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为例,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会展示一些透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接着,讲解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等基本光学参数,以及透镜公式。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同时,通过图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等,分析其透镜成像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运用透镜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透镜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中的透镜+示范教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绘制照相机成像光路图简图的过程,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知道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经历实像和虚像的形成过程,能简单描述实像和虚像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三、教学用具多放大镜、蜡烛、火柴、光具座等。
四、相关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透过放大镜看物体.mp4、【知识探究】照相机模拟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让学生手持一个凸透镜,先看课桌上的书,再看远处的高楼,发现有什么不同吗?透镜不但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而且还能成像,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关于透镜对光作用和成像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都有透镜,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师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图片。
教师: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照相机拍照,可以把美好的瞬间留为永恒的记忆;在教室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投影仪的身影;用放大镜放大的字迹。
这些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凸透镜。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光学器件。
【新知讲解】(一)照相机教师展示照相机实物图。
教师: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经历一些美好的时刻,要想将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这时就要用到照相机。
那么你知道照相机是怎样工作的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口述:仔细观察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数码相机用电子感光器件和存储器件替代胶片作为成像的光屏并记录像的信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作出事物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某点所成的像的参考作法: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的焦点。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八年级《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对物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透镜知识,使学生关注眼睛健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部分展开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透镜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4)结合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介绍眼镜的透镜原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透镜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作业布置: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2.讲解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焦距在透镜成像中的应用。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概念。
4.结合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介绍眼镜的透镜原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照相机、放大镜、眼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2.新课内容:
(1)介绍凸透镜、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概念。
(一)教学重难点
1.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从常见的透镜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从而得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u形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为什么要用透镜?生:因为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由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光学仪器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 透镜对光的作用(1)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尝试用不同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使光线会聚和发散。
(2)学生讨论:透过透镜的光线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什么?(3)学生回答:通过实验观察到透镜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2. 焦点和焦距(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
(2)学生讨论: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3)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得出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及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再通过讨论得出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教师演示: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记录数据。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主题: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定义和种类;2.掌握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2.运用透镜进行相关实验。
教学准备:1.投影仪、幻灯片或绘制透镜的图片;2.实验用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3.近视眼镜、放大镜等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张图片,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给学生。
图片中有一块眼镜,引导学生关注眼镜的特殊部分,引发学生对其的思考。
2.学生思考一分钟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眼镜中有哪些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眼镜中的“透镜”部分。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透镜,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作用。
三、应用实例(30分钟)1.展示近视眼镜和放大镜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作用。
然后解释它们是如何通过透镜来改变光线的折射和成像的。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和记录其成像效果。
让学生思考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让学生自己寻找透镜在其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等。
并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2.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关于透镜的问题,如为什么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为什么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六、作业(自主学习,以书面形式提交)1.提示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周围有哪些透镜的应用,写一篇相关观察报告并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透镜的思考和观察,帮助他们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并掌握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6.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分清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并使学生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材中分析了一些常用的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投影仪是教师上课以及一些报告常用的辅助设备,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常识。
