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三重点〞: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2021 ·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说明,地球上水量是根本稳定;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水量也是相对平衡。
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矿物质含量( )A.根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21·全国文综丙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分水岭,由透水与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立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修养水源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原因,D项错误。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
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考查自然环境
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植物生长吸
收水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得流入盐湖的水
量减少,导致盐湖面积缩小。
答案:(1)C (2)A (3)B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加,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
的有利影响。第(3)题,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
主要的功能是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美化城市环境、
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
能。
答案:(1)B (2)A (3)B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5-
高频考点 2 河流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
[析典题·悟考法]
(2017·厦门翔安一中质检)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 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读图,完成(1)~(3)题。
专题一
第3讲 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6-
(1)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
专题限时训练
-5-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意在考
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
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米,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 210 毫米。第(2)题,考查
流域蒸发量差异比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失。第(2)题,该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纬度低无高山冰雪融水及
地理二轮复习汇总
大的月份并非是气温最高的7月,而是延后到8月。
二 轮 专 题 讲 义 部 分
考情考向透视
知识网络构建
悟高考提能力
链考点研规律
速提分探方法
课堂即时巩固
第二单元
高 考 二 轮 总 复 习 地 理
自然地理原理及运动规律
下图为某湖泊水位示意图 ,实线表示正常湖泊水位 线,虚线表示某次持续降水后的湖泊水位线,甲、乙为该河流的两 个水文监测站。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和虚线重叠处表示坡度较陡 B.湖泊水位线的变化只与降水量有关 C.该湖区的降水类型主要为地形雨 D.该湖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悟高考提能力 链考点研规律 速提分探方法
二 轮 专 题 讲 义 部 分
输送
地表 径流
下渗
考情考向透视 知识网络构建
课堂即时巩固
第二单元
高 考 二 轮 总 复 习 地 理
自然地理原理及运动规律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 动 修水库 影响 水库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库区蒸发、下 渗及降水环节增强;利于减轻旱涝灾害 下渗、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位 季节变化增大;蒸发减弱,湿度下降;易造成城市
流的现象)。
(2)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蓄作用,主要发生在湖泊 下游的河段。
二 轮 专 题 讲 义 部 分
考情考向透视
知识网络构建
悟高考提能力
链考点研规律
速提分探方法
课堂即时巩固
第二单元
高 考 二 轮 总 复 习 地 理
自然地理原理及运动规律
(3)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与河水存在互补关系,但在局 部存在“地上河”的地区,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4)北半球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最
(精)2020-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球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20·高考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计算出该地经度为88°E,位于天津西方;该地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即地方时7:52日出,计算知该地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44分,天津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左右(与北京相似),故该地位于天津的北方;则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及地球运动。
读图Ⅰ可知,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代表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则日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太阳直射点应该由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答案:1.C 2.A(2020·四川天府大联考)2020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读两个国家略图,回答3~4题。
3.在第31届奥运会召开期间,两个举办城市的特点是( )A.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东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里约热内卢日出方向是东南方D.东京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向北方4.某日本游客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里约热内卢,出发时间是2020年8月6日17点,飞行时间约是28小时,那么该游客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是( )A.8月6日9时B.8月7日9时C.8月8日3时D.8月7日3时解析:第3题,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运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东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夏季,两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限时规范训练 鲁教版
第一部分(一)自然地理的原理和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2013·全国第五次大联考)图中甲、乙、丙所在圆弧为北半球晨昏线的部分,甲、丙两地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1~2题。
1.若乙地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其纬度范围是( )。
A.0°~23.5°N B.66.5°~90°NC.23.5°N~66.5°N D.66.5°S~90°S2.如果甲、丙两地属同一日期且经度差小于180°,那么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北京处于高温多雨期B.北京日出时间为5时C.北京昼长为13小时D.北京正在举办国庆活动解析第1题,乙地为北半球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以所在纬度变化范围为66.5°N~90°N。
第2题,甲、丙两处属于同一日期,且经度差小于180°,且甲、丙两地所在纬线昼弧弧长小于夜弧弧长,同时甲、丙两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北京为冬半年,低温少雨、昼短夜长。
答案 1.B 2.D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3~4题。
3.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
A.1月31日B.5月31日C.8月31日D.10月31日4.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因为受暖空气影响B.1日白天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今日和明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出北京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短,表明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应为10月31日。
第4题,根据表中天气变化判断出,31日气压较低;1日受冷锋的影响,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是大气逆辐射较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提升练(一)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珠海二模)2014年2月13日上午8:49,沉寂了19天的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在微博上又开始“卖萌”了。
“玉兔号”在月球上面临复杂的环境,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月夜B.小温差C.强辐射D.高真空【解析】选B。
考查月球的环境特征。
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昼夜温差很大。
2.(2014·湛江二模)下表是我国某地和X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X地位于(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解析】选D。
通过表格可知,我国某地该日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而X地昼长较长,接近极昼,因此X地可能位于南极较高纬度地区。
3.(2014·韶关二模)读我国四座城市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表,分析可知( )A.纬度位置最高的是甲城市B.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丁城市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解析】选D。
