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高 欢 天津师范大学摘要: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更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备受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天津师范大学多年来依托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创新,同时将帮困助学与诚信感恩教育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以思想教育为主线,资助与自助结合、精神助困与经济助困并举的资助模式。

关键词:资助;育人;诚信教育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453-02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长期以来,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更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备受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天津师范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贫困生资助管理中心,多年来,在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创新,逐步确立了“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配、政策导向明确、多措并举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工作基本原则。

在落实各项助学政策中,学校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机制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为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稳基础。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将帮困助学与诚信感恩教育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以思想教育为主线,资助与自助结合、精神助困与经济助困并举的资助模式,从而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的正常运转。

一、以科学管理为主导,努力创新工作模式1.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政策落实在工作中,天津师范大学从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具体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助学新举措,制定了科学规范的《天津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

此外,学校还积极配合教育部、天津市教委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政策,发布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评审细则》、《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助学金评审细则》;针对困难生的认定,建立了《天津师范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量化体系;针对因突发事件造成学生家庭临时特别困难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师范大学特别困难学生临时补助发放办法》;针对国家和市政府关于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文件的要求,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自强自立的角度出发,修订了《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针对学生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情况,修订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是一项旨在支持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学术资助项目。

该项目旨在激励和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进行独立科研探索的评台。

以下是关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的详细介绍:一、项目背景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一项资助项目,旨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基础研究和创新性探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该项目设立于1991年,至今已有30年历史,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学术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二、项目内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主要资助大学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和科研实践,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科研课题。

项目资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等领域。

资助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经费、科研实习、学术交流等方面。

资助期限一般为1年,资助经费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

三、申请条件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1. 申请者为在读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2. 申请者课题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性和前瞻性;3. 申请者需要有一名指导教师,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和支持;4. 申请者需提交详细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相关材料。

四、申请流程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需要经历以下流程:1. 了解项目相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2. 编写申请书,详细说明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3. 提交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成绩单、指导教师推荐信等;4. 经过初审和复审,最终确定资助名单。

五、项目成果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的资助者在资助期限内需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项目成果主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申请专利等。

资助者在完成项目后,需提交资助结题报告,详细描述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并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和展示。

六、项目意义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的设立为大学生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潜能。

高校精准资助机制探究

高校精准资助机制探究

丝路经济New silk road horiz(tn 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i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l高校精准资助机制探究文/谭梦秋宋艳萍摘要:精准资助是我国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资助转型的重要体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从粗放型资助向精细型的转变高校推行精准资助存在难以确立精准资助对象、评估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资助育人过程简单化等问题「高校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工作部署及出台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引言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

高校精准资助就是在原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对高校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资助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保证应资助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服务于困难学生的发展,最终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

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奋发向上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真正扶贫的目标。

精准资助是对资助冃标、过程和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注重灵活以及实事求是原则的一种资助方式。

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从粗放型资助向精细型资助的转变。

二、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确立精准资助对象如何精准确定资助对象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

首先,对象无法精准到位,部分困难的同学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没那么困难的同学反而得到了资助。

精准确立资助对象对资助效果起着重大作用。

然而由于资助工作的工作繁重以及时间紧迫,无法做到对资助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特别是大一的新生,贫困认定的工作在第一个学期开学初就确定出资助名额.即便班上形成了相应的贫困认定小组,都是无法通过短期的相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的。

其次,在满足基本的贫困认定的标准.即便学生取得了政府的相关证明.不同区域的贫困程度难以进行对比评估。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能力。

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

为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遵循“立足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交叉联合、注重过程”的原则,按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管理”的要求,通过“自由申请、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以项目为研究载体,在导师指导下,注重学生自主实验和过程训练。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创新创业就业学院、教务处、科技产业处、财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工作处(部)和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项目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其日常管理机构是创新创业就业学院。

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计划的日常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专项经费使用监管、工作总结与成果汇编等工作。

第四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基层单位是各二级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各二级学院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学生的项目申报、项目的初选、导师配备、业务指导等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五条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负责项目的分科类组织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专利申请及奖励建议。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第六条项目申报对象为一至三年级在校在籍的本科生。

