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场面的非语言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以声音为中心
跨文化交际下中日拒绝表达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下中日拒绝表达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作者:苑艺瑾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3期摘要: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拒绝表达的使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他人请求时拒绝更是难以说出口。
为便于中日两国交流的顺利开展,减少因语言和文化因素产生的表达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了解和辨明中日拒绝表达方式的异同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基于森山卓郎(1990)的拒绝策略分类法,运用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Brown and Levinson (1987)提出的面子理论,考察分析中日拒绝表达策略的异同。
本论文以接近现实生活的电视剧为语料调查对象,聚焦于拒绝场面,通过中日对比,考察中日在应对“请求”场面时拒绝策略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差异原因。
此研究将对跨文化交际、汉日语言对比和日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日语言对比拒绝言语行为礼貌原则拒绝策略一、引言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通过言语行为达到其交际目的。
而各言语社会的成长背景以及各语言文化圈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这就使各言语行为在不同言语社会中的策略表现存在差异。
拒绝策略的生成原则是交际主体力求从目标对象的视角出发,对个人的拒绝表达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构思,让目标对象易于理解和接受。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尽管两国在文化习俗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运用的理念以及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仅仅依赖语法、句型、词汇等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对交际双方的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语用上的对比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不同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减少误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畅发展。
这里考察的只是中日两国语言中最常见的拒绝表达的语用策略,当然拒绝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因人而异,且根据性别、亲疏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引起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明确异文化交流的特征和注意事项。
关于中日两国感谢表达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日两国感谢表达的对比研究摘要:中日两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感谢表达是日常生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都会采用直接和间接的感谢型表达,但日本更多采用道歉型表达。
中国人一般在事前表示感谢,而日本人往往在事后多次表示感谢。
本文以中日两国电视剧中的感谢表达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事例,从感谢型表达、道歉型表达这两个方面,对中日两国的感谢表达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日、感谢表达、对比研究一、先行研究近年来中国的日语研究者对日语感谢表达的研究日益盛行,但对汉语的感谢表达研究较少。
刘静元(2008)《日语感谢场合中的致歉表达》对日语中「すみません」(不好意思)等道歉式表现多表感谢的意思进行了具体分析。
中田 (1989)以命题内容条件、准备条件、诚实条件和本质条件为基础,对日语中的感谢表达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李丽娜(2001)在《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中,根据显形感谢词语的有无,将感谢言语行为分为直接感谢言语行为和间接感谢言语行为。
王丽媛(2007)《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基于语言行为理论对汉语的感谢表达进行了分析。
二、感谢表达的分类及异同分析本文的感谢表达主要分为感谢型表达、道歉型表达和其他表达。
1.感谢型表达1.直接感谢汉语和日语表达直接感谢常用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汉语:谢谢、谢谢你、谢谢您、谢谢谢谢、谢了、感谢、非常感谢、真是太感谢了、太谢谢你了。
日语:ありがとう、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どうも、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サンキュー、感謝する、感謝します。
例:A:お代はここからとっとくね。
天堂先生のクリームパン貯金。
(钱从天堂医生的奶油面包存款里出了)B: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谢谢)「恋はつづくよどこまでも」A: 这个送给你们,我从国外带回来的。
B:谢谢啊。
