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4版语文八上:《诗四首》习题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一、名句默写1. ,夕露沾我衣。

2.衣沾不足惜, 。

3. ,归雁入胡天。

4.萧关逢候骑, 。

5. ,江入大荒流。

6.仍怜故乡水, 。

7. ,徙倚湖山欲暮时。

8.白头吊古风霜里, 。

9.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 , 。

10.《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11.《归园田居(其三)》中“, ”表现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2.《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二、诗词鉴赏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进行简要赏析。

答:1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答:答案解析答案:1.道狭草木长 2.但使愿无违 3.征蓬出汉塞 4.都护在燕然 5.山随平野尽 6.万里送行舟7.登临吴蜀横分地8.老木沧波无限悲9.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0.答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11.答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2.答案: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3.(1)答案:出使飘飞的蓬草(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中《诗四首》

八年级语文上中《诗四首》

八年级语文上中《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使至塞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候骑.()鸡豚.()叩.()门萧.()关箫.()鼓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

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③《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

,云生结海楼。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阅读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30课诗四首(第二课时)》教案导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

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4.讨论法。

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唐朝两位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作《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二、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李白,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一二首。

教师补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接受了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与熏陶。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赏析-中考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赏析-中考试题

使至塞上综合⒈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飘飞的蓬草。

(2分)('12长沙市)⒉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11连云港市)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语句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分)('07铜仁市)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2长沙市)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⒉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3分)('11连云港市)“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⒊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07铜仁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八上语文(人教版)30诗四首同步解析与测评分析

八上语文(人教版)30诗四首同步解析与测评分析

• 正确答案:
•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 送别》《登岳阳楼(其一)》生字的注音 • 平时没记忆 • 本题目4个小题,4个字的注音。第(1)题, 千万别读成cháng;第(2)题,qí ;第(3)题, 千万别读成yān。第(4)题,千万别读成 shēng或 jīn
第一2题
• 考点分析: • 失误分析: • 解题思路:
• 登岳阳楼①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 • 帘旌②不动夕阳迟③。 登临吴蜀横分地④, • 徙倚⑤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 • 三年多难⑥更凭危⑦。 白头吊古风霜里, • 老木苍波无限悲。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 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 绪? 登楼凭吊古人 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 青苍中 隐含无限的伤悲

• • •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 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 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 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 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 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 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 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 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 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 • 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 “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 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诗四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

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

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

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联想与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练习

一《归园田居》(其三)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①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②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按要求默写(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答]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答]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诗四首》预习检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诗四首》预习检测

《诗四首》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答案:D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答案:C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答案:D
1 / 1。

初二语文《诗四首》答案

初二语文《诗四首》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三十课1、(1)hè(2)秽(3)zhǎng (4)shǔ(5)蓬sài (6)jì(7)yān (8)豚2、(1)扛着(2)只要(3)烽烟(4)黄河(5)广阔无际的原野(6)爱(7)浑浊(8)叫门3、(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C5、C6、D(点拨:A项分别是“值得”和“丰足”;B项分别是“烽烟”和“烟雾”;C项分别是“一种官名”和“国都、京都”;D项都是“回去”的意思。

)7、(1)《归园田居》: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2)《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3)《渡荆门送别》:诗作通过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4)《登岳阳楼》:写登临岳阳楼的无限感激之情,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国家之恨和身世之愁,寄托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8、略9.C15、示例:读陆游。

辛弃疾,你懂得了什么是热爱祖国;读岳飞、曹操,你懂得了什么是博大胸襟。

16、孔子苏秦孙康车胤10.出使原因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13.地点目的 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

八上诗四首练习

八上诗四首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课课练:复习篇一、填空1、陶渊明,名,字,号,(朝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号,是(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1、种豆南山下,。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2、单车欲问边,。

,都护在燕然。

3、,来从楚国游。

月下飞天镜,。

4、洞庭之东江水西,。

登临吴蜀横分地,。

,三年多难更凭危。

,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是:,。

三、回答问题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使至塞上】教案一、导语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朝诗歌的艺术魅力吧!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二)整体感知1.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诗四首 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诗四首 同步练习

诗四首同步练习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秽.()荷.锄()燕.然()鸡豚.()汉塞.()腊.酒()箫.鼓()叩.门()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但.使愿无违()长河..落日圆()仍怜.故乡水()江入大荒..夜叩门()..流()征蓬..出汉塞()拄杖无时3、填空。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代诗人。

本诗共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2)《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

(3)《使至塞上》选自《》,作者是朝诗人。

4、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作者是陶渊明,写田园劳作之乐。

B、《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描写了诗人面对着壮丽的山川心中充满了豪情。

C、王勃的《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D、《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

6、用原文填空。

(1)《归园田居(其三)》中写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一诗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

