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2)

合集下载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它结合了多个决策树模型来进行预测和分类。随机森林的原理如下:

1. 随机选择样本:从训练数据集中随机选择一个子集作为训练样本。这意味着每个决策树模型都是使用一个不同的训练样本。

2. 随机选择特征:对于每个决策树模型,从所有特征中随机选择一部分特征进行特征选择,这有助于减少过拟合。

3. 构建多个决策树:基于随机选择的样本和特征,在每个子集上构建决策树模型。

4. 组合决策树:将多个决策树模型组合起来进行预测和分类,通常采用投票机制或取平均值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预测结果。

随机森林的分析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特征的重要性:随机森林可以给出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指标,用来评估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2. 预测结果:随机森林可以给出对测试数据的预测结果,以及每个样本被分类

到每个类别的概率。

3. 过拟合检测:随机森林可以用来判断模型是否出现过拟合,例如通过观察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上的性能表现来判断模型的泛化能力。

4. 可解释性:随机森林模型通过多个决策树的组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解释性,可以解释每个决策树是如何做出判断的。

总之,随机森林能够提供对各个特征的重要性、预测结果、过拟合检测以及模型的可解释性等方面的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优点和主要参数

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优点和主要参数

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优点和主要参数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优点是:

1、特征和数据的随机抽样

(1)它可以处理很多高维度(特征很多)的数据,并且不用降维,无需做特征选择;

(2)如果有很大一部分的特征遗失,仍可以潍柴准确度;

(3)不容易过拟合;

2、树模型的特性

(1)较好的解释性和鲁棒性;

(2)能够自动发现特征间的高阶关系;

(3)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特殊的预处理如归一化;

3、算法结构

(1)训练速度比较快,容易做成并行方法;

(2)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随机森林算法的主要参数是:

1、n_estimators:决策树的个数,越多越好,但也不能太多。

2、criterion:决策树支持的标准是”gini”(gini系数)

or“entropy”(熵值)(default=”gini”)。

3、max_depth:树的最大深度。

4、min_samples_split:根据属性划分节点时,每个划分最少的样本数。

5、min_samples_leaf:叶子节点最少的样本数。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结合了决策树

和随机性的概念,能够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随机森林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并基于“投票”或“平均”策略来做出最终预测。以下是对随机森林

的原理和各个参数的中文解释。

随机森林的原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随机性构建决策树和投票或平均

策略。

1.随机性构建决策树:

随机森林中的每棵决策树都是以随机取样方式构建的。首先,从原始

数据集中有放回地随机抽取一些样本(称为bootstrap样本),然后使用

这些bootstrap样本构建一棵决策树。这种随机抽样与替换的方式能够保

证每个决策树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2.投票或平均策略:

对于分类问题,随机森林中的每棵决策树都会根据样本特征做出预测。最后,根据“投票”策略,所有决策树的预测结果中得票最多的类别被认

定为最终的预测结果。对于回归问题,随机森林中的每棵决策树都会输出

一个数值结果,最后取所有决策树输出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随机森林参数解释:

随机森林有许多参数可以调节,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参数的中文解释:

1. n_estimators(决策树数量):

决策树的数量,也就是随机森林中包含的决策树的个数。

n_estimators参数越大,随机森林的性能可能会更好,但是计算开销也

会增加。

2. max_depth(最大深度):

决策树的最大深度限制,用于控制决策树的复杂度。较小的最大深度

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风险,但可能导致欠拟合。

3. min_samples_split(内部节点最少样本数):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的原理及分析结果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将多个决策树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森林。每个决策树都是从数据样本中随机选择特征来进行划分,这样可以降低模型的方差和泛化误差。随机森林还使用袋装法(Bagging)来从样本中进行有放回抽样,以产生多个训练集来进行模型的训练。

随机森林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处理缺失数据和异常值等。

随机森林的分析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特征重要性分析:随机森林通过测量每个特征的重要性程度来评估它们对模型的贡献。特征重要性可以衡量每个特征对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可以用于特征选择和预测模型的解释。

2. 模型的性能指标: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一样,随机森林的性能可以使用诸如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ROC曲线等指标进行评估。

