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临江仙《徐昌图》鉴赏阅读赏析品味揣摩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临江仙》含答案(2021·山东·高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②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路遥人去马嘶沉”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从满腔愁绪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有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柳永《雨霖铃》的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答案】1.C2.相同点: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

不同点: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哀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该句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感情变化剧烈。

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词的能力。

“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与“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这两句是说,青帘斜挂着,万枝杨柳呈现出金色。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临江仙》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解析:理解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此处应是词人在想象来年送别友人,而非“真实描写”。

7.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答案: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

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

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

“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

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

解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

诗歌对译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

明年应该要为你作送别诗。

试着从今夜开始数来,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

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

(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凋谢的梅枝。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20211110042546)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20211110042546)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以下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说明】① 徐昌图:五代有名词人。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二两句直写分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不是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感情深入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屡次回顾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神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茫。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述出作者眼中的暗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加一抹亮色,包含作者对远景心胸希望之意。

D.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单反应了词人凄清的出身,也包含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 1) C(2)赞同。

别后的状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以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空幻的羁旅情况被作者描述得真实动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分析】【剖析】( 1) C 项,“‘暮天红’为本词增加一抹亮色,包含作者对远景心胸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充满了伤感。

应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领起,假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 ,饱含孤单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模糊”、“轻浪五更风”等情况又这样的真实动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临江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临江仙》含答案(2013·湖北卷·T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答:【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这首词除了“离愁难尽”是直接抒发深重的离愁别绪之外,其他的情感都寄寓在叙事写景的词句中。

比如词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既忆起了曾经同榜及第的快乐更表达了好友相逢的喜悦;“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写出了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答:【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解析】此词的语言特色“飘逸”,一是表现在远在安徽滁州的欧阳修遥想远在四川荒僻的阆中如同神仙阆苑,令人神往,虚实结合,富有浪漫气息。

二是“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出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闻说”二字说明要引入传说,“楼高”句设想将来不能望见老朋友的身影,写尽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临江仙》试题答案及赏析...2011·宁夏银川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一般而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意象(景物)或借助关键词(例如能够直抒胸臆的字词)来品味。

在作答本题时,考生可结合“恨”字,写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却”的又是什么。

因为苏轼是考生熟知的诗人,虽然题目没有给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时,考生还是要结合作者的相关经历作答。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已经明确要求考生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鉴赏,在答题时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先结合景物特征,再现诗句内容,然后点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作答。

答案:(1)此句着眼于一个“恨”字,抒发了词人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2)这一句描写的是深夜江上风平浪静的情景,此时的作者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世事困扰,寄情自然,实现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遐想。

眼前之景其实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那个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

(意思相近即可)赏析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古代诗歌赏析杨慎《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杨慎《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借历史的兴亡抒发人生感慨。

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又有深沉;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叹。

B.词中运用“长江”“浪花”“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等意象,营造出高远而淡泊的意境。

C.“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D.词人感叹英雄豪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羡慕在江边欣赏秋月春风,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欢的渔夫樵夫。

1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三)名篇名句填空。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蛟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

苏轼«赤壁赋»中的箫声“舞幽壑之则形象写出水面的层层波纹。

(2)中国古人常常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就连旷达的苏轼也感叹“人生如梦,梦往事如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达诗人梦中月夜飞度的语句是(3)真正相爱的人未必能长相厮守。

勇敢走上抗疫前线的小岳,就用秦观«15.D(渔夫樵夫并非实有其人,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具象化。

作者借渔樵形象自况,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D项中“羡慕”之情不恰当。

)16.①苍翠的青山与红色的夕阳,绚丽多姿又大气深沉,色彩对比鲜明,颇具诗情画意。

(1分)②“青山”代指亘古不变的自然,“夕阳”喻指变动不居的世事;不变的青山反衬世事的沧桑变化;“变”与“不变”形成对比,寄寓了古今人事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功名成败均为过眼云烟的哲理。

(3分)③上阙结尾处的这两句承上启下。

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徐昌图《临江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浮生:一生。

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像蓬草一样飘浮无定。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3.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4.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分)5.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6.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分)[参考答案]1.不好。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3.(4分)“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描绘出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柳色愈来愈浓,离愁也逐渐加探。

