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的继承党

合集下载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眼见大势已去,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只得另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存在逾四十六年之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终告解体。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至此南联邦正式宣告解体。

此时这场政治风暴离1991年12月21日的苏联瓦解仅四个多月的时间。

由于它发生在巴尔干的一个小国,当时并未引起世人足够的注意。

事实上,这个“小帝国”的终结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值得学界回顾和反思。

一次民族大迁徙提起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人们自然会首先想起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期日耳曼人向东的那次大扩展,他们不仅摧毁了西罗马帝国,而且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国家,诸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

但另一次民族大迁徙同样不应淡忘,那就是公元六至七世纪,原本游牧在东欧大平原的斯拉夫人大举南下,浩浩荡荡直奔巴尔干。

当后来思乡心切,意欲北返时,却遭到剽悍的马扎尔(匈牙利)人骑兵的拦截,从此关山阻隔,只得与巴尔干的崇山峻岭为伍。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组成南斯拉夫人,与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三足鼎立,形成斯拉夫三大民族集团。

巴尔干地处各种势力冲撞之地,我们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来自罗马帝国之争、基督教的欧洲和伊斯兰教的亚洲之争、天主教和东正教之争。

而在巴尔干,如以半岛的中部为界,其西侧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均为天主教徒;而其东侧的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则长期处于拜占庭帝国和土耳其的影响下,主要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大都皈依东正教或伊斯兰教。

这种文化上的割裂使南斯拉夫人的历史进程在外来影响下时起时伏,带有戏剧性的色彩。

正如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拉奇基所言:“我国人民处于东西方的分界线之间,当早就存在的东西方矛盾激化,并向两极发展时,我国人民的全部生活就受到这两股潮流的影响。

