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
• 引言 •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技术概述 •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的应用 •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的挑战与前景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是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领域,旨在通过 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和 性能,从而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01
03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制品、 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在提高微生物生产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工 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的机制 和原理,探索更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 和方法,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微生 物基因育种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 应用,如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 制药和化学品生产等。
此外,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还有助于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和就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改良微生物性能
提高耐受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对 高温、高盐、高酸、高碱等极端 环境的耐受性,使其能在恶劣条
件下生长。
增强抗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增强微生物对抗 生素、重金属、氧化剂等有害物质 的抗性,提高其生存能力。
优化产物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优化微生物产生 的化合物,提高其纯度、产量和稳 定性。
开发新微生物品种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不明确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PPT课件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PPT课件

代谢流量调控
通过调节代谢流量,改变代谢产物的合成途 径和合成量,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工程菌。
组合育种与高通量筛选
组合育种
将不同的育种方法进行组合,综合利用各种 方法的优势,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高通量筛选
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高效地对大量 菌株进行筛选,寻找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04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践与应 用
05
工业微生物育种面临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与法规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基因的干预引发了关于人类尊严 、生命伦理等方面的争议。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应 充分考虑伦理原则,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
法规问题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关 法律法规,以规范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工业微生物育种 中,应遵守相关法规,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提高产率与生产效率
总结词
通过育种手段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目标产物 的合成效率。
详细描述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 造,优化其代谢途径,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从 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产率与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与资源利用
要点一
总结词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点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对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代 谢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定向改造和优化微生物,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和高效性。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生物的遗传改良,可以突破传统育种方法的限制,实现高效、精准的工业生产。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互动式实践教学探索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互动式实践教学探索

主干课 程 , 具有知识点 多、 学科 交叉性较强和应 用性较强 的特 果 。 但是本学科领域知识 日新 月异 , 随着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 点,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 实践 能力具有重要 的意 义。为 了适应 高 质量 的要求不断提高 ,卓 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 的逐步实施等 ,
等教 育发展 需求, 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技 能水平, 提 我们改革
实践能力 ,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
本课程 由理论课 和实践课两部分组成 ,0 0年前两 门课 21
近年来 , 微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屡见报道 , 我们 程为相互独立的课程 。 对 虽然课程之 间也有联系 , 但是实践环节 的教学启 发 良多 。例如 , 有效地使 用 国内外优 秀教材和各种 由于是 以验证性 基础 实验 为主,同时理论和实践课 由不 同的
著增 强, 证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 生物遗传育种 ; 微 互动式教 学; 实践教 学; 创新 实
践能力
践教学环节 , 发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激 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
创新能 力是本课程的必由之路 。
通过调查研究国 内外微生物育种 、微生物学等相关 课程 实践 教学改革情况 ,总结借鉴我院以往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已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 新意
了原有教 学模 式, 建立 多层次互动式实践教 学体 系, 重点加强 识作为 当前教育改革 中的重点 和难点 。要尽量克服以往 的本 了实践教 学环 节 , 增加 综合开放性 实验 环节 , 并实施 了“ 多元 课程教学 中存在的难点较 多 , 学生接受起来较难 ; 实践环 节培
化 ” 评 价体 系 。师生 互 动 、 生 互动 、 的 生 知识 与技 能 互 动贯 穿始 养不够完善 , 能水平不能适应实际需 求 ; 技 学生的 自主学 习能 终 。 经过 初 步 实践 , 学 效 果 、 生 的 实践 能 力 和 创 新 意 识 显 力较差 、 新意识较弱等 问题 。因此 , 教 学 创 改进教学方法和加 强实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医学检验、疾病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 课程设置精准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课程设置,吸引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② 加强实验教学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论通联实际,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③ 加入前沿科技内容和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方法灵活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一般注重理论课讲授,实验课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视瓶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③ 开展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实验室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② 开展实习课程,将学生送入医院、实验室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③ 制定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参与科研、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也需要改革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

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实验目录:1.实验的准备:实验设计(或计划);领用物品;洗刷器皿;配制培养基等。

