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语文教师做的那些无用功
语文教学无效劳动十一种
【转】语文教学无效劳动十一种第一种,只顾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劳动是低效或无效劳动。
平时忽视对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工作缺乏科学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工作盲目、随意,应付,跟着感觉走,只懂得直接经验的自以为是,不懂得间接经验的借鉴作用。
教不会学生动辄埋怨学生基础差,不学习,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是否合乎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有的甚至以教无定法来搪塞自己的教不得法,心目中缺乏质量和规范意识,使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低效或无效的运转状态。
第二种,只备如何教,不备如何学的备课是无效劳动。
教师吃透了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后反思等一路辛苦的写下来,什么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等等,统统放到脑后,有的教案甚至成了教学参考书的翻版,把从教学参考书上抄下来的东西,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这种教师一言堂的“讲教案”,就使教学设计愈到位,反而愈限制了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自由空间,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丢三落四;学生也只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丝毫的学习主动性……独断学舌式的教学怎能引领学生学得知识,培养能力?第三种,缺乏规范的操作制度及长远的规划,不是以定时间,定课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基本要求等程式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无效劳动。
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具有随意性,或为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临时抱佛脚解决某个问题。
内容或为主持人的一言堂,或为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扯一些闲话,或埋怨一通学生素质差,头脑笨,没法教等等。
集体备课结束,老师们还是各自为战,终不见集思广益之功效。
第四种,不知默读、大小声读交错,也不知眼、手、脑、口并用的千篇一律的齐读齐诵的早读方式是无效劳动。
如果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式,那么默读则是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
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
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加强默读训练。
细数语文教师做的那些无用功
细数语文教师做的那些无用功语文,从四书五经的学习开始就成为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一种文化境界,但在当代,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又意味着什么?有这样一份调查,题为“你认为最轻松的学科是哪一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被学生评为最轻松的课程,而紧随其后的便是语文课。
有老师不解,曾几何时语文课竟然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学生却从容淡定地答曰:“语文课究其本质就是室内体育课,当然应该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
”语文教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当然一脸木然。
有多少语文教师一大早赶往学校开始早读课的辅导,又有多少教师课堂上口若悬河,这样辛苦地付出,然而学生却这般不买账。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深沉的问题了,我们所谓辛苦的付出到底有多少无用功?这就有必要细数一下我们一直在做的那些无用功。
一、一成不变的预习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总结起来不外乎课文读一读,生字词查一查,段落层次分一分。
没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更没有预习方法的详细教导,甚至绝大多数老师对于学生的预习状况从不检查,学生自然认为预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要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试问学生在这样的预习过程中怎能激起学习热情呢?尽管我们提倡自主学习,但自主绝不等于自由,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起到的作用便是有效的指导,合理的安排。
千篇一律的预习指导不仅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语文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彻底崩塌。
那怎样的预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思维的培养跟训练,所以在安排学生预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去粗取精,挖掘文本中的思维亮点,然后形成预习问题抛给学生。
所谓课堂的激活,我想首先就是在预习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激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预习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有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借助多种手段,为什么孙犁在描写女人们时更多的是语言描写而很少有相关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呢?战争原本是男人的事情,为什么孙犁要选择一群女人作为描写对象,而且是一群无名无姓的女人?这些问题既关注了小说的基本常识又抓住了文本解读的要害,学生如果通过这些问题进入文本自然就可事半功倍,同时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现象探析
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低效行为及不作为现象探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而关于作文、作文教学,我们探索研究得也较多,但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
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花,镜中花。
”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一、原因透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1.技术主义至上,作文指导思想偏失正途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乏力、缺钙、低效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者的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面对应试作文及升学的压力,教师高举一种应试主义大旗,煞费苦心地用技巧教学来希冀学生作文收获高分。
然而,教者良苦用心甚至心力憔悴,但收效甚微,学生不能从写作中获得快乐,以为作文不过是用所谓的“技巧”骗取“分数”而已,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反效: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衰退,文章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少了真诚,多了虚伪,少了个性,多了平庸。
2.教师本身欠缺写作功底我们现在的许多语文教师怠于写作,老师很少有写作的习惯。
现在的事实是不仅学生怕写作,而且教师也怕写作、怕作文教学,有的甚至因怕教作文而怕教语文。
再者,也有很多教师本身欠缺写作能力,一拿纸笔也是思路阻塞,笔下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故教师不写作,不能写作,又如何能真实地把握一些写作经验呢?更遑论去指导学生写作。
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3.作文教学策略不当,缺乏科学性和系统化当今很多的教师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棒锤”,随意性大。
作文教学搞散打,今天强调这个,明天训练那个;今天布置一个题目,讲点写法指导,之后再评改,年级、阶段教学计划没有,体系性没有,散乱的作文教学只能是低效甚至反效的。
学生必然是疲于写作,写了一大摞子作文本,还不知道作文是咋回事,一提起写作,心情压抑,一写起来,不成样子。
语文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及对策
语文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及其对策四川省南溪教师培训中心尹泓鉴由于工作的关系,最近一年多时间我听了上百节中学语文课,发现目前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无效行为。
一、抄写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无效行为。
没有理解的词语抄写下来也记不住。
