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诚实守信是美德,敢于承认错误同样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了解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知道理解、体谅他人是解决和避免冲突、与人愉快相处的有效方法之一。

懂得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失败是成功之母。

【过程和方法】在生活中能分辨是非,正确地面对错误,并能在教师帮助下告诫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一些与人坦诚交往的方法,对不该做的事学会拒绝。

学会如何正确面对与人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并能尝试想办法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

相信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愿意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

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围绕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以及如何面对这些挫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自信地面对生活,健康地成长。

1 诚实是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诚实是一种最重要的人生美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过程和方法】知道诚实有多种表现: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够真心悔改、敢于承认错误、勇于面对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勇敢诚实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1、诚实是做人之本,要诚实地对待自己,更要诚实地对待别人。

2、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同样是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将“诚实”落实在行动上。

课堂练习一、我会填空1、诚实是(金子)。

2、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3、小洞不补,(大洞)难补。

4、宋朝的(许衡)不吃无主之梨,他后来成了一位杰出的学者与政治家,受到后人的尊敬。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可爱的家乡》: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及发展变化。

2. 《我们的学校》: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以及尊敬师长的重要性。

3. 《安全伴我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 《与人为善》: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5. 《热爱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及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培养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2. 教学重点: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校园文化;安全知识;关爱他人;保护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可爱的家乡》一课,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我们的学校》一课,讲解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好处。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安全伴我行》一课,设计关于交通安全的选择题,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与人为善》一课,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善举,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突出课程主题,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列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家乡。

(2)列举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说明遵守这些规则的好处。

(3)请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是中国人》:第1课《祖国妈妈,您好!》;第2课《56个民族是一家》;第3课《我爱你,中国》。

2. 第二单元《与人为善》:第4课《与人为善,快乐多》;第5课《合作的力量》;第6课《宽以待人》。

3. 第三单元《诚实守信》:第7课《诚实是金》;第8课《守信是美德》;第9课《做诚信的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学生与人友善、合作、宽容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人友善的品质以及诚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学习笔记、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讲述祖国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培养他们与人友善、合作的品质。

(3)分享诚信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针对第一单元内容,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第二单元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与人友善、合作、宽容。

(3)针对第三单元内容,设计诚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单元、课程、重点知识、关键词汇。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结合、提纲式、表格式等,使板书清晰、直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第一单元:请简述祖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特点。

(2)第二单元:请举例说明如何与人友善、合作、宽容。

(3)第三单元:请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热爱祖国第1课:《美丽的祖国》第2课:《56个民族是一家》2. 第二单元:遵守规则第3课:《社会规则》第4课:《公共秩序》3. 第三单元:关心家乡第5课:《可爱的家乡》第6课:《家乡的变化》4. 第四单元:学会尊重第7课:《尊重他人》第8课:《尊重劳动者》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和丰富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让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劳动者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第一单元: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祖国的美丽和丰富文化。

第二单元:如何让学生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第三单元:如何让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第四单元:如何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劳动者。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为学生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内容:第一单元:热爱祖国第二单元:遵守规则第三单元:关心家乡第四单元:学会尊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课:《美丽的祖国》课后习题1、2、3。

第3课:《社会规则》课后习题1、2、3。

第5课:《可爱的家乡》课后习题1、2、3。

第7课:《尊重他人》课后习题1、2、3。

2. 答案:参照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学科内容的特点,初步建立学科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我的家乡•课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其故事3.家乡的特色风景和传统文化•教学安排:–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第2课时:学习关于家乡的名胜古迹的知识,进行小组调研和汇报。

–第3课时:学习家乡的特色风景和传统文化,进行集体讨论和展示。

–第4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小测验。

第二单元:食品与健康•课时数:5课时•教学内容:1.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功效2.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教学安排:–第1课时:学习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功效,进行小组讨论。

–第2课时:讨论和总结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第3课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小组调查。

–第4课时:展示食品安全小组调查结果,进行集体讨论。

–第5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小测验。

第三单元:勤俭节约•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1.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2.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教学安排:–第1课时:学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2课时:讨论和总结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3课时:进行关于节约资源和勤俭节约的小测验。

