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容斥原理

合集下载

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公式和标准型的区别

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公式和标准型的区别

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公式和标准型的区别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公式和标准型的区别引言容斥原理作为组合数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在解决计数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令U为全体非负整数解,A1为其中x1>5的整数解, A2为其中x2>6的整数解,A3为其中x3>7的整数解。 则|U|=C(17,2)。A1相当于求线性方程 (x1+6)+x2+x3=15
的非负整数解,其个数为|A1|=C(9+3-1,9)=C(11,2)。 类似有:|A2|=C(8+3-1,8)=C(10,2), |A3|=C(7+3-1,8)=C(9,2)。
A B C U A BC A A C A B B B C C 871.
例6 求由abcd这4个字符构成的n位符号串中,a、b、 c都至少出现一次的数目。 令A、B、C分别表示不出现a、b、c的符号串的集合。 A中不出现a,即符号串的每一位只能取bcd之一, 有三种选择,因此|A|=3n。 类似有|B|=|C|= 3n , |A∩B|=|B∩C|=|A∩C|= 2n,|A∩B ∩C |= 1n=1,|U|= 4n。 因此满足条件的符号串的数目为:
例10 第二类Stirling数,是指m个不同的球放到n个 相同的盒子里,且无一空盒的方案数。 先考虑盒子都不相同的情形。 令Ai (i=1,2,…,n)表示第i个盒子为空的放法的集合。 则显然有|U|=nm,|Ai|=(n-1)m。 类似有:|Ai∩Aj|=(n-2)m, |Ai∩Aj∩Ak|=(n-3)m,… 因此第二类Stirling数为: n ! S ( m, m ) A1 A2 ... An
例如60=22×3×5,所以
y( n) = 60(1 1 / 2)(1 1 / 3)(1 1 / 5) 16,
即比60小且与60互素的数有16个: 1,7,11,13, 17, 19, 23,29,31,37,41,43,47,49,53,59。

三者容斥问题3个公式

三者容斥问题3个公式

一、容斥问题的3个公式容斥原理是指一种计数方法。

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n(A∪B)=n(A)+n(B) -n(A∩B)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A∪B∪C|=|A|+|B|+|C|-|A∩B|-|A∩C|-|B∩C|+|A∩B∩C|3.n个集合的容斥原理:要计算几个集合并集的大小,我们要先将所有单个集合的大小计算出来,然后减去所有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再加回所有三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再减去所有四个集合相交的部分,依此类推,一直计算到所有集合相交的部分。

二、容斥问题的应用:对于容斥问题,解题关键做到不重不漏,各个集合相加,理清各集合间的关系,扣掉重复补上遗漏的。

用于理解的主要方法是画文氏图,但考试中应尽量避免画图,这样速度偏慢些。

【例1】:某调查公司对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35人进行调查,有89人看过甲片,有47人看过乙片,有63人看过丙片,既看过甲、乙片为30人,既看过乙、丙片为31人,既看过甲、丙片为32人,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都看过,问多少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呢?【解析】:既看过甲、乙片为30人是包含只看过甲乙还有甲乙丙三人两个部分,以M、N、W为既看过甲、乙片的人,N既看过乙、丙片的人,既看过甲、丙片的人,X为三部都看过的人数,这里面W、N、X都是有包含三者这个区域,根据把重复数的次数变为1次,或者说把重叠的面积变为一层,做到不重不漏的原则,则公式转化为I=A+B+C-(M+N+W)+X+Y,135=89+47+63-(30+31+32)+ 24+Y,Y=5人。

结论:三者容斥问题,画图之后可知,三个圆相交的地方有1层、2层、3层三种情况,当将三个集合相加的时候,2层和3层区域分别多计算一次和两次,故若想求全集,需要将重叠区域减掉,故三者容斥问题的公式为:A∪B∪C=A+B+C -A∩B-B∩C-C∩A+A∩B ∩C。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Inclusion–exclusion principle),是指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公式也可表示为设S为有限集,,则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重合的部分)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详细推理如下:1、等式右边改造={[(A+B-A∩B)+C-B∩C]-C∩A}+A∩B∩C2、文氏图分块标记如右图图:1245构成A,2356构成B,4567构成C3、等式右边()里指的是下图的1+2+3+4+5+6六部分:那么A∪B∪C还缺部分7。

4、等式右边[]号里+C(4+5+6+7)后,相当于A∪B∪C多加了4+5+6三部分,减去B∩C(即5+6两部分)后,还多加了部分4。

5、等式右边{}里减去C∩A(即4+5两部分)后,A∪B∪C又多减了部分5,则加上A∩B∩C(即5)刚好是A∪B∪C。

2严格证明对于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当时,等式成立()。

假设时结论成立,则当时,所以当时,结论仍成立。

因此对任意,均可使所证等式成立。

3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A∪B=A+B-A∩B)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依题意,被计数的事物有语、数得满分两类,“数学得满分”称为“A类元素”,“语文得满分”称为“B类元素”,“语、数都是满分”称为“既是A类又是B 类的元素”,“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称为“A类和B类元素个数”的总和。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