3. 可解释性分析:与其他集成算法相比,随机森林的结果更容易解释。通过查看决策树的规则、特征的重要性和不同特征的组合,可以更好地理解模型是如何做出预测的。

4. 超参数调优结果:随机森林算法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超参数的选择,如决策树数量、决策树深度、特征选择和最小叶节点数等。通过分析调优结果,可以得出在特定数据集和任务上最优的超参数组合。

随机森林算法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随机森林算法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指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随机森林算法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指标-概述说

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解决中。它的原理是通过随机选择特征和样本,并利用多个决策树的投票结果来进行预测。随机森林算法具有高准确率和强鲁棒性的特点,适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和具有大量样本的情况。

本文旨在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该算法。

在第二部分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评估方法。首先,我们将讨论数据集划分方法,包括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常用比例,以及如何处理不平衡数据集的方法。其次,我们将介绍交叉验证方法,包括K折交叉验证和留一法交叉验证等。通过这些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随机森林算法的性能。

接着,在第二部分的下一个章节中,我们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评估标准。这些评估标准包括准确率和召回率。准确率是指模型预测正确的样

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而召回率是指模型正确预测出的正样本占实际正样本的比例。通过了解和计算这些评估标准,我们可以对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性能进行客观评估。

最后,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章节中,我们将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评估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包括F1值和AUC曲线。F1值是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用于综合评估模型的精确度和召回能力。AUC曲线是指模型的真正例率(True Positive Rate)与伪正例率(False Positive Rate)之间的关系曲线,用于判断模型的性能优劣。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一、RF原理解释:

首先,从给定的训练集通过多次随机的可重复的采样得到多个 bootstrap 数据集。接着,对每个 bootstrap 数据集构造一棵决策树,构造是通过迭代的将数据点分到左右两个子集中实现的,这个分割过程是一个搜索分割函数的参数空间以寻求最大信息增量意义下最佳参数的过程。然后,在每个叶节点处通过统计训练集中达到此叶节点的分类标签的直方图经验的估计此叶节点上的类分布。这样的迭代训练过程一直执行到用户设定的最大树深度(随机森林提出者Breiman采用的是ntree=500)或者直到不能通过继续分割获取更大的信息增益为止,网上的代码中作者都是对树的最大深度设置了最大值。

二、函数,参数的中文解释

function model = classRF_train(X,Y,ntree,mtry, extra_options)

随机森林中模型的训练

X,表示输入的数据矩阵

Y输出

Ntree 设置的树的数目

Mtry的默认值为

floor(sqrt(size(X,2)),表示不超过矩阵X列数的二次开根值的整数。

extra_options 包含很多控制RF的项

extra_options.replace 取值为1或0,默认值为1,表示是否做变量替换

extra_options.classwt 表示预先知道的类,函数首先得到一个升序排列的标签然后给先前的类同样的排序。

extra_options.cutoff 只在分类器中使用的一个向量,长度等于类的数目。对类的观察值是取对cutoff投票占的的最大比例的一个。

随机森林的原理

随机森林的原理

随机森林的原理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算法,它将多个决策树(Decision Tree)组合起来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随机森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广泛应用于数

据挖掘、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随机森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随机采样

在构建每个决策树时,随机森林会从原始数据集中有放回地抽取一定

比例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这种采样方式被称为“自助采样”(Bootstrap Sampling),可以有效减少过拟合现象的发生。

2. 随机选择特征

在构建每个决策树时,随机森林会从所有特征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特征

进行训练。这种特征选择方式被称为“随机子空间”(Random Subspace),可以有效降低决策树之间的相关性,提高整体模型的泛化能力。

3. 决策树构建

在每个决策树的构建过程中,随机森林采用CART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进行分裂节点,即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值进行二分。对于分类问题,采用基尼指数(Gini Index)或熵(Entropy)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回归问题,采用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或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作为评价指标。

4. 随机森林投票

在预测阶段,随机森林会将每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并选择得票最多的类别或数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对于分类问题,可以采用硬投票(Hard Voting)或软投票(Soft Voting);对于回归问题,通常采用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含义详解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含义详解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含义详解1.随机森林模型