第23章跨国主义,全球化和文化

第23章跨国主义,全球化和文化

2005年5月3日第23章跨国主义、全球化和文化阅读资料:阿佩德瑞(Appadurai),阿(Arjun),1990,全球文化经济的分裂与差异维德里(Verdery),凯瑟琳(Katherine),1998,跨国主义、民族主义、公民和财产:1989年以来的东欧I.今天我们将考察汤加(Tonga)的跨国主义和种族民族特征,讨论一篇关于克罗地亚以及离散在加拿大的克罗地亚犹太人的论文II.超性别主义在汤加及南太平洋其它地区的蔓延[1]A.穿着异性服装的传统形式——不是新鲜事1.举行设立奖金的选美比赛2.在汤加(Tonga):一年一度的明星小姐表演盛会a.似乎是一种超性别魅力的展示b.但这项比赛是跨区域性的,以显示比赛的公平性1)现代性和混杂性得到了充分表现;其中包括世界大同主义、移民、非本土价值观、符号、语言和身体行为等c.跨区域性与本土性(这里指汤加的本土特征)形成鲜明的对照B.在当地被称为“Fakaleiti”的超性别男子的典型形象:1.女性化的行为举止2.与女人的关系更为亲密3.在家里乐意承担家务事4.受雇于通常与女性有关的专职行业5.他们更习惯于与家庭有关的社交圈而不是公共社交圈[1] Information from Niko Besnier, Transgenderism, locality and the Miss Galaxy Beauty Pageant in Tonga. American Ethnologist 29. 3: 534-566, 2002.6.有穿异性服装的经历7.迷恋于同“壮”男保持性关系C.明星小姐的选美表演盛会1.与“嗨啦啦小姐”(Miss Heilala)相对照的选美大赛a.其中包括真正的妇女表演的汤加演出b.伴随一些演讲和身体的动作表演c.汤加人会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回国参加比赛1)他们往往表现得舞姿欠佳,对汤加语也不熟练d.在这样的比赛中,人们相信本土性比世界大同主义、跨国主义以及工业化世界都更占优势2.对比:a.快乐的(与气氛严肃,单调乏味的“嗨啦啦小姐——Miss Heilala”的选美活动形成鲜明的对照)b.供大家娱乐c.形成微妙的“阵营”,具有突出异国情调的竞赛d.融汇了非本土化的着装、语言、姓名、怪癖、表演技能及性别特征等e.非本土化的例子:1)参赛者都身穿“民族”盛装出场2)拉罗汤加岛小姐、瑞士小姐、南美小姐等区域性代表3)模仿选美大赛,在电视中播放4)他们的姓氏:阿米兰德小姐、来自索西佛(Sosefo)的苏西小姐、普利西拉•普雷斯兰德、德•洛伦佐、奥德西•基洛索托等——充满异国情调的发音5)背景音乐:威廉•特尔序曲等6)语言:尽可能说英语7)人们一般相信“Fakaleiti”比常人更喜欢讲英语8)他们显得自信、傲慢而不知羞耻(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喜欢出风头)f.显然人们已形成这样的固有观点,即将这些参赛者描述成现代性的、西化的和跨国主义的追随者3.性别与现代性的相互影响a.在汤加讲英语的一般具有女性化的文弱腔调1)与传统主义的语言特征形成对比b.因为一种具有现代性的语言总是与女性渴望其社会地位的上升并且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动机有关c.人们通常认为女生学习更加努力,女性天生就爱交谈d.所以“过多”讲英语的男性往往会削弱他们的男子汉气概e.出身于海外的汤加人在表现汤加式的男性气质时常会遇到尴尬f.不管他们身上是否缺乏女人味,也常常被看成是“fakaleiti”g.总而言之,使用英语就标志(指向)着缺乏汤加人和男性的气质4.讨论:与玛丽索尔•德•拉•卡德纳(Marisol de la Cadena)所描述的秘鲁的印第安人的情形相比较,看看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5.一个附加因素:“Fakaleiti”是将性别、阶级和跨地区性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特征D.“Fakaleiti”的期望是什么?1.这些男人在许多方面都被社会边缘化了——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2.他们通过与国际化趣味相结合的方式来寻求一条(暂时的)途径,以逃避被当地社会所抛弃的处境,同时摆脱贫穷的困境3.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高人一等的优势,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独立的人格地位a.这样的目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4.实施/赞成非地域性政策可以提供象征性的资源5.允许他们不受当地道德标准和规范的约束,以换取被社会边缘化和受人歧视所付出的代价(像婚姻)6.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想望西方世界7.把西方世界看作是寻找幸福的婚姻伴侣和获取财富的天堂a.在那里可以找到关心爱护自己的伴侣,而不象在汤加他们还得在经济上支助男友(“正常的”汤加男人)b.显然这是一个幻想,西方世界并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8.他们拒绝荷尔蒙以增加女性化的外貌9.就像太平洋的其它地区一样,他们也不接受同性恋a.他们说:“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10.他们蔑视在西方国家所见到的毫无掩饰自己同性恋倾向的行为(如同性恋游行)E.结论:1.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给人们现已接受的社会秩序带来了挑战a.比如现代性等2.虽然我们可以从“fakaleiti”身上能够暂时看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跨区域性的迷人风采a.但他们依然拒绝接受西方世界男(女)同性恋的观念3.“现代性”和“西方世界”等概念渗透了来自其它地区的含义,这些含义混杂在一起使原来的概念得到了重构并赋予了新的意义4.阿佩德瑞(Appadurai)关于同质化和非同质化的观念III.以克罗地亚为例[2]A.克罗地亚:随着1989年共产主义和南斯拉夫的解体[2] Information from Daphne Winland, The politics of desire and disdain: Croatian identity between “home” and “homeland” American Ethnologist 29. 3: 693-718, 2002.1.维德里(Verdery):政党并没有人们都公认的政治纲领2.至少可以说人们对民主化的进程是非常生疏的3.拒绝共产主义即为人们开放了空间来谈论前苏联时代B.民族象征显示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团体可以完全回避它们1.民族主义转而成为政治资本并且随之而不断高涨——这着实惊动了每一个人2.重新开始修订宪法3.社会主义时代的宪法:社会主义的所有公民都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瓦解了——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操控着公民身份的概念C.维德里(Verdery)关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以及斯罗文尼亚的论述1.民族性转而变成了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概念2.新的具有差异性的公民权利3.特别是在波罗的海国家对公民的职责和权力有着严格的限制程序4.大批俄罗斯居民被剥夺了的公民权利5.爱沙尼亚在1992年的选举中,近有40%的公民被禁止投票选举,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人6.公民的身份是根据本地的爱沙尼亚语和爱沙尼亚血统来进行确认的7.我们可以称之为:“宪法的民族主义”a.某种种族民族的成员具有超越其它民族的特权D.1992年克罗地亚的独立彻底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1.民族的恢复、民族意识的复苏和相关的节日等、克罗地亚的图标、纪念碑和民间歌曲E.一项估计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克罗地亚人生活在国外1.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人渴望一个自由的克罗地亚,然而国家的独立却又造成并恶化了族群内部及族群之间时常令人担忧的关系2.人们希望祖国不必要与归还回来的部分连接在一起3.人们对祖国人民所充当的角色并没有太多完善的学术界定a.祖国人民的概念在与散居在国外的族人进行相互交涉之后发生了变化4.还记得早期我们所认识关于“种族划分是一种关系问题”的论述吗?5.显而易见,散居在国外的族人所构建的祖国概念与故国居民所构建祖国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a.这样会导致感情上的矛盾和紧张局势F.历史:世纪初对加拿大的经济移民1.这些移民经受了早期在加拿大的艰难困苦,他们是人种等级制度的受害者(尤其是东欧人)2.这些早期的移民具有左翼的倾向3.他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来的移民贴上了“战犯”的标签4.“Ustas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的法西斯分裂主义者的组织机构5.这些后来者憎恨那些早期的移民,认为他们是幼稚的共产主义者G.克罗地亚内部的紧张关系在加拿大也有所表现H.加拿大政府的文化多元化的官方政策1.我们经常所遇到的问题——政府操持着权力,决定着种族划分的特性2.克罗地亚传统语言的发展纲要、民族音乐和民俗团体得到了蓬勃发展3.他们不得不依照加拿大政府制订的条款执行民族识别的政策4.将克罗地亚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作为(文化)构建加拿大社会的组成部分I.多少年来移居在多伦多的克罗地亚侨民都视自己为流落他乡的牺牲品1.将那些生活在共产主义的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人视为受压迫的同胞兄弟2.克罗地亚的独立改变了这一切3.原有的国家体制在国民对国家的忠诚、民族的从属关系及民族认同等方面所依赖的基础已经发生动摇并出现了许多矛盾J.生活在本土的克罗地亚人经受了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性的剧变1.他们需要接受从共产主义者转换成国家公民的角色变化2.许多人在口头上都会说:是的,我们必须维护和稳定克罗地亚的文化和传统,但大批国民从里到外都反对后独立时代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方向K.独立之初的欣喜1.但是时过不久,图基曼(Tudjman)政权所制定和实施的国家政策就遭到了批评和指责(许多人都相信政府存在着专制和腐败现象)L.图基曼(Tudjman)政权所得到的支持主要来自于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人1.他们当中有许多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表现出国内的民族主义精英所具有的情绪易动的品质2.证实了维德里(Verdery)所引用的安德森(Anderson)的论点“政治是没有责任的”a.一些难民一方面用资金支助国内那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组织机构,自己却生活在和平安宁的郊区、巴黎或蒙特利尔等地[3]M.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人1.联邦选举的投票——克罗地亚是一个多地点投票选举的民族国家,投票选举需要借助于跨国机构来实行a.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涉及到国家的前途2.热衷于再现一个浪漫而理想化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前景3.那些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的民族主义激情常常遭到本土族人的怨恨4.谁不愿分享克罗地亚人的民族主义梦想5.地区性的差异是无情的;它们需要用文化的术语加以定义[3] Verdery, p. 293a.人们固守着坚不可摧的地域性特征的概念——不允许有任何的改变b.如“来自萨格勒布的势力小人”等说法c.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一些克罗地亚人从来就不是“好的”克罗地亚人1)他们是否爱国,是否不再维护克罗地亚的过去2)被说成是“怀念南斯拉夫的”3)被称为“南斯拉夫的阴魂”d.针对的目标往往是知识分子和新闻记者6.大多数民族上的问题都是基于负面评论作家达芙妮•温兰德所听到的信息汇编a.不涉及塞尔维亚或波斯尼亚的穆斯林b.但涉及到来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克罗地亚人及散居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c.他们是最受克罗地亚民族主义精英所维护的两个族群N.本土的克罗地亚人刻画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的特性为:1.“来自上个世纪的民族主义者”2.怨恨他们3.认为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居高临下4.同时不满于政治家们对散居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的高度尊重5.认为那些归国侨民受到了政府机构的特殊优待6.臆断(并且不满)散居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内心的想法:a.对留守在克罗地亚的居民有些不信任b.认为本土的克罗地亚人很愚蠢c.本土的克罗地亚人缺乏政治或民族的觉悟d.因为他们默许了马歇尔•铁托的统治(曾统治过共产主义的南斯拉夫)O.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克罗地亚人纷纷逃亡到加拿大1.逃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担心受到铁托领导的共产党的报复,因为他们被怀疑卷入了“Ustase”的起义行动a.“Ustase”是在纳粹占领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傀儡政权b.杀死了许多塞尔维亚人和斯罗文尼亚人P.图基曼(Tudjman)在死前的评论1.基本上他将“Ustase”在过去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等同于一场“常规”的战争行径2.在1990年后开展的民族同质化在身居加拿大的克罗地亚人中间造成了恐慌,因为民族同质化可能使克罗地亚人被看成与生俱来的法西斯分子Q.跨国串联行动的激化起因于对克罗地亚人的起源和从属关系的变更和重新定义的运动1.民族主义者梦想2.这并不是表明所有的克罗地亚人都要求用加拿大的那种自由民主的多联邦政权体制来代替共产主义的国家政体3.那些恶毒丑化共产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者其民主性值得怀疑R.因此国家的独立使已有的紧张和矛盾关系更加激化1.对独特的克罗地亚文化的一种具体化和精练化2.很多散居在国外的克罗地亚侨民觉得本土的族人应当将他们看作是自己转向民主的启迪者和引导者3.因为他们将自己看作是民主主义的一个典范4.他们认为“本土的克罗地亚人由于长期处于共产主义的统治之下,他们不知道民主的意义,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S.结论:1.维德里(Verdery)的观点:散居在外的侨民和本土族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特性需要相互谅解共同构建2.典型的现代主义者的逻辑是,散居在外的侨民的民族鉴定方式破坏了文化和区域性的目标,也破坏了单一民族国家的政治主张a.是错误的3.我们必须研究侨民和本土族人的关系对民族特性构成的影响4.对比调查本土的和跨国的之间的联系5.应当记住“本土的”并非仅仅是与“散居在国外的”相对应的尺度6.然而,它是散居国外的侨民身份确认的一个关键7.散居国外的侨民与本土族人之间的关系必须结合他们的历史特性加以分析。