申请者要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

对确有特长的学生,经专家组考核,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

学生资助调研报告

学生资助调研报告

学生资助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情况。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揭示目前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并邀请一些教职工和学生代表进行深入访谈。

调研结果1. 学生资助政策被广大学生所了解。

大部分学生知道政府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和贷款政策,并且对如何申请和使用这些资助有一定的了解。

2. 有一小部分学生在申请资助过程中面临困难。

他们认为申请资助的流程较为繁琐,需要提交过多的材料。

此外,有的学生反映在申请过程中经常遇到系统故障,导致无法正常申请资助。

3. 部分学生质疑资助政策的公平性。

有的学生认为,申请资助的标准和条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够公平。

他们希望明确的评审标准能够被制定并严格执行。

4. 有的学生对资助政策的宣传渠道不了解。

他们表示对资助政策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不清晰,希望能够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改进建议1. 简化申请流程。

可以通过优化系统和减少材料要求等方式来简化申请流程,提高申请效率。

2. 完善系统运行稳定性。

加强对资助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正常的操作流程,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

3. 公平制定评审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审标准,减少主观性的干扰,提高资助政策的公平性。

4. 加强资助政策宣传。

提高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宣讲会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学生不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错失申请机会。

结论学生资助政策在普遍了解和受益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申请流程、系统稳定性、公平性和宣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改进申请流程、系统维护、明确评审标准和加强政策宣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效果。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安徽大学 余梦洁,曹洋,黄凯昕,李千摘要:本文拟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制度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教育资助相关理论,通过与国外相关制度的对比,讨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政策绩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制度;高等教育;精准扶贫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199-0003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化和大众化。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性,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奖、贷、勤、补、免”为一体的多元混合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各类资助已经覆盖了4800余万人次的在学高校学生。

总量数字和平均水平的不断上升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全面解决。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健全制度的关键在于从粗放型转向精准型。

精准度不够导致了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存在一个识别问题和两个结构问题:从识别上看,由于信息不对称,资助对象的认定不够精准,导致资源错配;从结构上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结构不够精准,导致无法确定社会的最优资助水平;各类资助的比例结构不够精准,导致无法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

一、文献综述现有研究大致围绕三个方向探讨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一是资助政策的理论依据,即为什么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资助,二是不同国家资助制度的比较,三是资助制度的实际效果。

(一)资助政策的理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贝克尔,2007),高等教育是个人进行的一项投资。

由于这项投资往往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Card,2001),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同时,高等教育又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也会提高工作同伴的生产效率(Moretti,2004)。

2023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请指南

2023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申请指南

2023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
目申请指南
一、项目简介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团队在信息技术领域开展创新研究。

该项目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目的是通过资金支持,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项目资助
项目资助金额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

重点项目将获得5万元的资助,其中2万元用于项目经费,3万元用于平台使用;一般项目将获得2万元的资助,其中1万元用于项目经费,1万元用于平台使用。

三、申请条件
1.申请课题应具备明确的目的意义,立论依据充分,研究技术路线可行;
2.申请课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
3.申请课题的人员应已落实,并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4.申请课题的经费预算应合理。

四、选题方向与要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和虚拟现实等方向。

申请团队应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五、申请流程与截止时间
项目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20日。

在此日期前,申请团队需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六、评审与资助
申请材料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申请截止后一个月内公布。

成功获得资助的团队将与基金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开展研究工作。

七、其他注意事项
1.请确保申请材料完整、真实、准确;
2.对于违反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3.基金会对所有申请材料保密,未经允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doc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doc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作者:林艳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的调查,以高校助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突破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资助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助学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者简介]林艳(1964- ),女,海南文昌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广东广州511450)[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08CY06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041-03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顺利入学,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是高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财政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一)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况近年来,广东省高等教育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到2008年,全省有普通高校108所,在校生1209935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202874人,占总数的20%。

