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生态方法(一)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受损生态系统修复
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包括植被恢复、 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等。
生态廊道建设
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各个 生态系统,促进物种交流 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产业规划
产业现状分析
了解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产业结构、产值、 资源消耗等。
详细描述
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量化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帮助规划者了解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从而制 定出更为合理的生态规划方案。该方法包括计算农用地、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以及评估各种废弃 物的排放量。
系统工程方法
总结词
系统工程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 ,旨在将复杂的生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 ,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各组 成部分之间的最优配置和相互关系。
生态平衡。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统筹 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质量 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规划有助 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
活质量。
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
要点一
起源
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当时的城市规 划和区域规划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
目标
生态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包括保护生 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生态服务 功能等。
生态规划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区 域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 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和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行业对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话题。
生态建筑是指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有效运用。
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一、生态设计的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生态设计的第一原则是系统性原则。
这意味着设计师必须在生态和人工系统之间保持平衡。
设计师应该完全了解自己工作的生态系统,并努力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他们必须了解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系统中人的角色。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
设计师必须关注建筑的潜在影响以及长期节能性和环保性。
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及选择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和材料。
3. 环境友好原则环境友好原则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
设计师应该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建筑应该被设计成可以动态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构,既能够反映当地文化和气候条件,又可以呼应自然环境。
4. 协同性原则设计师必须密切与供应商和建筑团队合作,以确保建筑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也意味着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保持有意义的对话和协作。
二、生态建筑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材料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是选用环保、可再生材料,同时确保建筑的能量需求最小化,材料能够满足当地环境的需要。
钢铁和混凝土等非可再生材料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相反,设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木材、稻草等。
2. 优化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双玻璃窗、气密门、保温层、太阳能窗、节能灯具等。
这些都能够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3. 优化建筑净化程度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技术来净化室内的空气和水,比如使用黄麻衣、植物等。
同时,社区的中央供热和系统(CHP)也能够被设计成更加环保,并提供更好的空调和供暖。
4. 提高能源效率设计师应该优化建筑能源系统,使用取自周围环境的热源和冷源,以实现能量效率。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已让人们开始呼吁回归自然,将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生态化、环保化。
这也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生态系统服务中不仅包括食物、清水、其它资源,还包括提供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快乐的各种生态文化服务。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活力。
2.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是由人和自然因素构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理论就是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要求我们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对人类可持续额发展的思考。
它要求社会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未来的影响,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在美化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还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和共生,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得以永续。
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1. 分析景观环境在进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生态城市的地形与地貌等因素,分析其特点和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2. 设计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要根据分析结果,在与地形和地貌相适应的条件下,合理布局园林、水系和道路,并提高绿地率,让植物生长自由,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减少人为干扰,提高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
3. 落实措施推进规划设计完成后,特别是在大型城市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前期公示、专家论证等权威环节,以便发现问题、改进方案。
生态设计六篇

生态设计六篇生态设计范文1(一)生态设计的内涵。
生态设计泛指那些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把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至最小值的设计形式。
这种协调指的是节省资源,保持肯定范围的水循环,维持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室内生态设计即指在微观环境或者室内环境中的生态设计。
室内环境中的自然光线、植物等都属于生态设计,这些自然生态不仅构成微观环境的物质基础,还是一种具有多重社会价值的“文化资源”。
由此可以总结出座内生态设计就是在人与自然协调进展的观念指导下,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美学原理,实现人、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协调进展。
(二)室内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
1.敬重自然的原则。
敬重自然是熟悉到人类本身是环境中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要求设计者要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敬重和关怀自然环境,在进行室内设计前首先勘察讨论建筑物的定位、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
然后考虑如何降低能耗,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利用。
2.建立人与自然沟通的原则。
设计者应把室内环境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纽带尽可能地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这样一来座内环境就不再是人类远离自然的隔离带,而是为人类带来新奇的空气、太阳的光线、自然的声音。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会使人们身心愉悦活力充足。
3.集约化原则。
这是一条摒弃传统粗放型,走集约化的新型道路。
一是追求高效空间。
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探入分析室内空间使室内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立体网络。
二是追求节能空间尽可能地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4.注意本土化原则。
当地人从其长期居住生活的环境中获得水、庇护、食物、精神寄予等一切需求,室内设计必需敬重当地人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风俗,必需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讨论。
5.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环境的美感形式为讨论对象依据美的规律,营造和谐、诗意的生活环境。
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生态学讨论物种之间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同时也是美学的讨论对象。