南斯拉夫的内战与解体纳粹占领下的纷争

南斯拉夫的内战与解体纳粹占领下的纷争

南斯拉夫的内战与解体纳粹占领下的纷争南斯拉夫的内战与解体:纳粹占领下的纷争南斯拉夫的内战与解体是20世纪中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

这场内战发生在纳粹占领期间,给南斯拉夫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混乱。

本文将探讨纳粹占领下南斯拉夫内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南斯拉夫的背景南斯拉夫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和黑山人等。

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成为纳粹德国的占领地,这加剧了该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纳粹占领下南斯拉夫的纷争1. 占领南斯拉夫的原因纳粹德国占领南斯拉夫的原因是出于其对巴尔干地区资源的需求,以及对东欧的战略控制。

纳粹德国通过支持克罗地亚人民阵线(Ustashe)、南斯拉夫沦陷政权以及其他与纳粹合作的团体,试图在南斯拉夫建立自己的统治。

2. 内战的爆发纳粹占领南斯拉夫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

克罗地亚人民阵线在纳粹的支持下对其他民族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导致了大规模的冲突。

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等民族纷纷组织起来,进行反抗。

3. 冲突的恶化与各方的介入内战形势逐渐恶化,各方开始加入战斗。

除了德国军队和克罗地亚人民阵线之外,其他民族武装也加入了战斗,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战场。

同时,英国和苏联等盟国也开始支持南斯拉夫的反抗力量,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

三、解体的影响1.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的崛起在内战期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组织了抵抗运动,并最终取得了抵抗的胜利。

对纳粹的抗击使得南斯拉夫共产党在解体后的南斯拉夫政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2. 民族关系的进一步紧张内战和纳粹占领期间造成了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深刻创伤和紧张关系。

解体后,这些紧张关系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导致了后来南斯拉夫的分裂和血腥的内战。

3. 影响巴尔干地区的安全形势南斯拉夫的解体对巴尔干地区的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的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等都与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关,给整个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中东 欧 国家 的 “ 产 主义 后 继 党 ” C m ns 共 ( o mui t
Sce o Pre) ucs r a i 是指在当前 的中东欧 国家∞ s ts 原执 政的共产党在组织上的主要继承者 , 它们继承了原
20 年) 阿尔 巴尼亚社会党两次执政 (97— 09 ; 19


适应 时代 和 国际环 境 的变 化 , 积极
参与政 治转轨
中东欧各“ 共产主义后继党” 是在社会大变革 的时代条件下 由原共产 党或工人 党改建而来 的。
剧变之初 , 它们 曾经被排挤 、 抛弃 , 但它们积极适应 新社会结构 的变化 , 淡化本党的阶级色彩 , 适应多
终是执政党 ,08年与前政敌 民主党共 同组成 了 20 亲西方的联合政府 ; 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长期在 黑山共和国执政 ; 克罗地亚社 会 民主党 一次执政
[ 中图分类号]D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4 3 (0 0 1 03 0 04- 4 4 2 1 )0- 07— 5 (94~ 9 8年、0 2—20 19 19 20 06年) 保加利亚 社会 ; 党三次执政( 90~19 19 9 1年、95~ 96年、0 5 19 19 20
民主 ” 。新 当选 的匈 牙 利 社 会 党 主 席 涅 尔 什 解 释
二、 出正 确 的经 济 纲领 政 策 , 提 取得 良 好的经济 业绩
发展经济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最重 要的任 务之 一。对 于转 轨 国家来 说 , 更是这 样。 “ 共产主义后继党 ” 台后面 临着双重任务 , 上 既要 克服前政府激进的经济转轨战略所 带来 的严重 的 社会 经济 危机 , 力 实 现 经 济 的稳 定 和 发展 , 要 努 又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

