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学表达 以表达促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阅读学表达以表达促理解
作者:罗海峰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建议以文本句段为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表达方法为主线,学习文章谋篇布局;以随堂练笔为抓手,促进深度阅读;以拓展延伸为载体,促进思维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91-0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内容。读写结合是教学时将两者有机统整,即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它是一条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运用恰当能助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先生说的那样:“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现行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创新了单元编排体例,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编排单元课程,同时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即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在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习得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这样的编排设计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让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成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领会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精准发现教学当中的“读写结合点”,利用教材资源,设计情境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读的经验和写的经验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让读和写相辅相成,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文本句段为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当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熟练运用语言文字技巧。
例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为了加强对这个句子以及词组“垂下来”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首先讲明“垂下来”和“掉下来”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垂下来”是还有东西连着、挂着,“掉下来”就是落在地上了。然后出示四幅图(落叶图、葡萄图、长耳朵兔子图、牛顿被苹果砸图),让学生练习用“垂下来”和“掉下来”说话。在课文插图和词义理解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就能运用这两个词组说出“树上的叶子掉下来”“兔子的耳朵垂下来”“葡萄从架子上垂下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等准确生动的句子,既理解了“垂下来”和“掉下来”的意思,也在语境中对词组进行了运用训练。
又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最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季节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后,进入第二层,从课文范例了解本课的构词特点,并仿照本课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的构词方法说词语。在课文范例的引领下,学生很快说出“桃花朵朵”“泉水咚咚”“燕子啾啾”“彩蝶翩翩”“雷雨阵阵”“苹果红红”“西瓜圆圆”“杨柳依依”“白雪皑皑”“雪花飘飘”等词。有了课文为参照,又有了“季节特点”“词汇拓展”为支架,此时,学生就可以运用词句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了。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以进入第三层次,引出本课的修辞特点,课文中关于秋天和冬天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可让感兴趣的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将某个季节的代表性事物当成人来写。这样的教学,以文本的表达为例子,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既有练习梯度,又照顾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践当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以表达方法为主线,学习文章谋篇布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部编版教材的阅读教学编排中,将一些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分解在单元语文要素中,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落实。因此,“从阅读学表达”不仅需要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学习词句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以课文作为学习支架,学到作者的表达方式,做到既“乐于表达”,也“易于动笔”,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切实提升写作素养。
例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第四、第五自然段进一步学习“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构段方法,并迁移运用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自然段,总结“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1)先找中心句。(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再找中心句中的关键词。(各有各的)
(3)说说怎样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快慢对比,列数字,特殊性,拟人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读中加深理解作者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清楚。
2.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怎样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把意思写清楚的。
3.运用以上学习方法继续学习课外文段。(文段略)
4.仿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写清楚。
如:公园里的花很美。
请同学们选一个事物,先用一句中心句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再围绕这个特点把意思写清楚。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文章的表达方法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时学表达方法,在练笔时运用表达方法,实现在阅读中学习积累,在写作中模仿运用的教学目标。
又如,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其语文要素的目标是“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入课外阅读文章《庐山的云雾(节选)》,并进行以下拓展练习: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 ; ;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美丽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短文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