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和瑜伽的价值功能之比较_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 极 拳 和 瑜伽 的 价 值 功 能 之 比 较
运动与健康
பைடு நூலகம்
太极拳 和 瑜伽 的 价 值 功 能 之 比较
安 静1 周 绍 年2 马国 强3 ( ) 西 安 体 育 学院 陕 西西 安 7 新 疆 医 科 大学 新 疆乌鲁木齐 8 1. 2. 1 0 0 6 8; 3 0 0 1 1 3. 【 摘 要】 养生原理比较、 文化底蕴比较, 指出了二者的 相 似 之 处 和 不 同 之 处。认 为 太 极 拳 本 文 通 过对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 健 身 价 值 比较 、 和 瑜 伽 作 为 东 方 两 种 不 同 的 运 动体系 , 代表了不同的两种文化, 表 现的 形 式 也 有 很 大的 不 同 。 但 是 现在 都 作 为 当 代 人 追 求 的 健 身 方 式 而 风 靡 世界 , 都 是 追 求 一种 修身养 心 、 内 外 兼 修 及 人 与自然和 谐统 一 的 完 美 境界 。 【 关键词 】 瑜伽; 价值功能; 养生; 比较 太极拳; 距 今 有 五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文 化, 被人们称为“ 世界 瑜伽 起 源 于 印 度 , 。 瑜伽 ( ) “ 。瑜伽是 的 瑰 宝” 这个词, 含 意为 “ 一 致” 结 合” 或“ 和 谐” o a y g 一 个 通 过 提 升 意识, 帮助 人 们 充 分 发 挥 潜 能 的 哲 学 体 系 及 其 指 导 下 的 运 动 体 系 。 现 代 瑜伽 一 般 指 练 功 方 法 , 它 通 过 身 体 操 作、 呼 吸 配 合、 身 心 调和以 及 心 理 意 念的 导引 而 达 到 身 心 的 放 松 与 重整 。 太 极 拳是 一 种 古 老 的 健 身 与 技 击 并 重 的 拳 术 , 它里面还包含了深刻 的 中国古 典 哲 学 。 太 极 拳是 综合 了 历 代 各 家 拳 法 , 根于礼仪之邦, 源于儒 家、 道家、 医学、 武术 等 传 统 中国 文 化 , 深 受 儒 家“ 中 庸 文 化” 和 道 家“ 阴阳 学 说” 的 影响 , 强调阴阳平衡、 动静结合、 顺 应 自然 , 以和 为 贵 , 结合了古代 的 导引 术 和 吐 纳 术 , 吸取了 古 典 哲 学 和 传 统 的 中 医 理 论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内 外 兼 练 柔 和 缓慢 轻 灵 的 拳 术 。 本 文就 二 者 的 价 值 功 能 作 一 比较 。 一、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健 身 价值 比较 瑜伽 健 身 的 原 理 是 通 过 调 整 和 控 制 呼 吸 并 配 合 体 位 来 刺 激 脑 、 脏 器、 神 经与 腺 体 等 生理 组织 , 进 而 促进 个 体 生 理 及 心 理 健 康 。 长 期 练 习 瑜伽还 可以 预 防 疾病 , 有效 地调 节 神 经系 统 以 及 内 分 泌 系 统 , 使头脑清 醒冷静、 心胸开阔大度, 进而改善个人整体的健康。瑜伽的功效除了美 容、 减 肥 等, 还 可以 激活 人 的 潜 在 生 命 能 源 和 免 疫 功 能 , 既强身健体又 净化心灵, 提 高生 命 的 质 量 。 — — —调 形、 太 极 拳是 结 合 了 传 统 导 引 、 吐 纳 的 方 法, 着重“ 三 调” 调 心、 调 息 的保 健原 理 。 调 形 即 为 调 身 , 是 指 通 过 调 节 身 体 的 阴 阳, 使身 体 处 于健 康 而 放 松 的 状 态 。 调 心 是 在 心 情 平 和 、 放松心态的基础上自 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 建立起新的兴奋、 抑制转化过程。同时还具有修 心养性, 追 求 更 高境界的思想 。 