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初中⼆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的⽂章,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1.下列⼏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步⾏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张试卷厚度⼤约75mm 2.妈妈⽤电动⾃⾏车送⼩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 C.迎⾯⾛来的⾏⼈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活中,有⼈⽤眼睛看,更有⼈⽤⽿朵“看”,因为声⾳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位有经验的锅炉⼯发现,向瓶⾥灌开⽔,开始时,⽔的落差⼤,撞击⼒⼤,瓶⾥空⽓多,发出⼤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判断灌⽔多少的依据是() A.⾳调B.⾳⾊C.响度D.响度和⾳⾊ 4.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不可⾏的措施是() A.在公路两旁种植花草树⽊B.在⼈⽿⾥塞棉花团 C.减⼩噪声振动的频率D.给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②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出现的雾④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①B.①④C.③D.④ 6.在0℃的环境中,把⼀块-10℃的冰投⼊0℃的⽔中,将会发⽣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的原有质量不变 7.⽣活中我们常看到“⽩⽓”,下列有关“⽩⽓”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这是⼲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这是空⽓中⽔蒸⽓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上经常出现“⽩⽓”,这是河⾯上⽔蒸⽓的汽化现象 D.冬天⽔烧开后壶嘴处喷出“⽩⽓”,这是壶嘴喷出⽔蒸⽓的液化现象 8.如图所⽰的光现象中,与⼩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A.“⼿影”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C.筷⼦“变弯”D.钢笔“错位” 9.舞蹈演员站在平⾯镜前训练。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说明声音是()A.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C.以波的形式传播的D.不能通过真空传播2.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A.“千里冰封,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4.你认为小红对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的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眨眼一次用时约2sB.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5m/sC.教室门高约为3mD.石家庄夏天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
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
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如图所示,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B.镜子里的像——光的反射C.耀眼的铁栏杆——光沿直线传播D.树荫下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7.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B.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的时间早D.人站在河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钟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钟声比雨声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因为固体传声比液体快D.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公路旁植树、安装隔音屏、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C.医生用听诊器能听清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音调D.在教室说话比在操场上说话更响亮,是因为回声可以加强原声3.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其中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A.熔化B.凝固C.汽化D.升华4.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C.中期体育测试中,你跑完1km所用时间约为1min14sD.你步行的速度约是10m/s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C.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6.下列哪个属于光的反射()A.树叶在阳光下成的影子 B.铅笔在玻璃后成的像C.山的倒影D.雨后形成的彩虹7.如图是小涵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看到放大的虚像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C.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准他看到的鱼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9.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流水10.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a甲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s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分别为A .v v >甲乙, 1.8m s =B .v v >甲乙, 3.0m s =C .=v v 甲乙, 1.8m s =D .=v v 甲乙, 3.0m s =二、填空题11.小鹭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_______振动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雨连绵,空中弥漫着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C.向冰面上撒盐可以使冰在0℃以下的温度熔化,说明的熔点升高了D.金秋十月美丽的校园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
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A.2mm B.6cm C.6mm D.2cm5.如图,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玻璃杯中,瓶口出现大量“白气”。
小明由此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是干冰凝华形成的水蒸气B.“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白气”是小水珠,“热气”是水蒸气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雨后的彩虹B.桥的倒影C.小孔成像D.水杯中的笔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要想使照片中的树木变大,应该远离树木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放大的实像9.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论述错误的是()A.以自动扶梯的地板为参照物,图中的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C.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所选参照物是船D.运动员始终处在转播屏幕上是以跑道为参照物10.0cm-20.0cm=10.0cm故A错误;B.图乙中,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要成清晰的像,可使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或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右移动凸透镜,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D.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会更强,成像会更靠近透镜,故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3.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二女生跑800m正常需要30minB.人步行的速度的为1.4m/min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CD.初中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5.在气温是0℃的环境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6.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7.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 (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8.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图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的视力良好B.小丽是远视眼C.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小丽是近视眼,应利用凹透镜矫正9.小红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红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红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小红自家的小车B.坐在前排的爸爸C.小车旁边的地面D.旁边先行的公交车10.下列关于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图乙表示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不同的匀速运动C.图丙表示物体在DE段和EF段做不同的变速运动D.图丁表示某种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情况二、填空题11.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______产生的。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号”。