2.实验样品的采集:样品的采集和培养;性状观察;基本数据测定。

3.菌种筛选与性能调节:根据菌种特点培养,使达到诱变条件。

4.诱变处理条件预实验:诱变剂种类的选择;诱变剂量的确定;诱变过程:(手段或措施、终止、防护)5.诱变处理及延迟处理:从突变到突变体的过程。

(处理方法)6.突变体初筛:淘汰野生型(方法、过程)7.突变体复筛:筛选突变型(方法、过程)8.突变型的鉴定:对产生的突变型进行区别、鉴定(方法、过程)一、实验目的要求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使编码合成代谢途径中某些酶的基因突变,丧失了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该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

这类菌株可以通过降低或消除末端产物浓度,在代谢控制中解除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使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或分支合成途径中末端产物积累。

在氨基酸、核苷酸生产中已广泛使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也可用于遗传学分析、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研究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基因重组研究中作为供体和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

营养缺陷型筛选一般分四个环节,即诱变剂处理、营养缺陷型浓缩、检出和鉴定。

诱变处理突变频率较低,只有通过淘汰野生型,才能浓缩营养缺陷型而选出少数突变抹。

浓缩营养缺陷型有青霉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和饥饿法四种。

检出营养缺陷型也有逐个测定法、影印培养法、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给法四种。

鉴定营养缺陷型一般采用生长谱法。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实验材料(一)菌种E.coli(二)培养基、1LB培养液: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2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浅谈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蔡新何玲敏本文针对微生物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进进行分析和变更,将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展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补充和革新以及相关的微生物实验中的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做出新的优化,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最近通过不断针对微生物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根据结果表明改进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随着教育部针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标准下,其中明确表明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并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创新为基础,由此来为国家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对学生展开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如何能更高效的提升创新能力,这两个问题已经是逐渐成为我国多所高校的进行教育改革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并且将此作为新目标的教育思想。

1 微生物学在教学中的缺陷在以往的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模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多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评价的方面中的问题尤为突出。

1.1 单调的教学内容在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通常更偏向理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更多一点,与相关的制药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实际需求分离较多,专业性相对较少,并且在实践教学的方面的革新革新改进性较少,并且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繁杂,知识内容也较为零散,针对大量的知识点和理论的记忆比较困难。

教学内容的单调容易造成学生多数都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专业实践的局面发生。

1.2 单调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使用自己在讲台上用语言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调,使学生只能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如出一辙的课堂学习毫无新意,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渐降低。

1.3 单调的考核评价在多数的高校中通常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名学生,而微生物学的考核也不例外,好一些的教师还会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成绩也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最后得出学生的总成绩,但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比较单调,无法有效激起学生对微生物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并且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作者:陆海霞张蕾朱军莉梁新乐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4期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专业认证,将工程认证所倡导的三大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推进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2020年,经学校申请、自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食工专业”)首次认证并一举通过。

专业工程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主要方式之一。

微生物學实验作为微生物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学科研究的基础,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具备工程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食工专业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进行了综述。

一、专业工程认证角度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认知专业认证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强化培养过程,通过规范培养过程来得到良好的培养结果,从而使毕业生具备12项核心能力,便于其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

1.专业工程认证对课程的要求。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应建立面向产出(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的机制,对课程目标达成度做出评价,并能根据结果改进教学过程。

简言之,专业工程认证机制是通过“评估”“反馈”“持续改进”这三个关键步骤来实现的,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基于科学原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专业工程认证机制中的“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的评估。

前者主要针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课程体系及质量、考核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后者主要是通过过程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评估”是为了“持续改进”,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课程组教师,用以评判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现状,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是否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达到毕业要求,这些都是后续课程调整和改进的指导方向。

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改革体系初探

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改革体系初探

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改革体系初探
谢鑫;余俊杰;任莉萍;吴风瑞;唐俊;陆娟
【期刊名称】《大学(教学与教育)》
【年(卷),期】2024()4
【摘要】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生物科学人才,阜阳师范大学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优化,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实验,通过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形式设计和完成实验,进行实验汇报。