1 clf = RandomForestClassifier(n_estimators=200, criterion='entropy', max_depth=4)

2 rf_clf = clf.fit(x, y.ravel())

RandomForestClassifier函数的参数含义详解:

max_features:随机森林允许单个决策树使⽤特征的最⼤数量。 Python为最⼤特征数提供了多个可选项。下⾯是其中的⼏个:

Auto/None :简单地选取所有特征,每颗树都可以利⽤他们。这种情况下,每颗树都没有任何的限制。

sqrt :此选项是每颗⼦树可以利⽤总特征数的平⽅根个。例如,如果变量(特征)的总数是100,所以每颗⼦树只能取其中的10个。“log2”是另⼀种相似类型的选项。

0.2:此选项允许每个随机森林的⼦树可以利⽤变量(特征)数的20%。如果想考察的特征x%的作⽤,我们可以使⽤“0.X”的格式。

n_estimators:在利⽤最⼤投票数或平均值来预测之前,你想要建⽴⼦树的数量。较多的⼦树可以让模型有更好的性能,但同时让你的代码变慢。你应该选择尽可能⾼的值,只要你的处理器能够承受的住,因为这使你的预测更好更稳定。

其他参数还包括决策树模型的系列参数。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RandomForest)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机器学习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类、回归的有效的非监督学习算法。本文将从总体上介绍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而深入探讨其具体实现策略。

1.述

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基于决策树方法的机器学习技术,由Leo Breiman于2001年提出。随机森林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多个样本的

增强,并对每个样本进行多个随机正则化的分类决策树的训练,以得到更高的准确率及稳定结果。

2.作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的核心是集成学习方法将大量弱学习器的预测结

果融合,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率。随机森林算法则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其原理如下:

(1)假设有N个数据样本。

(2)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一个由k棵树构成的决策树集合。

(3)对于每一棵树,都从原始数据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数据样本,来构建该树。

(4)然后,利用构建好的k棵树,对未知样本进行预测,通过

统计每一棵树的结果,以最终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3. 优点

(1)精度高:随机森林算法可以提高分类和回归的准确度,并

且在复杂的数据集上表现更好。

(2)减少过拟合:随机森林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过拟合现象,因

为它构建的模型是在多个不同的子样本上建立,而子样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拟合。

(3)易于解释:无论是对分类还是回归,随机森林的结果都易

于理解,因为每一棵树的结果都可以轻易的解释出来。

(4)稳定性强:随机森林的稳定性强,可以很好地处理噪声和

异常值,同时也能够抵抗erroneous data输入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量统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量统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randomforestclassifier参数量统计-概述说明以及

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发展,Random Forest Classifier(随机森林分类器)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类算法,在解决各种复杂的分类问题中受到广泛关注。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和大规模数据集,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中的参数量统计部分。通过对算法中各种参数的详细介绍和统计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为算法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算法的参数特性,从而提高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Random Forest Classifier进行简要介绍,并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Random Forest Classifier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详细介绍各个参数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参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展望未来对Random Forest Classifier参数优化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研究意义进行探讨。

1.3 目的

本文旨在对Random Forest Classifier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个参数在模型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参数量的统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andom Forest Classifier模型的构建过程和调参方法,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同时,通过对参数量的研究,也可以为后续深入探讨Random Forest Classifier模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Random Forest Classifier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随机森林参数理解与调优

随机森林参数理解与调优

随机森林参数理解与调优

⾸先理解随机森林模型各参数的含义:

class sklearn.ensemble.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10, criterion=’mse’,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t=2,

min_samples_leaf=1,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0.0, max_features=’auto’, max_leaf_nodes=None, min_impurity_decrease=0.0, min_impurity_split=None, bootstrap=True, oob_score=False,

n_jobs=1, random_state=None, verbose=0, warm_start=False)

上⾯的值是对应的默认值,随机森林的分类模型与之类似.

n_estimators:森林中数的个数。

这个属性是典型的模型表现与模型效率成反⽐的影响因⼦,即便如此,你还是应该尽可能提⾼这个数字,以让你的模型更准确更稳定。criterion :度量分裂的标准。可选值:“mse”,均⽅差(mean squared error);“mae”,平均绝对值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x_features :寻找最佳分裂点时考虑的属性数⽬。可选值,int(具体的数⽬),float(数⽬的百分⽐),string(“auto”,

