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冷库、冷藏车、冷链运输设备等都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 信息技术不足:冷链物流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温度、湿度、气氛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追溯,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这也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 服务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在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4. 质量安全问题:冷链物流涉及到食品、药品等易腐易变的商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会对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冷库、冷藏车、冷链运输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提高冷链物流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还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力度,确保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是加强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的投入,加强对温度、湿度、气氛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追溯能力,以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是加强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建设。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冷链物流企业和员工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最后是加强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保障。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冷链物流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的良性运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态势问题虽然存在一些,但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相信我国冷链物流必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冷链物流的定义及重要性冷链物流是指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食品或药品等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终端的全过程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商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食品和药品等易腐败商品。
因此,发展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冷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许多农村地区甚至没有符合标准的冷库,导致许多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败变质。
2. 冷链信息化程度不高:据统计,在我国仅有约30%的企业实现了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追溯能力。
这意味着在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缺乏有效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准确追溯货物来源和处理记录,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3. 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到位: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输车辆和技术人员,冷链物流在长途运输中存在温度波动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商品过早腐败,降低产品质量,并增加了经济损失。
4. 职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对于货物的处理、温度控制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意识不强、纪律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监管力度不够强劲,导致行业内秩序混乱、违规现象频发。
三、改善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合理布局的冷库、配送中心和运输车队等。
同时,在乡村地区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基础设施覆盖率及效能。
2. 推进冷链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加大对冷链信息系统的投入,提高物流信息追溯能力。
建立统一、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提高安全监管的效能。
3. 完善温度控制技术和设备:加强对运输车辆和温度控制设备的改进和升级,提高温度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低温状态。
国内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国内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中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国内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
一、问题1. 低温保鲜技术不足。
低温保鲜技术是冷链物流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国内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体户使用简单的低温保鲜工具,如保温箱、冰箱等,无法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持稳定,从而导致食品变质、药品失效等问题。
2. 车辆装备不完善。
冷链物流对车辆的技术要求极高,需要使用专业的冷藏车和冷冻车等设备,但是,由于成本高昂,部分企业和个体户往往会使用普通货车进行运输,容易出现保温不足、温度不稳定等问题。
3. 冷链物流网络不健全。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而针对偏远农村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服务相对较少,造成农产品等货物无法有效运输,同时也使得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时无法保证商品的品质。
二、对策1. 技术创新。
冷链物流需要行业内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使货物在保温、保湿、降温等方面达到更好的运输效果。
目前,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商品的监控和控制,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完善监管体系。
针对前述问题,国家应加强监管,完善业务标准,明确责任,制定对运输温度的合理要求,现阶段在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应有更严格的政策和规定。
3. 扩大冷链物流网络。
冷链物流网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家应采取措施,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激励,鼓励他们进一步以价格拓宽服务网络,从而实现对于所有区域的服务。
4. 消费者监督。
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质量的监督很重要,在产品购买或经营中,应对冷链物流了解得越多越好,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通过相关通道及时举报,为自己和他人维护合法权益。
总之,冷链物流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必备行业之一,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冷藏、冷冻、深冷、保鲜、速冻、冷藏物流等温度控制环境下进行运输和储存的物流活动。
它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解决。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巨大: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主要得益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 行业发展不平衡:尽管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大,但行业发展并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领域投入巨资,不断完善设施和服务;一些小型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方面缺乏竞争力,甚至存在着一些隐患,如设施陈旧、管理不规范等。
3. 技术设备不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技术设备不完善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技术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货物受损、温度监控不到位等。
4. 法规标准不够健全:冷链物流行业的法规标准相对不够健全,导致了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漏洞,进行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二、对策与建议1. 完善行业标准: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这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需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以确保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 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冷链物流行业的技术设备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水平。
需要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设备的水平,以确保冷链物流的正常运转。
3. 加强企业管理和规范:企业是冷链物流行业的主体,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和规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水平。
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和引导,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行业中来。
4. 完善监管体系:冷链物流市场需要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来确保市场秩序的良好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我国冷链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冷藏、冷冻、冷却和控温产品进行运输、仓储、配送和销售的一种物流方式。
作为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技术创新以推动行业发展。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医药等易腐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日益提高,这促使冷链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基础设施落后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设施不足,技术水平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3.监管标准不完善我国冷链物流监管标准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企业间竞争不公平。
4.人才匮乏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5.信息化程度不够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信息孤岛问题突出。
6. 国际竞争力较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冷链物流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禁化的技术和设施同样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策与建议1.加强监管与标准制定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标准和规章制度,推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2.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设施的先进化和智能化水平。
3.加强技术创新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冷链物流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速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
