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关于四书五经的经典名言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言关于四书五经的经典名言1、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
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10、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1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
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13、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1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1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XXX1.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尔后心正。
6.正人先慎乎德。
有德有这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XXX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XXX。
中庸11.好学近乎知,XXX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故正人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当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世界之大本也。
和也者,世界之达道也。
致中和,六合位焉,万物育焉。
16.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7.正人素其位而行,不肯乎其外。
素繁华,行乎繁华;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正人无入而不得意焉。
18.博厚,以是载物也;高妙,以是覆物也;久长,以是成物也。
19.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荣幸。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3、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书五经名句摘抄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2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君子周急不继富。
26、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34、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四书五经里的所有精华
四书五经里的所有精华《大学》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诗》曰:“衣锦尚絅”。
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孟子曰:“道不远人,人远道。
”4.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 孟子曰:“人之君子,于人也谓之仁。
行义以仁,行义以仁,使民无有怨心。
”6. 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孟子曰:“人皆有不已之心,而未之有也。
”8. 孟子曰:“人皆有才,我不如人之才,我有志,人皆有志,我不如人之志。
”9. 《大学》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1. 《中庸》曰:“为政不以苛,政民以德,与之怨。
”12. 《中庸》曰:“中庸之道,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知,即为中庸,中庸即可乐也。
”13. 《中庸》曰:“人不知而不愠,时不行焉,虽曷的之、关雎之类,不得於心。
”14. 《中庸》曰:“小人未知,阅之使止。
”15. 《中庸》曰:“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道生,则德修,德修,则茂,茂则覆。
视之楼然天下。
”16. 《中庸》曰:“未知,莫若炳,未知,莫若炳,炳而后知止,知止所以容,容所以久。
”17. 《中庸》曰:“言听律而立,得其天也,得天,啬哉?为天下立,什为而设?为利也。
”18.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 《论语》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 《论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有鬼神。
”21. 《论语》曰:“未能信,焉能治?”22. 《论语》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3. 《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4. 《论语》曰:“政在我也,不能宽,多难责也。
”25.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26. 《论语》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27. 《论语》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带来的《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欢迎阅读。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四书五经》经典词句
《四书五经》经典,句句精辟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中庸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四书五经》经典语句合集,终身受用
《四书五经》经典语句合集,终身受用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举一反三。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言必行,行必果。
9.力也者,难以服众,易以服己。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事必躬亲,邪不容也。
15.勇往直前。
1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17.人之初,性本善。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21.见义勇为。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5.有教无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8.学非所用,尚书之事也。
29.不能改变风向,但可以调整风帆。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2.天道酬勤。
33.从小事入手。
34.趁热打铁。
35.百闻不如一见。
36.温故而知新。
37.不怕慢,只怕站。
38.三思而后行。
3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1.深思熟虑。
4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3.认真对待每一天。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
四书五经名言警句四书五经中的名言警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8、“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4、“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1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1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
四书五经名言
四书五经名言1、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4、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5、知其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2、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5、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0、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27、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28、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止于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格物致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为物格。
此为知之至矣。
诚意: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齐家: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贱恶而辟/畏敬而辟/哀矜而辟/敖惰而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平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民散,财散则民聚。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四书五经名言
四书五经名言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书五经名言,欢迎参考阅读!《大学》名言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2、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学》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大学》4、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大学》5、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6、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大学》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大学》8、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大学》9、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10、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
——《大学》1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12、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大学》13、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庸》名言1、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3、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
四书五经名句摘抄36条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3、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6、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书五经名句摘抄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2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君子周急不继富。
26、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2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34、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子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子《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子370句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句子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经典名句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贫而无谄,高贵无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君子务本,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9、君子周而不比(串通),小人比而不周。
1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不患无位,患因而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3、怙恃之年,不行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不迁怒,不二过。
17、君子周急不继富。
18、一箪食,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温柔敦厚,然后君子。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2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君子开阔荡,小人常戚戚。
25、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尔后已,不亦远乎?26、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27、少年老成,焉知来者之不今朝也?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9、君子成人之美,不行人之恶。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2、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大学》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2、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4、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6、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止于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格物致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为物格。
此为知之至矣。
诚意: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齐家: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贱恶而辟/畏敬而辟/哀矜而辟/敖惰而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平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民散,财散则民聚。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君子慎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天下之道达五,所以行之者三。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忧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鼉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到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明哲保身子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席水土。
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载,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曰配天。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致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犯上作乱巧言令色曾子:吾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礼之用,和为贵。
和而有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众星拱月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中逾矩。
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不违,如愚交友: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贡欲去掉每月初一祭祖而活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尽善尽美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里仁篇>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治长篇>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桍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三思而后行愚不可及巧言、令色、足恭孔子之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雍也篇>雍也可使南面(做官)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君子可逝也,不可谄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己裕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述而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暴虎冯河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尔为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曾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曾子: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罕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乡党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不语,寝不言<先进篇><颜渊篇>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曾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近者悦,远者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刚、毅、木、讷近仁<宪问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贫而无怨难,富尔无骄易。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上好礼,则民易使之。
<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季氏篇>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
言未及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斯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阳货篇>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割鸡焉用牛刀色厉内荏患得患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唯女子于小人难养也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微子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鸟兽不可与同群<子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人之过也必文士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也。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尧曰篇>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事,人…望而畏之何谓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