《欢乐颂》中日两国在受到他人恩惠时,向他人表示感谢,体现了个人修养和礼貌。
小议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道歉的表达方式
小议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道歉的表达方式作者:俞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在各个情景下的表达方式,以避免文化摩擦的产生。
作为交际中经常会用到的“道歉”的表达方式,日本人用起来像一般的寒暄一样轻松,而中国人则难以启齿。
究其原因有面子说、责任和关系修复说等等,从这些因素出发,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和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必须特别注意在道歉的表达方式中不能找借口,善用开场白以及注意措辞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道歉;すみません;表达方式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日语教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2引言: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与日本人接触的时候,经常会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一些摩擦。
比如在“道歉”这一表达方式上,日本人经常把「すみません」挂在嘴边,让中国人有点不知所措。
而相反的,交流中日本人极少听到中国人说「すみません」,也会让他们觉得很不高兴。
那么在“道歉”的表达上,中国和日本究竟有哪些区别,我们在遇到日本人时究竟该如何表达呢?一、中日两国人民对“道歉”的认识“道歉”即说“对不起”,日语中道歉常用的句子是「すみません」。
同样是道歉,对两个国家的人来说意义可谓是大不相同。
先来看两个实例:1、日本的乒乓选手福原爱,在被曝光和比自己小的男人谈恋爱后,通过媒体向日本和中国的粉丝道歉。
道歉时声泪俱下,像是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
相比较日本粉丝的受用,中国粉丝就不那么认为了,大家纷纷跟帖认为,福原爱根本没有必要道歉,谈个恋爱是自己的事情,跟粉丝没有关系。
有的人甚至误解了日本,以为在日本跟比自己小的人谈恋爱是不被允许的事情。
2、2008年,中国南部遭遇暴雪袭击,网民们义愤填膺地喊着让没有准确预报出这样的灾害天气的中国气象局出来道歉。
然而中国气象局郑局长,在面对网友们的一众置疑中反问:我为什么要道歉,他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水平来说,本来就不能准确的预测一周以上的天气,所以错不在气象局。
中日道歉言行的对比分析及原因
理论研究·TheoreticalResearch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 中日道歉言行的对比分析及原因张楠楠(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道歉言行的对比分析,体会两种语言的细微差别,理解中日两国民族特性与文化理念的差异,并探讨中日道歉言行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道歉言行;对比分析;原因由于中日两国各自文化背景不同,人们道歉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在跨文化交流中,灵活的道歉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更好的促进交流。
本文通过中日道歉言行的对比,探讨道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道歉的社会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高夫曼立足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道歉的社会原因。
他认为道歉可以看作一种补救性的交换形式。
当某人已经或将要侵犯别人的利益和活动范围,或觉察到将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或同时兼备以上两种情况时,这个人可能会采取措施补救,得到一种可以让自己满意的自我界定,这是促成道歉的根本原因。
从本质上说,道歉是一种自愿式行为。
二、中日道歉言行的对比(一)道歉时,日本人一般会说“すみません”“しつれいします”“ごめんなさい”,道歉语言表达比较固定。
中国人通常说“对不起”“十分抱歉”“不好意思”,道歉的语言表达相对较多且方式灵活,会根据地点场合与对方的亲疏程度,选择不同的道歉方式。
(二)道歉方式大致可分为直接道歉和间接道歉。
日本人喜欢选择直接道歉,表明自己的过错。
而中国人更倾向于间接道歉,比如替自己辩解,对对方表示担心,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等。
(三)中国的道歉语如“对不起”只表达自己的歉意,而日本的道歉语如“すみません”除了表达歉意外还可以表达感激之情。
三、中日道歉言行存在差异的原因(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繁杂多样,词语蕴义丰富,同样的含义,表达方式众多,表达歉意的词汇也更加丰富,因此,中国人道歉表达方式繁多不足为奇。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在道歉时,根据与对方的远近关系和地点场合选择不同的道歉方式。
中英日道歉策略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 :道歉策 略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 际意识 载 着 其 民族 的文 化 和 价 值 观 ,因 而语 言 的使 用 跟 文化 预 没 以及 文化 习性 唇 齿相 依 、密 不 可 分 。在 连接 与 分 享 至 上 的 今 天 ,各 文 化 的 交 流 与碰 撞 也 愈 硅 频 繁 。 Bu — u a l K l 等人 (9 9 m k 18 )指 出 “ 类 交 流 的 最小 意 义单 位 并不 人 是 语 言 的表 达 ,而是 某种 行 为 的 实 施 ” 。正 确 解 读 并 施 以适 宜 的言 语 行 为 ,涉 及到 了解体 现 当地 文 化 的 习俗 、规 范 、语 言及 非 语 言 的 表 达 法 等 等 , 因 而 二 语 学 习者 的 交 际 能 力 ( y e Hms
