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无缝隙治理研究
云南边境治理建议书
云南边境治理建议书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边境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云南边境地区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跨境犯罪、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云南边境地区,保障边境安全和稳定,特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边境巡逻和监控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和监控是保障边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可以通过增加边防人员和装备投入,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跨境犯罪活动和非法移民行为。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红外线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边境地区的监控能力,加大对边境地区的管控力度。
二、加强边境合作与交流云南省与邻国交界较长,加强与邻国的边境合作与交流,是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巡逻机制、共享情报信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方式,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犯罪和非法移民等问题。
同时,加强边境地区的民间交流与合作,增进邻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减少边境地区的摩擦和纠纷。
三、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治理边境问题的根本之策。
可以通过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资,支持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升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边境地区的民生状况,减少非法移民的动机。
同时,加强边境地区的对外贸易合作,拓展边境地区的经济渠道,增加边境地区的经济活力,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
四、加强边境地区的民生保障加强边境地区的民生保障是治理边境问题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投入,改善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边境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减少边境地区的社会问题和治安隐患。
同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法治建设,提升边境地区的法治水平,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宁。
综上所述,云南边境地区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边境巡逻和监控、加强边境合作与交流、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边境地区的民生保障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云南边境地区的问题,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实现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对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安全文化建设往往难以适应由此带来的新需求和新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创新与发展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研究文化创新与发展对安全文化的影响,提出新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梳理出需要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议题。
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不同群体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需求和期望。
同时,将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根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发现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1. 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不再是某个特定部门或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和共同维护的文化。
通过促进员工对安全的认同和参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2. 引入科技手段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借助新科技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立智能化风险预测和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风险,从而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
3.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传统的安全培训模式往往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建立沉浸式的安全培训环境,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充分借助新技术的力量,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适应新时代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和挑战。
边疆软治理视角下的中缅边境国门教育安全的挑战与对策——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区域治理THE WHOLE WORLD边疆软治理视角下的中缅边境国门教育安全的挑战与对策*——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云南民族大学 史小云,程子恒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作为对外进行国际交往重要口岸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边境局势复杂,透过边疆软治理视角,中缅边境国门教育必然肩负起稳固边疆的重任。
本文通过当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边境国门学校现状,分析国门教育安全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门学校建设资金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缺乏国家认同教育等挑战问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政策以完善中缅边境国门学校教育安全,建设边境国门教育安全防线。
关键词:边疆软治理;国门教育;教育安全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7-0054-0002一、边疆软治理的概念边疆软治理是指国家运用情感治理和文化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边疆民族地区及群众在经济上采取援助、照顾政策,在政治上采取平等、团结的互助政策,在情感归属上贯彻尊重、关爱的基本准则,以此争取边疆民族地区及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对国家政权的拥护,最终达到组织和动员边疆群众自发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促进边疆繁荣发展的治理过程。
陆地边疆软治理为国门学校教育固边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研究中缅边境国门学校教育固边功能提供了研究可能。
中缅边境国门学校的教育固边功能正是从陆地边疆软治理的柔性角度出发,利用国门学校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作用,以达到强化国家认同意识、巩固边疆稳定之目的。
二、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门学校的发展现状一般来说,国门学校是指地处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能够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巩固国家教育主权、维护主流文化安全、加强国家认同、提高文化软实力水平、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的具有特殊办学宗旨和办学意义的学校。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老挝、缅甸相毗邻,边境线较长。
常住总人口在2018年就达到了118.80万人,拥有傣、汉、哈尼、彝、拉祜等13个世居少数民族。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立足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特点,结合边疆治理现代化背景,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呈现边防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等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总结云南民族工作历史经验,针对当前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提出法治促稳定、产业兴发展、文化筑认同、社会安民生、党建领团结五大举措,持续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1(2020)06-048-007作者简介: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文化。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云南提出的新要求,是云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指南訛。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云南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在这条漫长的国境线上世居着2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而这一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聚集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基于这样的区位特点和民族分布状况,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使边境地区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奋力开创边疆治理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边疆治理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边疆治理”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主要指“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过程”②。
