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常用公式及结论
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公式总结
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公式总结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必修4新教材中新增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公式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知识点坐标表示法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作为基底。
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知,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表示成,由于与数对(x,y)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x,y)叫做向量的坐标,记作=(x,y),其中x叫作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在y 轴上的坐标。
来表示平面内的各个方向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在平面内,从任一点出发的所有射线,可以分别用向量的表示向量常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向量也可用字母a①、b、c等表示,或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向量a、b、c平行,记作a∥b∥c.0向量长度为零,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向量,其方向不确定,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法:AB+BC=AC设a=(x,y) b=(x',y')则a+b=(x+x',y+y')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的性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a+0=0+a=a2、向量的减法AB-AC=CBa-b=(x-x',y-y')若a//b则a=eb则xy`-x`y=0若a垂直b则ab=0则xx`+yy`=0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抓好基础是关键数学习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中数学理科是10本书,其中的数学公式非常多,那么关于高考数学的公式及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巧记积化和差公式
巧记积化和差公式二倍积式化和差,角度前减后相加,同名配余异配正,含C 连接号用加.这里的“积式”是指含正弦、余弦两个三角函数式的乘积.此歌诀即为公式:2cosαcosβ= cos(α-β) + cos(α+β);2 sinαsinβ= cos (α-β)- cos(α+β);2 sinαcosβ= sin (α-β) + sin(α+β).不难得知,在积式中只要有一个因式是余弦,则后面的连接号用加号;若不含有余弦则连号用减号.故有“含C 连接号用加”之说.例1 sin x + sin y = sin x sin y , 求证:[2sin 2cos y x y x +--]2 = 1. 证明:∵ sin x + sin y = sin x sin y , ∴ 2cos 2sin2y x y x -+21=[cos(x -y ) - cos(x+y )] =)]2sin 21(12cos 2[2122y x y x +----=12sin 2cos 22-++-y x y x . 由此可得 1 =2sin 2cos 2sin 22cos 22y x y x y x y x ++-+--, 故 [2sin 2cos y x y x +--] 2 = 1. 点评:从所给式的两边同时出发,一边和差化积,一边积化和差.这种双箭齐发的战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另外,和差化积公式它实际上积化和差的逆运算,对于此公式我们也应有所了解.例2 在△ABC 中,已知Ccos B cos A cos C sin B sin A sin ++++3=.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60o . 证明:由已知条件得 B cos 3B sin A cos 3A sin -+-+0cos 3C sin =-C ,即 2sin(A - 60o ) + 2sin(B -60o ) + 2sin(C - 60o ) = 0,∴ 2B A cos 2120B A sin 2o --+0260C cos 260C sin 2o o =--+, 故 0)2cos 260C (cos 206C sin2o =----B A o ,从而可得 0260sin 260sin 260sin o o o =---A B C , 于是260sin ,260sin ,260sin oo o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0.又∵ A 、B 、C 为△ABC 的内角,∴ 260A 0-,260B 0-,260C 0-中至少有一个为0, 故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60o .点评:本例是运用和差化积公式解题的一个例子.从证法可知,对于含有附加条件的三角等式的证明,若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推证,必须注意对条件和结论的剖析,即既要分清条件式与求证式的差异(从条件入手推证正是从这里出发的),又要寻找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这正是把条件代入求证式的突破口.。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知识导航
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知识梳理 1.倍角公式(1)公式:sin2α=2sinαcosα;(S 2α)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C 2α) tan2α=αα2tan 1tan 2-.(T 2α)(2)公式的理解①成立的条件:在公式S 2α、C 2α中,角α可以为任意角,T 2α则只有当α≠kπ+2π及α≠2πk +4π(k ∈Z )时才成立. ②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形式,其他如4α是2α的二倍、2α是4α的二倍、3α是23α的二倍等都是适用的.要熟悉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好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③cos2α的变形: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cos 2α=22cos 1α+,sin 2α=22cos 1α-;(这两个公式称为降幂公式)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这两个公式称为升幂公式)2.半角公式 (1)公式:sin2α=±2cos 1α-; cos2α=±2cos 1α+; tan2α=±α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2)公式的理解①关于半角正切公式:tan2α=ααsin cos 1-不带有根号,而且分母为单项式,运用起来特别方便,但要注意它与以下两个公式:tan2α=±ααcos 1cos 1+-和tan 2α=ααcos 1sin +的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后两个公式只要α≠(2k+1)π(k ∈Z ),而第一个公式除α≠(2k+1)π(k ∈Z )之外,还必须有α≠2kπ(k ∈Z ).当然,这三个公式可以互化,在使用时要根据题目中式子的特征灵活选用. ②对于半角公式,也必须明确“半角”是相对而言,不能认为2α才是半角.如2α是4α的半角,23α是3α的半角;反之,2α、2α分别是4α、α的倍角,正是根据这个思想,才由二倍角公式得出了半角公式.知识导学(1)要学好本节,有必要复习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学好本节的小窍门:在公式的选择运用上,审题是关键,找准题目的突破口,选择适当的方法,定能事半功倍;(3)选择二倍角余弦公式形式的策略:①加余弦想余弦;②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幂降一次角翻番.解释如下:疑难突破1.求半角的正切值常用什么方法?剖析:难点是半角的正切值公式有三种形式,到底选择哪个来处理问题.突破的路径是靠平时经验的积累.根据经验,处理半角的正切问题有三条途径:第一种方法是用tan2α=±ααcos 1cos 1+-来处理;第二种方法是用tan2α=ααsin cos 1-来处理;第三种方法是用tan 2α=ααcos 1sin +来处理.例如:已知cosα=33,α为第四象限的角,求tan 2α的值.