综 上所述 ,关 于道歉言语行 为的研究并不匮乏 , 但大 多的数据调查和 比较分析都置放于西方语境 ,在 分析道歉言语实现模式的差异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也
各有 偏 重 。本 文将 中 、英 、 日三 语 进行 比较 分 析 ,将 对现 有 的 道 歉 言语 行 为 研究 添 砖 加 瓦 ;其 次 ,分 析结 果对 于 跨 文 化 交际 能 力 以及 二 语 习 得 与教 学 也 有 启 发
歉 策略与本地人的进行 比较 ,得 出了社会语用策略确
实会从一种语言迁移到另一种语 言的结论 。S s zn uz y— c
sa f 9) 英 语 、波 兰语 以及 匈 牙 利 语 三 者 间 的 道 k 1 9对 9 歉语 分 析 表 明 道歉 的差 异 不仅 体 现 在 策 略 的选 择 和顺
中英 日道 歉策 略 的对 比研 究
圉 夸 擎
内容摘要 :言语 行为 一直 是语用 学 ,尤其 是跨 文化 语用学 的研 究焦 点, 同时也是研 究交 际能力 的一种
日语论文-接触场面中日语学习者的道歉行为
接触場面における日本語学習者の謝罪行動 ―中国語母語話者を対象として―接触场面中日语学习者的道歉行为―以中文母语者为对象―作者姓名:尚文指导教师:王怡本論文の執筆にあたり、以下に挙げた方々をはじめとし、多くの方々からご指導やご協力をいただき、心から感謝しています。
まず、本論文を作成するにあたり厳しくも優しい指導を賜りました中川慎二先生に深謝いたします。
特に論文の書き方においても拙い私の論文を、何度も読んでいただき、指導していただいた中川慎二先生に大変ご苦労をかけてしまいましたことにも心よりお詫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それに、最終チェックをしてくださった王怡先生にも感謝の意を表したい。
また、データの収集と処理におきましては、先生方からご協力いただき、心より感謝致します。
調査を実施する際、快くご協力してくださった回答者の方々に対しても感謝を申し上げます。
さらに、言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文化研究科の同級生方々には、データの解析および修士論文のチェックに協力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ことに、心から感謝しています。
最後に、これまで辛抱強く見守ってくださいました両親に対しては深い感謝の意を表して謝辞と致します。
道歉是承认说话者的错误和针对己方给对方造成的伤害,请求对方原谅,以及修复和对方的人际关系平衡的行为(熊谷,1993)。
虽然道歉是在每种语言都能看到的行为,但是文化的差异是否会导致道歉行为产生差异呢?本研究基于道歉行为的先行研究,特别是以布朗和列文森(2011)的面子理论为焦点,以调查学习日语的中文母语者同日语母语者在道歉负荷度小的异文化接触场面中的道歉意识以及道歉方略为主要目的。
同时还将探究学习日语的中文母语者在进行道歉时所使用的固定表达方式及道歉行为模式。
另外,本研究也想以布朗和列文森(2011)的面子理论为框架对学习日语的中文母语者的道歉行为进行考察。
本论文共分七章。
第1章,介绍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即:接触场面、修复行为、戈夫曼的面子理论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
从“道歉”看日中文化的差异
从“谢罪”看日中道歉文化的异同孔健祥林前不久,与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老板对谈,首先谈到中日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和道歉观的异同。
比如,近三十年前,日本车进入中国,是电通策划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一广告词彻底打败了国人,纷纷购买丰田车。
尽管进口车当时受限制,在海南就掀起走私进口日本车的风潮。
后来,由于丰田车的老板看不懂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并能大量开上自家车。
不听邓小平同志的指点,放弃在中国生产车辆的机会,等到德国在中国产的车满街跑的时候,丰田老板急了,赶紧专程到北京向邓小平先生道歉:“对不起,邓大人,我们向您谢罪,不应不重视中国市场”。
不过,谢罪已晚,晚进中国十五年。
这十多年,日本汽车在中国发展很快,于是就“牛”起来了,竟然用卢沟桥的石狮子做了“霸道”的背景广告,这又引起了一阵反日浪潮。
于是,丰田车这回又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谢罪道歉。
为此不少中国人有点得意,只要我们一强硬,日本方面就道歉,看多听话的日本外交呀!心中有种胜利感。
例如,近十年前,日本首相小泉访华,参观卢沟桥后讲了一番话:“谨向遭受侵略而死难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
在这里,中国人认为日本总理向中国人民公开谢罪道歉了。
而日本语来讲,小泉用的是敬语名词,只不过是表明了他的个人情感,而不是向别人道歉。
由此看来:日本人的“道歉”文化和中国人大不相同,引来两国间的问题和矛盾乃至纠纷不断发生。
到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说话中频度最高的词之一就是“对不起”,开口闭口就要道歉。
有趣的是,我家乡鲁南“什么事?”的发音,竟和日语的“私密嘛事”即“喂!对不起”一词发音十分相近。
前不久,家乡的市长来日,大家在一起聚餐,市长助理大声说了句“什么事?”,突然就跑来两位服务员,问他需要什么?让他大吃一惊。
这里的“私密嘛事”是招呼人的意思,可见“对不起”用法之广泛。
为什么日本人老是喜欢道歉?这是面子人格在日本的表现方式而已。
日本人常常在九十度鞠躬之后,再加上让你难以忘怀的“对不起”,瞧那低头谢罪,才是忏悔致以最真诚的表达。
道歉表达的日中对比研究——以定型表达的使用为中心
Bo n Lvni ( r & eis n 以下 简 称 为 B L 指 出 , w o & ) 侵 害对方 面子 的 行 为 的负 荷 构 成 因 素 有 P( 下 关 上 系 )D( 、 亲疏 关 系 ) R( 件 的重 大程 度 ) 而 且 及 事 , 其 程度 可 以用 wx=D( , )+P sh Sh ( , )+R【 表 )来 示 ” 。淹 浦也 指 出 , 如果 只把 P D、 、 R这 3个变项
与考察 。 关键词 : 道歉行为 ; 定型表达 ; 非定 型表达 ; P R因素 D、 、 中图分 类号 : 3 H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9 5 2 (0 2 0—0 5 —0 10 - 18 2 l ) 8 o2 3
收 稿 日期 :O2 2 l 2 1—0 一 3
21 0 2年 8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ia oma iest o ra fWen n N r lUnv ri y