容斥原理常识型公式(实用版)目录1.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2.容斥原理的常识型公式3.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正文【1.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容斥原理,又称为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是概率论中的一种基本原理,用于计算事件的并集、交集和差集的概率。

容斥原理分为两个部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和等于事件 A 的概率加上事件B 的概率减去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即 P(A∪B) = P(A) + P(B) - P(A∩B)。

乘法原理: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积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即 P(A∩B) = P(A) × P(B)。

【2.容斥原理的常识型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斥原理常常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

以下是容斥原理的一些常识型公式:1.全集 F 的概率:P(F) = 1。

2.空集的概率:P(Φ) = 0。

3.事件 A 的概率:P(A) = P(A∪F) = P(A) + P(A∩F)。

4.事件 A 的补集的概率:P(A") = P(F) - P(A) = 1 - P(A)。

5.事件 A 和事件 B 的并集概率:P(A∪B) = P(A) + P(B) - P(A∩B)。

6.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交集概率:P(A∩B) = P(A) × P(B)。

【3.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假设有一个袋子装有 3 个红球和 2 个绿球,现在从袋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的概率。

根据容斥原理,抽到红球的概率为:P(红球) = P(红球∪全部) = P(红球) + P(全部) - P(红球∩全部)。

因为全部包含了红球和绿球,所以 P(全部) = P(红球) + P(绿球)。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P(红球) = P(红球) + P(绿球) - P(红球) = P(绿球) = 2/5。

通过容斥原理,我们可以轻松地求解出抽到红球的概率为 2/5。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容斥原理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知识定位在计数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合并运算时会把重复的部分多算,需要减去;作排除运算时会把重复部分多减,需要加上,这就是容斥原理。

它的基本形式是: 记A 、B 是两个集合,属于集合A 的东西有A个,属于集合B 的东西有B个,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A 个;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A 个,则有:B A =A +B -BA 。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可以用一个直观的图形来解释。

如图,左圆表示集合A ,右圆表示集合B ,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B A ,两圆合起来的部分表示B A ,由图可知:B A =A +B -BA 。

容斥原理又被称作包含排除原理或逐步淘汰原则。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答案】67【解析】根据容斥原理,应是200减去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减去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还要加上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

A BAB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1,2⨯2,…,2⨯100,共100个;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3⨯1,3⨯2,…,3⨯66,共66个;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6⨯1,6⨯2,…,6⨯33,共33个;所以,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00-100-66+33=67(个)【知识点】容斥原理【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求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整数之和S。

【答案】1633【解析】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自然数的和是:1+2+3+…+100=5050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2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2⨯1+2⨯2+…+2⨯50=2⨯(1+2+3+…+50)= 2⨯1275=2550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3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3⨯1+3⨯2+…+3⨯33=3⨯(1+2+3+…+33)= 3⨯561=1683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即是6的倍数的自然数和是:6⨯1+6⨯2+…+6⨯16=6⨯(1+2+3+…+16)= 6⨯136=816所以,1到100的自然数中,所有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的整数之和S=5050-2550-1683+816=1633【知识点】容斥原理【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求不大于500而至少能被2、3、5中一个整除的自然数的个数。

容斥原理的三个公式

容斥原理的三个公式

容斥原理的三个公式容斥原理是数学中一个挺有意思的概念,它有三个重要的公式,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三个公式。

我先跟您说啊,这容斥原理在解决集合相关的问题时,那可真是大显身手。

就拿咱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学校组织活动,有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有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还有既参加书法又参加绘画比赛的同学。

那怎么算总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两类比赛呢?这时候容斥原理就派上用场啦!咱们先来说说容斥原理的第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表述为:两个集合 A 和 B 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等于 A 的元素个数加上 B 的元素个数,再减去 A 和 B 的交集的元素个数。

简单来说就是:|A∪B| = |A| + |B| -|A∩B| 。

举个例子哈,一个班级里,喜欢语文的有 20 个同学,喜欢数学的有 30 个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有 10 个同学。

那喜欢语文或者喜欢数学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呢?咱们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

|A|就是喜欢语文的 20 个同学,|B|就是喜欢数学的 30 个同学,|A∩B|就是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 10 个同学。

把数字带进去,那就是 |A∪B| = 20 + 30 - 10 = 40 个同学。

您瞧,是不是很清楚明了?再来说说第二个公式。

如果是三个集合 A、B、C ,那它们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A∪B∪C| = |A| + |B| + |C| - |A∩B| - |B∩C| - |C∩A| +|A∩B∩C| 。