第四单元:守法与公德•课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1.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并掌握基本常识•教学安排:–第1课时:介绍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第2课时:学习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3课时: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4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小测验。

教学评价与反馈1.各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1)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1)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学校第1节:美丽的校园第2节:我们的班级2. 第2章:我们的家乡第1节:家乡的地理特点第2节:家乡的传统文化3. 第3章:我们的节日第1节:传统节日第2节:现代节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学校、家乡和国家的节日,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品德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到品德教育的内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家乡和国家的情感,提高品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学校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学校。

a. 美丽的校园:让学生描述自己学校的美丽景色,分享校园里的趣事。

b. 我们的班级:介绍班级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凝聚力。

2. 新课导入: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

a. 家乡的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图片、地图等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产等。

b. 家乡的传统文化: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魅力。

3. 节日主题活动:通过对比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a. 传统节日:讲解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手工艺品。

b. 现代节日:介绍国庆、儿童节等现代节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学校:美丽的校园、我们的班级2. 我们的家乡:家乡的地理特点、家乡的传统文化3. 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以“我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四上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四上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围绕“尊重个性,审美观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个性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人的审美观并尊重他人的个性。

(2)掌握流行美、自然美和历史美的概念。

(3)学会欣赏画中的美,并会运用简单的美学语言描述美。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个性的品质,加强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个性,珍视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个性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

(2)使学生理解和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四.教学准备准备教案、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绘画工具、相关美术作品和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美术作品和图片,让学生欣赏美。

(2)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的美。

2.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流行美、自然美和历史美的概念。

(2)教师讲解各种美的特点和影响。

(3)教师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美的概念。

3.探究与讨论(2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欣赏多种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和图片。

(2)学生小组就作品中的美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3)学生小组用简单的美学语言描述作品中的美。

4.教师引导(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个性。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描述同伴的个性之美。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遵守公共道德。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1)学生自由绘画,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

(3)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美。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流行美、自然美和历史美的概念,学会了欣赏美和用简单的美学语言描述美。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教案一、学生情形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专门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适应,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学进度四、教学要紧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并做好课后小记。

2、重视课前预备环节,努力使每次上课老师学生都有充分的预备。

3、精心策划,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4、专课专用,不占用品社课的教学时刻。

5、多看教学杂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新动向。

6、充分利用班队课,谈话课进行教育,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整体提高。

7、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8、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小孩在各种环境下良好的成长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1、诚实是金教学目标:1、明白诚实是一种最重要的人一辈子品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2、明白诚实有多种表现:有做人坦荡正直、实事求是、敢于讲实话、敢于承担责任,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公私分明。

3、明白得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够真心悔改、敢于承认错误、勇于面对自己的责任,如此的小孩才是一个勇敢诚实的好小孩。

教学重点:1、诚实是做人之本。

2、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同样是诚实的小孩。

教学难点:将“诚实”落实在行动上。

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课件、故事《精神癌》、组织学生表演小品2、学生预备:收集与“诚实”有关的古今谚语、格言和故事;每人预备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棵大树。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的学习我做主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章节内容:第12页。

2. 时间的珍贵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章节内容:第34页。

3. 合作共赢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章节内容:第56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时间管理对比图片,让学生讨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学习第一章“我的学习我做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讲解教材第12页,让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分享。

4. 新课导入:学习第二章“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讲解教材第34页,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珍惜时间。

5. 例题讲解:讲解时间管理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新课导入:学习第三章“合作共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讲解教材第56页,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品德与社会——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团队合作2. 板书内容:自主学习: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时间的珍贵、合理安排时间团队合作:合作共赢、团队协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2)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珍惜时间的,举例说明。

(3)与同学分享一个你参与团队合作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2. 答案:(1)学习计划示例:周一至周五,每晚79点进行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等。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社区生活”,第一节“身边的社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社区的概念,理解社区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关心社区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贡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社区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了解社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区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社区的概念,激发他们对社区生活的关注。