“sqrt”,“log2”).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监督学习问题,如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训练数据集中抽取出若干子集,然后将它们以若干决策树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来得到一个随机森林模型(RF)。由于决策树能够自动捕捉训练

数据集中的不同特征,所以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因此,随机森林算法对于解决监督学习问题很有用,且应用非常广泛。

一、随机森林算法的基本原理

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在集成学习的基础上,把许多决策树的结果合并起来,得到越准确的预测结果。比如,假设有一个分类任务,要将数据集划分为两个类别。一般的决策树算法会借助于一些特征变量,将数据集中的数据分成两部分,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准确的预测一个数据属于哪一类。然而,单个决策树往往会出现过拟合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结果只适用于训练数据,而无法把结果推广到新的数据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随机森林算法把训练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建模,另一部分用作评估。建模部分的数据用于训练出多个决策树,而这些决策树的结果综合起来形成了随机森林。评估部分的数据用于测试随机森林的准确性。

二、随机森林算法的优势

随机森林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具有许多优点:(1)随机森林算法能够自动捕捉训练数据集中各种特征,并得

到较高的准确性。

(2)随机森林算法不易发生过拟合,且易于调参,计算量小。

(3)随机森林算法可以用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它能够从每一颗树的节点中计算出特征的重要性。

(4)随机森林算法可以实现自动构建特征,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自动构建特征,增加分类器的准确性。

随机森林python参数_随机森林的参数说明

随机森林python参数_随机森林的参数说明

随机森林python参数_随机森林的参数说明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算法,它通过使用多个决策树来进行分类或

回归。在随机森林中,有一些重要的参数可以影响其性能和效果。下面是

一些常用的随机森林参数的说明:

1. n_estimators:这个参数表示构建多少个决策树。较大的

n_estimators值可以提高性能,但同时也会增加计算时间。

2. criterion:这个参数决定了每个决策树节点分割时的评估指标。

例如,对于分类问题,可以选择“gini”作为指标,对于回归问题,可以

选择“mse”作为指标。

3. max_features:这个参数表示在每个决策树节点上考虑的特征数量。较小的max_features值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风险,较大的

max_features值可以提高性能。常用的取值包括“auto”(即

sqrt(n_features))和“log2”(即log2(n_features))。

4. max_depth:这个参数表示每个决策树的最大深度。较小的

max_depth值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风险,较大的max_depth值可以提高性能。

5. min_samples_split:这个参数表示在进行节点分割之前所需的最

小样本数量。较小的min_samples_split值可以提高模型的灵活性,但也

可能导致过拟合。

6. min_samples_leaf:这个参数表示在叶子节点上所需的最小样本

数量。较小的min_samples_leaf值可以提高模型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导

致过拟合。

7. bootstrap:这个参数决定了是否使用自助采样。如果设置为True,每个决策树将使用自助采样的随机样本构建。如果设置为False,

随机森林预测原理

随机森林预测原理

随机森林预测原理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同时训练多个决策树模型来进行预测。其预测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1. 数据集的随机抽样:从原始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有放回地抽样),形成一个新的训练子集。该子集被用来训练单独的决策树模型。

2. 特征的随机选择:随机选择一部分特征作为决策树的输入。通常,根据统计学原理,每次随机选择的特征数量是原始特征数量的平方根(或其他指定的数量)。

3. 决策树的训练:使用抽取的数据子集和选择的特征集训练一个决策树模型。在决策树的训练中,通过评估每个特征的重要性来选择作为节点划分的最佳特征。

4. 多个决策树的集成:重复步骤1-3,形成多个独立的决策树模型。这些模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树的建立过程不会受到其他树的影响。

5. 预测:对于一个新的输入样本,在每个决策树中进行预测。最终的预测结果可以通过多数投票原则(分类问题)或平均值(回归问题)等机制进行集成,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随机森林通过随机抽样和特征选择的方式,增加了模型的随机性,减小了模型对训练数据的过拟合程度。同时,集成多个决

