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教案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包身工教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
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包身工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选编在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前三个单元分别是诗歌、文言文和散文单元,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文体从内容上强调真实性,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为此它往往具有深刻、鲜明的时代意义。
其中,报告文学除了纪实性之外,也具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通过分析这类文体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生分析]《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年了,文章所反映的也是上世纪的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了很深的隔膜,现如今,优厚的生活条件使学生很难从文章中去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更难于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要求学生范读课文,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别人的鞋子,胡乱踏在别人的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时,学生的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强忍着笑,很明显,现在的学生与文章中所反映的时代的隔膜的确是存在的,另外,由于目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有些学生虽涉世不深,但懂得的东西并不少,因此,让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判断力,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上产生的包身工制度所带来的罪恶,文章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虽是老文章,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现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却是相通的,为此,此次教学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围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包身工》一文展开,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文章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夏衍以及该文的创作背景。
2. 文本阅读: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
3. 语言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包身工制度的残酷,认识旧社会的黑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语言特色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旧社会的包身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交流学习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人物形象:包身工、老板、工头等,展现旧社会的黑暗。
3. 主题思想:反对包身工制度,呼唤社会公平正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2. 答案:(1)环境描写:通过描绘包身工的生活环境,突出其悲惨命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认识: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使工人陷入极度贫困和痛苦,应坚决反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夏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七章《报告文学》,详细内容为《包身工》一文。
该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揭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反映了社会制度的黑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使学生深刻理解旧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认识到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对包身工生活状况的描绘,以及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
重点:报告文学的特点,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包身工》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 课文分析:讲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包身工》2. 板书内容:报告文学特点叙述手法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包身工》一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认识。
2. 答案:(1)文章主要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揭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
(2)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讽刺的笔触等表达技巧,如“她们的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只有密密麻麻的伤口”。
(3)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悲惨,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中的一篇《包身工》。
文章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掌握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2. 学习并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上海纺织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等。
(3)讲解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如:采访、观察、思考等。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见解。
(2)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习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劳动者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主题思想: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爱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采访、观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一位劳动者为对象,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环卫工人》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了解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
《包身工》教案五篇
《包身工》教案五篇《包身工》教案篇1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板书设计:10.包身工夏衍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后:吃饭五点钟:上工下午五点(可能):收工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__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因此,__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可讲内容: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五.弹性安排: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学生活动: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五.完成小练习.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包身工》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包身工》。
该文为报告文学,作者夏衍通过实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对包身工制度的深入剖析。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反映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与分析:(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等。
(3)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分析文章中的另一段描写。
6. 小组讨论:针对包身工制度,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3. 语言特色:生动描绘、对比手法、深刻剖析。
4. 作者观点:批判包身工制度,关注底层人民命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对包身工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这一制度的残酷和黑暗。
我认为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一种表现,它让工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报告文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包身工》一文的详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权益保障等方面。
1. 章节内容:a. 包身工的定义及起源b. 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c.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d. 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现实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及生活环境,提高对包身工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通过分析包身工的劳动状况和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背景、包身工的生活劳动状况、权益保障问题。
2. 教学重点: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解决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包身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包身工?他们为何出现在历史舞台上?”2. 讲解:详细讲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等内容,让学生对包身工现象有全面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包身工权益保障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包身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及解决途径。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的定义2. 历史背景3. 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4. 权益保障问题5. 社会影响与解决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包身工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b. 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c. 针对包身工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2. 答案:a. 包身工是指旧社会里,为了生存而被迫卖身为工的人。
其历史背景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卖身为工。
b.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权益得不到保障。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包身工》教案篇1【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__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
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
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
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__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包身工》这一教材内容,具体涉及章节为第三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掌握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了解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提出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2. 知识讲解:a. 讲解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概念及相互转换方法。
b. 通过例题讲解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c. 介绍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完成课后习题。
4. 解答疑惑: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2. 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十进制数123转换为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b. 列出逻辑运算的真值表,并分析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c. 计算(5)+(3)的结果,要求用二进制表示。
2. 答案:a. 二进制:1111011;十六进制:7B。
b. 略。
c. 二进制:10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逻辑运算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介绍计算机中的其他数据表示方法,如浮点数、ASCII码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板书:非人)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5篇)
包身工教学设计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5篇)包身工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⑴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⑵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⑶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⑴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⑶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⑷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⑸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教学目的〗1、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2、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学习“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1、体裁:报告文学。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2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和题材;2. 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3.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运用阅读策略分析剧情。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2. 《包身工》的课文和周边材料;3. 分组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工人的画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包身工”。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初次阅读文章,尝试抓住主线;2. 学生按照小组分工,相互交流并讨论文章的意思,以促进理解;3. 学生再次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如: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步: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已经初步理解的文章,就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展开讨论;2. 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心理感受。