打造稳边固防的云南样板——五位一体综述
打造稳边固防的云南样板——五位一体综述云南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展现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美山水,这里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风景,被誉为“天堂蓝”。
为了建设稳定安全的边境管理系统,云南开展了一系列“五位一体”工作,旨在有效管控边境和边境地区旅游安全。
(一)树立要素一是树立战略思想。
云南省委省政府正积极推动“五位一体”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军民融合工作要求,从政治立场上严格防范和纠正政治危险,确保边境地区和边民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层级管理。
规定云南省干部支持和服务边境地区和界民发展的原则,加强综合管理和政策落实,加快边境地区及界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边境安全治理机制健全,全力建设边境安全互助共赢的实践场。
三是坚持领土完整和社会面貌稳定。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构建边境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秩序,努力创建宕旼之寰、国相护立的良好局面,切实促进社会面貌稳定发展。
(二)加强实措一是督促制度建设和改革完善。
细化关于边境管理、检查和防突等要求,健全落实机制,加快以另规制度建设为重点的边境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边境管理的结构,提高边境管理的效率,确保边境管理得到充分保障。
二是深化事实治理。
为全面深入推进边境管理改革,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事实治理,实行群众驱动式治理和领导式治理,使边境地区治安形势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提升现代化水平。
通过开展警务宣传、增强警力素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打造社会管理的综合态势,改善边出入口的质量标准,加快建设边境现代化化管理网络,全面提升边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发挥作用一是推动保护独特自然文化遗产。
开展“五位一体”工作,保护云南边境地区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维护边界居民生存环境安全,推动边境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确保边境社会旅游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二是推动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发展。
通过加强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提升边境社会文明意识,增强群众的自治意识,及时解决好民生实际问题,切实完善边境社会治理,促进边境社会稳定发展,确保边防稳定。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3-11-07
目录
• 引言 •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 对策一:加强文化自信和传承 • 对策二:建立和完善文化法律法规 • 对策三: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 结论: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 意义。
05
对策三:推动文化创新和 发展
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鼓励创新思维
鼓励人们勇于尝试新事物,发挥创新精神,不 断推动文化创新。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和创新,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
建立孵化器
建立文化产业孵化器,为初创期的文化产业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技术支持和 指导服务等。
网络文化和社交媒体的影响
1 2
网络暴力和色情内容
网络上大量存在的暴力和色情内容对青少年身 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扭曲了社会道德观念。
社交媒体导致的心理问题
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导致孤独感、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犯罪和信息安全
3
网络犯罪和信息安全问题威胁到个人隐私和国 家安全。
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问题
保护意识不足
一些人缺乏文化保护意识,对历史遗迹、文化遗产 等保护不够重视。
管理体制不完善
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缺乏科 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资பைடு நூலகம்投入不足
政府和社会对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03
对策一:加强文化自信和 传承
在新时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文化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
西南国门的璀璨珍珠——云南省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关注10边境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是守土固边的第一线。
云南省边境线长4060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5,沿边是云南一大省情,守牢、守好祖国的西南大门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崇高使命。
· 牢记嘱托 践行使命 ·固边必须兴边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嘱托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并作出“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
沿边地区的发展与云南自身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沿边地区民族众多,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区域;沿边地区多位于我国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沿边地区位于对外交往的第一线,更是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前沿阵地。
加快沿边地区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实现云南三大战略定位的亮点和典范。
西南国门的璀璨珍珠——云南省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文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王献霞2021年起,云南将在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抵边行政村全面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围绕6个现代化(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边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任务,实施29项具体建设任务,按照“一村一策”的项目计划,省级计划统筹各相关部门的资金给予支持。
力争到2025年,把抵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形成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
兴边必先富民2015年以来,云南先后制定实施两轮《云南省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沿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有了极大改善。
然而,距离全面小康,沿边一线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方案》,在25个边境县(市)抵边行政村(社区)中选择了30个自然村,按照产业支撑、文旅融合、生态宜居、边贸助推、睦邻友好5种类型,开展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
2023年《行政管理改革》总目录
积金与养老金协同改革研究
闫志刚 从信用监管迈向信用治理:机制、类型与边界
·90·
2023・12 总目录
张欣亮 王鹏 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数字政府]
[社会治理]
李玉红 大数据驱动下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
朱瑞 刘静 我国市域社会治理发展的特征、挑战与 吴合庆 陈桂生 数字乡村共同体建设困境及其进路
2024年展望
[政府管理创新]
王文姬 李勇坚 电商平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机理与
马宝成 任群委 新时代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与 对策建议
防范对策
朱红梅 王小虎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蒲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
——以H省为例
与实践进路
[政府管理创新]
赵艺绚 林鸿潮 迈向第三方风险规制:安全生产责任 刘淑春 金洁 市场主体监管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比较与研究]
张克 刘馨岳 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与重点任务
张新平 周艺晨等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新加坡政府经 [数字治理]