策树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减少模型的方差,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

随机森林原理详解

随机森林原理详解

随机森林原理详解

随机森林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它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来改进决策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随机森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来丰富分类/回归过程中的决策。每棵决策树都是一个弱分类器,但当我们将多个弱分类器组合时,其准确度会显著提高。随机森林以其能够快速训练,能够处理高维度特征,并且能够避免过度拟合等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机森林的训练方式是通过“Bagging”技术实现的。Bagging 是Bootstrap Aggregation 的简称,是指通过抽取原始数据集中的某些样本构建不同的子集,从而得到多个数据子集。随后分别对这些数据子集进行训练,获得多个分类器。最后,通过对所有分类器进行集成来获得最终的分类或回归决策。

在随机森林中,涉及到的关键概念包括“决策树”和“随机性”。决策树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形结构,代表了对于输入的特征,如何进行决策分类的过程。因此,决策树是一种基于特征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输入特征的值进行不同的分支。在随机森林中,我们使用多个决策树来构建模型,也就是所谓的“森林”。

随机性是指在决策树的构建中使用随机化技术来引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随机性体现在随机选择特征进行分裂和随机选择样本进行构建训练数据集上。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多个性质不同的森林,而不是仅仅构建一棵单独的决策树。

随机森林的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可编辑数据集,每行表示一组训练数据,每列为一个特征值。

2、从原始数据集中进行有放回式随机采样,每次采样后将随机产生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训练样本。

随机森林——精选推荐

随机森林——精选推荐

随机森林

为了克服决策树容易过度拟合的缺点,Breiman(2001)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分类器算法——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s , RF)。他把分类决策树组合成随即森林,即在变量(列)的使用和数据(行)的使用上进行随机化,生成很多分类树,再汇总分类树的结果。随机森林在运算量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提高了预测精度,对多元共线性不敏感,可以很好地预测多达几千个解释变量的作用,被称为当前最好的算法之一。

基本原理

1.随机森林的定义

随机森林是一个由决策树分类器集合{}

θ构成的组合分类器模

x

,2,1

k

h

(=

),

,

k

型,其中参数集{}

θ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向量,x是输入向量。当给定输入向量

k

时每个决策树有一票投票权来选择最优分类结果。每一个决策树是由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构建的未剪枝的决策树。因此与CART相对应,随机森林也分为随机分类森林和随机回归森林。目前,随机分类森林的应用较为普遍,它的最终结果是单棵树分类结果的简单多数投票。而随机回归森林的最终结果是单棵树输出结果的简单平均。

2.随机森林的基本思想

随机森林是通过自助法(Bootstrap)重复采样技术,从原始训练样本集N 中有放回地重复随机抽取k个样本生成新的训练集样本集合,然后根据自助样本生成k决策树组成的随机森林。其实质是对决策树算法的一种改进,将多个决策树合并在一起,每棵树的建立依赖一个独立抽取的样本,森林中的每棵树具有相同的分布,分类误差取决于每一棵树的分类能力和它之间的相关性。

3.随机森林的生成过程

根据随机森林的原理和基本思想,随机森林的生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通过Bootstrap方法在原始样本集S中抽取k个训练样本集,一般情况下每个训练集的样本容量与S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RF原理解释:

首先,从给定的训练集通过多次随机的可重复的采样得到多个bootstrap 数据集。接着,对每个 bootstrap 数据集构造一棵决策树,构造是通过迭代的将数据点分到左右两个子集中实现的,这个分割过程是一个搜索分割函数的参数空间以寻求最大信息增量意义下最佳参数的过程。然后,在每个叶节点处通过统计训练集中达到此叶节点的分类标签的直方图经验的估计此叶节点上的类分布。这样的迭代训练过程一直执行到用户设定的最大树深度(随机森林提出者Breiman采用的是ntree=500)或者直到不能通过继续分割获取更大的信息增益为止,网上的代码中作者都是对树的最大深度设置了最大值。