至于没有经过学生自己分析而采用听写、抄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作法,除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外,更是毫无作用。
有的学生之所以对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语文,主要原因就是长期这样枯燥痛苦地学习语文。
任何学科一旦让学生讨厌,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成为无效劳动。
教师应坚决摒弃这种机械抄写的无效教法。
对于词语解释,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反复阅读相关段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多读多说多练,学会运用。
分析课文、归纳段意中心等,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舍得花时间,不要因为学生一时想不出来就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
要教给学生一些分析文章的方法,多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教师始终要记住,段意、中心直接念给学生听是无用的,叫学生写下来、甚至背下来也是无用的。
既然是无用的,那为什么还要做呢?二、教师无目的的讲课,学生无目的的听课教师只为教书而教书,这节课究竟实实在在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没有认真去想过,反正一直就这么上课。
学生只为听课而听课,不知道也没想过这节课我应该掌握什么、应该学会什么。
师生没有明确的教和学的目的,结果往往是稀里糊涂地把一节课上完了,也不知道教会些什么,学会些什么。
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上语文课时,第一步就是和学生一起商量,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完成哪几项任务,把它清楚地写在黑板的一侧。
师生上课目的非常明确,整堂课就围绕黑板上的几项任务来组织教学,到下课时任务完成了,老师和学生对这节课教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都非常清楚,记得也非常牢靠。
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及其对策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及其对策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低,课堂教学无效劳动太多。
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主要表现有:一、脱离文本语文教学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防止脱离教材任意发挥。
有的教师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有的教师放着课文不教,而是让学生看着资料讨论、交流;有的教师没有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价值取向;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比如,教《祝福》时,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鲁镇发生了一起凶杀案,请你来破案,采用福尔摩斯探案的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及死因。
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采用这种低俗的形式,这种做法很难提升师生的审美情趣。
以上做法,都脱离了文本,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属于无效劳动。
二、曲解对话有些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话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
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组织开展议论和交流。
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太少,默读、静思的时间大多被挤掉了。
二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
虽然表面是师生对话,但教师始终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很难有自己真正的理解与体验。
文学欣赏要有广阔的想象余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有些教师习惯于做教参的传声筒,先入为主地向学生灌输某些现成的结论,对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解读,采取打压或漠视的态度,费尽心机地将学生导入到既定的结论上来。
这其实是曲解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让学生捕捉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根思想感情的“琴弦”。
三、无度开放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
如有的教师讲李密的《陈情表》,仅导入课程就占了将近半小时。
他为了让学生理解李密为何辞诏不就,用太多的时间讲时代背景,并延伸拓展到史书上真实的司马炎究竟是何许人。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表现举例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表现举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更是教师追求的境界。
什么是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是40分钟课堂真正完成的教学任务。
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无效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最近,笔者到基层学校调研,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效劳动现象做一简要述评。
1.零敲碎打的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不多。
”2.生:(有的学生说是在陕北,有的学生说是在延安。
)师: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
(课文中,有敌人对刘胡兰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
”)师:谁知道那时花的是什么钱?(有学生答是银圆,有学生答是铜板,而另有一位学生则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是有窟窿的。
) 教师最后总结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值钱。
”这是一种典型的表层对话,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对话。
这种无聊的对话不能达成教学目标,也绝非教学艺术,纯粹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3.浅层庸俗的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探究”,自己去探索,去辨析,见解独到,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是一节低年级识字课。
师:小朋友,怎样记住“菜”字?生:菜,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
分析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不作为
分析中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不作为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升学压力仍旧很大,作文在升学考试中的比值比较大,引起了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然而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而言,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不作为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淡化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得学生的写作缺乏创新性。
1 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1.1 指导思想上的不作为作文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学科,更是锻炼自己文笔,形成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学生也能够从作文写作中获得乐趣。
指导思想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一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本不可能提高,也不可能写出质量好的文章。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中学作文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以各种写作技巧和范文作为作文写作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去写作,缺乏个性与创造性。
只是把自己的长期以来对作文写作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使得学生只是将作文课当成一种获取高分的工具,而无法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久而久之这种不作为的现象成使得作文教学水平不断的往下滑,严重影响教学的成效。