4.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冷链物流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5.加强合作,构建统一信息平台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行业整体运作效率。
6.提升国际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冷链物流品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物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温度敏感性物品进行专门管理和运输的一种物流方式。
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冷链物流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较小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冷链物流服务的普及率不高。
由于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导致冷链物流服务的价格偏高,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负担,而且在部分地区冷链物流设施不够完善,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冷链物流覆盖面较窄。
2. 技术水平不高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冷链物流需要运用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以保证货物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仍然不够成熟,对于温度控制、环境监测、运输工具等方面的技术设备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
3. 行业监管不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自律意识,利益至上,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与设备的更新换代。
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积极推动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标准。
制定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明确各方责任,规范行业秩序。
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推动整个行业向着规范化、合法化方向发展。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冷链物流服务。
浅谈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冷链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保持物品所需的恒定低温环境的一种特殊物流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在保鲜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冷链物流的设施和设备不足。
冷链物流需要冷藏车辆、冷库、冷藏设备等专业设施和设备来保持物品的低温环境,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仍远远不够,导致冷链物流能力不足。
其次,冷链物流的线路覆盖面小。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而较偏远地区的冷链物流网络较为薄弱,无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冷链运输。
再次,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
相比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设备和设施的建设维护,同时还需要支付更多的电费和人工费用,导致运营成本较高。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首先,加大对冷链设施和设备的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施的投资和支持,促进冷链设施和设备的完善和普及,提升冷链物流的能力。
其次,推动冷链物流的网络扩张。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在偏远地区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和仓储设施,鼓励企业扩大冷链物流的服务范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冷链运输。
再次,降低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减免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同时,还可以鼓励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加强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和监管。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冷链企业的监管,提高冷链物流的安全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加大投资、推动网络扩张、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加强标准和监管等对策,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需求,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这种便利得益于食品配送、冷链物流及其他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食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下,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将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1、发展动力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着资金、人力、技术等多种方面的挑战。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晚,缺乏开发、投入资金,冷链物流设施和设备落后,人才储备不足,运营管理水平偏低且技术缺乏,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动力不足。
2、社会结构支持不及时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缺乏及时的社会结构支持。
由于食品物流属于非常规物流,现行的货运法律法规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缺乏,对于定制冷链设备,冷链运输等支持缺乏,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显示出许多局限性。
3、技术和管理挑战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着技术和管理挑战。
在一级冷链物流运营管理方面,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常常出现关键设备维护不及时、运营管理不合理等状况,这给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1、积极推进食品冷链物流技术革新从技术上推进食品冷链物流技术革新,引入更新技术进行改造,提高冷链物流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使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更加先进。
2、建立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食品冷链物流资源,建立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形成覆盖所有环节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满足全方位的食品配送需求。
3、加大社会结构支持力度针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大社会结构支持力度,让食品冷链物流获得配套的政策支持,落实财税政策惠民政策,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提高食品冷链物流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正受到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也受到不及时的社会结构支持和管理技术挑战的限制。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作为食品、医药等易腐易变货物的储运重要链路,对于保障商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快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增长快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医药等易腐易变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对于新鲜食品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就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快捷、更安全的运输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冷链仓储设施、冷藏运输车辆等设备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相对不足,导致了冷链物流配送环节的薄弱。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还存在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运输工具老旧等问题,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涉及到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真空包装等复杂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对于冷链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
二、对策与建议1.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冷链物流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应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提高冷链运输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
2.推动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3.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加强对冷链物流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冷链物流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正常竞争。
4.提高冷链物流行业准入门槛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应该提高,鼓励优质企业入驻,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在食品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设施设备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1.设施设备现状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总体水平较低。
大部分冷库、运输车辆和冷藏箱都存在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而先进的冷链设备引进成本高,普及率较低。
2.技术水平现状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食品冷链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包括温度监控、湿度控制、通风保鲜等技术在应用上存在不足,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污染和变质。
3.市场监管现状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食品冷链物流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
三、面临的挑战1.食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困难由于设备的高成本和技术门槛,许多小企业无法承担升级设备的费用,导致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困难。
2.技术水平提升缓慢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但是现实中缺乏相应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导致技术水平提升缓慢。
3.市场监管体系亟待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监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监管部门分散、监管标准不够严格等,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四、对策建议1.加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购置先进设备给予补贴,并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
2.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政府可加大对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3.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标准和体系,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物流运输能力不足随着生鲜食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是,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运输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再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短、保质期限制等困扰,使得许多企业难以顺利开展冷链配送。