Au g.201 2
第2 7卷 第 8期
V0 . 7 N . 12 o 8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
道 歉 表 达 的 日中对 比研 究
— —
以定 型表达 的使 用为 中心
张 群
( 渭南师范学院 外 国语学院 , 陕西 渭南 74 0 ) 10 0
摘
要: 文章对 日语及汉语 的道歉行 为进 行了对 比研究 。先对 日语和汉语母语两者进行 了问卷调查 , 再从形式 的观点
把 道歉 的表 达分 为“ 定型表达” 非定型表达 ” 最后 以定型表达的使用为中心对 B L提 出的 D因素及 P要素进行 了分析 与“ , &
本 论 文 的 问卷 调查 按 照 事 件 由轻 到重 的顺序 设 定 了三个 事件 , 忘记 了对 方拜 托 的小 事 或 踩 了 “ 对 方 的脚 ” “ 、 把饮 料洒 到对方 的衣 服 上 ” “ 对方 、把 重要 的东西 丢 了” 同时让 被 调查 对 象 对事 件 的程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日道歉策略对比研究——基于电视剧会话语料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日道歉策略对比研究——基于电视剧会话语料摘要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在跨文化交流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摩擦。
为了缓和矛盾、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道歉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以中日两国电视剧中的会话语料为依据,将道歉策略大致分为六类,根据会话材料分析中日两国道歉策略选择的异同点,并试图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道歉策略;中日对比研究;电视剧会话语料;跨文化交流一、引言道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只要有交集就难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因此道歉成为人们弥补自己过失、维护彼此颜面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常用的道歉表达是「すみません」,有时哪怕自己没有过错,也会使用这一表达,与此相对,中国人使用“对不起”的频率却并没有那么高。
根据关系远近和场景不同,日本人的道歉表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道歉策略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关注中日道歉表达的差异,也许就无法顺利地与日本人交流。
因此本文将基于电视剧会话语料,对中日两国道歉策略的异同点进行分析。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日两国道歉表达和道歉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两国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内容。
住田(1992)[[1]]对道歉表达的固定句式「すみません」的使用策略进行分析。
池田(1993)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日美两国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以及道歉策略的数量和组合使用进行分析,将道歉策略分为明确的道歉表达、解释说明、承担责任和提出补偿以及弱化对方的攻击[[2]]。
陶(2005)将「すみません」和「对不起」的交流功能进行比较,指出“对不起”是表示说话人从内心进行反省的后悔道歉之意,而“すみません”在表达道歉的同时,在很多场合用于对他人表示礼貌[[3]]。
单(2009)[[4]]将道歉策略分为核心策略和辅助策略两大类。
通过先行研究可以发现虽然道歉策略已有各种分类,但仍然没有定论,关于中日两国道歉策略对比的研究也较少,且关于道歉场景和人物关系的分析仍有所空缺。
礼貌策略视阈下的中日道歉表达对比研究
品位•经典语言丈字礼貌策略视阈下的中日道歉表达对比研究O崔胡婷(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道歉行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道歉不当则容易产生交际障碍。
本文以中日电影台词中的中日道歉表达为例,分析对比了中日电影台词中使用的道歉策略及使用倾向。
通过分析发现:(1)汉语中道歉策略种类要多于日语;(2)0语中明确的谢罪表达使用频率很高,而汉语中此类表达较少;(3)与汉语相比,"形式上的道歉”表达在日语中较为常见。
【关键词】道歉行为;道歉策略;中日电影台词道歉是指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及给对方带来的损害、乞求原谅,并以此恢复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叫可以说道歉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油”,但道歉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不能正确地理解对方的道歉表达就极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
本文聚焦中日道歉表达,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道歉表达的策略分析,阐释两国习惯表达的异同。
—、先行研究道歉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但多数研究集中在语用学方面或社会语言学方面。
道歉研究的兴起始于Austin冋的言语行为理论,Austin 将道歉归入言语行为。
进而Searle。
】对言语行为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命题内容条件、根本条件这四种恰当条件。
而后Penelope Brown &Stephen Levinson")提出了礼貌原则与面子理论,指出道歉是礼貌行为的一种,道歉过程也与“积极面子”“消极面子”息息相关。
在对比研究方面,也是中英、日英方面的研究较多,如熊取谷哲夫叭池田理惠子冏等从日英对比角度进行研究,王海萍、项骅⑺从中英对比角度进行研究等。