1.2 写作能力上的不作为作为中学作文的教师本身应拥有非常好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也能为学生做好榜样。
然而中学的作文教师自身在作文写作方面的造诣也不是很高,写作能力欠佳。
而且大部分老师由于时间、工作方面的原因不长进行写作,甚至自身都害怕写作,这样写作能力不但没有提升还处于下滑的趋势。
这种在写作能力上的不作为不但对学生起到反面的作用,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写作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只能照着书面上的理论进行教学。
1.3 教学策略上的不作为作文写作是一项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计划性的教学,需要教师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目标来进行。
然而目前很多中学作文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作文选题的拟定也只是随机性,对于作文体裁的选择、命题的形式、课题的领域等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计划。
教师无用功工作汇报
教师无用功工作汇报敬启者:我荣幸地向各位上级汇报本学期的工作情况。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秉持着勤勉教书育人的精神,尽心尽力地履行教育使命。
然而,经过深入反思和实践总结,我深知自己曾在某些方面犯下了无用功,在此向各位承认并汇报相关情况,并提出改进办法。
首先,我将以教学准备方面的无用功为例进行汇报。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制定详细而繁琐的教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然而,我发现这种做法并没有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接触过多无用细节后,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可能会错过真正重要的知识点。
此外,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准备过多材料和教具,而很多时候这些材料并没有实际用处。
因此,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存在教学无用功,需要做出改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从教学准备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首先,我将减少教案的编写时间,把更多时间用于教材的研读和备课,以确保掌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
其次,我会更加注重精简教案,突出重要知识点,并尽量避免冗余的内容。
同时,我还计划减少教具的使用,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会谈到与学生互动方面的无用功。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然而,我发现这种个别交流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我对每个学生的个别交流虽然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但无法得出全局性的结论,无法从宏观角度掌握整个学生群体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采取集体性交流的方式,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座谈等形式。
通过这些形式,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发现更多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此外,我还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或定期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交方面的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此外,我还会谈到课堂教学方面的无用功。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习惯于追求教学的“形式”,经常会在课堂上进行频繁的小组活动和板书,以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原则,即必须坚持一切由学生自主进行。
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与行动都是自由的。
正是基于此,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一些教师干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研究,自己不参与,不发表意见,不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成了一个旁观者,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殊不知,这其实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1.探究过程中,在科学评价上“不作为”当今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老师一味强调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多元体验,而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够重视。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有自己的感悟,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对文本作出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的、合理的,难免有高下、是非之分,需要教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科学评价,引领学生识别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各种体验反应都不置可否,就会丧失了语文的育人功能,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久远的”。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深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作出多元反应的同时,不应放弃科学评价的引领。
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价值导向与多元解读的辩证统一,要在注意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2.探究学习前,在铺垫引导上“不作为”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的一大基本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关背景、情境不作适当的铺垫,在学生不得要领时不作画龙点睛的引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只好照着别人的样子,读得有形无神。
教师不但当不作为工作总结
教师不但当不作为工作总结
教师的不作为与工作总结
在教师的角色中,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然而,偶尔会有教师出现不作为的情况,对学生和教育体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教师的不作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的不作为表现在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
有些教师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缺乏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
他们往往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缺乏耐心和关心。
这种不作为的行为会使学生对教育失去信心,产生学习上的困惑和迷茫。
其次,教师的不作为还表现在缺乏专业精神和教育研究的动力。
一些教师停留在教材的表层,不愿意深入学科知识的探索和研究。
他们缺乏对教育教学领域的持续学习和更新,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学生的需求。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教师的不作为问题。
第一,学校管理者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的不作为行为。
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也应该得到完善,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
第二,教师们应该加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教师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
总之,教师的不作为是教育体系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专业素养,才能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贡献
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贡献从古至今,语文一直是我国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
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职责。
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本文将重点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岗位上的贡献。