咱们还是拿例子来说事儿。

比如说在一个班级里,喜欢体育的有 25 个同学,喜欢音乐的有 15 个同学,喜欢美术的有 20 个同学,既喜欢体育又喜欢音乐的有8 个同学,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的有6 个同学,既喜欢体育又喜欢美术的有 9 个同学,三个都喜欢的有 3 个同学。

那喜欢体育或者音乐或者美术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呢?咱们就把数字往公式里带:|A|是 25 ,|B|是 15 ,|C|是 20 ,|A∩B|是 8 ,|B∩C|是 6 ,|C∩A|是 9 ,|A∩B∩C|是 3 。

四年级下第19讲《容斥原理》教学课件

四年级下第19讲《容斥原理》教学课件

下节课见!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
数学知识点
mathematics
知识精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问题——有重叠的计数问题,即包含与排除问题,研究这种问题通常需要画出
示意图(如喝茶与喝咖啡的图),这样的示意图又叫做文氏图,下面我们就用文氏图推导两个对象的容斥原理
公式.
如右图所示,如果要计算三个部分的总数,直接计算A+B就会算多了,而多算的正好是部分③,只要把多
作业1:一个班有50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 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请问: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 多少人?
巩固提升
mathematics
作业2: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 4人,请问两样都不会的有多少人?
“包含”着瓜子壳;如果要计算到底吃了多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称一称瓜子壳, 用原来的一斤“排除”掉瓜子壳的重量.
瓜子壳
瓜子的例子相对简单,一斤瓜子里一部分是瓜子仁,另一部分就是瓜子壳, 两者各不相关,但本讲要学习的包含与排除问题要复杂一些,
瓜子仁
各部分之间会有重叠;比如一个办公室中每个人都至少爱喝茶 或咖啡中的一种,已知有7个人爱喝茶,10个人爱喝咖啡, 喝茶的
求各个部分的数量呢?一定要记得将求出来的数及时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数学知识点
mathematics
知识精讲
例题3实际上就是三个对象的包含与排除问题,三个对象的容斥原理如下:
A、B、C总数=A+B+C-A、B重叠-B、C重叠-C、A重叠+A、B、C重叠
怎么理解这个公式呢?我们还是利用文氏图来说明.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三集合容斥原理按题型可以分为两种题型,一种为标准型公式,另一种为变异型公式,接下来,我们就着重看看三集合容斥原理的标准型公式。

集合Ⅰ、Ⅱ、Ⅲ,满足标准型公式:三集合容斥原理标准型公式: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Ⅰ·Ⅱ·Ⅲ=总个数-三者都不满足个数通过观察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式中,出现了9个量,而这个式子的适用前提就是知8求1,即在题目中,若我们看到了8个已知量,要求1个未知量的时候,就要使用这个公式(注:而题目中有时候也是知7求1,其中的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可能为零),具体题目如下:(陕西2015)针对100名旅游爱好者进行调查发现,28人喜欢泰山,30人喜欢华山,42人喜欢黄山,8人既喜欢黄山又喜欢华山,10人既喜欢泰山又喜欢黄山,5人既喜欢华山又喜欢黄山,3人喜欢这三个景点,则不喜欢这三个景点中任何一个的有( )人。

A.20B.18C.17D.15E.14F.13G.12H.10解: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八个已知量,还要我们求另一个未知量,故可以用上述公式,我们将数据逐个代入可得:28+30+42-8-10-5+3=100-x,其中x为我们要求的量,求得x=20,答案选择A。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三集合变异型的公式,要使用变异型公式,题目中必须要出现仅满足2个情况的个数,这就是与标准型公式最大的不同,下面我们就看看具体的题目:(广东2015)某乡镇举行运动会,共有长跑、跳远和短跑三个项目。

参加长跑的有49人,参加跳远的有36人,参加短跑的有28人,只参加其中两个项目的有13人,参加全部项目的有9人。

那么参加该次运动会的总人数为( )。

A.75B.82C.88D.95解:由于题目中出现“只参加其中两个项目的有13人”,故使用变异型公式,得到下面列式:49+36+28-1×13-2×9=x,通过尾数法(若题目中选项的尾数都不一样的话,就可以用尾数法快速得到答案),判断出答案为82,选B。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是数学上重要的计算方法,经常被广泛应用于求解复杂的数学问题。

它被用于对无限个相互独立的可列集合之间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计算。

这三大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算出结果,这也是它有价值的地方。

其中,第一个公式是“容斥原理”,也叫容斥式,它描述的是当一组不相交的集合的总长度比其他集合的总长度之和要短时,可以用它们的并集去表示其他集合的总长度之和。

实际上,容斥式反映的是当集合的总数越多时,它的表示的总长度会越短。

容斥式概括为:∑(-1)^n*U(n)=U(1)U(2)U(n)其中,U(n)表示第n个集合的总长度,n表示所有集合的总数。

第二个公式是“马尔可夫超限定理”,也叫马尔可夫不等式,它表明,对于一组无限长度的相互独立的集合,其总长度与第一个集合的总长度之和之差,是与其其他集合总长度有关的。