为此,广东省从2007年秋季起实行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各级财政共计安排专项资金14亿余元用于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广东在校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体系资助的比例从原先的5%增加到20%以上。

随着国家加大奖学、助学金的投放,高校学生的奖、助受惠面迅速扩大。

2008年广东省各高校需贷款学生人数为127352人,实际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100 %都贷到款。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中贫困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和帮扶,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一些高校育人理念相对落后,育人方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缺乏系统性问题凸显,为了做好困难生的精准帮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完善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贫困学生【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工作课题“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gbkt202209)阶段性成果;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QGJ21B092);重庆科技学院“圆梦”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一、高校资助育人所面临的问题(一)育人理念较为落后近些年来,国内各高校基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资助体系,在资金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基本覆盖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但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发放相应的资金,而未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对于困难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不够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

在一些高校中受助的学生并没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当中,这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是高校感恩教育不到位。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政府部门的专项经费,二是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助,三是金融机构的免息贷款【1】。

据了解,一些受助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却表现出对资助工作的冷漠,甚至产生“困难应得”的思想,他们没有真正明白资助育人的真正含义。

归根到底,这是由于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育人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进行感恩教育,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数量逐渐庞大,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过去,高校资助主要以奖、贷、助为主,重点在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范畴逐渐扩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经济补助,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如何创新高校资助育人机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校资助育人现状,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的路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建议和实施策略,旨在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措施。

【内容结束】【字数:212】1.2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资金困难等问题,有助于建立更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也能够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目前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高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创新还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增强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创新,旨在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探讨新时代下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寻找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三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未来改进提供借鉴;四是提出针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具体建议,以期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五是探讨机制创新的实施策略,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

“五育并举”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探索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中“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理念、机制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

首先,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以新理念为指导。

传统的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只有将资助工作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才能让资助更有价值。

其次,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完善机制。

构建“五育并举”的资助育人体系需要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起学生资助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多部门之间的通畅沟通机制,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丰富学生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最后,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实践来完善。

只有将理念和机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帮助。

其次,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供科研经费和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实践中探索“五育并举”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既需要高校内部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摘要: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资助模式。

该模式不仅是结合发展型资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一次创举,也延伸了传统资助的辐射纬度与价值高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双创竞赛、创业实践等环节的活动,力求更好地达成“解困”、“扶智”与“扶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发展型资助双创企业育人效果基金项目: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基于‘资助+五育’模式的‘FAST’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21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FAST’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2021XXM03)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困难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21043)一、引言2017年,教育部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要求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建立起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1]。

《2021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提高受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2]。

《2022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要点》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发展型”资助。

坚持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巩固“保障型”资助的同时,推动学生资助向“发展型”拓展。

可见,发展型资助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资助育人的主要实现路径,也是新时代学生资助育人改革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校双创底色,打造创新创业资助平台,以资助组合服务学生投身双创,以双创精神引领学生强志担当,以能力提升助推学生自我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西电特色的新时期资助育人新模式。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下,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

第三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校外服务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

第五条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管理,统筹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事务。

第七条各高校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评审机构,负责评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请和立项,并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第八条各高校应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资助和奖励。

第九条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经费使用、成果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第十条各高校应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指导管理第十一条各高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

第十二条导师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和较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科技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第十三条导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四条导师应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培训,督促学生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第四章资助管理第十五条各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用于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高校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政府或高校出台了各类资助政策,如发放奖学金及助学金、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入学难、读书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因金额、数量、岗位有限,能够享受到的贫困大学生只是少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通过对高校教育救助政策进行研究,进一步地分析教育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标签: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勤工助学一、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现状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元混合”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

进入学校后,学校会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主要解决学费、住宿费的问题,国家助学金主要解决生活费的问题,此外,国家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团体、各类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多种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二、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存在的问题(一)贫困生认定机制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加之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没有条件进行逐个实地的调查认定,仅仅依靠申请者所在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来认定其为贫困生以及判断其贫困程度,“贫困证明”出具真实性有待考察,可能会出现“虚假贫困”的现象。

“虚假贫困”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救助的实效性进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得不到帮助。

