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合集下载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外的阶段特征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两个历史时期为例,分别为古代和近代,来对比中外的阶段特征。

古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政治制度:古代中外的政治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时期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为主,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

而西方古代国家则主要采取城邦制度,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共和国,较为注重公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经济发展:古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注重土地的耕种和农产品的交换。

而西方古代则更加注重商业和贸易,特别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和商业网络,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传承:古代中外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族和血缘的延续,强调尊老敬祖和礼仪道德。

而西方古代文化注重理性和个体的发展,以哲学和科学为基础,如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和罗马的法律思想。

社会结构:古代中外社会结构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上层统治者享有特权,而下层人民处于较低地位。

而西方古代则相对较为平等,特别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平民阶级,相对平等的社会结构。

近代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近代时期指的是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政治制度:近代中外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探索。

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民主政治体制,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共和制。

经济发展:近代中外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侵略,导致国家经济一度衰退。

而西方国家则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推动,向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迈进。

文化传承:近代中外的文化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出现了思想的割裂和国粹危机。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2020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渐趋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大河文明)
政治: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 孔子和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的局面,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 教育方面: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对外:反法西斯同盟。
经济: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在困境中日益萎缩。
政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开始。(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当政者为南京国民政府)
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表7:1945年——70年代末的世界与中国
项目
世界
中国
特征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入困境(苏联)。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相设内阁、军机处)
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八股取士、文字狱、《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外交: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
表3: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近代工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掀起。(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思想:西学东渐的大规模传入。(“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
外交: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开放。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尽管不同国家的历史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但在其中一时期内,不同国家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比较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各国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本文将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对比。

第一阶段:古代文明时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诞生了自己的古代文明。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邦国家的形成,农业的发展,文字的创造以及科技的进步。

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农业社会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社会,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此外,中国在冶铸、农业生产、纺织等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特点是河流文明的形成。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畔,尼罗河的泥沙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古埃及的特点是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各种雕像,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展了多门科学的研究。

第二阶段:中世纪封建社会在中世纪,欧洲大陆和亚洲各地的大部分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农业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封建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地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强大影响力。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拥有土地并将其分封给贵族为基础的。

宗教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督教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农业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封建领主依靠农民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东亚封建社会:与欧洲的情况相似,东亚封建社会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

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君主制度在这些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和封建领主对国家和人民的控制非常强大。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化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加速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较大发展,主要
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 原因是什么?结
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合史实,简述市
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 民群体的发展对
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 宋代文学艺术的
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 影响。(6 分)
14 世纪的意大利(“中世
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 远影响。
称为“元首制”。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 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
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 1.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 并立,民族大融合。
亡,至 1500 年左右,西欧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 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
本主义萌芽,
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 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 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
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会转型;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
14 世纪后 期——17 世纪前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 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1 年 38(2)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分析布鲁尼的历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史撰述反映了当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 时什么样的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会出材料题(如相对论),关键是要找文明对西方文明有 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 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 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人类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阶段和时期,其中包括了中外历史的发展。

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1.传统社会阶段: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为止。

在这个阶段,社会组织以农耕社会为主,封建社会制度基本形成。

国家政治中心以王朝为单位,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存在,并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

2.帝国时代:帝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主要是指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一直延续到1912年辛亥革命为止。

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多个统一的大型王朝,包括秦朝、汉朝、唐朝、宋朝等。

这个阶段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也相对繁荣。

3.民族解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旧中国时期的抗日战争。

中国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外来势力的侵略。

在辛亥革命中,中国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阶段对中国的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

外国历史阶段特征:1.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之一,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在这个时期,人类出现了文字和文字记载的历史,建立了国家和政治制度,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形成了属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宗教体系。

2.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大致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开始,到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为止。

在这个阶段,欧洲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和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基督教教权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学生版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学生版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战后——70年代初
1.政治:40、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经济:一方面世界处于经济政策调整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表现);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在德国、法国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思想文化: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和形成。双百方针的恢复,1977年恢复高考及教育的发展。
4.科技:863计划,银河型计算机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印发)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印发)

中外横向知识比较高考历史冲刺辅导中外重要历史阶段考点和阶段特征比较历史阶段特征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阶级关系、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它尤如一个坐标轴,纵坐标规定着历史事物的前后联系,涵盖了原因与结果、继承与发展、联系与区别的范畴,横坐标规定着事物的横向联系,包含着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普遍与特殊等历史范畴,每一个历史因子都可置于这一坐标轴上进行度量,每个交汇点都负载着时代赋予的深刻烙印。

掌握了阶段特征,就意味着构建起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宏观立体的历史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以专题的形式编排,人为割裂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致高中学生通史意识薄弱。

而高考注重考察学生的通史意识,现将高中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重要历史阶段归纳如下。

古代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比较特别说明:形成中国和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而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学习过程中注意将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

中俄革命道路的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变革:外国侵略之下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2.经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牛顿力学)
1.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3).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演变及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对中外历史的演变及其阶段特征进行探讨。

中国历史的演变及阶段特征:1.古代封建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1840年):中国历史的初期主要是一个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农业社会。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农耕经济的繁荣。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世袭制取代了部落联盟制,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2.封建社会崩溃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公元1840年-1949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的沉沦和动荡,经济的停滞和衰弱,民族抵抗和革命浪潮的兴起。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1978年):建立新中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发展。

4.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78年至今):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国历史的演变及阶段特征:1.古代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3500年-公元476年):在古代欧洲、亚洲等地,奴隶制度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形态,以战争为主要手段获取奴隶劳动力。

