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带教学反思详细)
《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在这节《寻找历史的足迹》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回顾,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关于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缺乏关注,需要我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
举例解释:
-在讲解鸦片战争时,重点阐述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如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主权受损等。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模拟洋务运动中的某一工业发展过程,以演示近代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综合以上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关注重点难点的讲解。
4.课后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前言本教案适用于2023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学,共包括X个单元,每个单元时长X课时。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1. 熟悉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内容;2.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安排第一单元 XXX课时安排- 第一课课时名称- 第二课课时名称- ... ...教学内容1. 知识点1- 分类1- 分类22. 知识点2- 分类1- 分类2教学反思-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纠正;- 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单元 XXX课时安排- 第一课课时名称- 第二课课时名称- ... ...教学内容1. 知识点1- 分类1- 分类22. 知识点2- 分类1- 分类2教学反思- 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检查和纠正;- 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评估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制定评估方案,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笔试、口试、实验等多种方式。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有效实施,相信学生们将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熟悉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3. 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为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教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 第一单元:新时代的中国从这里走来2. 第二单元: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3.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4. 第四单元:二十世纪中国的变革与发展5.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发展变革三、教学方法针对以上几个主题,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传达知识和信息。
2. 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案例法:选取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4. 提问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根据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大纲,我们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单元:新时代的中国从这里走来- 第一课:改革开放的起点- 第二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三课: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课:中国的对外开放2. 第二单元: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 第六课:北宋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 第七课:元朝的政治统一和文化繁荣- 第八课:明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 第九课: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 第十课:清朝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抗争3.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 第十一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第十二课: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第十四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卅运动- 第十五课: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4. 第四单元:二十世纪中国的变革与发展- 第十六课:抗日战争和中国的领导- 第十七课: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八课: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第十九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第二十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5.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发展变革- 第二十一课: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 第二十二课: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合作- 第二十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二十四课:中国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第二十五课: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程度。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最可爱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最可爱的人》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主要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危,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疯狂挑衅,新中国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志愿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战斗,击退了美国侵略军,涌现出了一系列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篇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
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
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一课时: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教学目标:1. 了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眼光。
教学重点: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
教学难点: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大航海时代的简单了解。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关航海和海上贸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如:“你们知道在古代有哪些重要的航海活动吗?”“航海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你们知道大航海时代吗?”等。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教师简要讲解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包括16世纪初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亚尔欧帝国的崛起、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和贸易的需求等。
2. 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与发现事实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介绍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行路线,如葡萄牙航路、西班牙航路和英国航路等。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重要的发现事实,如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引导学生对这些发现进行思考和感受。
三、讨论与交流(2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航海家或一次重要航海行动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
2. 教师引导讨论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拓展讨论。
例如:“大航海时代对当时的欧洲国家有什么意义?”“航海家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大航海时代的发现对世界有何影响?”等。
四、总结(10分钟)教师给出总结,对大航海时代的背景、意义、主要航行路线和发现事实进行回顾。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大航海时代的意义以及航海家们的勇敢探索进行评价。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200-300字的文章,描述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探索古代文明课时一:古埃及文明的起源(45分钟)教学目标:-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能够简要描述其特点和贡献;- 掌握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埃及法老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古埃及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和贡献?3.讲解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4.介绍埃及法老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想法。
6.展示学生讨论的成果,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帮助学生完善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小短文。
课时二:希腊城邦的诞生(40分钟)教学目标:- 了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并能够简要说明其政治和文化特点;- 掌握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分析比较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政治和文化差异;- 理解希腊城邦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观赏希腊城邦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了解希腊文明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希腊城邦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哪些政治和文化特点?3.讲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4.分成小组,对比分析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政治和文化差异,并记录下来。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希腊城邦的理解和想法。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2课 抗美援朝(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2课抗美援朝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史料解读: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全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材料比较广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对学习好历史大有帮助;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反思总结,符合新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不够流畅。
第2课抗美援朝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如讲述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的事迹及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等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善诱、善引、善导应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他们对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学生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掘出来。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反思土地改革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反思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5课三大改造优点:上课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最可爱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最可爱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水平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升口头表达水平,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感性理解。