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选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班导师组织全班同学对提出贫困申请的学生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这种方法不仅看似公平、公正,还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但是,这也容易伤害申请学生的自尊心,打击贫困生的申请积极性,让贫困生因“面子”而放弃获得资助的机会,同时,也可能出现学生之间靠拉关系而获得资助的不良现象,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对贫困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江苏省高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江苏省高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研究

江苏省高校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研究随着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上学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江苏非常重视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整合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通过对现行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正,从而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资助体系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制度的深入改革,高校中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据教育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953万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约182万人,占在校生人数的27%(其中特困生人数约79万人,占在校生人数的8%)。

“十五”以来,江苏省年均各级各类教育阶段学生资助经费总投入达27.16亿元,资助在校大学生45.95万人、圆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失学”的庄严承诺。

一、江苏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大学生资助政策方案是现行大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的基础,江苏省在各大高校推行国家采用的“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本省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实际问题,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大学生资助政策方案,为促进江苏省资助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

(一)建立不同级别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奖助學金由中央和省政府共同设立,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奖助对象是全日制本专科,覆盖面接近在校生总数的20%。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二年级以上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学年8 000元,每学年申请和评审一次,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二年级以上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 000元,奖励面约占在校生的3%,按学年申请和评审,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并记入学籍档案;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各年级勤奋学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具体标准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分1 000、2 000、3 000元三档发放,资助面约占在校生的16%。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

29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吉林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2018BS63);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育人研究”(2018ZCZ059)。

作者简介:张云青,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事制度改革;高邵广,长春信息技术职 业学院科研处干事,助教,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张云青[1] 高邵广[2](1.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比如资助评价认定不规范、监督服务工作不到位、“育人”工作不精准、资助育人效果差等。

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的引领,革新资助育人工作者固有的“扶贫即救济”思想,完善高校资助评价、考核监督体系及贫困生资助育人方案,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育人环节,建立“两育一导”的贫困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以契合国家“五位一体”多层次创新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现状 创新 研究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029-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阶段如何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贯彻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将亟待进行质量转换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做得更好,让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助、在成长中受教是高校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已经形成了奖、助、贷为主,勤、免、补为辅,其他形式做重要补充的较为健全的贫困大学生政策资助体系[1],此项工作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数以万计的贫困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得以成为国家建设、地方脱贫的中坚力量。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摘要】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奖助学金申请门槛过高、资金分配不公平、管理缺乏规范、审查程序繁琐、评定标准不明确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亟需改革,以使奖助学金的发放更加公平和透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改革奖助学金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奖助学金制度、问题、影响、门槛、资金分配、管理规范、审查程序、评定标准、改革、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心理健康。

1. 引言1.1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简介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影响,一些学校和学生反映存在着奖助学金申请门槛过高、资金分配不公平、管理缺乏规范、审查程序繁琐、评定标准不明确等方面的困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亟需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广大大学生,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奖助学金申请门槛过高奖助学金申请门槛过高,是当前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学生在申请奖助学金时,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例如成绩排名、家庭经济情况等。

有些学校设定的门槛过高,导致很多有需要的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资助。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也让一些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奖助学金申请门槛过高,也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

因为想要获得奖助学金,学生们会不惜一切努力去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种竞争不仅不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现象,例如作假、舞弊等。

当前高校奖助学金制度需要对申请门槛进行合理调整,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通过降低申请门槛,给予更多的学生资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和个人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学术创新。

学生资助研究内容怎么写范文

学生资助研究内容怎么写范文

学生资助研究内容怎么写范文
学生资助研究内容的撰写是学生申请资助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和内容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资助申请的成功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学生资助研究内容的写作要点。

首先,学生资助研究内容的开头应该清晰明了,简洁明了地表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明确提出研究的主题,阐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引起评审者的兴趣。

其次,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重点,让评审者清楚地了解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其次,学生资助研究内容要充分展示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

在撰写研究内容时,要充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展示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的独特性。

此外,还要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综述,展示对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研究的深度。

