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生态方法(1)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建筑的概念逐渐被推广和应用。生态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提高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和品质。那么,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
一、能源节约原则
建筑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能量的消耗和排放重要来源,因此生态建筑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能源节约。传统建筑常用的隔热材料、节能灯、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都可以被应用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要注重采光和通风条件,开发自然光和通风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材料选择原则
材料的选择是生态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生态建筑的材料选择原则是要优先选择对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比如,使用环保型涂料、地板、窗户和隔热材料等,可以大大减
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三、水的节约原则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生态建筑的设计要
求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达到节水的效果。使用低冲式马桶、节
水淋浴、以及储存雨水等方式都是生态设计中常见的方法。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尽可能地
达到雨水回收和利用的目的。
四、生态循环系统原则
生态循环系统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即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再利用。比如,使用垃圾分类
系统、生物废物储存、有机肥料等生态循环系统,可以将废弃物
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五、健康舒适原则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也要遵循健康舒适原则。室内环境的
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原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设计方法,旨在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福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设计原则:
1. 最小干扰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发展和演替。
2. 多样性原则:鼓励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增加物种数量和复杂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3. 生境提供原则:设计和保护适合不同物种生活的多样化生境,包括栖息地、食物资源和避难所。
4. 连通性原则:确保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以促进物种的迁移、基因流和生态过程的传递。
5.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保持生态平衡并满足人类需求。
6. 自然模拟原则:尽可能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创建更具生态可持续性的设计。
7. 社区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和意识,以实现对生态设计项目的持续关注和保护。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生态设计可以在建筑、城市规划、农业和景观设计等领域中帮助创建更可持续且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设计生态学2012.12
1.2 生态设计面临的严峻现实
• 严峻的生存危机
• 极端气候 • 生存环境恶化
• 国际争端
• 小国成为大国的牺牲品 • 资源分配不公
• 环保意识淡薄
严峻现实之一:严峻的生存危机
印尼原始森林每两秒毁林面积等于一个足球场
印度Rajasthan沙尘暴
成都 遭受严重旱灾中的老人
卫星地图显示不断蚕食、毁坏民勤人民家园和庄稼的沙漠
由织物和纸塑料材料制成的半透明薄膜,
可以经受各种天气的考验,同时又能让自 然光进入室内,形成柔和的室内环境。 另外,纸质建材在历时5个月的世博
会后,还被全部回收再利用,返回日本做
成小学生的练习本。
“纸膜”外墙和屋面 防水防燃处理
纸屋面积3600平方米
440根直径12.5厘米的可再生纸筒呈网状交织而成,先平放后举起,两周完成。
地球一小时 Earth Hour
该活动起初只是一项号召悉 尼居民关灯的活动,2007年在澳 大利亚展开,当时约有220万悉 尼家庭和企业熄灯一小时,后逐 渐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应对 气候变化行动之一。
地球一小时 Earth Hour
活动由世界自然基 金会(WWF)发起,呼吁 个人、社区、企业和政 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 期六20:30-21:30熄灯 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 持。
2012戛纳广告节设计类全场大奖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现代社会,园林生态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迎合人们对于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美好的追求,园林设计逐渐向生态化转变。本文将探讨现代园林生态设计的方法研究,以期对今后园林设计进行指导和借鉴。
一、功能分区设计
在现代园林生态设计中,功能分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合理划分和规划园林空间,能够根据不同功能需求来设计和布局。例如,可以设立休闲区、娱乐区、健身区等,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同时,这些功能分区之间还可以通过景观元素的布置来形成连贯性和流动性,提高园林空间的整体性和美感。
二、植物景观的选择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园林生态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选择要考虑其生态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植物,以确保其生长良好,并且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应注重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选择不同花期、叶型和形态的植物,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三、水景设计和水资源管理
水景设计是现代园林生态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合理设计和规划水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温和净化空气。在水景设计中,应注重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例如,可以通过湿地植被和湖泊等水景元素,来净化和保护水资源,同时提供生态栖息地。此外,还应采取合适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收集雨水、防止水体污染等,以增加园林空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生态材料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生态设计中,材料选择和应用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应该选择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如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等,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同时,生态材料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够与其他园林元素相协调和融合。例如,可以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打造园林的景观元素,增加园林空间的自然氛围和观赏性。
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
30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
◎周泽莹
摘要: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农田生态景观规划具有广阔的前景。选择农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简述农田景观的含义,发展与作用,划分大小两个尺度,总结归纳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内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田景观;生态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总结分类