不仅中日对比表达研究较少,对于道歉表达的策略研究也很少,如Olshtain&Cohen同的五种策略:明确的道歉表达、辩解或说明、承担责任、申请补偿、承诺不再犯;池田理惠子冏的五种策略:明确的道歉表达、说明•解释、承认责任、提出补偿、弱化对方的攻击;;K彳夕NA&宇佐美囱的十一种策略:话题提起、说明情况、承认责任、直接道歉、表明歉意、劝解姑息、说明人际关系、补偿、感谢、约定其他;单文垠丽的四种核心策略+六种辅助策略,核心策略:直接型、请求原谅型、承认错误型、表白心情型,辅助策略:承认责任、说明或者理由、承诺或者补偿、表明关心、表明心情、称呼语、转移话题。
中日感谢语与道歉语比较.doc
中日感谢语与道歉语比较
2020年4月
中日感谢语与道歉语比较本文关键词:中日,道歉,感谢
中日感谢语与道歉语比较本文简介:3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礼貌用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感谢语、道歉语、敬语、谦语以及寒暄问候语等。
本章将从这几种礼貌用语的表达形式入手,详尽地进行汉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3.1感谢语。
感谢语是表示敬意或感谢的用语。
感谢语可以分类为直接感谢语和间接感谢语。
直接感谢语是指专门感谢词
中日感谢语与道歉语比较本文内容:
3 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礼貌用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感谢语、道歉语、敬语、谦语以及寒暄问候语等。
本章将从这几种礼貌用语的表达形式入手,详尽地进行汉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3.1 感谢语。
1。
中日商务礼仪对比研究以致歉行为为例
57中日商务礼仪对比研究——以致歉行为为例凤帆安徽理工大学摘要:商务礼仪是指在进行商务活动、工作交流中尊重他人规范自身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行为标准。
中国与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商务往来、人材流动频繁,由于国情、传统文化、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以及自身工作能力与态度的差异,相关工作从事者难免会在商务活动中出现差错和误会。
本文将以出现差错和误会时道歉行为为中心详细比较中日差异,深入剖析其心理文化特点,力求对中日商务往来交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日商务礼仪;致歉;语言行为商务礼仪作为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思想文化习俗。
对于商务往来及人材流动较频的中日双方来说,了解学习彼此的商务礼仪规范不可或缺。
在商务活动中应尽可能规避差错与失误,而当因各种原因错误产生时,应以符合该国商务礼仪标准的方式致以歉意。
对此,则有必要了解中日双方在致歉行为上的差异,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商务活动。
1中日商务礼仪致歉行为比较商务礼仪中致歉行为因文化、场合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本文则相对概括地从中日在商务活动中“道歉用语”、“非语言道歉行为表现”两个角度,分别展开比较分析。
1.1致歉用语比较中方的基本道歉用语一般为以下几种:①对不起②不好意思③抱歉,其郑重恭敬程度的顺序一般为:①>③>②。
“对不起”所表达的道歉情感最为真诚,重点在于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通常用于较为郑重正式的场合,道歉人与对象一般有较大的权利地位差距,如因工作失误向上司致歉。
在“对不起”之后往往会紧跟上补救措施或解释原委,以此形式缓和矛盾避免冲突,例:“没有及时通知客户方,实在对不起,我立即与客户方联络。
”“对不起,路上交通堵塞,迟到了。
”。
“抱歉”指“抱有歉意”,侧重强调内心情绪的不安,郑重程度稍弱于“对不起”,道歉人与对象权利地位差距较小。
可通过“十分”“实在”等修饰词增强致歉情感,例:“没能准时提交文件,实在抱歉。
”。
“不好意思”则主要表现道歉人害羞或难为情的心理状态,道歉程度轻,一般用平辈或关系亲密的同事之间,例:“给你添麻烦了,不好意思。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交流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王晓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摘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交流沟通之间,准确用语,避免出现言语上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就以中日国家来说,两国跨文化交际之中言语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寒暄、邀请、请客、致谢等均会用到,但是如若出现用语错误,则会影响国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印象。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明确中日双方的用语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本文将依据语用学及言语行为理论,就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言对比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更加顺利的展开中日国民交流、交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文化交际;言语行为;用语对比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
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
我们只有深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
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
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