验及其启示
蓝志勇 吴件 大数据赋能条件下“无缝隙安全监管”
机制探究
2023年第4期
[本刊专稿]
张怡然 宋国恺 迈向技术融合的智慧治理 [政府管理创新]
魏礼群 新时代十年我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 韩强 吴涛 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制度基础
2023年第9期
[ 本期关注 枫桥经验 ]
政武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力实现六大转型
宋世明 程荃 新时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城乡比较
[养老服务]
—— 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
杜鹏 吴赐霖 推动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促进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促进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家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其中,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保障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不仅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成为国家安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边境地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治稳定。
当前,中国面临的边境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民族主义、跨境犯罪、非法移民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安全工作加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促进边境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是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治理。
针对恐怖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应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边境地区的宣传和舆论引导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
同时,应强化执法和监管力度,对于跨境犯罪、非法移民等问题,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执法协作机制,打击犯罪活动,切实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
二、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国家和谐统一和民族团结。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民族分裂、民族敌对势力干扰、民族极端主义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安全工作加强防范和处置。
促进民族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关键是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治理。
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宣传和教育,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避免让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群众。
同时也需要切实解决民族地区的实际问题,扶持和发展民族经济,强化民族文化宣传和保护,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建立完善的行政和法律法规体系,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民族自治区的行政和司法职能,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文化交流越来越便利,但与此同时,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引人关注。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输出的规范、文化冲突的处理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成为常态,而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一方面,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对本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本国民众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发展各种文化,以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共存。
其次,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对文化输出的规范。
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势国家的文化输出往往具有较大影响力,这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规范文化输出的行为。
一方面,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法规和政策,鼓励本国民众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防止文化输出成为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强调文化交流与对话也是规范文化输出的重要举措。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明对话,促进各国文化的多元共存,以实现文化交流的平等和谐。
第三,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文化冲突的处理。
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文化冲突的解决之道。
一方面,倡导文化尊重与包容是化解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则。
各国应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增强民众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与尊重,消除文化冲突的根源。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此外,国际社会也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搭建,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机会,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和谐。
综上所述,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输出规范和文化冲突处理等挑战。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边疆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
以下是我对此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责任。
特别是关于语言、文字、宗教、传统习俗、群体传统知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构建起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机构、部门。
加大文化专项保护基金投入,为边疆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在边疆地区,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
学校应当开设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让少数民族的学生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
也应该在教材中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条件。
在边疆地区,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场所。
也应当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文化的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重视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边疆地区的发展重要支撑。
政府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当地少数民族开展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推动边疆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倡导民间组织参与文化保护工作民间组织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文化保护工作,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组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到文化保护工作中来。
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我们需要加强政策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学校、政府、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好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边疆地区的社会文化面貌也在迅速变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护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然而,保护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实施策略并不断然。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尊重本土文化,加强根本性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民族文化特点鲜明,传统民俗、民间传说、历史文化等元素丰富而又独特。
在进行保护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本土文化。
