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变色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好奇心,愿意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致度不够、观察不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全面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变色的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植物变色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醋、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花瓣会变色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变色花的实验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如花瓣的颜色变化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变色花
第3课变色花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如我们吃的苹果、喝的橙汁中含有酸性物质,洗衣服用的肥皂、洗头用的洗发香波含有碱性物质等等,从大量事例中可以看到,研究物质的酸碱种类和用途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从“使指示剂变色”的单一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两大类物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目标1、能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纸花、喷壶、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滴管。
2、学生准备矿泉水、茶水、糖水等被检测的物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能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一、导入:1、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朵自己亲手制作的纸花,不过老师忘记浇水了,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帮我浇下水。
2、学生浇水,花开始变色。
3、提问:看了刚才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吗?4、学生猜测、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实验解密。
(1)、讲解:上课前,老师分别用白醋和碱水浸泡了花瓣和花叶,喷的是紫甘蓝汁,不相信的话,我们就来试试。
(2)、学生实验: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紫甘蓝汁,观察有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讲解: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汁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紫甘蓝一样,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中能够显现不同颜色的物质,人们通常称它为指示剂。
(5)、学生解释花变色的秘密。
2、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两类物质。
变色花-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变色花 - 苏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特性2.了解叶色的变化与植物状态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推理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变色花的基本情况1)学生讨论:有没有见过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色的植物?(如果学生没有见过,老师可引出变色花的名字)2)教师讲解:变色花是一种蓝莓科植物,市场上常见的有“情人草”和“变色冰花”。
它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2. 变色花的环境适应能力1)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商讨,想一想变色花的生长环境,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教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变色花适应能力包括:耐荫、耐旱、适应低温、抗寒能力强。
•根据环境来改变花叶颜色,例如花在阳光下会变成红色,花在阴暗处则会变成绿色。
3. 变色花的变色原理1)教师讲解:•变色花的变色是因为它含有兰氨酸类物质。
•一般来说,兰氨酸可以和自由基反应,形成黑褐色物质。
当叶子含有过量的兰氨酸时,会形成高浓度的黑褐色物质,导致叶子变黑。
4. 实验演示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利用红球蓝球试剂,可以变速显示兰氨酸。
水溶液变青时,含兰氨酸少;水溶液变紫时,含兰氨酸多。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1.实验前准备:把一些新鲜变色花叶片摘下来,放在2%的盐溶液中加热煮沸一分半钟,再用水冲凉备用;2.另外,准备红球蓝球试剂、两只小试管等。
3.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摘下来的叶片放入一个小试管中,然后加入红球蓝球试剂,观察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5. 总结与思考1)教师问答:•问:为什么变色花不会改变花朵的颜色?•答:花朵颜色主要由花革决定,与环境关系较小。
2)教师总结:•引领学生总结变色花的基本情况、生长环境、变色原理及实验演示内容。
三、教学方式1.介绍案例学习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3.辩证方法教学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讲中学到了有关变色花的基本情况和生长环境,还能运用所学内容去进行推理和实验演示。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变色花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掌握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细胞中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
2.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深入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教学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颜色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对植物颜色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的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颜色?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其他影响植物颜色的因素,如光照、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和环境因素对植物颜色变化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一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2.难点: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实验操作和观察细节。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变色花、光照设备、观察记录表等。
2.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相关知识点等。
3.安排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变色花为什么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变化。
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教学设计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会变色的白花(一些用白醋浸泡过,一些用碱水浸泡过)、不会变色的白花、紫甘蓝、白醋、碱水、盐水、喷壶、PH试纸、烧杯、滴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在实践课上老师学会了折纸花,今天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折,可是科学组的办公室只有几张白色的纸,于是老师就折了几个白色的纸花。
瞧,他们已经被我种在花盆了里面,刚刚李老师给了我一瓶神奇的药水,她跟我说只要把这水喷到这花上面,花就会有颜色,所以今天我就把他带到了教室,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件神奇的事情。
请大家自习观察,我要喷水了(用喷壶往花上喷水),快看有的花变成了红色,有的花变成了绿色。
二、猜测——花和叶上到底做了什么手脚纸花虽然变色了,但是我却有一个疑问,都是我折的花,怎么喷了点水就变成不同的颜色了呢?同学们能不能帮我想一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在纸花上面找区别,因为喷的液体是一样的,只有纸花没有在学生注视下折成。
)其实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我的纸花做了一些手脚,老师想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老师对这两朵纸花做了怎样的处理。
现在实验台上摆了神奇液体、白醋、碱水,请同学们用胶头滴管取神奇的液体加入到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然后观察这两只烧杯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神奇液体在白醋中变成红色,在碱水中变成绿色。
)既然同学们发现这种神奇的液体在白醋和碱水中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种神奇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紫甘蓝。
现在老师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制作这种神奇的液体。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
2. 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酸碱度对花色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变色花实验材料:花瓣、滴管、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盐酸、氢氧化钠等。
2. 准备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变色花,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花瓣会变色?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变色花。
二、探究花瓣中汁液的变化(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进行实验,边演示边解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花瓣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三、学习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酸碱度与花色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度下花瓣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植物花瓣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花瓣中汁液的变化,以及不同酸碱度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实验探索:花瓣中的秘密(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花瓣中的汁液是如何变化的?它与什么因素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变色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变色花的介绍、变色原理的解释以及相关的实验活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植物的变色现象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探究。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色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的理解。