城市规划绿色生态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绿色生态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设计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设计方案,旨在提供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启示。
一、绿色生态设计的概念及目标绿色生态设计是指将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专业设计手段来实现城市环境的生态化、景观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绿色生态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和空间设计,将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绿地、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空间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人口均衡分布的目的,并使得交通运输系统合理高效,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3. 节能减排: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节能减排的原则,提倡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设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4. 社区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居住区,注重社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交功能,提供健康、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是绿色生态设计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交通系统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注重绿色交通的规划和建设。
1. 鼓励公共交通:通过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2. 促进非机动交通:规划和建设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提供良好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出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实践探讨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实践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融合了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领域,正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态环境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环境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环境设计的理念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生态环境设计还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设计不仅要具有生态功能,还要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1、绿色基础设施的整合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组成的网络,如森林、湿地、河流等,它们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减少洪水灾害等。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将绿色基础设施整合到城市和乡村的规划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廊道,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河流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生态网络,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例如,对于废弃的矿山、工业遗址等,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将其改造为生态公园或休闲绿地。
对于受污染的河流和湖泊,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湿地净化等技术,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
3、可持续材料的选择在生态环境设计中,选择可持续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30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分类◎周泽莹摘要: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农田生态景观规划具有广阔的前景。
选择农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简述农田景观的含义,发展与作用,划分大小两个尺度,总结归纳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内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农田景观;生态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总结分类在国内乡村振兴的潮流下,它具有广阔的前景,景观生态学在20世纪异军突起,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规划设计中,农田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如何把景观生态学应用到农田景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田景观概况农田、林地、水体、草灌树篱带等元素组合为农田景观综合体[1]。
农田景观由人类赋予多种不同的功能。
肖笃宁等认为农田景观有三个作用:生产性第一、保持生态、提供观光旅游资源[3];参照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供给、调节和文化,它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食物生产、原材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景观美学[4]。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一)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尺度农田景观有大小两种尺度。
付梅臣把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分为农田景观区域总体规划,片区规划,细部规划设计三个层次[5](1)大尺度指流域,区域,片区尺度下的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2)小尺度指具体农田的元素设计,如田块间、林网草灌,即细部规划设计。
(二)农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三大前人开辟出的常规方法:(1)McHarg I.L.提出的“千层饼”模式。
(2)Odum E.P.提出的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
(3)Forman提出的景观格局规划模式。
[6]区域生态系统发展战略是大尺度下的规划方式,千层饼和景观格局规划在大小尺度都适用。
1.大尺度下的方法在大尺度下,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三个方式通常被结合在一起使用。
规划设计步骤为:a农田景观红线的确定b收集场地资料c分析景观资源d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e方案实施和调整。
农业生态模式设计

农业生态模式设计(一)家乡所在地的总体概况:地理位置:我的家乡阳信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平原开发中心地带,处于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
地形地貌:阳信县属于黄河冲平原。
县境西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倾斜,微坡起伏,形成了缓岗,微坡平地和浅平洼地相间的地貌特征。
县城内土地以轻、中壤为主,且土层深厚(8米左右)。
气候特征:阳信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历年年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1.5℃,最冷月1月,最热月7月。
年均日照时数为2704.2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为65%,光照充足。
阳信县境年降水量较少,且不稳定不均匀,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67.7毫米,1月最少约为3.8毫米,7月最多约为191.6毫米。
水文特征阳信水资源主要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
地表水除大气降水外,过境容水主要有引黄、德惠新河、商东河等;地下浅层淡水一般在50米左右:劳店乡东部属咸水区,地下水矿化度大于5.0克/升,不宜饮用;深层地下水(400米左右)氯、氟化物严重超标,亦不适于饮用。
幸福水库水源来自引黄,蓄水量250万立方米,主要供应全县生产和生活用淡水。
土壤和植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18.87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89万亩,耕地面积70.6万亩。
境内土壤分为潮土和盐土两大类。
境内耕地4.67万公顷,全部由潮土类土壤所构成。
其中潮土有3.0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缓岗及微坡平地,保水保肥性能好,适种小麦、玉米、果树等。
褐土化潮土有3033公顷,分散于缓岗之间,其性能好于潮土,适种棉花、粮食等作物。
自然资源情况:我县耕地面积70.6万亩,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石油和煤炭开采难度较大,是潜在资源。
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生物资源有木本植物33科,90多个品种,草本植物有52科265种;动物类20余种,昆虫类30余种,鱼类8种。
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境百科

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境百科生态设计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产品的生态设计是90年代初出现的关于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概念,是清洁生产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态设计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公司的响应,例如荷兰的菲利浦公司、美国的AT-T公司、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等等在90年代初即进行有关产品的生态设计的偿试,并取得成功。
(1) 生态设计概念生态设计,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
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