调 息 是 指 在 运 动 中 蕴 含 有 呼 吸 的 调 节 , 使内脏更加清 洁, 锻 炼 身 体 的 各 个 器 官。 太 极 拳 “ 动 以 养 形, 静以养 。动静结合, 神” 呼吸有度, 从 而 达 到 形 神 兼备 的 统一 。 二、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 养 生 原 理 比较 太极拳和瑜伽的阴阳平衡 1、 瑜伽 有 许 多 门 派 , 当 今 流 行 的 是 以 调 息 与 体 位 法 为 主 的 哈 他 瑜 伽。 “ , 哈 他” 意为日 月 。 哈 他瑜伽 意 指 阴 和 阳 联 合 起 来, 达 到 平 衡, 从而保持 理想的 健 康 状 况 。 而 阴 阳 学 说 是太 极 拳 的理 论 基础 。 太 极 图 其 实 就 是太 极 运 动与 阴 阳 学 说结 合 的 缩 影 , 意 味 着 阴 阳 的 对 立 和 统 一。 太 极 拳 的 一 招 一势 , 均 要 两 臂 同时 运转 , 以 左 为 阴, 右 为 阳, 相 互 进 行 转 化; 太极拳运 动的开 合 虚 实 , 其中合 与 虚 为 阴 , 开与 实 为 阳 , 阴极生阳, 阳极 生 阴。 这 说 明 太 极 拳 中 的动 静 结 合 、 刚柔并济虚实结合无不蕴含阴阳理论。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经 络 学说 2、 瑜伽 《 三 脉 七 轮》 理 论 认 为, 瑜伽由 3 条 经 脉 、 五气组 7 个 能 量 中心 、 。 成。通过修炼, 唤 醒 昆 达 利 尼 能 量。 瑜 伽 的 三 脉 就 是 中 医 的 “ 络 脉” 、 “ 、 “ 、 “ 而太 极 拳“ 主 宰 于 腰” 虚灵顶劲、 气 沉 丹 田” 尾闾中正” 缠绕运动, , 动 贯 四 梢” 走的是圆弧的路线, 使肌肉纤维、 韧带、 关节在均匀、 连贯的 反复旋转中得到运动, 调 整 呼 吸, 通 畅 气 血, 流转贯注于四肢达到固本 的目的。既锻炼了任督二脉, 又使 带 脉 膨胀 。 太极拳和瑜伽的气血原理 3、 瑜伽 锻 炼 课 调 节 营 卫 气 血 。 人 体 气 血 亏 虚 , 阳 气 不 足, 腠 理 空 疏, 卫 阳 不 固 时, 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 发生 颈 肩 腰 腿 痛 。 诸 痛 皆 由 气 血 瘀 滞 不 通 所 致 。 而 瑜伽 体位 的 练习 可 起 到 中 医 推 拿 、 按摩、 功能锻炼等效 果, 达到缓解疲劳, 促进 全 身 血 液 供 给 的 目 的 。 而 在 练 习 太 极 拳 时, 要 求全身放松, 心平气和, 动作 要 做 到 连绵 不 断 , 行云流水, 使身体各个肌 群 和关 节 得 到 锻 炼 , 就可以 产 生 疏 通 经 络 、 流畅气血的效果。练拳时要 “ , 做到内外兼修, 只 要意 到 气 就 到 , 气到劲就到” 就能达到气血通畅, 调 节 自 身 的作用 。 三、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文化 比较 太 极 拳 和 瑜伽 的文化 都 是 东 方 文化 的 智 慧 结 晶 ,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和印度传统 文 化 的 交 融, 存 在 着 相 似 之 处, 也存在着自我发展的不同 之处。 太 极 拳 和 瑜伽 文化的 相 似 之 处 表 现 在 : 一是文化思想 特征的统一。 首先 , 两 者都 体 现 了 和 谐 与 自 然 的 思 想 。 太 极 八 卦 由 伏 羲 氏 观 天 地 万 物 规 律 所 创 。 瑜伽是 印 度 先 哲 们 通 过 在 自 然 界 观 察 动 物 的 动 作 、 自我 救 助 等 行 为 悟 出的 道 及 修 持 体 式 。 二 者 同 属 于 东 方 文 化 , 主张和谐与 天 人 合 一 的思想 。 其 次 , 二 者都 具 有 严 密 的 养 生 原 理 。 两 者 都 是 自然 , 以修身养性为核心, 根据 其 自 身 的 特点 和 方 法 , 形成自我拥有的一套运 动体系。再次, 二者的养生 理 念 较 为 相 似。 都 是 追 求 一 种 人 与 自 然 的 将 现 代人 的 心 灵 回 归 自 然 , 得 以 修 身 养 性, 内 外 兼 修。 