四座城市这两天都是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昼长都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四地昼长按由长到短排序为:甲、乙、丙、丁;说明甲地纬度最低;甲地距离直射点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由于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故四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4.(2014·深圳二模)霜期是指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之间的时段。
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甲、乙、丙、丁四地初霜分别出现在9、10、11、12月,则从甲地到丁地( )A.霜期越来越长B.纬度越来越高C.终霜时间越来越早D.热量条件越来越差【解析】选C。
初霜期越早,说明纬度越高,受冬季风影响大,终霜时间越晚,故霜期持续时间越长。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综合演练-基本规律与原理 自然地理 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①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网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图);②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毫升的水。
据此回答1~3题:1.五分钟后比较收集到的两个塑料容器中的水量( )A.透过草坪的多B.透过小石块的多C.两者一样多D.没法比较2.此实验模拟的是( )A.水土流失B.植被的生态作用C.温室效应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3.2014年6月23日18~22时,广州出现强降雨,造成广州市区多条主要路段严重水浸。
此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有关的是( )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解析:1.B 2.D 3.B 第1题,植被对模拟的雨水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小石块截留的较少,因此透过小石块的水量多。
第2题,收集到的水为下渗的水,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第3题,城市地面硬化和绿地面积的减少,减少了地表水的下渗,使地表径流增大,引发积水。
(2013杭州模拟)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回答4~5题:4.若该河流位于我国,则最有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5.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B.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D.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解析:4.B 5.D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常年有深层地下水补给,流量相对较小,汛期集中在夏季,由此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5题,该河流春季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图中d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主要以降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a、b为降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在水位相对较低的季节,河流可能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图中c为浅层地下水补给,综合分析,选项D正确。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技法突破专题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__水体运动规律专题限时训练
1-1-3 水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以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比照示意图。
读图,答复1~2题。
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
第2题,读图可知,“快排〞模式减少了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导致城市的可用水量减少,破坏了原自然水文环境;“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答案:1.B 2.D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答复3~4题。
3.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4.读图甲和图乙,以下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时前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8时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3题,图示取水管的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主要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
答案:3.D 4.D(2022·南宁联考)WaterSeer是2022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工程,该工程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高考二轮复习之专题: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栏 目
定最 网
上
链 接 K考
短
的 距离 ②同一纬线上(除赤道外)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
应
高纬度凸出
用
③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间最短源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段)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考点2 地图知识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1题。
1.指示牌在上图(b)中的位置是
A.① C.③
B.② D.④
Z真题感悟 考向4 等高线图的运用
找准方向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鞍部
Z真 栏 目 链 接 K考
四面环 水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Z真 栏 目 链 接 K考
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
栏
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
目 链
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
接
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
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
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考点1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东西经度的 度数向东增大(或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 判读 度数向西增大(或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为西经度
Z真 栏 目 链 接 K考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1部分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1-1-4Word版含解析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2016·吉林长春一模)下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A.①②B.⑦⑧C.③⑤D.①⑤2.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是()A.变质岩B.沉积岩C.花岗岩D.玄武岩解析:1.选B。
2.选B。
第1题,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所以变质岩不会形成岩浆岩,⑧错误;岩浆也不会直接形成沉积岩,⑦错误。
故选B项。
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岩都经历过高温高压的过程,因此里面没有化石;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故B正确。
(2016·安徽合肥质检)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3~4题。
3.Ⅳ单元地貌是()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4.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一风力堆积解析:3.选C。
4.选A。
第3题,Ⅳ单元地貌是断块上升形成的。
第4题,Ⅱ单元岩层背斜构造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地势降低,出现沉积,岩石顶部出现沉积物覆盖层。
(2016·天津五校联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5.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断层下陷C.向斜凹陷D.背斜张裂解析:选A。
图中河流两侧岩层相同,因此河谷主要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2016·河北衡水六调)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6.选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2
阶段测试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全国Ⅱ卷,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第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D 2.A 3.B解析第1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故选D项。
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断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
第3题,注意题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
(2018·某某红桥二模)下图为极点俯视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4~5题。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第3讲
第3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考纲原文]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高考题组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2022·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答案 1.B 2.A解析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向斜中心位置岩层因受到挤压变得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成为山地,此为向斜山。
而两侧的背斜顶部岩石裂开简洁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推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当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东南方向延长,所以M处的岩层东南(背斜方向)高、西北(向斜方向)低。