解法一:(用tan2α=±ααcos 1cos 1+-来处理) ∵α为第四象限的角,∴2α是第二或四象限的角. ∴tan2α<0. ∴tan2α=-ααcos 1cos 1+-=-331331+-=-32-=-21348-=-212)26(-=262-. 解法二:(用tan2α=ααsin cos 1-来处理)∵α为第四象限的角,∴sinα<0. ∴sinα=-α2cos 1-=-311-=-36. ∴tan 2α=ααsin cos 1-=36331--=262-. 解法三:(用tan2α=ααcos 1sin +来处理) ∵α为第四象限的角,∴sinα<0. ∴sinα=-α2cos 1-=-311-=-36. ∴tan 2α=ααcos 1sin +=33361--=3336--=262-.比较上述三种解法可知:在求半角的正切tan2α时,用tan 2α=±ααcos 1cos 1+-来处理,要由α所在的象限确定2α所在的象限,再用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取舍根号前的双重符号;而用tan 2α=ααsin cos 1-或tan 2α=ααcos 1sin +来处理,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尤其是tan 2α=ααsin cos 1-,分母是单项式,容易计算.因此常用tan 2α=ααsin cos 1-求半角的正切值.2.为什么说1+sinα和1-sinα是完全平方的形式?剖析:疑点是对此结论总是产生质疑.其突破的方法是学会推导.要明确这个问题,先从完全平方公式来分析.(a+b)2=a 2+2ab+b 2;(a-b)2=a 2-2ab+b 2,由此看一个式子是完全平方的形式,必须有a 2+2ab+b 2或a 2-2ab+b 2的形式特点.1±sinα要具备这种形式特点,需要进行恒等变形.观察到完全平方的式子中有a 2和b 2,联想1±sinα中的1能变形为平方和的形式,即变形的方向是1=a 2+b 2,sinα=2ab.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和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得1±sinα=sin 22α+cos 22α±2sin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2,这个结论应用很广泛.。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平面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1) 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2) 若=(),b=()则‖b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高考数学必修四学习方法养成不错的课前和课后学习习惯:在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虽然有一种刻板印象的猜疑,但在高中数学学习真的是反复尝试和错误的。
学生们不得不预习课本。
我准备的数学教科书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个例子,至少十分钟的思考。
在使用前不能通过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然后在教材中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在课堂上安排笔记也是必要的。
在高中数学研究中,建议采用两种形式的笔记,一种是课堂速记,另一种是课后笔记。
这不但提升了课堂记忆的吸收能力,而且有助于对笔记内容的查询。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习技巧养成不错的学习数学习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身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身的脑海中。
不错的学习数学习惯包含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汇编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例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高中复习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常考题型: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知识梳理】1. 诱导公式⑴角n+ a与角a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如图所示.10丿H(2)公式:sin( n+ a = —sin acos( n+ a) =—cos_ a.tan( n+ a = tan_ a2. 诱导公式三(1)角一a与角a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 如图所示.彳(2)公式:sin( —a = —sin _aCOs(— a) = COs_ atan(— a = —tan_ a3. 诱导公式四(1)角n— a与角a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如图所示.(2)公式:sin( n— a = sin __ acos( n— a = 一COS_a tan( n— a = —tan_ a.【常考题型】题型一、给角求值问题【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o 119 n⑴sin( — 1 200 °; (2)tan 945 ; (3)cos_^.[解](1)si n( — 1 200 )=— sin 1 200 =—°si n(3 x 360 牛 120 ) =— sin 120 =— sin(180 — 60 )3=—sin 60 =——; 2(2)tan 945 =tan(2 x 360 °+ 225 °= tan 225 = tan( 180 4 45 °)= tan 45 = 1;【类题通法】【对点训练】求 sin 585 cos 1 290 4 cos( — 30°)sin 210 4 tan 135 的值.解:sin 585 °s 1 290 C cos(— 30°)sin 210 ° tan 135 = sin(360 ° 225°)cos(3x 360° 4 210) 4 cos 30 gin 210 半 tan(180 —45 ° = sin 225 c6s 210 半 cos 30 s °n 210 — tan 45 = sin( 180 半 45 °)cos(180 4 30 °)4 cos 30 sin(180 4 30 °— tan 45 =sin 45 cbs 30 — cos 30 s i n 30 — tan 45 = 返 x ©_ ?/3x 1—1 乎-也-42 2 2 2 4题型二、化简求值问题cos — a tan 7 n4 asin n — a(2)化简曲:豊4 " * "—1需°cos — 180 — a sin — a — 180 (3)cos 譽 =cos 20 n — n = cos 6 6n =cos := 6 【例2】 (1)化简:cos — a tan 7 n4 a 解析]sin n— a cos d an n4 asin acos a tan asin a心=1sin a[答案]1•••a+ 125°= 180°+ ( a — 55°),sin 4X 360 °+ a c os 3 x 360 °— a sin a c os — a (2)[解]原式=—— cos 180 + a [ — sin 180 + a ] COS a = =—1. —cos a sin a — COs a 【类题通法】 利用诱导公式一〜四化简应注意的问题(1)利用诱导公式主要是进行角的转化,从而达到统一角的目的;(2)化简时函数名没有改变,但一定要注意函数的符号有没有改变;(3)同时有切(正切)与弦(正弦、余弦)的式子化简,一般采用切化弦,有时也将弦化切. 化简: tan 2 n — 0 sin 2 n — 0 cos 6 n —tan — 0s in — 0cos — 0—cos 0sin n+ 0 tan Osin 0cos 0cos 0sin 0 =tan 0 题型三、给角(或式)求值冋题【例3】 1 (1)已知 sin 3= 3, cos(a+ 3=— 1,贝U sin( a+ 2 3)的值为( ) 3 A . 1 B . — 11 Ci 1D 「11⑵已知cos( a — 55 °)=— 3,且a 为第四象限角,求 sin( a+ 125°)的值.(1)[解析] **cos( a+ 3) = — 1 ,• '•a+ 3= T H- 2k n, k , 1 •'sin( a+ 2 3) = sin [(a+ 3] = sin( n+ 3 = — sin 3= — 3.3[答案]D(2)[解]・.cos( a — 55 °)=— ]0,且a 是第四象限角.• a — 55°是第三象限角.sin( a — 55 °)= — i : 1 — COS ? a — 55 =— 2.23【对点训练】解:原式=••sin( a- 125° = sin[180 — (a — 55°)] = — sin( a — 55°)=警.【类题通法】解决条件求值问题的策略(1)解决条件求值问题,首先要仔细观察条件与所求式之间的角、函数名称及有关运算之间 的差异及联系.(2)可以将已知式进行变形向所求式转化,或将所求式进行变形向已知式转化.【对点训练】1 、sin( n+ a=— 3,求 cos(5n+ a 的值. 3由诱导公式得,sin( n- a = — sin a,当a 是第一象限角时,cos a= - ;1 — Sin 2 a=彳^2 2A /2 此时,cos(5 n — %)= cos( n+ a = —cos a=— 3 . 