二 是 和谐 统一 , 演 变 路程 的 相 似 性 。 武术 起 初 的 本 质 是 技 击 , 后来才有了健身的功效。 而 瑜伽 在印 度 历史 上 与 宗 教 紧 密 的 联 系 在 一 起 , 也曾扮演过健身运动 的角色。它们都种类繁多, 有 着 不同 的 派 别 和 体 系 , 但是为了响应全民 健 身 的 口 号, 都将 其 复 杂 动作 简 化 为 简 单 的 , 改造成为大众健身和养生 的文化与 体 育 系 统 。 三 是 传 承 方 式 相 同 。 都 是 以 培 训 学 校 、 高等院校 和 体 育 场 馆 等 方式 进 行 传 播 。 太 极 拳 和 瑜伽 文化的 不同 之 处 : 一是生长的文化 土壤不同。首先, 中国 是 以 伦 理关系 为 主 导 的 儒 家 文 化 , 以“ 仁、 义、 礼、 智、 信” 作为其文 化精髓, 儒 家 文化和 佛 家 文 化 交 融 在 一 起 。 而 印 度 则 是 由 于 多 种 宗 教 的 长期 共 存 和 印 度 人 民信 仰 , 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气息。其次, 中国 以 汉 文化 为 主 流 文 化 流 淌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 而印度则是受到 不同 外 族 的 入 侵 , 导致多 种 复 杂 的 文 化 交 融 在 一 起, 呈 现 文 化 多 元 化。 再次, 受 西 方 政 治 的 影响 。 中国 虽 被 外 来 侵 略 者 占 有 过 , 但是根深蒂固 的 儒 家 思想 却 不 受 外 来 思想的 干 扰 , 仍旧坚持自己的思想, 而印度则受 西 方 政 治 的 影响 较 大 。 二 是 文 化 内 涵 不 同 。 太 极 拳 是 一 种 “ 武” 文 化, 它 的 本 质 是 技 击 。 而 瑜伽 则 是 一 种 精 神 与 肉 体 结 合 的 类 似 宗 教 性 质 的 修炼, 排除一切杂念, 追求 心 灵 的 超 脱, 达 到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统 一。 三 是哲 学 思想 不同 。 太 极 拳 的 练 习 方 法 和 理 念 都 蕴 含 深 厚 的 哲 学 原 理 。 太 极 拳是 以 阴 阳 对 立 统 一 的 哲 学 思 想 为 基 础 的 , 影响最大的是阴阳五 行 。 而 瑜伽 的 哲 学 思想 则 体 现 在 与 宗 教 的 密 切 联 系 上 。 四 是 道 德 基 准 不同 。 太 极 拳是 武术 众 多 拳 术 中 的 一 种 , 无不贯穿着“ 习 武 先 习 德” 的 。而瑜伽是以 传 统精 神 , 而“ 德” 体现为儒家思想的“ 仁、 义、 礼、 智、 勇” 宗教为依托, 讲究非暴力、 真实、 不偷盗、 节欲、 无欲, 这和太极拳文化的 道 德 基 准 是 不同 的 。 五 是 健 身 原 理 不 同 。 太 极 拳 蕴 含 武 术 的 技 击 性 , , 看 似 缓慢 柔 和 , 实则蓄势待发, 以慢掩盖先发制人的动机, 讲究“ 三调” 调形、 调心、 调 息 。 而 瑜伽是 对 身 体 各 部位 的 拉 伸 、 挤 压 等, 调节神经与 脉络的平衡, 用“ 静” 来 统 领整 个运 动 过 程 。 总之, 太 极 拳 和 瑜伽 作 为 东 方 两 种 不同 的 运 动 体 系 , 代表了不同的 两 种 文化 , 表 现的 形 式 也 有 很 大 的 不同, 但是现在都作为当代人追求的 健 身 方式 , 都是追求一种修身养心、 内外兼修及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的完 美 境界 。 【 参考 文 献 】 [ ] 太极拳和 瑜 伽 健 身 价 值 研 究 比 较 分 析 [ 搏击· 1 M] . 郝红莉. 武术科学, 2 0 0 8. [ ] 太极拳和瑜伽养生原理的对比[ 社会视 2 M] . 陈 万 睿. 窗, 2 0 0 9. [ ] 太极文化和 瑜 伽 文 化 的 对 比 研 究 [ 搏击·武术科 3 M] . 钟霞. 学, 2 0 1 0. [ ] 太 极 拳 与 瑜 伽 之 博 弈[ 文化·视野, 4 M] . 2 0 1 0. 刘玉兰.
