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doc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复习课》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复习课》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等基本概念。
2. 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
2. 难点:角度的换算、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等基本概念。
2. 复习角的定义和分类(1)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复习角的度量方法(1)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角度的换算:1度=60分,1分=60秒。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讲解角度的换算和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环节(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知识: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等基本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角度的换算和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复习课》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等基本概念。
2. 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
2. 难点:角度的换算、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角的定义、分类、度量方法等基本概念。
2. 复习角的定义和分类(1)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4课时_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4课时_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计量单位、图形、几何等。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计量单位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几何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绘制和几何问题的解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回顾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认识和运算规则的运用。
2.图形、几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问题,以便进行课堂操练和巩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小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问题涉及数的运算、计量单位、图形、几何等方面。
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练习题。
练习题包括数的运算、计量单位转换、图形绘制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避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集合和分拣课时一:认识集合知识目标:- 了解集合的概念- 能够使用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拣和整理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具体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
2. 准备:将各类实物准备齐全,包括图形、水果、文具等。
3. 分类与整理:引导学生根据指定的分类方式(例如颜色、形状)将实物进行分拣和整理。
4. 讨论与总结:学生根据分拣过程,讨论分类的依据,并归纳总结集合的概念和特点。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其他分类方式,并与同学分享。
- 学生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不同的集合。
课时二: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知识目标:- 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能够利用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 导入:复上节课的集合分类方式。
2. 讲解交集和并集: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3. 练:给出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找出给定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和小红各自喜欢的球队,并找出两人共同喜欢的球队。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际问题,运用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解决。
第二单元:数形结合课时一:棋盘上的图形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和探究,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 研究使用几何图形的名称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具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特点。
2. 认识几何图形:通过示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3. 探究活动:利用棋盘格,让学生摆放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观察图形所占格子数。
4. 讨论与总结:学生讨论图形所占格子数的规律,并总结不同形状的特点。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棋盘摆放问题,让同学猜测图形所占格子数。
课时二: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知识目标:- 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通过观察和发现,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几何图形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二《公顷和平方千米》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二《公顷和平方千米》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面积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场景的观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但是,学生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面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公顷和平方千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面积、估算家庭面积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图片、实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2.实践活动材料:如测量工具、地图等。
3.作业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校园、家庭等不同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场景的面积吗?它们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2.呈现(10分钟)介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并能够进行换算。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面积、估算家庭面积等。
引导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描述较大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复习课》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复习课》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度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角的度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角的度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角的度量的实际应用。
2. 角的度量的精确度。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角的度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角的度量来解决一些问题?(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角的度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角度、弧度、度分秒等。
2. 举例说明角的度量的实际应用,如:测量角度、制作图形等。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角的度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数学的乐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角的度量问题,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角的度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角的度量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4. 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角的度量基本概念、方法及实际应用的讲解。
2. 练习题:巩固角的度量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3.复习计算机制;4.复习图形的认知与分类。
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2.10以内的加减法;3.计算机制。
教学难点图形的认知与分类。
教学过程第一节: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1.数的认识:当我们看到一组物品时,我们称之为一个数。
例如,我们可以说这里有三只猫,它们组成了一组数,我们称之为“3”。
2.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可以用大小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3”和”5”,我们可以写成3 < 5。
第二节:10以内的加减法1.加法的认识:加法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数相加,在数学中用”+”表示。
例如,2 + 3 = 5,表示两个数相加得到了5这个结果。
2.加法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数的分解,选择更加合适的加法计算方式。
例如,3 + 7可以分解成3 + 3 + 1 + 1,然后我们就可以用10以内的加法计算出答案。
3.减法的认识:减法是指两个数相减,在数学中用”-”表示。
例如,5 - 2 = 3,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了3这个结果。
4.减法的计算:我们可以通过数的推导,选择更加合适的减法计算方式。
例如,9 - 6可以推导成10 - 1 - 6,然后我们就可以用10以内的加法计算出答案。
第三节:计算机制1.计算机制:计算机制指的是多数相加时,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数变换成一个更加合适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将8 + 7变换成7 + 8。
2.计算机制的实例:当我们计算8 + 7时,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数变成10,所以我们可以将8 + 7变成8 + 2 + 5,然后我们就可以用10以内的加法计算出答案。
第四节:图形的认知与分类1.图形的认知:在学习四年级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例如,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
2.图形的分类:图形可以分为几何图形和非几何图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总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总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概念:度、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角度计算。
3. 角的度量应用:图形角度计算、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概念和度量方法。
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度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角的度量概念:度、分、秒的认识和换算1.1 度的认识:介绍1度等于圆周的1/360。
1.2 分的认识: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圆周的1/21600。
1.3 秒的认识:1分等于60秒,1秒等于圆周的1/1296000。
1.4 换算方法:度、分、秒之间的换算。
(2)角的度量方法:量角器、角度计算2.1 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测量角度。
2.2 角度计算:介绍角度计算的公式,学会计算角度。
(3)角的度量应用:图形角度计算、实际问题解决3.1 图形角度计算:介绍图形角度计算的方法,学会计算各种图形的角度。