即便是同样是少数民族,他们所在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的保护方法,避免一刀切、批量式的保护方式。
同时,要重新审视现代化、西方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对少数民族文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保护其固有的文化特点和形态,避免其消失或受到损害。
二、推广教育,强化意识形态保护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必要手段。
在在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同时,推广文化教育是为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提供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样性、全面性,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优秀的艺术、传统的手工艺等,在学校开展文化课程、展览、游艺活动等,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文化鉴别力和美学欣赏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对本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有效保护边疆少数民族文化。
三、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制度化建设法律是社会行为准则的明确标准,对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加强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的文化保护法律,加快缺失的文化外交领域的立法程序、规范和制度,制定文化发展的保护性法规,建立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园区、文化传媒产业基地等,提高法律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产业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四、强化网络保护,推进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如同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也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边疆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传承、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困难。
对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来加强保护和传承。
下面就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包括语言、服饰、节日、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要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要积极开展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教育工作。
传统教育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活动,让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感。
还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资源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通过建立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和工作团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全面开展。
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技艺保护工作。
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训和保护、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有必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语言、民俗、传统工艺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是少数民族群体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有必要加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包括对语言文字、传统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元素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建立起完整的文化档案和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但受到了现代化进程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有必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的保护工作,包括通过立法、政策、经济支持等多种途径,保护和传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消失。
还应该鼓励和支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和支持一批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这些文化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
推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意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与时俱进,推动其创意传承和发展。
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承,开展与当代社会需求和审美观念相适应的文化产品开发,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第四,加强跨区域、跨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推进跨区域、跨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还有助于借鉴其他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经验,共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边疆地区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开展相关工作。
以下是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基础工作,必须先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这种研究应该包括对其历史、语言、宗教、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的探讨,以便全面了解和把握其特点和内涵。
通过这样的研究和调查,能够为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有效地保护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必须立法明确法律责任,规定各方面的保护措施和具体做法。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覆盖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修复、传承等各个环节,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还需要建立财政支持和奖励机制,以鼓励民族文化保护的各方力量参与和贡献。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工作作为文化保护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者的队伍必须得到培养和加强。
在边疆地区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门的文化保护学院,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专业进行培训和教育。
要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传统医药等方面的传承工作,鼓励和支持传统技艺的传人和学徒体系的建立。
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还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的学习和认同。
通过这种融合,可以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五、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加强与国外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拓宽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吸引国外专家学者来我国边疆地区进行研究和交流,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特殊性探析——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特殊性探析——以云南省临沧
市为例
孙卫
【期刊名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作为云南边境的临沧市,面对着农村社会的整体发育水平偏低、境外干扰因素多、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但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村采取了构建网络、推进组织体系科学化、创新载体、使对农民的服务经常化、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等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临沧市的经验看,要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效治理,必须正确处理乡级政权和村民自治的关系;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加强法治的功能。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孙卫
【作者单位】中共临沧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云南临沧6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2.37
【相关文献】