中日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日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作者:董鑫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21期内容摘要:本文通过DCT问卷调查,考察了中日道歉言语行为差异。
并通过跨文化交际摩擦的实例分析,指出道歉背后隐含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的不等值造成期待落空、价值感缺失,才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摩擦的原因,提出只有认识到双方的不同,相互理解,才能减少分歧达到双赢。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问卷调查中日对比文化不等值1.引言道歉是为了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过失及给他人带来的困扰等表示歉意。
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社会文化中,似乎是人类共通的言语行为,但社会文化、价值观如果不同的话,采取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忽视了这些不同,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对不同文化背景异国人们的言语行为,做同样解释判断的话,可以想象必然会产生误解和摩擦。
关于道歉,笔者曾在日资企业工作时,特别是认为自己没错时,经常不道歉,述说理由以求理解,反而却越发激怒日本上司,无法达成共识,发生争执。
在日资企业工作的同学,都有类似烦恼,可见这种摩擦绝不罕见。
另外,关于道歉的摩擦不仅只发生在笔者周围,在青树(2003)一书中也有如下介绍:日本四季剧团进入中国,对中国人进行技术指导,发生纠纷时,中国人总会解释各种原因,说明不是自己错,对于不道歉,寻找借口的中国人,日本人十分恼火。
1993年《日本语学》11月期刊出了专集,可见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很早就在学术界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中日对比研究近年也随处可见,但大多是从语用论、社会语言学、言语形式、非言语形式、定型和非定型表达方面进行的考察,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进行中日对比的研究还很少见。
上文提到的失败经历中也有个人兴趣,同时由于在维持人际关系,解决交际摩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决定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中日差异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及数据收集为了分析在中日两国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特征,进行了小规模调查。
调查选取了30名中国人和32名日本人计62人,中国人是以日语初学者20人和日资企业公司职员10人为对象,日本人以日语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
中日感谢应答表现方式的对比研究
中日感谢应答表现方式的对比研究作者:陈颖赵付立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6期摘要:当下国内的语言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感谢以及感谢应答”这种语言行为,在与他人构筑并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策略之一。
关键词:感谢应答;大学生;应答方式一、先行研究西原(1994)指出,日语中对于应答感谢的表现有「いえ、いえ」、「どういたしまして」、「こちらこそ」、「いいよ。
気にしないで」等表现形式。
另外,森山(1999)指出,感谢作为说话者受到听话者的帮助来表达内心的谢意(修复关系的言语行动),作为对感谢的应答,有「どういたしまして」这样善意且郑重的否定表现形式,也有「こちらこそ」这样互动的表现形式,以及「いいですよ」和「大丈夫」这样的表现形式。
汉语中毕继万(1996)对汉语和英语进行比较。
指出汉语和英语对感谢的应答方式相同点是都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如“不客气”“you are welcome”等。
不同点是在汉语文化中,受到感谢的一方不仅不会接受对方的感谢还会责备自己说没有尽全力等,这是英语母语者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先行研究大都集中在日语与英语、汉语与日语的比较上,目前尚无汉语与日语在感谢应答差异方面的研究,故本文将讨论两国语言在此方面的异同。
二、研究目的现如今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广泛。
为了尽可能避免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交流误会,可以说在言语行为方面的中日对比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即使是同样的感谢应答场景,该如何使用措辞,在不同的语言中也都会有所不同。
基于先行研究的内容,现将本文的研究目的一一列举出来。
①考察中日两国语言如何对感谢进行应答,特别是年轻人这一颇有特点的人群进行调查。
②根据具体的对比,说明使用方法的异同。
③对两国语言在感谢应答时使用语言的异同进行具体分析。
(一)会话分析的过程在本文中,我们会使用宇佐美(2006)“言語社会心理学的アプローチによる自然会話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自然会话进行以下处理。
中日敬语的比较研究-以人称代名词为中心(附答辩记录)
中日敬语的比较研究-以人称代名词为中心(附答辩记录)中日敬语的比较研究-以人称代名词为中心(附答辩记录)(包含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毕业论文11000字,答辩记录)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流的重要工具。
敬语是一种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及各种各样话题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对语言的恰当使用和明确...<p>中日敬语的比较研究-以人称代名词为中心(附答辩记录)(包含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毕业论文字,答辩记录) <br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流的重要工具。