该教学改革的初探表明,开放式的自主探究实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另一方面,以科技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有助于提升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谢鑫;余俊杰;任莉萍;吴风瑞;唐俊;陆娟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浅谈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3.建立实验考核体系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4.基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5.新时代背景下"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伊犁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高专《微生物育种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职高专《微生物育种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
3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考查方式 根据学生的培养规格及 H前 工业生产上微生物 育种技 术的应 用 状 况 .确定两大部分的教学内容 :
31 微 生 物 遗传 的 基础 知 识 .
( 】 传物质的基础 :包括微生物的染色 体的形态 、 掏和 1 遗 结 数 H,核酸的种类 、组成和结构 ,基凶的组织 与结构等方 面内容 : ( ) 凶突变 :包括 突变的分子机制 、突变 引起遗传性状改 2 基 变. 突变体的形成等方 I 内容 f l 『
21 生物 自然 选 育 技 术
用转化 . 导 . 转 接合 等重组技 术培育应 十生 产实践的高 产菌株的 例子不 多 原生质体 融合育种 技术以 原生质体融 合为基 础 ,使 种 ,属『 杂交成为可能 的育种技术 ,该技术也很复杂 ,许 多具体技 u J
术 f题尚待 完善 ,是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新兴技术 u J 24 基 因 工程 育种 . 以微生物为出发菌株 .利川基凼工 程方法进行改造 而获得工程 菌的技术 ,它 涉及 H的基 的获取 、H的基 与载体连接 、导入 出 发菌株 .工程菌的筛选等步骤 与其它 儿种 育种技术 柏比 .该技 术 是在分 子生物 学指 导下一种能 像工 程一样可预 先没 汁和 控 制的育 种新技术 该技术 也是一种新兴技术 ,在具体技术 上也还有许 多『 u l 题尚待研 究 .且还存在安全性『题 等 口 J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 ,目前工业上运 用最 广泛也是较 为成熟
的育种技术 为基凼诱变育种技 术 .自然选 育技术较简 单.效 率低 . 单纯使用较少 基 工程育种技术和原生质 体融合技术虽 是新兴技 术 .但部属十尚未成熟的技术 ,运用也有限 凶此 ,结 合高耿 高专 学 生培 养 H标 ,微生物育种技 术的教学 内容应 以诱变 育种 为重点 内 容 ,其它 育种技 术作为铺垫或了解 内容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微生物资源多样性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基础。

微生物世界中存在着广泛的物种多样性,这些物种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特性,能够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

了解和利用这些多样性,是进行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前提。

二、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物质基础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核心。

掌握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等基本遗传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等生命活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改造和优化。

三、突变机制与诱变育种突变机制与诱变育种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重要手段。

突变是指基因组中DNA序列的改变,而诱变育种则是利用诱变因素诱导微生物发生突变,再从中筛选有益突变株的方法。

了解突变机制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突变的发生,提高育种效率。

四、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核心技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改造,实现定向进化,提高微生物的生产能力和性能。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精度高、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工业微生物育种的主要手段。

五、菌种筛选与初筛技术菌种筛选与初筛技术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筛选,我们可以从自然界或实验室中大量菌株中挑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生产能力强的菌株。

初筛技术包括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等方法,是菌种筛选的基础。

六、菌种改良与性能评价菌种改良与性能评价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遗传操作和定向进化等技术手段对菌株进行改良,提高其生产能力和性能。

性能评价则是对改良后菌株进行全面的表征和评估,确保其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七、发酵过程优化发酵过程优化是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关键环节。

发酵过程涉及到菌株的生长、代谢等多个方面,是工业微生物育种的最终目标。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等方法,可以提高微生物的发酵效率和产物产量。

八、工业微生物应用实例工业微生物应用实例展示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实际价值。

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了解工业微生物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进一步推动工业微生物育种学的发展和应用。

