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
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文摘要21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无所不知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现代化、世界性市场化、现代性服务化以及知识化全球化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做到与世界接轨,与信息同步。
著名学者江汛清在《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中曾经提到:“21世纪是一个具有更广的包容性、更好的信息流、更大的透明度和覆盖面更广大的,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论坛机制…..”在这样的实时通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时代,要将我们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构建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个性化学习。
一、学习方式及其转变的要求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终生学习似乎成为了一项学习制度。
然而,由于高度发达的信息设备进入生活领域,通讯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全球化的要求等,转变学习方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要求。
“学习方式”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于1954年提出。
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受到广泛认同的学习方式的定义。
正如托马斯·贝勒(Thomas Bel)所说,“有多少个理论家就存在多少种学习方式的定义”。
但这些不同的定义在本质上却有许多的共同点:第一,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
第二,稳定而独特是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
稳定指学习方式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独特指学习方式在学习者生理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到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
第三,学习方式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和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2. 引导学生探索多元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历史、艺术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多元化的知识积累,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
3. 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创新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失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努力。
4. 提供实践机会创新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如科研实验、创意设计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互相协作、互相学习,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提供奖励和认可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得到鼓励和认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尝试。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自信,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题报告辉县市第一初中王春枝蒋志举郭树霞李宇霞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研究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寻常。
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载体,它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行实践,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才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可见创新并不神秘。
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功能。
标准明确指出要突出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教学。
因此,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青少年如何发扬创新精神呢
青少年如何发扬创新精神呢青少年如何发扬创新精神1、我们青少年应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生活中,转变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2、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独立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4、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想像力,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发展求异思维,让创新思维闪光。
5、要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
6、敢于和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7、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创新人才必备的精神要素一、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结构亟待探明二、自信心:一切能力发展的出发点三、责任心:卓越能力发展的奠基石四、冒险精神:能力发展获得突破的关键石五、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的基本要素六、市场意识:人生走向卓越的前奏七、风险意识:人生成败的试金石八、抗挫折性:自我发展的根基创新精神的五大要素创新的三要素是技术、人才、包容。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另外,创意是创新的特定思维形态,意识的新发展是人对于自我的创新。
发现与创新构成人类相对于物质世界的解放,是人类自我创造及发展的核心矛盾关系。
其代表两个不同的创造性行为。
只有对于发现的否定性再创造才是人类创新发展的基点。
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所在。
创新的无限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1.前言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晶。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下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要求人们具备快速适应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但这往往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可谓是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整体教学效果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度逐渐下降,缺乏动力和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语文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思考和创造。
初中工作总结发扬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工作总结发扬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初中工作总结:发扬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初中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了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通过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发扬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在此,我将总结并分享这些经验。
一、了解学生需求,激发创造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信他们的想法和创造力都是有价值的。
通过这种方式,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使他们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思维。
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我提供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追求新奇和创新。
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注重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小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合作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方法,并且在团队互动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独立寻找答案,并与同学分享。
我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敢于冒险和表达的品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拓展学生创造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我提供了一系列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艺术展览和科技讲座,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同时,我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课程、社会公益项目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与其他学科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跨学科的创新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案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案一、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如今,社会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非常重要。
二、提供创新教育机会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验室、创业课程等,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中展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去创新。
四、开展团队合作创新往往是团队的努力成果。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创新。
学生可以组建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提供实践机会学习创新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
学校应该与社会机构和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
学生可以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自己的创新潜力。
七、推行跨学科教育创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应该推行跨学科教育,让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源泉。
学校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问。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
九、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帮助。
比如,学校可以提供创新项目的经费、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
十、评价创新成果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思维,激励他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十一、与社会互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与社会进行互动,了解社会需求,把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究是一种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自主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本文将就自主探究的意义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自主探究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思考问题、解决困难、发现规律、创造新知识等方式,追求知识的深度、宽度和广度的过程。
自主探究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主探究,个体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技能和沟通技巧。
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可以让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指导和教材的限制,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这种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个体的创新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素质。
通过自主探究,个体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从教育的各个环节入手,而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为主体,通过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探究、研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如何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在当今社会,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
创新能力是未来成功的关键之一,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就应该开始。
本文将介绍如何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帮助他们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创设创新的学习环境。
为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
学校或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例如,让孩子参与课外活动、进行实践探索,以及参观博物馆等等。
这些活动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第二,提倡多元思维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多元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培养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第三,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探索的关键。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实验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会获得失败和尝试的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创新意识。
第四,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空间。
在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探索空间。
孩子需要有机会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种自由和探索空间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且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第五,注重思考和反思的培养。
思考和反思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思考,并且善于总结和归纳。
通过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且学会从中吸取教训。
这样的培养能够让孩子懂得如何不断改进和创新。
总之,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必要性的任务。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严格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变“组织教学”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启发和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讨”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
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
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访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变“巩固知识”为“张扬自我”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的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脑动、人人动。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表演、辩论、演讲、朗诵、游戏等形式激励评价学生去动。
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去求异、求新、敢质、敢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精神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陆良文化小学余贵平考号:2801CC01005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了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
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因此,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关键。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从的主体性为宗旨。
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难度。
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它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特性。
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教育,它的实施是为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而打基础。
作准备的。
下面,笔者就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谈一总肤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而教师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力,创设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则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中,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坡度的问题,创设青山绿水的意境,让学生在掌声中,想象讨论。