该船在行驶时,水下20米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其低噪音控制指标已达全球最高级别。
下列关于“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噪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低噪音不能传递能量C.液体中不能传播噪音D.科考船“低噪音”是从声源处减弱了噪音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③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④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焦作市7月份的平均气温约16°CB.我们所用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0cmC.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2.5mmD.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6.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坐地日行八,巡天遥看一千河——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B.八月风高秋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光的折射现象7.平行光从左侧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现让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入射透镜(如图乙),关于以上情形有下列说法:①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②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③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④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不会平行射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在西安可以扫码乘坐公交车,只要下载长安通APP,注册后使用“长安通二维码”即可,扫码机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如图所示,上半部分为长安通刷卡区,下半部分为二维码支付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位于扫码机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扫码机的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C.二维码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黑色部分反射所有色光D.某次支付不成功,可能是二维码离扫码机摄像头太近,所成像太大超出识别范围9.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论述错误的是()A.以自动扶梯的地板为参照物,图中的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C.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所选参照物是船D.运动员始终处在转播屏幕上是以跑道为参照物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二、填空题11.小鹭在演奏二胡时,用琴弓拉动琴弦,使_______振动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朵中的。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如图所示,严寒的冬季,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凌。
与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相同的是()A.荷叶上水珠消失B.山头上浓雾弥漫C.潮湿的衣服结冰D.草叶上有霜产生4.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C.中期体育测试中,你跑完1km所用时间约为1min14sD.你步行的速度约是10m/s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
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
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7.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的空气泡,你猜猜看,当平行光线穿过它后,光线会()A.发散B.会聚C.仍平行D.不改变方向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C.青山、竹排D.竹排、竹排10.毕业时,要摄影纪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胶卷改拍个人校园纪念照时,应该()A.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C.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二、填空题11.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怀梆的乐队是由“武场”(打击乐)和“文场”(管弦乐)组成。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32分)1.(4分)1.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一一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
这种通过其效应对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实例中用到了这种方法的是A.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B.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C.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D.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2.(4分)2.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将其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3.(4分)3.7月9日,2015年第七届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呼和浩特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众多炫酷车型在此次展会上精彩亮相.某人为了测试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开车以6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120 km,用去汽油25 L,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103 kg/m3,热值为4.6×107 J/kg,发动机的功率为32.2 kW,则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 )A.28.8% B.36.5% C.23.6% D.38%4.(4分)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条件下,金属、人体、大地、陶瓷是导体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中没有电荷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能够移动的自由电子D.导体与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4分)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灯L1被短接,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B.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灯L2断路,电流表测通过L1的电流C.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D.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时,形成短路,电流表将烧坏6.(4分)6.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灯泡L1和L2的位置对调,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灯泡L1的灯丝断了B.灯泡L2的灯丝断了C.电流表和两个灯泡都坏了D.从a点经电流表到开关这段电路中出现断路7.(4分)7.如图所示,灯L1℃L2完全相同,闭合开关S,只有一盏灯发光且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其故障可能是(℃A.L1短路B.L2短路C.L1断路D.L2断路8.(4分)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和L2都标有“3 V0.25 A”的字样,电源由两节1.5 V的干电池串联而成。
物理初二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初二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50mmB.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20dBC.课桌上的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0.5min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5.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等于48℃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C.该物质在AB段、BC段、CD段分别为固态、液态与气态D.在BC段,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6.小强特喜欢学习成语,他知道下列成语反应的情景与光现象有关,请你找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成语()A.海市蜃楼B.一叶障目C.坐井观天D.水中捞月7.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水能灭火,也能生火.某塑料大棚因为雨后没有及时清除棚顶凹处的积水而发生了火灾,这是因为A.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棚顶凹处的积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8.0cm=2f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10.