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60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3)性质:春秋改革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是为封建制度取
代奴隶制度。
原因:①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②阶级基础:新 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③内在 动力: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 改革措施是改革指导思想的体现。下列三幅图片分 别是管仲、李悝、吴起,有同学就三位改革家的思 想派别产生浓厚兴趣,将他们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 张对号入座,并各执己见,讨论的非常热烈。

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奴隶主阶 级进行的 富 改革
鲁国
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魏国 李悝 ①发展农业生产,“尽地力之教”
②推行平籴法

③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国 楚国 吴起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强 地主阶级 兵 进行的改

②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
③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④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 有才能有魄力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改鞅
革变
可法
能 性
的 具 体


材料一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材料二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 公叔痤家臣,后入秦。⑴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 公,劝说他“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⑵辩 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 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赏识。⑶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 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 大起来。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斗争频繁C.思想文化旺盛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实力。

题干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2.依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运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显著提高。

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出现。

故选A项。

3.(2024·衡水调研)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

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依据国家的详细状况制定礼制。

据此商鞅主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选D项。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

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项与D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

5.(2024·重庆万州区其次高级中学高二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加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2人教PPT课件

拓展升华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请用春秋战国到秦朝的史实加以说明。
理解:经济基础是指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 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 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 设施等的总和。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 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经济基础: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生产工具等)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等 )。
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思想、艺术等。
参考要点
随着铁器和牛耕(生产力)的推广使用,私田得以大
量开垦,井田制(生产关系)受到冲击。为了增加国家税收, 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变法(上层建筑),废除井田制度,确认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陈旧的周制”主要有哪些典型内容?春秋 战国社会有哪些新变化?从“不适应”的社会 状况推论春秋战国改革的侧重点。
新变化: 政治: 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 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的影响
东周(BC770-BC256)
春秋
战国
BC1046 BC771
BC476 BC475
BC221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7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70人教PPT课件
(1)背景: 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诸侯争霸或战争激烈。 (2)目的: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争夺霸主地位。 (3)措施上: 都注重经济和军事改革。 (4)作用上: 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旧制度瓦解。
探究归纳: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异同?
2、不同: (1)性质:
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性质改革。
(2)内容:
前者主要从改革赋税制度入手;后者既有对经济基础的 变革,又有上层建筑的改革,而且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 主阶级的利益。
(3)影响:
战国时期改革比春秋时期改革更彻底。春秋改革成效主 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 济地位得以强化,极大的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为日 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A、表现: (1)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①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②兴修水利: ③农田施肥: ④荒地开垦: (2)手工业: 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 就。 (3)商业: 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B、影响: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学思之窗:“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他们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原因: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 “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战国兼并战争迫使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 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兵家 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 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2)关系: 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 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变化的新气象”,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说明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

3.秦国进行改革所面临的历史机遇。

对应学生用书P11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

(3)政治上:①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②世卿世禄、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4)军事上: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则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

(5)文化上: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深化认知]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法家思想的社会地位上升,也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理论支柱,管仲、商鞅都是这一时期应时而起的改革家。

清单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深化认知]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仅涉及领域更加全面,而且影响也更加深刻。

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逐步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秦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2.有利条件(1)力量对比: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思想基础: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3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33人教PPT课件
(时代背景、必要性)
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根本原因
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强 化封建专制制度
军事: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动力。 直接动力
文化: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改革的迫切性
①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②秦国的落后:地处西陲,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③前代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面貌仍无改观。
2、改革的有利条件 ①君权集中;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②法家学说兴盛
③尚武精神;
3、改革的历史机遇
①三家分晋,力量大大削弱;
②“士人游说” ;
③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国强兵
特点:
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著名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鲁国改革:“初税亩”。
2.战国时期: 地主阶级改革




吴起
吴起
3、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名称
内容含义

成效
魏文 候变 法
楚国
秦国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旧 的世卿世禄制度
李悝 经济:“尽地力之教”;推行 变法 “平籴法”
法律:制定《法经》,加强法 治
生产 人身依附关系

关系 的出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 地主、自耕农
现:
2.政治方面: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1)原因 经济基础的变化,封建生产关系的 形成,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选修一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选修一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改革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改革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时间分期:
西周
BC770
东周
春秋
BC476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P19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 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 国时期的变法活动。 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 的理论升华。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济,才 能够富国强兵。 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 战胜对方的目的。
大发展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 级要求变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决定
大动荡
经 济 基 础
大变革
百家争鸣
上 层 建 筑
决定
——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内容: ①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 ②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制 ③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途径----变法
封邑制: 中国古代君主封赐给宗室、外戚和功臣封 邑的制度,盛行于周朝。受封者称封君,在封 邑内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分封以宗法制度为 根据,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 封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并可 世袭。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李悝变法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李悝变法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

