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名师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透镜相关的科普书籍,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为例,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会展示一些透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接着,讲解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等基本光学参数,以及透镜公式。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同时,通过图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等,分析其透镜成像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运用透镜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透镜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案标题: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透镜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透镜的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对象:初中物理教学,适用于初中一年级或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作用a. 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基本构造。

b. 解释透镜的作用,即通过透镜可以使光线发生折射,从而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2. 透镜的种类a.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b. 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折射规律。

c. 介绍平凸透镜和平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3.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a. 眼镜的原理和种类。

b.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

c. 照相机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放大镜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主体:2. 介绍透镜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透镜的基本构造和光线折射的原理。

3. 分别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

4. 引导学生讨论平凸透镜和平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并通过实例展示生活中使用平凸透镜和平凹透镜的场景。

应用拓展:5. 介绍眼镜的原理和种类,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并讨论如何通过眼镜来矫正视力问题。

6. 通过实验展示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亲自体验放大镜的效果。

7. 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8. 介绍照相机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作用,通过图示和实例展示照相机和望远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总结:9.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透镜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0. 鼓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和实践,发现更多透镜的应用。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问题,检查学生对透镜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评估他们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规律的掌握程度。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透镜的光学性质4. 生活中的透镜现象5. 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生活中的透镜现象,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第二课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3. 第三课时:透镜的光学性质4. 第四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一)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二)6. 第六课时:透镜的应用和实际意义7. 第七课时: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望远镜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准确地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3)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能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望远镜等。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概念的理解。

(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4)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原理和实例。

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等,用于开展透镜实验。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3篇)“生活中的透镜” 篇1《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幻灯机与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等过程,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勇于研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并逐步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通过亲自制作和使用望远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幻灯机、投影仪和照相机等的原理。

教学难点: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引入课题请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生活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引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老师结合仪器简图,先简单介绍投影仪的构造: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再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4)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2、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在黑板上画出幻灯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3、老师结合仪器简图,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照相机的核心;胶片相当于光屏;镜头与胶片之间即为暗室(机壳部分),相当于像距。

而其它内容:调焦、光圈、快门等可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书后材料,边分析边讨论下列问题:(1)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有什么办法?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并能画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2. 透镜的成像规律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透明胶带、玻璃珠、剪刀等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章节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透镜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

【新课】1. 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的器件。

2.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练习】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模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经过时的折射现象。

章节二: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入】通过展示放大镜和缩小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

【新课】1. 凸透镜成像规律: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

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

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2. 凹透镜成像规律: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章节三: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分析【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应用实例,如投影仪、显微镜等。

【新课】1.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摄影:照相机、摄像机。

医疗:显微镜、望远镜。

日用品:放大镜、老花镜。

其他:投影仪、幻灯机。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其他透镜应用实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章节六:透镜的制造原理【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透镜制造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透镜制造原理的兴趣。

生活中的透镜微课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微课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微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透镜的分类、特点及成像规律。

2.难点: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透镜模型3.实物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眼镜、望远镜、放大镜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都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都运用了什么原理?(二)新课讲解1.透镜的分类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透镜的成像规律a.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凹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任何位置都成缩小的虚像。

3.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a.眼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矫正近视或远视。

b.望远镜:利用两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实现远处物体的放大。

c.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微小物体。

(三)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

2.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四)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分享交流: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拓展:介绍透镜在科技领域的其他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六)课后作业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分析其作用及成像规律。

2.设计一个利用透镜的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从常见的透镜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从而得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u形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为什么要用透镜?生:因为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由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光学仪器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 透镜对光的作用(1)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尝试用不同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使光线会聚和发散。

(2)学生讨论:透过透镜的光线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3)学生回答:通过实验观察到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2. 焦点和焦距(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2)学生讨论: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3)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得出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及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再通过讨论得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教师演示: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记录数据。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 生活中的透镜现象4.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5. 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3.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理解透镜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生活中透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仪器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光学仪器制造厂,实地了解光学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名师教案1

《生活中的透镜》名师教案1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内容解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置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3. 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初步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5.通过模拟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6.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7.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幻灯机、投影仪、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学习难点:用透镜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三、学生学情分析本课作为光学的入门,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光学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且动手尝试了观察以上作用,对光的变化实验背后的秘密建立了点兴趣,但对于透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怎样应用还不甚了解,还不知道怎样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怎样用科学的逻辑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动手尝试的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都有待培养。