它表示,总长度的差值越大,说明集合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说明其他集合的总长度比第一个集合的总长度要长。

马尔可夫超限定理如下:∑(-1)^n*U(1)U(n)≤U(1)-U(2)U(3)U(n)其中,U(1)表示第一个集合的总长度,U(n)表示所有集合的总长度之和。

最后一个公式是“希尔伯特定理”,也叫希尔伯特不等式,它表明,一组无限长度的相互独立的集合,其并集的总长度是与其他集合的总长度有关的。

它提出,总长度的差值越大,说明集合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也就是其他集合的总长度比并集的总长度要长。

希尔伯特定理的表达式为:U(1)U(2)U(n)≤∑U(n)它表示,第一个集合的总长度乘以其他集合的总长度之和,不能大于所有集合的总长度之和。

三集合容斥原理三大公式是求解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清思路,算出结果。

对它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扩大视野,拓宽认知。

第三章容斥原理

第三章容斥原理

的元素个数为:
推论3.1.1: 设S是有限集合,
是同集合S 有关
的m个性质,设Ai 是S 中具有性质Pi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则S 中至少 结束
例1: 1到1000之间不能被5,6,8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例2:求由a,b,c,d 四个字符构成的n位符号串中, a,b,c,d 至少出现一次的符号串的数目。
第三章 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 二、容斥原理的应用 三、有限制位置的排列及棋子多项式 四、Mobius反演及可重复的圆排列
3.1 容斥原理
定理3.1.1: 设S是有限集合,
是同集合S 有关
的m个性质,设Ai 是S 中具有性质Pi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是S 中不具有性质Pi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则S 中不具有性质
例5: 某学校有12位教师,已知教数学课的老师有8位, 教物理课的老师有6位,教化学课的老师有5位, 其中有5位教师既教数学又教物理,4位教师既教 数学又教化学,3位教师既教物理又教化学,还有 3位教师兼教这三门课, 试问:
(1)教数、理、化以外的课的教师有几位? (2)只教数、理、化一门课的教师有几位? (3)正好教数、理、化中两门课的教师有几位?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定理3.2.1: 对任意正整数n,有 递推关系: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2.有禁止模式的排列问题
用Qn表示
的不出现12,23, …,(n-1)n这些模式
的全排列的个数。并规定
则有:
定理3.2.2:对任意正整数n,有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2:多重集合
表示S中具有性质
的元素个数
若集合S中某元素x恰好具有P中k+r个性质, 则x在w(k)中

【小高数学知识点】容斥原理

【小高数学知识点】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一、知识结构图容斥原理二、方法讲解1、容斥原理Ⅰ:两量重叠问题A 类与B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可表示成:A ∪B=A+B-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

)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

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2、容斥原理Ⅱ:三量重叠问题A 类、B 类与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

用符号表示为:A ∪B ∪C=A+B+C-A ∩B-B ∩C-A ∩C+A ∩B ∩C 图示如下:3、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的一般方法在解答有关包含排除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圆圈图(韦恩图)来帮助分析思考。

三、例题精讲例题1、把面积35cm ²和面积27cm ²的大小两个圆平放在桌面上,有一部分重叠,重叠部分面积为8cm ²,求被盖住桌面的面积? 答案:面积为35+27-8=54cm 2练习1、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 28 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 29 人,有12 人两个小组都参加.这个班有多少人参加了语文或数学兴趣小组? 答案:参加的人有:28+29-12=45人例2、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答案:参加兴趣小组:15+18-10=23(人) 都不参加:40-23=17(人)40 航模 数学1810 15练习2、四(二)班有 48 名学生,在一节自习课上,写完语文作业的有 30 人,写完数学作业的有 20 人,语文数学都没写完的有 6 人. ⑴ 问语文数学都写完的有多少人? ⑵ 只写完语文作业的有多少人? 答案:(1)至少完成一科作业:48-6=42人 两科都写完:30+20-42=8人 (2)只写完语文:30-8=22人∩CC ∩1. 先包含——A +B +C重叠部分A ∩B 、B ∩C 、C ∩A 重叠了2次,多加了1次. 2. 再排除——A +B +C -A ∩B -B ∩C -A ∩C 重叠部分A ∩B ∩C 重叠了3次,但是在进行A +B +C -A ∩B -B ∩C -A ∩C 计算时都被减掉了.C B A 例3、在 1—100 的全部自然数中,不是 3 的倍数也不是 5 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答案:3的倍数:100÷3=33个···1 5的倍数:100÷5=20个既是3又是5的倍数:100÷15=6个···10 所以3或5的倍数:33+20-6=47个既不是3也不是5的倍数:100-47=53个练习3、50 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 1,2,3,...,49,50 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 4 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 6 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答案:4的倍数:50÷4=12人...2 6的倍数:50÷6=8人 (2)既是4又是6的倍数:50÷12=4人···2 所以4或6的倍数:12+8-4=16人既不是4也不是6的倍数:50-16=34人最后向前的同学包含:既不是4和6的倍数和同时是4和6的倍数 共有:4+34=38人例4、在桌面上放置着三个两两重叠的近圆形纸片(如图,三个纸片等大),它们的面积都是100 cm ²,并知A 、B 两圆重叠的面积是20 cm ²,A 、C 两圆重叠的面积为45 cm ²,B 、C 两圆重叠的面积为31 cm ²,三个圆共同重叠的面积为15 cm ²,求盖住桌子的总面积。