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白雪莲,薛大伟,石陆娥,辛越勇,许明峰,周婷,武丽敏㊀(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摘要㊀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求专业过硬,更要求具有爱国㊁敬业㊁诚实㊁守信的道德素养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是努力的目标,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是教师的责任㊂结合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㊁教学实施㊁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途径,充分挖掘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思政元素,为思政教育进课堂提供参考㊂关键词㊀课程思政;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㊀S -0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07-0271-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6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und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A Case Study of Microbiology Course BAI Xue-lian ,XUE Da-wei ,SHI Lu e et al㊀(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36)Abstract ㊀Moral cultivation is the primary task of college education.To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with both mor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re-quires not only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but also patriotic,dedicated,honest and trustworthy moral qualities.Put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the direction of our university education workers efforts,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all-round education is our goal,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contribute to the strength is our responsibilit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aching work of the specialty course microbiolog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pecialty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urse design,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urse evalu-ation,fully excav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Key words 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Microbiology;Teaching reform基金项目㊀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21年杭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建设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 十四五 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495)㊂作者简介㊀白雪莲(1978 ),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博士,从事微生物学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3-18;修回日期㊀2022-05-06㊀㊀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 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向学生传递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㊂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要求㊂让思政教育直抵学生心灵,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课程是高校教师的研究课题㊂以往课堂教学也会列举一些科学家为科研工作废寝忘食的例子,一些从失败的实验中寻找成功路径的实例,但是均是零星分散的㊁不系统的甚至是随机的思政元素,讲授时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也不是非常明确,课程考核结果中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听进去㊁融进思想中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㊂ 这对高校教师思政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㊂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积极奋进的精神[2]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整理思政元素,改进教学方法,润教学沃土以思政营养,全面评价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爱国㊁敬业㊁实干㊁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㊂鉴于以上指导思想,笔者在修订蕴含思政内容的教学大纲基础上,思考如何上好一门有思想内涵㊁有文化底蕴的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创新和实践㊂1㊀挖掘思政元素,改革课程设计从1676年荷兰科学爱好者安东尼㊃列文虎克首次看到了细菌到今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微生物学已经发展了300多年,有无数科学家为之奋斗,人们在不断探索这个微观世界的奥秘[4]㊂讲课时,时常贯穿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和经典实验㊂因此,笔者整合梳理了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表1)㊂㊀㊀微生物学课程涉及化学㊁生物㊁遗传等多学科领域,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础知识㊁微生物生长及控制㊁新陈代谢㊁遗传变异和育种以及微生物生态㊁微生物传染与免疫等知识体系(图1),它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几乎每一章节都涉及多个实验,以往的课程设计很少专门安排思政元素,有时随机讲述一些案例,在思想教育方面缺少对学生的引导㊂通过改革课程设计,在授课时,通过思政融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出发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理论㊂使其在探索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5]㊂同时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积累实践经验,掌握先进技术㊂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细心谨慎的职业素养㊂教育并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6]㊂专业课程是载体,思政教育是灵魂,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增强了,他们不仅上课认真了,还能主动拓展课外知识,主动探索新科技㊂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7):271-273㊀㊀㊀表1㊀微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Table 1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Microbiology序号No.思政元素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章节Chapter实例Example1科学精神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绪论微生物与人类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2敢于评判性的学习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生源论3个人爱好与职业理想相结合教育,培养学生勇于奉献和敬业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荷兰业余科学爱好者安东尼㊃列文虎克观察到微生物汤飞凡教授分离沙眼病原体,自己做病原体接种志愿者4敬业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第一章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奔走于世界各地疫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赫美国医生H.T.Ricketts 研究立克次氏体时感染斑疹伤寒去世,年仅39岁5激发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绪论微生物与人类禽流感专家刘秀梵院士㊁国际上第一位小鹅瘟病毒发现者方定一6务实求真精神绪论微生物与人类十年磨一见 周德庆老先生编著的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7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一章原核生物鞭毛的运动 旋转论8树立诚信法制的世界观第二章真核生物 霉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9中华优秀酿酒历史第二章真核生物 酵母菌酿酒酵母的特性10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职业道德教育第三章病毒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病毒溯源,钟南山院士抗击SARS㊁新冠病毒优秀事迹1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12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光合微生物的CO 2固定13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青霉素的现代化生产14引导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厌氧微生物的培养15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教育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经典微生物转化实验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环保理论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红螺菌和蓝细菌的应用17中国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精神第九章传染与免疫新冠疫苗快速研发图1㊀微生物学各章节与思政教育的多维度关系Fig.1㊀Multi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pters of Micro-bi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2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2.1㊀优化课程内容㊀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所有知识点很难㊂ 填鸭式 