再如《春晓》中“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这些疑问经过讨论,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人文意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和探究动机,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
自主探究的核心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主探究不是指学习者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资源,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充分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在当代教育中,自主探究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自主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自主探究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这样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需要学生具备自主规划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与同学一起探究问题,共同分享资源和经验,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共享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者利用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甚至可以参与学术研究项目。
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和空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校可以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探究和分享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政治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政治课;创新精神;师生关系;学习方式;求异思维;教学环境;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实现还得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要转变观念,摆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学实践已经证实,教师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行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
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就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反思研究者;而学生的地位应由被动的“听众”,彻底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二、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逐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在讲解问题时,我从来不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在表达完我的想法意见后,让学生参考,以便学生能有错则改正错误,意见不同则保留自己的见解。
真正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教师只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政治课。
学习方式的变革原因与意义
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及其含义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其深刻的原因。
从教育内部说,是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的推动力量。
从外部说,是社会发展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即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课程改革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自身和社会发展在课程中反映。
1. 教育自身的需求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所施行的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接受—传递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单纯地教,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种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教师为改变这种状态,不得不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在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结果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得很苦,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没有兴趣的地方。
这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不利于新课程的推及和实施。
因此,改革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2. 社会发展对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人类社会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便以不可抵御的态势席卷全球,信息化社会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量的膨胀,诚如布朗教授所说:“我们正遭遇到信息的狂轰滥炸,每时每刻我们都正遇见前所未见的事物,每时每刻,听到前所未闻的观点。
”[1]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知识,重新思考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不得不在知识的内容、价值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重新作出选择。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人类最需要的是学会掌握信息,掌握有用的知识,“求知”的意义已经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展和使用信息。
[2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人们必须通过教育,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精选文档】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在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照下,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挑战。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的人才,各国都对教育提出了改革的期望,这种改革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些要求都明确说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什么是学习方式?它和我们常说的学习方法是不是一回事?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来现实,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新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三)、改变我校教学现状的要求。
从课题提出之初《学生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看,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导,而且这种接受学习在很多方面已经变为机械学习,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学习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和机械记忆。
大大禁锢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
要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必须转变现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一、了解并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与其个人特长和天赋密切相关,了解并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
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对于不同领域的兴趣爱好,并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各类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专门用于学生创新实践和研究的地方。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创新竞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实践性的选修课程,如科学实验课、工程设计课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和成果。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将学生组织为小组,开展团队合作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贡献,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创新精神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六、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创新常常来源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开设跨学科课程,激发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兴趣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七、开展科技教育和STEM教育科技教育和STEM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科技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
STEM教育则注重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概述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侧重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所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从单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多元、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转变。
这一转变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校和家庭也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探索。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当前教育背景与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教育的普及,学生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动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一些学生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时,缺乏有效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当今社会,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能力不仅能帮助孩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1. 提供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孩子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给孩子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探索。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手工制作、烹饪、种植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要在孩子参与实践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核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多元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孩子需要一个开放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决策和自我探索。
同时,也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不给予过多的限制和束缚。
4. 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家长和教育者要鼓励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些孩子可能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而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亲身实践和体验。
了解孩子的学习偏好,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要素。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实践和创新。
例如,可以给孩子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项目,鼓励他们提出想法和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度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转变的基本精神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转变的基本精神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
但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点,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
2.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3. 多元化教学
现代教育注重多元化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
社交教学等多种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
4. 评价与反馈
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还体现在评价和反馈方面。
传统教育注重考试成绩,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总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探究学习、多元化教学和评价与反馈的基本精神。
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有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郭邦富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4期
摘要: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
而以知识为基础发展经济,就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因此,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内核。
“创新”将成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竞技场的“人场券”,谁能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角。
关键词:转变;创新
近几年的教学探索表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改在认真总结了应试教育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种种弊端后,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予以大力推广。
笔者认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特点,如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性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
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实现创新。
在教学中,孔子一贯重视平等施教,我们教师更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
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二、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得"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不同的文、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实验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
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将法庭审判引入课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过审判、辩论,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进一步认识到骗子行骗之所以得以成功是社会的因素,并非个人的问题,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文章的主旨。
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
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因材施教,精心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三、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就够始终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
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
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思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可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
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近年来,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带动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影评、诗文吟诵、演讲、诗配画、猜谜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
我们还组织学生文学社,指导学生进行童话、儿童诗等的创作,并创办校园文学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一个园地。
总之,语文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教育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阅读面广了,探究能力强了,分析角度新了,读写能力自然会逐步得到提高。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
就是力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是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永远是力量。
作者简介:
郭邦富,教师,男,汉籍贯:阳新,工作单位: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宝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