再者,学生资助研究内容要详细介绍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设计。

在撰写研究内容时,要清晰地介绍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的数据采集方法和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等。

要确保研究的方法和设计科学可行,能够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和验证研究假设。

最后,学生资助研究内容要展示研究的预期结果和研究的价值。

在研究内容的撰写中,要清晰地展示研究的预期结果和研究的预期贡献,说明研究的成果对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要强调研究的创新性和研究的独特性,展示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资助研究内容的撰写要点包括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展示研究的背景和文献综述、介绍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设计、展示研究的预期结果和研究的价值等。

通过合理的研究内容的撰写,可以提高资助申请的成功率,获得更多的研究资助支持。

希望以上内容对学生资助研究内容的撰写有所帮助。

大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大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大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大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资助,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上学,是2023年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是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详细表达,也是进一步加快教育开展、推进公平教育的手段。

为了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资助政策,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经过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圆满完成。

现对工作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以岑溪市资助办的相关文件为重要思想指导,成立了助学帮困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按照“校长领导、校资助办主导、部门协作、高三级领导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原那么,各部门各级积极行动,各尽其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部门协助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操作标准,程序到位。

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

为把这一为学生实事办好,我校重点把握了以下环节:〔1〕加大资助宣传力度。

各年级采取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化地宣传资助政策,真正使这一惠民政策深化学生当中。

〔2〕确定资助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并愿意就读的,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历届高中毕业学生。

并严格按照自治区资助标准,区内500元,区外1000元。

〔3〕严把审核关。

按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要求,学校对申请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展核查,并签署审核意见,并对高中贫困生档案管理系统进展管理,及时更新数据。

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把对各班级送上来的贫困生材料,经审核无误后进展公示。

做到了政策公开,条件公开、名额公开、对象公开,同时承受社会和学生的监视。

对公示无异议的,按上级拨付给我校的资助资金,受助学生予以实名制签名,资金通过银行发放,以确保资金平安。

三、获得的成绩〔1〕本年度共有458名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并按贫困排序,共250人获得资助,其中16.8万路费、短期生活费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250人,由于实行不重复资助,另外有97人获得其他资助,因此,我校共获得资助是347人,占高三建档贫困生4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家 庭经 济 困难学 生 的认定 存在 难度
病率也远远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许 多来 自 农村的大学生 ,他们 的生活 方式 、生活习惯 、思维方式和大学所处 的大城市相差甚远,与一些家 庭情况较好 的学生也有较大差距 ,这会在入学初期使他们感 到极度不 适 ,特别是 与经济条件 好的学生相 比,经济拮 据 ,兴趣爱好 狭窄 , 极易导致贫 困学生 自卑 ,以及各种形式 的 自 我意识的偏 离。而且许多 农村来 的大学生 ,从小成绩优异 , 成绩优 秀一直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 进入大学 以后 ,教育体系开始往综合方 向发展 ,原有的优越感 突然消 失,自 尊心受到极大 的冲击 , 再 加上现在社会 的发展 ,使更多的贫 困 学生在进人大学 以后开始对 自己的未来 和前途感到迷茫 ,这些都加剧 了贫 困学生 的心理 问题 。现行的高校资助体系都把经济援助作 为第一 要务 ,而忽 略了对于贫 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的关注 ,目前看来 , 这一 问 题有可能成为后续进行贫 困学生帮扶工作的重点问题 。
( 二 )当前高 校 资助结 构存 在 的 问题
l _ 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格认 定过程 中存在欺诈行为 。目 前 大部分 高校 以贫 困证明为 主要 依据 ,按照资助能力 主观设定一 定的资助 比 例, 仅对受助学生 的总量和资助额度加 以限定 。许多家庭条件并不贫 困甚 至是 富裕家庭 的学生通过开具虚假贫 困证 明、贿赂 、欺骗周围同 学等方式来获得各项资助 。 2 . 助学贷款 中的恶意逃贷。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的主要手段 。在 申请助学贷款时 ,学生往往非常配合 ,态度积极。 但到毕业后进入贷款偿还期时 ,却经常出现另一种局面 :离开学校后 不按 时偿还利 息和本金 ,甚至有人试图逃避还款 。表面上看是 由于大 学生就业形 势严 峻、收入不稳定 、流动性大、与银行和学校信息沟通 不畅等原因造成 的。但追根究底 ,主要原因 诚信意识的缺乏以及整个社会信用的缺失。 三、高校资助工作 的创新思考
社会观察 ( 责任编辑:骆芷海 )
高校大 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 湖 南现 代 物流 职业 技术 学 院 湖 南长 沙 4 1 0 1 3 1 )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力度不断增强,部分贫
困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 ,由于高校 目前 的资助工作不尽合理 ,资助工作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高校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 展 。为了保证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要创新思维 ,探索出一种科学的资助模式 ,更好地发挥资助政 策体系的保障、公平 、激励 的积极作用 。
( 四)受助群体的诚信意识缺失
在高校 的各项奖助学金 中, 只有国家奖学金是面 向品学兼优 的学生, 其他各项资助主要是面向家庭经济 困 难 的在校大学生。所 以, 具备贫困 生资格就成 了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等资助 的必备前提之一。在实际认 定 过程 中, 由于利益驱 动, 一部分实际上家庭经济并不 困难的学生也 申请 到 了各类奖助学金, 使真正有需要 的同学受到了不 同程度影 响。目前根 据不 同的现 实情况 ,各高校都有 自己界定经济 困难学生的具体实施标 准 ,但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家庭收入和消费 隋况无法准确统计 、贫困 证 明出具相对容易 ,从而造成学校资助管理部 门无法准确掌握家庭经 济 困难学生 的实 际家庭 收入和生活费用支 出,更无法掌握学生家庭实 际经 济状况 ,因此很难准确认定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 。部分家庭并不困 难 的学生也 申请 资助,最终造成有限 的助学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 困难 的学生身上 。

