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导入时以创设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进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我们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加深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印象。在教学中让学生交流、比较、讨论多种计算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交流,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这样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师: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只需要估算出大概值,不需要计算准确值,这就为我们计算节省了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估算。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一、激趣导入。
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互动环节: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材P70的“做一做”,做完后和同桌相互检查,相互指正,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1)
29×8≈30×8=240(元)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估算方法:先把多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连接。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课题
解决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主要围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他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练习二》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练习二》优秀教案

《练习二》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练习,对本单元学习的加减法运算数量关系进一步的理解。

2.巩固加减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说一说,算一算。

(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竖式计算。

(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3.奇思从家到运动场走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4.算一算,填一填。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

这时滑
雪场有多少人?
(在情境中根据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6.几次能运完?
(在情境中根据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7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课时内容教材第70页例7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让学生在估算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植物园。

三(1)班同学来到门前遇到的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

(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哪些已知条件呢?【学情预设】门票价格是8元,参观人数是29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学情预设】带250元买门票够吗?师:那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学情预设】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列式是29×8。

师: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买门票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学情预设】要想知道250元够不够,得先算出需要多少钱,然后再和250元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够不够了。

师:那请同学们快去计算一下吧!【学情预设】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得出答案29×8=232(元)。

232<250,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师:同学们完成得很好,那你们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快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呢?【学情预设】只是问带的钱够不够,不需要精确计算。

估算比精确计算要快。

师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数学内容生活化,用情境导入切合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决,不需要精确计算,体会估算的价值。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10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连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0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1. 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832个糖果,先分给小红200个,又分给小刚150个,小明还剩多少个糖果?2. 引导学生用连减计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 让学生尝试用连减计算方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1.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连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和引导学生用连减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单元的第7课时,涉及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理解问题的本质,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如何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学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理解问题所要求的量,以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等。

4. 检验答案: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际意义来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 练习:通过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方法,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第7课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例8、例9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合理性,加深和拓展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程序,积的定位方法和进位的处理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与0相乘的结果在积中的占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教学“一个数与0相乘”1.出示例8中的场景图,指出:有3只小猫去钓鱼,这是它们钓鱼归来的场景。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后明确:这3只小猫都没能钓到鱼,看样子它们都很懊恼。

2.提出问题: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吗?学生列式解答后组织交流,并板书:0+0+0=0(条)。

启发:根据这道加法算式,你能写出一道相关的乘法算式吗?追问:还能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结合上述讨论板书:3×0=0(条),0×3=0(条)。

3.引导:这两道算式都是3与0相乘,乘得的积都是0。

想一想,如果是其他的数与0相乘,乘得的积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各自完成例8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追问:0×7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8×0和0×0呢?小结:因为0×7可以看成7个0连加,所以0×7仍得0。

同样的道理,8×0也得0。

至于0×0,根据经验和上面的例子,它的积也应是0。

启发:通过上面几道题的计算,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你认为这个结论合理吗?再举一个例子说一说。

4.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各自写出得数,再选择一两题让他们解释得数为什么是0。

二、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出示体育馆一个看台的场景图,指出:这个看台一共有102个座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7 解决估算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7 解决估算问题(教案)

第7课时解决估算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2. 让学生经历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掌握估算的方法。

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找邻居:给数找离得最近的邻居。

(学生举手回答)师:与哪些数接近就是哪些数的近似值,一般估算会用到近似值。

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需要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给数找邻居,也就是用估算解决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估算解决问题1. 阅读并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7)师:读一读这道题,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植物园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去参观。

要求的问题是“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选举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1:我想直接用竖式进行计算。

29乘8的结果是232,232元<250元,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预设2:我觉得29接近30,可以把29看作30,30×8=240(元),因为29比30小,所以29×8的积一定比240小,因此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9×8≈240(元)303. 分析比较。

