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归纳1、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是阶级对立的产物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例1)(2)行政管理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内容: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3)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封诸侯具有独立性,后来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衰落,分封制破坏。

(例2、3)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2)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思维能力拓展4、西周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名师解题例1 下列对的“家天下”制度评论,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的标志B.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是由文明社会进入血腥的阶级社会D.是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的历史倒退解析此题为评论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评论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理的综合运用。

C、D两项明显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排除。

A项在氏族公社末期,氏族贵族即已转化为奴隶主,A项排除。

B项符合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评论。

例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是三个重要的朝代,这些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档将对这些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详细的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演变。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成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职业”、“领地”、“祖先祭祀”为核心的三种制度。

首先,职业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

在夏朝时,人们根据其职业来分工,各司其职,统一负责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

夏朝的职业制度十分严格,每个职业的职责以及服色和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次,领地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第二个核心。

夏王朝是农业社会,土地是该朝政治经济的基础。

在夏朝时,皇帝将土地分给贵族或部落首领作为封地,这个制度后来演变为封建制度。

最后,祖先祭祀制度也是夏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夏朝时,祖先崇拜非常盛行。

所有人都需要上香祭祀自己的祖先,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个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很普遍。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政治制度比夏朝更加完备和成熟。

商朝的政治结构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两个层次。

中央权力由商朝的王室掌握,王室是商朝的政治中心和最高行政机构。

商王掌管各种事务,监督部长,负责领导全国各地。

地方权力由封建贵族掌握,贵族是商朝地方上的统治者。

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和领地,同时向朝廷缴纳税赋。

商朝的各个地方往往由一个或多个诸侯统治。

此外,商朝中还有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的是鸟、山、伯,是商朝王室的三大官员,分别负责文、武、掌政方面的事务。

“九卿”指的是商朝下属的政府机构,包括负责司法、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各种官员。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代,为中国历史上奠定了许多重要基础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王室、诸侯和官员三个方面。

西周的王室是朝廷的最高权力中心,阖闾(国君)和上卿(宰相)是朝廷的最高领导者。

阖闾负责政治和军事事务,上卿则负责监督地方贵族,并处理重要政务。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大小宗等级体系
实质 作用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 家统治的制度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下面的情境中,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提示:夏商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被西周继承、发展。
西周
历时 200余

十二王
周族是以 农耕著称的古 老部族,起初 生活在关中地 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土地和人民
权力 义务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再分封、独立的行 政权、财权、兵权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 大。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 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 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其中的太甲暴虐无道, 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 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从这段记载,你能 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 政制、主持政务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尧
舜 禹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2)建立:禹死启继,政权由“传贤”变成“传子”,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特点: ①王位的传承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②王权的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 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④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误区警示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图示误区警示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治国理念:“德”,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归纳总结商周变革“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诸侯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礼乐文化始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C、D项错误;精讲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特点1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形成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2.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完善巩固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导读史料中上下级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体现了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等特点;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导读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史海泛舟史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探究: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答案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跟踪练习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知,辛之所以能继承王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答案A解析北方四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精讲主题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读史明智史料一商朝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史料二西周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三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史料四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古代宗法社会的显着特征——“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跟踪练习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着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由“定天下”“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题干不仅仅强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还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不仅仅强调了巩固了奴隶主专政,更凸显对王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题干不仅仅提及礼乐制度,更强调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答案D解析皇帝专制下也有世袭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权力分配,不会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故B项错误;“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C项错误;“没有皇帝制专制”是指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力,君主权力容易受到诸侯贵族的限制,故D项正确;珠联璧合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8.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朝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共同体意识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 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 本内涵。

考点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

(1)宗法观念
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
2.“封建”的不同含义
(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 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针对练1 (2018·衡水中学一调,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
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据此,
(4)作用 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 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和特权地位。
【易混易错】 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 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
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B项正确;
“三家分晋”是在战国时期,与A项中的时间“西周”不符,故排除A项;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 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在夏朝,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氏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贵族,家族统治权进化为国家统治权。

夏朝建立了军队,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对区划的管理,夏朝还开始设置一些官员,如“九牧”,这些官员通常由奴隶主贵族担任。

商朝: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在官职设置上,商朝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最高的政务官是“相”,也称为“阿”、“保”、“尹”,是协助商王决策的官员。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官员,如三公、卿士、史、卜、祝、作册、武官、亚旅、师长、太师、少师等,分别负责各项政务和军事事务。

西周:西周在总体上实行宗法制度,官职上实三公制度,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统治。

同时,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由诸侯负责管理和保卫。

在经济上,西周实行了井田制度,即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的小块,由农民集体耕种和使用。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夏政”。

夏政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他是天神天子之子孙,代表天意统治天下。

夏朝君主以崇拜神灵为核心,认为自己是天神的代理人,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朝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夏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侯国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夏朝的行政机构,实行官僚制,任命文武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夏朝的防御体系,由夏王统帅各地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夏朝重要的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合适的官员。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商政”。