此阶段的特征是贵族阶级的统治和奴隶劳动的盛行。

2.封建社会阶段(公元476年-1789年):在这个阶段,欧洲大陆出现了封建制度。

在这个体系中,贵族阶级通过封地和官职来统治社会。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封建制度的相对稳定和农业经济的繁荣。

3.资本主义社会阶段(1789年-现代):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资本家阶级的崛起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中外历史阶段特征的对照,是指对比中外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和特点,以分析它们的异同,并理解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奥秘。

在中外历史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原始社会阶段中外原始社会阶段特征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中外原始社会都是以狩猎、采集和渔捞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然而,在一些细节上,中外原始社会也有一些不同。

比如,在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原始社会表现为以王制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形态,而在西方,原始社会表现为以城邦为基础的城邦制社会组织。

二、奴隶社会阶段中外奴隶社会阶段的特征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中外奴隶社会都是以奴隶制度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和组织形态,社会分工明显,社会等级森严。

然而,中外奴隶社会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在中国,周朝以后的奴隶制度逐渐弱化,而后以封建制度为主导;而在西方,奴隶制度一直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最终在罗马帝国灭亡后才逐渐消失。

三、封建社会阶段中外封建社会阶段的特征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中外封建社会都是以土地所有权和封建等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中外封建社会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革和演变,社会等级和地位也随之变化;而在西方,罗马帝国的灭亡后,封建制度得以延续并发展,直到中世纪末期。

四、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外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特征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

中外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以私人占有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态,个人利益至上。

然而,中外资本主义社会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开放以后,中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而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对早熟,经历了一系列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

同一时期中外发展特征

同一时期中外发展特征

一.同一时期中外对比记忆法1.14~18世纪末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并存)(工场手工业)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落2.1840~l870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机器时代)及东方民族运动高涨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深入3.19世纪末至一战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及东方民族新觉醒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及民主革命的发展4.1917—1927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产生和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共产党诞生和大革命兴起)5.1927—1945年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由国共对峙到抗日战争6.1945年~50年代中期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两极格局形成)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民主革命胜利及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7.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竞争(美苏争霸)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及改革开放开始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总体发展状况特征——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特征——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二、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一、商周时期总特征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征。

1、总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奴隶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

2、政治特征: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确立、发展。

3、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手工业和商业被官府所垄断。

4、文化:礼乐制度成为维系等级制度的工具,文化教育为官府所控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总特征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征。

1、总特征: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与文明持续发展时期;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3、经济:铁器和牛耕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基本特点之一,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4、文化:出现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三、秦汉时期总特征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征。

1、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持续发展时期。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3、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4、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魏晋南北朝总特征及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

1、总特征: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2、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大融合;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形成士族制度。

3、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4、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对照——历史阶段特征

中外横向知识链接永春三中朱素珍特别说明:形成中国和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而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学习过程中注意将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

近代各历史阶段中外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1)近代化开始的社会背景不同:①西方近代化是在本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逐步加紧侵略的情况下逐步开始的。

(2)近代化的过程不同:西方近代化的基本过程:①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②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③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④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精神——制度——器物)中国近代化变革:外国侵略之下①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器物——制度——精神)(3)领导阶级和目的不同:①西方的近代化无论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还是工业革命。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

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中国的近代化中出现的新思潮以及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维新变法运动及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中外近代化的阻力不同:①西方近代化的阻力主要是本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经济,所以近代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神学以实现民主政治;反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工业革命,实现生产力的飞跃;反对封建思想,提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中国处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1).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中国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3.思想:新思潮萌发,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4.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清朝前期,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比较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公元前5——3世纪
西 方
中 国
特征
(古希腊罗马)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中华文明形成


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罗马法的形成维系帝国统治,影响近现代西方法治建设。
思想:文化繁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经济:小农经济确立并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联系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较 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比较(选修)
百家争鸣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联系
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重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思想:学术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总之,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
BC前3世纪——3世纪
中国处于
秦汉时期
BC221——220
1.政治:BC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元首制”。
总体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1.政治:建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开展清末新政;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发动了一系列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2.经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向西方学习由器物阶段发展到制度阶段,维新思潮兴起。
1910——1929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4世纪后期——17世纪前期
中国处于明朝时期,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思想文化: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理论的萌芽和形成。双百方针的恢复,1977年恢复高考及教育的发展。
4. 科技:863计划,银河型计算机
5.外交:新时期外交的表现:
1991年代以后
1.政治: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2.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2.经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牛顿力学)
1.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3.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在德国、法国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3).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时期
世界的阶段特征
中国的阶段特征
BC前8世纪—BC3世纪
中国处于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BC770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2. 经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形成
20世纪30年代——二战
1.经济: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苏联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2.政治:法西斯上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政治:国共对峙和抗日战争
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和日益萎缩。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中国处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1).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1.政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苏俄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 思想文化: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1.政治:1911年的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共产党成立,新三民主义指导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
2.经济:中国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
3.思想:新思潮萌发,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4.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经济: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出现了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政策)、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民族主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三大思潮;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科技:进化论诞生
1.政治: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7世纪——9世纪
中国处于隋唐时期,
581——907
1.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中国处于宋元时期,
960--1368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思想文化: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以后遭遇挫折;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挫折。
4.科技:两弹一星、杂交水稻(1973年)
5.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与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意义
70年代末——1990
1.政治:世界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时期。
2.经济:世界处于经济政策调整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战后——70年代初
1.政治:40、50年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经济:一方面世界处于经济政策调整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表现);苏联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表现);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1971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思想文化: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1.政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国两制。
2.经济: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79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清朝前期,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思想文化:印象派绘画和音乐。
4.科技:相对论和量子论
1.政治: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兴起了维新变法,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