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word教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岳麓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3岳麓版【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重点】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结合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法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影响1、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在哪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它的特殊主要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年)3、建立原因:P145地理位置优越;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联系。
4、、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带1、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开放浦东3、内地大批开发区的涌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
(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思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有何特点?(结合地图分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内地特点:从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沿海、沿边、沿江、内陆中心城市扩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新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教案
最新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感受身边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春天的故事》歌曲录音。
学生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被动开放的区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老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听完歌曲.请学生回答:……师: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问“这位老人”是谁?生:“这位老人”是邓小平。
师: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问“画了一个圈”是泛指什么?生:经济特区。
师: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一、对外开放的窗口教师出示对外开放初期深圳的图片并讲述:“深圳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缩影。
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
”1.简述经济特区兴建的概况。
2.为什么第一批经济特区会首选广东、福建两省?3.经济特区的“特”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4.兴建经济特区取得了怎样的历史意义?5.经济特区的成功兴建给我们哪些启示?教师抽出l—5个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并适时完善学生的答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改革开放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2 国际形势的变化1.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和措施2.1 设立经济特区2.2 开放沿海城市2.3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2.4 推进沿边和内陆开放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1 形成过程:从点到线、面再到立体开放格局3.2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和措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政策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对外开放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对外开放相关政策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视频资料:播放我国对外开放相关政策的宣传纪录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经济特区设立后的对比照片,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兴趣。
2. 讲授历史背景和原因: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
3. 讲解政策和措施:详细讲解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进沿边和内陆开放等主要政策和措施。
4. 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从点到线、面再到立体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岳麓版八下 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案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班级姓名学习目标(预习前认真阅读如下内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措施一、激趣导入中国正式亮相WTO 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沙祖康挂牌看了上面两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二、知识储备(利用网络查找下列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1、今天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2、春天的故事歌词3、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内容4、中国加入世贸利弊谈三、自主探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后独立思考作答,也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答案要点工整记录下来)1、我国有多少个经济特区,主要在哪两省?2、兴建特区有什么作用?3、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中国在哪年的什么会议上加入世贸组织?4、中国世贸组织有哪些好处?四、轻松阅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浦东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占地40多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距虹桥机场约40公里。
浦东机场一期工程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
一期建有一条长4000米长、60米宽的4E级南北向跑道,两条平行滑行道,80万平米的机坪,共有76个机位,货运库面积达5万平米,同时,装备有导航、通讯、监视、气象和后勤保障等系统,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浦东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三层结构,由两条通道连接,面积达28万平米,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登机桥28座;候机楼内的商业餐饮设施和其他出租服务设施面积达6万平米。
浦东机场一期工程改造工程完成后,将能满足2008年第二座候机楼投入使用前的运营需要,即具备年飞机起降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
目前,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560架次左右,航班量已占到整个上海机场的六成左右。
通航浦东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已达48家,航线覆盖73个国际(地区)城市、62个国内城市。
五、自我测评1、学唱《春天的故事》并思考: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又怎样扩大的?歌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980年正式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A天津、深圳、海口、厦门 B、上海、厦门、珠海、广州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D、深圳、汕头、厦门、福州3、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哪些区别?。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同步教案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
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对外开放的原因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面对西方高速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和反思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础知识:先后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及其作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理解历史内容的方法。
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本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并且在图片之后加入一段关于农村变化的诗歌,增强学生对本科的文学素养,同是加深本科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导入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通读本目课文,:(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1)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2)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实践创新: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以及邓小平的提出口号。
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建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在对外开放上又采取了哪几大步骤?(2)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哪一年?开放了哪14个城市?(3)我国哪一年建立了哪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4)党中央、国务院哪一年决定实行浦东开发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读本目内容和史海拾贝内容,观看《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讨论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哪些利弊?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消除加入该组织的不良影响?
讲述信息:(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请计时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讨论问题:(1)什么是对外开放?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2)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它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3)我国为什么要设立经
济特区?(4)为什么经济特区都设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5)为什么深圳特区设立后,当地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实践创新:深圳特区建设者最著名的口号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句口号的看法。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报道》、《发展中的上海浦东新区一角》、《对外开放新格局》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按“体验情景——讲述信息——讨论问题——实践创新”四步法进行教学。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引导: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在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导入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体验情景: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的深圳特区》、《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实践创新: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想像一下,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2 岳麓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2 岳麓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2、理解中国入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思路:我心中的对外开放-----现实中的对外开放------------自评我国的对外开放收获历史教具: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假如你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我们首先要在中国的什么地区进行对外开放?3、在你的印象中,对外开放就是要干什么?做什么?学生集体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创设历史情境构建历史亲缘点自主学习1、师投影学案2、结合学案师生共同学习本课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学案。
1、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现实中的对外开放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评对外开放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印象中的对外开放和课本上介绍的对外开放,看看我们说对了多少?学生评价,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大胆地分析问题,增强自信心课堂检测师通过学案对学生进行检测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检测学习效果合作探究1、投影展示合作探究题。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题。
教师内定一个探究题1、各小组学生根据组情选题探究。
2、学生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名师教案1 岳麓版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知识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能力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展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1、探究形成的背景探究过程设计:(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3)组织学生讨论(4)完成国际、国内背景的要点总结国际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②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背景:①“十年文革”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4 岳麓版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重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学习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国际:1、政治: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③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缓和;2、经济: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②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国内:1、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2、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1)经济特区的概念: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优越发展条件:A、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B、地处沿海,交通便利;C、是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利于吸引侨资D、依托广阔经济腹地,资源丰富(3)经济特区建立过程: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将其设为_海南_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概况: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扥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环渤海经济圈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区。