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学[7]㊂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笔者将微生物学归纳为6大知识体系,15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重点融入3~4个育人元素,优化重要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㊁多元化和前沿化㊂比如讲解绪论部分的时候,讲解汤飞凡教授分离沙眼病原体㊁方定一教授分离小鹅瘟病毒等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㊂在讲授病毒一章时播放大型纪录片抗击新冠疫情纪录片‘科学战 疫 “,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㊂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㊂2.2㊀案例教学法㊀以典型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式菌株,讲解其细胞结构,结合革兰氏染色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细胞壁构造和异同点,课程导入时以1884年丹麦医生G.Gram 废寝忘食开展染色实验的经历开篇,讲述开创性工作的艰苦历程,然后详细讲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鉴定中的重要意义,染色的关键步骤,以青霉素㊁万古霉素等药物在细胞壁合成中的作用靶点为拓展,引导学生领会常用药物抑菌机理,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微生物基础知识学会药物设计的思路和科研方法[8]㊂2.3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㊀微生物涉及环境㊁医学㊁食品等多个领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学校里的自然环境(一草一木㊁一河一山),引导学生遵守自然发展规律,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邀请学校河道长讲解红螺菌等微生物应用于水质净化等环保工作的益处,从而树立学生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㊂此外我国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讲授固态厌氧菌的堆积培养时,以传统白酒的生产为例,通过视频等让学生学习大曲酒的生产,进而掌握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己酸菌的己酸发酵,深刻感受中华优秀酿酒文化㊂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参观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益生菌饮料生产线,充分感受微生物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其学习热情㊂2.4㊀分组讨论教学法㊀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如微生物新闻组,负责发布最新的微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和新闻报道,关注科学发展前沿,树立远大理想,进行职业规划;实验创新组,让乐于实践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性㊁综合性㊁设计性实验,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和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微生物生活组,专门负责收集㊁分享各种与生27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其充分感受到 身在菌中 的生活状态;微生物英语组,以英文纪录片㊁英文文献㊁英文视频为载体分享微生物科普知识,拓展国际视野㊂每个小组均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讨论,以充实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学习,尽享学习过程㊂2.5㊀ 细致入微 的实验课㊀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从宏观到微观㊁从群体形态到显微形态近距离感受微生物的存在㊂以 突出先进性㊁提升基础性㊁增加挑战性 为理念,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设计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同时在每个实验中也融入了思政元素(表2),不仅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还享受到自己设计实验㊁攻克科学难题的乐趣和成就感[9]㊂表2㊀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Table 2㊀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s序号No.思政元素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实验内容Experiment content自选实验课题举例Examples of self selected experimental subjects1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和高精度仪器的正确使用与保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一细菌细胞单染色和油镜的使用细菌其他染色方法㊁真菌的染色或荧光染色观察实验自选2敢于评判性的学习,讨论革兰氏染色如何改进实验二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革兰氏染色未知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鉴定试验3微生物是人类资源的宝库,如何利用微生物资源从身边做起实验三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腐败食品㊁污水㊁空气中微生物的分离方法探讨4耐心和细心是获得实验成功的必备心理素质,需在实践中磨练和检验实验四土壤中微生物的纯化与初步鉴定插片法观察㊁水浸片法观察微生物形态探索实验5基础性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实验五培养基的制作和高压灭菌选择性培养基的配制㊁酸碱培养基的配制㊁淀粉培养基的配制等自选实验6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生物生存法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拓展更多的环境因素)对不同微生物(G +㊁G -㊁酵母菌㊁霉菌)生长的影响7引导学生掌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领悟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需要大胆创新精神实验七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新型抗生素的设计和分子模型构建8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实验八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饮用水㊁自来水㊁超纯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㊀㊀通过规定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示范和实际操作,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了微生物无菌操作方法㊁染色技术㊁显微形态观察方法㊁高压蒸汽灭菌㊁高压灼烧等基本操作要领㊂通过自选实验的拓展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原来 试剂盒式 的消极实验状态,点燃了每一位同学参与实验㊁主动开展实验的兴趣和信心㊂3㊀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评价3.1㊀建立激励评价方法㊀对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㊁参加小组活动㊁拓展专业知识㊁提高实验技能的学生给予奖励和积分,并分享经验;积分可以转换为平时成绩㊂对消极应付作业㊁听课不认真㊁课下小组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并形成互帮互助团队㊂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自律自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㊂3.2㊀健全全过程评价体系㊀思政融入专业课学习,不能仅通过期末考试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从多维度综合性评价[10],有些学生擅长记忆㊁有些学生擅长表达㊁有些学生擅长动手实践,教师应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既能表现出个人的才能又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同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习中体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㊂专业课的成绩很重要,但是育人的过程更重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必须把握好综合性过程评价的指挥棒㊂3.3㊀打通协同评价体系㊀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桥梁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㊂在专业课评价中体现思政教育效果,不是简单地用分数去衡量,应该内化于学生的心灵㊂同时让学生参与思政评分,参与过程评价㊂比如组间互相评分㊁组内同学互评㊁自我评价等都可以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㊂4㊀小结微生物学是生物㊁医学㊁食品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与人们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年新冠疫情爆发得到有效控制,表明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以这门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尤为重要㊂该研究结合微生物学专业课教学工作,从课程设计㊁教学实施㊁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途径,充分挖掘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思政元素,为思政教育进课堂提供参考,为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㊂参考文献[1]付湘云.中职护理药物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10-211.[2]卢妮妮,廖文超,李俊刚,等.师范认证背景下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2):78-83.[3]崔妍,李晓霞.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2):115-118.[4]乔志伟,张玉涛,张炜亮,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实践举措[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452-1463.[5]魏科,卢芳国,陈伶利,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426-1433.[6]赵有玺,孙少倩,龚平,等. 微生物学 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 ].生命的化学,2021,41(12):2747-2753.[7]王霞,王廷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32-135.[8]贺江,杨祺福,徐文思,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J ].当代农机,2021(8):40-44.[9]张齐,陈春旭,桑宏庆,等. 课程思政 在食品生物化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农机,2021(8):50-52.[10]郭磊,阚欢,范方宇,等.食品化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2):269-270,275.37251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白雪莲等㊀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生物学知识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生物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一、实践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限制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发现。