运动与健康
பைடு நூலகம்
太极拳 和 瑜伽 的 价 值 功 能 之 比较
安 静1 周 绍 年2 马国 强3 ( ) 西 安 体 育 学院 陕 西西 安 7 新 疆 医 科 大学 新 疆乌鲁木齐 8 1. 2. 1 0 0 6 8; 3 0 0 1 1 3. 【 摘 要】 养生原理比较、 文化底蕴比较, 指出了二者的 相 似 之 处 和 不 同 之 处。认 为 太 极 拳 本 文 通 过对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 健 身 价 值 比较 、 和 瑜 伽 作 为 东 方 两 种 不 同 的 运 动体系 , 代表了不同的两种文化, 表 现的 形 式 也 有 很 大的 不 同 。 但 是 现在 都 作 为 当 代 人 追 求 的 健 身 方 式 而 风 靡 世界 , 都 是 追 求 一种 修身养 心 、 内 外 兼 修 及 人 与自然和 谐统 一 的 完 美 境界 。 【 关键词 】 瑜伽; 价值功能; 养生; 比较 太极拳; 距 今 有 五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文 化, 被人们称为“ 世界 瑜伽 起 源 于 印 度 , 。 瑜伽 ( ) “ 。瑜伽是 的 瑰 宝” 这个词, 含 意为 “ 一 致” 结 合” 或“ 和 谐” o a y g 一 个 通 过 提 升 意识, 帮助 人 们 充 分 发 挥 潜 能 的 哲 学 体 系 及 其 指 导 下 的 运 动 体 系 。 现 代 瑜伽 一 般 指 练 功 方 法 , 它 通 过 身 体 操 作、 呼 吸 配 合、 身 心 调和以 及 心 理 意 念的 导引 而 达 到 身 心 的 放 松 与 重整 。 太 极 拳是 一 种 古 老 的 健 身 与 技 击 并 重 的 拳 术 , 它里面还包含了深刻 的 中国古 典 哲 学 。 太 极 拳是 综合 了 历 代 各 家 拳 法 , 根于礼仪之邦, 源于儒 家、 道家、 医学、 武术 等 传 统 中国 文 化 , 深 受 儒 家“ 中 庸 文 化” 和 道 家“ 阴阳 学 说” 的 影响 , 强调阴阳平衡、 动静结合、 顺 应 自然 , 以和 为 贵 , 结合了古代 的 导引 术 和 吐 纳 术 , 吸取了 古 典 哲 学 和 传 统 的 中 医 理 论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内 外 兼 练 柔 和 缓慢 轻 灵 的 拳 术 。 本 文就 二 者 的 价 值 功 能 作 一 比较 。 一、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健 身 价值 比较 瑜伽 健 身 的 原 理 是 通 过 调 整 和 控 制 呼 吸 并 配 合 体 位 来 刺 激 脑 、 脏 器、 神 经与 腺 体 等 生理 组织 , 进 而 促进 个 体 生 理 及 心 理 健 康 。 长 期 练 习 瑜伽还 可以 预 防 疾病 , 有效 地调 节 神 经系 统 以 及 内 分 泌 系 统 , 使头脑清 醒冷静、 心胸开阔大度, 进而改善个人整体的健康。瑜伽的功效除了美 容、 减 肥 等, 还 可以 激活 人 的 潜 在 生 命 能 源 和 免 疫 功 能 , 既强身健体又 净化心灵, 提 高生 命 的 质 量 。 — — —调 形、 太 极 拳是 结 合 了 传 统 导 引 、 吐 纳 的 方 法, 着重“ 三 调” 调 心、 调 息 的保 健原 理 。 调 形 即 为 调 身 , 是 指 通 过 调 节 身 体 的 阴 阳, 使身 体 处 于健 康 而 放 松 的 状 态 。 调 心 是 在 心 情 平 和 、 放松心态的基础上自 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 建立起新的兴奋、 抑制转化过程。同时还具有修 心养性, 追 求 更 高境界的思想 。 调 息 是 指 在 运 动 中 蕴 含 有 呼 吸 的 调 节 , 使内脏更加清 洁, 锻 炼 身 体 的 各 个 器 官。 太 极 拳 “ 动 以 养 形, 静以养 。动静结合, 神” 呼吸有度, 从 而 达 到 形 神 兼备 的 统一 。 