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知识点求索真理的历程.docx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一)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4求索真理的历程
【典例6】 (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 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 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 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 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 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 录。
用)
方法论
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积极参加社 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会实践活 实践的观点。如用实
动,在实践 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中检验和发 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
展认识
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原
因和意义;理解科学
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认 的形成及对我国的现
识科学理论 代化建设起积极的促
的指导作 进作用;科学的政绩
用。坚持理 观、绿色GDP等随着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 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 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 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 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 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选D。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考点扫描】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详细性、条件性理解相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学问梳理】1、实践(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重要提示:①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留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其次,实践是是一种干脆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需使客观对象发生变更。
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等。
②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其次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2、实践和相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1)实践是相识的来源。
相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肯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变更而获得的。
(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
相识产生于实践的须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供应日益完备的相识工具,这些工具延长了人类的相识器官,促进人类相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熬炼和提高了人的相识实力,从而推动相识的不断深化。
所以,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相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比照,而这就须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相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从而检验相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相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假如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相识就失去了意义。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 比较和对照,因此能够检验主观
• (2)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 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 [特别提醒] ①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 都来源于实践。 •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 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根 本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 和发展”。
• 二、考情分析 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 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 三、考向预测 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 查 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 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 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 特性等
考点一 实践和认识
• 1.实践及其特点 • (1)实践的含义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 两层基本意思: •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 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 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 导实践,故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故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 答案:B
• 1.[2014·无锡期中]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 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 动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 A.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 解析:A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马克思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人们 在劳动之前就思考劳动的结果了,并在劳动中 向着这一结果努力,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故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 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 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 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 求和永恒的使命。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 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 观的实践来检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 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 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 识就失去了意义。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 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 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 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 的?
【分析】这是哲学中的典型试题,问“是怎样(如何)” 体现某一原理 ( 观点 ) ,要用演绎方法答题。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演绎为 ( 体现在 ) 四个方面,材料中青霉素发 现、抗菌素家族形成、青霉素治疗结核菌的无效到链 霉素的有效、对抗生素和超级抗生素的研究,分别体 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的标准、根 本目的。
【 例 3】 (2011· 江苏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 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 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四、第6课(认识论)主观试题
(一)命题展示
3、4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对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的依据。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第2课时总结
在 实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践
特征 具体性
中
条件性
追
求
反复性
和 发
认识
无限性
展
上升性
方 法 论
真 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要 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第6课框图总结
含义 特点 形式
坚持实践第一
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了来自亚、非、拉美30
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
研究与生产。
反作用
4.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
析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二)训练
4.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 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 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 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 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有关知 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考点及答案37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规范练37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2019·浙江嘉兴测试)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一直是科学家希望突破的领域。
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论辩,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作出决策。
该研究表明()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人工智能已成为思维运动的载体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④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研究表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①④符合题意;人脑是思维运动的载体,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说法错误。
2.(2019·河北邯郸二模)2019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70年的奋斗史是() ①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实践过程②一定社会关系中亿万人参与的社会历史活动③中国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建立新的联系的成果④新事物和旧事物融合发展的社会进步历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70年的奋斗史,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具有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②正确;70年的奋斗史,是人民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社会的活动,是生产实践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③不全面;新事物和旧事物是辩证否定的发展,而不是融合发展,④错误。
故选A项。
3.(2018·广东茂名模拟)我国正在推进的监察体制改革,首次明确用留置措施取代以往的“双规”做法,结束了“双规”措施的历史,实现了党纪与国法的对接,标志着反腐败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规范化与法治化的新境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理解:(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2024届高考政治第一轮高效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重点突破】
1.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 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 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考考点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
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
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
实践具有
( )。
A.自觉选择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解析 由材料信息“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
存在”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选C。
答案 C
【训练2】► (2012·苏州三校联考)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 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十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命题点1 实践的含义典例 1 (2010·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故B正确。
命题点2 实践的特征典例2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是基于实践活动,①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落实】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提供日益完备的 工具,…..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落实】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题要求
(1)明确知识范围,紧扣论题。 (2)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3)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考点落实】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伽利略,他用自制望 远镜发现月球并不光滑,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 1969年“土星5号”火箭载着飞船开始了首次登月的太空 征程,人类实现了与月球的零距离触摸,之前摸索的各种 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这段时期人类探月活动进入高 潮。探月活动的发展得益于人类一次次地攻克科技难题, 但今天月球中仍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去研究,对月球的研 究成果也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 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考点扫描】了解实际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际是看法的基础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详细性、条件性了解看法具有重复性、有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际中不时追求真理【知识梳理】1、实际(1)实际的概念:实际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际的特点①实际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际具有客观能动性。
③实际具有社会历史性。
重要提示:①了解实际的基本特征应留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际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际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际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际是是一种直接理想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理想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需使客观对象发作改动。
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消费实际、革新社会的实际、探求世界规律的迷信实验活动等。
②实际的第一个特征主要表达了唯物论的观念,第二个特征主要表达了辩证法的观念。
实际是无看法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自觉的实际活动不存在;实际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认单团体实际活动的存在。
2、实际和看法的辩证关系(1)实际是看法的基础(1)实际是看法的来源。
看法是人们在实际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腕,使客观对象发作某种改动而取得的。
(2)实际是看法开展的动力。
看法发生于实际的需求,实际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看法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看法器官,促进人类看法的开展。
另外,实际锻炼和提高了人的看法才干,从而推进看法的不时深化。
所以,实际是看法开展的动力。
(3)实际是检验看法的真理性的独一规范。
要检验一种看法能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要把客观和客观联络起来加以比拟和对照,而这就需求结合客观与客观的实际来检验。
经过实际,人们把指点自己实际的看法和实际所发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看法能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际是看法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看法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假设脱离实际,不为实际效劳,那么看法就失掉了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是政治必修四第六课所讲的内容, 高中生在复习阶段掌握相关知识点最重要,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进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就事物的进展来说, 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进展, 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 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
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 有主次矛盾之分。
可见,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 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5.矛盾是推动事物进展的动力, 所以, 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多少矛盾, 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进展, 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因此, 并非矛盾越多越好)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进展,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 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进展)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4.6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答案:A
解析:针对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农学家经过反复探索和 试验,提出了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认识具有上升性,而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和主体知识水平的限制强调 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③④不选。
易错清零·突出应用性 易错点1 混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 训练1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 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 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 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区分点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②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 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 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 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热点求索真理的历程探究复习.docx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 高考政治热点求索真理的历程探究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热点探究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改革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1个中央“一号文件”。
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主要是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这说明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不断创新。
知识链接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A.立足于社会实践,充分认识到了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做到了从中国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把尊重客观规律建立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D.落实xxx,关注民生答案B2.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来,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是我们党在实践上、理论上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这体现的认识论观点是()A.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答案A。
高考政治 4 2 6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核心 考点 突破
➢ 1.考点展示
➢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突破两个 ➢真理 高考难点 ➢认识的过程
高考 典例
➢【典例1】 【典例2】 【典例3】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举例
人类对宇宙 世界的认识
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核心考点突破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超出这个条件 和范围,真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就可能转化为 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 一下吧?
一个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求 索
两个概念
实践、真理
真
理 的 历
三个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 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程
三个原理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三个方法论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
和发展真理
现实相结合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事物,不能
社会历史以性今天的进步而苛求前人,不能以刻板不
化的态度认识当前的工作。
核心考点突破
(1讲)实解践点是2认识实践这 于是个实来践认。源识直是唯接的一经基的验,和础间一接切真经知验都是来人们源
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求索
真理的历程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求索真理的历程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基本形式?
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6.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的多种不同的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