考研历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

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

2.《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开幕。

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凡15部分,440 条。

其主要内容:1 领土条款。

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对比利时放弃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萨尔区煤矿所有权归法国。

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确定其归属(1920年6月15 日公民投票结果,北部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

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让与波兰。

但泽(即格但斯克)成为国联管辖下的自由市,该地关税权、对外关系及保护侨民权属波兰。

上西里西亚、阿伦施泰因(即奥尔什丁)和马里安维尔德尔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造成20年代初德、波之间争端。

据1922年5月德波条约规定上西里西亚工业地区由德、波各占有一部分)。

德国放弃尔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 年3月国联将该地委任立陶宛统治)。

2军事条款。

德国陆军限于10万人,须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须12年,军官25年方能退役。

取消参谋部,最高司令部职权限于行政事务。

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型巡洋舰各6 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12艘,禁止建造潜艇。

还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克、重炮、化学及有毒武器。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今何在?社会主义国家,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当今世界,仅存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实际上,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社会主义国家多达二十多个,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今何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旗一、苏联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合并而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苏联共产党,首都莫斯科,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二战期间与盟军击败纳粹德国与日本帝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战后扶植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1991年12月25日解体,历时69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国旗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成立,执政党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欧洲中部国家,首都布达佩斯,1955年加入华约组织,1989年10月23日将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由社会主义制度改为资本主义制度,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40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三、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65年12月30日成立,执政党罗马尼亚共产党,欧洲南部国家,首都布加勒斯特,1989年国内爆发革命,推翻执政党,1989年12月28日改国名为罗马尼亚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24年。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旗四、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4年9月9日苏联击败纳粹德国,解放保加利亚后成立,执政党保加利亚共产党,欧洲东南部国家,首都索非亚,1990年11月15日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45年。

波兰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1952年7月22日苏联击败纳粹德国,解放波兰后成立,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欧洲中部国家,首都华沙,成立后由于执政党不时出现失误,导致国内出现罢工、物价飞涨等问题,是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稳定的国家,1989年12月29日改国名波兰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历时37年。

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国际性组织——“共产党联盟—苏共”介绍

原苏联地区的社会主义国际性组织——“共产党联盟—苏共”介绍

微不 足道的小组织 。2 0 0 1 年 以后 ,在俄罗斯联邦共产 党 的主导下 ,该组织发展很快 ,成为联 合活跃在原苏
联地 区共 产主义性质政党 的国际性社会 组织 。 目前其 成员党共有 1 8 个 ,分别是 :阿塞拜疆共产党 、亚美尼
拉脱 维亚 、立 陶宛 、摩 尔多瓦 、俄罗斯联邦 、塔 吉克
散 、或被禁止活动 。1 9 9 3 年 ,在经 受住 了苏联解 体最
初几年 的猛烈 冲击后 ,各国共产党逐步恢 复组织 建设 并进一步谋求 自身巩 固和发展 ,此时恢复各 国共 产党
之间 的国际联 系和交往就成 为一种共 同 的要求 。3 月 2 6 至2 7日,来 自阿塞拜疆 、白俄 罗斯 、哈萨克斯坦 、

苏共” 已经成为拥有 1 8 个成 员党 、在原 苏联地 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在 引导地 区社会主 义力量 的发
展 中发挥 着 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
【 关键词 】共产党联盟一 苏共 【 中图分类号 】D 1 8
社会主义
俄 罗斯联 邦共产党 【 文章编 号】1 0 0 8 — 1 7 4 7 ( 2 0 1 5 ) 1 0 — 0 0 6 6 — 0 3
性 社 会 组 织 。 在 经 历 了初 创 期 的 发 展 壮 大后 , “ 共 产 党 联 盟 一 苏 共 ” 进 入 由俄 罗 斯 联 邦 共 产 党 主 导 的 新 阶
段 。在近 十 多年的发展过 程 中,该组 织采取 了一 系列措施 ,为推 动 自身发展 创造条件 。现 在 ,“ 共产 党联盟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共产工人党鞑靼斯坦共和国共产党乌克兰共产党乌克兰共产主义者联盟白俄罗斯民主社会进步与公正运动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德左劳动者共产党南奥塞梯共产党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阿布哈兹共产党阿塞拜疆共产党亚美尼亚工人联盟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塔吉克斯坦共产党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人党爱沙尼亚共产党拉脱维亚共产党人联盟和立陶宛共产党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

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

2.《凡尔赛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镜厅开幕。

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3.《圣日耳曼条约》1919年9月10日,战胜国同战败国奥地利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宫签订和约。

主要内容是:奥地利承认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王国的独立;奥地利将克赖纳和卡林西亚两省的部分地区以及古斯滕兰和南提罗尔割让给意大利;布科维纳、特兰西瓦尼亚划归罗马尼亚;奥地利废除普遍征兵制,军队不得超过3万人;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同意,禁止奥、德合并;赔款数额延至1922年确定。

4.《讷依和约》1919年11月27日,战胜国同战败国保加利亚在巴黎近郊讷依签订。

确认1913年《布加勒斯特条约》关于南多布罗加给罗马尼亚的条款;将马其顿的部分地区给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西色雷斯由战胜国代管(后划归希腊),保失去爱琴海出海口;陆军减至2万人;保同意赔款4.45亿美元,于37年内偿付。

5.《特里亚农条约》1920年6月4日,战胜国同战败国匈牙利在巴黎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签订。

匈牙利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王国;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摘要]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执政经历告诉我们,在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左翼政党要争取和维护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适应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政治转轨;提出正确的经济纲领政策,取得良好的经济业绩;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积极改善与其它左派政党之间的关系,实现左翼团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濮阳457000中东欧国家的“共产主义后继党”(CommunistSuccess or Parties)是指在当前的中东欧国家原执政的共产党在组织上的主要继承者,它们继承了原执政党的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原执政的共产党演变而来的改建社会党,如波兰社会民主党(1999年改组为民主左派联盟党)、匈牙利社会党、保加利亚社会党和阿尔巴尼亚社会党等。

另一类是坚持不改名换姓的共产党。

中东欧国家原执政的共产党中,只有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坚持沿用原来的名称。

在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中,除捷摩共未执过政、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和波黑社会民主党未成为主要执政党外,其他均作为各自国内左翼力量的主体,与右翼势力轮流执政,在有的国家实现了两度执政或连续执政。