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选修1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选修1第2单元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C
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
B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 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 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 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 要是指( ) A.公开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提示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 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 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 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 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 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国家 赵国 韩国 主持者 赵列侯 申不害 时间 前408至 前387年 前335年 内容 作用 选拔贤能做官, 封建政权 并“节财俭用” 得以巩固 “循功劳,视次 诸侯不来 第”的因功行赏 侵伐 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 东方诸侯 法律而督奸吏 霸主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 前279年 盛起来
手工业技术进步
春 秋 早 期 重 环 纹 铜 鼎
战国晚期兽形足铜敦
春秋时期蟠虺纹高蹄足铜鼎
邯郸 大梁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精品课件:第2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精品课件:第2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背景
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影响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春秋战国的历史概念: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 □大变革——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李 悝
吴起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春秋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
1.齐国管仲改革 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上:整顿和发展军备 2.鲁国改革 “初税亩” “履亩而税” 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承认土地私有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
3.魏国李悝改革 经济上:“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政治上:《法经》 4.楚国吴起改革 政治上:限制贵族权力; 免余官,减俸禄,禁私托; 经济上:变相没收旧贵族土地; 军事上:养兵,奖励军功。 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地主阶级的改革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学思之窗】 当时兵家、法家为什么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变法改革与战胜 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 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各诸侯国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够在 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方。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风潮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1)春秋: (2)战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7人教PPT课件
李 悝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史记》
商鞅入秦
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社会大变革
政治上: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 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 统治。
铁农具、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4、著名变法及内容: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一)秦穆公称霸西戎: (二)秦献公改革: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第1课与第2课第1目内容分 析讨论。从时代大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思想)、各诸侯国的状 况、秦国的状况及秦孝公的态度等 角度分析。
变法的历史条件:
有利条件:①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 动荡、大变革时期。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 关系的出现。(物质基础)
导入:
这反映一个怎样的成语故事? 大家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立木为信
商鞅
有谁能说一说“立木取信”的故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面临着哪些有利条件 和机遇?变法为何势在必行?
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 步。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659人教PPT课件
吏秉公执法
商鞅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战国变法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 护地主阶级统治,根本任务变为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 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显著、更彻底.
国家 主持者 时间
内容
作用
赵国 赵列侯 前408至 选拔贤能者做官, 封建政权 前387年 并“节财俭用” 得以巩固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3)阶级关系变化(生产关系) 平民和逃亡奴隶 自耕农
贵族
地主
(4)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经济基础) 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上层建筑变化)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封邑制→俸禄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背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1)铁犁牛耕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封建土地制度确立(生产关系) :
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的大量的出现
韩国 申不害 前335年 “循功劳,视次 诸侯不来 第”的因功行赏 侵伐 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 东方诸侯 法律而督奸吏 霸主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
前279年
盛起来
【递进探究】
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 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
春秋改革 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实质是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节《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参考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节《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参考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5、学时数:40 分钟6、教学媒介:PPT 黑板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社会变化的新气象,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

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秦孝公发愤图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

建议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注意启发学生联系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

教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商鞅变法的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争(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大发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强 通过什么措施把改革的内容确立下来呢?
集 制定秦律 权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 定下来
习 俗
商鞅变法措施训练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求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

建经济基础
强 废除世卿世禄制, 否定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族特
兵 鼓励…
权,提高战斗力
加 普遍推行县制 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强 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 集 权 习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俗
措施
求 富
强 兵
积极作用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其深远影响有: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
求 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强 兵
积极作用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商鞅变 法具有什么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 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5)强调法治,以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6)强调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与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 律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 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长期盛行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占 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改革 不彻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
普遍推行县制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制定秦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3 富国强兵的秦国(历史作用)
■课标内容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认识: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考查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多以材料解 析题形式出现。
六、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普遍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③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做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的支持。 ④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⑤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 的要求; (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 贵)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充分的舆论宣传,取 信于民;(“南门徙木”) (4)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 兴地主阶级领导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加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富国?
强 集
权 体现以农求富的思想
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发展了小家庭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 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措施


3、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掌握了对外 兼并战争主动权
总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发展为 封建制社会;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 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 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五、商鞅变法的作用——富国强兵
局限性:由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核心
农战
法治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 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 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2、结果: 1)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 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 定了基础。 2)商鞅被害,新法并未被废除。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
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作用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说明了什么?有何认识?
A 、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阻力 B、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
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五、商鞅变法的作用——富国强兵
1、政治: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中央集权制度建设开始.
2、经济: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 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 产。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 在很多不法分子。我国战国时期商 鞅的“什伍连坐制度”能够加强管 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力,使 得社会“道不拾遗”“民不妄 取”“山无盗贼”。那我们今天还 能采用这样的做法吗? 为什么?
一、商鞅变法背景
客观—必然性:落后的奴隶制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根本原因)
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文化:民间办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变
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军事: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
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主观——可能性 (1)秦孝公支持:发奋图强,招揽贤能,重用商鞅,实行变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积极作用
奖励军功,实行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
强 二十等爵制(严禁 兵 私斗)
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 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 瓦解了宗法制,打击奴隶主贵
鼓励…
族特权,提高了战斗力

强 集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
权 习
满足了应对战争的需要

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顺应 奴隶措社施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积流极?作用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