在国内乡村振兴的潮流下,它具有广阔的前景,景观生态学在20世纪异军突起,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规划设计中,农田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把景观生态学应用到农田景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田景观概况
农田、林地、水体、草灌树篱带等元素组合为农田景观综合体[1]。农田景观由人类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肖笃宁等认为农田景观有三个作用:生产性第一、保持生态、提供观光旅游资源[3];参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供给、调节和文化,它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食物生产、原材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景观美学[4]。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一)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尺度
农田景观有大小两种尺度。付梅臣把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分为农田景观区域总体规划,片区规划,细部规划设计三个层次[5](1)大尺度指流域,区域,片区尺度下的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2)小尺度指具体农田的元素设计,如田块间、林网草灌,即细部规划设计。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三大前人开辟出的常规方法:(1)McHarg I.L.提出的“千层饼”模式。(2)Odum E.P.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3)Forman提出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6]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是大尺度下的规划方式,千层饼和景观格局规划在大小尺度都适用。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_1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19T11:05:09.963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6期作者:路璐
[导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相对提高。
路璐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相对提高。在现代城市城市规划中,应考虑探索和规划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以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改善并优惠环境问题,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的建设的文明。本文从城市生态规划为倡导,调整当前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的问题和设计,最后总结了发展健康和生态的新城市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思路
引言
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概念的建立。在解决这些局面时,应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因素、综合发展和总体规划。从生态学原理来讲,规划生态城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以及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并最终实现居住环境与现代城市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城市是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地方,它直接决定着们们安全和舒适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城市环境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长期快速的发展,通常诸多建设会对环境造成。通过加强保护和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平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并建立环境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积极互动。建设生态城市,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可以满足人们对新环境向往。促使城市发展更健康,更贴近于自然。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中,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资源消耗也在增加,对当前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但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促进健康的生态学和保护低碳环境的重要性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城市的绿色健康和生态发展促进了新的发展理念,需要城市的建设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生态环境的发展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实验设计方案(2)(1)
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与解剖结构比较
摘要: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 环境变化常导致叶的长、宽及厚度, 叶表面气孔、表皮细胞及附属物,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的响应与适应。本文选取了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四种陆生植物叶片,通过对叶片进行观察、形态解剖结构来了解叶片对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以及多因子复合作用的响应与适应,得出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与结构特点。解剖结构显示:长期生长在缺水条件下植物叶片具有耐旱性形态结构特征。缺水条件下, 气孔多分布于叶片下表皮。叶片小而厚, 表皮角质膜和毛被等附属物发达, 表皮细胞层数多,叶肉栅栏组织发达、细胞长柱形及海绵组织排列紧密等特征是对旱生环境的适应。
关键词:植物叶片;形态解剖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地球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第一生产者,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是直接而多方面的。而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的器官,在不同选择压力下已经形成各种适应类型,其结构特征最能体现环境因子的影响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叶片的微形态可以揭示它在某种环境下的不同的生态型向同一生活型转变的特点,可为物种的分类奠定基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植物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生理生态功能的改变,这在植物抗旱性鉴定评价中研究较多[2-4]。因而了解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探索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和制定相应对策的基础。不同的叶片解剖结构反映了不同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每一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长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结构。如叶片防止水分过分散失的结构—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茸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织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本试验选用来自嘉应学院校园里不同环境的四种不同的植物,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微形态,比较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与解剖结构,了解植物在进化中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态型组织设计方法与步骤(经典收藏)
这些中国企业的变革方向,都是努力向生态型组织演变
经 经营 营团 团队 队
功能型 价值中心N
功能型 价值中心3
功能型 价值中心2
功能型 价值中心1
事业 部
中兴的“无
稻盛和夫的
边界”组织
“阿Hale Waihona Puke Baidu巴经营”
价值中心价值中心A21A21
产品产品/ 美的的“全价值
事 业
A 价值创造链A
A价1A1值中心A21 价值中心价值中心
Page 8
生态型组织=生态型管理模式+生态型商业模式
◼生态型组织=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商业模式 ◼生态型组织构建过程中,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具有同步性
商业模式
管理模式
生态 大生态
生态 组织
组织