3当 a 是第二象限角时,cos a=— • :1— sin 2 a=— ^^2 ,2占 此时,cos(5 n — %)= cos( n+ a = — cos a= 3 .3 【练习反馈】1.如图所示,角0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P ,晋,则cos(n — 的值为(B . — -5 52*5D. 50-五—5,送•'cos( n — ® = — cos 0= 5 .已知 解: 所以sin a= 3,所以a 是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角.解析: 选 C 行=1 ,「.cos答案:2 — 2n5.已知 cos 6"coS a+于的值.n —cos 6— a 2. 4 _ 已知 sin( n+%)= 5,且 a 是第四象限角,贝U COS ( a — 2冗)的值是( ) 3 B.5D.5 4 解析:选 B sin a =-4, 又a 是第四象限角, • 'COS ( a — 2 n )= COS a= \ -1- Sin 2 a= 5. sin a — 3 n + COS n — a 3.设 tan(5 n+ a) = m ,贝U sin — a — COS n+ a 解析: '•ta n(5n+ a = tan a= m , —sin a — cos a — tan a — 1 — m — 1 m + 1 • • •原式= = = = —sin a+ cos a — tan a+ 1 — m + 1 m — 1 答案:cos — 585 ° sin 495 + sin — 570的值是解析: 原式= cos 360 °+ 225 ° sin 360 °+ 135 ° — sin 210 °+ 360 cos 225 cos 180 °+ 45 ° sin 135 — sin 210 °sin 180 °— 45° — sin 180 ° + 30° —cos 45sin 45 + sin 30 —2 .2 1 + _ 2 2 2 — 2.解:cos n+ =— cos n —6 5 n a+E。
必修4之《辅助角公式》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必修 4 之《辅助角公式》一.知识点回顾对于形如y=asinx+bcosx的三角式,可变形如下:y=asinx+bcosx a2b2(sin x·a2 cos x·b2 ) 。
记a=cos 2b a2b a22a bθ,b=sin θ,则ya2b2 (sin x cos cosx sin )a2b2 sin( x ) a2b2由此我们得到结论:asinx+bcosx=a2b2sin( x) ,(*)其中θ由acos,ba2b2 sin来确定。
通常称式子(* )为辅助角公式,它可以将多个三角式的函数问a2b2题,最终化为y=Asin(x)+k 的形式。
二.训练1.化下列代数式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1)1sin3cos ;( 2)3sin cos ;22(3)sincos (4)2sin(3)6cos() .663(5)5sin12cos(6)a sin x b cos x2 . 函 数y = 2sinπ- x - cosπ +x ( x ∈ R) 的 最 小 值 等 于36()A .- 3B.- 2C .- 1D .- 53. 若函数 f ( x) (13 tan x)cos x , 0 x,则 f (x) 的最大值为() 2A . 1B. 2C. 3 1D . 3 24.( 2009 安徽卷理) 已知函数 f (x)3sin x cos x(0) , yf ( x) 的图像与直线 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 ,则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k, k 5], kZB.[ k 5 , k 11 ], kZ12 1212 12C. [k, k ], k ZD.[k, k 2], kZ36635.如 果 函 数 y=sin2x+acos2x的 图 象 关 于 直 线 x=对 称 , 那 么 a=8( )( A ) 2 ( B )2(C ) 1 (D ) -1 6.函数 y = cos x + cos x+ π的最大值是 ________.37. 已知向量 a(cos(x),1) , b(cos(x),1) , 33 2c (sin( x),0) , 求函数 h( x) = a b b c 2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x 的值 .3(本题中可以选用的公式有 cos21 cos2 ,sin a cos1sin 2 )22。
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导语】⼈⽣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才能够领悟⼈⽣⾮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我⽆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永恒的价值。
以下是©⽆忧考⽹⾼⼀频道为你整理的《⾼⼀数学必修四知识点:三⾓函数诱导公式》,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 【公式⼀】 设α为任意⾓,终边相同的⾓的同⼀三⾓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 设α为任意⾓,π+α的三⾓函数值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数学函数复习资料】 ⼀、定义与定义式: ⾃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次函数。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二倍角公式与和角、差角公式一样,反 映的都是如何用单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复角(和、差、倍)的三角函数值,结 合前面学习到的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 诱导公式可以解决三角函数中有关的求 值、化简和证明问题。
返回
六、作业
135页 4,5 138页 15,17
cos( ) coscos sin sin
cos2 cos2 sin2
tan( ) tan tan 1 tan tan
tan( ) tan tan 1 tan tan
tan
2
1
2
tan tan2
若 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讲授新课
令
sin( ) sin cos sin cos sin( ) sin cos sin cos
sin 2 2sin co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s( ) coscos sin sin
一、倍角公式
sin 2 2sin cos (S2) tan 2 2 tan
c c
os2 os2
c 1
os2 2
sin sin2
2
1 tan2
(C2 )
(T2 )
公式左端的角是右端角的二倍
cos2 2cos2 1 sin2 1 cos2
cos2 1 2sin2 1 2( 5 )2 119
13 169
tan 2 sin 2 (120)169 120 cos2 169 119 119
必修4 数学最全 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4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Z k k ∈+=,2παββ.§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 3、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α= 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4、 特殊角0°,30°,45°,60°,§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Z k ∈)1、 诱导公式一: ()()().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 2、 诱导公式二: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3、诱导公式三: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 4、诱导公式四: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 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ππππ(,)(,,)(,,)(,,)(,,).