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电子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案
以博致雅:“八有效”文化课堂讲学案
3用放大镜看物体时,放大镜离物体要很________填“远”或“近”,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
教师批阅:
课堂分组学习——口头展示——教师点评——学生纠错
原理:当u 〉2f 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镜头相当于_______。
底片相当于________。
1、物距:景物到照相机_____的距离
规律 2、像距:镜头到______的距离
3、暗箱:伸长→镜头向前伸→像距变_____
缩短→镜头向后缩→像距变_____
4、物近像远像变大
原理:当f 〈u 〈2f 时成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 镜头→_______。
屏幕→________。
投影片→________。
灯泡→增强亮度
平面镜作用:改变______。
凹面镜作用:________光线
螺纹透镜→凸透镜(会聚光线)
1、物距:_____到______的距离
规律 2、像距:_____到______的距离
3、物近像远像变大
原理:当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规律: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照
相
机 投
影
仪放
大
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生活中的透镜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生活中的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1)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
2难点:能简单描述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谁放的火》牛顿49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牛顿非常沮丧。
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的东西。
只有一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普通玻璃板。
火灾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牛顿询问仆人,仆人说,起火的时候他正在院里收拾,保证没有一个人走进这屋子。
两年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牛顿照例要去教堂,事先得去洗脸,换衣服。
洗脸时他正对着镜子看到脸上滴滴水珠时,突然,脑中浮现出失火那天早晨的情景:他在洗脸的时候突然想到论文中有一点需要补充,连脸上的水滴都顾不上擦干,奔到书桌那边去,补充完毕后,他才用手巾擦干脸,换了件衣服到教堂去。
“啊,我真笨,怎么一直没有想到!”牛顿终于解开了火灾之谜。
原来,当时牛顿脸上的水滴落到了玻璃片上,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形成了半圆形,这就起到了透镜的作用,,阳光通过水滴形成焦点,使下面的书稿起火,从而引发火灾。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1 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照相机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先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3 投影仪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4 放大镜的机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还是放大?②像是正立还是倒立?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5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实像和虚像有什么特点?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二)想想做做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课后反思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总用时40分钟
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
需用器材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5_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本节通过介绍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透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硕、具体的感性熟悉,为探讨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做预备。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可分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讨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判反馈,让学生慢慢形成对透镜能成不同特点的像的感性熟悉,再通过渗透一些趣味小实验,进一步拓展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充分表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针对以上设计思路,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讨,通过观看实验、验证分析、交流总结等进程,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情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明白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3.了解实像和虚像,能描述凸面镜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进程与方式目标】1.通过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进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面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要紧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利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熟悉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初步成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硕、具体的感性熟悉。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通过度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以上三幅图别离是日常生活顶用的哪些器材?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这三种器材在构造上有什么一起的特点?能说说你的观点吗?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试探以下问题:1.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照相机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事前让学生做好相机模型)①像是缩小仍是放大?②像是正立仍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面镜的同侧仍是双侧?3.投影仪的结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仍是放大?②像是正立仍是倒立?③像距与物距谁大?④像与物体位于凸面镜的同侧仍是异侧?4.放大镜的机构如何?成像有什么特点?①像是缩小仍是放大?②像是正立仍是倒立?③像与物体位于凸面镜的同侧仍是异侧?5.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实像和虚像有什么特点?合作探讨: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生活中的透镜》篇1《生活中的透镜》--一、关于教材:1. 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即可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索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教案)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照相机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想想做做: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这样就做成了微型照相机。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凸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的景物清晰的像。
如果把薄膜换成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机的底片了。
观察时请注意,薄膜上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胶片相机的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受到光照射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
现在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一种电荷耦合器件代替胶片。
这种电荷耦合器件能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方便地记录物体的像。
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它们的成像都离不开透镜。
照相机、摄像头、电子监控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结论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