通过分析一些常用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使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能力,并建立这种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并使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观察、勤于思考。
照相机的原理是教学中较重要的内容。
有了上一节课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
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做些知识的扩展。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照相机,可结合生活中的照片,对照片的景色范围,大小选取等提出问题,教学中还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制照相机,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思考和学习。
关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太多接触幻灯机和投影仪,对其了解也不多,所以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图片、学生边学边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光学器件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模型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
通过亲手制作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模型,体验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精选8篇)《生活中的透镜》篇1《生活中的透镜》--一、关于教材:1. 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即可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索法、直观教学法等方法。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课题名 5.2生活中的透镜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看投影仪、放大镜,了解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三、科学探究通过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两个能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镜的纸、凸透镜(焦距为5~10cm)。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照相机可以帮助人们留住精彩的瞬间;投影仪能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不方便直接看到的图象;放大镜可以将较小的、眼睛不易辨清的物体放大.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离不开凸透镜制成的神奇的眼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透镜”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照相机,你会发现所有的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手机可以照相,你会发现能照相的的手机反面都有一个镜头。
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原理:凸透镜成像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特点:物距>像距,像是倒立、缩小的。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
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技术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想想做做自制微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成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
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透镜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基本性质:会聚光线、发散光线、成像。
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眼镜、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生活中的透镜实例。
2.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透镜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透镜,并分析其原理和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互相学习。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活中透镜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发现的透镜应用实例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仪器制造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透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博物馆,直观地了解各种光学仪器和透镜。
3.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理解透镜的原理。
2.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和策略。
(三)小组合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光学原理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透镜的原理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能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利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导入,如投影仪、照相机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折射率等基本概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透镜的基本概念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1.1.1 凸透镜1.1.2 凹透镜1.1.3 等厚透镜与等焦距透镜1.2 透镜的物理性质1.2.1 折射率1.2.2 焦距1.2.3 透镜公式1.3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1.3.1 眼镜1.3.2 相机镜头1.3.3 放大镜第二章:透镜的光学性质2.1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2.1.1 会聚光线2.1.2 成像原理2.1.3 放大倍数2.2 凹透镜的光学性质2.2.1 发散光线2.2.2 成像原理2.2.3 缩小倍数2.3 透镜的应用实例2.3.1 远视眼镜2.3.2 近视眼镜2.3.3 双焦点眼镜第三章:透镜组合与成像3.1 透镜组合的基本原理3.1.1 组合方式3.1.2 成像规律3.1.3 放大倍数计算3.2 常见透镜组合实例3.2.1 望远镜3.2.2 显微镜3.2.3 投影仪3.3 透镜组合的应用与创新3.3.1 相机镜头组合3.3.2 变焦镜头设计3.3.3 激光透镜组合第四章: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1 光学仪器中的透镜应用4.1.1 照相机4.1.2 摄像机4.1.3 望远镜4.2 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4.2.1 眼镜4.2.2 放大镜4.2.3 幻灯机4.3 创新透镜应用案例4.3.1 虚拟现实眼镜4.3.2 太阳能聚光器4.3.3 光纤通信透镜第五章:透镜的维护与保养5.1 透镜的清洁方法5.1.1 清洁工具与材料5.1.2 清洁步骤与注意事项5.2 透镜的防霉与防雾5.2.1 防霉方法5.2.2 防雾方法5.3 透镜的储存与保养5.3.1 储存方法5.3.2 保养技巧5.4 透镜故障与修复5.4.1 常见故障分析5.4.2 修复方法与技巧第六章:透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1 生物显微镜中的透镜应用6.1.1 显微镜的构成与原理6.1.2 物镜与目镜的设计6.1.3 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6.2 医疗设备中的透镜应用6.2.1 内窥镜6.2.2 激光治疗仪6.2.3 超声波诊断仪6.3 透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案例6.3.1 荧光显微镜6.3.2 电子显微镜6.3.3 相差显微镜第七章:透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7.1 光纤通信中的透镜应用7.1.1 光纤通信原理7.1.2 光纤透镜的设计与制造7.1.3 光纤通信设备中的透镜应用7.2 激光技术中的透镜应用7.2.1 激光器原理7.2.2 激光透镜的设计7.2.3 激光应用设备中的透镜案例7.3.1 光电探测器原理7.3.2 透镜在光电探测器中的作用7.3.3 光电探测器应用案例第八章:透镜在艺术与娱乐中的应用8.1 电影与摄影中的透镜应用8.1.1 摄影机镜头设计8.1.2 电影镜头语言8.1.3 特殊效果镜头设计8.2 舞台灯光中的透镜应用8.2.1 舞台灯光设备8.2.2 透镜在舞台灯光中的作用8.2.3 舞台灯光设计案例8.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透镜应用8.3.1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8.3.2 透镜在VR/AR设备中的作用8.3.3 VR/AR设备案例分析第九章: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中的透镜应用9.1.1 红外线望远镜9.1.2 紫外线检测仪9.1.3 空气质量监测仪9.2.1 卫星导航系统9.2.2 车载摄像头9.2.3 交通监控系统9.3 透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9.3.1 农业监测与控制系统9.3.2 植物生长灯9.3.3 农业无人机中的透镜应用第十章:生活中的透镜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透镜材料与工艺的创新10.1.1 新型透镜材料10.1.2 透镜制造工艺的发展10.1.3 透镜设计的创新趋势10.2 智能透镜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10.2.1 智能透镜的应用前景10.2.2 物联网技术在透镜应用中的发展10.2.3 智能透镜在未来生活中的角色10.3 透镜在太空探索与天文学中的应用10.3.1 太空望远镜的设计10.3.2 透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应用10.3.3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透镜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解析:透镜的分类、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是理解透镜基本特性的关键。