§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1.5、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φω=++>>有:振幅A ,周期2T πω=,初相ϕ,相位ϕω+x ,频率πω21==Tf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sin y A x B ωϕ=++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 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 = 平移||ϕ个单位 ()sin y x ϕ=+(左加右减)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ϕ=+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sin y A x ω=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sin y A x ωϕ=+平移||B 个单位()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对于sin()y A x ωϕ=+和cos()y A x ωϕ=+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x k k Z πωϕπ+=+∈与()x k k Z ωϕπ+=∈解出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A =,max min2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ϕ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记住15°的三角函数值:§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1sin (1cos 2)2αααα=+=-⎧⎪⎨⎪⎩ 3、ααα2tan 1tan 22tan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2、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2、 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⑴= 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λ=.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y x y x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2211,,,y x b y x a ==,则: 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y x x --=-, ⑶()11,y x λλλ=, ⑷1221//y x y x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2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33321321,y y y x x x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θ=⋅.2、 在θcos .3、 2=.4、=.5、 0=⋅⇔⊥.§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y x ==,则:⑴2121y y x x b a +=⋅2121y x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212y y x x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2cos a b a bx θ⋅==+4、点的平移公式平移前的点为(,)P x y (原坐标),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 x y '''(新坐标),平移向量为(,)PP h k '=,则.x x hy y k '=+⎧⎨'=+⎩函数()y f x =的图像按向量(,)a h k =平移后的图像的解析式为().y k f x h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知识链接: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许多知识可由平面向量的知识类比而得.下面对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证明,求值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⑴.直线的方向向量: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 ⑵.平面的法向量:若向量n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如果n α⊥,那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0n a n b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 (如图)2 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 即:两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⑵线面平行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0a u ⋅=. 即: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且直线在平面外②(法二)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也可以在平面内找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即可. ⑶面面平行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 即:两平面平行或重合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 ⑴线线垂直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2l l ⊥,只需证明a b ⊥,即0a b ⋅=. 即: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⑵线面垂直①(法一)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a u λ=.②(法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内的两个相交向量分别为m n 、,若0,.0a m l a n α⎧⋅=⎪⊥⎨⋅=⎪⎩则 即: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两条不共线直线的方向向量都垂直. ⑶面面垂直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0u v ⋅=. 即:两平面垂直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4、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 ,C 与B ,D 分别是,a b 上的任意两点,,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AC BD AC BDθ⋅=⑵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②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 的余角.即有:cos s .ina ua uϕθ⋅==①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指在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任取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射线l BO l AO ⊥⊥,,则AOB ∠为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如图:②求法:设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再设m n 、的夹角为ϕ,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二面角θ为m n 、的夹角ϕ或其补角.πϕ- 根据具体图形确定θ是锐角或是钝角: ◆如果θ是锐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 如果θ是钝角,则cos cos m n m nθϕ⋅=-=-.5、利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⑴点Q 到直线l 距离若Q 为直线l 外的一点,P 在直线l 上,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PQ ,则点Q 到直线l 距离为1(||||h a b a =⑵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若点P 为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就等于MP 在法向量n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cos ,d MP n MP =n MP MP n MP⋅=⋅n MP n⋅=⑶直线a 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当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直线上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即转化为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⑷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利用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将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点面距离.