四、教法、教具教法:实验、讨论、归纳、总结教具:相机、天文望远镜、F光源、自制幻灯机、自制相机、自制望远镜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跟凸透镜有关的仪器都有哪些新授一幻灯机结合幻灯机工作原理的动画介绍幻灯机的主要构造有:光源、镜头、聚光镜、屏幕和幻灯片.聚光灯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将光线会聚到一起,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对比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确定像距和物距在同学们的桌子上拿出自制幻灯机:做一做填一填调节凸透镜及幕布的距离,使幕布上得到清晰正立的放大的F。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课题名 5.2生活中的透镜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看投影仪、放大镜,了解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三、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镜的纸、凸透镜(焦距为5~10cm)。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照相机可以帮助人们留住精彩的瞬间;投影仪能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不方便直接看到的图象;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离不开凸透镜制成的神奇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的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手机可以照相,你会发现能照相的的手机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基本性质:会聚光线、发散光线、成像。

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眼镜、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生活中的透镜实例。

2.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透镜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透镜,并分析其原理和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活中透镜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仪器制造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透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博物馆,直观地了解各种光学仪器和透镜。

3.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透镜的基本概念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1.1.1 凸透镜1.1.2 凹透镜1.1.3 等厚透镜与等焦距透镜1.2 透镜的物理性质1.2.1 折射率1.2.2 焦距1.2.3 透镜公式1.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1.3.1 眼镜1.3.2 相机镜头1.3.3 放大镜第二章:透镜的光学性质2.1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2.1.1 会聚光线2.1.2 成像原理2.1.3 放大倍数2.2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2.1 发散光线2.2.2 成像原理2.2.3 缩小倍数2.3 透镜的应用实例2.3.1 远视眼镜2.3.2 近视眼镜2.3.3 双焦点眼镜第三章:透镜组合与成像3.1 透镜组合的基本原理3.1.1 组合方式3.1.2 成像规律3.1.3 放大倍数计算3.2 常见透镜组合实例3.2.1 望远镜3.2.2 显微镜3.2.3 投影仪3.3 透镜组合的应用与创新3.3.1 相机镜头组合3.3.2 变焦镜头设计3.3.3 激光透镜组合第四章: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1 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应用4.1.1 照相机4.1.2 摄像机4.1.3 望远镜4.2 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2.1 眼镜4.2.2 放大镜4.2.3 幻灯机4.3 创新透镜应用案例4.3.1 虚拟现实眼镜4.3.2 太阳能聚光器4.3.3 光纤通信透镜第五章:透镜的维护与保养5.1 透镜的清洁方法5.1.1 清洁工具与材料5.1.2 清洁步骤与注意事项5.2 透镜的防霉与防雾5.2.1 防霉方法5.2.2 防雾方法5.3 透镜的储存与保养5.3.1 储存方法5.3.2 保养技巧5.4 透镜故障与修复5.4.1 常见故障分析5.4.2 修复方法与技巧第六章:透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1 生物显微镜中的透镜应用6.1.1 显微镜的构成与原理6.1.2 物镜与目镜的设计6.1.3 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6.2 医疗设备中的透镜应用6.2.1 内窥镜6.2.2 激光治疗仪6.2.3 超声波诊断仪6.3 透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6.3.1 荧光显微镜6.3.2 电子显微镜6.3.3 相差显微镜第七章:透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7.1 光纤通信中的透镜应用7.1.1 光纤通信原理7.1.2 光纤透镜的设计与制造7.1.3 光纤通信设备中的透镜应用7.2 激光技术中的透镜应用7.2.1 激光器原理7.2.2 激光透镜的设计7.2.3 激光应用设备中的透镜案例7.3.1 光电探测器原理7.3.2 透镜在光电探测器中的作用7.3.3 光电探测器应用案例第八章:透镜在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8.1 电影与摄影中的透镜应用8.1.1 摄影机镜头设计8.1.2 电影镜头语言8.1.3 特殊效果镜头设计8.2 舞台灯光中的透镜应用8.2.1 舞台灯光设备8.2.2 透镜在舞台灯光中的作用8.2.3 舞台灯光设计案例8.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透镜应用8.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8.3.2 透镜在VR/AR设备中的作用8.3.3 VR/AR设备案例分析第九章: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中的透镜应用9.1.1 红外线望远镜9.1.2 紫外线检测仪9.1.3 空气质量监测仪9.2.1 卫星导航系统9.2.2 车载摄像头9.2.3 交通监控系统9.3 透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9.3.1 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9.3.2 植物生长灯9.3.3 农业无人机中的透镜应用第十章:生活中的透镜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透镜材料与工艺的创新10.1.1 新型透镜材料10.1.2 透镜制造工艺的发展10.1.3 透镜设计的创新趋势10.2 智能透镜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10.2.1 智能透镜的应用前景10.2.2 物联网技术在透镜应用中的发展10.2.3 智能透镜在未来生活中的角色10.3 透镜在太空探索与天文学中的应用10.3.1 太空望远镜的设计10.3.2 透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10.3.3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透镜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解析: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是理解透镜基本特性的关键。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1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1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能描述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成像,并表述观察的结果获得成功的愉悦。