现在的会议室、教室用的投影仪,通常与电脑相连,电脑上的字或图像通过投影仪被放大,原理和上面的投影仪类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对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透镜接触不多,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透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机、显微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透镜。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幻灯机和显微镜中的图像,来了解透镜的放大作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黑龙江省林口县第二中学杨明【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温故而知新】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分类、作用等一些知识,你能回答出以下的问题吗?1.透镜按形状分为哪两种?2.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什么?据此它们又分别被称为什么透镜?3.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是如何确定的?透镜按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的焦点是这样确定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与其稍有不同: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就是凹透镜的焦点.好了,现在你可以看看本节知识内容,做一做下面几道题:1.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2.投影仪上有两个光学仪器:__________镜和__________镜,作用分别是成__________的像、改变__________方向.3.放大镜是一个__________,它可以成__________的像.【基础知识精讲】生活中应用凸透镜的仪器非常多,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本节知识学习三个最常用的含有凸透镜的仪器.1.照相机你喜欢摄影吗?熟悉照相机的话,你一定知道,照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是相机的镜头.每个相机的镜头都用镜头盖保护,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的原理如图所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对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你也可能会问:照相机中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其实实像和虚像的最简单的区别在于实像能被光屏、白布、纸、手等物体承接,它是真实光线的会聚,而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等物体承接.所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实像,可以被底片承接.所以,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是:缩小的实像.课本上介绍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方法: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能够套入另一个之中,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 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或塑料薄膜),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用此相机成像时,半透明纸相当于底片,在其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像,而且这个像与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你能总结一下照相机能成什么样的像吗?对,是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你们教室中有投影仪吗?如果有的话,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它也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仪器.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至此,你可能马上就会说出投影仪成的像是实像,对,因为像可以被天花板承接.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而且这个像是倒立的.投影仪上还有一个我们学习过的光学元件:平面镜.它的作用也很关键,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要总结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该很容易吧,是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你一定使用过放大镜吧,它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想一想,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首先,成的像与物体的方向一致,因此像是正立的,其次像是放大的.你能用手或白纸将这个像接住吗?可以试一试.放大镜成的像是接不住的,因此是个虚像.好,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出放大镜成像的特点了: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学习方法指导】列表法本节知识中我们学的是凸透镜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内容看上去很杂乱,你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些知识总结得有条理呢?我教你一种方法:列表法.将有关联的知识列成一览表,清晰而有条理,便于我们理解成像仪器像的特点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课后作业】1.观察照相机光圈数。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构建对话式课堂模式,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精神,注意评价过程的实施。
【教学流程图】
相声引入、创设情境
通过找图片上的“小”动物进一步体验并总结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利用自制昆虫盒初步体验放大镜的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
放大镜
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体验并发现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发展历史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
3、通过放大镜在生活中小应用的举例、介绍,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热情。
4、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对话式教学等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法分析】
鼓励和倡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公开交流。通过有效的合作和畅所欲言的交流,不仅会使学生学会知识,还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照相机
观察比较水滴透镜
比较绘画和拍照的不同
通过制作绘图幻灯机体验并发现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投影仪、幻灯机
讨论实像和虚像的不同
实像、虚像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利用)播放相声视频,设置问题“相声里的玻璃盒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同学们想不想来检验一下?”
2、布置学生活动,观察玻璃盒子里面的昆虫。并设置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进而得到观察到的是像以及放大镜的作用等结论。
利用“神州十号”宇航员进行太空授课时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具有时代特征,激发学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自豪感,潜移默化中培养崇尚科学、向往科学的精神。
利用自制的照相机演示模型和学生分组模型进行成像特点的研究,可以生动直观的把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打消学生先前对其复杂性的神秘感,进而激发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动手自制照相机模型的活动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2022年版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胶水、透明的塑料薄膜、水、老花镜、近视镜。
学生:凸透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你们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学生甲:照相机能够拍照片。
学生乙: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屏幕上。
学生丙: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
教师设疑引入: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吗?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一)照相机1.教师出示实物照相机及照相机的结构图。
学生观察思考:(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2)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学生自学课本第一自然段。
能根据照相机原理图,说明照相机成像的全过程。
2.制作模拟照相机。
(1)教师展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纸筒的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2)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
(3)用自己制作的照相机观察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说出成像的特点。
(4)调节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观察室外远近不同的两个物体成的像,比较它们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的不同之处。
通过活动回答以下问题:(1)照相机成的像有什么特点?(2)物体离透镜越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教学说明:多引导学生观察形成直观的印象,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
对比较远、近不同物体成像的物距、像距、成像大小,也可指导让学生画表格,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之间的距离,能在薄膜上观察到景物的像。
结合画图,介绍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三、放大镜
小实验:把硬塑料片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一滴水滴在硬塑料片上,观察字的大小,描述你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继续实验: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并改变放大镜与书的距离,观察书上字的大小是否改变?什么时候字较大?放大镜总是能把字放大吗?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了透镜?