三者容斥问题3个公式

三者容斥问题3个公式

容斥原理指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核心公式: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A∪B+A∩B
(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C=A∪B∪C+A∩B+B∩C+C∩A-A∩B∩C
原理一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 属于A类元素个数+ 属于B类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

(A∪B = A+B - A∩B)
原理二
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A类和B类和C类元素个数总和= A类元素个数+ B类元素个数+C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类又是B类而且是C类的元素个
数。

(A∪B∪C = A+B+C - A∩B - B∩C - C∩A + A∩B∩C)。

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a+b+c=总数

三集合容斥原理非标准型a+b+c=总数

一、概述集合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计数方法,常用于解决各种计数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不同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需计数的结果。

在集合容斥原理的应用中,有一类特殊问题是求解满足某些条件的非标准型a+b+c=总数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类问题展开讨论。

二、基本概念在应用集合容斥原理解决a+b+c=总数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 集合:在该问题中,集合通常代表满足某种条件的对象的集合。

集合A表示满足条件A的对象的集合,集合B表示满足条件B的对象的集合,集合C表示满足条件C的对象的集合。

2. 交集:两个集合的交集指的是同时属于这两个集合的对象组成的集合。

在集合容斥原理中,交集的计算是重要的一步。

3. 并集:两个集合的并集指的是属于其中任意一个集合的对象组成的集合。

在集合容斥原理中,并集的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集合容斥原理的应用在解决a+b+c=总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将集合A、B、C分别代表满足条件A、B、C的对象的集合。

根据集合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总数 = |A| + |B| + |C| - |A ∩ B| - |A ∩ C| - |B ∩ C| + |A ∩ B ∩ C|其中,|A|表示集合A的大小,|A ∩ B|表示集合A和B的交集的大小,依此类推。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分别计算集合A、B、C的大小,以及它们的交集的大小,进而求解满足a+b+c=总数的问题。

四、示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集合容斥原理在求解a+b+c=总数的问题中的应用,我们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假设有一组数{1, 2, 3, 4, 5, 6, 7, 8, 9, 10},我们希望找出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组合:a+b+c=15。

我们可以将集合A表示满足条件a的数字的集合,集合B表示满足条件b的数字的集合,集合C表示满足条件c的数字的集合。

根据集合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总数 = |A| + |B| + |C| - |A ∩ B| - |A ∩ C| - |B ∩ C| + |A ∩ B ∩ C|我们逐一计算集合A、B、C的大小,以及它们的交集的大小,得到最终满足条件的数字组合。

第三章(一)容斥原理【4学时】

第三章(一)容斥原理【4学时】
A A2 ... An 1

i 1 n
n
A i


i 1 j i k>j
n
A Aj i ...
+ Ai A j Ak
i=1 j>i
( 1) n 1 A A2 ... An 1
(4)
证明过程参见P122,采用数学归纳法
§3.2 容斥原理
例3.2
§3.1 容斥原理
令:M为修数学的学生集合; P 为修物理的学生集合; C 为修化学的学生集合;
M 170, P 130, C 120, M P 45 M C 20, P C 22, M P C 3
§3.1 容斥原理
M PC M P C M P M M C P C M P C 170 130 120 45 20 22 3 336
§3.4 棋盘多项式和有限制排列
r1( )=1, r1( )=0, r2(
§3.1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研究有限集合的交或并 的计数。 [DeMorgan定理] 论域U,补集 A
A {x | x U 且x A} ,有
(a) A B A B
(b) A B A B
§3.1 容斥原理
DeMogan定理的推广:设 A1, A2 ,..., An是U的子集
§3.4 棋盘多项式和有限制排列
棋盘多项式和有限制排列
1. 有限制排列
例 4个x ,3个y,2个z的全排列中,求 不出现xxxx,yyy,zz图象的排列。 解 设出现xxxx的排列的集合记为A1, |A1|= 6! =60;
设出现yyy的排列的集合记为A2,

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在概率论和组合数学中,容斥原理是一种用于计算多个集合交集元素个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交集元素个数时避免重复计数,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容斥原理通常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集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假设我们有三个集合A、B和C,我们想要计算它们的交集元素个数。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方法计算它们的交集,即分别计算A∩B、A∩C、B∩C以及A∩B∩C的元素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并减去重复计数的部分。

