢,动感极强。
阅读训练二:
1.A(是焦躁不安的情绪,而不是“冷静执著”)
2.门为什么会轻轻关闭?神秘感,轻轻关闭暗示着这种关闭只是暂时的、难耐的。
写烟囱很有意思,不是写没有烟,而是说没有声音。
没有烟是安静,而声音都没有则是一片死寂了。
窗子没有颤动就预示着窗子是会颤动的,写成“窗子一动都不动”就没有味道了。
尘土很重违背常识,尘土明明是轻的。
尘土重就给我们感觉尘土是不动的,这不动不是因为表面上的不动,而是尘土内在的本质因素造成的。
三个细节有力地反衬出诗人的焦灼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