1.2 信息化水平低下现有的冷链物流系统中缺乏全面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导致了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信息交流不畅、数据更新慢等问题。
同时,在各个环节中仍然使用人工操作和纸质记录方式,容易出现错漏等情况,并且也阻碍了整个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
1.3 西部地区覆盖率不高我国西部地区作为粮食产区和蔬果基地之一,在生鲜食品供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交通条件较差、储存设施匮乏以及投资需求大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冷链物流覆盖率远低于东部地区,导致农产品输送效率低下、采摘季节存在大量浪费等问题。
1.4 温度控制不精准冷链物流行业需要确保产品的温度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控制,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温度监测设备不足、设备性能差以及操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导致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热变质、腐败等风险增加,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问题。
二、对策2.1 提升物流运输能力为解决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配送压力,政府应加大对运输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装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并与相关产业链进行协同发展,在改善末端配送环节的基础上提升全局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2.2 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水平的关键。
各级政府部门应鼓励企业推广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生产、库存管理以及配送等环节实现全程追溯、动态监控,提高冷链物流管理和运作效率。
2.3 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西部地区冷链物流覆盖率,政府应加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于交通不便、储藏条件差的地方,可以通过增加铁路和公路网络、改善库存管理能力等方式来改善冷链物流状况。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建议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建议冷链物流是一种专门针对冷藏、冷冻产品运输、储存和配送的物流方式。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仍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
本文将从当下冷链物流的现状、困境以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就冷链物流的现状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冷链设施建设不足,冷链物流的覆盖率低,且存在一定的区域不平衡现象。
此外,冷链物流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尚不完善,产品在运输中容易出现温度波动和破损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另外,由于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成本较高,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冷链物流的费用,影响了物流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导致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低下和风险加大。
其次,冷链物流配套设施不足,特别是冷库建设不足,且冷链设备及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使得冷链物流系统无法满足需求。
此外,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导致物流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和监控。
最后,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困境,有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确保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
其次,加大冷链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提高冷库的数量和质量,并加强冷链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此外,需要鼓励企业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增加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扶持政策,减轻其经济压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冷链物流领域。
此外,建议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监控,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风险。
同时,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中国冷链物流下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下游产业来看,除行业规范的缺乏外,传统物流观念以及冷链物流较高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2024年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现状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食品冷链物流是指通过冷藏、冷冻等技术手段,确保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从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正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和趋势。
市场规模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庞大,其主要受益于食品行业的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 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要求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都能保持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2. 远程销售的增长:电商平台和在线零售商的兴起促进了食品远程销售的增长,冷链物流成为了保证食品品质与食品安全的关键。
3. 农产品出口的增加: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出口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冷链物流成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保鲜的必需品。
4.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导致食品需求的增加,进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与限制虽然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限制: 1. 成本压力: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冷藏、冷冻设备,以及相关的物流设施和技术,这增加了成本压力。
2. 技术和标准要求:食品冷链物流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标准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这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 市场竞争激烈: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的垄断现象,对于小型企业而言,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
市场趋势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食品质量管理水平。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食品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动食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阐述,接着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包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管理水平、政策法规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冷链断链、温控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并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当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尽管冷链物流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来看,虽然近年来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有所加快,但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设施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冷链物流设施更是匮乏,这严重制约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从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来看,虽然一些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已经在部分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但整体上,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导致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全程可追溯,也增加了冷链物流的风险。
从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来看,目前冷链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时间管理、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程度较低,这导致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从冷链物流的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一些地区的冷链物流市场还存在着垄断现象。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问题分析;解决措施1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冷链物流是以冷链技术为基础,在采购、仓储、加工、运输和配送环节对有温度要求的生鲜产品进行温度控制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它以水果、水产品、蔬菜、乳制品等食品为主要对象。
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并不是单纯的制冷,而是通过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产品所需的合理温度和鲜度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损耗率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
我国食品冷链起步于1992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在2009~2012年陆续的物流“国九条”和“国十条”则标志着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2013年以后,国家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等文件,将食品冷链纳入重点工程,大力推进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冷链物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需求逐渐扩大。
冷链食品占据全国食品市场的25%~30%以上,成为了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9中国物流年鉴》统计,2018年,我国食品冷链需求总量达到1.887亿吨,比2017年增长27.9%。
我国近几年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及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冷链物流企业各项仓储运输环节指标增长趋势明显,全国新增冷库容量488万吨,比2017年增加10.3%。
新增冷藏车2.4万辆,冷链铁路近20条。
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市场规模将会超过4700亿元。
尽管如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都在95%以上,而我国仅为15%、25%、30%左右。
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采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方式。