①环境方面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角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两条途径可走,第一,进行生产过程的污染预防,即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第二,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从真正的源头开始实现污染预防,构筑新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荷兰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的案例也表明,生态设计可减少30%~50%的环境负荷。
②商业方面生态设计在商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可降低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及环保投入;•可减少责任风险。
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尽量不用或少用对环境不利的物质,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减少企业潜在的责任风险。
•可提高产品质量。
生态设计提出高水平的环境质量要求,如产品的实用性、运行可靠性、耐用性以及可维修性等,这些方面的改善都将有利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可刺激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是产品生态设计的一个市场。
总之,产品的生态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环境形象,无论是在环境方面还是在商业方面均将有可能给企业提供赢得竞争的机会。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指以景观为核心,结合生态原则和技术手段,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设计方法。
下面将介绍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几种常见方法。
1.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生态基础设施是指依靠自然过程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工设施,如湿地、河流、树林等。
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中,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这些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改善气候、净化空气、调节水文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多层次绿化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需要将绿化贯穿于整个城市空间,包括道路、广场、居住区等不同场所。
绿化设计可以采用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实现城市垂直绿化,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景观的美观性和宜居性。
3.协同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需要各个设计专业的协同合作。
建筑师、园艺师、生态学家、土壤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合作,可以综合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同完成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生态要素,如室内空间的绿化、立面的绿化、废弃物的处理等,以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4.水景设计:水景是城市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元素之一、通过合理规划水体的位置、尺寸和形态,可以提升城市景观的美观性和人居舒适度。
同时,水景还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循环利用、水中植物的生长等,提升水体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水环境。
5.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可以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保护市区内的湿地、建设植物廊道等手段,为城市提供丰富的生物栖息地和通道,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数量和质量。
6.景观规划与管理:城市景观生态设计需要借助规划和管理手段来实施。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需要充分考虑生态需求,合理规划城市景观空间的分布、形状和尺度。
在城市管理阶段,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合理保护和管理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确保其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生态设计专篇

绿色生态设计专篇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加,绿色生态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绿色生态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三个方面,介绍绿色生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在建筑设计方面,绿色生态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应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的排水系统也是绿色生态设计的重点之一,要合理设计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景观设计是绿色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要注重景观的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体和水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室内设计也是绿色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室内布局和材料选择,可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室内设计中,应注重空气质量的改善,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少的建筑材料和家具。
此外,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总的来说,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方面,都可以采用绿色生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绿色生态设计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①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②系统设计,即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
③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
2、中国城市设计应该明确以下要点:第一,以城市空间为对象,通过城市设计创造高质量的,三维的物质形体环境;第二,城市设计要重视研究使用者(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愿望,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爱好,为人民提供舒适、方便、安全、清洁、悦目的城市空间;第三,城市设计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空间和场所,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活动和竞争力;第四,要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设计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好自然生态;第五,要保护城市的历史遗存,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第六,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框架和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3、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科学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①定性标准: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②定量标准: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5、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及与规划的关系)②生态优先原则(自然要素及其系统性与城市建设的关系)③人本原则(使用方便、安全、舒适、多样性)④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历史、文化内涵)⑤美学性原则(格局清晰、特色、景观、空间形体组合等)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①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②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更侧重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实践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实践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生态环境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方法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环境。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利用自然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比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植被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
设计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起伏的地形打造多层次的景观空间,让人们在行走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依据土壤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态效益;保留和修复原有的植被群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另一个创新方法是引入生态技术。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在建筑物和景观中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景观用水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同时减轻雨水排放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还有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安装太阳能板,为建筑物提供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此外,利用生态湿地进行污水处理也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方法,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净化污水,同时创造出美丽的湿地景观。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还需要注重材料的选择。