◼商业模式用来解决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价值关系; ◼管理模式用来解决企业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生态型组织体现了市场、企业、人三者之间价值关系的一致性; ◼构建生态型组织目的是为了在新商业时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新商业时代市场的特点是分散且多变,供给侧需求改革正是应对这样的市场变化;
◼对企业的要求是灵活与创新,这两点将成为今天企业变革的两大主题。
市 场 生 态
◼产业生态建立 ◼产业生态高度封闭 ◼企业出现 ◼竞争集中在独特资源
工业1.0时代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作者:许立霞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3期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使建筑师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生态建筑的出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X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81-01
引言
建设生态建筑意味着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建成后使用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将发生一场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态平衡为内容的深刻变革,在一定意义上这场变革将围绕着生态建筑的发展而展开。
一、生态建筑基本特征及其设计思想
1.1 生态建筑基本特征
(1)生态建筑的低消耗性
这是整体有序与平衡观点和循环再生观点的要求。所谓低消耗性就是要尽力降低对资源及环境的消耗,从而降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出,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在自我调节的范围,并达到动态平衡。
(2)循环再生性
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资源、能源的利用应做到循环再生、可持续利用,逐步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目标,从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环境适应性
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1.2 生态建筑设计思想
生态建筑是最高层次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
景观设计方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方法有哪些
景观设计方法有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视觉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景观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了解其特点和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规划。
2. 空间分析法:通过对景观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形状、大小、比例、组合和空间序列等,以确定合理的布局和空间利用方式。
3. 生态系统方法: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将景观设计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中,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 社会参与方法:将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决策权和责任分享给社区和利益相关方,通过他们的参与和反馈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社会需求和期望。
5. 艺术设计方法:将艺术原理和技巧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追求美学效果和情感体验,打造独特的景观形象和氛围。
6. 数字技术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技术,进行3D建模、虚拟现实和数据分析等,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7. 可视化方法:通过绘图、模型制作和渲染等手段,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设计方
案,辅助决策和沟通。
以上仅是景观设计方法的一部分,具体的方法选择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生态景观的营造方式
图003:住宅区绿化,在目前流行的豪华壮观背后, 更应该注重生态细节,这里西南向空间不大,如果用高大 乔木遮挡夏季西晒,则空间的利用率会下降,设计师用高 大的钢架,与建筑风格相衬的形式搭建,表面装上纤细的 金属网,攀爬各种落叶攀援植物,几年后便形成高大的立 体绿化墙,既解决夏季日晒而节能,又增强建筑空间的私 密性。冬季叶落,也不影响建筑内部的日照与采光。楼前 小空间周边种植中小落叶乔木,空间尺度更宜人,景观更 丰富精致,人停留多的地方,用混凝土贴石板坐凳围合, 宽阔点的地方放置户外桌凳,树池用钢板围合,面层铺褐 色砾石,种植耐旱的地被,减少日常管理费用,而景观并 不显得粗陋。
图007:院子里还有处利用雨水的小品,顶部 是盆状雨水收集口,盆口及柱壁上种植景天类植 物,基质中要求透水透气保湿,粒径较大,不易 从柱壁缝隙中露出,柱壁可用细密的景天科草本 用双层细网夹住根系做成。 从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凡是与生态过程 相顺应,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的设计,便是 生态型设计,尊重物质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掠 夺,保持天然雨水的循环和利用,维持植物、微 生物的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 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而这些大的理论, 需要我们从细部落实。
生态景观的营造方式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开发建设给环 境造成各种生态问题,人们不得不开始营 造与之相对应的新景观,这里通过一些图 片,分析景观设计与建造的新方法、新技 术、新理念,希望在园林设计及建设中能 有所借鉴。
生态设计方法及案例
【 关键 词】降低 能耗 生态建筑课程实例
【 Ab s t r a c t J En e r g y c r i s i s , is r i n g o i l p ic r e s , l o w r a p i d e c o n o my ,
f o o d s h o r t a g e s , t h e p r o mo t i o n o f n e w e n e r g y i s n o t wi d e l y u s e -
u r e c o u r s e i n s t a n c e
砖 加 碎 石 基础 , 垫 高 4 5 0 高度 ,设 通 风 口 。砖
墙 体抹 灰贴 面等 各种 构造将 砖 砌掩 盖在 了砂浆 之
下 ,于 是 墙体 建 造 的质 量大 不 如 前 。
上架木条框架做基础 。形 成的架 空层 ,防止一般性
节约土地,在 能源和材 料的选 择上,贯彻减少 使用 、 重复使用、循环使用 以及 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 资源等原则 。后者主要是 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 害 废弃物 ( 包括 固体垃圾 、污水、有害气体 ) 以及减 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 的保护则体现在 从建筑物 的建造 、使用 ,直至寿命终结后 的全过程 。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 点,生态 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 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注重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与遮
生态设计的经典案例
生态设计的经典案例
1. 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水资源的调节、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例如,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曾经遭受了大规模的湿地破坏,但通过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成功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促进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修复。
2.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通过大规模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将城市变成了一个绿意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
3. 生态农业与生态种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态农业和生态种植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荷兰的温室农业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