2、有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表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三、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正立”和“倒立”区分四、教具准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模型照相机,放大镜等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请大家回想一下什么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师:“大家平常外出旅游的时候都会带上相机去拍照留念,那么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你们想了解它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走进照相机等生活中的透镜,认识他们的特点。

”【进入新课】一、照相机学生看书学习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并主要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教师演示实验展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学生观察实验并归纳成像特点。

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讨论想想做做:模型照相机。

教师展示学生自制成果,并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投影仪由上公开课教师展示图片引入投影仪,请大家看图片弄清结构及作用。

教师点拨螺纹透镜及平面镜的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得出投影仪成像特点。

教师设疑,让学生讨论屏幕上显示“F”的字样,投影片应如何放置。

学生由成像特点讨论得出应倒放。

三、放大镜每个小组分发凸透镜,让学生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成像特点。

四、实像和虚像师:“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的虚实是否相同呢?请大家阅读课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2. 透镜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凸透镜和凹透镜样品。

3. 光线演示仪。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透镜产品,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使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透镜产品。

2. 学生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第二章: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了解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凸透镜样品。

3. 物体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成像。

2. 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3. 演示:使用凸透镜样品和物体模型,展示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的凸透镜成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能判断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第三章:凹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凹透镜成像的规律。

2. 了解凹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1. 凹透镜成像规律。

2. 凹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1. 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光的弯曲——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光的弯曲——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光的弯曲——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光是一种无形的能量,无处不在,人类在与光相处的过程中,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光。

透镜作为利用光的一种器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通过透镜这一工具来介绍光的弯曲现象和一些相关原理。

一、透镜的基本知识1. 透镜的分型:透镜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其中凸透镜中央会隆起,而凹透镜中央会凹陷,图1所示。

2. 透镜的性质:透镜有以下两种性质:(1) 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侧形成的聚焦距离,通常用字母“f”的表示,单位是米。

(2) 像的位置和大小:透镜可以使物体形成像,像的位置和大小与透镜的位置有关,其中像的位置与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和物距与像距有关系。

二、光的弯曲1. 光传播的基本规律光行进的基本规律是沿直线传播,而在介质的边界处会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根据费马原理,光线走过的路程是最短的,在介质边界处,光线会发生弯曲。

2. 透镜对光的弯曲光线在通过透镜时,会根据介质的折射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如果透镜是凸面镜,透镜上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与该点处的法线成比例,每个点上的光线都将向法线弯曲,如图2所示。

如果透镜是凹面镜,则透镜上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与该点处的法线成反比例,每个点上的光线将离开法线而弯曲,如图3所示。

3. 透镜与像的关系透镜可以产生实像和虚像,实像是指物体的光线通过透镜转换后在物体的另一侧产生的像,该像可以通过屏幕等手段直接观察到;虚像是指物体的光线通过透镜转换后在透镜同侧产生的像,该像只能在视网膜上形成。

产生实像和虚像的透镜有所不同,如图4所示。

如果物体在透镜的左侧,则凸透镜形成实像,凹透镜形成虚像,反之是凹透镜形成实像,凸透镜形成虚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应用1. 眼镜眼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透镜工具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改变人眼的聚焦能力,通过透镜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生活中的透镜》参考教案1