第四步:文学欣赏(10分钟)1. 带领学生欣赏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2. 分享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名人事迹和社会现象,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拓展阅读(10分钟)1. 老师推荐一些与“包身工”话题相关的读物,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2. 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现象;2. 老师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
2.掌握包身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包身的制作方法。
2.包身的困难点在于操作,需要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彩笔。
3.短绒毛巾、棉布、针线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包身工这一职业,包身工是制作珠宝肖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身工通过观察顾客的眉眼、身材和身份等特征,用粘土、蜡和金属粉末等材料制作肖像。
包身工在包身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眼光、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精神。
2.讲解包身工作的内容教师介绍包身工作的内容,由于包身肖像需要反复制作,所以包身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肖像的质量。
包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求学生们严格执行。
3.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包身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包身的制作需要准备棉布、短绒毛巾、针线等工具。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黄蜡、石膏、粘土等材料。
第二步:制作模板。
包身工需要根据顾客的形象特征,制作出一个模板,用来制作肖像。
第三步:涂上脱模剂。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在后期将制作好的肖像脱模。
第四步:制作肖像。
用粘土等材料,根据模板将肖像进行制作。
第五步:烘干。
将制作好的肖像放到烤箱中烘干。
第六步:脱模。
用特制的工具将肖像从模板上脱下来。
第七步:打磨。
将制作好的肖像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第八步:上色。
根据客户要求,给肖像进行上色处理。
4.制作包身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制作包身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包身。
5.检查包身教师检查学生们的包身,在包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包身肖像。
6.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反思并总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完整word版)《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
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
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板书):包身工。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包身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包身工》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2、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3、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包身工优秀教案.doc
包身工优秀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包身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包身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 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安排三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包身工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夏衍,190 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早年留学日本,1 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 36年春发表在《光明》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三、【体裁:关于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四、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字词正音、词语补释:蠕动(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1.对包身工制度的实质有一定的认识2.具体分析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第一课时1.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8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板书):包身工。
2.作品背景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话还得从头说起。
在20世纪30年代,具体来说是 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
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
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
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
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
他在深入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便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3.解题:什么是包身工?(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明确:命运:极其悲惨(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地点:上海的东洋纱厂来历:贫困农家女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实质:赚钱机器命运:极其悲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工厂里做事的一些女工。
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1925年“五卅”运动中,纱厂工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资本家害怕工人,就企图用包身工来代替成年工,欺侮他们年纪小没有斗争经验。
据统计,1937年上海共有包身工达七、八万人之多,占上海纱厂女工三分之一左右。
包身工是由包老板买回来的,这些包老板是流氓地痞,与厂家、工头(拿摩温)及农村恶霸勾结。
他们到农村或灾区去诱骗农民,将他们的未成年女儿骗去城中当工。
包身工一般只有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期限一般是三年。
愈是年龄小的身价愈低,期限也愈长。
4.作者介绍夏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1900生,浙江杭州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的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他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改编电影剧本: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报告文学《包身工》。
5.关于课文体裁《包身工》,夏衍所著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
《包身工》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它的体裁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新闻性,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其核心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而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追求作者心理表现的艺术真实。
报告文学反映和推动现实的功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读者阅读的目的是扩大认识。
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对读者产生的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是重视虚构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报告文学经常产生轰动效应,社会作用比较直捷的根源。
新闻性还讲究时效,即满足广大读者心理上的近切需要。
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显著但不是本质的特点。
报告文学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叙述和描写并重,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也可以适当运用曲折的情节,并采用各种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形象性上,它不能向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报告文学既需要直接诉诸读者,就是说寓报告于文学,又吸收了不少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像,报告文学吸取小说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
然而,由于思想与哲理表露的强度,由于外在观察更多和写作发表更快,报告文学仍不是文学作品,在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及艺术表现的执着追求上还需提高,以赢得独立的艺术生命和品格。
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是水平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特殊宣传工具,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
作为时代产物的报告文学,应当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把具体事实放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大局中衡量,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有一大批报告文学,揭开了长期被封闭的政治经济所掩盖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充满了浓烈的参与意识、批判意识、忧患意识和改革意识。
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
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
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可谓多,质量也并不均衡,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评论说“《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包身工》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它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夏衍的报告文学缩短了和小说的距离,并不是说他的报告文学已经小说化了,而是说他的报告文学强化了文学色彩。
他运用了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为什么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而不用小说?因为作家觉得小说具有虚构的特点和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所谓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作者怕人们觉得这种事是作家杜撰的,在生活中不会发生。
而用报告文学这种形式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震憾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灵魂的震动”。
(副板书):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小说:虚构夸张6.包身工的一天交待完课文相关的一些信息,下面接着讲包身工的故事。
从哪里说起?就从包身工这一天的生活说起。
首先是起床,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3段。
问题1: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明确: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
居住坏境:挤、差、脏、乱。
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是早餐。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12-13段。
问题2:总结一下这两段中的信息。
明确: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
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
第12段倒数第一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
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吃完了所谓的早餐,他们就该上工了。
大家快速阅读25-27段和32段。
同学们从纱厂内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惩罚两方面来分析。
问题3: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自然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
人为惩罚:1、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2、带工老板:殴打、饿饭、吊起、关黑房间。
这些可以归纳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板书):起床恶劣的居住条件早餐恶劣的饮食条件上工恶劣的工作环境7.结束语说完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相信同学们心里都有别样的感受。
在保护人权的口号响彻全球,人道主义旗帜插遍世界的今天,当我们了解到上个世纪包身工这个群体的故事,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他们苦难遭遇的不平,对这种野蛮剥削制度的愤慨之情不能不油然而生。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1.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讲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通过起床、早餐和上工三个场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苦难遭遇和悲惨命运。
他们就是在恶劣的居住条件,恶劣的饮食条件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非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