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水透镜注入水后,凸透镜变厚,聚光能力变强,则其焦距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向水透镜注水后,凸透镜变厚,聚光能力变强,而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而让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示中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注水时,凸透镜聚光能力变强,则蜡烛发出的光线未达到光屏便已会聚,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检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B.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响度C.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小噪声污染D.知图用嘴吹装入水的试管,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2.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3.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4.下面所列出的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kmB.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速度约110/hC.70dB的环境比较有利于休息D.一张桌子的高度为15dm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6.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7.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8.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的多。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C.声音是一种波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规划时,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3.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持续严重干旱,气象部门组织实施了多次人工降雨,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其中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A.熔化B.凝固C.汽化D.升华4.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半径约为1mB.水平桌面上放一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Pa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5.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象分析正确的是()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D.图象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6.如图所示,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B.镜子里的像——光的反射C.耀眼的铁栏杆——光沿直线传播D.树荫下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7.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8.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
物理初二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3.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A.先汽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凝华C.先凝固,后熔化D.先凝固,后升华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试卷一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nmB.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2.2km/hC.人们洗浴时舒适的水温约为40o CD.橡皮从课桌上掉落至地面历时约10s5.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6.对图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检查视力时,为了节省空间,利用观察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7.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如图示。
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其左边出现的情形是()A.发散光束B.平行光束C.会聚光束D.灯泡实像8.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李白《夜宿山寺》中的诗句,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好D.振幅小2.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3.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
但是,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
当液态氟利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4.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5cmC.上物理课时学生们平均体温为40C D.走回教室上物理课的速度为5m/s5.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的玻璃泡的容积相同,内装液体都是煤油,甲玻璃管内径大,乙玻璃管内径小。
用它们同时测量一杯沸水的温度,观察两只温度计的液柱()A.甲上升较快B.乙上升较快C.甲、乙一样快D.无法确定6.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B.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7.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的情形,凹透镜的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丁D.甲、乙、丙、丁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丙9.小红和小明坐在了停在站台上的G103次列车,小红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小明说他们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另一辆车向相反的方向驶去了。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图甲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图丙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图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按动钢尺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3.下列关于物体熔化与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B.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不会处于固液共存态C.非晶体凝固过程中不需要放热D.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4.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
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A.2mm B.6cm C.6mm D.2cm5.“水浴法”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方式,它具有加热缓慢、均匀等优点。
如图甲所示,橙橙同学用水浴法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甲和乙,同时观察它们的物态。
并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根据她绘制的图像我们可以推测()A.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吸热B.t1时刻以后,甲物质一定在发生物态变化C.t1~t2时间内,乙物质一定在吸热D.t1~t2时间内,乙物质的液态部分在变少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折断”的铅笔B.日偏食现象C.手影的形成D.水中倒影7.图中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C.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此图一致D.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9.坐在奔驰列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列车的车厢B.车外的高山C.轨道旁的树木D.轨道旁的房屋10.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分别从M、N两点同时出发,在平直的轨道上向东运动,甲车的s t-图像和乙车的v 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两辆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为5m/sB.MN两点间的距离为25mC.当t=3s时,甲、乙两车相距24mD.当t=15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题11.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敲击时会使编钟______而发声,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主要是为了改变编钟发声时的__(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12.如图,不透明容器底部A处有一光源,没倒水时在侧壁B处形成一个亮的光斑.当向容器中加水至EF处时,亮斑在B点的_____,当水面到达CD时,人眼在空气中,通过水面看到的亮斑在B点的_____.(均选填“上方”、“下方”或“原处”)13.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大好河山。
人教版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册期末物理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初一(2)班的同学们敲响了队鼓,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鼓声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如图这是一款“迷你KTV”,在大型商场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其标配是:一个玻璃亭,一组由LED光源构成的触屏点唱机、两副耳机、两个麦克风,关上门,戴上耳机,你就可以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歌唱。