2、通过度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增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实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有问题,才可能实行针对性教学。
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
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水平日渐增强。
但因为缺乏充足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
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理解历史问题。
教学媒体设计1.电教媒体的选择依据事实性教学原则,情景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原则,选择计算机教学媒体。
用POWERPOINT自制幻灯片13张,选择文字,地图,影视片断等,形成完整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学反思范文3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钢铁长城》教学反思篇1《钢铁长城》这一课主要讲述我国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开始讲课后我做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就是三个兵种的不同发展时期有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来三个时期。
每讲一个框题我就先让学生看书完成表格,在每个时期回答完以后我就让学生看图片了解这一时期使之更形象。
完成课本教学以后对教学内容深化思考两个问题。
如海军和空军发展的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称为钢铁长城,现在如何发展?最后再让学生做题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
从学习角度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我校实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钢铁长城》这课也不例外,导入后我首先明确目标,再让学生针对自主研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
但学生没提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我认为成功的是能结合时代出题,用海军阅兵仪式引入。
第二我把本课内容制作成表格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掌握。
第三就是升华本课内容和做些练习题。
我认为基本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回顾,通过回顾和列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军队的创立、发展和壮大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是一直久经考验的坚强的队伍,是一支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
另外在课堂上如果能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果能够增加一些视频,课堂会更生动,教学资源也会更丰富。
我想如果把阅兵仪式改在讲海军之前会效果更好些,因为这样就不会造成时间上的间隔,学生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另外在讲课过程中我给学生看的是图片,我想应该让他们看些视频,这样会更形象些。
总之教学环节的组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组织教学,做到更完善。
学生自读教材要有目的。
总之,教学环节的组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培养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节比较完整的历史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5.第五单元: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6.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结束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今天我们将对整个学期的内容进行复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单元,分别有哪些重点内容?(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唐朝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开放的社会:民族融合、对外交往、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表现。
(三)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2.南移的表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四)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元朝的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明朝的巩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五)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戊戌变法: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六)第五单元: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1.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2.甲午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3.抗日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七)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原因:日本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加剧等。
2.抗日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影响。
(八)第七单元:解放战争1.解放战争的原因:国共矛盾加剧、民族矛盾加剧等。
2.解放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
3.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影响。
(九)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对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对外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的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问题: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能力过程方法: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成就和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一五”计划期间的宣传画(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钢铁长城》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5课钢铁长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万里长城,当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为了抵御外族的掠夺和屠杀,保卫国家安全。
教师:对,如今我们不再依靠长城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古老的泥土城墙被现代化装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钢铁长城所取代,但长城仍是国防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成为钢铁长城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陆、海、空军的建设(一)陆军1.图片展示:某重装陆军部队2.教师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何时建军的?提示:1927年8月1日。
3.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陆军的新发展。
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土地改革的意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土地改革的意义教学设计环节二变化二:农民地位的变化。
意义: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自此农民成为了社会上人人平等的劳动者,正如复兴之路里展示的。
(展示几幅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兴奋的丈量土地的图片,得到土地的喜悦,并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农民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得到土地,翻身做主人的变化。
)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多少年来,只知脸朝黄土背朝天当牛做马的农民站起来了。
这是农民在丈量分配土地,这是农民高彩官一家手捧土地证的幸福照片。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材料:宋庆龄曾这样描述1950年的中国农民:你立刻能够从人民的脸上,从那富有自信的表情和他们的昂首挺立的姿态上,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新态度。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自得地对你说:“这是我的。
”自此,农民挺直了腰杆,昂首挺胸,扬眉吐气,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劳动者。
(设计意图:图片传递出的信息一目了然,结合材料分析,更加容易得出结论。
)环节三变化三: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理解了中国农民的迫切要求,圆了千千万万农民梦寐以求的土地梦,使农民成为了自由劳动者,拥有了劳动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力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这是1950年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2课民族大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历史_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2017)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自治制度的含义,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2、了解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3、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导入新课】以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问题设置:中华民族由多少民族组成?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基础知识识记】核对学案【知识梳理】的答案,用红笔进行更正;并重点识记以下问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时间、法律文件)?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分哪三级?5个民族自治区?)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及地位?【自习效果展示】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那三级?说出5个民族自治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工业化的起步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3.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年计划的成就
出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
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分析这些成就的位置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出示材料:材料:经过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比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25%,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129%。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知识讲解
1.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出示时间轴,旧中国在经历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后,国民党留下了一幅烂摊子,从而得出工业化的背景。①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 多年战争的破坏
出示1952年我国产品产量见表及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的产量比较表
从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国内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邮票了吗?
为祝贺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超额完成,1958年,邮电局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三幅画面均为一面锦旗和图案,上面绘有不同行业的建设成就,特别是第三枚邮票图片展示了飞机在蓝天下飞翔,火车在跨越大桥,桥下鸣着汽笛的轮船在航行,表现了蒸蒸日上的中国交通运输业,你知道第一个五年是在怎么样的背景制定的?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还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师姓名
牛双庆
单位名称
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
填写时间
2020.8.27
学科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 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 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路,故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
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 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
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册
×× 五年级(上)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中的私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 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落后,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