虽然生鲜果蔬运输量占公路和铁路运输的比例不超过25%,但每年还是会有超过20%的生鲜果蔬在储藏运输过程中腐烂损耗,形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0亿元,居世界首位。
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行业作为食品、医药等易腐品的重要保障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物流设施建设不足、运输环节缺少监管、技术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1. 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滞后冷链物流设施包括冷藏库、冷冻库、冷链车辆等,这些设施对于保障食品、医药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在我国,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仍然滞后,存在着冷链设施不足、设施老化等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2. 运输环节缺少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中,运输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低温失控、交叉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货物的质量安全。
3. 技术水平不高冷链物流技术包括温控技术、监测技术、追溯技术等,这些技术对于保障货物的质量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技术设备陈旧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2. 完善冷链物流监管制度为解决运输环节缺少监管的问题,应完善冷链物流监管制度,加强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温控监测、质量追溯等制度,确保冷链物流货物的质量安全,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
3. 提升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为解决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应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冷链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
4. 加强行业合作与信息共享为有效解决冷链物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促进行业内部信息透明,提升企业间合作效率,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冷链物流作为食品、医药等易腐品的重要保障环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2.4冷链成本过高和常温产品不同,冷链食品对保存温度的要求非常严苛。
特别是一些容易腐败的水果,例如草莓、荔枝、芒果等鲜果,它们的最佳存储温度是5~15℃,在存储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冰袋和保温泡沫箱。
为了防止挤压,还需要多层包装和使用吸塑盒固定位置来减少损耗,再加上专业冷库的建设成本,导致食品冷链的仓储成本过高。
冷链成本高昂的另一个原因是高物流成本。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到位,冷链物流存在着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影响了冷链食品市场的大众化。
尤其是现在生鲜农产品逐渐电商化,网购的顾客大多希望能在网店购买到实惠的食品。
但电商为了维持利润,多选择销售中高档的食品,这样就会导致顾客群的减少,商家的利润与顾客的需求无法匹配。
2.5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匮乏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专业化要求很高,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冷链物流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技术人才。
冷链食品需要专业制冷设备储存,普通的物流工人无法操作制冷设备,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来实施。
第二种是信息人才。
生鲜电商的崛起为食品冷链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果想让冷链物流业抓住这个契机就需要信息人才,构建完善的网1络信息交流系统。
第三种是管理人才。
冷链物流环节众多且复杂,需要无缝衔接。
这就要求专业的管理人才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130万,明显供不应求。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
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但他们往往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3.1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供方市场为了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解决食品冷链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共享资源,实现规模效应。
因为第三方物流意味着共同配送,不同企业的产品可以使用同一个冷库,同一辆运输车,对同一区域的产品进行统一配送。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对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频频曝光的不良商贩、生产企业在食品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违法使用添加剂等事实,把食品安全性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食品物流过程中由于设备落后、冷藏保温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食品在到达消费者餐桌前就已经腐败变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是说食品物流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样亟须我们关注,一套完整有效、环环相扣的高水平物流运作体系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中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物流正起着关键作用。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容易腐烂的商品,使其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品质。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食品冷链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15~20年的差距,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1 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发展分布不均衡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并且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极度失衡,这是导致冷鲜食品从货源地到消费地无法实现全程冷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冷库、冷藏保温车规模化,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方面大力发展冷库冷藏车等高耗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会使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会更加艰巨。
另一方面现实中,我国从事冷链业务的企业良莠不齐,各自为阵,重复建设,资源过于集中,利用率不高,在某些地区还经常出现冷库开工不足、冷藏车空驶等情况。
因此在现阶段整合资源,提高冷链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当前的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
1.2 软硬件技术水平较低,是冷链中的薄弱一环冷链作为一种温控物流,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的综合利用,既包括制冷压缩机、温控阀等硬件设备,也包括电子标签、GPS等软件信息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冷链物流下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下游产业来看,除行业规范的缺乏外,传统物流观念以及冷链物流较高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
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4.冷饮、速冻、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稳定由于产品特性原因,冷饮、速冻及部分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冷饮物流一般都是企业作为冷饮企业的自建部门;速冻食品企业则大部分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帮助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乳制品市场由于目前国家监管的严格以及品牌健康形象的树立,使企业无论是在自营冷链物流还是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方面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5.连锁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连锁餐饮业对于产品保鲜的较高要求,使冷链物流在连锁餐饮行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但是,中国大部分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较多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连锁餐饮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外资连锁餐饮企业。
综合来看,冷链物流下游产业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大部分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很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及下游客户产业下一阶段主要的思考方向。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现在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而是新鲜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冷链物流。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4】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
“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
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
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第三,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1】一、现状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
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
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准备推广食品安全物流追踪系统(二维码,日本东芝技术),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但是限于推广资金问题,效果并不显著。
【2】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
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
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
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
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
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
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
当美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运输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我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使用率只有15%。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资质的冷藏车制造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僧多粥少,不得不低价竞争。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
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
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
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
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5.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