2.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变色花的外貌和变色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分析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色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变色花植物、实验材料(如放大镜、记录本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记录本。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变色花的特点和变色原理,让学生对变色花有基本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变色花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色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变色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色原理。
苏教小学科学六上《3.3、变色花》word教案
1.2.1.2.123123探索和调查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说出理由:什么原因使花瓣变红了,叶子变绿了?纸花上可能有什么物质?学生进行猜测:如果猜不出来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子。
学生汇报,教师问学生想不想自己也来变变这个小魔术。
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师教学生如何制作蔬菜指示剂。
教师用紫甘蓝演示,让学生仔细观看。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来制作这样一个蔬菜指示剂。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做的蔬菜指示剂来做实验,看看哪些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把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且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汇报,教师要即使纠正学生的说法。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刚才看见的现象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一共是两类,一个是紫甘蓝水变成了红色一个是让紫甘蓝水变成了绿色。
教师告诉学生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碱性物质,能检验出酸性和碱性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如何来如何制造紫甘蓝指示剂。
通过让学生用紫甘蓝指示剂验证一些物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
学生认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六年级科学. 有自一■•、 --- ■造行回■」它一- -- 的六年级科学。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3单元物质在变化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3变色花》苏教版最新
《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4、了解物质的酸碱性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让指示剂变蓝的物质也是碱性物质。
6、体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难点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并了解利用其性质改变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朵白布花(其中一朵花瓣喷有白醋叶子喷有碱水),紫甘蓝,三只分别装有白醋、碱水、紫甘蓝汁的烧杯,滴管,喷壶,厚透明塑料袋,刀子,牙签,一瓶矿泉水,大烧杯一个,。
2、学生准备:紫甘蓝水,六个分别装有碱水、食盐水、柠檬水、橙汁、小苏打水的烧杯,六个滴管,教学过程一、魔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出示两朵白布花,今天老师打算给大家变个魔术,想让两朵花颜色变得漂亮,别眨眼,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师:(拿出普通的花)向花喷紫甘蓝水,现在花什么颜色?师:示紫甘蓝水,这紫色水是老师用紫甘蓝(出示紫甘蓝)制成的叫紫甘蓝水(出示PPT,板书)师:(接着向另一朵花喷紫甘蓝水)咦,现在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汇报:花瓣变红,叶子变绿)师:这真是让紫甘蓝水变色的花。
(板书课题)师:为了解开魔术之谜我们用实验揭秘二、实验解密—老师到底做了什么手脚师:(出示紫甘蓝水、白醋、碱水的烧杯)大家请看:这三种液体我在喷花魔术中都用到了将紫甘蓝水分别滴入两种液体中会怎样?变色花的奥秘:花瓣变红是因为紫甘蓝水遇到了白醋,叶子变绿是因为紫甘蓝水遇到了碱水。
(出示PPT)揭示:像白醋这样,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是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碱性物质。
(板书)师:矿泉水又是什么物质?实验继续。
将紫甘蓝水滴入矿泉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师:像矿泉水这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中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酸碱让他改变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准备显微镜、植物细胞模型、实验材料等。
2. 提前让学生观察一朵花,了解花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提前准备的花,了解花的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15分钟)1. 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植物细胞。
2. 展示植物细胞模型,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制作植物细胞模型(20分钟)1. 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植物细胞模型。
2. 提问:你们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花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花的结构,进而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六、探索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3. 教师讲解植物细胞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20分钟)1. 发放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其叶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但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环境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变色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变色花、光源、温度计、湿度计、观察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发生变色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老师讲解植物的变色原理,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选择一种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观察变色花的变色情况,并记录数据。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的变色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变色花.doc
《变色花》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材“物质在变化”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物质的变化,从生活中人们熟知的各种物质变化导入,通过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激发其关注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使用紫甘蓝水区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使指示剂变色”这一角度能初步分辨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
至于酸碱性质及物质变色的具体原因,则是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内容。
创新设计《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机会。
教师是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本节课的设计有三个特点:首先,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教学,使道具纸花变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其次,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活动,通过教师做示范和学生在领会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带领下合作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适当拓展,使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指导人们更好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紫甘蓝水做指示剂辨别身边几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分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自制紫甘蓝水并用它分辨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用滤纸剪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碱水浸过)、白醋、碱水、盐水、试管、紫甘蓝水、雪碧、苏打水、纯净水、洗手液、肥皂水、喷壶、紫甘蓝、烧杯、滴管、牙签、烧杯、酒和水的混合物、标签纸,空试剂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0)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10)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植物变色的原因,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变色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植物、试剂等。
2.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滴管等。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植物的变色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植物变色是由于细胞内酶的活性变化导致的。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植物变色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变色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变色的原因。
8.板书(5分钟)根据讲解和实验,板书植物变色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6)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变色现象及其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植物的变色现象。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鲜花、酒精、滴管、白纸等实验材料。