一、引导学生培养语文兴趣和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他们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互动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求知欲望。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他们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供丰富的课外书籍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读书分享和课堂上的读书报告,激发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
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提高听说能力。
同时,他们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各种写作活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他们将名篇佳作引入课堂,通过解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元素,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倡导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倡导传统文化教育。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在教学中,他们通过讲解古代诗词、名人故事、传统节日等内容,使学生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
同时,还通过外出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倡导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四、与家长积极合作,促进学生成长小学语文教师重视与家长的合作,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作为行为之浅析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不作为行为之浅析萧山区衙前初中何卫江新课程在我区实施一年了,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教育理论,如现代教学理论,新的阅读理论,新的写作理论。
应该说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一次大解放,大促进,我们的语文教育在这些新理论的指导下,确实呈现出了一片生气勃勃的新景象。
但是,在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同时,笔者却要为我们的新课程挑一挑刺。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笔者以为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借新课程的理论的幌子,在实际教学中却“不作为”。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对我们的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也是语文教师的自我放逐。
笔者以为,当前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师教学前的“不作为”,即备课过程的“不作为”。
新课程要求在师生关系上有较大的调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而新课程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改变,教师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或是简单的教练员的角色了。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等交流对话中的首席”。
新课标同时将教师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我们以为,所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做好教学的设计。
即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指挥、教学的成果与评价。
但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师走的却是一条“无目标”、“无预设”“无教案”的路。
笔者以为,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对新课标的误解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学校实施了集体备课。
当然,笔者不反对良好的集体备课,好的集体备课确实能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取长补短,能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但有的集体备课却丧失了这样的功效,而是其他教师完全搬用了一个教师的教案,而这个教案是不经过教师自己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分析,这样的教案没有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没有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所以这样的教案必然是脱离我们的教学实际的,这样的教学必然是实际上的没有教案或教学设计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忙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师特别忙的事情
身上穿着漂亮的花裙子,浓浓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头上扎着长长的麻花辫儿,脚上穿着时尚的高跟鞋,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任老师。
别看任老师平时穿的很漂亮,看起来很悠闲,但实际上她忙得像陀螺。
她不但要给我们上课,布置班级的各项任务,还要去听课、开会、和我们一起参加各种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等等。
老师的工作非常的忙,一天的工作如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还要培育优等生。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除了以上的工作之外,还要组织学生晨读,还要组织学生上好写字课。
有时晚上放学,我看见任老师把没批改完的卷子放在她的包里带回家去批改,本来在学校忙碌了一天的任老师还要回家继续工作。
同学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回报老师。
语文教学的八种“无效行为”
语文教学的八种“无效行为”在课堂上,许多语文教师只顾自己的教,不顾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表面上看起来很顺畅,其实细细琢磨,许多教学行为都是无效的,实在是浪费时间无效的预习作业。
今天回家有个作业——预习课文,把课文读熟。
”这样的预习作业其实是无效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比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准备专门的预习本,要求学生把预习的内容一项项写在上面:读标题提问题;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样的预习作业要求很清楚,确保了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也便于教师检查。
无效的预习检查“下面我来检查你们的读书情况。
”课堂上,教师抽查一两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好的表扬一番,读得差的批评一通,接着就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这样的检查不能了解全班学生的朗读情况,应该采取人人过关的方式。
教师先抽查几个学生,这些学生过关了,就聘为检测员,负责检测其他学生。
无效的自主学习“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自学这段内容。
”于是,学生开始自学,但只过了五六分钟,教师就示意停止,开始检查。
这样的自主学习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自学时一定要圈点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同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看到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要提醒,看到有问题的学生要适当引导。
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蜻蜓点水”,要让大部分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
无效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于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开始讨论,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有的学生状态游离……一会儿工夫,教师示意停止。
这样的讨论是无效的。
小组合作一定要明确要求,一定要严格训练。
学生在讨论时应该轮流发言、认真倾听,及时修改并完善自己的答案。
无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上,问题刚抛出,教师就迫不及待地点名要求学生回答,最后再问一句“大家都明白了吗”,接着就开始下一个问题。
难道回答问题的学生明白了,全班学生就都明白了吗?在批作业时,许多教师感慨:“这些题目上课都讲过,怎么还有这么多做错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无效的课堂提问,不明白的学生大有人在,许多学生都成了“南郭先生”。
教学:这些无效的做法,浪费时间又不见成效!