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优秀11篇)
透镜教案《透镜》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11篇《透镜》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透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
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照相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小组讨论】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
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较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
【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较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
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透镜成像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b.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c.如何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共同探讨问题。
3.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和解答。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c.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透镜公式的运用。
3.透镜成像规律:
a.教师讲解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等。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理解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c.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透镜成像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2)绘制产品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5.家庭作业:
(1)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向家人介绍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与家人一起观察和研究家中使用的透镜产品,了解其原理和功能。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
3.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成像规律等。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 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 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材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使学生对透镜及其成像特点形成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
课前可给学生安排任务,通过查找资料,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应用有初步的认识。
课上通过组织学生制作水放大镜、制作模型照相机等活动,让他们体验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这三种光学仪器的成像特点,为介绍实像、虚像的概念创造条件。
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但是不要过多讲解,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逐步掌握。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身边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透镜成像的认识,大部分限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了解并不多或不完整,这需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教学器材实物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焦距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等。
多媒体ppt,包含视频《自制照相机模型》、《投影仪工作原理》、《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图片,提问引入课题】(1)晶莹的露珠是大自然创造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作业小结:布置了一道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们常见的放大镜为例,提问:“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透镜现象吗?”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明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公式和实际例子,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像原理。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摄像头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三)学 Nhomakorabea小组讨论
1.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分析并解释该实例中的透镜成像原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们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透镜现象为例,如放大镜、摄像头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1.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2. 透镜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凸透镜和凹透镜样品。
3. 光线演示仪。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透镜产品,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使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透镜产品。
2. 学生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第二章: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了解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凸透镜样品。
3. 物体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凸透镜成像。
2. 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3. 演示:使用凸透镜样品和物体模型,展示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的凸透镜成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能判断凸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第三章:凹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凹透镜成像的规律。
2. 了解凹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1. 凹透镜成像规律。
2. 凹透镜在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1. 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
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
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教学资源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两块约为20cm×20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5.板书设计:(1)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2)实像与虚像有什么区别: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6.课堂教学程序二、案例师问: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你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生甲答:照相机能够拍照片生乙答: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银屏上生丙答:放大镜可以把小字体放大教师设疑引入: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吗?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的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省顺德市杏坛梁銶琚中学苏德森杨明欢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从生活例子入手,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模型、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和探究生活中几种应用透镜的仪器的成像情况,去体现成功的愉悦。