《生活中的透镜》参考教案1

二、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一、复习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二、新课教学引言: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老师在家看电影,提问使用什么
看的?小魔术—纸上电影
将手机放入手机投影仪中,关掉电灯,
播放一分钟视频。

引出投影仪观察发现有个盒子
观看,思考纸上电
影这套装置的效果
与什么器材相似。

引发学生的关
注,并引发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

打开盒子,揭秘投影仪,内部有一块凸透镜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生活中的透镜观察自制的投影以
构造
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
1投影仪展示内部构造,提出问题:如何调整
手机、凸透镜、光屏之间的位置就能
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观察和思考投影仪
的组成;各部分摆放
顺序等
学生了解器材,
初步形成对投
影仪的了解。

探究目标1:自制投影仪,观察像的特点是、。

认真看学案,了解任
务要求
熟悉物理实验
的基本步骤,带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学案1.2)着问题和任务
做实验。

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生
的问题,了解学生操作情况
自制投影仪,并完成
学案中数据记录
学生有目的的
进行实验操作请同学展示本组实验结果,并进行交
流分享
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实
验探究的必要
环节
展示投影仪的光路图理解成像原理
探究目标2:如何能让投影仪成的像
更大?
继续探究投影仪成
像大小的变化规律
组装成功的基
础上继续探究
深层次问题,有
助于学生养成
良好的探究习
惯;初步探究影
响投影仪成像
的因素,获得感
性认识,为下节
课的猜想做铺
垫和引导。

展示实际老式投影仪。

提问平面镜的
作用;提问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怎么解
决这个问题?
观看教师操作,思考
如何放置投影片
从知识,原理到
实际应用,将知
识进行升华。


实验结论进行
整理和记录。

2.照相机投影仪是小物成大像,生活中有没有
哪种仪器是大物成小像?
展示照相机底片和照相机,
阅读课本94页关于照相机的介绍,找
到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回答是照相机
观察照相机
读书
发散思维,灵活
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
能力,由于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
照相机的结构
并不难理解。

请同学们使用照相机模型,验证一下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体验照相机模型的
使用
展示照相机光路图,仔细观察将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更好的
理解成像的规

展示同学在校园中拍摄的照片(照相
机不能调焦)
联系生活实际,
体现从物理走
向生活。

探究目标3:如何能把同学拍的大一
些?
思考但不回答带着任务进行
有目的的实验
使用模型进行探究
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生
的问题,了解学生操作情况
进行实验操作
操作,初步探究
影照相机成像
的因素,获得感
性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方法
减小人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两种方法
学生总结方法
请大家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物理书,
距离大约5cm,给“物理”两个字拍
一张特写照片,能看清楚吗?
拿掉里面带有光屏的筒,再看看还是
倒立缩小的像吗?
操作,不能成像
能看见
是放大镜
从照相机过渡
到放大镜
3.放大镜凸透镜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使用是放大
镜。

介绍器材:带放大镜的指甲钳,头
戴式放大镜(修表,辨别宝石使用)。

重点感受使用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
离。

探究目标4:放大镜成像特点是、的
像。

带着问题开始体验
各种放大镜
完成学案
带着任务进行
有目的的实验
操作,体验放大
镜的成像特点,
初步比较放大
镜的像与照相
机和投影仪成
像的不同。

请同学展示各种放大镜器材的使用,分享与交流交流展示是实
进行交流验探究的必要
环节
探究目标5:如何让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实验探究初步探究影响
放大镜成像的
因素,获得感性
认识。

介绍放大镜成像光路图观察
聆听
记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成像的规律
结合光路图,解释虚像的定义听,记住虚像的成因
及定义。

使学生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

规范物理语言的使用
结合光路图,解释实像的定义听,记住实像的成因
及定义。

对比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小结(三种器材的成像特点一起展示)一
块凸透镜,我们学习了它的这么多神
奇的应用,当物体和透镜的摆放位置
不同的时候,我们看到它有时候成虚
像,有时候成实像,有时候放大,又
有时候缩小,那么成像的大、小、虚、
实之间究竟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样
的变化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
究,敬请期待思考为下节课的知
识做好铺垫。


发学生探索的
欲望
作业 1. 完成学案,写下你本节课的收获。

2. 每人发一块凸透镜,回家自己制作总结当天所学,进行反思是很
一个模

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经过体验自制投影仪模型,照相机模型,生活的中放大镜等环节,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影响成像的因素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
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