2.教学工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的变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变色现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的变色现象及其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3《变色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颜色”的第三课,主要介绍植物为什么会变色,以及变色原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变色的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同时,学生可能对变色原理感到好奇,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变色的原因。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变色的原因。
2.探究植物变色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变色的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变色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的实验材料,如花瓣、叶子等。
2.准备实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变色花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变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色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变色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如季节变化、阳光照射等。
同时,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色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色花的变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总结,强调变色花的变色原因和过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植物具有变色现象?这些植物的变色原因和变色花一样吗?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变色的原因和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是否具有变色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变色花|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变色花一、学设计意图。
《变色花》选自小学科学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
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认真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
教师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本课学习内容能极大地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变色花》实验操作实践性非常强,学生参与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
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的各种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初步学会自制紫甘蓝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二)重点难点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并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教学方法:质疑法、实验操作法(四)学法:探索方法、实验操作法(五)教学过程【活动1】观察、质疑激趣(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一束花,生观察描述花。
2、师动手喷洒紫甘蓝汁在花瓣、花叶上,生观察。
生观察并描述。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色花。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花为什么变色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
4、要想判断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活动2】自制紫甘蓝汁(二)、学生尝试、探究制作紫甘蓝汁1、观看紫甘蓝汁的制作视频。
2、出示PPT: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
(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3、再次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填写实验日志。
4、学生动手操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9)一. 教材分析《3.3 变色花》这一节内容位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原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以及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现象观察、原理解释等方面。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手操作,观察变色花的变化,从而掌握植物细胞在酸性、碱性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细胞的酸碱性变化规律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能将现象与科学原理紧密结合,教师应着重帮助学生建立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色花的原理,掌握植物细胞在酸性、碱性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色花的原理及其植物细胞在酸性、碱性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2.难点: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对植物细胞酸碱性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变色花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讲授法:讲解变色花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在酸性、碱性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色花实验所需的材料:变色花、盐酸、氢氧化钠、滴管、试管等。
2.准备实验报告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色花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变色花会变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变色花的原理,以及植物细胞在酸性、碱性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7)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3 变色花》苏教版(7)一. 教材分析《变色花》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变色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和变色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教材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学到了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然而,对于植物的变色现象,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植物变色的科学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变色的原因和变色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变色的原因和变色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2.难点:理解植物变色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植物、试剂等。
2.制作课件:展示植物变色的现象和科学原理。
3.安排实验室: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得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朵变色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变色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会变色?”让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变色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植物变色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花
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
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
紫甘蓝、塑料袋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
骤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
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
题老师变小魔术:出示纸花,用
喷壶往“花瓣”和“叶子”上
喷紫甘蓝水,当学生感到很惊
奇时,问学生:谁能猜出其中
的奥秘?
这个步骤可以极大
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愉快的接受
新课的教学。
同时可
以引出本课的研究
课题。
学生开始讨论:这是为什么?然后向老师汇报。
探索和调查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说出理由:
什么原因使花瓣变红了,叶子
变绿了?纸花上可能有什么物
质?
学生进行猜测:如果猜不出来
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子。
学生汇报,教师问学生想不想
自己也来变变这个小魔术。
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
师教学生如何制作蔬菜指示
剂。
教师用紫甘蓝演示,让学生仔
细观看。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
来制作这样一个蔬菜指示剂。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做的蔬菜指
示剂来做实验,看看哪些物质
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前教
师要提醒学生把看到的情况记
录下来,并且要对实验数据进
行总结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
总结和汇报,教师要即使纠正
学生的说法。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刚才看见
的现象分为哪几类?
学生回答:一共是两类,一个
是紫甘蓝水变成了红色一个是
让紫甘蓝水变成了绿色。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
研究如何来如何制
造紫甘蓝指示剂。
通过让学生用紫甘
蓝指示剂验证一些
物质让学生了解生
活中的物质有的是
酸性物质有的是碱
性物质。
教师告诉学生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酸性物质,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碱性物质,能检验出酸性和碱性物质的物质的叫做酸碱试剂。
教师让学生了解家里还有哪些物质是酸性的?哪些物质是碱性的?
让学生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请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认识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回顾和解释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
今
天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知
识,知道了如何制造它们,还
知道如何利用它来验证一些物
品。
教师提问,你能把我们是如何
做的整个过程和大家说说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对今天所学的知识
进行回顾,解释一些
和本课知识有关的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