波兰社会民主党、民主左派联盟党两次执政(1993~1997年、2001~2005年);匈牙利社会党三次执政(1994~1998年、2002~2006年、2006~2010年);塞尔维亚社会党在2000年前始终是执政党,2008年与前政敌民主党共同组成了亲西方的联合政府;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长期在黑山共和国执政;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一次执政(2000~2003年);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两次执政(1994~1998年、2002~2006年);保加利亚社会党三次执政(1990~1991年、1995~1996年、2005~2009年);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两次执政(1997~2001年、2001~2005年);斯洛文尼亚社会民主联合名单(2005年改名为社会民主人士党)于1992~1996年、2000~2004年两次参加联合政府,并于2008年首次成为主要执政党。

1921年前后世界上各国组建共产党的情况

1921年前后世界上各国组建共产党的情况

题目:1921年前后世界上各国组建共产党的情况学院:xxxxxxxxxx专业班级:xxxxxx南斯拉夫领导人人:铁托创建于19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铁托的领导之下,于战后取得政权。

南斯拉夫共产党党旗党徽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西斯尼·米洛希创建于1991年。

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更名为社会党以后,从劳动党分化而来的政党。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党旗党徽波兰领导人:伦斯基1918年12月成立,原称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1925年改称波兰共产党。

波兰共产党党旗党徽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安托宁·萨波托斯基成立于1921年5月。

前身是1874年在奥匈帝国时期成立的捷克斯拉夫社会民主党,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改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

1921年5月,以什麦拉尔和萨波托茨基等人为首的左派在党的第14次代表大会上决定接受加入共产国际的21项条件,并将党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这次大会也就是捷共的成立大会。

捷克斯洛伐克党旗罗马尼亚领导人:凯山·丰威汉成立于1921年5月。

前身为1893年4月成立的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工党。

1899年该党解散。

1910年重建后,改名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

1918年又改名为罗马尼亚社会党。

1921年5月8—12日罗马尼亚社会党在布加勒斯特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把社会党转为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

罗马尼亚共产党党旗党徽保加利亚领导人:谢尔盖·斯塔尼舍夫成立于1919年5月。

保加利亚共产党,前身为1891年成立的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党,1894年改称为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

1919年5月,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召开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党名改为保加利亚共产党,并将这次大会作为保共第一次代表大会。

保加利亚共产党党旗党徽匈牙利领导人:库恩·贝拉成立于1918年11月20日。

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后,库恩被选为党中央书记,向全党提出了“解除资产阶级的武装,武装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口号,使革命斗争得以继续发展。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革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革

第一节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与初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即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情况相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这两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所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在战争中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在战争期间成立的临时政府中也占据着领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45年11月和1946年1月宣告成立,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霍查分别担任两国的领导人。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情况类似。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这5个国家都建立了以反法西斯民族统一阵线为基础的多党联合政府。

共产党最初在这些政府中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在匈牙利等国甚至还一度处于劣势。

后来,在苏联的大力帮助和影响下,各国共产党在激烈的内部斗争中获得了胜利,确立了共产党在这些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则是另一种类型。

德国在1945年5月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苏联在其占领区内整肃法西斯分子,打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扶持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成为统一社会党,并召开了德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支持下宣告成立。

在政权巩固之后,东欧各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它们首先实行银行和工业的国有化,建立起一批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然后再集中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集体化,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成。

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照搬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和高度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各国普遍出现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和经济过分集中管理的弊端,为日后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社会主义发展史》整理参考题答案

《社会主义发展史》整理参考题答案

《社会主义发展史》整理题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发展、有哪几次历史性飞跃?P3-5 答: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转换。

“四个飞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用了300多年,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帮》。

书中莫尔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画卷。

这里以公有制为基础,不允许不劳而获而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人人从事劳动、按需分配产品。

1602年,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写下了著名的《太阳城》,他也控诉了私有制的罪恶,认为贫穷和财富是一切丑行的祸根,他设计了一种制度,人人参加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没有私有财产。

19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预定这一制度必然灭亡,他们为未来社会设计了蓝图,提出废除国家的思想,认为私有制使人变成了魔鬼,使全世界变成了地狱,主张建立合作公社,所有财产均属公有,没有阶级、剥削和城乡差别。

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萌芽。

但是,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按照他们的构想的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归于失败。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现象,揭示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47年6月,马、恩创立了第一个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发表了著名的党纲《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864年9月,第一国际在英国伦敦成立,在18个国家建立了党的支部,拥有会员40万人,1871年3月,在第一国际指导下,法国巴黎工人发起武装起义,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政权——巴黎公社。

克罗地亚历任总统

克罗地亚历任总统

克罗地亚历任总统克罗地亚历任总统1 弗拉尼奥·图季曼 Franjo Tuđman 1990.7.25-1999.12.10代理弗拉特科·帕夫莱蒂奇 Vlatko Pavletić1999.11.26-2000.2.2代理兹拉特科·托姆契奇 ZlatkoTomčić2000.2.2-2000.2.182 斯捷潘·梅西奇 Stjepan Mesić2000.2.18-2010.2.183 伊沃·约西波维奇 Ivo Josipović2010.2.18-2015.2.194 科琳达·格拉巴尔-基塔诺维奇 Kolinda Grabar-Kitarović2015.2.19至今克罗地亚总统(克罗地亚语:Predsjednik Hrvatske),官方称谓共和国总统(克罗地亚语:Predsjednik Republike),作为国家元首,代表克罗地亚共和国,保持定期和协调国家政府系统的运行和稳定,保障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

总统由克罗地亚议会投票产生,从圣诞节宪法制定后,共和国的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连任一次。

2001年克罗地亚宪法修正,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不能是任何政党的成员。

[1]他或她可以是任何政党的成员,但是一旦当选必须退出党派。

南斯拉夫时期的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编辑]1974年之前,克罗地亚的国家元首是克罗地亚议会议长。

