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随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随想
高考作文题对于语文教学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高考是校园生活的“制高点”,而高考作文题目,就是这“制高点”上的“旗帜”。它是从考场里传出来当年高考信息的第一声“春雷”,当天当时就传遍每一个关心高考的人。其为世人瞩目的程度,足以使它成为当年高考的代表性“符号”。
回首30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可以明显看出其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脉络,折射出时代特征的印记。以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为例,1977年,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中断了十年的高考首次恢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虽已过去,但高考作文依然没有摆脱政治化的倾向。上个世纪80年代,政治味浓厚的作文题目退出历史舞台,关注社会热点的作文题目成为主流,如1981年的《毁树容易种树难》,1985年的《给〈光明日报〉写封反映环境污染的信》。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闸门,涌现出一批颇有创意的好作文。此后的《诚信》(2019年)、《规则》(2019年)、《转折》(2019年)、《包容》(2019年)、《说’安’》(2019年)、2019年《北京的符号》,等等,不论题目出得多么平庸,却都具有时代特点。
2019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取材于唐朝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题目甫出,议论纷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今年的题目尽可
说三道四,但是都没法否认今年的作文题目是颇有新意的。新意,就是跳出窠臼。在内容上,许多人以为今年会在“奥运”与“和谐社会”上出题目。在形式上,很多人恪守陈规,难于摆脱过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出现过的题目的“定势”,没少在那些圈子里“磨枪”,复习和模拟带有点“博彩”的性质。今年“唐诗”题目之后,很快,有些人就总结出作文题从“政治性”——“社会热点”——“文学性”(主要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变化轨迹。
高考作文是语文教师年年要为考生把的一道“脉”。高考作文题的正面影响或者可以认为促进了执教老师对于下一年作
文的思考,但其负面作用就是容易使教师的思路陷入“惯性”的轨道。我们看看前面举的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甚至可以看出这种“惯性”也成为命题人好几年跳不出的桎梏。
语文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阅读与写作需要持续的“涵养”功底———高考复习却希望“爆汆”,能够直接与“考题”对话;对于作文题最好是“押宝”。目前,我们的中小学似乎成了高考的“雇佣军”,特别是“高中”,成了大学的“预备班”。君不见有的学校高一新生一入学,学校就把高考倒计时的牌子挂在了学生面前。高考考的就学,不考的不学或少学,匆匆忙忙把高中教学大纲规定的三年完成的计划压缩到两年
甚至一年半就完成,目的是把剩余的时间挤出来向高考“冲刺”!高中的正常教学被打了折扣甚至完全扭曲。在这种情况
下,最受影响的是语文教学。学生除了课本和老师发的“篇子”,没有可能去读更多的材料,更不要说博览群书了!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涵养之功,压缩了正常教学时间,就只能靠临阵磨枪。在浩瀚的文学瑰宝中取一瓢饮,难怪许多老师叫苦连天,说今年的题出偏了、出怪了!谁个知道“刘随州”(刘长卿)?谁个知道“严员外”(严士元)?按此逻辑,只有考李白、杜甫、白居易了。其实,“细雨湿衣”、“闲花落地”是再浅显不过的文字了。但是要解其中韵味,却需要一些文学涵养的蕴蓄。考生也不一定非得把作者和时代背景搞得很清楚,考题只是一个“药捻儿”,把考生的思绪点燃、考生自会思潮如涌。但是涌什么,却取决于考生肚里有什么了。
语文的基础是应试的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正途。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试的基础。扎扎实实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下功夫,真正而不是取巧地在阅读和写作上下功夫,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遗憾的是,由于急功近利的误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偏离主航道,围着高考转,其效果适得其反,也把学生引偏。
从这些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还有一个倾向,就是重议论文和记叙文或者夹叙夹议,而忽视说明文。其实,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实用性的说明文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求职就业走上工作岗位最需要的往往不是去议论什么、感慨什么,而是能够把握一些实用性文字的撰写,写得清楚明白、合乎逻辑、
文从字顺,让人能够读懂。或许,有人据此可以推断明年的高考作文该是“说明文”了,但愿明年的高考作文文体别被我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