因此,我们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设更多的实验环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针对微生物培养技术和鉴定技术,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操作流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样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能以提高工作熟练度。

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知识点的衔接与延伸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但存在着知识点之间的独立性较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也没有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和延伸。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基于理论知识创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此外,教学中还需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引入相关的医学科学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创新设计在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设计,引入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细菌表达系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基因组,结合国际微生物标准样品库建立微生物基因鉴定流程等研究方向,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批判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医学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实验课程的创新设计等方面,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证 书。 二 、根 据 生 物 制药 专 业 课 程 结 构
前 导 课 程 ,是 一 门 实践 性 较 强 的技 术 训 练 课 程 ,通过 该 课 程 的 学 习要 求 学 生 能 够 对 常 见 微 生 物 菌种 进 行培 养 、观 察 识 别 、选 育 、复 壮 和 检 测 等 ,能 够胜 任 “ 发 酵 工 程 制 药 工 ” 等 生 物 制 药 的 相 关 岗 位 , 为 今 后 的 《 生 物 发酵 技术 》、 《 生 物 分 离提 取 技术 》、 《 生 物 制 剂
业 从 事 生 物 药 品 生 产 、管 理 、贮 存 等 工 作 ,并 具 有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基 础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专 门人 才 。另 外 .根
素 质 的培 养 ,注 重 了课 程 的 整 体结 构 和课 程 内容 的综 合 化 ,避 免 了课 程 间 内容 的重 复 。例如 , 《 微 生 物 基 础课程》和 《 工 业 微 生 物 育 种 》 课 程 有许 多 内容 是 重 复 的 ,为此 新 的专 业 课 程 体 系 把 两 门 课程 进 行 整 合 为 《 微 生 物 与 生产 菌种 选 育 技 术 》 。从 整个 课 程 体 系 中我 们得知 《 微 生物 与生 产 菌 种 选 育 技 术 》课 程是 生 物 制
课 程 .是 学好 专 业课 程 的基 础 。文 章 根 据 生 物 制 药 专 业人 才培 养 方案 ,对 该课 程 的 课 程 体 系 、课
程 内容 和 其 他课 程 进行 重新 整 合 和 设 计 ,并 从 教 学 内容 、教 学 方 法和 实践 教 学 等 方 面进 行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 突 出了职 业 素质 和 职 业 能力 的培 养 。 关键 词 :微 生 物课 程 ;生物 制 药 专 业 ;教 学 改革 ;职 业素 质 ;职 业 能 力 中图 分 类号 :G7 1 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0 8 — 0 0 3 0 — 0 3 作 者 简 介 :姜 秀英 ,女 ,硕 士 ,副教 授 ,研 究方 向 为 生物 制 药 。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诱变选育(1)诱变选育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具有速度快、方法简便等优点,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使用普遍。