但是,这种方法在处理多个集合时会变得非常复杂,而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容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每个集合的元素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的情况来计算交集元素个数。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应用容斥原理:1. 首先,我们计算单个集合的元素个数,即|A|、|B|和|C|;2. 然后,我们计算两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即|A∩B|、|A∩C|和|B∩C|;3. 接下来,我们计算三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即|A∩B∩C|;4. 最后,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三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为,|A ∪B∪C| = |A| + |B| + |C| |A∩B| |A∩C| |B∩C| + |A∩B∩C|。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计算三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而不需要逐个计算它们的交集。

容斥原理的应用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除了计算交集元素个数,容斥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问题,比如计算集合的并集元素个数、计算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素个数等。

在实际问题中,容斥原理常常被用来解决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容斥原理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避免重复计数,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容斥原理,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容斥原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解析:解读容斥原理,让学生轻松掌握组合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解析:解读容斥原理,让学生轻松掌握组合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解析:解读容斥原理,让学生轻松掌握组合问题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教育家们设计了各种教学方案。

近年来,随着容斥原理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融入到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什么是容斥原理呢?如何通过容斥原理解决组合问题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方法,它用于求解不同集合之间的交集。

定义如下:如果有 A、B 两个集合,为了求这两个集合的并集,需要对 A 集合中的元素进行计数,并加上 B 集合中独有的元素。

但这样会导致 A 和 B 集合中公共元素被重复计数。

为了避免重复计数,需要在计算中将 A 和 B 集合中交集的元素减去一次。

这个减去一次的过程就是容斥原理。

以 A、B 两个集合为例,它们的并集 S 就可以表示为:S = A ∪ B = |A| + |B| - |A ∩ B|其中,|A| 表示 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B| 表示 B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A ∩ B| 表示 A 和 B 集合中的交集元素个数。

这个原理可以扩展到多个集合的情况,即:S = |A1 ∪ A2 ∪ A3...∪ An| = Σ|Ai| - Σ|Ai ∩ Aj| + Σ|Ai ∩ Aj ∩ Ak| - ... + (-1)^(n-1) |A1 ∩ A2 ∩ ... ∩ An|其中,n 表示集合的个数。

这就是容斥原理,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

二、如何通过容斥原理解决组合问题?理解了容斥原理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用它来解决组合问题了。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小学三年级中,有一道常见的问题是:在一副扑克牌中,选出两张红色牌或两张大王牌,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种情况下所有的选法来得到答案。

具体来说,设 R 为红色牌的集合,D 为大王牌的集合,:- 选出两张红色牌时,可以先从 R 中任选一张,再从剩余的红色牌中任选一张,总共有 C(|R|, 2) 种选法。

数量关系之容斥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

数量关系之容斥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

数量关系之容斥问题解题原理及⽅法 ⼀、知识点 1、集合与元素:把⼀类事物的全体放在⼀起就形成⼀个集合。

每个集合总是由⼀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

A∪B读作“A 并B”,⽤图表⽰为图中阴影部分表⽰集合A,B的并集A∪B。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 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 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

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 (⽤|A|表⽰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 原理⼀: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 第⼀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起); 第⼆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 总结为公式:|A∪B|=∣A∣+∣B∣-∣A∩B∣ 原理⼆:给定三个集合A,B,C。

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 第⼀步:先求∣A∣+∣B∣+∣C∣; 第⼆步:减去∣A∩B∣,∣B∩C∣,∣C∩A∣; 第三步:再加上∣A∩B∩C∣。

即有以下公式: ∣A∪B∪C∣=∣A∣+∣B∣+∣C∣-∣A∩B∣-∣B∩C∣- |C∩A|+|A∩B∩C∣ ⼆、例题分析: 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

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

容斥原理集合公式card

容斥原理集合公式card

容斥原理集合公式card【实用版】目录1.容斥原理的概念2.集合公式 card 的定义3.容斥原理与集合公式的关系4.应用实例正文1.容斥原理的概念容斥原理,又称为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是一种用于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基本原理。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加法原理指的是,对于任意一个集合 A,它的元素个数等于属于 A 的元素个数加上不属于 A 的元素个数;乘法原理指的是,对于任意两个集合 A 和 B,它们的元素个数等于属于 A 且属于 B 的元素个数加上属于 A 或属于B 的元素个数。

2.集合公式 card 的定义在集合论中,集合公式 card 表示集合的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集合的大小。

对于任意一个集合 A,我们可以用 card(A) 表示集合 A 的基数。

3.容斥原理与集合公式的关系容斥原理与集合公式 card 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得到集合的基数公式。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一个集合 A,它的基数可以表示为:card(A) = card(A∪B) - card(A∩B),其中 B 为任意一个集合。

这个公式表明,集合 A 的基数等于集合 A 与任意集合 B 的并集的基数减去交集的基数。

4.应用实例假设我们有两个集合 A 和 B,分别表示两个班级的学生。

我们需要求解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并集以及交集的基数,进而计算出集合 A 的基数。