教学:这些无效的做法,浪费时间又不见成效!教学:这些无效的做法,浪费时间又不见成效!谈文化论教育 2017-05-27 04:46教师在讲完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
不等学生听清问题、没有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教师提问应有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
与其如此无效地“争分夺秒”,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
等待可以让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厘清表达语言的逻辑性;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通常会向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讨论问题,有的人借机闲聊,一时间嘈杂声四起。
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
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如此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对课堂的“装饰”,教师认为有了讨论就是新课改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深入、有效;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较好的解决。
科学合理地分配任务,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在教师用精准而有效的语言对课堂进行科学调控、指导上。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样?”“好!”同学们齐声喊道。
教师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
“掌声响起”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
看似是良好的教学景观,实质是“课堂病态”。
不是遇到了非常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苇 , 人 类 的全 部 尊 严 在 于思 想 , 人 类 之 所 以伟 大 . 是 因 为 他 能 思 考 。 一 切语 文 活 动 ( 听、 说、 读、 写) 都是语言活动 , 而语 言
活 动 的 本 质 是思 维 活 动 。 没 有 思 维 就 没有 语 言 , 语 言 是 思 维 能 力的载体。 我 们 应 把思 维 训 练 贯 穿 于语 文 教 学 的全 过 程 . 这 当 然 包 括 写作 训 练 , 话说 白 了 , 写 作 训 练 归 根结 底 就 应 该 是 学 生 的 思 维 训 练
一 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0 0 0 0 0 )
、
上。 写 作训 练从 小 学 起 一 直延 续 到 高 中 , 各 位 语 文 教 师 真可 谓 “ 八 仙过海 , 各显其能” , 但 是这 些 投 入 的收 效 如 何 呢? 我 们 经 常 会 听 到 一 些 高 三 的 学生 抱 怨 说 : “ 作 文 真 是 越 来 越 不 知 道 该 怎 么 写 了 。” 仔 细分 析 一 下不 难 发 现这 个 问 题 的症 结 所 在 。 来看 看 教 师 所 进 行 的 所谓 写 作训 练 , 有 的老 师 单纯 追 求学 生 的 写 作 数量 几 乎 每 周 都 要 布置 一 次 大作 文 的 写作 练 习 , 而 每次 作 文 的 样式 和 要 求 几 乎都 是 教 师 随心 所 欲 的结 果 , 没 有 三年 之 中明确 的作 文 训 练 规 划 ,更 没 有 时 间进 行有 针 对 性 的批 改 和 方法 的指 导 . 这 样训练 , 当然无 法 追 求效 果 。尽 管有 些 教 师也 试 图 找 寻一 些 更 有 效 的 训练 模 式 , 譬 如有 些 老 师是 从 文 体上 人 手 针对 不 同文 体 进 行 强 化训 练 ,甚 至有 些 老师 更 加 功 利地 把 作 文分 割 成 开 头 、 中间 、 结尾 来 分 部分 地训 练 , 但 是最 终 的收 效 都不 尽 如人 意 笛卡尔说 : “ 我思故我在。 ” 有 人 把 人 比做 是 一 根 会 思 想 的