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所谓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步骤与方法(一)、工业育种的一般步骤(图)(二)、诱变育种方案设计诱变育种方案包括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和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1、出发菌株的选择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出发菌株选择目前主要依据实际经验,总结如下:①以单倍体纯种为出发菌株;②采用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③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④许多高产突变往往要经过逐步累积的过程,才变得明显,所以有必要多挑选一些已经过诱变的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多步育种,确保高产菌株的获得。

2、出发菌株的纯化为什么要对出发菌株进行纯化呢?这是因为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和染菌,同时一般丝状菌的野生菌株多为异核体。

生产菌在不断移代过程中,菌丝间接触、吻合后,易产生异核体、部分结合子、杂合二倍体及自然突变株等。

这些都会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异质化,使遗传性状不稳定。

通过纯种分离,从中挑选所需的优良菌株。

常用划线分离和稀释分离法,并结合显微镜操纵器分离单孢子。

3、单孢子悬液的制备诱变育种要求所处理的细胞必须是处于对数生长期同步生长的细胞,并且是均匀状态的单细胞悬液。

首先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诱变处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细菌在对数期诱变处理效果较好;霉菌或放线菌的分生孢子一般都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培养时间的长短对孢子影响不大,但稍加萌发后的孢子则可提高诱变效率。

其次是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由于在许多微生物的细胞内同时含有几个核,所以即使用单细胞悬浮液处理,还是容易出现不纯的菌落。

基于工程认证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工程认证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工程认证的《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作者:任飞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01期【摘要】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本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与新时代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对食品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Q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1-0064-002【Abstract】The cor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 the new era of training plan, to food professio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s; The teaching reform0 前言2016年6月2日,我国在国际工程联盟年会上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这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表明我国已经正式采用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1]。