集合 A:{1, 2, 3, 4},基数为 4。

集合 B:{4, 5, 6, 7},基数为 4。

首先,求解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并集:A∪B:{1, 2, 3, 4, 5, 6, 7},基数为 7。

然后,求解集合 A 和集合 B 的交集:A∩B:{4},基数为 1。

最后,根据基数公式计算集合 A 的基数:card(A) = card(A∪B) - card(A∩B) = 7 - 1 = 6。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 B = A + B − AI B .
AU B UC = A + B + C − AI B − B IC − C I A + AI BIC . 规律1: 个集合取 个集合取1,2,…n个做交集 所有可能 ; 个做交集(所有可能 规律 :n个集合取 个做交集 所有可能); 规律2:正负号交叉出现。 规律 :正负号交叉出现。
第三章
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3.1 容斥原理 3.2 鸽巢原理
3.1 容斥原理
1. 容斥原理 2. 有禁区的排列 3. 广义容斥原理
1. 容斥原理
已学过的:如加法法则,母函数方法等; 已学过的:如加法法则,母函数方法等; 两个计数原理:容斥原理和 计数定理。 两个计数原理:容斥原理和Polya计数定理。 计数定理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 的正整数中2或 的倍数的个数 的倍数的个数。 例1 求不超过 的正整数中 或3的倍数的个数。 2的倍数:2,4,6,8,10,12,14,16,18,20。 的倍数: , , , , , , , , , 。 的倍数 共10个; 个 3的倍数是:3,6,9,12,15,18。共6个; 的倍数是: , , , , , 。 的倍数是 个 答案是10+6=16个吗? 个吗? 答案是 个吗 因为6, , 在两类中重复计数 应减去, 在两类中重复计数, 否!因为 ,12,18在两类中重复计数,应减去, 故答案是: 故答案是:16-3=13。 。
对于求两个有限集合A和 的并 的元素数目: 的并集 对于求两个有限集合 和B的并集的元素数目: 定理1 定理
AU B = A + B − AI B .
即具有性质A或 的元素的个数等于具有性质 的元素的个数等于具有性质A的元 即具有性质 或B的元素的个数等于具有性质 的元 素个数和具有性质B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同时具 素个数和具有性质 的元素个数的和, 的元素个数的和 有性质A和 的元素个数 的元素个数。 有性质 和B的元素个数。
i =1 j > i k > j
n
所以有: 又因为 A = U − A , 所以有:
A1 I A2 I ... I An = U − A1 U A2 UL U An = U − ∑ Ai + ∑ ∑ Ai I A j - ∑ ∑ ∑ Ai I A j I Ak
i =1 i =1 j > i i= 1 j>i k > j n n n
= A + B + C − AI B − B IC − C I A + AI BIC
= 170 + 130 + 120 − 45 − 22 − 20 + 3 = 336. 即学校共有336名学生。 名学生。 即学校共有 名学生
类似的,对于四个集合有: 类似的,对于四个集合有:
AU B UC U D = A + B + C + D − AI B − AIC − AI D − B IC − B I D − C I D + AI B IC + AI B I D + AIC I D + B IC I D − AI B IC I D .
A I A I A = 0, 1 3 4 A I A I A = 0, 1 4 5 A I A I A = 0, 2 3 5 A I A I A = 17!, 3 4 5
因此满足条件的排列数为: 因此满足条件的排列数为:
A1 I A2 I A3 I A4 I A5
= 26!− 3⋅ 24!− 2⋅ 22!+ 22!+ 4⋅ 20!+ 19!−17!.
类似有: 类似有:|A2∩A3|=0,|A2∩A4|=20!, |A2∩A5|=20!, , , , |A3∩A4|=20!, |A3∩A5|=20!, |A4∩A5|=19!。 , , 。 A I A I A = 0, A I A I A = 0, 1 2 3 1 2 4
A I A I A = 0, 1 2 5 A I A I A = 0, 1 3 5 A I A I A = 0, 2 3 4 A I A I A = 0, 2 4 5
+ L + (−1) n A1 I A2 IL I An .
这两个公式就是容斥原理,分别针对并集和交集。 这两个公式就是容斥原理,分别针对并集和交集。 并集
求从1到 的整数中能被3或 除尽的数的个数 除尽的数的个数。 例3 求从 到500的整数中能被 或5除尽的数的个数。 的整数中能被 分别表示1到 的整数中能被3、 除尽的数 令A、B分别表示 到500的整数中能被 、5除尽的数 、 分别表示 的整数中能被 的集合, 的集合,则
AI B IC = U − A − B − C + AI B + B IC + A I C − A I B I C = 871.