即.n MP d n⋅=⑸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中数学必修四 知识梳理 10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投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⑴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PA a a OA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射影就垂直于斜线.⑵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概括为:垂直于斜线就垂直于射影.7、三余弦定理设AC 是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AD 是α的一条斜线AB 在α内的射影,且BD ⊥AD ,垂足为D.设AB 与α (AD)所成的角为1θ, AD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 AB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8、 面积射影定理已知平面β内一个多边形的面积为()S S 原,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S S '射,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锐二面角θ,则'cos =.S S S S θ=射原9、一个结论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 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高中数学必修四公式大全
必修四—第一章 三角函数1. ❖终边落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 终边落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 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2弧长公式: =l,=S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①平方关系: ②乘积关系:◆ 诱导公式(一)()()=+=+=+)2tan(2cos 2sin παπαπαk k k◆ 诱导公式(二) ()()()=+=+=+απαπαπtan cos sin◆ 诱导公式(三) ()()()=-=-=-αααtan cos sin◆ 诱导公式(四) ()()()=-=-=-απαπαπtan cos sin◆ 诱导公式(五)=⎪⎭⎫ ⎝⎛-=⎪⎭⎫ ⎝⎛-απαπ2cos 2sin◆ 诱导公式(六)=⎪⎭⎫ ⎝⎛+=⎪⎭⎫⎝⎛+απαπ2cos 2sin4.三角函数(x x x tan ,cos ,sin )的性质5.函数)sin(ϕ+=wx A y 的图像振幅变化:x y sin = x A y sin = 左右伸缩变化 x A y ωsin =左右平移变化)sin(ϕω+=x A y 上下平移变化 k x A y ++=)sin(ϕω第二章: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共线定理: 一般地,对于两个向量 ()如果有,,0,b a a ≠()是共线向量与是共线向量;反之如果与则使得一个实数a b a b a a b ,0,,≠=λλ .,a b λλ=使得那么又且只有一个实数2.向量的一个定理的类似推广①向量共线定理: )0(≠=a a b λ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211e e a λλ+=(其中21,e e 为平面内不共线的两向量)3.线段的定比分点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所成的比的定义式21PP P P λ=,这时=x ,=y . 4.一般地,设向量()(),0,,,2211≠==a y x b y x a 且 ①那么如果b a // . ②如果b a ⊥,那么 .5.一般地,对于两个非零向量b a , 有 θb a =⋅,其中θ为两向量的夹角。
(完整版)人教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
三角函数一、随意角、弧度制及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随意角(1)角的观点的推行①按旋转方向不一样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正角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随意角 负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 : 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②按终边地点不一样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角 的极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 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k 360o 90o , k第二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 90o k 360o 180o , k第三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 180o k 360o 270o , k第四象限角的会合为k 360o 270ok 360o360o , k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会合为 k 180o , k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会合为 k 180o 90o , k终边在座标轴上的角的会合为k 90o ,k(2)终边与角 α同样的角可写成 α+ k ·360 °(k ∈ Z).终边与角 同样的角的会合为k 360o, k(3)弧度制① 1 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 弧度的角.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360°= 2π弧度; 180°= π弧度.③ 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 l ,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④ 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为弧度制 ,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周长为 C ,面积为 S ,则 lr,C2r l ,S1 lr 1 r2 . 222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 α是一个随意角,角 α的终边上随意一点P(x , 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 rx 2 y 2 ,那么角 α的正弦、余弦、rrx(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归纳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分别是: sin α= y , cos α= x , tan α= y.正切、四余弦)3.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函数角 a 的弧度0π /6π/4π /3π /22π /33π /45π/6π3π /22πsina01/2√ 2/2√ 3/21√ 3/2√ 2/21/20-10 cosa1√ 3/2√ 2/21/20-1/2-√ 2/2-√ 3/2-101 tana0√ 3/31√ 3-√ 3-1-√ 3/300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引诱公式A.基础梳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 sin2α+ cos2α= 1;(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时,若开方,要特别注意判断符号)sin α(2)商数关系:=tanα.(3)倒数关系:tan cot 1cos α2.引诱公式公式一: sin( α+ 2kπ)=sin α, cos(α+ 2kπ)=cos_α,tan(2k )tan此中 k∈Z .公式二: sin( π+α)=- sin_α, cos( π+α)=- cos_α, tan( π+α)= tan α.公式三: sin( π-α)= sin α, cos( π-α)=- cos_α,tan tan.公式四: sin( -α)=- sin_α, cos(-α)= cos_α,tan tan .