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①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②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内地开发。
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特点: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②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2)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岳麓初中历史八下《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word教案 (5)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及意义。
(2)通过《对外开放新格局地区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从而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城市变化的资料,学会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积累历史知识;(2)学唱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3)通过《中国代表在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图片与《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图片对比,深刻体会“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2)通过采访老人,了解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状况,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3)通过搜集邓小平语录,收集他老人家为改革开放做贡献的事迹,,学习他老人家勇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设和浦东新区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编写结构提纲, 思考书本上提出的有关问题.(2) 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没有歌声,就没有生命。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
(展示课件)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边出示课件边提问)老师:材料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学生:邓小平。
老师:对。
他是邓小平。
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岳麓版历史八下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八下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word教案[课标内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阻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明白得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的能力。
(2)通过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摸索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阻碍,以及想像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中国将会如何样,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摸索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合理想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的推进过程,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明白得历史内容的方法。
(2)通过比较明白得经济特区、沿海开放都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政策内涵,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联系周围实际,为当地经济进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2)认识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体会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3)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摸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强化机遇意识与危机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什么缘故要创立经济特区?(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按“体验情形——讲述信息——讨论问题——实践创新”四步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农村和都市的改革”。
在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与开放并举。
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导入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体验情形:通读本目课文,观看《开放的深圳特区》、《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图,以及课件相关内容。
讲述信息:(1)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对外开放?(2)我国哪一年开始创立经济特区?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3)设立海南省,并作为经济特区是哪一年?(4)请计时一讲深圳设为经济特区后经济建设和进展的情形。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参考教案.doc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通过对我们开放格局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历史发通过对对外开放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论从史出概括阐释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是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开发浦东;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3、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资源】(宋休小四着重)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flash《春天的故事》,《小平,你好》光盘片断,flash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中国入世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楷体休小四着重)用flash《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从南方到北方, 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讲授新课(楷休小四着重)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计思路:用深圳开放前后的两幅图片,引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 方针。
岳麓初中历史八下《第12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word教案 (4)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
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加入。
②加入世贸组织,、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上的精神风貌。
也正是这样一种意识使得到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五,我们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珍惜年华,学好本领,提高我们在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有哪些区位优势,又
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开放成为各国立由此可见,开放是当代世界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开放的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培养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思路
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师:主要歌颂的是对外开放政策。
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英明的决策,从此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要走向对外开放?(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补充材料: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面对西方高速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环顾
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
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
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
行的,发展不起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
(教师总结)(课件显示)1、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现在的世界史开放的世界;2、从我国历史经验教训中,闭关自守是使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3、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出发,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过渡: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那么中国是如何进行对外开放的?具体分哪几步走?
第一步又是什么?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演示对外开放的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
合作探究2:(1)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特”在何处?(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文字与相关图片:
(1)靠近港、澳,靠近国际市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华侨多;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2)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特区的创办的作用和影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探索与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过渡:经济特区的创办,使深圳等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件展示经济特区的新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设的巨大成功,使党和政府坚定了对外开放的信心,并决定在沿海其他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的开辟
多媒体展示地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开放区,让学生准确把握开放的区位。
合作探究3: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开放区形成了连接南北的经济开放地带,想一想这一经济开放地带在对外开放中有何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过渡: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越的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沿海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但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各地区均衡发展,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将开放区域由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由点到线到面全面铺开。
3、开放沿江、沿边、内陆省会城市(课件展示)
过渡: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而这种展开也同样需要由点到面这样一个过程。
因此国家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4、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主探究4: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课件展示)
过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任务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好示范的窗口,而上海的浦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多媒体播放《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自主探究5:根据课本以及看到的资料片,找出浦东的地理位置、历史状况、开发的时间、开发的目的、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开发后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回答)
地理位置:黄浦江东侧。
浦东,长江的龙头,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的一块三角形地区,地处我国海岸线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倚物阜人丰的长江三角洲。
历史状况:经济落后于浦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开发时间:1990年
开发目的: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有利条件: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成就:浦东经历十几年的开发,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课件显示浦东开发的相关图片、资料。
过渡:从1979年对外开放到现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深圳和浦东是众多神话中的经典,希望以后的经典神话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再通过我们的祖国地图来回顾一下这些神话创造的先后过程。
(三)对外开放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并演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合作探究6: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地图讨论我国对外开放特点?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理解)
全方位: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过渡: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请看视频。
(四)对外开放的影响
播放《改革开放成就和影响》视频资料,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对外开放使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请同学们举一些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具体事例。
三、小结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充分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和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两个历史车轮。
现在请大家用一个词表达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生: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强国之路、富民之源、英明决策、枯木逢春、焕发生机、基本国策、翻天覆地等。
师:我也有一个词来表达对改革开放的看法:双刃剑。
为什么?请大家下去认真思考与研究。
改革开放尽管是把双刃剑,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仍然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策。
四、反馈练习:见课件
五、课外研究:见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呈现如下特征:主题集中、重难点清晰、现实感强,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政史地尤其是史地结合比较紧密,所以我在处理本课时:
一、注意理清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
二、着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安排史地的结合和特别是注意地图在本课中的使用。
三、着力创设历史情景,教师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历史、联系现实、主动探究问题,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精神。
本课不足:
一、教师教课情绪不够饱满,感染力不强。
二、语言表达上出现某些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