求由abcd这4个字符构成的 位符号串中,a、b、 个字符构成的n位符号串中 例6 求由 这 个字符构成的 位符号串中, c都至少出现一次的数目。 都至少出现一次的数目。 都至少出现一次的数目 分别表示不出现a、 、 的符号串的集合 的符号串的集合。 令A、B、C分别表示不出现 、b、c的符号串的集合。 分别表示不出现 A中不出现 ,即符号串的每一位只能取 之一, 中不出现a,即符号串的每一位只能取bcd之一 之一, 中不出现 有三种选择,因此|A|=3n。 有三种选择,因此 类似有|B|=|C|= 3n , |A∩B|=|B∩C|=|A∩C|= 2n,|A∩B 类似有 ∩C |= 1n=1,|U|= 4n。 , 因此满足条件的符号串的数目为: 因此满足条件的符号串的数目为:
对于一般的n个有限集合: 对于一般的 个有限集合: 个有限集合 n n 定理3 A1 U A2 UL U A n = ∑ Ai − ∑ ∑ A i I A j 定理
i =1 i =1 j > i
+ ∑ ∑ ∑ A i I A j I Ak − L + (−1) n −1 A1 I A2 IL I An .
A∩B A B
U
定理2 定理 A U B U C = A + B + C
− AI B − BIC − C I A + AI BIC .
A∩B A A∩C A∩B ∩C C B
U
B∩C
一个学校只有三门课程:数学、物理、化学。 例2 一个学校只有三门课程:数学、物理、化学。 已知修这三门课的学生分别有170、130、120人; 已知修这三门课的学生分别有 、 、 人 同时修数学、物理的学生45人 同时修数学、 同时修数学、物理的学生 人;同时修数学、化学 的20人;同时修物理、化学的 人;同时修三门的 人 同时修物理、化学的22人 3人。假设每个学生至少修一门课,问这学校共有 人 假设每个学生至少修一门课, 多少学生? 多少学生? 分别为修数学、 令A、B、C分别为修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生集合。 、 、 分别为修数学 物理、化学的学生集合。 AU B UC
AI B = U − A − B + AI B
= 6!− 4!− 5!+ 3! = 582.
例5 求4个x,3个y,2个z组成的全排列中不允许出现 个 , 个 , 个 组成的全排列中不允许出现 xxxx,yyy和zz图象的排列数。 图象的排列数。 , 和 图象的排列数 表示出现xxxx、yyy、zz图象的排列的集合。 图象的排列的集合。 令ABC表示出现 表示出现 、 、 图象的排列的集合 A中的排列是把 中的排列是把xxxx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注意 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 中的排列是把 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 有3个y和2个z,因此 个 和 个 ,因此|A|=6!/(3!2!)=60。 。 类似有|B|=7!/(4!2!)=105, |C|=8!/(4!3!)=280, 类似有 , , |A∩B|=4!/2!=12,|B∩C|=6!/4!=30,|A∩C|=5!/3!=20, , , |A∩B ∩C |=3!=6,|U|=9!/(4!3!2!)=1260。 , 。 因此满足条件的排列数为: 因此满足条件的排列数为:
500 A = = 166, 3 500 AI B = = 33, 15
500 B = = 100, 5
因此能被3或5除尽的数的个数为: 因此能被 或 除尽的数的个数为: 除尽的数的个数为
AU B = A + B − AI B = 166 + 100 − 33 = 233.
AI B IC = U − A − B − C + AI B + B IC + AIC − AI B IC n n n = 4 − 3 ⋅ 3 + 3 ⋅ 2 − 1.
个英文字母作不允许重复的全排列, 例7 用26个英文字母作不允许重复的全排列,要求 个英文字母作不允许重复的全排列 排除dog,god,gum,depth,thing字样的出现,求 字样的出现, 排除 , , , , 字样的出现 满足这些条件的排列数。 满足这些条件的排列数。 令Ai (i=1,2,3,4,5)分别表示出现以上五个单词之一的 分别表示出现以上五个单词之一的 排列的集合。 排列的集合。 A1中的集合是把 中的集合是把dog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因此 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 作为一个元素参加排列 有|A1|=24!。 。 类似有: 类似有:|A2|=|A3|=24!, |A4|=|A5|=22! 。 , 由于dog和god不能同时出现,所以 1∩A2|=0。 不能同时出现, 由于 和 不能同时出现 所以|A 。 由于dog和gum可以以 可以以dogum的方式出现,所以有 的方式出现, 由于 和 可以以 的方式出现 |A1∩A3|=22!。 。 类似有: , 。 类似有:|A1∩A4|=0, |A1∩A5|=0。
因此小于n且与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因此小于 且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且与 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n n n n= 1 ψ( ) A I A2 I ... I Ak = n − + + ... + pk p1 p2 n n n k + +L+ −⋅⋅⋅ + (−1) pn−1 pn p1 ⋅⋅⋅ pk p1 p2 1 1 1 = n 1− 1− ⋅⋅⋅ 1− . p1 p2 pk 例如60=22×3×5,所以 例如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