克罗地亚的议会被称为人民议会(Narodna Skupština,1945 - 1953),后在1953年重新改回旧名称“Sabor”,(“Sabor”即“议会”的桌子)。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社会民主党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克罗地亚农民党无党籍任国家元首生卒即任离任政党备注克罗地亚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1943 - 1945N/A弗拉基米尔·纳佐尔(VladimirNazor)1876–19491943年6月13日1945年8月25日南斯拉夫共产党克罗地亚战时议会领.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1945 - 19531弗拉基米尔·纳佐尔(VladimirNazor)1876–19491945年8月25日1949年6月19日(死于任上)南斯拉夫共产党现代克罗地亚首任国家元首2卡洛-加斯帕尔·姆拉佐维奇(Karlo-GašparMrazović)1902–19871949年10月15日1952年南斯拉夫共产党3维科·克尔斯图洛维奇(VickoKrstulović)1905–19881952年1953年2月南斯拉夫共产党/南斯拉夫共南斯拉夫共产党改革和重命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产主义者联盟(改名)议会主席1953 - 19744兹拉坦·斯雷梅克(Zlatan Sremec )1898–19711953年2月1953年12月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5弗拉基米尔·巴卡里奇(Vladimir Bakarić)1912–1983 1953年12月 1963年12月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克罗地亚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总理 和执行委员会主席。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战争

目录
[隐藏]
∙ 1 背景
o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
o 1.2 铁托时代
∙ 2 克罗地亚独立
o 2.1 反塞尔维亚情绪的勃兴
o 2.2 维持南斯拉夫的行动
o 2.3 独立路线的规定成真∙ 3 独立战争
o 3.1 塞尔维亚人问题
∙ 4 “风暴作战”
∙ 5 战争之后
o 5.1 人口的变化
o 5.2 经济
∙ 6 相关文章
后证明他的洞见的确成真,在1980年铁托死去之后,南斯拉夫的各个共和国和自治州之间的民族问题渐次爆发。

南斯拉夫在1974年的宪法中表示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州之间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但是塞尔维亚认为这样损害了占南斯拉夫组成人数中最多的塞尔维亚人的权利而感到不满。

1980年代中期塞尔维亚因为这股不满的风潮斯洛博丹·米洛塞维奇开始发迹。

另一方面,克罗地亚人和战前一样对于主导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而感到不满,又因为米洛塞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感到强烈反感,这件事情正是1991年克罗地亚宣示独立的导火线。

[编辑] 克罗地亚独立
[编辑] 反塞尔维亚情绪的勃兴
[编辑] 维持南斯拉夫的行动
[编辑] 独立路线的规定成真
[编辑] 独立战争
红色地区指的是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的区域[编辑] 塞尔维亚人问题
[编辑] “风暴作战”
[编辑] 战争之后
[编辑] 人口的变化
克罗地亚的人口数变动
[编辑] 经济。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

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状况研究张萍[内容提要] 东欧剧变后,一批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在这一地区建立起来。

围绕着摆脱历史羁绊、实现党的现代化,东欧共产主义政党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经过艰难复苏,逐步融入到现行的多党竞争的议会体制中。

剧变20年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数量已超过30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关键词] 东欧共产主义政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9)05-0031-04 东欧剧变后,各国原执政的共产党,除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以下简称“捷摩共”)外,均宣布放弃马克思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并改建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

与此同时,一批以“共产党”命名的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建立起来。

这些政党规模小、人数少,在政坛上影响不大,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关注。

但是,20年过去了,它们的数量由少到多,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

系统考察剧变后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状况及其转型变革的情况,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走向。

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艰难复苏剧变后,历史问题成为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沉重包袱。

原来的共产主义体制及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遭到全面否定,如何对历史作出评价直接影响到新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从非理性到理性、对共产党的态度从不宽容到宽容,东欧共产主义政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反共浪潮中艰难重建阶段、在“左翼复兴”中求得发展阶段及在政党政治渐趋稳定中融入选举体制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9年到1992年。

剧变后,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大都由原共产党中不同意改名易帜的老党员组织建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原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建共产主义政党。

如1989年底建立的匈牙利共产主义工人党,1990年建立的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阶级”、保加利亚共产党、南斯拉夫新共产党、斯洛文尼亚共产党,1991年成立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保加利亚重建共产党,1992年成立的斯洛伐克共产党、马其顿共产党。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战争

目录
[隐藏]
∙ 1 背景
o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
o 1.2 铁托时代
∙ 2 克罗地亚独立
o 2.1 反塞尔维亚情绪的勃兴
o 2.2 维持南斯拉夫的行动
o 2.3 独立路线的规定成真∙ 3 独立战争
o 3.1 塞尔维亚人问题
∙ 4 “风暴作战”
∙ 5 战争之后
o 5.1 人口的变化
o 5.2 经济
∙ 6 相关文章
后证明他的洞见的确成真,在1980年铁托死去之后,南斯拉夫的各个共和国和自治州之间的民族问题渐次爆发。

南斯拉夫在1974年的宪法中表示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州之间拥有平等的发言权,但是塞尔维亚认为这样损害了占南斯拉夫组成人数中最多的塞尔维亚人的权利而感到不满。

1980年代中期塞尔维亚因为这股不满的风潮斯洛博丹·米洛塞维奇开始发迹。

另一方面,克罗地亚人和战前一样对于主导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而感到不满,又因为米洛塞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感到强烈反感,这件事情正是1991年克罗地亚宣示独立的导火线。

[编辑] 克罗地亚独立
[编辑] 反塞尔维亚情绪的勃兴
[编辑] 维持南斯拉夫的行动
[编辑] 独立路线的规定成真
[编辑] 独立战争
红色地区指的是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的区域[编辑] 塞尔维亚人问题
[编辑] “风暴作战”
[编辑] 战争之后
[编辑] 人口的变化
克罗地亚的人口数变动
[编辑] 经济。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

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南联盟解体二十周年——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眼见大势已去,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只得另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存在逾四十六年之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终告解体。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至此南联邦正式宣告解体。

此时这场政治风暴离1991年12月21日的苏联瓦解仅四个多月的时间。

由于它发生在巴尔干的一个小国,当时并未引起世人足够的注意。

事实上,这个“小帝国”的终结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值得学界回顾和反思。

一次民族大迁徙提起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人们自然会首先想起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期日耳曼人向东的那次大扩展,他们不仅摧毁了西罗马帝国,而且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国家,诸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

但另一次民族大迁徙同样不应淡忘,那就是公元六至七世纪,原本游牧在东欧大平原的斯拉夫人大举南下,浩浩荡荡直奔巴尔干。

当后来思乡心切,意欲北返时,却遭到剽悍的马扎尔(匈牙利)人骑兵的拦截,从此关山阻隔,只得与巴尔干的崇山峻岭为伍。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组成南斯拉夫人,与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三足鼎立,形成斯拉夫三大民族集团。

巴尔干地处各种势力冲撞之地,我们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来自罗马帝国之争、基督教的欧洲和伊斯兰教的亚洲之争、天主教和东正教之争。

而在巴尔干,如以半岛的中部为界,其西侧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均为天主教徒;而其东侧的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则长期处于拜占庭帝国和土耳其的影响下,主要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大都皈依东正教或伊斯兰教。

这种文化上的割裂使南斯拉夫人的历史进程在外来影响下时起时伏,带有戏剧性的色彩。

正如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拉奇基所言:“我国人民处于东西方的分界线之间,当早就存在的东西方矛盾激化,并向两极发展时,我国人民的全部生活就受到这两股潮流的影响。

过去100年消失的14个国家!