ππ公式五: sin -α= cos_α, cos-α= sin α.22ππ公式六: sin 2+α= cos_α, cos2+α=- sin_α.π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此中的奇、偶是指π引诱公式可归纳为 k· ±α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的奇数22倍和偶数倍,变与不变是指函数名称的变化.假如奇数倍,则函数名称要变( 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 ) ;假如偶数倍,则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把πα当作锐角时,依据 k· ±α在哪个象限判断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最后作为结....2...果符号.B. 方法与重点一个口诀1、引诱公式的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四种方法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sin α(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α=化成正、余弦.cos α(2)和积变换法:利用 (sin θ±cos θ)2=1 ±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变.( sin cos、sin cos、sin cos三个式子知一可求二)(3)巧用 “1”的变换: 1= sin 2θ+ cos 2θ= sinπ=tan 42(4)齐次式化切法:已知 tank ,则 a sinbcos a tan b ak bm sinn cos m tan n mk n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1 会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 会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定义法,公式法,图像法(如y sin x 与 y cosx 的周期是)。
(完整版)高中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04。
三角函数 知识要点1. ①与α(0°≤α<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α与角β的终边重合):{}Z k k ∈+⨯=,360|αββ②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Z k k ∈⨯=,180|ββ ③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180|ββ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90| ββ ⑤终边在y =x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⑥终边在x y -=轴上的角的集合:{}Z k k ∈-⨯=,45180| ββ⑦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360 ⑧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 180360k ⑨若角α与角β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βα+=k 180⑩角α与角β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α与角β的关系: 90360±+=βαk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π 180°=π 1°=0。
01745 1=57。
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 1rad =π180°≈57。
30°=57°18ˊ. 1°=180π≈0。
01745(rad )3、弧长公式:rl ⋅=||α。
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α==⋅扇形4、三角函数: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 (x,y)P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 ry =αsin ; rx =αcos ; =αtan yx=αcot ; xr =αsec ;。
yr=αcsc 。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正切、余切余弦、正割正弦、余割6、三角函数线正弦线:MP ;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SIN \COS 三角函数值大小关系图1、2、3、4表示第一、二、三、四象限一半所在区域16. 几个重要结论: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αααtan cos sin = αααcot sin cos = 1cot tan =⋅αα 1sin csc =α⋅α 1cos sec =α⋅α1cos sin 22=+αα 1tan sec 22=-αα 1cot csc 22=-αα9、诱导公式:2k παα±把的三角函数化为的三角函数,概括为: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组二 公式组三(完整版)高中必修四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x x k x x k x x k x x k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 x x x x x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 公式组六xx x x x x x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 xx x x x x xx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 xx x x xx x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二)角与角之间的互换公式组一 公式组二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αcos sin 22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ααα2tan 1tan 22ta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2cos 12sinαα-±=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2cos 12cos α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公式组三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2tan 12tan2sin 2ααα+= 2tan 12tan 1cos 22ααα+-= 2tan 12tan2tan 2ααα-=42675cos 15sin -== ,42615cos 75sin +== ,3275cot 15tan -== ,3215cot 75tan +== 。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四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公式
倒数关系:tanα ·cotα=1sinα ·cscα=1cosα ·secα=1商的关系: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平常针对不同条件的常用的两个公式sin^2(α)+cos^2(α)=1tan α *cot α=1一个特殊公式(s ina+sinθ)*(sina-sinθ)=sin(a+θ)*sin(a-θ)证明:(sina+sinθ)*(sina-sinθ)=2 sin[(θ+a)/2] cos[(a-θ)/2] *2 cos[(θ+a)/2] sin[(a-θ)/2] =sin(a+θ)*sin(a-θ)坡度公式我们通常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高度l的比叫做坡度(也叫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 / l, 坡度的一般形式写成l : m 形式,如i=1:5.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a(叫做坡角),那么i=h/l=tan a.