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回收和低能耗的材料。
例如,使用木材时选择经过可持续管理的森林资源所提供的木材;选用再生钢材和再生混凝土等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竹子、麻等天然纤维材料制作家具和装饰品,不仅环保而且具有独特的质感。
同时,创新的设计理念也是推动生态环境设计发展的关键。
比如,“零废弃”理念,旨在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整个系统的闭环循环。
“共生设计”理念则强调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打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在实践方面,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将植物景观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
花园中的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起到了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绿色设计方法范文

绿色设计方法范文绿色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
它强调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设计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的节约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减少。
1.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一种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为蓝本的设计方法。
它鼓励设计师模仿自然界的循环系统,使设计和建筑物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最小化对环境的干扰。
2.节能设计:节能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和设备时,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对人工照明、空调和供暖等设备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3.清洁生产设计:清洁生产设计的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它强调对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4.可回收设计:可回收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中,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包装材料的再利用性。
这样一来,产品和包装在使用后能够经过处理,成为再生资源。
5.社会责任设计:社会责任设计强调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应该考虑到产品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及产品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尽量降低负面影响。
绿色设计方法的应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材料、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太阳能光伏板等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并鼓励用户进行回收利用。
绿色设计方法的应用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绿色设计方法;企业可以通过研发环保产品、改善生产工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环保,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总之,绿色设计方法是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它通过生态设计、节能设计、清洁生产设计、可回收设计和社会责任设计等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编写委员会,1987)。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亦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
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编目、生态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遗传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
必须指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1.1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从此,自然保护区事业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
到20年纪20年代,世界各大洲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
本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出现丁严重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了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到1997年底,已经在87个国家建立了352个生物圈保护区(李文华,1998)。
中国系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以后,在云南西双版纳、内蒙古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广西花坪、四川王朗等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飞速发展。
到109年底,中国已建立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2万阶(其中陆地面积8450.9万阶,海域面积364.3万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国家环保总局,2000)。
生态设计方法及案例

略,其耗能仅为其它同类建 设的 1 / 4 . 他对生态环境 的重视 很值 得我国当代建筑师的借鉴和学习 。每一 位建筑 师都应从整 体和道德伦理上建立正确 的发展
观 和 面 对 未 来 的理 性 精 神 。 四 、 生态 建 筑 课 程 实 例 1 . 临 时赈 灾 建 筑
城市建筑 l 建筑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生 态设计方法及 案例
Th e Me t h o d s a n d Ca s e o f Ec o l o g i c a l De s i g n
● 曾字城 霸 Z e n gY u c h e n g
【 摘 要】能源危机、油价上涨、经济低 、粮食短缺、新能源 尚未大面积推广 利用等 ,这些 因人 口急速膨胀而面 临的 问
题 催 生 了越 来 越 多 的 生 态 案 例 , 促 进 了 对 生 态 建 筑 设 计 方 法 的理性思考。
这个建筑 出于 本科 临时赈灾设计题 目,暑假期 间和 同 学 一 起将 设 计 图 纸 付 诸 现 实 。 历 时 一 周 ,除 去木匠搭接木骨架,其余部分均由学生 自己完成 。
( 1 )基地
d a n d s o o i l , t h e s e p r o b l e ms f a c e d wi t h r a p i d p o p u l a t i o n e x p a n -
洪 水 的 浸 泡 以及 平 时 通 风 干 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的生态方法(一)
简介: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
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关键字:设计生态绿色方法
一、简介
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
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生态设计牵扯到对设计的整体考虑,对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的慎重使用。
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牵扯到被设计系统中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周期。
我们可以在一套包括建设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里,构筑这些需要考虑的要素。
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一个开放系统的概念。
基于以上要素,这些相互作用可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
被设计系统的外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外部或者环境关系);
被设计系统的内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内部关系);
能量和物质的内外交换(对系统输入);
在一个设计的生态研究途径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关键的衡量标准
1.评估对建筑的需求:把使用者置于硬件之前考虑;评估提供内部环境系统保障的水平。
在对设计进行投资之前,从生态敏感的角度,评估设计要点、项目依据和使用者要求。
2.评估建筑用地:地段规划(例如建筑位置、凹凸轮廓、道路和铺装区域等)应该基于生态的土地使用方式。
建筑要布置在地段内,对所处地方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的部分。
结合有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种群,提高地段的生态价值。
评估风对当地的影响:减少风对步行者和周围建筑影响。
检验对其他建筑的阴影遮挡;确定建筑在地段中的位置,要避免存在的对附近建筑和地段的遮挡。
建筑的体形可以基于地段的日照包络线,从而避免对附近的地段潜在的阴影遮挡。
这一点影响到比邻地段潜在的太阳能应用以及温带气候地段的越冬情况。
检验室外噪音:通过设计,保证暴露的最近的居住建筑室外的噪音强度,低于一天中早晨7时至夜间11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不少于5分贝,并且不超过至夜间11时至次日早晨7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
3.评估建筑的属性:加入材料的完整再生周期和再生可能性因素,考虑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用到的材料里体现出的能量价值的作用。
考虑地方性材料在建筑主要构件中的作用。
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检验建筑生成物中材料和能源流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估自然资源消耗量和再生材料:具体安排材料来考虑自然资源枯竭(例如木材/来自可持续资源的木材产品)。
适宜条件下破损材料的再利用。
评估危险材料:在任何可能的、无法获得经济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场合,避免具体使用已知的危险材料(如木材防腐剂)。
评估建筑施工的影响:建筑施工操作不应当导致地段内以及附近地段的生态系统破坏。
一个"可持续"的设计的长期成功,也需要对施工、委托和建筑使用的控制予以格外的重视。
需要承包商写进合同的环境操作包括:发展及实现一个该工程的环境方案;尽可能减少废物;充分利用能量及其他资源,防止污染;尽可能利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或部件;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包括运进/出材料);合理地处理不可避免的废物,包括完全服务从有关法规。
工程结
束时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