过去100年消失的14个国家!

过去100年消失的14个国家!琉球全称为琉球王国,是曾存在于东亚琉球群岛的国家。

自古以来,琉球就不断向中国称臣进贡,琉球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册封。

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实际上吞并了琉球王国。

1879年,日本在琉球群岛设冲绳县,并将琉球国王强制迁移到东京,琉球王国正式灭亡。

南越全称为越南共和国,是在1955年,由受美国支持的吴庭艳在越南南方建立的国家。

自建立之日起就宣布积极反共,与北方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越)激烈对抗,最终引发美国全面入侵越南的“越南战争”。

1973年1月27日,北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四方签署了越南战争的停战协定,3月29日,美国军队全部从南越撤出。

1975年4月30日,失去美国支持的越南共和国的首都西贡被北越解放,越南统一。

锡金全称锡金王国,1642年,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了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南杰王朝),锡金成为独立的世袭君主国。

1973年4月,印度出动军队占领锡金。

1975年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并通过决议要求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之后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阿联全称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在1958年2月1日由埃及和叙利亚所组成邦联性质的泛阿拉伯国家。

伊拉克原本也要加入,但因为国内外因素而放弃。

1958年3月8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即之后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宣布加入阿联,阿联就此更名为“阿拉伯合众国”。

1961年9月28日,因对埃及不满,叙利亚宣布退出阿联,12月北也门也退出阿联,阿联就此解体了。

不过,埃及继续使用“阿联”的国号直到1972年。

也因为阿联的缘故,今天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四国的国旗与国徽都很相似。

马里联邦马里联邦是位于西非的一个联邦国家。

1959年4月4日,法属苏丹和塞内加尔两个自治共和国决定在法兰西共同体内结成联邦,国名为马里联邦,首都设在达喀尔。

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邦宣布彻底脱离法国,完全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的继承党[美]宝拉·M.皮克林马可·巴斯金著乔春霞编译克罗地亚走出共产党统治的转型,结束了政治上分散的一党制的共产主义制度,脱离了多民族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但是,塞尔维亚人控制了它1/3的领土。

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League of Communists of Croatia-Party ofDemocratic Reform)是最明显脱胎于以前执政的共产党的政党,后来由于1990年选举失败而更名为社会民主党,但是共产党的大量党员事实上还流向了新成立的政党。

许多塞尔维亚人加入了塞尔维亚民主党。

1991年到1995年,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了反对克罗地亚当选政府的叛乱,后来加入了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

共产主义时期的反对派在共产主义时期,有两类反对派可能为克罗地亚带来真正的自由化。

第一类是一个由世界主义者、新马克思主义者和南斯拉夫主义者构成的复杂群体,产生于南斯拉夫的“实践学派”。

“实践学派”与其说代表一项连贯的反对派纲领,不如说代表一种对斯大林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马克思主义批判。

其自主性代表了一种对现政权的威胁,即扩大克罗地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推动南斯拉夫官方话语中的多元主义。

尽管实践派从未发展出一种群众运动或综合性的政治纲领,但它却帮助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反对派得以形成的政治空间。

最终,民族反对派证明是一种更为坚韧的反对派。

实践派的社会基础远远不如民族和文化反对派深厚。

1971年和1981年,克罗地亚反对天主教教会的官方运动显然与民族主义、对党内自由派的清洗、解散民族主义文化协会“克罗地亚之家协会”有关,也与囚禁一些知名的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有关。

对共产主义者联盟而言,“克罗地亚之家协会”相当于一个有组织的反对派。

这是大学生们发动群众运动的因素之一,而群众运动迅速超出了政治上可以容忍的范围。

总而言之,尽管“克罗地亚之春”的领导者努力为政权创造群众基础,但却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权威,收编民族主义领导人和把这些民族运动整合到政权之中,从而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由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教会和民族运动仍然处在克罗地亚主流政治生活之外,正统的列宁主义政权拒绝同这些大众运动进行建设性的接触,从而播下了政权灭亡的种子。

民族—教会轴心拥有赢得外部道德和物质支持的能力,使大众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反对派来源。

经济改革也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教会轴心的能力。

尽管20世纪70年代科尔丘拉夏令营关闭和《实践》杂志停刊,但是实践派运动的人员不久就找到了举行会议的其他论坛。

80年代初,《实践》杂志的撰稿人和许多年轻的大学生成立了《人与制度》研究小组。

每年春天,这个小组还在杜布罗夫尼克研究生院举行数周的研讨会。

这些论坛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官方组织之外的政治训练,其中许多人在1990年后成为杰出的人物。

1989年,这些活动更全面地表现出了政治的特征。

随后,南斯拉夫社会行动协会(Association of Yugoslav ofSocial Initiative)提供了一个平台,聚集了自由派的共产主义者和非共产主义的社会公民,推动了真正的政治多元主义和改革的形成。

还有许多产生于从“绿色”运动到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和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社会和政治行动。

这些发展表明,在1990年4月选举之前,克罗地亚已经是许多政治思想和组织进行交流的集散地。

共产主义转型的类型1989年末,克罗地亚共产党的领导人支持多党选举的合法化。

1985年,只有28%的党员积极地看待多党制,但在1990年3月第一次选举的几个月之前,65·3%的党员支持政治多元主义,并且非共产主义者更热衷于政治竞争。

1989年底和1990年,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党员选择了退党。

从1989年底到1990年6月,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的党员从29·8万名减少到4·6万名,其中2·7万名加入了克罗地亚民主联盟。