关于“迷你K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唱机屏幕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这三种色光混合组成B.玻璃亭可以减弱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耳机收听声音时,其内部不一定在振动D.麦克风自带“修音”功能,使声音更加优美,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3.下列关于物体熔化与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B.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不会处于固液共存态C.非晶体凝固过程中不需要放热D.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4.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B.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C.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5.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把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小金属盆,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在两盆液体中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酒精液面一段时间后,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B.内盆中,冰所占比例增加C.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D.甲、乙温度计的示数相等6.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放大的字B.水中倒影C.钢笔错位D.水面处“折断”的铅笔7.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8.小兰的视力出现近视。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镜片,光分别照射到这四种镜片上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小兰选择了其中一种镜片制成眼镜对她的视力进行矫正。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3.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半径约为1mB.水平桌面上放一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Pa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6.关于光的现象,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亚艺湖湖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B.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上去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而造成的错觉C.森林里,树下的太阳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D.把花束向平面镜靠近时,花束的像会变大7.两束光通过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虚线框内放置凹透镜的是()A.B.C.D.8.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9.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推断小汽车的速度比大客车的速度()A.一定大B.一定小C.一定相等D.无法判断10.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二倍焦距之外,而b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那么在另一侧所成像的情况是()A.a端变细,b端变粗B.a端变粗,b端变细C.a、b端均变粗D.a、b端均变细二、填空题11.小明在走廊大声唱歌,他用手摸声带位置感觉到声带在______;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是小明的歌声是通过声音______判断的。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响度B.音调C.振幅D.音色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小明同学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B.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C.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周末,小明妈妈打算做小葱拌豆腐,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豆腐和几根小葱,如图所示,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豆腐的边长约为()A.1cm B.10cm C.4cm D.40cm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6.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老年人佩戴的“老花镜”是属于凸透镜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7.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折光本领就越强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8.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9.如图是端午节举行传统的划龙舟比赛,龙舟上的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指挥着队员们进行划水表演,这里“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水B.岸上的观众C.比赛终点D.龙舟10.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3.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太阳出来,大雾散去B.从冰箱拿出来的茶叶变潮湿了C.春天来了,冰雪消融D.冬天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60cmB.小明同学的体积为0.05m3C.干松木的密度大约是6g/cm3D.一只一次性水杯的容积约是600mL5.如图中的四个图分别对应四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或者凝固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其中哪个图象描绘了晶体的凝固过程()A.B.C.D.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折断”的铅笔B.日偏食现象C.手影的形成D.水中倒影7.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C.青山、竹排D.竹排、竹排10.小明将一只苹果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像的大小()A.不变B.逐渐减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二、填空题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下列物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B.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C.从阳台上掉下来的花盆D.在环形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玩具汽车2.在小明一篇关于“嫦娥计划”的作文中,他设想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夜晚,宇航员李明用手电筒照亮了月球上一块空地,宇航员张华随着音响播放的乐曲声在空地上翩翩起舞”.关于这两个设想,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第一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个设想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个设想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个设想都没有科学性错误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4.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第4题第5题5.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鞋子,试穿了一双鞋后,小明从鞋柜旁放在地上的小镜子中看到自己穿的鞋,很满意.图中,镜子摆放位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6.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过一会儿白雾又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再液化,后又汽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C.干冰熔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D.干冰熔化,再汽化,后又液化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AB或CD)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玻璃在A.AB的左方B.AB的右方C.CD的上方D.CD的下方8.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时,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对结果的影响B.减小由于估读而产生的误差C.避免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错误D.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9.在一次舞蹈表演中,红色灯光照在台上舞蹈演员身上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是红色的;当灯光变成绿色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也变成了绿色.则台上舞蹈演员所穿服装的实际颜色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无法判断10.图4(甲)为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自己头像的外形和大小.若小明通过凸透镜看小红,他不可能...看见的头像为图4(乙)中的11.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乙中的1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3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13.