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扮演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将角色扮演理论运用于德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活动。本文着重介绍了角色扮演概念、优点、使用的原则,并结合德育的实际教学介绍了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
【关键词】角色扮演;概念;原则;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德育采用的教育方法仍是内容型教学为主,他注重的是以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德育思想对学生施以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影响,这种方法的显著特征是对学生直接进行道德价值观的输入和强化。因此,传统的德育方法是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技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认知、记忆、思维能力较差,对教授的内容难以理解,考试成绩差;在非智力因素上,思想上不求上进、对学习毫无兴趣、职业理想模糊、无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行为自控能力差,不能抗拒内外诱因的干扰、以自我为中心等。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对德育课是毫无兴趣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
角色扮演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参与设计一个模拟的现实情景或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一个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角色扮演的概念及运用原则
(一)角色扮演的概念。
角色扮演进入品德教育是近年的事情,它的基础理论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与实践。广泛的应用于外国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在我国目前也是逐渐的推广,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角色扮演,即指个体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出来的系列行为。角色扮演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的。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对他的道德期望和道德要求,并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道德行为模式。个体必须遵守角色的职责规定,正是在扮演的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不但内化角色期望,还将它所代表的社会要求逐渐融入个体之中,成为个体的行为标准。正是个体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把各种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和价值目标,使
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的必然性能够转化为现实性。
(二)角色扮演的运用原则。
1.公平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公平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角色,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能踊跃发言,每个学生拥有平等的机会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便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情景性原则。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角色扮演其实也是一种表演活动,如何让学生“入戏”,离不开情景的支持。情景可分为环境情景和材料情景,利用好这两种情景对于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趣味性原则。它是指在角色的选择方面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选择的角色不仅要和知识点相关,并且是学生所向往的,因为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共同参与,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
4.适当卷入原则。是指教师适当参与到活动中来,调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适当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把握整个角色扮演过程的方向,使教学能在自己的控制过程中。
三、角色扮演的具体实施
角色扮演模式教学有以下几个步骤,每一步骤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特殊的目的和功能。
1.准备阶段。首先是确定所要扮演的故事及其存在冲突,这可以是来自历史、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事件,也可以是引用德育教材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创造。其情境应该具备可操作性,情节的冲突应该与所教授的内容紧密相关,体现出道德的品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是解释角色扮演,对角色进行分析与分配。组织学生对角色进行分析,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根据角色的性格特征来设定其语言和行为,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挑选参与者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配备观察者,使其在观看表演的时候能够看到真正的冲突,引起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最后是场景的设置,由学生自选或者自制道具,自己来设计舞台或者服饰,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能,使不同才能的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提高集体凝聚力。如在人际交往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交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编写学生所要扮演的故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下,选择角色扮演者,同时鼓励观察者积极思考。
2.角色扮演。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表演一个平顺的剧情,也不要求每一个角色都知道如何反应,一切依情况持续角色扮演或中断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是参与扮演角色的学生,还有那些观察者,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感想,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如在教授“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时,通过班上同学自己演小品来创造一个模拟的侵权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一情景中
所涉及的法律知识。
3.讨论与评价。当角色扮演结束后,对角色扮演的过程进行回顾,分小组讨论和评价人物言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可以派出代表进行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转化为语言。也可以用辩论或者其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这个过程。讨论焦点应放在扮演角色的行为的动机和后果上,可用提问方式增进观察者对角色的思考,适当时还可以就表演者动作或用语是否符合角色进行讨论。其次,给出今后行为选择的建议。这个过程很关键,这是将学生学习到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与今后的行为建立联系的过程,好的建议对学生以后的行为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过程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当讨论结束后,可以再次表演,大胆的表演修正过的角色。这个过程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认识,还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修正,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修正表演中,可以体验到正确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给他们带来的积极体验。
4.总结经验。教师在总结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把问题情境与现实、经验和实际的问题联系起来,探索今后适当的处事方法和原则,因为角色扮演活动的经验既要有直接个体体验,也有对事件的间接认识。这个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它使问题情境与真实情景相关联,探讨行为的普遍原则,可以使德育具有最大的实际效果。
角色扮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上面的角色扮演的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角色扮演所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和活动性这样的特点,十分契合德育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应用这样的方法,对于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