4. 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水资源管理是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需求。例如,东京市在面临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推广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措施,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5.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是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通过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6. 交通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文化,通过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等措施,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出行,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生态建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
生态建设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
一、前言
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实行,建筑行业也将引入生态建筑理论,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生态建筑设计需遵守的原则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三、如何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中
1、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生态策略,从而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持续发展意识需要落实于实践之中,从而要求参与生态建筑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予以积极的配合,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社区参与者、管理者以及建筑设计的决策者共同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的生态方法(1)
简介: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关键字:设计生态绿色方法
一、简介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生态设计牵扯到对设计的整体考虑,对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的慎重使用。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牵扯到被设计系统中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周期。
我们可以在一套包括建设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里,构筑这些需要考虑的要素。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一个开放系统的概念。基于以上要素,这些相互作用可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
被设计系统的外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外部或者环境关系);
被设计系统的内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内部关系);
能量和物质的内外交换(对系统输入);
在一个设计的生态研究途径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关键的衡量标准1.评估对建筑的需求:把使用者置于硬件之前考虑;评估提供内部环境系统保障的水平。在对设计进行投资之前,从生态敏感的角度,评估设计要点、项目依据和使用者要求。
2.评估建筑用地:地段规划(例如建筑位置、凹凸轮廓、道路和铺装区域等)应该基于生态的土地使用方式。建筑要布置在地段内,对所处地方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的部分。结合有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种群,提高地段的生态价值。
评估风对当地的影响:减少风对步行者和周围建筑影响。
检验对其他建筑的阴影遮挡;确定建筑在地段中的位置,要避免存在的对附近建筑和地段的遮挡。建筑的体形可以基于地段的日照包络线,从而避免对附近的地段潜在的阴影遮挡。这一点影响到比邻地段潜在的太阳能应用以及温带气候地段的越冬情况。
检验室外噪音:通过设计,保证暴露的最近的居住建筑室外的噪音强度,低于一天中早晨7时至夜间11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不少于5分贝,并且不超过至夜间11时至次日早晨7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
3.评估建筑的属性:加入材料的完整再生周期和再生可
能性因素,考虑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用到的材料里体现出的能量价值的作用。考虑地方性材料在建筑主要构件中的作用。
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检验建筑生成物中材料和能源流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估自然资源消耗量和再生材料:具体安排材料来考虑自然资源枯竭(例如木材/来自可持续资源的木材产品)。适宜条件下破损材料的再利用。
评估危险材料:在任何可能的、无法获得经济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场合,避免具体使用已知的危险材料(如木材防腐剂)。
评估建筑施工的影响:建筑施工操作不应当导致地段内以及附近地段的生态系统破坏。一个"可持续"的设计的长期成功,也需要对施工、委托和建筑使用的控制予以格外的重视。
需要承包商写进合同的环境操作包括:发展及实现一个该工程的环境方案;尽可能减少废物;充分利用能量及其他资源,防止污染;尽可能利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或部件;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包括运进/出材料);合理地处理不可避免的废物,包括完全服务从有关法规。工程结束时清理现场。
摘要:冰蓄冷和水源热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两种技术如能结合在一起,将带来更大的节能效益。本文介绍了冰蓄冷技术与水源地泵技术在北京天创世缘工程中的应用,
本工程已于XX年9月和11月分别进行了夏季和冬季工况的调试。并与常规冷热源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冰蓄冷水源热泵节能
冰蓄冷和水源热泵技术均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冰蓄冷技术主要为了平衡电网的昼夜峰谷差,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向蓄冰设备蓄得冷量,在日间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其蓄得的冷量,减少电力高峰时段制冷设备的电力消耗,是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最佳途径。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这项技术,目前已有一些建成的工程项目。由于电力部分实行了电力峰谷差价,使得用户可以得到一定的运行费用省。由于我国电网峰谷差日益加大,在华北地区的峰谷差已达到40%,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因而使电力负荷侧的管理难度也日益加大。近年来,每逢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的夏季高温时节,这一情况就尤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力推广蓄冰技术势在必行。
水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可以将低位能源搬运到高位能源的技术,它可以大量利用自然界可再生的能源,如地下水、地热水、土壤、江河湖水、工业废水等其中储存的大量低位的能源,通过少量的电能,将其转化成高位的能源供我们使用,其能效转化比可达到4:1,即消耗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的热量,其中另外3KW的热量
来自免费的能源。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同时也大量取代燃煤锅炉,解决了环保的压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两项技术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在欧美等国家得以广泛地应用,在我国近年来也发展迅速,方兴未艾。
但是,这两种相对独立的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冰蓄冷技术只能应用于夏季空调季节,可起到削峰填谷的效益。但冰蓄冷技术无法提供冬季的采暖,对于具有采暖需求的用户来讲,该项技术就显得无能为力。同样,水源热泵技术虽然可以同时提供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但却无法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蓄得冷量,以起到削峰填谷的功效。
对于普通的建筑物,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其制冷负荷往往大于采暖负荷,而这两项技术的结合,即可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制冷和采暖的需求,又可采用蓄冰技术进行电网的削峰填谷。即使用户使用到了廉价的采暖方式,又解决了污染问题,还为电网的昼夜平衡作出了贡献,可谓一举多得。
在汲取了国外大量先进技术的同时,我国第一个水源热泵与蓄冰技术相结合的工程----天创世缘已经于XX年9月在北京顺利完工。天创世缘的成功,标志着这两项技术已经可以成功地嫁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