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制作等多方面能力。
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教学资源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两块约为20cm ×20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
5.板书设计:(1)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2)实像与虚像有什么区别: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6.课堂教学程序二、案例师问: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你知道这些仪器有什么用途吗?生甲答:照相机能够拍照片生乙答:投影仪可以把投影片投影到银屏上生丙答:放大镜可以把小字体放大教师设疑引入: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都有透镜吗?这些透镜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探究的问题: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二、生活中的透镜(并绘制表格)(一)照相机(主要教法:教师指导制作模型)1.教师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或通过多媒体投影照相机实物)师问:照相机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说出来。
生答:镜头、按钮、机壳、底片等(教师悬挂教材插图3.2—1的“照相机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
)师指出:所有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教师:(出示一个照相机模型)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让学生拿出制作模型的材料:焦距为5—10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cm)、两块约为20cm×20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等)教师:你打算用什么器材?怎样做?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生甲答:用硬纸片做一个圆筒作机动车壳,把凸透镜装在筒口。
生乙答:把一张半透明塑料薄膜粘在另一个筒口。
师:说得很好。
(出示照相机实物,并调节镜头)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前后移动,你的模型应该如何改进?生丙答:把塑料薄膜粘在另一个较细的纸筒口。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方法:首先,用一块硬纸片做一个刚好能卷住放大镜的圆筒。
用粘胶纸把凸透镜固定在圆筒的一端;其次,用另一块硬纸片做一个直径比上一个纸筒稍小的纸筒,并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最后,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
师:同学们对制作的方法清楚了吗?生答:清楚了。
师:好,现在开始制作,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好?(学生按2人/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部分小组两个筒直径相差太少或太大的情况。
师:让我们把照相机模型的凸透镜那端对着窗外明亮的景物,拉动纸筒,观察薄膜上所成的像。
师问:像比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生甲答:像比物体小。
师问: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生乙答:像是倒立的。
师问:像距与物距比较哪个大?生丙答:像距小于物距。
师:请每组组其他同学都观察一次,并分组讨论刚才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师问:哪个组的同学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像是怎样的:生答:像比物体小,像是倒立的,像距小于物距。
师问: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学生答:对。
师:很好。
(把答案起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师:下面再让我们观察教室的投影仪,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投影仪(主要教法:演示、讨论、提问)生答:机座、电灯、反光镜、载物台、镜头、平面镜、屏幕等教师演示1: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再记住箭头的方向。
师问:现在同学们观察了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像的大小、正倒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各是怎样的?学生看、想。
(教师再演示一次相关实验,加深体会)教师演示2:将一幅动物图(不要放对称的图)放在观物台上,看看放出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将图像倒过来放呢?记下它们各自的位置,装上平面镜后,再重复上述操作,比较一下两次的结果有何不同。
(教师调节实物投影,注意让学生分清演示实验中的实物方向和像的方向,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起到教师必要的引导作用)。
师问:现在同学们再次观察了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像的大小、正倒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各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生答:像比物体大,像是倒立的,像距大于物距。
师:回答得很好。
(把答案填在黑板的表格中)悬挂课本图3.2-4的投影仪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师: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三)放大镜(主要教法:学生自己探索)师问:放大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像与物体的比较(大小和正倒)有何关系?(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课本的文字和手纹)生答: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教师把答案填在黑板的表格中)师:我们在透明的塑料三角尺上滴一滴水,用它观察课本上的字,看看字是不是放大了,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时,注意对做得既快又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也鼓励做得较慢的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生答:字被放大了。
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学生在评估过程中可检验自己的做法,提高实验判断能力。
)(四)组织讨论师问: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与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
师问: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三种仪器中: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哪些?能成缩小的像的仪器有哪些?生甲答:能成放大的像的仪器有投影仪和放大镜,能成缩小的像的仪器有照相机。
师问: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哪些仪器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生乙答: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师问:像距与物距比较哪个大?生丙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师问: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各在哪里:生甲答:照相机所成的像在塑料薄膜上,投影仪所成的像在银屏上。
师问:用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安,放大的像能够用白纸承接吗?生乙答:不能(五)小结(用胶片投影或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学生回答)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凸透镜的例子。
①照相机能成像;②投影仪能成像;③放大镜能成像。
2.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都是由光线()而成,可以用()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一边填写答案)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完了,请同学们做下列5分钟检测(发放课内5分钟检测)教师巡回检查指导三、课内5分钟检测。
1、有时透过盛满水的玻璃杯能看到握着杯子的手指比实际的手指头要粗些是因为。
2、现有五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凹面镜;③凸面镜;④凹透镜;⑤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探照灯;幻灯机;交通镜;放大镜;近视镜。
3.放映幻灯片时,如果底片上插入的是“F”字,则屏幕上得到的放大的图像是字。
4.请你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透镜的例子。
(教师投影一两个学生答案,并讲评)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大。
现在布置课外作业。
附:课外作业1.晚上,在一盏灯光和白墙之间移动凸透镜,有个位置可以地墙上得到灯泡的清晰的像.透镜在离灯泡较近的位置时,像是的;透镜在离灯泡较远的位置时,像是的.两者所成的像都是的。
2.用放大镜接近细小的指纹,可以观察到指纹的、的像,用放大镜看窗外较远的树,可以看到树的、的像。
(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3.商场里卖一种酒杯,杯底的构造如图所示,杯底是一个凸透镜11照片凸透镜,其下面的夹层里藏着一个演员的照片。
没有装酒时,杯底里什么也没有,倒进酒后杯底会出现演员的像。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想想这是什么道理?12。