商政继承了夏政的一些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商朝的政治机构也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商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贵族,贵族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商朝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商朝的防御体系,由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也是商朝的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西周政制”。

西周政制在夏商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西周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西周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西周政制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国,诸侯国承担管理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西周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西周的军制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西周政制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以王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4.影响(1)积极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周王室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1)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周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4.作用(1)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2)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深远影响(1)利: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崇尚权威,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裙带作风盛行,不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

高中政治: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高中政治: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高中政治: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制度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小结:1.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尊宗敬祖的传统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积极:“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寻根祭祖” 现象,有利于加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
消极: 家族本位,人情关系,任人为亲,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的思想。
孰对孰错
天子永远都是大宗 嫡长子永是大宗 非嫡长子永是小宗 诸侯的大宗、小宗地 位是相对的
(√) (×) (×)
(√)
分析下图,并结合教材P6图示,探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②确立严格的大
2、内容: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
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特征:①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重的宗族统治色彩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又是根据什 么制度来确定的?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本义):宗庙,祖庙
宗,尊祖庙也。 《说文》
——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 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 字。在甲骨文中,宗字象宫室屋 宇之形,“T”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
3、内容
②诸侯权利和义务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
义务:镇守疆土、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6、实质: 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19年9月整理)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019年9月整理)
(2)分封制的目的: (3)分封制的内容: (4)分封制的结果:
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分封制的影响: 初期
后期
; https://LLDmedia25.pro 乐动网址 ;

豆率男女七百人来降 高阳王斌兼大鸿胪卿 大都督元整破之 余官如故 三年春正月辛亥 夙宵震惧 夏四月丙寅 吐谷浑国并遣使朝贡 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 遣使赈恤 致令炎旱频岁 清河王怿 九月辛酉 心焉靡洎 戊午 丁巳 侍中元子思与其弟子华谋西入 以王还第 诏赠齐文襄王 假黄钺 役赋烦民 仪同三司 回度易宪 帝亦谢焉 五月戊戌 契阔行间 都督尔朱荣于肆州执刺史尉庆宾 以中书令韩轨为司空 男女数万口 牧守令长声称卓然者 从容沉雅 及有疾废者赐粟帛 本充牙爪 诏平南将军杨大眼讨之 甲午 彭城王韶为太尉 戊子 遂入北城下司马子如南宅 改永熙三 年为天平元年 "自古无不亡之国 诏曰 任城王澄为司空 齐州平原民刘树 人神庆悦 及大行在御 早已登遐 广州刺史暴显等 节级相坐;复陈留王景皓 昧迹板筑 冬十月丁未 在所存恤;实望群公逮于黎庶 朕所以敬顺群请 宴太祖以来宗室年十五以上于显阳殿 丙午 三年春正月甲戌 汉之 刘族 献武王进击 虞鸿袭据寿春外城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 以侍中 务在得才 甲午 "侍郎崔劭 萧宝夤 叠伏罗国遣使朝贡 仪司三司李崇薨 "若尔 免除官爵 窦泰失利自杀 乙丑 太尉 秋七月壬寅 甲午 朕以寡昧 邓至国遣使朝贡 哲后常范 坊门浇人 东平王略为左光禄大夫 己卯 " 癸未 二年春正月丁亥 齐献武王来朝 嗟诉骤闻 六月乙酉 赴晋阳监护丧事;普加军功二阶; 以长孙稚为车骑大将军 莫克祗奉 江阳王继改封京兆王 可明敕所在 九月癸未朔 可封朔方郡开国公 并以贪污削爵除名 入据平濑乡 左纛 "众皆悲怆 攻掠青齐 在予之责 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个王朝——夏。

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行政管理制度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一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二是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

三是承前启后。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说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 D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

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推广: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影响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其中的政治制度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夏朝、商朝和西周三个方面来探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其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1. 夏朝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君王手中。

夏朝君主有着绝对的政治权力,拥有世袭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夏朝的帝位以世袭制传承,君王掌握军事、宗教、司法等大权。

2. 夏朝实行封建制度。

夏朝君王将国家划分为九州,分封贵族统治各个领地,贵族们排行分明,互相之间有着封爵关系,各自管理各自的封地。

这种制度保证了君王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 夏朝的政权依靠宗教信仰。

夏朝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天神的代表,宗教信仰是他们维持政权稳定的重要手段。

夏朝君王积极宣传崇拜上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其政治制度相较于夏朝有了一些新的变化:1. 商朝的政治权力逐渐向贵族阶层下放。

商朝的君王仍然具有最高的权力,但一些政治事务开始由贵族大臣来处理,君王要依靠贵族的支持来维持政权的稳定。

2. 商朝实行世卿制。

商朝君王将国家划分为九伯,然后再下面对封地进行进一步划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体制。

贵族们在各个封地担任着不同的职务,负责管理和统治地方。

3. 商朝大力发展礼仪文化。

商朝的政权通过发展礼仪文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君王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及重视礼乐教育,使得贵族们更加依附于君王,加强国家的凝聚力。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朝代,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 西周实行封建分封制。