锐角三角函数公式正弦:sin α=∠α的对边/∠α 的斜边余弦:cos α=∠α的邻边/∠α的斜边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余切: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二倍角公式正弦sin2A=2sinA·cosA余弦1.Cos2a=Cos^2(a)-Sin^2(a)2.Cos2a=1-2Sin^2(a)3.Cos2a=2Cos^2(a)-1即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正切tan2A=(2tanA)/(1-tan^2(A))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三倍角公式推导sin(3a)=sin(a+2a)=sin2acosa+cos2asina=2sina(1-sin²a)+(1-2sin²a)sina=3sina-4sin^3a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²a-1)cosa-2(1-cos^a)cosa=4cos^3a-3cosa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²a)=4sina[(√3/2)²-sin²a]=4sina(sin²60°-sin²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cos3a=4cos^3a-3cosa=4cosa(cos²a-3/4)=4cosa[cos²a-(√3/2)^2]=4cosa(cos²a-cos²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上述两式相比可得tan3a=tanatan(60°-a)tan(60°+a)现列出公式如下: sin2α=2sinαcosα tan2α=2tanα/(1-tan^2(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可别轻视这些字符,它们在数学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必修4辅助角公式
02 辅助角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总结词
通过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三角函数式转化为单一的三角函数形式,从而简化计算。
详细描述
利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三角函数的和差形式转化为单一的三角函数形式。例如, 利用正弦和差化积公式,我们可以将表达式$sin(x+alpha)-sin(x)$转化为 $2cos(x+frac{alpha}{2})sin(frac{alpha}{2})$,从而简化计算。
算精度来减小。
近似误差
由于辅助角公式是利用近似值进 行计算的,因此存在近似误差。 这种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公式的近
似程度和角度的范围。
范围限制误差
由于辅助角公式适用于特定范围 内的角度,因此当角度超出这个 范围时,公式可能不准确,导致
误差。
辅助角公式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适用范围
辅助角公式适用于解决一些特定类型 的三角函数问题,如求三角函数的值、 化简三角函数表达式等。
利用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推导
总结词
通过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我们可以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两个角相等的三 角函数形式,从而简化计算。
详细描述
利用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我们可以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两个角相等的三角 函数形式。例如,利用正弦的倍角公式,我们可以将表达式$sin(2x)$转化为 $2sin(x)cos(x)$,从而简化计算。
03 辅助角公式的应用实例
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
辅助角公式在三角函数图像变换中的应用,可以将正弦、余 弦、正切函数等三角函数图像进行平移、伸缩、翻转等变换 ,从而得到新的三角函数图像。
例如,利用辅助角公式可以将正弦函数图像向右平移,得到 余弦函数图像;也可以将正弦函数图像进行伸缩变换,得到 周期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
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及结论一、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2α+ cos 2α= 1 ααcos tan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sin2α= 2sin αcos α cos2α=2cos 2α-1 = 1-2 sin 2α= cos 2α- sin 2α ααα2tan 1tan 22tan -= 45 1- cos2α= 2 sin 2α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β) = sin αcos β土cos αsin β cos (α±β) = cos αcos β干sin αsin β()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μ±=±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tan α±tan β= tan (α±β) (1干tan αtan β)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π+α) 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π-α)8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2π-α) = -sin α cos (2π-α) = cos α tan (2π-α) = -tan αsin (-α) = -sin α cos (-α) = cos α tan (-α) = -tan α sin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sin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 解三角形知识小结和题型讲解一、 解三角形公式。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表示。
2、集合间的关系:若对于任意的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若A⊆B且B⊆A,则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为∅。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B;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A'或C。
5.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若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有f(–x) =–f(x),则称函数f为奇函数;若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有f(–x) =f(x),则称函数f为偶函数。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三、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f(x2)时,称f(x)为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四、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顶点坐标为(-b/2a,f(-b/2a)),对称轴为x=-b/2a,最大(小)值为f(-b/2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2+bx+c(a≠0);顶点式f(x)=a(x-h)2+k(a≠0);两根式f(x)=a(x-x1)(x-x2)(a≠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1)点 P( x, y) 按向量 a= (h, k ) 平移后得到点 P ( x h, y k ) . (2) 函数 y f ( x) 的图象 C 按向量 a= (h, k ) 平移后得到图象 C ,则 C 的函数解析式
' '
为 y f ( x h) k . (3) 图象 C 按向量 a= (h, k ) 平移后得到图象 C ,若 C 的解析式 y f ( x) ,则 C 的函数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且 b 0,则
Hale Waihona Puke A||b b=λ a x 1 y2 x2 y1 0 . a b(a 0) a·b=0 x 1 x2 y1 y2 0 . 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P PP2 ,则 1 2 的分点, 是实数,且 PP 1 ( x1 , y1 ) , P 2 ( x2 , y2 ) , P( x, y ) 是线段 PP 1
≠0,ω >0)的周期 T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
a b c 2R . sin A sin B sin C
a2 b2 c2 2bc cos A ; b2 c2 a2 2ca cos B ; c2 a2 b2 2ab cos C .