墨
细 数 语 文 教 师 做 的 那 些 无 用 功
余 木 龙
( 重 庆 清 华 中学 , 重庆
语文 , 从 四 书五 经 的学 习开 始 就 成 为 中 国 文 人 、 知 识 分 子 孜 孜 以求 的 一 种 文 化 境 界 , 但 在 当代 , 对于学生 来说 , 语 文 又 意 味 着 什 么 ? 有这 样一 份 调 查 , 题为 “ 你 认 为 最 轻 松 的学 科 是 哪一门” , 调 查 结果 显 示 , 体 育 课 被 学 生 评 为 最轻 松 的 课 程 , 而 紧 随 其 后 的 便 是语 文 课 。 有 老 师不 解 , 曾 几何 时语 文课 竟 然 和 体 育 课 相 提 并 论 了 ,学 生 却 从 容 淡 定 地 答 日 : “ 语 文课 究其 本 质就是室内体育课 , 当然 应 该 和体 育 课 相 提 并 论 了。 ” 语 文 教 师 听 到 这 样 的 回答 当然 一 脸 木 然 。 有多少语文 教师一大早 赶往学校 开始早读 课的辅导 , 又 有 多 少 教 师课 堂上 口若 悬 河 , 这样辛苦地付 出 , 然 而 学 生 却 这 般不买账。 这 就 不 得 不让 我们 思 考 一 个 深 沉 的 问 题 了 , 我 们 所 谓 辛 苦 的 付 出 到底 有 多 少无 用 功 ? 这 就 有 必 要 细 数 一 下 我 们 直 在 做 的那 些 无 用 功 。 成不变的预习 很 多 语 文 教 师 都 会 提 前 布 置 预 习任 务 , 总 结 起 来 不 外 乎 课文读一读 . 生 字词 查一 查 , 段 落 层 次 分 一 分 。没 有 针 对 性 的 预 习指 导 . 更 没 有 预 习 方 法 的详 细 教 导 , 甚 至 绝 大 多 数 老 师 对于学生 的预习状况从不检查 , 学 生 自然 认 为 预 不 预 习 一 个 样, 反 正 老 师要 讲 。就 这 样 日复 一 日 , 年复 一年 , 周而复始 , 试 问 学 生 在 这 样 的 预 习 过 程 中怎 能 激 起 学 习热 情 呢 ?尽 管 我 们
提 倡 自主 学 习 。 但 自主 绝 不 等 于 自 由 , 老 师 在 整 个 学 习 过 程 中要起到的作用便 是有效的指 导 , 合 理 的 安 排 。 千 篇 一 律 的 预 习 指 导 不 仅 仅 消磨 了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更 让 语 文 学 习 在 学 生 的 心 里 彻 底 崩 塌 。那 怎 样 的预 习才 能有 效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呢? 语 文 学 习的最 高 境界 是思 维 的培 养 跟训 练 ,所 以在安 排 学 生预 习之 前 , 教 师 首先 要 吃 透 教 材 去粗 取 精 , 挖 掘 文 本 中的思 维亮 点 , 然后 形成 预 习 问题 抛 给学 生 。所谓 课 堂 的 激活 , 我 想 首 先就 是在 预 习过 程 中对 学生 思 维 的激 活 .这样 既 能 激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 同时又 能兼 顾 学生 的 个性 化 学 习 .语 文 教 师何 乐 而 不 为 呢?例 如在 预 习孙 犁的小 说 《 荷花 淀》 时, 有 老师 提 出这样 的 问 题: 小 说人 物 形象 的塑 造 要借 助 多种 手段 。 为什 么孙 犁在 描 写女 人们 时 更 多 的是 语 言 描 写而 很 少 有 相关 的动 作 和 神 态 描写 呢? 战争 原本 是男 人 的事 情 .为 什 么孙 犁要 选 择一 群 女人 作 为 描写 对象 , 而且是 一群 无名 无 姓的 女人 ?这些 问 题 既关 注 了小 说 的基 本 常识 又 抓住 了文本 解读 的要 害 ,学生 如果 通 过这 些 问 题 进入 文 本 自然就 可事 半功 倍 , 同时也 提 高学生 自主学 习 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