二、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 养 生 原 理 比较 太极拳和瑜伽的阴阳平衡 1、 瑜伽 有 许 多 门 派 , 当 今 流 行 的 是 以 调 息 与 体 位 法 为 主 的 哈 他 瑜 伽。 “ , 哈 他” 意为日 月 。 哈 他瑜伽 意 指 阴 和 阳 联 合 起 来, 达 到 平 衡, 从而保持 理想的 健 康 状 况 。 而 阴 阳 学 说 是太 极 拳 的理 论 基础 。 太 极 图 其 实 就 是太 极 运 动与 阴 阳 学 说结 合 的 缩 影 , 意 味 着 阴 阳 的 对 立 和 统 一。 太 极 拳 的 一 招 一势 , 均 要 两 臂 同时 运转 , 以 左 为 阴, 右 为 阳, 相 互 进 行 转 化; 太极拳运 动的开 合 虚 实 , 其中合 与 虚 为 阴 , 开与 实 为 阳 , 阴极生阳, 阳极 生 阴。 这 说 明 太 极 拳 中 的动 静 结 合 、 刚柔并济虚实结合无不蕴含阴阳理论。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经 络 学说 2、 瑜伽 《 三 脉 七 轮》 理 论 认 为, 瑜伽由 3 条 经 脉 、 五气组 7 个 能 量 中心 、 。 成。通过修炼, 唤 醒 昆 达 利 尼 能 量。 瑜 伽 的 三 脉 就 是 中 医 的 “ 络 脉” 、 “ 、 “ 、 “ 而太 极 拳“ 主 宰 于 腰” 虚灵顶劲、 气 沉 丹 田” 尾闾中正” 缠绕运动, , 动 贯 四 梢” 走的是圆弧的路线, 使肌肉纤维、 韧带、 关节在均匀、 连贯的 反复旋转中得到运动, 调 整 呼 吸, 通 畅 气 血, 流转贯注于四肢达到固本 的目的。既锻炼了任督二脉, 又使 带 脉 膨胀 。 太极拳和瑜伽的气血原理 3、 瑜伽 锻 炼 课 调 节 营 卫 气 血 。 人 体 气 血 亏 虚 , 阳 气 不 足, 腠 理 空 疏, 卫 阳 不 固 时, 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 发生 颈 肩 腰 腿 痛 。 诸 痛 皆 由 气 血 瘀 滞 不 通 所 致 。 而 瑜伽 体位 的 练习 可 起 到 中 医 推 拿 、 按摩、 功能锻炼等效 果, 达到缓解疲劳, 促进 全 身 血 液 供 给 的 目 的 。 而 在 练 习 太 极 拳 时, 要 求全身放松, 心平气和, 动作 要 做 到 连绵 不 断 , 行云流水, 使身体各个肌 群 和关 节 得 到 锻 炼 , 就可以 产 生 疏 通 经 络 、 流畅气血的效果。练拳时要 “ , 做到内外兼修, 只 要意 到 气 就 到 , 气到劲就到” 就能达到气血通畅, 调 节 自 身 的作用 。 三、 太 极 拳 和 瑜 伽 的文化 比较 太 极 拳 和 瑜伽 的文化 都 是 东 方 文化 的 智 慧 结 晶 ,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和印度传统 文 化 的 交 融, 存 在 着 相 似 之 处, 也存在着自我发展的不同 之处。 太 极 拳 和 瑜伽 文化的 相 似 之 处 表 现 在 : 一是文化思想 特征的统一。 首先 , 两 者都 体 现 了 和 谐 与 自 然 的 思 想 。 太 极 八 卦 由 伏 羲 氏 观 天 地 万 物 规 律 所 创 。 瑜伽是 印 度 先 哲 们 通 过 在 自 然 界 观 察 动 物 的 动 作 、 自我 救 助 等 行 为 悟 出的 道 及 修 持 体 式 。 二 者 同 属 于 东 方 文 化 , 主张和谐与 天 人 合 一 的思想 。 其 次 , 二 者都 具 有 严 密 的 养 生 原 理 。 两 者 都 是 自然 , 以修身养性为核心, 根据 其 自 身 的 特点 和 方 法 , 形成自我拥有的一套运 动体系。再次, 二者的养生 理 念 较 为 相 似。 都 是 追 求 一 种 人 与 自 然 的 将 现 代人 的 心 灵 回 归 自 然 , 得 以 修 身 养 性, 内 外 兼 修。 二 是 和谐 统一 , 演 变 路程 的 相 似 性 。 武术 起 初 的 本 质 是 技 击 , 后来才有了健身的功效。 