今天就来认识凸透镜都能成什么样的像。
学生观赏并回答。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照相机
大家使用过照相机吗?关于照相机的结构,大家知道多少?
教师对学生提到的结构进行简单介绍(投影实物或挂图)。
学生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四、实像和虚像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通过凸透镜成像,但成像情况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比较投影仪与照相机、放大镜成像的异同。
(1)投影仪与照相机成像的相同点是都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的物距小、像距大,成放大的像;照相机的物距大、像距小,成缩小的像。
(2)投影仪与放大镜成像的相同点是都成放大的像,二者的区别是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和成像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照相机模型、凸透镜、纸筒、半透明薄膜、投影仪、放大镜、蜡烛、火柴、光屏、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方案一:多媒体播放幻灯片,观看大屏幕:问题:屏幕中涉及了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是什么?点评:放大镜。
它的学名叫凸透镜。
凸透镜在生活中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生活中的透镜。
方案二: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北京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的相关图片,了解圣火采集的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体育盛事采集圣火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我国第七届残奥会用凸透镜采集圣火的画面,引入凸透镜。
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实例,教师评价后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故事导入展示故事:《谁放的火?》牛顿49岁那年,他的书房发生了一起火灾,许多宝贵的论文原稿化成灰烬,牛顿非常沮丧。
那是一个星期天,牛顿要去教堂做礼拜,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吹灭了蜡烛,桌上也没有镜片之类的东西。
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电子备课教案
总结:投影仪成像时投影片离镜头像的情景,指出成实像和虚像的
较近,像离镜头较远,成的是倒立特点及区别
学生总结:投影仪
放大的像。
成像时投影片离镜
3. 放大镜 4. 实像和虚像
利用课件介绍凸透镜成实像
头较近,像离镜头 较远,成的是倒立 放大的像。
和虚像的情景,指出成实像和虚像
的特点及区别
(四)课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二、 生活中的透镜 1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学 反思
参考 资料
对放大镜为何成虚像不理解
§5.2 生活中的透镜电子备课
学科
物理(人教版)
备课 教师
授课 第 10 周 10 月 25
时间
日
教学内容
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2. 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陪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 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1) 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分别成什么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比较。 (2) 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观察法、讨论法、分析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若干个、硬纸板若干张、凸透镜若干个
让学生说说看,来自物体的光经
投影仪
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
首先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什么像呢?
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 (让学生思考)
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三、学习新课
(一)照相机
1、呈现各种各样的照相机,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2、探究活动一
利用照相机模型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调节凸透镜到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直至得到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思考以下问题:
(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和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相比大小上有什么关系?
用你手中的放大镜逐渐靠近书上的字或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还是正立的?
(3)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2、画图描述放大镜成像过程。
四、根据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情况总结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是否由实际
光线会聚而成
能否用
(2)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3)像是倒立还是正立的?
(4)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5)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教学过程
3、画图描述照相机的成像过程。
(二)投影仪
1、观看视频“幻灯机”,了解幻灯机和投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根据视频回答问题。(问题同上)
2、画图描述投影仪的成像过程。
(三)放大镜
1、探究活动二
板书设计
§5.2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
2、投影仪:倒立、放大、虚像
3、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呈现生活中应用透镜的一些光学器材,了解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这三种光学器材的成像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9、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10、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环节三:随堂练习: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___的_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教学过程
调整修改
环节一:
仔细阅读,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物距与像距关系
成像性质
装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回顾本节的学习过程和所学的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环节二:
<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距(u)是指,像距(v)是指,两者的关系:(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像.所以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A B C D
11、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课
后
反
思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备课时间
12、4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教学准备
及方法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能使物体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倒或正)立的(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
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
(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8、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