1.边疆民族地区的品牌建设:问题·对策——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2.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实践·难题·对策——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非正式制度约束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4.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乡
村振兴的实践探索\r——以云南省临沧市澳洲坚果产业为例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高中田径教学发展对策的研究\r——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边疆城市韧性社区治理研究——基于云南省景洪市孔雀湖社区的个案研究
边疆城市韧性社区治理研究——基于云南省景洪市孔雀湖社
区的个案研究
罗强强;李妍
【期刊名称】《昭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4
【摘要】基层治理作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石,边疆城市社区治理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础性组织,具有能在不寻常的环境中作出适应性改变的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保持其基本的职能来承受风险灾难的冲击,快速恢复原有秩序以适应新的环境,并预测和准备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冲击,以此来完善社区的治理基础。
因此,将云南省景洪市孔雀湖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日常社区治理及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中的实际能效,通过对边疆城市韧性社区在组织、社会、经济、制度四个方面的应急管理机制和责任制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韧性社区治理优化路径。
【总页数】8页(P22-28)
【作者】罗强强;李妍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3
【相关文献】
1.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创新研究——基于贵阳YG社区的个案研究
2.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基于上海市徐汇区社区社会组织"绿主妇"的个案研究
3.韧性
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
——基于W市J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个案研究4.开源共治:城市社区智慧治理何以有为--基于成都市致强社区的个案研究5.新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路径探索——基于J区“五微共享社区”的个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纪念日。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B.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C.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2.2024年7月7日,新华社发表文章《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材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B.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证C.是引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科学指南D.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的成就3.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近日,工信部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催化下,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为33.8%,20多个省将低空经济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全面“起飞”能够①不断强化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②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推动加强政策法规支撑④为当代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4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半年来,该方案提出的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被侵蚀、同化或取代,并且仍旧保持自身文化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独立性,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的状态。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无论是“颜色革命”①还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②,这些实践证明文化安全问题将成为国家发展中的新威胁。
云南边疆地区地处国家的边缘地带,既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也是传播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一个“话筒”。
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是在国家政权领导下,社会组织和人民等其他主体共同参与来解决和维护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的治理过程。
近年来,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问题通过有效的治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随着新时代中国边疆地区文化安全形势的变化,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创新。
新时代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重要组成,满足云南边疆人民文化安全诉求成为当前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优化的趋向。
一、云南边疆文化安全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关联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是指云南边疆地区文化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或危险的状态。
云南边疆文化是长期生息在云南边疆的人民为适应云南边疆地区的自然、社会等环境而创造出的一种区域文化。
云南边疆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制度、语言符号系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是建立于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之上的。
云南边疆文化只有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势力的威胁和侵蚀,以确保云南边疆地区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使得云南边疆人民保持一种高度的文化认同的状态,才是云南边疆文化安全的状态。
对这一状态的任何破坏,都构成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
实际上,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问题突出地体现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文化认同安全问题、宗教文化安全问题以及国门教育安全问题。
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大部分是是针对这四类突出的文化安全问题进行。
一直以来,政府是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主摘要:边疆文化安全是边疆文化不被侵蚀和破坏,完整地保持着其自身的特性,并处于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
当前云南边疆地区仍旧存在着文化安全问题,呼吁有效的文化安全治理。
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面临着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
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中传统治理模式与当前文化安全发展不相适应。
无缝隙治理是建立在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边疆文化安全的新变化,以满足边疆人民文化安全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为优化当前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也是云南边疆文化安全走向成熟治理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云南边疆文化治理;总体国家安全;治理问题;无缝隙治理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681(2019)05-046-005作者简介:万钰莹,江西抚州人,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边疆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
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无缝隙治理研究*万钰莹(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收稿日期:2019-04-18*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态势评估及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经费资助。
①廖百智.“阿拉伯之春”与颜色革命[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2):16-20。
②廖百智.“阿拉伯之春”与颜色革命[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2):16-20。
导者,社会组织、边疆人民是参与治理的角色。
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云南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文化安全与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新形势,政府在文化安全治理中的责任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这决定了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成效与政府职能的基础走向密切相关。