二、函数,参数的中文解释

function model = classRF_train(X,Y,ntree,mtry, extra_options)随机森林中模型的训练

X,表示输入的数据矩阵

Y输出

Ntree 设置的树的数目

Mtry的默认值为

floor(sqrt(size(X,2)),表示不超过矩阵X列数的二次开根值的整数。extra_options 包含很多控制RF的项

取值为1或0,默认值为1,表示是否做变量替换

表示预先知道的类,函数首先得到一个升序排列的标签然后给先前的类同样的排序。

只在分类器中使用的一个向量,长度等于类的数目。对类的观察值是取对cutoff投票占的的最大比例的一个。

用于分层抽样

样本的长度

表示终端节点的最小值,这个参数设置得越大会使更小的树生长,耗时更少。

判断是否需要对预测器的importance进行评估

决定是否对casewise的重要性度量进行计算

判别是否计算行之间的距离

判断是否计算out-of-bag

如果设定为TRUE,当随机森林运行的时候输出更多冗长的数据。如果设置为一些整数,输出每个追踪树。

通过树的数目矩阵跟踪每个样本在树上的in-bag。

norm_votes 统计每一类的投票数

importance 对于分类器来说是一个列数等于类别数加二,第一列计算精度下降值。在ncalss+1列表示所有类平均精度减少值。最后一列表示Gini指数平均减小值。在随机森林用于回归的应用中importance 表示的含义又不一样,我们只用到分类的作用,所以对回归的含义不做介绍。

importanceSD 标准差

localImp 包含importance标准化残差测量值的矩阵

ntree 生长的树的数目

mtry 在每一个分裂节点处样本预测器的个数。

Votes 一个矩阵,行表示每一个输入数据点,列表示每一类,记录投票数。

Proximity 如果proximity=TRUE表示随机森林被调用。

Combine 把树结合起来

getTree(rfobj, k=1, labelVar=FALSE),这个函数的作用是从随机森林中提取树的结构,rfob表示对应的随机森林,k表示要提取的那棵树,, labelVar表示是否是最好的标签用于变量分离和类的预测。在分类器预测中分裂点用整数表示,比如预测器如果有四个参数,分裂点是十三,就表示成()因为3

2

02

1

2

*

1

+

=

+

13+

2

1

*

2

*

*

1

if labelVar=TRUE) 一个列数为六,行数等于树中节点总数的矩阵。六列分别为:left daughter,如果是末端左子女节点取值为0。right daughter,如果这个右子节点是末端节点则取值为零。

split var表示哪个变量用来分裂节点,如果是末端节点则取零。split point 表示最佳分裂的位置。

Status 是否是终端节点-1/1. Prediction 对节点的预测用0表示还没有到达终端节点。

grow(x, , ...) 给现有的树的群体增加新的额外的树。X表示随机森林的类,表示增加到随机森林x中的树的个数。

importance(x, type=NULL, class=NULL, scale=TRUE, ...) x表

示随机森林中的类,type表示测量的类型,取值为1的时候表示不准确度,取值为2的时候表示节点不纯度测量。Class 返回值表示哪一个具体的类被测量了。Scale 对测量值进行变换,求他们的标准差。对于分类器来说,节点不纯度是通过Gini系数求解的。返回值为一个矩阵,行表示每个预测变量,列表示不同的importance测量值。margin(x, ...) 从随机森林分类器中计算或绘制预测器的边缘。MDSplot(rf, fac, k=2, palette=NULL, pch=20, ...) 随机森林中相似矩阵的多维测量。rf 表示包含近邻成分的随机森林的类。Fac 训练rf的一个响应值。k表示伸缩坐标的维数。Palette用颜色要区分不同的类。

outlier(x, cls=NULL, ...) 基于相似矩阵计算无关测量值。x指的是相似矩阵。Cls表示相似矩阵所在的行属于的类。如果没有给出,则默认为所有数据来自同一个类。

partialPlot(x, , , , w, plot = TRUE, add = FALSE, = min(length(unique[, xname])), 51), rug = TRUE, xlab=deparse(substitute), ylab="", main=paste("Partial Dependence on", deparse(substitute)), ...)

用图表描述局部的一个变量对类的概率的边缘效应。

plot(x, type="l", main=deparse(substitute(x)), ...)计算错误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