面积定理
1 1 1 aha bhb chc ( ha、hb、hc 分别表示 a、b、c 边上的高). 2 2 2 1 1 1 (2) 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 2 2 2 1 (3) SOAB (| OA | | OB |) 2 (OA OB) 2 . 2
x1 x2 x OP OP2 1 OP 1 1 y y1 y2 1
OP tOP 1 (1 t )OP 2 (t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1 ). 1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1 ,y1 )、 B(x2 ,y2 )、 C(x3 ,y3 ),则△ABC 的重心的坐 标是 G(
x1 x2 x3 y1 y2 y3 , ). 3 3
点的平移公式
x' x h x x' h OP' OP PP' . ' ' y y k y y k
注:图形 F 上的任意一点 P(x,y)在平移后图形 F 上的对应点为 P ( x , y ) ,且 PP 的 坐标为 (h, k ) . “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 '
解析式为 y f ( x h) k . (4) 曲 线 C : f ( x, y) 0 按 向 量 a= (h, k ) 平 移 后 得 到 图 象 C , 则 C 的 方 程 为
' '
f ( x h, y k ) 0 .
(5) 向量 m= ( x, y) 按向量 a= (h, k )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 m= ( x, y) .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特别地,有
sin sin k (1)k (k Z ) .
co s cos 2k (k Z ) . tan tan k (k Z ) .
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sin x a(| a | 1) x (2k arcsin a, 2k arcsin a), k Z . sin x a(| a | 1) x (2k arcsin a, 2k arcsin a), k Z . cos x a(| a | 1) x (2k arccos a, 2k arccos a), k Z . cos x a(| a | 1) x (2k arccos a, 2k 2 arccos a), k Z .
n n (1) 2 co s , co s( ) n 1 2 (1) 2 sin ,
(n 为奇数)
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sin sin ;
.
2 tan . 1 tan 2
三倍角公式
sin 3 3sin 4sin 3 4sin sin( )sin( ) . 3 3 cos3 4cos3 3cos 4cos cos( ) cos( ) 3 3
3tan tan 3 tan 3 tan tan( ) tan( ) . 2 1 3tan 3 3
2 2 2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
函数 y sin( x ) , x∈R 及函数 y cos( x ) , x∈R(A,ω , 为常数, 且 A≠0, ω >0)的周期 T
2
;函数 y tan( x ) , x k
2
, k Z (A,ω , 为常数,且 A
cos
x1 x2 y1 y2
2 2 x12 y12 x2 y2
(a= ( x1 , y1 ) ,b= ( x2 , y2 ) ).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A, B = | AB | AB AB
( x2 x1 )2 ( y2 y1 )2 (A ( x1 , y1 ) ,B ( x2 , y2 ) ).
tan x a(a R) x (k arctan a, k ), k Z . 2
tan x a(a R) x (k
2
, k arctan a), k Z .
2 ( ) ( )
角的变形: 2 ( ) ( )
必修 4 常用公式及结论
三角函数 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x (0,
) ,则 sin x x tan x .(2) 若 x (0, ) ,则 1 sin x cos x 2 . 2 2
(3) | sin x | | cos x | 1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cos2 1 , tan =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sin , tan cot 1 . cos
n 2 ( 1) sin , n sin( ) n 1 2 (1) 2 co s ,
(n 为偶数) (n 为奇数) (n 为偶数)
a 与 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
a·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 a·b 等于 a 的长度|a|与 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 的乘积.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则 a+b= ( x1 x2 , y1 y2 ) . (2)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则 a-b= ( x1 x2 , y1 y2 ) . (3)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则 AB OB OA ( x2 x1 , y2 y1 ) . (4)设 a= ( x, y), R ,则 a= ( x, y) . (5)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则 a·b= ( x1 x2 y1 y2 ) .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 b); (a·b)= a·b= a·
如果 e1、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 只有一对实数λ 1、λ 2,使得 a=λ 1e1+λ 2e2. 不共线的向量 e1、e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 a= ( x1 , y1 ) ,b= ( x2 , y2 ) ,且 b 0,则 a b(b 0) x 1 y2 x2 y1 0 .
( )
向量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 、μ 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 (μ a)=(λ μ )a; (2)第一分配律:(λ +μ )a=λ a+μ a;(3)第二分配律:λ (a+b)=λ a+λ b.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2)( a) ·b= (3)(a+b) ·c= a ·c +b·c.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tan( ) tan tan . 1 tan tan
sin( )sin( ) sin 2 sin 2 (平方正弦公式); cos( ) cos( ) cos 2 sin 2 .
a sin b cos = a 2 b2 sin(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a ,b ) 的象限决定 ,
sin x a x k (1)k arcsin a(k Z ,| a | 1) .
co s x a x 2k arccos a(k Z ,| a | 1) . tan x a x k arctan a(k Z , a R) .
设 O 为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 a, b, c ,则 (1) O 为 ABC 的外心 OA OB OC . (2) O 为 ABC 的重心 OA OB OC 0 . (3) O 为 ABC 的垂心 OA OB OB OC OC OA . (4) O 为 ABC 的内心 aOA bOB cOC 0 . (5) O 为 ABC 的 A 的旁心 aOA bOB c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