势 ,, 不利于贫困学生 自 侮 的增强和积极乐观心态的培养。
( 三 )贫 困学生 的心 理 问题
经济 困难 的大学生 ,在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过程中都有较大 的压 力 ,往往表现为焦虑 、敏感 、自 卑 、封 闭等特点 ,他们 的心理疾病发

国 内外资助工作研现 状
对学生 的资助 而言 , 西方发达 国家 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远远早于我 国 ,理论和实践上也更为系统和完善 。在资助模式 的研究上 ,主要有 体现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美国混合 资助模式 ,国家免收学生学费并 权 申请获得贷款保证生活的瑞 士模式 ,国家支付学 费学生可 以申请助 学金的英 国等模式 。。国外的研究的 目的侧重 于建立一套完善 的大学 生帮 困体系 ,即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 资助制度 , 而较少在此基础上关 注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问题。 我 国学 者对 于学生 资助问题 的研究 可以说起步较 晚,新 中国成立 后实行 “ 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 ,对高校 贫困生 主体 的研究 。研究 主要关注贫 困大学生产生背景 、原因以及这些 现象 的影 响等方面 。。 . 主要探讨和分析 国家学生贷款的 内容 、运行 方式、呈 现出的特点及在 助学贷款运行过程 中产生 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 现行贫 困大学生资 助模式和政策体系 的研究 。针对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在具体操 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 探讨 ,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 二 、当前 资助工作存在的问墨 目 前 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体 系正发 挥着保 障、公平 、 激励等积极 作用 。随着 国家对高校贫 困学生资助力度和资助面的不断加 大 , 各 高 校在资助贫 困学生 的具体操作 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也越来越 多。高校 资助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关键 词 :资 助 ;心理 ;宏观教育政策关注 的重点 ,政府不 断加大对经济困难 学生的扶持力度 ,逐步建立健全 了一整套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成才保 障体系。 目 前 ,高校 中已逐步建立起 了包括奖 、勤 、 贷 、助 、补 、免为主体 的高校学 生资助政策体 系。本文将在对现行高 校资助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 结合 自己的工作经历 ,探索新形式下 的高 校资助工作的改革 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