2. 基本概念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定义,理解社区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经验,讨论社区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发展做贡献。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社区活动方案,并分享交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社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社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

在这里,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社区的叔叔阿姨们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如义卖、环保、敬老等,让我们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时光。

作为一名社区成员,我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发展状况,为社区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1. 贴近学生生活:情景应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能够迅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案浙教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案浙教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教案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1、积极转变观念(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社会》,具体章节为第6课《遵守规则,共建和谐》。

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掌握基本的生活规则和公共道德,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和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活规则和公共道德,增强遵守规则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共建和谐社会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生活规则和公共道德,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1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生活规则和公共道德,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学生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第6课遵守规则,共建和谐2. 内容:生活规则公共道德遵守规则的意识共建和谐社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你在生活中遵守的三个规则,并说明为什么遵守这些规则。

(2)你认为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好处?2. 答案:(1)示例:①按时上学,不迟到;②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③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垃圾。

因为遵守这些规则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2)遵守规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共同生活》中的第5课《交通连着你我他》。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认识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种类、功能以及发展变化,认识到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交通工具模型、交通标志卡片等。

学具:学习单、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2. 新课内容学习:(1)交通工具的种类与功能: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汇报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2)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通过观看PPT,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 交通安全教育:(1)交通法规学习:讲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让学生了解并遵守。

(2)交通安全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违反交通法规的危害,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我是交通小卫士”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交通工具的种类与功能2. 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3. 交通法规与交通安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交通工具”为主题,画一幅画,并简单描述其功能。

答案:学生作品,无需统一答案。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你认为最重要的交通法规,并说明为什么。

答案:(1)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因为这样可以确保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2)乘坐汽车时要系安全带,因为安全带可以保护乘客在紧急刹车或碰撞时不受伤害。

(3)不在马路上玩耍,因为这样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危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计划范文?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提要:?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房地产E?网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浙教版)??一、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1)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1)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城市》的第7课时,内容包括:1. 了解城市的功能区域;2. 认识不同的职业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3. 学习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功能区域,理解各种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城市的功能区域,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城市功能区域图、职业介绍卡片、环保宣传资料;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城市功能区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地方。

2. 新课导入:发放职业介绍卡片,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功能区域,探讨该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

4. 例题讲解:讲解环保宣传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如何保护城市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城市的功能区域;2. 不同职业的特点及作用;3. 城市环境保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城市”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城市功能区域和环保措施。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城市功能区域,了解不同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引导;3.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城市的功能区域和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001]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001]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全册教学计划、教案[001]一、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通过学习和探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学会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文化交流与体验2.人际关系与沟通3.健康与生活4.家庭与社区5.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6.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3. 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文化交流与体验•掌握不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节日和习俗;•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第二周:人际关系与沟通•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分析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

第三周:健康与生活•了解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小组展示。

第四周:家庭与社区•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功能;•探讨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参观社区,了解社区发展和建设。

第五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学习资源的分类和有效利用;•进行环境保护实践和小组报告。

第六周: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探究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习公益行动的案例和经验;•策划并组织公益活动。

4. 教学评价本学期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考试测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测试题;•项目报告:要求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和撰写报告;•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案示例下面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案示例:课题:守望相助,共同成长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社会》,具体章节为第8课《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内容详细包括: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规则的含义与作用、秩序的重要性、如何遵守规则以及维护秩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规则与秩序的含义,学会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品德与社会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因不遵守规则而引发的秩序混乱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让学生了解规则的含义与作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秩序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遵守规则,维护秩序》2. 内容:(1)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与秩序(2)规则的含义与作用(3)秩序的重要性(4)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规则,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举例说明秩序的重要性。

(3)谈谈如何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2. 答案:(1)生活中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它们的作用是保障人们的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等。

(2)秩序的重要性如:保持交通秩序,避免交通事故;保持课堂秩序,提高学习效果等。

(3)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方法:自觉遵守规则,服从管理,自觉维护秩序,互相监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规则与秩序的理解程度,以及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实际行动。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包含教学计划)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案 (包含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浙江教育出版社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
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

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

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
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附教学进度表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