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 运动与摩擦力》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便于学生进行探究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滑轮组、小车、毛巾、砂纸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将一块小车放在滑轮组上,让学生推动小车,感受推动时的困难。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动小车会感到困难?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毛巾、砂纸等),将小车放在滑轮组上,观察推动小车时的困难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困难。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在滑轮组上涂抹润滑油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2)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2)
7、出示课本53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分别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底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垫起,离开水面,而实现高速航行。气垫与水面之间是很薄的一层空气,是从气垫中吹出来的,因此气垫船是在水面上飞,与水面几乎没有接触,水面和气垫船之间的压力很小,摩擦力就很小。
课 题
3.8设计制作小车(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合作分工,根据绘制的小车设计图,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课 题
3.6运动的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2、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搬运纸盒里的重物?
预设:
生1:让纸盒在平面上直接滑动。
生2:在纸盒下面垫上滚木,让纸盒在滚木上滑动。
生3:给纸盒安装上轮子,使纸盒向前滚动。
3、实验操作:
第1步,将装了重物的纸盒放在木板上,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2、出示课本51页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思考:
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巨大的石头?
用这样的方法搬运石头更省力。
3、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搬运石头更加省力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5运动与摩擦力
二、探索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提出新观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斜面等。

2.教学课件:有关摩擦力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走路、开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力的作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如如何减小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板书(5分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回顾和记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第5课时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知道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小得多。

3.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摩擦运动方式的关系。

2.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硬纸盒、橡皮胶棒等重物、细绳、垫圈、托盘、粗糙的平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课本图片,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呢?(揭题:摩擦力)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我们来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

(2)硬纸盒内放入物体模拟“重物”,通过垫圈拉动它运动。

怎么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回答:通过纸盒开始运动时的垫圈个数表示)(3)我们怎么创造不同的摩擦运动方式?对比实验要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条件:控制重物不变)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什么?(2)纸盒直接在平面上运动、“滚木”放在纸盒下、给纸盒安上轮子的运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怎样的?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纸盒开始运动时,垫圈的数量代表摩擦力大小。

2.轮子可以看作滚木,用滚动的方式前进,可以减小摩擦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板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1.物体运动方式:滑动、滚动2.物体滚动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小。

3.摩擦力大小:①需要增大的地方有鞋底的花纹、轮胎的花纹等。

②需要减小的地方有自行车轴承、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经过分析交流,认识摩擦力是有大小的,并猜测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探究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

2.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滑轮组、木块、毛巾、斜面等。

2.准备实验材料:铅笔、纸张、砂纸等。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活动,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实验、思考,从而得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2.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从而得出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桌子、毛巾、滑轮、铅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如滑板、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手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

讨论:为什么木块会停止运动?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来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之间的关系。

5.拓展(5分钟)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减小摩擦力?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020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

【2020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

5.运动与摩擦力【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案【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学情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1)
在自行车的轴承上涂润滑油是要减小摩擦力,因为减小摩擦力,我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更省力。人们往往会在自行车的轴承部分涂抹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5、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哪些地方减小摩擦力,哪些地方增大摩擦力的呢?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课 题
3.8设计制作小车(二)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合作分工,根据绘制的小车设计图,动手制作小车。
2、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小车,测试并改进小车,使自己制作的小车更加完善。
3、全班交流,对各小组设计的小车进行评估,各小组根据评估情况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小车。
教师引导:人们会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动力不同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这节课,让我们也来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吧。
板书课题:7设计制作小车(一)
二、明确任务
1、出示课本56页的活动任务,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本次制作的任务。
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并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一米远。
7、出示课本53页下面两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分别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底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垫起,离开水面,而实现高速航行。气垫与水面之间是很薄的一层空气,是从气垫中吹出来的,因此气垫船是在水面上飞,与水面几乎没有接触,水面和气垫船之间的压力很小,摩擦力就很小。
四、展示
1、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绘制出的小车设计图,并且详细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肯定小车设计中的优点,并且适当的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交流分享,来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桌子、滑轮、绳子、铅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点评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摩擦力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摩擦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以及一些关于摩擦力应用的实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能够进行独立的完成。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辅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较为强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木板、毛巾、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摩擦力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同时,展示一些摩擦力的实例,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摩擦力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摩擦力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木块、毛巾、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摩擦力的作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师强调:
这次实验中的纸盒与第1步实验操作中的纸盒是一样的。
选用的各种笔粗细、长短尽量一致,便于实验操作。
本次实验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这次实验操作,共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完成第2步的实验操作,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第3步,给盒子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完成本步骤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强调:本步骤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值,同小组学生之间要互相合作。
第2步,用各种笔做滚木,放在装着重物的纸盒下面,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出示课本52页第2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本步骤实验操作方法。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
(1)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因此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表示拉力在慢慢的加大。
(2)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看一看加了多少个垫圈之后,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变化。
(3)每一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然后求平均值,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科学。
全班交流,各小组出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并说一说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运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的时候,所需的拉力有大有小。重物在平面上直接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给重物安上轮子向前移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6、为什么重物直接在平面上滑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大的?而给重物安装上轮子向前运动,所需的拉力是最小的?
3、出示课本53页上面鞋底的花纹这幅图,想一想:鞋底为什么会有花纹?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5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3.5 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木块、滑轮、毛巾、砂纸、桌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然后提问:“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有哪些影响因素?”2.呈现(10分钟)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总结出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和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方面,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木块、滑轮、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中的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5《运动与摩擦力》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毛巾、木板、弹簧测力计等。

2.实验材料:毛巾、木块、铅笔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可以运动?为什么物体有时会停止运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摩擦力的存在。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  教案

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2.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懂得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3.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教学重点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懂得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难点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演示皮球在地面上滚动的情景,引导思考:皮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在滚动时与桌面发生摩擦,摩擦时会产生一个阻碍皮球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使皮球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

教师引导:皮球会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问题。

板书课题:3.5运动与摩擦力二、聚焦出示图片引导: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三、探索活动一:探究物体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在一硬纸盒中放入橡胶棒等“重物”。

借助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端距离,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纸盒,所以刚好使纸盒运动时的垫圈数就代表它受到的摩擦力。

记录下垫圈数量。

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学生分小组活动,模拟搬运重物,探究硬纸盒直接放在木板上搬运时的摩擦力。

操作要求:在一硬纸盒中放入一些“重物”,将纸盒放在木板上,在纸盒连接的绳子的另一端挂钩上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活动二:探究物体利用“滚木”时所受的摩擦力教师引导: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实验会不会有所变化呢?学生分小组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下垫圈数量。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5.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时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讨论交流,深入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小车、毛巾、木板、弹簧测力计等。

2.教学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摩擦力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同时,展示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进行的活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实验1: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