师:两种方法哪种更好、更简便?为什么可以用估算解决?预设:因为这道题是问带250元买门票够吗,不是问买门票需要多少钱,所以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这样用估算解决就非常简便了,把29看作30之后,因数变大了,积就变大了,积变大之后都足够,说明原来也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千米? 想:78接近80,把78看作( 80 ),( 80 )×5=( 400 ), 所以78×5大约得( 400 )。注意算式结果用“( ≈ )” 连接,这种算法叫(估算 )法。
(2)估算21×3时,先把21看作( 20 ),再计算( 20 )× ( 3 )=( 60 ),所以21×3≈( 60 )。
(选题源于教材P73第2题)
49×8≈400(人) 400<417,所以8辆车不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 时候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什么时候需要估算; 估算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 需要估小,这些都要由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 息和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决定。
该怎样解答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总结: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
整千数,再按照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 算方法来算,估算出积的近似值,中间用“≈”连接。
小试牛刀 1. 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十或整百数。
29 41 597 320 77 186 186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第3题、第4题、第6题。
方法一 用竖式来准确计算 29×8= 232(元)
29 × 78
23 2 232元<250元,带 250元买门票够了。
方法二 估算 29×8≈ 240(元)
30 240元<250(元) 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提示: 1.“≈”读作“约等于”。 2.把29看作30之后,因数变大了,积就变大 了,积变大之后都足够,说明原来更够。
496×7≈3500 辨析:进行估算时,不能用“=”连接算是,
而应该用“≈”连接。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导学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导学案
397×3,
397接近,因为×=,所以×≈,
510×7,
510接近,因为×=,所以×≈。
3、估算的方法是:把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再用这个___________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就能得出估算的结果。
注意: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要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数。
【合作互助学习】
1、对学:
(1)对子之间展示独学成果。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7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课本第70页,例7及 练习十五第1、2、3、4题。
学习目标
1、我要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
2、我的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要得到培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验估算过程。
难点:感受估算的方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流程
小提示及
学习笔记
【前置性学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0×5= 80×6= 400×8= 500×7=
2、估算下面各题。
55+39≈ 498-102≈
3、根据信息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每张门票8元,30个同学参观,?
算式:
【独立自主学习】
1、看数学书第70页,并回答下面问题。
(2)对子之间检查“自主探究”填的是否正确完整。
2、群学:
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人人能发言;“自主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组内交流发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
【展示引导学习】
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对其它小组的展示提出评价或质疑,全班交流拓展提示。
【评价提升学习】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2)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2)
答:30元可以买5个同样的碗。
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8元买3个碗 买1个碗的钱数 18÷3=6(元)
30元买5个碗 买1个碗的钱数 30÷5=6(元) 反归一问题:第一步,求单位数量; 第二步,求包含几个单位数量。
课堂练习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3.运化肥。
这辆卡车3次 共运18吨化肥。
(2)照这样计算,如果运42吨化肥,那么这辆 卡车需要运多少次?
42÷(18÷3)
= 42÷6
= 7(次) 答:这辆卡车需要运7次。
4.一根圆木锯成5段需要28分钟,照这样计算, 锯成9段需要多少分钟?
找出锯的段数与次数的关系再计算。
28÷(5-1) 7×(9-1) = 28÷ 4 = 7×8 锯的段数-1 = 锯的次数 = 7(分钟) = 56(分钟) 答:锯成9段需要56分钟。
先用总数÷份数求出每份数,再解决 问题,这属于归一问题。 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是指一个单位的数量,如单位 时间的工作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解决问题
分步计算:
列综合算式计算:
18÷3 = 6(元) 18÷3×8
6×8 = 48(元) = 6×8 = 48(元)
答:需要48元。
教材第71页例8
阅读与理解
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你多是少如钱何,理要解先题算意什的么??
18元
?元
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要先算 中间量“买1个碗用多少钱”。
如何求“买1个碗用多少钱”?
买3个碗用了18元。
求买1个碗用多少钱, 用除法计算。
买1个碗用的钱数。 买8个同样的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第70页例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登月火箭,带250元钱够吗?
()≈()
大约得多少就用约等于号“≈”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29最接近(),()×8=(),所以29×8≈()
2、你会读上面的式子吗?读一读!
3、估算:把要估算的数看成什么数来进行计算?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积的近似值,中间要用()连接。

5、完成第70页做一做
三、达标检测:
90×2=
、我来当老师
300×4
个百乘4得12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七课时,内容是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口算过程中的进位和借位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让孩子们准备了练习本和笔,以便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买水果,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快速计算总价。