第1题,依据前面分析,M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依据向斜岩层的弯曲规律,可推断B正确。
第2题,依据前面分析,该地的褶皱延长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XY 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
3.(202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岩层断裂并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项正确。
高考题组二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22·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觉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爱好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5.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6.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答案 4.B 5.C 6.D解析图中显示的是砾石积累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B.b增强C.c减弱D.d减弱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B.丰水期水位上升C.流量会更加稳定D.流速减小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
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c、d增强,b减弱。
第2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因河流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水位变化较小。
答案:1.A 2.C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能够阻滞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因此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
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故选C项。
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3.B 4.C 5.D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6~7题。
6.图中渔场其成因最可能与下列渔场类似的是( )A.北海道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渔场D.秘鲁渔场7.经过图中渔场的洋流( )A.使沿岸沙漠向北延伸B.两支寒暖流在此相交C.寒流,从北向南经过D.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解析:笫6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渔场分布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南部,沿海地区沙漠广布,应有寒流流经,其渔场形成与南美洲的秘鲁渔场类似;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都分布在北半球,都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第7题,经过该渔场的洋流是寒流,会使沿岸沙漠向低纬方向延伸,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该处洋流从南向北流。
答案:6.D 7.A环太平洋军演是美海军倡议发起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6月15日起航赴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16”军演。
下图为太平洋沿30°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a、b、c、d四处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邻近经济发达区,航运繁忙B.b—洋流导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c—附近群岛上大理岩资源丰富D.d—沿岸夏高温干燥,冬温和多雨9.对于水循环来说,水汽贡献率最大的海域是( )A.a B.bC.c D.d解析:第8题,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海域8月水温高于2月,应位于北半球。
结合经纬度可知,a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附近,经济发达,航运繁忙;b处有日本暖流流经,导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处为夏威夷群岛附近,喷出岩分布广泛;d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故A 正确。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2月还是8月,b处温度都是最高的,温度越高,蒸发越旺,因而水汽贡献率最大。
答案:8.A 9.B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11.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C.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的海陆分布和经纬度位置判断,①洋流为影响北印度洋的夏季季风洋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A正确;②洋流为影响北印度洋的冬季季风洋流,B错误;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C错误;④洋流为莫桑比克暖流,流经的两岸地区均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误。
第11题,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是最小值是一天,不是一个季节,A错;非洲热带草原北半球部分一片枯黄,南半球部分草木茂盛,B错;冬季,北太平洋的气压比同纬度陆地上低,C错;冬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D对。
答案:10.A 11.D二、非选择题12.美国西部地区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地形类型多样。
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大盐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著名的死海相似,湖水的化学特征与海水相同。
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的淡水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现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
读大盐湖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大盐湖流域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大盐湖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水位季节变化特征。
(3)大盐湖具有湖面南高北低、盐度则北高南低的特点,为什么?(4)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第(1)题,大盐湖流域位于北美西部高原山间盆地,由于海拔高,加上周围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因此,该流域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第(2)题,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大盐湖流域地表湖泊不发育,但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是比较稳定的补给水源;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此外,还有山地降水的补给。
第(3)题,河流淡水对咸水湖水具有明显的稀释作用。
第(4)题,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蒸发量和径流分析。
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流湖,干燥的自然环境与死海相似,主要是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气候干旱,降水少,现在周边的冰川已消退,蒸发量远超过河川补给量,同时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所以湖水含盐量增多,演变为咸水湖。
答案:(1)陆地内循环。
理由:大盐湖流域处于高原山间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山地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春季水位升高,夏季升至最高,冬季水位最低。
(3)南部注入径流多,具有抬高水位、稀释盐度的作用。
(4)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
材料二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
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自然条件的优劣。
(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
解析:第(1)题,“清”和“浊”指的是河流的含沙量状况,应从泥沙的来源、河流流量以及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主要考查渭河流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渭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很多支流流经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因此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发;沿途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农业发达,大量农业污水排入渭河,再加上河流含沙量大,因此水污染严重。
第(3)题,主要考查引水工程的评价,可以从可调水量、水质、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来分析。
“引汉济渭”主要是从汉江流域调水,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可调水量大;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部,沿途生态环境较好,水质好;引汉江水到渭河,线路需要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第(4)题,为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内容的统一。
观点1:渭河流域地处我国内陆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因而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该流域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有结冰期,河流通航时间短,所以不适合大力开发渭河航运,该观点不正确。
观点2:图示区域北部地区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附近,降水较少,因而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能不稳定;由于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塞,所以北部地区虽然地形坡度大,但不适合大力开发水电,即该观点不正确。
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
(3)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
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
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