“无缝隙政府”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拉塞尔·M·林登1990年在通用电气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的“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概念。
他认为“无缝隙”比“无界限”更能揭示新型组织形式的本质。
无缝隙政府是一种灵活的、流动的、完整的、透明的、弹性的、连贯的组织形态,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无缝隙对接,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
无缝隙政府理论可以较好地回应政府权力分散化、职能边界模糊、行政效能低下等问题。
1〇无缝隙政府理论作为一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管理学派狭隘归纳的实证主义,可以在复杂的云南边疆文化安全动态环境中不断形成和再造治理的未来。
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满足边疆人民文化安全治理诉求,提升政府的文化安全治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其中,流动的、弹性的、完整的、灵活的、透明的、连贯的无缝隙政府组织形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多样的边疆地区文化、复杂的民族成分、深厚的宗教影响、显著的战略地位等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新形势。
总而言之,云南边疆文化安全的无缝隙治理是以人民为导向,满足人民文化安全治理需要为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
如何才能确保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就需要拥有一种持续安全的能力。
云南边疆文化安全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治理能力来决定,即具有能够消除危险和抵御威胁的能力。
云南边疆文化安全的无缝隙治理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巩固和强化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和增进云南边疆地区文化的总体安全。
文化安全无缝隙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公共机构自我改革的方式;另一方面,为人民提供无缝隙产品及服务。
当前,党和政府为了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然而,传统文化安全治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边疆文化安全治理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转型。
无缝隙治理给文化安全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优化和转型的思路。
二、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沉疴云南边疆地区处于国家的边缘地区,与多国相邻,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宗教各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给文化安全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温床”。
文化安全问题推进着文化安全治理过程。
总体上来看,云南边疆文化安全处于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边疆人民参与治理的格局。
纵观边疆文化安全治理过程,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
然而,政府的治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反思,结合当前文化安全的新形势,从而更好地应对严峻挑战。
第一,治理观念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
“全能型政府”的理念依然是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主流治理观念。
然而,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当前政府的治理观念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文化安全形势的发展,人民对文化安全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安全问题出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仅仅依靠政府的治理不能够完全解决文化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云南边疆政府的治理观念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
云南边疆地区政府往往习惯从职能角度考虑问题,对于自身的责任和整个机构应当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对什么样的机构负有责任知之甚少。
更不用说控制文化安全治理的结果,以致整体治理的绩效不彰。
政府在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中,多从部门和职能的角度考虑,采用传统的治理理念和体系,不能很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安全治理的真正诉求。
政府在具体治理过程对自身角色和机构的功能作用的认识不够,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不能够得到政府及时有效的控制。
同时,还影响到政府在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中权力运行和机构设置。
第二,政府组织形式的分散。
不适宜的边疆治理观念导致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处于分散化的治理模式。
如众周知,大部分边疆地区长期处于贫困闭塞的状态,在传统的“维稳主义”治理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引导下,政府组织有意无意地排斥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参与。
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云南边疆文化安1〇吴璟、王义保.网络文化安全的无缝隙治理[J].2016(11):123-125。
全风险日益呈现显性化。
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风险与其他安全风险问题交织,再加上跨区域的文化安全风险及其传播带来的连锁效应,给云南边疆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
政府组织管理的效果是影响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重要因素。
在当前云南边疆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组织各自拥有的丰富公共资源可以为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提供强大的治理资源。
这些资源平常都是出于分散和闲置的状态。
政府各个部门采用单一部门管理的模式来治理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
单一政府组织治理的模式带来的分散式的体系结构是影响政府文化安全治理成效的关键所在。
目前,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具有粗放性、分散化、滞后性的特点。
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决定了政府在横向上,所有政府部门以本行政机关为载体,协调不同部门的各级文化安全问题;纵向上,按照不同行政部门和职能逐级划分文化安全治理任务。
虽然政府传统的条块模式能够有效发挥治理价值,但是由于利益的协调问题也成为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中必须面对和难以处理的治理问题。
第三,协同治理缺乏制度保障。
提到文化安全治理,人们往往认为治理是政府的事情。
在实际的治理中,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主体也是以政府为主体,其他主体如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特别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不足。
由于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政府“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熔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
恩格斯指出:是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1〇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需要集中各方力量来解决,仅仅凭借一方力量独立处理问题和承担责任是远远不够的。
在治理过程中,其他主体参与不足,官方依附性强,缺乏共同治理意识,影响到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治理的整体效果。
当前,云南边疆文化对外交流频繁,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也更为复杂。
边疆社会利益分化现象也逐渐明显,各族人民的公共和个体利益需求越来越强烈。
由此观之,以政府为主的单一治理主体在多元化边疆社会需求的现实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相对于中国核心地区而言,云南边疆地区的社会组织力量相对弱小,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治理的意识较弱,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辨识比较模糊。
云南边疆地区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缺乏规范,自发性、随意性较大。
其他组织对于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用说与政府合作进行治理。
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群众,对于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认识不足,政府对于这些组织的整合和管理缺失。
在面对云南边疆文化安全问题时,虽然这些组织有积极参与治理之心,但是由于政府权责不明确,自身缺乏执行权力,参与渠道有限,缺乏法制保障等原因,很难参与到云南边疆文化安全的治理中来。
云南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以政府为单中心的治理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