”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游山西村》中“,”两句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包含着希望。

阅读拓展:(一)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以“征蓬”自况,在诗中有什么深刻的意蕴?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绘出怎样的意境?3、这首诗据记载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但并没有说年月日。

你能从诗中看出写的是哪个季节吗?(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诗四首》习题精选1.给下列的黑体字词注音。

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候骑()鸡豚()叩()门萧()关箫()鼓2.解释下列黑体字的含义。

①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道狭草木长()④但使愿无违(),()⑤使至塞上()⑥单车欲问边()⑦江入大荒流()⑧仍怜故乡水()3.填空。

①《归园田居》选自,共有首,本诗是第首。

作者,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

成语“”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②《使至塞上》是作者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

”4.填写诗句。

①,带月荷锄归。

②衣沾不足惜,。

③,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④山随平野尽,。

,云生结海楼。

⑤,徙倚湖山欲暮时。

,三年多难更凭危。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四)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八年级上《诗四首》(含答案)

八年级上《诗四首》(含答案)

8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9诗中描绘了舟过XX所见风光的诗句是,四?登XX楼?1诗中交代XX楼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2诗中以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XX楼的一句是3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江、湖系之,交代XX楼的所在的一句是4全诗中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那么细腻的一句是5本诗写景中,远景、近景合而为一的一句是6描绘了湖面风平浪静,落日缓缓下沉,衬托出黄昏的安宁的一句是7诗中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的诗句是,8诗中交代了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参加了厚重的历史感的一句是9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思索,在徘徊,融入了些许惆怅的一句是10诗中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的诗句是,11诗中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的诗句是,12诗中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了表达其事的诗句是,13表现诗人顾影自怜和无限悲凉的身世的诗句是,14诗中语意双关,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及诗人的无限悲恨的诗句是,参考答案一?归园田居?〔其三〕1诗中说明诗人身为文人而不会种田,又缺乏经历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辛苦劳作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诗中表现诗人回归大自然,美好愿望实现后的愉悦心情的诗句是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4诗中描写种豆地点和长势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诗中诗人描写诗人早出晚归,愉快劳作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诗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7诗中说明作者的劳动态度认真而勤恳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8诗中说明作者因不愿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而与黑暗的官场生活决裂的诗句是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9本诗作者是我国东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请写出你所喜爱的陶渊明的诗句,并谈一谈你的理解〔除本诗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景中凹显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30诗四首(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专题30诗四首(练)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带月荷(hè)锄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A.晨兴理荒秽(suì)C.登临吴蜀(shǔ)横分地,徙倚(yǐ)湖山欲暮时。

D.征蓬(pēng)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案】C(A项“秽”应读huì;B项“燕”应读yān;D项“蓬”应读péng。

故选C)【解析】【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诗句中带线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带月荷锄归(扛着)B.晨兴理荒秽(污秽的垃圾)C.但使愿无违(违背)D.仍怜故乡水(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荒秽”指野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王右丞唐代B.《登岳阳楼》陈与义宋C.《归园田居》陶渊明西晋D.《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课堂回顾概括四首诗的情感【答案】《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心愿。

《使至塞上》通过书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到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心情以及在雄浑的沙漠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所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送别诗,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一样。

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是送别诗中的极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30 诗四首(练)(基础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30 诗四首(练)(基础版) 新人教版

一.根据原文填空(10分)①《陋室铭》中,作者用“,”交代了自己的交友标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个性,从而说明了陋室不陋。

②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甩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攀登人生顶峰抱负的诗句是:“,。

”③杜甫《春望》一诗中,“,”两句移情于物,感时伤世,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④《使至塞上》中将塞外景象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被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语句“,”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突出了特定位置江岸的特征和江水的态势。

【答案】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2)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4)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5),天涯若比邻。

(王勃《》)(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7)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8)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会当凌绝顶(3)东风不与周郎便(4)长河落日圆王维(5)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自缘身在最高层(7)皆若空游无所依(8)则素湍绿潭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四首》习题
阅读诗文,完成习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解释下列词。

征蓬:____________________ 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____________________ 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____________________ 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摩诘,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兼___家。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__________;观摩诘之画,__________。


3.从题材上说,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从体裁上说,它是一首__________。

4.律诗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八句四联,分别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______联、第__________联必须对仗。

本诗的对仗句是“________,。


,。

5.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孤烟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

6.三、四句中作者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自比为_____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一种幽微难言的内心的抑郁和激愤情感。

7.诗人刻画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叙述了边塞战士______________的生活。

9.概括本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飘飞的蓬草烽烟黄河骑马的侦察兵
2.使至塞上王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边塞诗五言律诗
4.五律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二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直上的烽烟
6.对偶比喻征蓬归雁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紧张的战斗
9.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