敬语是一种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及各种各样话题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对语言的恰当使用和明确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br />汉语中的敬语和日语比起来,不论在数量上还是使用频度上都是和日本不能比的。
汉语中也有区分亲疏内外的敬语,但在上下关系和亲疏关系中的词汇运用上没有日语那样详细。
汉语的敬语大多用在上下关系上,而日语的敬语在上下关系、亲疏关系、内外关系中都必须注意敬语的正确使用。
而与汉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日语对于内外区分的要求是非常精细的。
<br />本研究立足于先行研究,以人称代名词的敬语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日中对比研究,显示出在上下关系和亲疏关系中,日语的用语更为细致和详尽。
<br /><br />关键词:敬语;敬语表现;人称代名词;日中比较<br /><br />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敬語を比較して<br />—人称代名詞を中心に—<br />要旨:言葉は人間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重要な道具である。
日本語の敬語というのは、話し手と聞き手、および話題人物との間のさまざまな関係にもとづいて言葉の使い分けとその人間関係を明らかにする表現形式のことである。
<font color='#9a9a9a'></font> <br /> 中国語の中の敬語表現は日本語に比べると、量的にかなり少なく、使用頻度も日本人より遥かに低い。
跨文化视域下中日非语言行为比较研究r——以道歉场景为中心
跨文化视域下中日非语言行为比较研究r——以道歉场景为中心苏娜【摘要】在日常交际中,既可以通过会话进行语言交际,也可以通过身势、举止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际.文章以中日两国电视剧为考察对象,从"视线接触""面部表情"以及"体态姿势"三个方面对中日两国在道歉场景下的非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文化和心理角度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期对中日间的跨文化交际有所贡献.【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2页(P142-143)【关键词】电视剧;非语言行为;道歉;中日对比【作者】苏娜【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往来频繁,跨文化国际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会因言语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误解和摩擦。
恰当的道歉行为在缓和此种矛盾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道歉行为的研究在社会语言学、语用论、对比语言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的焦点基本都集中在言语表达方面,而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却极其少见。
因此,有必要从非语言行为的角度对中日道歉行为进行深入探讨。
二、非语言行为的定义及分类非语言行为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伴随言语而产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等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
伯德惠斯特尔曾指出:“文化背景相同的两个人在交谈时,由语言传递的信息仅占35%,而其余的65%是靠手势,动作及讲话人与对方的距离等语言以外的手段来实现的。
”[1]由此可见,非语言交行为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只注意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不完全的片面的交际行为。
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同样表达歉意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非语言行为方面的体现也会有很大不同。
关于反驳的非言语行为之中日对比研究——以中日辩论节目为例
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22期总第875期No.22,2021Total of 8750引言反驳是否定听话人意见,表明说话人立场的一种交际活动[1]。
目前学界关于反驳的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但多集中于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涉及反驳的非言语行为,关于反驳的中日非言语行为之对比研究更为少见。
而著名语言学家Samovar(2007)[2]曾指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言语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
因此非常有必要从非言语行为的角度对反驳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对中日辩论节目中发话人进行反驳时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进行对比,探讨中日反驳之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特点与功能,加深对反驳行为的理解,促进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参考赵华敏(2003)[1]将纳入考察范围的日语反驳形式规定为“否定+命题”的“标志型”、“命题中含有与被反驳者命题中词或句子相照应成分”的“呼应型”、以及需要根据语境推理的“无标型”三大“模型”。