而 瑜伽 在印 度 历史 上 与 宗 教 紧 密 的 联 系 在 一 起 , 也曾扮演过健身运动 的角色。它们都种类繁多, 有 着 不同 的 派 别 和 体 系 , 但是为了响应全民 健 身 的 口 号, 都将 其 复 杂 动作 简 化 为 简 单 的 , 改造成为大众健身和养生 的文化与 体 育 系 统 。 三 是 传 承 方 式 相 同 。 都 是 以 培 训 学 校 、 高等院校 和 体 育 场 馆 等 方式 进 行 传 播 。 太 极 拳 和 瑜伽 文化的 不同 之 处 : 一是生长的文化 土壤不同。首先, 中国 是 以 伦 理关系 为 主 导 的 儒 家 文 化 , 以“ 仁、 义、 礼、 智、 信” 作为其文 化精髓, 儒 家 文化和 佛 家 文 化 交 融 在 一 起 。 而 印 度 则 是 由 于 多 种 宗 教 的 长期 共 存 和 印 度 人 民信 仰 , 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气息。其次, 中国 以 汉 文化 为 主 流 文 化 流 淌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 而印度则是受到 不同 外 族 的 入 侵 , 导致多 种 复 杂 的 文 化 交 融 在 一 起, 呈 现 文 化 多 元 化。 再次, 受 西 方 政 治 的 影响 。 中国 虽 被 外 来 侵 略 者 占 有 过 , 但是根深蒂固 的 儒 家 思想 却 不 受 外 来 思想的 干 扰 , 仍旧坚持自己的思想, 而印度则受 西 方 政 治 的 影响 较 大 。 二 是 文 化 内 涵 不 同 。 太 极 拳 是 一 种 “ 武” 文 化, 它 的 本 质 是 技 击 。 而 瑜伽 则 是 一 种 精 神 与 肉 体 结 合 的 类 似 宗 教 性 质 的 修炼, 排除一切杂念, 追求 心 灵 的 超 脱, 达 到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统 一。 三 是哲 学 思想 不同 。 太 极 拳 的 练 习 方 法 和 理 念 都 蕴 含 深 厚 的 哲 学 原 理 。 太 极 拳是 以 阴 阳 对 立 统 一 的 哲 学 思 想 为 基 础 的 , 影响最大的是阴阳五 行 。 而 瑜伽 的 哲 学 思想 则 体 现 在 与 宗 教 的 密 切 联 系 上 。 四 是 道 德 基 准 不同 。 太 极 拳是 武术 众 多 拳 术 中 的 一 种 , 无不贯穿着“ 习 武 先 习 德” 的 。而瑜伽是以 传 统精 神 , 而“ 德” 体现为儒家思想的“ 仁、 义、 礼、 智、 勇” 宗教为依托, 讲究非暴力、 真实、 不偷盗、 节欲、 无欲, 这和太极拳文化的 道 德 基 准 是 不同 的 。 五 是 健 身 原 理 不 同 。 太 极 拳 蕴 含 武 术 的 技 击 性 , , 看 似 缓慢 柔 和 , 实则蓄势待发, 以慢掩盖先发制人的动机, 讲究“ 三调” 调形、 调心、 调 息 。 而 瑜伽是 对 身 体 各 部位 的 拉 伸 、 挤 压 等, 调节神经与 脉络的平衡, 用“ 静” 来 统 领整 个运 动 过 程 。 总之, 太 极 拳 和 瑜伽 作 为 东 方 两 种 不同 的 运 动 体 系 , 代表了不同的 两 种 文化 , 表 现的 形 式 也 有 很 大 的 不同, 但是现在都作为当代人追求的 健 身 方式 , 都是追求一种修身养心、 内外兼修及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的完 美 境界 。 【 参考 文 献 】 [ ] 太极拳和 瑜 伽 健 身 价 值 研 究 比 较 分 析 [ 搏击· 1 M] . 郝红莉. 武术科学, 2 0 0 8. [ ] 太极拳和瑜伽养生原理的对比[ 社会视 2 M] . 陈 万 睿. 窗, 2 0 0 9. [ ] 太极文化和 瑜 伽 文 化 的 对 比 研 究 [ 搏击·武术科 3 M] . 钟霞. 学, 2 0 1 0. [ ] 太 极 拳 与 瑜 伽 之 博 弈[ 文化·视野, 4 M] . 2 0 1 0. 刘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