1989年1月至6月,在海外克罗地亚人的大力帮助下,许多以前在“克罗地亚之春”后遭到清洗的优秀党员成立了民主联盟。

党的前领导人特里帕洛同温和的非共产主义的“民族和解联盟”建立了联系。

“民族和解联盟”的支持者明显比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更加世俗化。

简言之,正式组织化的先锋队指导克罗地亚政治的时代已经进入黄昏,因而许多共产党员试图建立能够赢得大众认同的非社会主义替代政党。

这些政党的党员数量表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可能被视为共产党的继承党。

共有9·7万名党员逃离了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进入了克罗地亚民主联盟,仅有4·6万名党员选择留在民主改革党内。

20世纪90年代期间,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是一个围绕着民族主权来统一不同派别的运动型政党。

它的竞选运动特点是提名温和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在“克罗地亚之春”期间曾是共产党的中下层官员。

人们之所以投票支持克罗地亚民主联盟,主要是为了拒绝共产党过去45年里的专断统治和腐败,重申克罗地亚的民主和宗教认同。

简而言之,对克罗地亚选民来说,克罗地亚民主联盟似乎是最权威的反共产主义选择。

1990年,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最初保留了自己的多民族特征。

在克罗地亚的第一次选举期间,52%的党员是克罗地亚人,28%的党员是塞尔维亚人,3%的党员是南斯拉夫人,3%的党员是其他民族。

一些特征和偏好使它的支持者不同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

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支持者相比,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的支持者更关心经济状况,而不是克罗地亚在南斯拉夫的地位。

在南斯拉夫领土制度改革问题上,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的支持者偏爱自治国家联盟或现存的南斯拉夫联邦,而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支持者则与之相反,他们选择的要么是自治国家联盟,要么是脱离南斯拉夫。

最后,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支持者相比,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支持者的宗教性更弱,更可能自视为意识形态上的中间派。

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最有权势的领导人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清洗出党的前共产党员或者民族主义者,他们早就拒斥了共产主义。

相比之下,社会民主党产生自克罗地亚共产党的左派,因而是一个更恰如其分的共产党继承党。

然而,在1990年的第一次选举中,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对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同共产主义权力结构的全面决裂。

过于自信的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错误地以为,选举制能够保证它的成功,能够巩固自身在第一次后共产主义多党选举中的权力。

然而,赢者通吃,多数获胜制实际上使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了41·8%的选票,即67·5%的议会席位。

1992年选举之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变成了一个保守政党,致力于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利用自己的地位来掠夺克罗地亚经济最有价值的部分。

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继承了共产主义的遗产,以民主集中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统治。

前共产党员的总统图季曼是这个运动型政党的核心人物,以一种类似于铁托的手腕来平衡温和派和极右派。

1992年,克罗地亚领导人推行向波黑地区的扩张政策。

1994年初,在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和派——包括总统梅西奇——在修改宪法、恢复克罗地亚—穆斯林联盟和快速私有化等问题上失去了右派的支持。

总之,由于人口的变化和政治精英的战略,克罗地亚的政党制度变成了一种民族政党制,即一种每个政党的支持来自某个族群并只吸引某个族群的政治制度。

这些趋势又与米洛舍维奇加强塞族人在南斯拉夫的权力和支持克罗地亚塞族人的努力相互作用。

不同的共产党继承党有两个不同民族的政党占据着克罗地亚政治的中左派位置,它们的许多党员都来自于共产党。

对克族选民和那些不重视民族或宗教的选民来说,社会民主党代表着社会民主主义政党选项,而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则是克罗地亚塞族人的有效代表。

在图季曼去世和许多右翼党员离去后,克罗地亚民主联盟从20世纪90年代的右翼立场转向了中右立场。

在图季曼去世后,各个继承党的共同特征是僵化的政党组织结构模式、一致性组织和低水平的党内民主。

在大多数情况下,共产党的继承党都失去了转型后的第一次选举,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革,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也是如此。

它在1990年选举失败后把自身改革成一个欧洲式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在1990年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选举失败后,大量塞族党员脱党,并在民族主义的塞尔维亚民主党中找到了归属。

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民主改革党的领导层清洗了强硬派分子,接受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并于1999年加入社会党国际。

2000—2003年中左执政联盟中的社会民主党领导层及其改革主义政策证明它信奉民主的原则和程序。

2007年,社会民主党继续前进和自由化。

从1991年持续到1998年的战争促使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把民族安全放到了一切政治问题之上。

因此,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成为克罗地亚民族统一的“先锋”或“领导党”,犹如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时期一样。

图季曼总统由此形成了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垄断了一切民族政策。

战争使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在1990年提出的“我们的名字就是纲领!”这一口号变成了现实。

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农村,超过1/3的支持者来自居民不到2000名的小镇。

同时,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支持者的教育水平也不如社会民主党的支持者。

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是克罗地亚共产党的三个继承党之一,是塞族人在克罗地亚政治体制中发出真正政治声音的途径。

在来自前共产党塞族退休部长们的支持下,1990年成立了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成为当时克罗地亚塞族政治利益的代表。

它的纲领是社会民主主义、多元文化社会、塞族人回归克罗地亚的权利和维护塞族的民族认同。

它呼吁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和睦相处、前南斯拉夫边境地区的和平关系、双重国籍以及各民族能够且必须成为该地区各国关系的稳定因素的思想。

民族性最明显的政党似乎找到了一条合作的道路:塞尔维亚独立民主党既支持2004年当选的克罗地亚民族统一党领导的政府,现在又参加了2008年成立的执政联盟。

路径依赖对继承党演变及其转型期间政策的影响在内战期间,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统治加强了图季曼的能力。

它还成功地削弱了本来能够制约图季曼权力的民主制度:下议院、独立司法和新闻以及地方治理。

当然,政治反对派由于分裂而软弱无力。

此外,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控制了国家的许多重要经济资源,因而独立于执政党的中产阶级难以发展起来。

战争又使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给批评者贴上“叛国者”的标签。

从1990年到2000年没有一次选举被认为是自由公平的选举。

战争的结束终结了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控制,并且随着图季曼的去世,它利用暴力威胁来解散反对派的能力也下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