根据杨爽(2009)[3]将纳入考察范围的中文反驳形式规定为“否定项+后续成分”,其中否定项指用来否定对方理论或意见的言语与非言语表达形式,后续成分指说出自己理由的显性与非显性表达形式。
在明确了反驳语言形式的基础之上,本文参考毕继万(1998)[4]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分类,将辩论节目中出现的反驳之非言语行为分体态语、副语言两大类进行考察。
具体而言,体态语主要关注手势、身势及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副语言主要关注音量高低、语调缓急等非语言声音。
1.2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日两国辩论节目中发话人进行反驳时伴随的非言语行为。
中文研究资料选用世界话语辩论锦标赛2011年至2019年共九届比赛总决赛的正反双方各两分三十秒驳论环节、各四分钟自由辩论环节,总计117分钟的赛程录像。
日语研究资料选用『全国中学·高校ディベート選手権(ディベート甲子園)』2011年至2019年共九届比赛高中部总决赛的正反双方各四分钟的第一、二反驳环节,总计144分钟的赛程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f o n Wi t h o u t Wo r d s ’ ) ( 1 9 7 0) 的 公式 ( 对 人态 度 表现 =语 言
7 % +声音 的特 征 3 8 %+ 脸 上 的表情 5 5 %) 所说 , 作 为信 息
的‘ 声音的特征 ’ 也具 有很 强的效果” 。 本文 以声音 的“ 音调 ” 和“ 节 奏” 作 为研究对 象来 考察 中 日两 国道歉场景 的声音 的 异 同。其 中 “ 音调” 分为“ 音 调变 化( 声音变强或 变弱 ) ” 与“ 音调不 变” 两类 ; “ 节奏 ” 分 为“ 流 畅的 ” 和“ 断续的” 两类来分 析。需要说 明的是 , “ 断续 的” 声 音 主要指在说话 中说话 人有 意识 无意识的插入“ 长时 间的停
表 现 都 更 多地 受 到 上 下 关 系的 影 响 , 而E I 本 人 所 受 的影 响 更 大 。
关键词 : 道歉 ; 非语 言表现 ; 声音 ; 上下关 系; 亲疏 关系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6 3 4 1 ( 2 0 1 3 ) 0 5— 0 1 5 8— 0 3
2 研 究 对 象
恋』 和 中剧《 新 结 婚时 代》 《 手机 》 , 时 长分 别为 1 5 0 0 分钟 与 2 6 5 0 分钟 , 共搜集场 景 1 5 3个 , 其 中, 《白 、 巨塔 》 搜 集 道歉 场面 1 6 9个 , 《 新结婚 时代》 搜集道歉场面 1 0 8个。
1 研 究 背 景
歉场景 的非语 言表 现。另外 , 由于本 文主要研究 道歉场 面的
“ 声音” , 所 以也 包 含 “ 打 电话 ” 的道歉场景 。
3 研 究 方 法
语言是交际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形式 , 在 日常交际 以及跨
文化交际中都 占据着重 要 的地 位 。语 言之外 , 与 人的视 觉 、 听觉 、 味觉 、 触觉等相关联的非语言交际 , 往往被 认为更能传 递 出真实的信息 , 是整个 交际 中不可 或缺 的组成 部分 , 也是
S e p . 2 0 1 3 Vo 1 . 2 6 No . 5
第2 6卷第 5期
道 歉 场 面 的 非 语 言 表 现 的 中 日对 照 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以声音为 中心
许 媛
( 河南理工大学 万方科技学院文法 系外语系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非语言交流在人类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跨文化 交流 中起 着非常 重要 的作 用。但是 , 目前的研究 多半 着眼
非语 言行为通常都 是伴 随着语 言行 为 出现 的 。根 据先 行研 究 , 日语 中的道歉场景 , 一般语 言表 达方式 为“ 寸 圭世 凡” “ 允 芑 、 ” “ 恶 、 ” 或者 “ 申L 南1 )圭世元” 等, 中 文的固定表达方式为“ 对不起” “ 不好 意思…‘ 请原谅 ” 等 。但 是, 在 口语 中 , 去他人家 中拜访 时 , 通 常会说 用“l = 尢 芑 0 、 ” 来打招呼 ; 与朋友 见面时通 常会 说“ 弓 屯先 日失礼 L圭
重 要 的意 义 。石 井 敏 在 『 昊文 化 3 三 二 一 三 / 、 /』 一 文 中提 到 , “ 在非语 言表 现 中, 与‘ 如何 说 ’ 并行 的 ‘ 怎样说 ’ 的周 边 语 言 成 为 问题 。 如 同 A l b e a M e h r a b i a n ( ‘ C o m m u n i c a —
2 0 1 3年 9月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于语 言交流方面 , 关 于非语言交流的研究则 比较 少。以 日常 生活 中的道歉场景 为中心, 搜集 中 日两国电视剧 中的准
自然会话 场景 , 从“ 声音” 的“ 音调” 和“ 节奏” 两个 方面考察 中 日两国非语 言表现 的异同点。并且从人 际关 系的角度
分析“ 亲疏关 系” 和“ 上下关 系” 对非语言表现产 生的影响。考察结果如 下 : 中 日两 国的道歉 场景都伴 随有“ 音调 变 化” 和“ 节奏 断续” 的非语言表 现 , 其 中 日本 的场合更加 明显 。此外 , 在 人 际关 系方 面, 中 日两 国道歉 场景 的非语 言
本文采取语料搜集 的方式 , 从 中 日两 国各 选择两部 以 日 常生活为背景 。 知 名度高 的 电视剧作 为 自然语 料源 , 搜集 道 歉场面。选择 电视 剧为 日剧 『 白 、 巨塔 』 『 允, ) , )
外语教学 中重要 的研究课 题 。关 于非语 言交 际 的中 日对 照
研究有很多 , 但之前 的研 究都是 “ 语法” 和“ 谈 话分 析 ” 等 以 “ 语言行为” 作为 研究对 象而 进行 的 , 关于“ 非语 言行 为” 的 研究较少 , 着眼于道歉 、 感谢 等 日常生 活场景 的非语 言表 现 的对照研究 则少之又少 。本文 以道歉 场景为研究 对象 , 通过 收集 自然会话语料 , 将中 日两 国在道歉场景 所伴随 的非 语言 行 为的声音进行 分类 , 对照 分析 , 揭示 出 中 日两 国在道歉 场 合 的非语言行 为的特 征。
4 语料 分 析
参照崔信 淑 ( 2 0 0 5 ) 《 表达 歉 意时非 语 言行 为 的中 日 对 比研究》, 将非语 言表现 分为 “ 视线 ” “ 表情” “ 动作 ” 三类 。 其 中并未提 及“ 声音 ” 的非 语言 表现 。但 是 , “ 声音 ” 作 为 语
言 的伴随或者 表现方 式 , 对于表达说话 者的意 图也具有极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