2. 知识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展示了几个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例子,讲解了口算的步骤和方法,并且强调了进位和借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了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孩子们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解题,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在PPT上出示了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现场口算,然后我来检查他们的答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估算方法:我讲解了估算的方法,让孩子们试着用估算方法来计算一些题目,提高计算的效率。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列出了口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估算的要点。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几个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口算题目,要求孩子们独立完成,并且写下了答案。

同时,我还要求他们试着用估算方法来计算,看看哪种方法更快速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在口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时,有的孩子还不是很熟练,我在课后会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同时,我发现估算方法的使用让孩子们在计算时更加自信,我在课后会继续引导他们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做花篮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交流:“做花篮问题”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王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去看望李奶奶,想买个花篮送给李奶奶。

同学们愿意运用最近学会的乘法知识帮助王老师制定一个做花篮的方案吗?帮忙算一算,看看要花多少元钱。

就让我们和她们一起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板书相关信息:粉百合每枝6元、白掌每枝7元、郁金香每枝9元、非洲菊每枝7元、玫瑰花每枝6元、剑兰每枝8元,做好的花篮198元。

2.教师提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做花篮方案。

二、交流探究方案师:让我们大家来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做花篮的方案吧!要求篮内不少于3种花,总枝数不低于20枝花。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设计的做花篮方案。

教师记录(板书)其中几种不同的方案:1.花篮内放置3枝粉百合、3枝白掌、5枝郁金香、6枝非洲菊、3枝剑兰。

3+3+5+6+3=20(枝)6×3=18(元) 7×3=21(元) 9×5=45(元)7×6=42(元) 8×3=24(元)18+21+45+42+24=150(元)2.花篮内放置2枝白掌、9枝郁金香、9枝剑兰。

2+9+9=20(枝)7×2=14(元) 9×9=81(元) 8×9=72(元) 14+81+72=167(元)3.花篮内放置9枝粉百合、2枝白掌、9枝玫瑰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

2. 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例题,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引导学生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3.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5.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副例题讲解,练习题,小组讨论3. 板书内容: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7课时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7课时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7课时“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列表法的好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阶段,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但对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认识还不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9元,请问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各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列表法的优点,如条理清晰、便于计算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表法只能解决有限个数的问题吗?如何解决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通过归纳和总结,可以拓展列表法的应用范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优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得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点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差不多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预备】课件。

【情形导入】(课前,能够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然而不明白哪种好,价钱又合适。

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情愿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专门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专门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如此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现在,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

假如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如何样算的;假如没有,教师则问:要想明白10支如此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依照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3.教师导入:生活中如此的问题还有专门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此的问题。

【进行新课】1.学习例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8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8个碗,你明白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那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明白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依照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碗,标出一共18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碗一共用了18元钱。

现在你能解决了吗?”(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方法。

思路:要想求8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一共多少钱?(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要紧的板书。

)(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18÷3=6(元)再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8×6=48(元)这确实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 合理分配方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 合理分配方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7课时合理分配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分配方案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分配方案的概念2. 合理分配方案的运用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理分配方案的概念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合理分配方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合理分配方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内涵。

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了解合理分配方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制定合理分配方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一个合理分配方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合理分配方案的概念、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合理分配方案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合理分配方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但不限于: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练习题目1. 教师发放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题思路讲解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分析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题目进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听取教师的反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改进的计划。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者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思路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

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

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
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进行新课】
1.学习例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8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8个碗,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碗,标出一共18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碗一共用了18元钱。

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8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再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8×6=48(元)
这就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2.学习例8(第二问)。

(1)出示例8:妈妈买了3个碗,一共用18元。

照这样计算,30元可以买多少个碗?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课堂作业】
课堂上完成教材71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解题的思路是什么?(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回答:初步学会了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

解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课后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3.练习十五5-8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归一归总
3个碗8个碗
18元?元
1.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第一问重点分析,第二问采用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解答,解答完后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与巩固,第三题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2.这里参差了用综合算式,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综合算式的含义,从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3.给方法命名让学生更易记住。

同时也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