3.2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角的度量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角的度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角的度量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1.7+0.4 3+3.3 5.4-2.5-1.47 2.8÷0.8(1.25+0.36)×0.2 0.99+1.8 2.56-0.37500×0.001 3.2÷1.6 3.9+2.03 7.5×2.5×40.36÷12 0.75×4 4.9÷3.5 1.2×0.4+1.3×0.42.14-0.9 6.25×0.8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
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
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
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概括出读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以有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
学情分析:
课型
练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数感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亿以内读数和写数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正确读写数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练习一的第7题写数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练习一5、6、9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学生述说读数方法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读题找出数据
学生尝试写数
写作:
写作:
写作:
写作:
写作:40090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6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6统计和数学广角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复习前几章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3.课前准备:检查教室设施是否齐全,准备好教学材料三、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数据的学科,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内容。
2. 数学复习•复习前几章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等内容。
•练习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统计学•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复习数学知识•给学生出一些前几章的数学题目,让他们复习基础知识。
第三步:统计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统计学的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小结和反思•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和反思,加深理解。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统计学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仅是理论学习。
2.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生汇报图中数据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
(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1、读点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2、读趋势,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3、估计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4、预测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汇报评价说说图中的信息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四、运用延伸1、出示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四年级上册数学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提高学生整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知识的整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粉笔。
2.教辅资料。
3.整理好的复习总结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1.复习整数的加法规则,并进行例题讲解。
2.复习整数的减法规则,并进行例题讲解。
3.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几道综合运算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第二部分:整理知识点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1.让学生自行整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知识,做出知识总结。
2.安排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练习1.有限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整数加减法运算题目。
2.完成一定数量的思维题,考察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反馈1.组织学生针对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2.对学生的整理内容和问题解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结合本节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前几章整数运算知识进行的巩固和整理,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整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综合应用题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整理和复习》教案内容,希朿本计划能帮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9 总复习》精品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9 总复习》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四年级上册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
2.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复习,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加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运用。
2.复习认识图形和计算周长、面积等相关知识。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复习加减法:加减法的四则运算,包括进位、借位等情况。
2.复习乘法:乘法口诀、乘法表的熟练记忆与应用。
3.复习除法: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4.图形的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5.计算周长和面积: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简单的计算。
6.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精心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工具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带好课本、笔、草稿纸等学习工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教室准备:教室环境整洁,黑板书写清晰,教学用具摆放整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复习知识:师生共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
3.新知讲解: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讲解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4.练习训练:安排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7.小结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确保学生掌握。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如何?2.学生学习情况如何?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后续教学改进建议。
七、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听课专注、互动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2.学生作业评价:完成情况、正确率、题目类型覆盖情况等。
3.教师评价: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
八、教学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调查和反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三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三位数》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基本概念。
2. 引入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概念并解释乘法运算的意义。
3. 展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的练和示范。
教学步骤及方法
1. 温两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运算练。
2. 引入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比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差异。
3. 解释乘法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场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4. 展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先通过具体的数字示例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5.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计算能力。
6.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决,并引导他们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7. 结束课堂,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扩展活动
1.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题目,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2.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找出身边可能用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场景,并描述其应用过程。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态度,评估他们的研究情况和理解程度。
2. 给学生一些小练题,通过他们的解答情况评估他们的运算能
力和思维能力。
3. 针对性地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以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读、写亿级的数。
一起看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数位中含0的亿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数位中含0的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读、写亿级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看这幅漫画,哇!你想说什么?生可能说: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地球都要背不动了!也可能说:全球人口有六十一亿,太多了!(惊讶):六十一亿,这个数真大呀!像这样亿以上的数,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二、学习读数和写数(一)学习读数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1页,例1中有三个数,你们会读吗?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开始自学吧!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例1中第一个数为什么读作:六十一亿?后边两个数你会读吗?写在书中横线上。
(2)想一想,亿以上的数该怎样读?(3)完成例1下边的“做一做”。
你认为,读数时最应该注意什么?3、学生自学。
师提示学生:不要急于做题,一定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一定要沉下心来,想一想老师提的问题,看书时,可以用手点着看,边看边思考。