(2分)“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传达出词人旅途落寞的情怀。

(2分)4.(3分)情景交融的写法。

(1分)本词是抒写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

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选取了烟柳、孤雁、寒日、淮月、残灯、轻浪等意象,缘情布景,以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写旅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阅读理解《临江仙》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阅读理解《临江仙》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词曲)阅读理解《临江仙》真题含答案(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14.A 15.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

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

然后,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

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

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

接着,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

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故答案为:⑴C;⑵同意。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故答案为:⑴C;⑵同意。

徐昌图《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徐昌图《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徐昌图《临江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①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①飘蓬:飘荡着的飞蓬,喻生活的不安定。

曹植《杂诗》:“转蓬离根本,飘飘长随风。

”蓬,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枝干比根大,遇风往往连根拔起而随风旋转。

【译文】
长亭送别的饯行酒席已经散去。

我怏怏地奔向西边大地。

可恨人生象飞蓬一样没有片刻的安定,回头望望来处,已是重重烟柳遮断了亲人。

天边一抹淡云,一只雁儿孤零零地飞向迷惘的远方,失去热量的夕阳,把彩霞映红了傍晚的天空。

船儿今晚在何处停泊,淮河的潮水已平,水上月色朦胧。

夜深人静,酒意已醒,可愁思正浓。

灯油已快烧干,独宿做不成梦。

浪花轻轻地拍击船身,那是刮起了五更的晓风。

【集评】
近代·俞陛云:“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赏析】
首句别得干脆,似无“儿女共沾巾”之态,其泪则包含于“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之中。

自“寒日暮天红”至“轻浪五更风”,离人彻夜未眠,“愁浓”之情自见。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故答案为:⑴C;⑵同意。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 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C解析:(1)C(2)同意。

别后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感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分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

故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20211110032615)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20211110032615)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以下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说明】① 徐昌图:五代有名词人。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二两句直写分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悲凉及羁旅之恨。

“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不是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感情深入了。

B. 第三句写出词人屡次回顾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神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茫。

C. 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述出作者眼中的暗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

“暮天红”为本词增加一抹亮色,包含作者对远景心胸希望之意。

D.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单反应了词人凄清的出身,也包含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 1) C(2)赞同。

别后的状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以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空幻的羁旅情况被作者描述得真实动人。

下阕写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融情于景,以景写情,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分析】【剖析】( 1) C 项,“‘暮天红’为本词增加一抹亮色,包含作者对远景心胸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充满了伤感。

应选C。

(2)本题中,下阕以设问“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领起,假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 ,饱含孤单愁苦之感,此为虚写。

而“潮平淮月模糊”、“轻浪五更风”等情况又这样的真实动人,诗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于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9古典诗词鉴赏含解析.doc

名校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1期)专题9古典诗词鉴赏含解析.doc

201S届名校语文试题鮮析分项汇編专题6古典诗词鉴赏1.(15届安徽淮南9中摸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口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酶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上片“回头烟柳渐重重” 一句描绘出此人怎样的情态?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传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小题2】这首词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你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4分)【答秦】【小题门“倒头烟櫛渐重重"一句播绘出词人一步三畛、不忍离去的情态,船儿渐行惭远,槨色葩来愈浓,蔑愁也逐渐加探。

(2分)乍炎云拠屢远,寒日暮天红"一句通过环境气:-的潼染、传达出词人抵途落貫的情怀。

(2分〉【小翹21情最交融的写法。

(1分)奉词罡抒三词人羁旅行役的愁绪。

为了传达出这种心境,作者迭取了胭柳、孤僵、寒日、淮月、残灯、轻谡尊議象辣情布黑,以是传情,凭借对这些典型意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葺悠愁,从而产生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3吩)【解祈】【小题U试题分祈:第T礦求分祈“回头烟柳斯重重免輕出此人怎样的情态,需要把雄“回头”和“渐靈重” 两个词的含义;第二问,要求结合“饮敌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藩”这一句,还要结合本句中“孤雁" 一个意象加以分祈。

考点:评价文童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貝级为鉴赏详价D。

【小题2]试题分祈: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注意细读诗句,就可以看出作暂选取了烟柳、孤矗、寒日、淮月、残好、轻浪尊意象,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孤独旅途之愁、之苦。