在市区的一些大厦里都建有观光电梯,电梯里的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可欣赏到电梯外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以大厦的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路面上的大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14.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时,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区别;②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对光的传播方向进行描述;③研究汽化现象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5.某课外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m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t图象如图6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t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在Ⅲ区域,乙在I区域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C.丙在Ⅱ区域,丁在Ⅲ区域 D.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1分,计20分)16.深夜,电视音量大会影响他人休息.为此,小明建议,电视台在深夜播放的电视节目中,屏幕上应有如下提示语:“夜深了,请您把音量关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从声音的特征看,这是减小声音的_________.17.下表县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9 1083 -117 232 660 1515 1535(1) 铝的凝固点是_________℃.(2) -200℃的酒精为_________态.(3)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4) 在气温为-30℃的地方(选填“能’’或“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18.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_________或_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地球拥有大量的水,但人类还会面临“水荒”,从水资源的现状和使用来分析,这是由于_________(写出一条).19.广场上空的光束显示了光在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外的太空极感兴趣,盼望有朝一日对太阳系外的太空进行实地探测.设想将来,宇宙飞船的速度能达到真空中光速的0.9倍,人类的梦想将有望实现.那时,宇宙飞船的速度将达_________m/s.20.早晨,当太阳实际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太阳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__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__像.冬天,人站在太阳下感到很暖和,这主要是因为太阳光内有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发生“日食”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三者中在中间的是________.21.在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f_】窗,开启室内的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窗玻璃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窗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22.图9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是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运动过程中,小球在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三、作图题(共4题,每图2分,计10分)23.在图10中,平面镜水平放置,有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
角射向平面镜,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4.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直光束,如图11所示.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S(保留作图的痕迹).25.完成图12中的光路图.26.一束光线射向某个光学元件后的传播情况如图13所示.在图(a)、(b)中的恰当位置分别画出不同的光学元件.四、探究与实验题(共5题,31题7分,其余每空1分,计31分)27.在学习“声现象”时,某物理活动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在不通风的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摇晃;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时,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铃声也逐渐减弱.在这些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是实验________.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实验________.(本题均填写序号).28.下表是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20 20.521温度/℃70 64 59 48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21 21 21(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________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实验时的室温是____℃.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状态是________态,它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温度______.(2) 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14所示,在容器A内装水,在容器B内装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B内盐水的温度________0℃(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和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白卡片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5所示.(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__________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____(选填“镜前”或“镜后”)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实验过程中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_的距离.(2) 实验过程中,用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发现_______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3) 该小组同学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又进行了以下探究:①如图16所示,小明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是________(选填“白纸”或“平面镜”)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②如图17所示,小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某物体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30.在学习“透镜”的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依次置于图18中的a、b、c、d、e五点进行探究.当蜡烛置于_____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它清晰放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制成__________;当蜡烛置于_____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与它等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测量凸透镜的__________.(2)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烛焰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该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蜡烛的位置.(3)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时,小红在实验室用同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经过材料、直径都相同的凸透镜A、B、C,并得到如图19所示的光路图.根据此实验现象,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的是透镜__________(选填A、B或C),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凸透镜的______.31.小明要测量自己100m跑的平均速度和其中后60m跑的平均速度,他请来三位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测量.a、选出二个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距起点_________m和_________m处;b、在操场上量出100m的路程;c、选一位同学做发令员,站在起点处发令.发令员大声喊:“预备——跑”,同时迅速向下挥动小红旗表示开始;d、小明跑完全程,计时员从听到“跑”声开始记时,分别记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时的时间.(1) 你认为以上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2) 在步骤a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内容(在答卷纸上填).(3) 步骤__________的内容需要改进,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请你按实验要求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五、计算题33.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2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7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