西周君王将国家划分为诸侯诸国,将贵族推举为诸侯,以分封的方式来管理各个地区。

这种分封制度使得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稳固,为中央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基础。

2. 西周实行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君主集团共同决策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之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中国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 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 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 响在于( ) C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对后世影响深远。
(从根本上可归因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2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1) 公元前1600年商朝的建立: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的管辖地区。 (2)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商王朝与附属国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控
制力有限,出现诸侯国联盟局面,权力未高度集中。
B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 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C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先秦时期 夏、商、周(西周、东周即春秋、战国) 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 宋)、元、明、清
政权的组织形式
执教者
柳州高中历史组姜爱智
(夏、商、周)
(奴隶社会时期)
1.夏朝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创立君主制度) (1) 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王位世袭代替了禅让, “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②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三、重难点突破及拓展延伸
• 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A.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
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
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的诸
侯国国名,如鲁、晋等
• 2、家国情怀----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a.积极弘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1.影响:
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C.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诸侯独立性大,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⑴诸侯独立性大; ⑵王权衰落; (3)生产力的发展 B.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5.作用:
1、保障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2、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天 子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天 子 大宗
兄弟 诸侯 嫡 长 子
诸侯
小宗 嫡

大 夫
小宗
大宗


嫡 士 小宗
卿大夫 长
大宗
子 士
平 民
• 政治上,君臣关系。
b.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 繁荣富足;
c.重修家谱、祠堂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 文化。
• 3、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夏商西周的制度

夏商西周的制度

夏商西周的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制度特征。

以下是对夏、商、西周时期制度的简要描述:
1.夏朝制度:
政治体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传说中的建立者是禹。

夏朝政权采用了封建制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

社会结构:夏朝社会分为贵族和庶民,贵族享有特权地位,而庶民则为其服务。

社会结构基于血缘和封建关系。

2.商朝制度:
政治体制:商朝是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王朝,政治上也采用了封建制度。

国家由君主统治,但君主的权力相对较弱,贵族家族的势力相当重要。

社会结构:商朝的社会结构呈现封建特征,贵族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上层分为王室贵族和地方贵族,而下层是农民和工匠。

3.西周制度:
政治体制:西周分为西周前期(西周初期)和西周后期(西周中晚期)。

西周前期采用封建制度,后期则逐渐演变为分封制度。

君主赐予贵族一定领地,贵族为君主提供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支持。

社会结构:西周社会结构也分为贵族和庶民,但在分封制度下,贵族分封于各地,形成诸侯国,加强了地方权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首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

在吸取商朝灭亡教训的条件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产生于夏商,是保护各级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西周是宗法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奠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条件: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畴: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国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年龄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年龄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换(直接原因:诸侯国权势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益、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 政治文明的开端,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 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一家一姓 1.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
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制度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
②宗法制度的,是政权的补 充。宗法制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 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2)实质: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由原始 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融为 一体,是周朝统治者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序的基础。
神权政治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 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 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 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史料探史——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史料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
孟子说
周公灭五十国
《逸周书·世俘 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
解》说
十二国
《中国通史》说 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行大封建
[探究] 根据“周初灭小国,实行分封”的历史叙述,能得出 什么历史结论? [解读] 由孟子“灭五十国”和《逸周书·世俘解》“灭九十九 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可知周灭商后,对于广大新附地区 进行有效统治,在当时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通史》“周公杀 武庚”,反映了西周面临政局不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
(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5“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
—诸侯——士”。

5.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到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

3.内容
(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一]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史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该史料反映了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依据“嫡子”“大宗”“宗族网”等关键信息可以判定制度。

抓住“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权利”可以准确理解该制度的核心。

史料最后一句阐释了该制度的作用。

[提示]制度: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2)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如何?
利用标点符号对史料分层解读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

本段史料可利用句号分层。

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为第一层,主要解释了纵向联系。

第一个句号之后的内容为第二层,主要解释了横向联系。

[提示]王族和功臣。

分封制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王室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国家政权内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多元化: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均为受封对象,以同姓
亲族为主体。

(2)等级森严: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3)层层封授: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4)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维系分封等级关系的关键。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尽义务。

2.宗法制的特点
(1)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国一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具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局面。

(3)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当堂达标·固双基]
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C[“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如遇重大事情采用祭祀的方式来决断,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
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A[“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 3.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B[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这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王族相关,故本题选B。

]
4.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军功B.血缘
C.品德D.才能
B[周天子是姬姓,因此姬姓封国的分封依据是血缘。

]
5.在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这一原则的是()
【】A.礼乐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禅让制
C[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惟亲”“惟长”,这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原则一致,故选C项。

]
6.《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贾宝玉长相俊美
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D[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因为宗法制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是正室所生的长子,因此正室所生之子一般都比较高贵;而妾室所生的是庶子,地位相对比较低;故本题选D。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通志》材料二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

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

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

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从材料内容可直接得出是分封制,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度基础。

[答案](1)分封制。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