据此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a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 正抱疏桐叶半黄。

2.(15届福建福州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新版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新版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临江仙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答案: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这是一首讽喻词。

有故事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

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

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

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

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临江仙《徐昌图》鉴赏阅读赏析品味揣摩答案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大雁是“孤雁”,太阳又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眼中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凄苦无奈之感。

(2)有人认为“酒醒”三句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都写了酒醒后的情景,突出了孤独无依、凄凉难耐之感。

[简短赏析]饮罢别离的酒,正叹息自己身世漂泊、凄苦,画船已到千里之外,独船、孤枕、残灯、斜月,静听波浪拍击船舷,难以入眠。

[诗词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不过是前人作品中重复过千百次的熟悉别绪,并不新鲜;但就表现说,却实在很新颖。

那熟悉别绪通过新颖的表现构成一系列情景交融、心物交感的意象。

而抒情主人公的行踪、神态、乃至心理活动,也随之浮现于读者眼前。

全词以“饮散离亭西去”发端,真可谓“截断众流”!“离亭”,是供人饯别的亭子。

作者不写离亭饯别,也不写彼此惜别,却从“饮散”、“西去”写起,把这一切都抛在词外,省却多少笔墨!然而“截断众流”之后写出的那句词,却包含着饯别的场所和过程,因而被“截断”的“众流”仍然不可阻挡地涌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灵,也涌入读者的想象,行者与送行者走向“离亭”,到达“离亭”,开始饮宴,劝君更饮,依依不忍分手。

这一切,都是离亭“饮散”之前连续发生的事,只要提到“离亭”,提到“饮散”,就不能不想。

从“饮散”着笔的这个起句,的确起得好!正因为起得好,植根于这个起句的以下各句,才那样富于魅力。

“浮生长恨飘篷”,是直接由“饮散离亭西去”激发的深沉慨叹。

“生”即人生,乃抒情主人公自指。

“生”而“浮”,已见得飘流无定;又“恨”其象断“蓬”那样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则离亭饮散之后,虽说“西去”,实则前途茫茫!而于“恨”前又加一“长”字,自然使读者想到:对于这位抒情主人公来说“饮散离亭”并非破题儿第一次,而是经常重演的;第重演一次,就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

这首词,大约写于徐昌图入宋之前,它所反映的个人身世,饱和着五代乱离的时代投影。

接着写“西去”。

“回头烟柳重重”一句,将身去而意留的情景作了生动的、多层次的体现。

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见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续“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再“重”、三“重”、四“重”、五“重”,乃至无数“重”,送行者的身影,也就逐渐模糊,终于望而不见了。

从行者方面说,情景如此;又何尝不然。

“烟柳”乃常见之词,一旦用作“回头”的宾语,又用“渐重重”修饰,便场景迭现,意象纷呈,人物栩栩欲活,其惜别之情与飘蓬之恨,亦随之跃然纸上,动人心魄。

头等者既为重重烟柳所遮,“回头”已属徒然,这才沿着“西去”的方向朝前看。

朝前看,可以看见的东西当然并不少,但由于特定心态的支配,摄入眼底的,只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淡云”、“寒日”、“暮天”,这都是情中景,倍感凄凉。

而那“远”去的“孤雁”,则分明是抒情主人公的象征。

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孤零零地飞啊飞,飞向何处呢?
下半片以一问开头:“今夜画船何处”?问谁呢?当然不是问船夫,而只是问自己。

以下各句所写,乃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

船在淮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潮”该是“平”的;天空中“淡云”飘动,月光是“朦胧”的;离亭话别之际,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但酒意终归要消失,一旦“酒醒”,,正当夜深“人静”,又有什么办法解愁;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思前想后,哪能入睡?熬到五更天,也许会有点儿睡意,恍惚间梦见亲人;然而五更天往往有风,有风就起浪,即使是“轻浪”吧,也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风声、浪声,更增愁烦,将何以为怀?这是多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这首词从“饮散”写起,截去饯行的场景,让读者去想象;一问之后展现的画面转换和心理变化,又完全出于想象。

其艺术构思,极富独创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