4、师:你们自学后有什么问题吗?如学生说没有,师:说明你们都用心去学了,既然学明白了,你能以5080 4000 0000为例,说说亿以上的数究竟怎么读吗?5、生到前面讲解,师小结:先分级再读数,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上的五千零八十亿,再读万级上的四千万,(出示课件第一、二句),我们再做几个练习:5008 4000 000,5080 0000 4000,让生读,再总结:级末的零不读(画横线打叉),各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出示课件第三、四句)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获奖教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份获奖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二、整理和复习内容1. 数的认识•自然数:从1开始的整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数字排列和比较:学习如何对数字进行排列和比较大小。
2. 加法和减法•个位数的加减法:掌握个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进位和借位:学会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3. 乘法和除法•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
•乘法和除法计算:练习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分数和小数•分数的认识: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数的认识:学习小数的表示和运算。
三、获奖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
2.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复习自然数、整数的概念。
2.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3.练习分数和小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2.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加减乘除的运算技巧。
3.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小数与整数的关系。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获奖教案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复习计划,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数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获奖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一)》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4500000000 读作:四十五亿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4350871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整理和温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和温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2、指名汇报所学内容:生1: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生2:我们学习了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师:温习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哪些规则?(4)学生反馈。
(5)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课件出示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则)(6)做一做:A、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B、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14320030000 353087030431C、读出下面的数。
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D、写出下面各数三亿四十亿八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设计意图]学生说学过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紧跟着把读法和写法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温习,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生3:我们学习了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的怎么办?如果数位不同又怎么办?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数位不同,数位多的那个数大。
(课件出示)做一做:(1)比较数的大小92504〇103600 50140〇63140 28906〇28890 620300〇307300(2)把世界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中国1292270000 印度1014000000 美国278000000印度尼西亚212000000 巴西170000000生4:我们学习了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师:整亿整万的数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课件出示)师:求近似数应该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加一个亿字。
(课件出示)火眼金睛:笑笑认为891234900的近似数是9亿,淘气认为891234900的近似数是89123万。
你认为谁说的对?生5:我们还知道了数产生的过程,还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师:你能用计算器完成下面的计算吗?4964 ÷68 + 34 =286 × 2 + 139 × 3 =师: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方法。
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
你准备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用简练的文字将学生的叙述罗列出来,以便后续让学生进行整理。
师: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温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
学生知识结构网络展示:生1:生2:3、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 为了改变学生认为温习课就是做题的模式,我通过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把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穿插起来,学生想到什么问题就先解决什么问题,每温习一个知识点紧跟着一个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对知识点进行了及时稳固。
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在领着他们温习,而是他们在领着老师在温习。
我认为这样会比做题、讲题这种形式好一点。
二、实际应用:(课件出示)1、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一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894700000这个数,4在()位,表示()个(),8在()位,表示()个()。
3、4个十亿、4个十万组成的数是()。
4、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位数和()位数。
5、29□760≈30万 1()39800≈100万6、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不读0的数是()约等于1亿的数是()改写成8369万的数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在稳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小结质疑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温习了哪些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温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整理和温习知识架构图1、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2、各种角的比较和联系周角:等于360度平角:等于18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直角:等于90度锐角:大于0小于9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角的记法: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3、重要知识点:• 1.过一点能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 3.过一点能画无数个角• 4.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端画出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画线:画直线、线段、射线5、画角: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画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______度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练习题:一、“认真细致”填一填:29分[5+4+4+4+12]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2、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3、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1周角 =()平角 =()直角 1平角 =()直角5、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920 340 1150 860 150 **** **** 900 640 1600 390 990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一条直线长6厘米。
②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③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2、我们用的三角板上有一个(),两个();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两个()。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④平角⑤周角】3、()﹥()﹥()﹥()﹥()【①平角②钝角③锐角④周角⑤直角】①②③④⑤⑥锐角直角钝角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
【①15②60③90④120⑤180】5、下面各角中,()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
【①5②10③15④20⑤25】三、“实践操作”显身手。
56分1、过A点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厘米长的线段。
A·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3、(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5度的角。
(2)画一个130度的角。
A·4、下面的角是()度,以A为顶点,在这个角内画一个45度的角。
A5、量出下面各角分别是多少度,并在图上标出来。
再写出它们各是什么角。
()()()()6、左图中有()条射线,组成了()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第三单元整理和温习知识架构图知识点整理:(一)三位数乘两位数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也要乘三位数,第二步的乘积的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数0,有几个0添几个0。
(二)实际生活中的估算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三)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 = 路程路程÷时间 = 速度路程÷速度 = 时间(四)积的变化规律两因数A、B的积是C : A × B = CB不变,A扩大或缩小N倍,积随着A扩大或缩小N倍;A扩大N倍,B扩大M倍,积就扩大M ×N倍;A扩大H倍,B缩小G倍,如果H<G, 积就缩小G÷H倍;如果H>G, 积就扩大H÷G倍;练习题:一、“神机妙算”对又快:35分[10+16+9]1、直接写出得数:①30×12= ②23×4= ③540-310= ④4×140= ⑤630+70=⑥130×20= ⑦180×5= ⑧170×5=⑨500×5= ⑩210÷7=2、用竖式计算:⑴236×43= ⑵208×56=⑶720×42= ⑷480×50=3、估算下面各题:⑴89×202≈ ⑵139×48≈ ⑶307×53≈二、“认真细致”填一填:29分[2+2+4+2+3+4+6+4+2]1、400×3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2、()×时间 = 路程3、75的28倍是(),196与72相乘,积是()。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5、估算下面各题。
①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厘米。
②小军爸爸的薪水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元。
③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人。
6、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7、在〇填上“>”、“<”或“=”:30×180 〇 30×160 27×200 〇 20×270600×10 〇 10×660 23×40 〇 32×3098×54 〇 5000 45×20 〇 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