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四.摇瓶液体培养
常规随机筛选的全过程,都要通过摇瓶培养,而 平板菌落筛选是经过平板菌落预筛后,弃去大量 低产菌株,被挑选的菌落移入试管斜面,然后再 迸行摇瓶液体培养;才艳逐步地筛选出高产菌株。
产物活性测 定
一.琼脂平板活性圈法
二.滤纸片法
三.琼脂薄层纸片法
○ 筛选菌种为一种重复性和计量性的工作,所 以必须应用统什方法。区别并肯定其产量上 的差异。以便迸行下轮育种的评估。
处理具体方法
一.直接处理方式,将菌悬液用物理、化学因子处 理,然后分离,直接处理是最常用的方式。
二.生长过程处理,适用于诱变作用强的而杀菌率 较低的诱变剂,或在分裂过程中只对DNA起作 用的诱变剂,如NTG、秋本仙碱等。
六.影响突变体的因素
七.菌种遗传特性不同
八.菌体细胞壁结构
○ 丝状菌孢子壁的厚度及表面的蜡质会阻碍诱变剂渗人细胞,减弱与 DNA的作用。一般加大诱变剂量,效果会好一些。有的微生物细胞壁 含有蜡质,常用一定浓度的洗衣粉、脂肪酶处理,除去蜡质,提高诱变 效果。
解除反馈抑制筛选模型 一二.初筛来用大通量的琼脂块法 一三.结合饰变育种
原生质体作为诱变材料
制备原生质体,用0.6%纤维素酶+0.6%蜗牛酶处理 3h, 0.6% NaCI+0.3%CaCl2作稳定剂,可获得 原生质体。采用麸皮+琼脂粉作为再生培养基。
将菌体制备成原生质体后,用UV、和He-Ne,激光 进行诱变。经筛选发现,原生质体对诱变剂的敏感 性要比孢子大得多。
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诱变剂对某个出发菌株都是有效的。一种 诱变剂对A菌株有较高的诱变效应;对B菌株则可能相反。不 同微生物对同一种诱变剂敏感性有很大区别。
01
选择诱变剂
选择诱变剂时要注意选择专一性比较强的诱变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开设综合性实验、转变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等改革思路和措施,并提出从理论教学课程中分离出实验课,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实验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较理论更加丰富、直观,因此实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极强的实践性。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近年来对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改革。

1 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教学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老化
虽然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仍然不足。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课程共设38个学时,其中实验课时
仅为8学时,远不能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验教学内容老化,多数是单一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紫外诱变剂致死率计算,缺少综合性、研究性。

1.2 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内容不经思考和理解,按部就班地被动操作。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全面
实验教学质量涵盖科学探究的态度、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3]。

长期以来实验课教学一般以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质量作为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法激励学生思考和实践,造成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不消化实验内容,不积极动手操作,篡改实验数据,编制实验报告等现象比较普遍。

2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2.1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开设综合性实验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三开课,受课程总学时的限制,我们在认真了解学生相关基础教育背景基础上,大胆地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更新,例如删减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基因工程原理等先行课程中已教授的内容,从而使实验学时增加至14个学时,并通过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实验技能的机会。

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我们采用以“综合性实验覆盖基础性实验”的思路,例如“原生质体融合、紫外线诱变技术选育高纤维素酶活枯草芽孢杆菌”综合性实验项目中渗透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融合率计算、紫外线诱变致死率、正变率计算、诱变效价测定、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等基础性实验内容,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使原先相对独立的基础实验紧密衔接,形成连贯的有机整体[4],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2.2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综合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拟定实验项目,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制定计划,组织实验实施,实验完成后每个学生独自完成1份学术论文格式的实验报告。

整个过程采取类似科研的模式,教师指导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同时严格要求操作规范化,包括每个操作细节,每个实验工具的摆放,甚至实验后的清洁整理工作。

经过一系列训练,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
识和创造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并且逐步树立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了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数据统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科研素质。

2.3 完善考核方式
我们对“出勤率+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

实验设计占总分值的30%,考查学生对实验整体设计思路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实验实施占总分值的40%,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报告占总分值的30%,学术论文型的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核中,放宽学生完成实验的次数与时间,激励创新意识,倡导不惧失败、勇于实践的精神。

对于实验结果,我们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告诫学生不理想的结果不一定是坏结果,需要对结果追根溯源,做全面的分析,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但认真分析的实验报告仍然给予高分。

3 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构建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学生亲自实践每一个实验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
精神。

我们对2008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多数学生认为改革效果非常好。

同时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作为遗传学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验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每位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的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学时限制了实验内容的编排,笔者建议将实验课从理论教学课程中剥离出来,与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设置合理、有效的综合性实验,使其独立成为2~3个学分的实践课程,从而使实验教学体系更加符合新世纪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竹琴,刘艳峰.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97~99.
[2] 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
等教育,2002(6):1~5.
[3] 任如意,国会艳,宗宪春.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00~14801.
[4] 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53~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